标题: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十五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再过五天就是除夕,就是过年,在这里祝大家岁岁平安,年年如意。 当然我们很希求家庭和乐,时时都是平安如意。 而这样的人生情境,它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我们要种善的因、好的因,才能感来吉祥如意的人生。 我们不能只是祈求,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一生如何立身处事,这一生如何种下吉祥如意的因,然後感来这样的果。 一个家庭如何吉祥如意? 很重要的,一定是孝悌传家。 这孝悌传家就能让父子有亲,让兄弟和睦。 我们明理的人,一定会照着道理去求人生的幸福、人生的圆满,绝对不只是烧香拜拜而已。 更重要的,依循这些神明、这些圣贤人的教诲来经营人生。 那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就真正能得到人生的一个幸福结果。 在林则徐先生他留给我们的教诲当中,有段他整理了「十无益」,十件人生相当重要的提醒。 假如我们没有抓到这十个重要的人生态度,那很可能一生所作是无益、所作是徒劳无功的。 这十个提醒对於我们的家庭、对於我们的人生就相当的关键。 其中林则徐先生提到,第一个是「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假如连父母都不孝顺,每天烧香拜拜也没有用的,那就变成迷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神明怎麽可能会接受我们的谄媚? 神明一定是保佑真正善良的人。 而百善是孝为先,不管哪个神明,以至於哪个宗教,绝对首先都是教要行孝。 所以整个人生我们要求福分,从哪里求? 从心地来求,所谓「福田心耕」,量大福大。 今天我们要求福,难道去跟人争名夺利才是求到福? 所以不明理,那真的所有的努力很可能都是枉然。 我们之前也跟大家提到孔老夫子有一段话,「损人自益」,损害别人,想要利益自己,那是「身之不祥」,这个人一定是不吉祥的。 因为当一个人起一个不好的念头,要损害别人,其实这个不好的念头,已经让他整个细胞都受到这种不好的气氛。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一个常常会算计别人的人,他的面相长什麽样子? 长的一定是小鼻子、小眼睛,獐头怎麽样? 他那个面相怎麽来的? 坏念头来的。 我们老祖宗讲「仁者寿」,很仁慈的人长寿。 我们再看看那八、九十岁还老当益壮的,一看,面相有没有獐头鼠目? 没有,面相都很和蔼,耳垂都很大,浓眉大耳,而且那个眉毛还会长的很长,都垂下来。 我最近都用力去拉,以後有没有,用力拉就是假的。 其实,人的每个起心动念都在影响自己跟他人,这在科学界都已经证实了。 在日本有个江本胜博士,他就做出水的实验,对水鼓励它、感恩它,这个水就结晶的很漂亮;对这个水骂它、嫌弃它,这个水没有办法结晶,在高倍显微镜下照出来很丑,鼓励、称赞、感谢的,这个水很漂亮。 而且这个水还不分哪一国的语言,任何一国的语言,比方都是说谢谢、都是说感恩,都会结晶的很漂亮。 因为人体百分之七十左右是水,所以一个善的念头、一个善的言语,就可以影响这个水的状态。 我们假如起了坏念头,当下自己的身体都受损;起了一个好的念头,利己又利人。 当一个人常常是笑口常开,笑容很灿烂,走到哪里,都让人家如沐春风。 假如一个人脸色很臭,就好像人家欠他很多会钱,欠他很多钱,他走到哪里,人家感觉都很不舒服。 这是透过科学实验,了解到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念头都会影响自己的整个身心状况,也会影响别人。 後来还有很多科学家又用其他的方法,用米饭来做实验。 他们做实验的时候,放了三碗米饭,第一碗肯定它、感谢它,第二碗是骂它很难吃,第三碗是理都不理它。 过了一段时间以後,第一碗有点发酵,没有臭掉,有点发酵,香香的;第二碗就臭了,黑掉了;诸位朋友,第三碗会怎麽样? 