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群书治要的管理智慧(第五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领导者、诸位伙伴,大家早上好。 我们刚刚听到这么多伙伴的分享,其实他们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真谛是什么呢? 日本江本胜博士他有一本书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water会知道生命的答案。 请问大家,我们知不知道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大家不能摇头,那我们就比不上水哦。 您看做的实验过程当中,水的结晶最漂亮的是它收到了爱跟感恩的讯息,它结晶得最漂亮。 连水都可以被人心的爱跟感恩感动,怎么可能人不会感动? 大家看所有的分享者,他道出的他人生的感悟,都离不开爱跟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所有的领导者、老师,对他生命的启发;感恩祖先,感恩所有有恩的人。 怎么感恩? 进一步,报恩,爱父母、爱他人、爱这个社会。 可能有的人要想:蔡老师,这个跟回答问题有什么关系? 其实大家看一下,这个应该有八十张左右了,我突然体会到一句话叫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因为我不知道抽哪一张开始回答。 但大家假如用心来感受,很可能你所提的问题,你一念之间你自己就把它解决掉了。 假如有爱跟感恩,这里的问题可能就差不多解决完了。 很多问题我们要回到一句老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是谁能给我们答案,必须是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智慧,才能化开自己人生的结。 所有你生命当中的人,他只是你一个缘分而已,真正解决的还得要靠自己。 那我回答到哪就算到哪。 大家要了解,听的过程当中不能执著,不能边听还没到我、还没到我、还没到我,这样子其他人的你通通听不进去。 人,你看有执著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是吧? 不要执著,用心的时候,每一个问题可能就答到你的问题了,为什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有一个太太,当时候我们讲课的时候,我说婚姻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结果她在底下心里起了个念头。 然后我接着说,在珠海,有一个女士她举手说:没有优点! 结果那个女士说,我刚好冒的那个念头就是这个念头。 后来她自己回家冷静下来,写自己的先生的优点跟缺点,结果这个优点越写越多,缺点想到最后只有一条,叫钱赚的太少。 大家看,这哪算缺点? 可是她执著一个点,所有的优点看不到。 一叶障目,就把我们这种真心全部都障碍住了。 所以欲望很可怕,所以我们还是要打开心。 我们刚刚一个领导者分享得很好,我们自己的心不打开,怎么帮别人打开心? 第一个问题问到:问:请问如何回答家长的此问题? 有一个家长说:老师们都说《弟子规》好,好在哪? 答: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你的信心有问题了,你的用词说好在哪? 你已经不大相信的时候,你就不可以把这个信心带给别人。 所以大家注意,当你在写问题的时候,你突然能回光返照,你就开悟了。 所有的问题不在外,在我们心地上,叫心地功夫。 接着又说:问: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在学校很好,回到家很懒。 我叫了两百声,都没有回应,卡通片比我做父母还灵。 请老师帮忙解释。 答:您看这样的情境,你假如只在境界上,那做父母的人只有生气,从佛家讲叫著相,著了这个现象,然后气得半死。 有智慧的人不著相,找原因在哪里。 你这个孩子,现在卡通片就比妈妈厉害了,比爸爸厉害了。 那完蛋,以后他女朋友比谁厉害? 所以你想到这里,不是生他的气,你要为他的一生扭转乾坤。 现在一个卡通片他已经魂不守舍了,以后踏出社会财、色、名、食、睡,他会死在哪? 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现在是父母要为他一生高瞻远瞩的时候了,要教他怎么做人的道理。 这个孩子现在利害心好重,道义心没有,是吧? 所以他才会在老师面前很好,回到家就这么嚣张,因为是利害的心。 在学校老师面前表现好,老师才会疼我。 这样的人现在很多,为什么? 不要怪孩子,他懂什么? 我们父母有没有把道义表演出来,有没有从小用道义感染孩子的心灵? 孝顺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的小孩子,一打开冰箱阿公! 阿妈! 他怎么会是利害。 所以我们这几天讲君道,父母也是君。 在《易经》里面六十四卦有一卦叫家人卦,里面就说道:家人有严君焉,有非常威严的领导者,是谁呢? 父母之谓也,父母就是你一个家的领导者君,你得要给他以身作则。 我们这几天的课程当中有三个字是核心,叫君、亲、师。 第一个,他现在都是利害,都是自私。 我们要首先把道义演给他看,孝顺父母开始做。 对兄弟、对亲朋好友有道义,做给他看。 你要能引导他,要做师,你要爱护他,有这个信任的基础,你才好劝他。 我们要当老师,我们得要先学好。 你不学好,在这些机会点,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教导他、怎么引导他。 而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 可能我们都想说,你现在给我一句话,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有没有可能? 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要改掉习气的时候,我们才能用德行感化别人,习气怎么可能说一句话我们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首先有一个习气就是求快,马上就好了,有没有可能? 一个人得了癌症一天就好了,你有没有遇过? 没有吧? 大家有没有遇过夫妻相处一二十年处得不好,然后讲一句话,从此白头偕老,有没有? 您看我们的心态在面对人生的时候,就不是用正确的心态,求快、贪快,这个都是习气,所以得要有耐性。 改正自己,正己化人,你自己好了,自然每个人都有本善,就能够感化他。 所以我们都希望有智慧,求智慧第一个要先把自己的急躁、急于求成要降伏下来才行。 所以今天要化解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好好地从自己改,没有好好学几年传统文化,不大可能说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现在假如拍着胸脯说,我给你讲一席话,马上解决掉,你高兴不高兴? 高兴,可是我是骗你的,是不? 可是告诉大家,这个时代人不大喜欢听真话,给你讲老实话,很不舒服,骗你你很高兴,是不? 女孩子这一点要突破,不然会被骗。 所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要真下工夫,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我们一回到问题的根本,我们当家长要自己开始做。 