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_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十七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这次是我们过年後第一次上课,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岁岁平安,年年如意。 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其实就是当一个明白的人,当一个有智慧的人。 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了解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今天希求家庭、社会能平安、能如意,这是一个结果,必然要种好的因才能感这好果。 所以因一定是「诸恶莫作」,我们不造恶,不做坏事,就能岁岁平安;我们能「众善奉行」,都是种好的善因,自然就结好的善果,就能年年如意。 我们对未来有一分希求,那是好事,但是更要明白如何来经营自己的家庭、人生,让他走得平安如意,走得幸福圆满。 这是我们相当要去认知、去体会、去学习的一个正确的思想智慧。 老祖宗说「诗书为起家之本」,这诗书里面含蕴着人生智慧,才能让我们的家道能够绵延、能够兴盛。 《书经》当中,我们非常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书经》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我们这句话应该比较熟悉,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些道理我们都要很清楚明白。 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个人遭到福、遭到祸,那都跟他作的善事、恶事息息相关。 在古代社会都希求国泰民安,往往都是那个时代大众(社会、人民)都是认真的修学我们祖宗圣贤的教诲。 所以民心善良,感来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但是假如这个朝代作乱,往往都是疏忽了这些圣贤的教诲,才感来这样的社会状况。 我们看得到现在的社会有很多的情景,值得我们来冷静的思考。 为什麽离婚率愈来愈高,犯罪率愈来愈高,以至於自杀率这些数字都节节在攀升当中? 我们看到这些情境,要体会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自己也好,我们的孩子也好,都跟这个社会是一体的。 所以我们面对社会的一些情况,要有一分责任去承担、去改善,不能看到这些数字都觉得那个跟我没关系。 比方离婚率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我不会离婚! 我们的孩子会不会离婚? 我们有没有教导他夫妻如何相敬相爱的这些思想观念? 有一次,刚好我们讲课的时候,是一所银行请我们去讲课。 那是下完班以後,组织好几个单位一起听课,也是「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假如公司在下完班之後,还安排我们上课,当下我们的心境怎麽样? 坐在正准备听课的时候,心情好不好? 真无聊,还办什麽讲座,不好好让我回去睡一觉。 其实说实在的,睡一觉确实可以解除疲劳,但是解一时的疲劳,人生真正的疲劳是忧虑,不知道人生怎麽办! 忧能使人老。 这夫妻的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想不通,真的,可以到一夜白发都有可能。 可是这些都要智慧,都要透过学习。 但是说来,像我这把年纪,有点可悲的地方在哪里? 在我们的整个学习心态很危险。 什麽学习心态? 学习只为了考试。 而说实在的话,人生真正的考试,绝对不是在考卷上,而是在我们生活、在处事待人当中,那是真考试。 夫妻每天相处在一起,没有包容、没有宽恕,没有那种欣赏、成就对方的心,这个婚姻铁定是没有办法经营好。 包含我们在公司里面,假如没有一分责任感,没有一分谦卑受教的态度,那想在各行各业有好的发展,那也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考试往往是踏出校园那一步的时候,那个考题会接二连三的来。 所以踏出校园那一刻,正是更需要学习的时候。 以前十几年的学习,那是跟生活分开、跟工作分开;真正踏出校园那一步,那个学习是完全跟生活处事待人息息相关。 可是我们往往踏出校园那一步,不要说踏出校园,当我们考完大学联考那一刻,我看到电视记者都拍一个镜头;他们怎麽没事拍那些镜头干什麽? 也不想到拍这个镜头之後,带动的是什麽风气? 就拍当他们考完试之後,把课本从三楼、从四楼一扔就扔下来,砰! 那扔掉的不是几本书,那可能扔掉一个人好学的态度,就这麽样给扔出去。 好学近乎知,智慧要从好学当中来。 假如当他考完大学之後,就不再认真学习,那他的人生铁定会有太多的难题无法解决。 