第三碗比第二碗还要臭。 这就很值得我们思考,第二碗是骂它,第三碗是理都不理它,结果理都不理它反而更臭。 这就代表家人之间,夫妻之间,假如冷战比热战还要厉害。 热战发发脾气,最多得个高血压,是吧? 冷战绝对会得癌症,冷战久了,细胞都会病变,心情很郁闷。 所以不要冷战,当然也不要热战。 家庭要有和睦的气氛,才是全家的福分。 那个时候,我在海口讲到了这个实验,拿着白米的实验。 讲着讲着,看到台下有对夫妻,他的儿子就坐在中间。 其实,我们看到这一幕也挺感动的,感动什麽? 感动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 所以现在我也看到很多感动的景象,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到孔庙来学中国文化。 因为「江山代有贤人出」,真正一个孩子这些处世做人的道德,紮在他的心田当中,不管他到哪个领域去,都会是一股清流。 而我们现在社会最缺乏的就是榜样,只要有榜样的力量,就会把人的善念唤醒。 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伦理道德,他的根就会紮得很牢。 根一紮牢了,「树头站稳,不怕树尾做台风」。 不怕社会多麽污染,因为孩子有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 所以我看到他们夫妻把孩子带来学也是不容易。 把这故事讲完,冷战臭得更厉害。 才刚讲完,这个先生坐在右边,太太坐在左边,儿子坐在中间,这个时候先生就往後稍微退了一点,伸出他长长的手拍拍他的太太,然後眼睛告诉她说:老师在讲你。 那个当下,当他往後退,那只手伸出去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有感应了他要干什麽。 所以人有时候没有言语的沟通,就知道他的意思。 然後我在上面紧张得不得了,因为我知道他会得到什麽下场? 当他拍拍他太太、看着他太太,他太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有时候男人不能太迟钝,都不知道这个动作做完会有什麽下场。 其实,我们夫妻相处有一句真言,这句真言真正能奉行,那这个家庭一定是白头偕老。 很多事情没有想像中这麽复杂,可是我们现在不老实,不相信这些圣贤人的智慧,很多人觉得夫妻相处得好,就得要买一堆书来看,第一本还有点清楚,看到第五本的时候,怎麽样? 不知道谁讲的对,愈看愈糊涂。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这颗心地,所以白头偕老,一句真言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诸位朋友们,能不能坚持这个原则? 你们怎麽都没反应? 只要能坚持,绝对得大利益。 但是,欣赏人这麽难。 我们回想一下,当初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那时候为什麽这麽快乐? 为什麽这麽温馨? 其实那时候都只看对方的什麽? 优点,甚至於是旁边讲他的不是,都还能替他辩解,有没有? 没有,他很好,还帮他解释半天。 那时候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只想着对方需要什麽,我们可以付出些什麽。 所以当互相之间都是看着对方的优点,都是为了对方去付出,哪有不和乐的道理! 其实人都是健忘的,《弟子规》告诉我们,「恩欲报」,夫妻相处几年,甚至几十年,那有多少的互相扶持,可是有时候只记对方的缺点,恩都忘记了,都是记怨。 怨气一来了,所有的旧帐都翻出来,所有可以用上的言语都用出来,唯恐没有办法一句话就把对方给击倒,所以这时候可能磨擦就多。 其实天堂跟地狱一念之间,只看对方的好,对方就会愈觉得在我们的面前得到肯定,他应该要更努力,不要让对方失望。 只看他的不好,那愈看他愈消极,脾气都来了,好,你觉得我就是这样,那我就坏给你看。 不只另一半如此,对孩子也是这个样子,肯定、鼓励要多一点才对。 所以有时候掌控得了情绪,才能掌握得了未来。 