佛家有一句话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正报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的心一转,依报是什么? 依报是我们的家庭,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就会跟着我们的心开始转动了。 大家有没有看刚刚很多领导者分享,他一改了,他全家都开始变了,他们都把道理讲出来了。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要老实,依照这些道理去做,而不能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就不好了。 我们在谈养生的,谈健康的,是吧? 调养自己的健康要很有耐性,假如今天说吃了什么东西马上就好了,那个是症状解,那不是根本解,是吧? 症状解会有负作用,是不是? 所以现在很多药品副作用很多,最后问题越来越大,所以从根本。 什么是根本? 自己的心是根本,自己的修养是根本,先从这里开始做。 我们要帮助亲人,要造缘,因为人受环境、缘分的影响。 所以第一个,你先做好了,你是孩子的一个好缘。 第二个,他现在到学校去,有这些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在学校好,回到家放肆了。 这个时候你要跟他的老师沟通,孩子出现情况了。 我们的孩子、亲人出现情况,不要带情绪,纯是一颗如何帮他的心,这个很重要。 你有这一颗纯是帮人的心,方法就会突然出来了。 诸位领导者,你的好方法有没有在刷牙的时候跑出来的,有没有? 有没有在做梦的时候跑出来的? 那就很可贵。 你纯是一颗爱人的心,你的潜能会发挥出来。 我们在教育界有一句话叫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我以前教书就有这个经验,学生任何情况,我们只想着帮他,后来突然方法就出来了,突然那句话就跳出来了。 回家赶快感谢,这么好的话怎么会从我这个嘴巴出来,莫名奇妙。 至诚感通,经典都是这么教我们的。 我那个时候在学校的时候,带一个全校最难带的班。 结果每一天去,我都很紧张,因为我不知道他们今天要给我出什么招。 当老师不简单,明明是很紧张,要神态自若,像武林高手一样羽扇纶巾。 结果一两个月过去了,有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来,一个男生挺乖的,老师好好啊,你来了以后,我们班的那些最调皮的人越来越乖了,他们都说老师不知道今天要出什么招了。 我听完笑一笑,冷汗直流,我在怕他们出什么招,他在怕我出什么招。 所以那个只要一心为他们的,真的老祖宗保佑你,佛菩萨保佑你,那个方法会出来。 所以你看要造他的缘,你是他的缘,他的老师也是他的缘。 那你要把《弟子规》介绍给老师,怎么介绍? 你要恭敬老师,老师从你身上看到《弟子规》好了,他就会认同了。 所以什么是招牌? 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招牌? 什么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招牌? 在哪里? 在自己身上,要做出来。 人能弘道,你要把这些道德、《弟子规》做出来,人家一看就相信了。 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孔子会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答:这一位朋友,您是不是就卡在这一点,孔子的话其他的你都听不进去了? 大家要相信一点,圣人没有私心,他念念为众生,他不会去看谁不顺眼。 他是要道出一些非常高度的警觉,让我们在人生当中要小心。 诸位女士,我请教大家一个严肃的问题,您觉得男人比较好相处,还是女人? (众答:女人。)你们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时代说话很不容易,有些话要点到为止。 这个话大家要细细去体会,修行没有别的,扩宽心量。 心量越小,你就堕落了;心量越大,你就当佛菩萨了。 诸位女同胞,这个时代,老实话不好讲。 但是我告诉大家,好坏不要看表相,好坏在哪里? 在我们内心的一念之间。 现在所有修行人成就最高的是在家女众,奇怪了,她为什么这一辈子成就最高? 因为她认命了,因为她不傲慢,因为她低下来了,人一低得下来她就弹得越高,是不是? 是啊,能屈才能伸。 您看一个人的一生,他在小时候、年轻的时候,吃很多苦,很能忍耐,后福无穷。 这些圣人提这一些都是爱护我们的。 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假如心胸小了,你不赶紧把她教好,她对家庭、对社会有多大的危害? 所以夫子这句话说难养,要好好养,是吧? 再来,我们这几天讲,天下的安危谁决定的? 女人! 你没好女人,怎么会有好后代呢? 所以女人重不重要? 重要。 要不要好好的教? 要不要好好的养? 你看两千多年前就提醒,我们没听懂。 你一个孩子的心性偏颇了你要把他导正,不然他人生就毁了。 他不止这一生毁了,他生生世世都毁了。 他心性不好变小人了,他一辈子造的孽千万劫都没有办法偿还。 所以佛家在看人生他是看得很长远,看得越长远,就知道这一生应该怎么来经营。 提醒诸位领导者,用人的时候也要小心。 跟你越接近的人一定要心量大,你再重用他。 心量小的人,跟你越接近、跟高层越接近,他越会谄媚巴结,他越会耀武扬威。 大家看跟皇帝最近的人是谁? 太监。 太监他又没什么学问,可是他很嚣张,有没有? 为什么? 他跟皇上很近啊,所以有一句成语叫狐假虎威,那个狐狸站在前面,其实是老虎在后面,前面的动物怕它怕得要死,它以为都怕它。 所以越高的领导者,用人要确定这个人的德行、心量够,不然可能到时候一用,就是明朝的严嵩出现。 明朝好像还有一个九千岁,一个太监叫魏忠贤,是不是? 一个太监居然自称九千岁。 然后把整个朝廷全部都搞垮了,你能怪他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怪谁? 怪皇帝。 所以我们团体用错人,不要怪那个人,因为那个人德行还没有到那里,你把他用在这么高度,他就堕落了。 所以用人要适才适任,慢慢栽培,你一下用快了反而害了他。 所以这个中的学问,真的我们慢慢地深入经典去体会。 再来:问: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教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让小孩可以自动自发。 答:第一个自己要先打理好,以身作则,然后再循序渐进。 你看我所有讲的话都离不开刚刚讲的,有没有? 所有的事情不要急。 你一急着孩子明天就要给我改,然后明天他又没改,你火气又上来了。 最后你又发火了,他更不干了。 循循善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你们用茫然的眼神看着我,我们说的《礼记学记》里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三个。 道而弗牵,你引导他不要硬拉他。 强而弗抑,这个强就是鼓励他让他自强,鼓励他,不要压抑他,不要否定他。 哎呀,孩子你今天折得好好,明明折得很烂,但是他进步啦,讲、讲,慢慢他就愈有信心了,做得欢喜。 