而这些难题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造成的,都很有可能。 其实我们应该是踏出校园的时候,更应该学习。 诸位朋友们,您每个礼拜最起码有三个小时以上学习的举手? 三小时已经很低了。 假如我们毕业之後,反而都没有学习,那我们的人生是在退步。 这个单位的主管确实把员工当作家人一样爱护,希望所有的同仁都能真正家庭幸福,所以就请我们的老师去办「幸福人生讲座」。 老师还没开始讲,底下的员工就说:老师,你现在就放我们回去,我们就幸福了。 我们还没开始讲,就要轰我们下台了。 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想这个时代要找幸福的人还不好找,大家可以注意,坐公车的时候,看看每个人的脸,整台车有没有一张幸福的脸给大家看? 大部分都是像人家欠他会钱的那种脸孔,都欠他很多钱,笑不出来。 这个朋友说他就很幸福,我们就很欢喜:你有幸福的人生,要跟大家分享分享。 麦克风就拿给他,他都讲不出话来。 接着我们就问:诸位朋友,您这一辈子有把握不得癌症的举手? 诸位朋友,有把握不得癌症的举手? 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有把握不离婚的举手? 不要这样! 我们有一次在山东讲课,问了这第二个问题,有把握不离婚的举手? 没有人举手。 没人举手,居然有一个小朋友,才读小学,硬把他妈妈的手举起来。 你看,孩子都没有安全感,都很怕父母没有处好。 我们教幼儿园的一些老师都感受非常强烈,一个天真烂漫的脸,突然有一天非常忧郁,这个孩子突然笑不出来,八九不离十,父母不和,父母要离婚。 所以孩子每天都很挣扎、很痛苦。 事实上,家庭的和不和乐直接影响一个孩子健不健全的人格。 所以当他都不相信父母能和,他又怎麽能相信这个世界人与人能和睦相处? 所以孩子面对整个人生、整个人群的态度,往往都在是家庭里面奠基,打的基础。 一个孩子有孝心,他到单位面对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上司领导,他就懂得尽忠。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他跟朋友,跟同学、同事自然也可以相处得很融洽。 因为习惯成自然。 而这个习惯这样的心境,在家庭里面就形成。 他在家庭里很勤劳,他自然而然到公司就勤劳。 有没有可能在家庭里面懒惰的不得了,突然去工作就变成最勤快的人? 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为人父母者要不忘初心,我们当初踏入婚姻这一颗心,就是希望带给彼此,以至於带给下一代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整个人生经营的过程,难免会有一些挑战,但是有一分真诚、有一分真爱,任何的状况都能够迎刃而解。 俗话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都可以互相成就的。 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您有把握把你的孩子教好的举手? 三个问题问下来,没几个人举手。 假如这三个问题,我们心里都没有胸有成竹,我们的人生有可能幸福吗? 我们去听一些中国文化的讲座,能从古圣先贤几千年的智慧当中,给我们人生很多关键的启发,早一点去思考这些影响一辈子的重要观念,是相当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很多父母来跟我们一起参与课程,结果很遗憾,他的孩子已经十七、八岁,「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所以不管孩子多大,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是用一分真诚。 记得在去年的过年,我们在中心刚好办了一个课,一个孩子十六岁,去听课听了几天。 当天晚上,他走到他父亲住的宿舍,我们是一层楼里面,可以住个七、八个人。 他走进去之後,刚好他的父亲跟一些寝室的室友正在谈论今天听课的一些心得,大家聚在那里。 结果这大男孩看到他爸爸,走向前去,瞬间就跪下来,所有的人本来在讲话,都鸦雀无声。 这个孩子跪下来,跟他父亲忏悔,说他十多年来太不孝,让父亲操太多心。 真的,性本善,这颗孝心是人本有的,他有缘分遇到老祖宗的教诲把他唤醒。 结果这个大男孩讲了一番忏悔的话,这父亲眼泪也忍不住了。 接着父亲很感叹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当了父亲十六年,第一次感觉当父亲的幸福。 假如这个孩子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老祖宗的教诲,那他的人生会变成什麽样? 他的父母人生又会如何? 所以真的学圣贤教诲,学《弟子规》,对每一个人,以至於每个家庭,那真的是刻不容缓。 不然,不懂做人的道理,一家人这麽好的缘,变成互相折磨、互相伤害。 我们不忍心家人是走这个方向。 这次过年,我是在我们庐江汤池过的,大家有没有跟三百个人一起过年的经验? 