因为我在珠海演讲的时候,我讲要只看对方的优点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有个太太在底下喊得很大声,她说:我先生没有优点。 我就抱着很佩服的眼神看着她,我说:这位女士,我很佩服你,你先生没有优点,你也敢嫁给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谁愿意见到一个人,尽挑他的毛病,可能一般的人都受不了。 所以互相肯定,互相扶持,互相欣赏,夫妻之间要比谁付出的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 刚刚讲到这位先生伸出他长长的手去跟他太太拍拍肩膀,他的太太瞪了他一眼,我不知道这一眼有没有把他瞪醒? 不过我醒了,我懂他太太的意思。 说实在的,他的太太很有心,找他来一起陪孩子学习,这样太太重视孩子的教育。 他太太都已经承受这麽多的怨气,都还陪着他照顾孩子,都还每天煮三餐给他吃,都很难得,怎麽都看不到优点? 怎麽听到一个道理就嫌弃对方? 他的太太为什麽会生闷气? 就是太太付出很多,先生都没看到,都没有肯定一下! 很可能到最後都把家里当旅馆看。 做什麽都应该的,所以做到最後,这个太太都有点怨气。 我们迟钝到太太有怨气都感觉不到,这是我们没有抱持着一种感恩的心,去欣赏、去肯定对方的付出,而觉得都是理所当然,那这个态度夫妻之间就很难能够和乐。 这人生世间没有一件事是别人应该替我们做的,我们应该是常存一个感恩他人的心才对。 为什麽结婚前很快乐? 都是想着我能为对方做什麽。 但是结婚证书盖下去了,你们怎麽都没有什麽表情? 我是比较没经验,不是这样吗? 结婚证书这个章盖下去,先生想:哈哈哈! 终於到手了。 这不对! 结婚是要给对方幸福美满的人生。 结婚绝对不是说,结婚证书拿到了,以後你都要替我做什麽。 这一念之间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夫妻相处很重要的,我们的心态要对。 这个先生假如懂得多肯定、多赞赏太太的话,那应该夫妻之间就不会冷战。 这个饭的实验,後来有位朋友他真的去做了,做完以後,他就来说道这个实验不准,因为我拿了三碗饭做了以後,三碗都臭了。 所以他说不准。 後来,我们就找五、六岁的孩子来做实验,怎麽做? 前面放一颗苹果,後面也放一颗苹果。 出前门的时候就说:我很喜欢你,我很感谢你。 出後门的时候就说:我很讨厌你。 那个孩子做了一天,很明显,後面那颗苹果就烂了。 三天以後,那个苹果很有意思,有一面是出去的时候对它讲,你对它讲话的那一面全烂了,後面还没有烂得那麽厉害,对它直接讲话的那一面全烂掉。 前面那颗苹果都还好好的,这时候效果非常显着,就拿着这颗苹果来给我们看,幸好没叫我吃,不然那些骂人的话统统吞进去。 我们突然了解到,为什麽这个大人三碗饭做出来的结果不明显? 为什麽孩子这麽明显? 因为孩子的心很天真,他说我很喜欢你就很喜欢你,我很讨厌你就很讨厌你。 这个大人在做饭实验时候说我很喜欢你,但是心里都怀疑,不相信,所以就不感应。 你现在说:好,我们做人要真诚一点。 请问我们现在真能真诚? 我对他很真诚,他都没什麽反应。 那我们要先考虑一下,我们真的能真诚吗? 假如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都:好啦,好啦,听到了! 我们这辈子能对人真诚吗? 我们对父母都不真诚,对人能真诚? 那不可能。 所以一个人的爱心、恭敬心,绝对都是从父母,对父母,对家庭、家人,形成的。 所以我们现在爱心、真诚心都还要透过学习。 因为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染了太多的虚荣,染了太多的面子,染了太多对事物的怀疑,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刚刚我们讲到的心念重要,身心的健康,就从这念头、心境开始。 相同的,福田也靠这个心。 所以量大福大,福田靠心耕。 这个心就分为恩田、敬田还有悲田。 我们希望孩子、希望家庭以後要有福分,要从根本找到,福从这个心开始。 我们看看恩田,知恩报恩的心在我们孩子的心中紮下去了没有? 