你叫他洗碗,好不容易洗一次,其实一检查东西都还黏在上面,哎呀,儿子,我第一次洗比你差多了,你洗的很好,他明天妈,我来,妈,我来。 缘分都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包含《弟子规》讲的见人善,即思齐,你可以:某某孩子做得好好,某某表哥做得好好。 他一听,他有自尊,他最熟悉的这些哥哥、姐姐们都做得比他好,他觉得,我太丢脸了,他就会主动。 所以您看《弟子规》这些都要用上。 接着:问:如何改善和邻居的关系? 我是很友善的。 答:诸位领导者你们开悟了,这个问题我不用回答,你们就已经懂了。 所以现在大家知不知道意在言外,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问:我很友善地要和对方交谈,可是对方都不给机会,一见面很不友善地关门。 答:请问他关的时候你笑了没有? 今天他关门,看到你到关门是三秒。 你已经smile(微笑)了,明天他看到你到关门变六秒。 最后就变十二秒。 慢慢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大家注意,所有的烦恼在哪? 我,他怎么这样对我,我很友善呢! 可是你假如把这个我放下来:现在做人真不容易,这么有缘分当邻居了,互动的时候大家还这么有压力,没有办法放开心。 谁放? 我先放开心,我来解决他心中对人的那种戒心跟苦闷。 你变成动力,而不是难受,所以苦乐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人要经得起挑战,没关系,他不对我笑,我明天一定让他笑,人就是要这样自我挑战。 其实他是考试老师,自己是学生,来考我们的真心、耐心、诚心到什么程度。 下一个问题,问:如何让孩子在青春期时不那么叛逆? 答:这个领导者好,防微杜渐,孩子还没青春期他现在就开始做准备。 青春期叛逆是结果,原因是什么? 请问大家,五千年来你读历史当中,你读过哪一代的人有叛逆期? 你去问你爷爷:爷爷你几岁叛逆? 奇怪了,我们五千年来没有出现的事,这几十年来频频出现,越来越厉害,所以变成什么? 错的都变正常了,错的都变对的,对的都变错。 现在我还听说,一个人很孝顺,他的朋友说:你怎么这么傻,干嘛这么孝顺。 对的都被讲成错的,错的变对的,叛逆期是正常的。 我那个时候读一些书,都觉得好像叛逆青春期才是正常的,我就跑去问我妈:妈,我有没有叛逆? 我妈说:没有。 我说:那我是不是不正常? 在这个时代,真的做人不容易。 他的孝心都根植下去了,他都冬则温,夏则凊,对父母这么细腻,他还会讲出忤逆的话,让父母心在那里流血,他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孝的人都有顺,他怎么会叛逆呢? 赶紧教孩子孝道,教道义,赶紧让他懂得宽恕别人替人着想,不要遇到事情都是情绪作主。 这个时候要多引导,写那个怒字给他看,心不要变奴隶了。 建立正确的孝道,正确的做人态度,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好,假如已经发生了呢? 我这个话一问,有人今天回去要哭大半夜:我就是这样,我儿子已经叛逆了,女儿已经叛逆了。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们要有一个信心,人之初,性本善,一定可以感化,还是要回到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而且告诉大家,教小孩跟教青少年,请问大家哪一个难? (众答:青少年。)这叫正常,是不是? 一个人病了十五年,跟病了三年,哪一个好治? 那当然了,对,所以你今天面对你的孩子叛逆,是我们误了他的时间越久,你不能怪他。 你用这一份反思自己的心,那个真诚就流露了,你的孩子就被你感动了。 告诉大家,父子有亲是天性。 你看那个一二岁的孩子做错事情,妈妈处罚他,越打他越往母亲的怀里抱,有没有? 他哪有说跟父母有隔阂的道理,谁愿意跟父母有隔阂? 谁愿意心里有事不能对自己的父母讲? 那是人生很痛苦的事。 我们读幼儿园、读小学,一开门,妈,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一件一件跟父母讲,有没有? 那是多美好的事情,父母跟孩子之间完全心灵是相合的。 所以青少年不能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你不要看他很酷,他很苦。 你不要看他每天泡在那个电动玩具店里,他是在麻醉自己,他不敢去面对那些内心的苦。 所以有一个父亲学了以后,回去对着儿子,那儿子都二十几岁了,对着全家人说:爸爸以前做错了,爸爸跟你们道歉。 爸爸现在学《弟子规》,一定改过来。 他孩子本来很不听话,最后也被他父亲的诚心感动,回来学。 最后开了一家有机店,生意做得很好,本来是根本让父母操心操得要死的。 所以还是以身作则开始做起,从原因当中去解决,原因还在我们身上,不要对任何的人有指责。 问:要怎样的方式教导孩子? 往往父母以软硬兼施的方式都无效,必须大声骂、藤条伺候方会听。 《弟子规》可以感化孩子么? 答:我觉得大家的问题,都有一个最严重的危机,全世界所有的危机都比不上这个危机,叫信心危机。 所有的危机只要有信心,通通能解决。 只要没信心了,再多的力量支持,也解决不了。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谁? 刘备的儿子。 我不是考历史,阿斗就是没有信心的人,谁也帮不上忙。 因为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你自己有信心了,经典才帮得上,大家才帮得上。 当然信心也来自于你自己做了,你很有感受。 你学了你自己都没做,你自己的信心提不起来。 你做到几分,你就感悟几分。 而我们看,我们在感受事情要有前后眼,前看得到远,后看得到已经走过的,问题出在哪里? 比方说你看到他现在这个孩子,要大声骂和藤条伺候,请问他现在是个小孩,以后谁管他? 诸位伙伴,以后怎么管? 二十年之后藤条能管吗? 大声能管吗? 怎么管? 法律。 你希望孩子走成这样么? 现在这个情况,原因是是什么? 原因是我们有没有以身作则,原因是我们用的方法对不对。 你不能说我已经用了方法了,还要再检讨方法适不适当。 教育有一个重点叫因材施教,这个方法越用越没效,你当然要换方法,针对他可以改善的方法,这个要靠我们用心去观察每个孩子的特性不同。 刚刚我们也讲到了,一个孩子他一定有优点有缺点。 优点你要让他不断肯定,不断增长,人的优点越来越扩展,他的缺点就越来越少。 你盯着他的缺点,又不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对他的缺点,又是情绪在对待他,他怎么会改? 所以你看软硬兼施。 请问大家,硬的时候自己脾气动了没有? 自己硬的时候不动气,那叫原则,慢慢孩子不敢造次。 硬的时候动了情绪,孩子心里只知道我爸很凶,我妈很凶,所以做坏事的时候不要被他们看到。 可是你有原则的时候,你那个是正气,慢慢孩子知道我父母的原则在哪里。 我做对了妈妈鼓励我,我做不对妈妈处罚我,我应该要做对的事情。 而你软的时候,也不能软得没有原则。 你软的时候也不是引诱他的欲望越来越大,你考上什么了,我就给你多少东西。 一直在用欲望在引诱,这样也不好。 应该用孝心、用使命、用责任感,把一个孩子的内在的动力要把他唤醒。 所以教也者,长善救他的过失,这一句话也在《礼记学记》里。 这回答可能也只能针对一些原理、原则跟大家谈,所以大家可以回去之后,再针对这些经典再去深入。 不过只要心态对了,目标正确了,一定可以达到的。 问:小孩把学到的中华文化礼仪呈现出来,但在学校遇到同学排斥,小孩觉得自己很另类。 