我们年夜饭三百个人吃,好不热闹。 我们有一个同仁,他们家九口人都到了,爸爸、妈妈,哥哥、嫂嫂,还有他跟太太,还有一个侄子、侄女,还有他的女儿,九口人。 我们在除夕当天早上祭祖,我们两百多个人,在我们「中华民族万姓祖宗」牌位前面祭祖。 在祭祖的当下,我们读诵《礼运大同篇》。 我们希望往後民族的整个生活是走向礼运大同的境界,这样的理想。 而理想,只要我们有真正的信心、真正的毅力,一定可以实现得了。 所以要「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些「鳏寡孤独」,比较弱势的团体,「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们在学中国文化的当下,有一个心境,就是这些经句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要转经,转成我们的生活,转成我们的工作,转成我们处事待人的心境、情景,当下就可以做得到,从我们的家庭、社区都可以做得到。 假如我们没有这个心境,那就变成研究而已。 研究,自己也得不到好处。 这次我跟我的老师,释净空老法师(老教授),我们到欧洲法国去,把我们在汤池做的「和谐示范镇」一些小小的经验,跟一百九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做一些交流,後来又转到英国去参观一些知名的大学。 英国这些知名大学他们都有汉学系,所以我们去,师长要讲课的时候,突然一个英国人主持,他是用汉语主持的,讲中国话主持。 他们研究汉学都已经有相当的历史,可能研究的比我们华人还要深入,我们都很害怕,到时候,我们华人大学里面的中文系,突然站上去一个英国人:来,我今天教你们汉学。 我们从椅子当中都要跌下来。 羞耻! 自己祖宗的文化还别人来教。 当然其他国家爱好我们的文化,我们也很欢喜,可是不要沦落到这般田地就不好。 师长也很语重心长的跟他们交流,虽然你们研究汉学研究得很仔细,但是你们也没有办法化解你们人生的忧虑、人生的困难,我们该烦恼还是烦恼;而这些圣贤的学问是能够让我们的人生真正幸福快乐的。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把古圣先贤的存心,他们立身处世的这些德行,真正承传下来,我们可以家和人乐,国泰民安。 你们假如把它当学术研究,那就不可能利益人生。 我们是学儒、学古圣先贤,我们不是儒学,不能变成学术研究。 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诲,假如以一篇短短的经文来诠释,我们可以想起《大学》这本经文。 《大学》开篇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那所有中国文化都含摄在其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我们人生希求的不就是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段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就从我们能够诚意正心,能够把我们的身修好了,我们的家就齐了! 我们所处的单位就能够治理得好。 古代尧舜他们的德行成就,整个天下都安定,天下的人都来效法他们。 中国传统这些文化是真正可以利益每个人的人生,不能变成学术研究。 所以我们曾经遇过一些教授,专门讲中国文化的,台下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一提到孩子教育,频频摇头,束手无策,那不就研究的学术跟他的生活、生命都脱节开来! 我们强调的是实学,是真正能利益人生的学问。 所以在一年左右的岁月,我们小小的一些成果跟世界的人交流。 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得力於师长。 当初,我们要做这个「和谐示范镇」的时候,师长亲笔写了《礼运大同篇》,写在扇子上面拿给我们,希望我们好好来期许自己。 所以每次祭祖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礼运大同篇》念一遍。 去年祭祖念一遍跟今年祭祖念一遍,不一样,感受更深刻。 孔老夫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智慧要从好学当中得来;一个人感受的心,仁爱的心,一定是真正去做,真正感受别人的苦,这个仁爱心才会扩展,仁爱心不是自己想像出来。 「知耻近乎勇」,一个人的勇气从哪里来? 从知道羞耻心来。 父母养育我,这麽多人爱护我,我怎麽可以堕落? 我怎麽可以让爱我的人伤心? 这个羞耻心就起来。 这个时候求道德学问,那就不需要人家推。 去年跟今年的过年前夕,我们一些老师都下乡把敬老金发给汤池镇的老人,汤池镇的老人有两千多个七十岁以上的,八十岁以上也有一千多个。 所以七十岁以上,师长给老人家拜年,包一个五十块的红包。 其实这五十块是很有意义的,是因为师长小时候,他七、八岁那时候还有个记忆。 那时候过年,政府会关怀这些老人,所以就会送老人两斤挂面、两斤猪肉、一只鸡,去看望老人。 