假如连念恩的心都没紮,那这个孩子铁定无福,铁定,没有侥幸的。 这个恩最直接的、最亲近的就是父母的恩,再来是师长的恩,以至於是国家恩、民族恩,还有众生的恩。 为什麽说是众生的恩? 我们了解到「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它是互助之体。 我们每天食衣住行是多少人共同成就? 所以人生时时处处都需要感恩。 假如今天没有人做麦克风,今天没有人做摄相机,这个课就讲不成了。 我们很多的因缘都是众人来成就的。 比方说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这都是农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来的。 所以当人有这样的想法,他对衣服会爱惜,这都是人家付出的。 他对食物会珍惜,以至於他会延伸到对农夫、对各行各业都有恭敬心,所以当他不管去买什麽东西,他买完:谢谢你们。 那一念感恩的心,这个孩子有没有在培福? 我们不要受科学的影响,看不到的就没有。 那个心田在变化,他的人生都在变化。 所以一念为众人着想,一念感恩众人,这个福田会紮得很深。 待会我们在讲到悲田,替大众着想,种无量的福分。 刚刚讲到的,假如我们从小灌输孩子的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各行各业的付出,这个孩子的心理很健康。 但是假如我们引导他有钱就什麽事都可以做,有钱谁都得替我服务,不然他们都没钱赚。 假如这样引导孩子,那他对各行业不尊重,而且很傲慢,好像有钱就是很伟大。 到餐厅去吃饭,很傲慢,对服务人员使唤来使唤去的,这样的孩子以後会不会有福分? 铁定没福分。 而且,很可能他太傲慢了,那服务人员很生气,可能在厨房还帮他加一些佐料,有没有? 是! 对人不恭敬,铁定人家也会不恭敬我们。 你愈感恩人家、愈恭敬人家,人家对你的服务愈欢喜。 「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以这个心态很重要。 有位妈妈带着她女儿,她的女儿差不多三、四岁左右。 带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出来的时候,遇到了她母亲的一个朋友,这位阿姨就跟孩子说:小朋友,你怎麽没去读书? 这小女孩就问妈妈说:妈妈,为什麽要读书? 问她母亲。 这个阿姨马上就接过去了:小朋友,读书可以赚大钱。 「读书可以赚大钱」,诸位朋友们,这句话对不对? 读书是为了赚大钱? 假如读医生是为了赚大钱,那就麻烦了,他就有可能会干出什麽事来? 假如教书是为了赚大钱,那请问他会教出什麽结果来? 很多老师补习,我们在一些地区听到,老师补习,不去的学生都差别待遇,这个老师唯利是图,无视於孩子内心的痛苦。 说实在的,当老师用不公平的心教孩子,全部的孩子都被他害了,因为他没有给学生感受到老师那分平等无私的爱,反而是唯利是图。 所以各行各业假如都只为了赚钱,那这个流弊会很大,问题会很大。 诸位老师,假如一个人读律师是为了赚大钱,会怎麽样? 他坐在办公室里说:今天为什麽没人来离婚? 是! 所以各行各业一定要回到一个最根本的精神。 请问我们孩子到去念大学,不管他念哪一个科系,我们有没有把任何一个领域最重要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小孩? 社会、国家是以服务为目的。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你们怎麽都没有反应? 这句话我们以前都背过了,难道考完试大家都忘记了吗?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你要对得起子孙,你要对得起往後的人类,这是做人的态度。 我们现在是我们能享多少福就享多少福,造成多少污染不管他,是不是? 我们现在破坏大自然那麽严重,算一算,反正不会用到我,不会害到我,他这个心境都不对。 所以法国路易十五,他当君王,他很奢侈,他很跋扈,很多臣子劝诫他要修正一些态度和政策,这个路易十五说:我管不了那麽多,我哪管我死後洪水滔天,我不管。 路易十五完全不会想到後代子孙,路易十六的结果是什麽? 