然后失去信心,失去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诸位领导者,你们学了《弟子规》刚出去的时候,人家有没有觉得你很另类? (众答:有。)你们怎么活过来的,你不就把这个心态传给孩子了。 所有遇到的事都不是坏事,为什么? 每一件事你懂了,你就觉悟了,怎么会是坏事呢? 你让你的孩子在这么小的年龄,他的心量就非常大。 孩子,我们老祖宗这么好的文化断了好几代了。 孩子,你比妈还幸运,妈四十几岁才学,你现在七八岁就学了,你更有使命,要给这个社会做好榜样。 其实孩子虽然是觉得被排斥了,他还分辨得出来,无理是不好的,傲慢是不好的,恭敬是好的。 但是你可以让他调整去包容同学,再来懂得权变。 你说现在你一下子给你的同学九十度,他会吓一跳。 你就给他点一下头,smile一下就好了。 慢慢、慢慢的他就能感受到你的诚意了,你鞠躬慢慢的十度、二十度、三十度慢慢增加。 再来还有一点,为什么不要只强调孩子学,父母、老师、长辈要学,所以他的老师要学。 所以诸位家长,我们要好好学,用我们的德行在跟班级的老师接触的时候,让他很认同《弟子规》,让他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认同《弟子规》,最后由老师来推《弟子规》,这个班整个学习的状况就会很好地很顺利地发展,是吧? 老师在上面一讲,同学都觉得老师讲得对,这样慢慢的就成为一个班级的风气了。 所以这个都属于我们刚刚学的造缘,我们做好了,慢慢这些缘都会改变。 下一个问题,问:家人沟通已成为习惯,一些沟通方式成为习惯,如今觉得读了《弟子规》知道有很多地方做错,我该如何开始? 答:改错,要赶紧去改,你一改变了,你家人的信心不就回来了。 再来,沟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 我们自己学得都还没怎么改变,就一套道理接着一套道理给人家讲,人家边听,心里在那里想:你又没好到哪里,讲这么多。 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君子信而后谏,信而后才能劝谏。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他还没对你有信心,你讲他的问题,他会觉得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你是不是在诽谤我。 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基础的。 所以古人他在应对进退他很清楚,他不会意气用事,不会太激动去做事情。 好,下一个问题,问:父母留下财产,兄弟在分财产。 丧三年,常悲咽,事死者,如事生,这种现象该如何呢? 答:好,《三字经》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人遗子,金满籯,留了一大堆财产给孩子;我教子,惟一经。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你留财产给他,他又不懂道理,最后都变成兄弟家庭分裂,所以老子说祸福相依。 我们台湾前几年高铁,大家知不知道台湾有高铁? 那个高铁从南台湾到北台湾征收了非常多土地。 本来是农田,一征收,这个农家一下变很有钱了。 所有的孩子争财产,最后兄弟不往来了。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所以今天遇到这样的事情,告诉大家,正常,因为他没学。 假如他没学,又不争财产,你一定要告诉我,因为这个人可能是七十二贤再来,可能当时候是孔子的学生。 我们现在在台上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学问差得很,这样的人你赶快要推荐给我。 他能不二过,他能面对名利如如不动,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所以没学,现在这些现象都清楚。 谁先做? 有学的人先做。 所以你看到兄弟姐妹争,你是学的人,你要不争,演给他看,做得到吗? 好,结果半夜睡不着,二十万呢! 五十万呢! 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信心的问题。 你在道义跟利害面前,你是取义还是取利? 而大家看,人生不能只看眼前,有一句俗话讲的好人算不如天算。 现在的人,你看兄弟抢财产,他会不会算? 一丝一毫都不肯吃亏,他怎么不会算? 可是你继续看他的人生。 这么跟兄弟挣来的财产,他的儿子不到几年全部把他它败光,因为不义之财是留不住的。 所以你凭着道义做事情,你的家道几百年不衰。 要有这样的远见,不要只争眼前之利。 可是告诉大家,你不争,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决定跑不掉。 所以人一明理,心就安了,不会遇到这些境界再自己举足不定。 我之前其实都有很多考验,考考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有一次考代课老师考上了,高雄县里五十名,五十个人录取。 我考三十三名,我同学考三十四名,我们两个排在那里准备上去填学校,结果那个三十二名上去了。 我跟我同学看看那个黑板上,弥陀国小有两个名额。 台湾是宝岛哦,我们台湾有弥陀国小,有观音国小。 台湾的路也很好,建国路、忠孝路、仁爱路、信义路、和平路。 我们高雄不错,一心、二圣、三多、四维、五福、六合、七贤、八德、九如、十全。 所以我们很感激台湾这些几十年前把文化传承下来,像我的师公李炳南老师,那真是整个中华民族救星,感激他们。 所以那个时候,因为我母亲就是弥陀人,就高雄县弥陀乡。 所以我就说可以回我母亲故乡教书,跟我那个同学:哎,我们两个去弥陀国小当同事。 我话讲完头一转过来,三十二名把弥陀填走了,剩一个。 然后其他的学校,不是上山,就是下海,就都不是在海边就是在山上,就比较远的。 然后我就站上去想,我那个同学孩子才几个月大,她又是妈妈,去上山跟下海的学校要住校,她就照顾不了孩子了,怎么办? 诸位伙伴,怎么办?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这个时候是义还是利? 我就站在一个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学校在哪里,我就把它填下去了,就把那个名额给了我同学了。 结果我后来去了这个学校,是全高雄县最漂亮的学校。 你们有没有读过,有一个学校里面有一座山的? 那个山在学校里面,每天教完书可以游山玩水。 所以古圣先贤讲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不舍最后变守财奴了,不舍心量就越来越小了。 从我们开始做起,依报随着正报转。 现在这个时代,没学的人太多了,不要去指责任何人。 所以《无量寿经》有一句话,让我们把这一段道理融入心田,从此放下指责,只有体恤,只有怜悯。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祖上、他的长辈不懂,没教他,不要怪他了。 下一个问题,问:我们想知道你在人生过去与转捩点是怎么跟这个圣贤之路结缘的? 答:这个问题假如回答起来,可能今天要搭帐篷了。 简短地讲,第一个,我非常感激能够在十二三年前遇到我师长的教诲。 我们台湾确实是宝岛,你转电视转转,突然就转到老人家讲经说法了。 越听越欢喜,怎么有这样的长者可以把人生讲得这么清楚,让我们很多不明白、疑惑都解决掉了。 后来学习了中华文化,刚好去学校教书。 