换算成现在的钱,差不多五十块的人民币。 所以我们现在就承传这一分敬老爱老的传统,事隔七十多年,我们把它承传下来。 所以去年是办个敬老的茶话会。 很多老人我们招待他们吃饭,吃完饭再发红包给他们。 吃饭的时候,老人围一桌,我们都有两个老师对坐,帮忙招呼这些老人,就给这些老人夹菜。 当下老人眼泪就掉下来,他说:我的儿子都没对我这麽好。 所以老人的心是非常敏锐的。 老人只要我们对他一点点好,他都会感受很深刻。 我们要体会得到,我们今天种下爱护老人的这个因,才能感得我们以後老了,人家来爱护我们,这都是因果循环。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都不照顾老人,等我们真正老了,我们的孩子当年轻的时候,就是看到我们不孝顺老人,他们没学到孝顺,自然就把我们踢到一边去。 所以人生要高瞻远嘱。 我都常跟我的同事,我们教小学的同事们,都跟他们沟通,一定要教他们懂得爱人,懂得这些伦理道德,尤其要尊重老人! 不然这些孩子十五年、二十年之後,他们都是当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立法的时候,我们又没教他爱护老人,那时候他们一立法,就把这些老人都视若无睹,到时候我们的老年就很凄惨。 所以人生要看得远。 我们小学的老师把这批孩子教好了,我们的晚年才有保障。 去年的敬老金发放是由政府亲自发放。 今年不一样,今年我们是老师下到乡镇里面去,甚至於亲自送到门口给老人家,亲自送给老人,那个意义很不一样。 亲自送给老人,老人会感觉非常温暖。 我们的老师就一个多礼拜下乡去发敬老金。 很有意思,还没发以前,天气预报说这一个礼拜都会下雨。 我们的老师心里就想,假如下雨,我们到村庄里面去,这些老人还要步行走到村的办事处,这样老人,下雨了,地上都是泥泞,走起来不安全,所以大家都有一种期望别下雨。 结果很有意思,发了一个礼拜左右,那个礼拜都没下雨。 所以天地是有情的。 「万类相感,以诚以忠」,所有天地万物的感应,用我们的忠心、诚心可以感应。 这不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而已,科学家已经做了证明。 日本江本胜博士对水的证明,我们一个善意都能改变水的结晶状况。 所以代表人的善意对一切万物都会有感应的。 发完隔天,我刚好回汤池。 结果发完,一个礼拜没下雨,发完以後,连下二、三天雨,这都可以商量的。 在这发的过程里面,我们几十位老师真的感觉到,他们发完,对老人关爱之後,每个人的面相都变了。 那个心,感觉到他们变仁慈、变柔软,因为他们深刻感觉到老人的艰苦! 所以看到一些孤寡老人行动都不方便,都很难下床,这时候我们是亲手送过去。 老人看到我们太兴奋,坚持要下床,坚持要送我们的老师到门口。 他们已经长期缺乏关爱,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去一次,我们应该带头来爱护老人,常常去关爱他们。 当我们去这些孤寡老人家里面给他们打扫,送了这些敬老金之後,旁边的邻居统统站出来看。 当我们一步一步离去的时候,在这个耳边还听到非常微弱的谈话声,说到:他们真是好人。 真的,当我们把《礼运大同篇》,「使老有所终」,老人晚年最重要的要关怀,要有天伦,我们真正去落实,真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那一分善心都会被唤醒。 我们刚到汤池的时候,街道很脏,都是我们的老师去扫、去捡,到现在都是当地的人民主动的来扫。 而且邻里当中在扫地的时候,互相看一看都是露出灿烂的微笑,他们也做得很踏实。 因为当我们去做了以後,这汤池镇的人民,他们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们自己的家乡居然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在帮我们维持乾净。 所以人只要去付出,都能把对方的善心给唤醒。 在送敬老金的过程里面,也很有意思,在一些村的办事处的时候,我们是村的干部亲自送敬老金给老人。 有些干部,他长期干部当习惯了,这腰很硬,一开始的时候,单手拿着,腰也没鞠下去。 但是因为每个老人进来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去搀扶老人,然後倒水给老人喝,当老人领完敬老金,还要盖手印;盖个手印完,我们的老师就拿湿纸巾很仔细帮老人擦手。 这些干部看了以後,他的心开始被软化,所以本来是这样,後来变两只手,後来变腰弯下去。 幸好弯下去了,不然以後再过五年、十年,他可能会腰脊劳损,可能会脊椎侧弯,多鞠躬对脊椎有帮助。 很好,当这些干部真正给老人鞠躬下去,那老人家多欢喜。 老人很有意思,刚走进来,一脸了无生趣,没有任何表情;到整个过程完之後,走出去,欢欢喜喜的,灿烂的笑容。 还有的老奶奶要走以前说:你们都把我们老人当宝。 都讲得很高兴。 你看,我们带动这样的社会风气,整个社会不就充满祥和之气? 还是我们要往那个连对面姓什麽、叫什麽完全不懂、不知道的这种冷漠的社会风气? 我们的老师在下乡的过程,有几个场景,让他们非常的触动,都流下泪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因为看到很多八十几岁的老人,住在五、六十年前的破房子,都是土房! 