上了断头台。 当我们无後的想法,後代会变成什麽样子? 我们不会为後代着想,我们不会想到後代应有什麽正确的道德伦理,那我们可能下一代跟下下一代会活的连禽兽都不如的生活,都有可能。 所以这个服务他人,仁爱的心要深植在孩子的心目当中。 我们孩子去念大学,首先要建立这服务社会的态度才对。 有时候我们也发觉到,像我是念师资班的,考上正式老师,长辈遇到我们很高兴,问的第一句话,大家猜猜看是哪一句话? 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怎麽没有告诉我们:几十个孩子在你的手上,几十个家庭是否能安心、放心? 是否能有好的未来? 都攸关於你要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他。 当我们的长辈是这样子告诫晚辈,他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心境不一样。 这位母亲听到这位阿姨跟她孩子讲:读书就是要为赚大钱。 马上对着这个阿姨使一下眼神:你别说了。 然後蹲下来跟她女儿讲:女儿,读书是要学本事,学了本事以後,可以服务社会人群。 就好像我们刚刚在超级市场里面买馒头,那个叔叔他学了本事,他就能做馒头,他就能让人家可以吃馒头,可以不挨饿。 所以又要学本事服务他人。 我们也很感谢这个叔叔,他帮我们做馒头,我们很感谢他。 可是你感谢他,能不能把你的玩具熊送给叔叔? 孩子说不行,因为叔叔可能不要玩。 你不能把玩具熊送给叔叔,因为他可能不需要,所以我们把钱拿给叔叔,感谢他,让他也拿着钱去买他需要的东西,互相帮助。 这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冷静看看,我们有没有这样在引导孩子? 这是恩田,这也是对一切行业的恭敬,敬田。 反而整个功利主义,让人都用钱在看事情,自己有钱了,对人就是比较傲慢。 甚至於那些行业赚的钱少,我们就瞧不起人,这个态度很不正确。 我们那时候早上比较早去上班,在路上看到,马路上都非常的一尘不染,扫得很乾净,我们就很愉快。 我们就感知到在这麽乾净的环境背後,那是有多少这些环保人员,他四点起床,很早起床来打扫。 我们到了学校就跟同学们问:你们父母载你们来的时候,为什麽路上那麽乾净? 学生马上就感觉到,都是一些阿姨、叔叔他们很早就起来打扫,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阿姨、叔叔。 诸位朋友,有可能在学生当中,就有父母是做这个环保工作,有没有可能? 有。 当我们老师是尊重每个行业,那是给这些学生他的信心,他也会尊重自己父母。 假如老师的态度就是有钱是老大,那个传递给孩子,孩子甚至於会瞧不起父母,会以父母从事的行业都不敢跟人家说。 所以整个社会的和谐,都要来自於我们彼此的尊重、彼此的感恩。 这是我们讲到恩田,还有敬田,对一切物品要尊敬,不可以糟蹋食物。 我们现在看,尤其我在大学里面,看到他们在餐厅,那真的吃不到一半倒下去,我们看了实在也很心疼。 所以暴殄天物,糟蹋食物,这都是在折损福分。 所以节俭的态度要从小紮起。 从小,我父亲母亲还有爷爷奶奶都很不挑食,很节俭,我们也耳濡目染,吃食物也很恭敬。 有时候「锄禾日当午」,念着念着,孩子懂不懂? 那念着念着只是口头上念,他没有真实的体会。 所以可以让孩子真正去插过秧,去参与农村的生活。 真有心的家长会做。 我们曾经有一次带着一群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真的去找秧去插秧,跟农家讲好了,这农家很惊讶。 我们还去收玉米,那收起来很累人! 学生收回去之後,隔天吃饭都不一样,知道饭菜得来不易。 说好去插秧,一群孩子站在农田,水田旁边,第一个孩子就讲:老师,这站下去会不会死? 他们都没经验。 第二个孩子说:那个身下去会有很多水蛭把我们的血吸光。 他想像力多丰富。 第三个孩子说:你们不用怕,那个下面有水泥铺在底下。 旁边的老师听了都啼笑皆非,他们都没有那种经历。 後来就真的让他们插秧,在烈日之下插秧,就很仔细在那里插,汗流浃背。 回来之後,老师跟他们讲:小朋友,你们今天插的秧就是这一碗饭。 插这麽辛苦才这一碗饭。 