教了书以后觉得,看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年不如一年,不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个堕落的速度太快了。 我们想起孔子讲的要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我领着政府的薪水,我负起教育好下一代孩子的责任,我是小学老师,我要对得起这个薪水,这是整个台湾纳税人的血汗钱。 而当我们看到一年不如一年,我们还继续悠哉悠哉领我的薪水,这个事我们做不出来。 后来深入思考,没有别的,缺德,就缺道德。 再想想不止学生缺德,我也缺德。 我自己道德、这些道理都不通,怎么办? 学。 所以后来我辞掉了老师之后到了澳洲,刚好那时候师长在澳洲净宗学院,亲近老人家,亲近很多的师长们。 在那里留了五个月,五个月之后我回台湾,又教了半年的书。 最后在八年前,刚好就去到中国大陆,我们祖国大陆的海南海口。 就开始跟当地的家长跟他们交流,越交流越体会到现在的人很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今天看到人家苦,袖手旁观,良心不安。 其实人生最大的快乐在哪里? 孟子讲的太有道理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天伦之乐。 再一个乐是什么? 对得起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对天地、对所有生命的有缘人我们尽力了,这是人生的痛快。 所以那个时候,越跟大众接触反而越成就、提醒我们的使命感,所以其实都是大众在提升我们的心性。 要感激我这八年来所有支持过我、信任过我、帮助过我的人。 所以这个是我刚好这几年走过来的路。 尤其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刚好有一次我教七个孩子,在山上,一年级的,国小一年级。 刚好我看到一些蚂蚁死了,我把它埋了,入土为安把它埋好。 结果我在埋的时候被几个学生看到了,那个小孩子的脸庞,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他们就看到我在那蹲下来,他们就很认真的过来,老师,你在干什么? 他很认真,我就要很认真。 诸位老师当老师的人随时要回应学生,学生很认真,你不能笑,你要很认真面对。 因为我有一次,有一个学生突然,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突然跪下来说:参见师父。 你们不能笑,你一笑,他那个气氛会全部被你给笑不见了。 所以当老师也不容易,随时你要能接受到他的心。 突然那个当下,我就把他扶起来:拜师可是很严肃的事情。 后来他想了一下,又想了一下,他又跪下去:参见师父。 这个孩子成绩,我教自然科,第一次月考不及格,第二次考试九十几分,进步三十几分,进步奖第一名。 那就是因为他对我们老师生起恭敬,他就好学了。 所以老师重要,父母重要。 所以当这个一年级的孩子说老师你在干什么,他很认真你就要很认真,老师在埋蚂蚁,让它入土为安。 结果隔天下课的时候,我走在走廊上,看到三个孩子蹲在那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一年级孩子长得都不高,他蹲着的时候,你一定要蹲下去跟他讲话,我说你们在干什么。 那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转过来,老师,我在埋蚂蚁。 所以您看我们的一个爱心可以点亮孩子的爱心,这样的人生多有意义,所以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的真心可以照每一个有缘的亲戚、朋友,这样的人生多有意义。 成为生命中所有人的贵人,这一生没有白来了。 下一个问题,问:学了《弟子规》之后如沐春风、茅塞顿开,想把所学的和他人分享,在社团组织里分享,但又害怕过于激进而导致别人的排斥。 答:您的敏感度很高,sensitive,我要复习一下,不然会讲不好。 问:那请问老师要如何避免此状况发生? 用什么方法更容易让他人来接受这份善缘呢? 感谢老师。 答: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讲要慎于始,你起一个缘分要慎于开始,而这个缘分要循序渐进。 尤其面对大人,你一下子强度太高,他会觉得你有点不正常,是吧? 很多人学回去之后说我太太不能接受、我同事不能接受,其实那个都是太激动了。 人一激动,感觉不到别人的心。 其实你只要柔软,你一定可以感觉到,我做到什么程度,他才不会觉得一下子太唐突,一下子接受不了。 所以处事那个心要很敏锐,要柔软。 而最好的方法还是从自己做起。 因为说实在的,成人有一个态度,这个大家要人情练达,成人的世界里面,他不会听你说什么,他会看你做什么。 假如你先说了,所有这个团体的人说:我跟你讲,那个人学《弟子规》。 所有的人就会拿《弟子规》来要求你,你会压力很大。 所有很多人一学回去,昭告天下:我学《弟子规》了。 到时候人家拿着《弟子规》要求你,你不要怪他,那你自己造成的。 所以我们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做什么事情不要太张扬,低调,慢慢地做,一句一句地落实。 让别人看到你的改变,他就好奇了。 好奇了,你再用你做出来的感悟告诉他。 真感情,好文章,他会很感动,你不是给他说一大通一大通的道理。 而一个团体当中,你要让他的缘分好发展,要从他的领导人开始。 这个社团哪些干部,你要先让这个干部认知正确,然后由他们再去影响他的伙伴。 假如你告诉这个团体的领导人,结果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他认知不清楚,然后拼命地要求人做,完蛋了,这个团体的因缘被搞砸了,有没有这个情况? 你去给这个老板讲,老板说好,然后全部要求员工,结果他的员工一听到《弟子规》就摇头,谁有罪过? 老板的罪过第二,推荐他的人记罪过第一。 因为你没有智慧,你把他引导错了,害了整个缘。 所以人对这个缘分经营谨慎啊,一步一脚印,要洞察整个缘分,从领导者正确的认知开始,从你给这个领导者正确的带动开始。 好,下一个问题,问:要如何管理情绪? 答:这里有一张面纸,我先流两滴眼泪。 我们那一天不是讲怎么惩忿吗? 是不是? 来复习一下,要靠忍的功夫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 你这六忍能够提起来,你的情绪管理一定very good。 所以大家这个学的时候要用心。 真的人有时候他听课的时候就是,我有一个问题我第三天来问,然后前面三天的课他一句也没听进去,真的会这样。 他都觉得那个讲的都不是我要的,我就是要问那个问题。 其实所有的问题,老祖宗那些道理都把它谈完了。 所以你从那些道理当中所指导的心性,你去感悟、你去调整心,可能问题就没有了。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问: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答:这个也刚好在我们舞台上就有这一段话。 其实我们思考,仁慈的人他就是不自私。 而自私的人不可以久处乐,自私的人一享乐一享福,非常贪心,是吧? 可是仁慈的人一有福报,他都拿着福报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可以久处乐。 他可以长处约,这个约就是说,他纵使贫穷、纵使困顿,仁慈的人他不自私,他不会抱怨,他会想着这个是磨练我心智的好机会,所以他可以久处约。 