睡在床上,只有一层棉被。 在汤池,冬天的时候都会到零下五、六度,没有暖气。 你看老人家就住破房子,没有暖气,只盖一个棉被。 更让人伤心的是,在老房子的旁边建了一栋三层楼、四层楼的高楼;曾祖父、祖父就住在这破房子里面,而孩子跟孙子就住在这高楼里面,他们的子孙居然住得下去。 我们深刻体会《三字经》讲的,「人不学,不知义」,《学记》讲的「人不学,不知道」,真的,没有学习,不懂道义,连禽兽都不如。 乌鸦都尚知反哺,哪有人自己住的这麽安稳,居然让自己的祖父、祖母在那里挨饿受冻。 真的,这个世间什麽最需要? 教育最需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个家族不是没有钱,他能盖这样的高楼,但是他却不懂得要孝顺爷爷奶奶,孝顺祖宗。 当然,假如今天我们遇到了父母不懂得孝顺爷爷奶奶的情况,我们也要懂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不能用批判,不能用责备,要善巧方便。 有个大学生,他去听完课,他们家就是这个情景,老人就住那个最破的房子。 後来这大学生回去之後,学了之後马上做,都主动的去帮忙家里的事务,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把老奶奶接到自己的房间住,自己去客厅睡沙发,对他的父母没有一句的责备。 就这样睡了几天,他的父母生惭愧心,对老奶奶就倍加的关怀奉养。 不管他人怎麽做,家人也好,亲朋好友也好,我们首先不责备,首先从我开始做对,这个相当重要。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这个「长」最重要的,是有健全的人格,是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不只是身体长大而已。 假如没有这些正确的做人态度,虽然长大了,很可能让家里的人更担忧,会做出更多不好的事情。 长期,我们在汤池就都给孩子讲《弟子规》,讲这些做人的道理,还教给他们书法。 这些孩子们写书法,心定下来。 之前也跟大家提过,有一个孩子念初中,初一考试,全部加起来十七分,一般的老师看到,都觉得这孩子没办法教了。 说实在的,「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只是怎麽把这个潜能激发出来。 杨老师在给他们上书法课以前,都先讲半个多小时的《弟子规》。 这个孩子的孝心、对老师的恭敬心唤醒,所以书法写得很认真。 那次的月考成绩,本来以前是十七分,那次月考成绩考了五百八十八分,整个汤池镇震动! 诸位朋友很多应该是小学老师,假如我们教孩子做人,一个孩子本来成绩不好、德行也不好,突然提升起来,全校也会怎样? 也会震动! 这一震动就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推得出去。 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区,从我们工作的单位,来给社会做榜样。 我们刚刚提到有一家银行,他们请我们去讲「幸福人生讲座」,他们是在珠海。 他们整个银行的状况发展的很好,跟这些客户都变成好朋友,像亲人一样。 来了都不只是谈钱而已,来了之後,因为他们都会送这些《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给客户,所以来之後都会闲话家常,会关心彼此的家庭,所以气氛都不一样。 现在不只要在珠海推,其他分公司,在广州地区也都要开始推动《弟子规》,变成企业的文化。 各行各业都是复兴文化的关键,所以不管我们现在是在哪个领域,拍着胸脯:舍我其谁? 从我的单位开始做起。 这是真正对得起我们的祖宗,也是对得起我们的下一代。 这个孩子他有了孝敬心,学书法有了定力,心不浮躁,学习的效果就很好,这些孩子都学的相当认真。 有一次,因为杨老师工作比较忙,就不常回去,这些学生常常都在我们中心门口在那里探头,问杨老师有没有回来? 有一天,老师回来了,他们知道了,在门口排一排,等,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站多久了? 刚好老师要去参加一个晚会,这个晚会是九九重阳敬老晚会。 这个晚会来了多少人? 将近三千人,整条街统统是人,整条街包起来,敬老晚会。 我们到了会场,前面几排全部给老人坐,看着老人坐在那里很欢喜,嗑着瓜子。 这些节日真的都是含有我们文化的传统,文化的意义。 那天要出门的时候,这些孩子排整排,知道老师会出来,给老师恭恭敬敬鞠了一个躬。 这个躬鞠下去,老师马上跟旁边的同仁讲:给我排排看,挤出两个小时,我再给他们上课。 因为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还要挤两个小时。 後来有没有挤出来? 我们下节课再说,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4-10-29 08:39:4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