他自己插过秧,知道那个辛苦之後,请问他再吃食物感觉一不一样? 感受就截然不同。 所以有时候带孩子出去一些生活的体验,给与他生命的一些启发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对食物恭敬。 对事情恭敬,交代他的事就要从头至尾把它做好,不能敷衍,这是对事情的恭敬态度。 我们都看到很多孩子在家里,特别帮忙家里做家事的孩子,他做事情就是有始有终。 在家里不常帮忙的,一接到事情就比较不用心,比较是应付应付。 所以我们要很谨慎,当你交代孩子做一件事,他应付,那就要赶快导正,为什麽? 因为他现在应付了,也代表他以後工作的时候,这个心态很可能还是会形成。 我们要了解到孩子的心态不对了,那都是误了他的一生。 所以对做的事要恭敬。 在日本有位女阁员,她很不简单,工作很得到肯定,升等的也很快。 她回忆到她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她有一段实习的时间。 她读的好像是偏向於观光这方面的,所以她被分配到一个饭店去服务。 这位女士她的父亲曾经做过首相,你看,她家世这麽好,容不容易傲慢? 容易傲慢! 她被分配到那里,这个饭店叫她去扫厕所,所以她就心不甘情不愿在那里做,觉得她不应该被分到这样的地方来。 有一天,她在那里做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个扫厕所的一位同仁,扫完厕所在那里休息,突然拿了一个勺子从马桶里面舀了一口水喝下去。 哇,她很惊讶。 这个动作不能学,为什麽? 日本的水,开水龙头可以喝。 我们现在台湾的情况我不清楚,不要喝了来找我。 就是本来自来水很乾净,可是他居然从马桶里舀了一口水喝下去,这个女士看了很吃惊就过来,她说:你怎麽敢喝从马桶舀上来的水? 这个人就说:我很有信心,我洗过的马桶一定洗到非常乾净,舀起来可以直接喝。 这个女士听完之後,对这位同仁非常的尊敬,他对自己的工作如此尽职、如此有信心、如此负责任。 所以她就不再抱怨,她就安住在把厕所洗好。 一个人就是不管派他任何工作,他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本事。 後来她的实习工作,她就觉得做得很踏实。 实习结束了,要评分,很多她的同学就开始评分,都是教授讲一些话、交一些报告来,好,打分数。 到她的时候,教授说:来,报告呢? 她说:没有报告,我的成绩要到厕所说明。 这些打分数的教授就陪着她去。 我现在要交成绩了,拿着一个勺子,哇,一口咕噜噜喝下去,所有的教授看傻眼了,所以她学习成绩很高。 那个饭店的负责人说:这个学生我们要了。 後来她毕业就到了饭店,做得也很好,升得也很快。 後来以相当年轻进入了日本的内阁里面,也很有成就。 所以对事尽心尽力,恭敬的态度。 再来,对人恭敬。 真的,孩子对人恭敬,才能赢得很多老师、长辈们对他的爱护。 假如一个孩子傲慢,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而他这个傲慢,铁定让他的人生形成很多的阻力,对! 他对人傲慢,人家都记在心里,改天又把他瞪回来。 但是他恭敬他人,就会形成很多的助力,阻力跟助力都在一念之间。 恩田、敬田,还有悲田,这个悲就是心量,能为一切人着想。 所以量大的人福会大。 在宋朝有个读书人叫卫仲达,他有一天被阎罗王找到阴间去了。 这真的在历史上很多人有这个机会能够跟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接触,所以要有福报才去得了。 因为阎罗王都是善神,都是要给我们启示,所以有福分才去得了。 大家有没有去过? 到了以後,这个阎罗王就对他说:一个人一辈子所做的善恶事,很可能他自己都忘了,但是阴间都有记录,都记得很清楚。 这个故事在《了凡四训》当中讲得很清楚。 所以今天找你来,就让你反省反省这辈子做了多少善事、多少恶事。 至於结果如何,我们且听下一节课分解,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4-10-29 08:34:0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