您看我的师长十几岁都在逃难,吃了这么多的苦,而他在十三四的年龄就在想着如何让天下的人读到圣贤书。 十三四岁! 我很幸运有这个机会私底下请教师父的时候,师父讲到了他小的时候逃难,走过不知道多少个省,这样的仁慈心。 这一生经历了多少的困难跟挑战,都是用一颗慈悲的心、感恩的心走过来的,可以久处约。 所以我的师长为什么能在六十年前左右,遇到了全台湾最优秀的三个老师,那不是偶然的,那都是他的心感召来的。 好,所以其实说实在的,人只要能念念为人着想,他不为自己,他遇到什么人,他遇到什么环境,他都会自在、快活。 他都会在这种人事环境当中,尽力去帮助别人。 他可以随圆就方,就跟水一样,到什么容器,他就融入人心,帮助人。 所以仁者安仁,他时时处处安在一个仁德之心。 知者利仁,有智慧的人他想着如何成就别人的智慧,如何对人有益。 其实有真智慧的人,有真仁慈,有真仁慈的人,也会有真智慧,因为仁慈跟智慧,都是从一个人的真心跟本善当中流露出来。 问:请问您,我需要工作,但目前投入事业而内心很欢喜《弟子规》的课程,请问老师我如何一心二用? 答:首先这一位朋友很善良,好东西他懂得珍惜。 而告诉大家《弟子规》在哪里? 《弟子规》不是在那一本书上,《弟子规》在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是吧? 所以《弟子规》怎么可能会跟工作分开? 怎么会跟处事待人分开? 怎么会跟家庭分开? 这是不能分的。 理解的东西要力行,就是完全落实。 只有这样子,才能家庭、事业、人际越来越好。 所以这个是不分开的,完全融在一起的。 (诸位伙伴,我看我能够回答到什么时候? 十二点是吧? 我们开始的时候是十点,没有,十点四十分才开始,你看我挺计较的。 不好意思,我现在需要先上个厕所。 一家人所以不见外,而且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下手处一定要先尽孝道,而尽孝道第一步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所以做人不容易,刚刚我们有伙伴他很用心,还熬了一罐姜茶,所以我也喝了不少。)好,下一个问题,问:这两天所教的对我来说的确收获不少,这一些说来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要实行的话的确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那我应该怎么踏出我们的第一步呢? 特别是对父母的恩德。 答:挺有意思,刚好我们刚刚说第一步就是孝道。 第一步照顾好身体。 第一步就是冷静下来,回想自己这一生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真的有时候我们太粗心了、太浮躁了,都是只想自己,从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回想几十年来父母的恩。 想着想着,你那个心柔软了,你那个感恩,知恩的时候你那个感恩心本有的就会出来了。 然后再进一步得依照《弟子规》的入则孝我们去落实孝道。 不只要自己回想,可以去问问所有这一些长者,因为我们长记忆有时候六七岁才长,其实父母最辛苦的时候,可能在我们一二岁,三四岁。 我很感激我的爷爷,我们没长记性的一些事情,都是我爷爷告诉我的:你可不能不孝顺你妈,你妈那个时候学校教书,又要养你们三个孩子。 一下了课还回来哺乳,所以累到每一次给学生上完课就睡着了。 太累了,照顾三个孩子又要教书,那个时候是七十个学生,所以一下课了就睡着了。 上课都是被学生摇醒的,因为太累了,老师上课了,赶紧醒过来。 你看,感激爷爷,把这个我们根本没有记忆的恩德告诉我们。 好,下一个问题,问:修养是什么? 答:我们常说道德修养,其实修养具体就是五伦。 您能够把五伦八德做得越圆满,就是越有修养,整个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下一个问题,问:这三天学了很多,不过心里还有一个结还没打开,目前的我,在工作上与老板因为很多工作上的摩擦,觉得很有压力,到底人生追求的是为金钱而生活,还是追求快乐而生活? 答:好,我们看,就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要看我们自己的心境。 比方在工作上跟老板有很多摩擦,那摩擦怎么产生的,是吧? 我们不能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全部都因为一些现象然后就卡住了,然后就对立了,然后就情绪了。 摩擦是结果,原因是,我们可能说话的态度不妥当,总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改善。 所以随时随地提升我们理智的态度,就是从因上去解决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卫灵公,卫国的国君卫灵公,他有一个臣子叫史鱼,他不断地劝卫灵公,要用贤臣蘧伯玉,不要用奸臣弥子瑕,卫灵公都没有听。 他劝了一辈子,最后他去世了。 他劝了一辈子,却没有生气顶撞过他的国君。 当然国君其实也知道他很有德行,所以他去世以后,就亲自到他的灵堂要去吊唁他。 结果到了他们家一看,他儿子把他的棺木放到了窗户底下,没有放到正厅。 卫灵公非常生气:你这个不孝子,你父亲寿终正寝,你居然把棺木摆在旁边,摆歪了。 他儿子马上跪下来:国君,这是我父亲临死前给我的交待。 因为我父亲说他一生没有尽到忠,没有劝国君用贤人,这是他的罪过。 所以他死了没有资格放在正厅,要放在旁边。 卫灵公当下触动很深,回去就用贤臣蘧伯玉。 这一个忠臣,自始至终没有责怪他的君上,这一份至忠,最终还是感化了他的国君。 所以人这一生尽本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今天我们真的守住我们先尽忠,我们先不要求领导。 有这一份心的人,他是至忠之人,他的福报会很大。 这一家公司这一个领导人福报不大,以后他也留不住你,为什么? 一个人的福气不是别人决定的,福田靠自己的心耕的,福气不是遇到哪个领导你就有福气的,完全是自己决定的。 所以您在尽忠的时候,是你自己在培植你的智慧、德行跟福报。 人生没有吃亏的事,你遇到的领导越不好,你修的功夫越高,那还是你的福。 不过我看到大家的表情,好像我刚刚讲这一段不大吞得下去,没关系,慢慢吞。 所以修行都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大功德。 所以大舜遇到父母伤害他,他没有指责父母,最后德行成就了,福报成就了,成为天子。 大舜的后代,古月胡,耳东陈这黑板上有您的尊姓大名的请举手,来我们掌声欢迎大舜的后代。 大家看,总经理姓胡,大陆国家主席也姓胡,胡主席。 您看大舜的后代很有成就,祖德庇荫。 假如大舜在四千多年前,跟他父母生气,跟他父母吵架,会怎么样? 刚刚举手的人不一定现在坐在这里,有没有? 他就是这种至孝,他的德可以护荫到四千年多年的后代。 他假如不是这一份至孝,那跟父母发完脾气了,这家道就传不下去了,怎么还有? 所以大家了解,我们的后代跟我们是一体,不要乱发脾气,发了脾气,后代在那里:祖先,别发脾气了,你再发脾气,我们就消失了。 一体的,跟父母、跟祖先、跟后代都是一体的,所以人生决没有吃亏。 假如你遇到的境界越高,我恭喜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吧? 老天爷瞧得起你,才给你考这么难度的试,你假如没有这样的能耐,老天爷还懒得理你,是吧? 完了,你们又没有反应了。 大家注意去看,我们团体这个大家庭里面,令我们非常佩服的人,往往他人生有很多坎坷,可是他在那个坎坷当中,形成的是决心、是毅力、是感恩、是体恤别人,你对他肃然起敬。 所以他那个德行从哪里来? 都是从这些考验、逆境来的。 所以人生的际遇,最重要是看我们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别人对不对,现在不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在五伦关系当中,首先把心安在自己先做对,自己真的做对了,你身边的五伦关系就开始变了。 所以首先要放下对他们的怨,对他人的成见,我们才能用真诚去跟他相处。 那您这里提到了,人生到底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快乐? 其实我们这几天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心地上的快乐。 你假如这个快乐是因为外面获得什么,那叫刺激,那不叫快乐。 比方我请问大家,你去吃一顿饭花了两千块,快不快乐? 快乐多久? 真快乐是不会变的,真的东西不会变,假的东西刹那就变了。 你比方说你去吃两千块,你一半的薪水去掉了,你后半个月就很苦。 再来你吃这么好,吃到最后,高血压、糖尿病。 真快乐不会有副作用。 我们现在世间人的快乐副作用很多,你看应酬一大堆,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是吧? 你看现在人所追求的乐全部都有副作用,因为他错悟了人生的真乐在哪里。 全部在用外在的刺激跟欲望、物质来满足,哪有满足的一天? 人生真正的快乐,为善最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你们都知道啊,还有什么? 天伦之乐,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把什么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心上所有的烦恼都放下了。 告诉你,全放下的时候你就是弥勒佛了,每天就是笑呵呵的很快乐。 成长是有喜悦的,为什么会成长? 放下了执着,放下了烦恼,那种乐不用钱买,从内心里面涌出来。 人到了一个年龄,对于未来感觉茫然,对很多事情都有很多的担忧,包含家庭、事业、离聚,应该要抱持一个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其实未来会怎么样是现在决定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其实所有的担忧从哪里来的? 从不明理来的,我们不明白道理,心不能安。 理得心安。 你理不明,有很多疑惑,有很多的担忧在。 所以有两句话很好,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 你在担心孩子以后成不成才,你不如现在好好教他。 你今天担心以后事业有没有成,何不现在扎下真实智慧、德行跟能力呢? 何不扎下真正的道义呢? 你施了道义,你的事业只会越来越蓬勃,怎么可能会不好呢? 为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生只要抱持着行善服务的态度,路一定是越走越宽的,不可能越走越窄。 所以这些道理都搞清楚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只要好好地行善就对了,不要去担忧以后的前程,更不要吃安眠药了。 下一个问题,问:请问我身为一个女性,因为家庭的经济问题,所以本身也要工作。 在工作繁忙的当儿,也忽略了孩子,导致孩子叛逆,十三岁的男孩。 有什么方法改变? 如用《弟子规》怎么改变他? 答:每一个事例其实都在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都有家庭,我们也很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好处理吗? 不一定好处理,因为孩子已经十三岁了。 假如这个问题是在还没怀孕以前就思考了,那你胎教就做得很好了,你那个孩子一学讲话,第一句就是《弟子规》了。 所以您看高、高在哪? 就是高在深谋远虑,你问题还没有出现就已经把他化掉了,这是智慧,好就好在这里。 再来,女人出去工作了,女人好不容易。 诸位gentleman,诸位男人,你能体恤、体谅到你太太的不容易吗? 你能展现一个男子汉的气概吗? 你能为家庭多承担一点吗? 让她有更多的精神气力去照顾你的孩子,照顾这个家吗? 所以女人这个时代真是太不容易,又要工作又要扮演好整个家的角色。 其实说坦白话,一个女子光是要把一个家扶持好,够她辛苦的了。 我这么讲有没有道理? 有,我不是猜测的,我是观察过的。 真的,你要孝顺父母,又要相夫教子,又要把整个家打理的不乱。 先生有一些状况的时候,还要善巧地提醒他,化掉他的这些危机。 女人她随时随地定住的时候,她就能够把先生的灾祸化掉。 可是她假如还,女人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忙,忙到晚上是爬着上床,因为累得只能用爬的了,摸着床上去的,你说她怎么能很敏锐的去了解这个家的需要,了解孩子成长上的需要,了解先生心理上、事业上的需要呢? 所以我们老祖宗说男女有别,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家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经济支柱,一个是教育。 你全部拉在经济,教育忽略了,完了,中晚年之后,光是操心孩子,没有好日子过了。 所以经济跟教育都要有分工,把它做好。 那请问大家,谁赚钱比较好? 你们怎么沉默不语。 您看,要从这里看,很多老祖宗讲的道理,他不是自己发明的,他是随顺大自然的特性,阴阳。 所以男人假如扛起经济了,女人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完全贯注在做好她一个相夫教子这些本分,那夫妻之间互相感恩。 不然这个分工没有做稳当,出现状况了,夫妻相互指责,你看孩子教不好,都是你,你怎么没好好教? 你也没教呀! 又骂起来了。 都分工了,都尽力了,互相感恩:太太,都感谢你,我才没有后顾之忧。 太太说:都是你辛苦了,扛起这一片天。 好,我刚刚讲的叫理想。 诸位女同胞,你不要回去桌子一拍,先生,我不干了,蔡老师说的。 你假如这么做,新山下次我不敢来了。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透过沟通,建立共识,然后再针对家庭的状况慢慢调整,不要操之过急。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你们夫妻有了福报,该你的就是你的。 不是说你俩个人赚,赚比较多,不是这个逻辑。 这个福报属于你们家的,就是给你的,不是说你两个人赚比较多。 大家冷静观察,现在两个人赚的,存的比较多吗? 别骗我了,以前一个爸爸赚,生了八个孩子,还买一栋房子。 现在两个人赚,才两个孩子,还负债一大堆。 开悟了没有? 重点在勤俭,重点在那个女人能持家,不知道无形当中省了多少钱,省了多少医药费,省了多少补习费,省了多少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的东西的费用。 人算不如天算,大家今天回去好好算。 所以我姐姐,我跟她沟通完之后,她把公务员工作辞掉了,辞掉以后到我们家待产。 很有意思,到我们家待产那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听我讲中华文化,我就怀疑那个孩子可能不简单,不然怎么怀孕以后特别喜欢听我讲。 我说这个孩子一定不简单,我要赶紧功夫更好一点,不然就被他给考倒了。 所以后来出来很有意思,我那个侄儿一生出来,一听到我讲话,不管我在哪里讲,那个眼睛,因为他在肚子里听很多了,特别熟悉,后来我这个舅舅最震得住他。 在家庭里面一定要有威严的人,你没有威严的人,小孩子教不好,恩威并施,有威严的人。 孩子毕竟还没定性,他有时会比较造次,这个时候一有威严的人,他马上就不敢乱来了,他有收敛。 我们小的时候稍微有一点不妥当,我爸爸就咳,或者眼睛看你一下,就赶紧收回来了,所以你看威严很重要。 父严母慈。 结果现在的男人不够威严,都要做好爸爸。 还让孩子当马骑,他要什么,买给他,贿赂孩子,让他叫你爸叫得亲一点,你就好高兴。 结果女人完了,辛苦了,又要慈又要严,内分泌失调。 女人她就是比较柔,你要常常要叫她骂孩子,骂完了她又觉得很内疚,又在那里哭,真是太折磨我们女人了。 好,所以这个孩子已经这样子的时候,我们还是用真心,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钱可以少赚,但是这一生要尽力地把孩子教好。 而且我的姐姐后来辞掉工作在家里相夫教子,我的姐夫的收入越来越好,所以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有一次我姐姐有了一些,她也没花钱,说坦白话一个人真正尽心尽力把家庭跟工作本分做好,我告诉大家,你会没时间花钱。 很有味道,人家东想西想才有时间花钱。 全神贯注把事情做好,你很踏实,没时间花钱。 结果我姐姐也没时间花钱,我姐夫又很疼她,又会拿一些钱给她。 然后她就,弟,你拿去印《孝经》、印什么,她就拿给我,我就把它拿去印。 结果有一次去买东西,买的东西写那个摸彩卷,在那个大卖场摸彩卷,结果一抽,抽到一辆汽车。 所以该是你的福报跑不掉,人要看懂了才不会担忧这个、担忧那个,理得心安。 好,下一个问题,问:人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们刚开始就讲,爱与感恩就是你人生的意义。 用一句孔子的话,我们在台湾成长蛮幸运的,我念一句我们林董一定非常熟悉的话,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每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在哪? 服务整个社会。 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天的生活各行各业照顾我们,是不是? 我们怎么回报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照顾? 我们也在我们的行业尽心尽力,这个就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就是你的意义多长远,是你这一生影响你的后代多长远,你这一生影响整个国家、民族多长远,这就是你人生的意义。 您看范仲淹先生意义有多长? 他的意义到现在还很长,精神长存。 所以人生,这一生要想到我要留下什么,我能留得下什么,我能带得走什么? 诸位朋友,你这两个问题想通了,你的人生方向、目标就很清楚了。 请问大家,你能带得走什么? 你看,我们看电影,最后两只手一摊,什么你也带不走,苦苦追求什么呢? 你何苦来哉? 只有无形的智慧带得走,福报带得走,德行带得走,真看得懂的人一定努力带得走的了。 不会努力那些都带不走的,然后要走的时候还要走不走,在那里呼哧呼哧,给自己找麻烦。 最后在那里苦得半死,那一口气都断不了,是不是? 你看以前的人很懂道理,都是怎么去世的,睡觉睡到一半就走了,多舒服。 你现在听到谁睡觉睡到最后走了,现在人真是自己找麻烦找得越来越厉害了,找到最后很不好走(讲很不好死好像)努力留得下来的就是你的家道,就是你这一生的风范。 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你不知道人生,怎么来改变命运,怎么来知道自己对家的使命? 对社会、国家、民族,以至于对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 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做不了君子,更做不了圣贤,为什么? 连本分都尽不了了,那做人就不合格了。 诸位朋友,人生就是来学习的,就是来提升灵性的,就是这一个东西是最真实的,你带得走。 人生就是学习提升,不提升会怎么样? 会留级。 有时候更惨,会降级,降级会做什么? 像男人假如太好色了,降级就做猪哥,是吧? 到时候你的鼻子就变很大了,降级了,由自己。 升级,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的慈悲心,你知道成就你自己的慧命,方向、目标就出来了。 再来留取丹心照汗青,要让你的家人这一生最缅怀的:我有这样的爸爸是我人生最大的造化,我有这样的先生是我人生最大的福报,我有这样的公公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因为他带领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扮演好每一个角色,都是知命。 最后,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告诉大家,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是企业家,是不是? 所以拯救整个民族的文化,靠谁? 企业。 而拯救了中华民族,铁定拯救全世界,因为现在全世界的问题,只剩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解决。 所以诸位领导者、伙伴们,你知命了吗? 你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干啥来的? 来救这个世界的。 救这个世界,离不开你当下的家庭,离不开你当下的工作,为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榜样。 当你扮演所有家庭跟社会的角色,你都把道德、伦理演出来,所有接触你的人都对伦理道德有信心,你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了。 绝对不是离开工作,离开生活,然后去利益社会。 不然很多人跑回去说我要辞职,那到时候他妈又来找我,我也挺麻烦的。 所以你看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榜样,有好儿子、有好父亲、有好母亲、有好女儿、有好媳妇、有好女婿、有好叔叔、有好伯母、有好阿姨、有好姑姑、有好妯娌,有好连襟。 连襟大家不知道,就是这几个男人娶了同一家的女儿,他们之间叫连襟,他们之间相处得很感动人。 这一家娶了三个媳妇,这三个媳妇叫妯娌,她们相处得又很融洽,又没有血缘关系,人家看了流眼泪:人家没血缘关系做这么好,我们姐妹有什么好吵架的。 你又是好主管又是好下属,你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是榜样,功德无量,功在家庭、功在民族、功在世界。 最后这一句跟大家共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4-11-27 08:29:0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