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祖坛经》的介绍 内容: 坛经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宗教的创始人,他们的言教可以被称之为经。 比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在佛教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被称之为经。 从古到今,从印度到中国,只有一个人例外,他的言教被称为经,这个人就是六祖惠能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后人把他的随机开示搜集整理,称为《六祖坛经》。 唐朝的时候,人们就认同六祖惠能大师的这种开示,从那个时候至今一千多年,所有的中外佛教徒都认同这部经。 六祖惠能大师被尊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与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并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六祖坛经》在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穆是国学大师,钱穆说中国人有九本书必须要读,上古六本,是孔孟老庄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南华经》。 近古是朱子编的《近思录》,这是宋明理学最核心的一本书。 王阳明写的《传习录》是陆王心学的核心。 从隋唐到宋的前一部分,只有一部书是中国人必须要读的,就是《六祖坛经》,可见《六祖坛经》它不仅仅是佛教的一本经,这本经典传承了中华文脉。 不可不读的《六祖坛经》不读《六祖坛经》就很难理解中国的法统,它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指《六祖坛经》以佛教的思想为依据,融合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大融合的集大成的一本书。 启下就是说《六祖坛经》影响了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走向,比如说讲朱熹、王阳明他们的理学和心学,深受《六祖坛经》的影响。 作为一个中国人,《六祖坛经》不可不读。 《六祖坛经》很美,有人读了《六祖坛经》听说都不用睡觉了,就好像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人生最大幸福是夜半挑灯读坛经。 《六祖坛经》融合了佛教所有宗派的思想,换句话说,如果不了解佛教的唯识宗、天台宗、三论宗,你很难读懂《六祖坛经》。 更妙的是,六祖惠能大师没有去过泰国、斯里兰卡,但是在《六祖坛经》里面,它的大量思想跟南传佛教不谋而合。 换句话说,不了解南传佛教的人,很难读懂《六祖坛经》。 比如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这就是讲佛法在现实生活中间,这对后来的劈柴担水都是禅的生活禅,有着深厚的影响。 把佛法融入生活,指导生活,提升人生,这是佛法的精髓,更是南传佛教强调的教义,这也是《六祖坛经》所代表的禅宗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六祖坛经》十品的内容隋唐以来,佛教其它的宗派慢慢消亡了,禅宗为什么却一直生生不息? 这跟它强调佛法生活化有关系。 《六祖坛经》的内容极为丰富,我用最简单的方法介绍《六祖坛经》,集中讲这部著作跟我们禅七有关系的内容。 第一品《行由品》讲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 一个家庭贫寒的砍柴樵夫,却成了万世敬仰的宗师;一个劈柴舂米的下人,却成为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传人;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却说出了一部智慧宝典《六祖坛经》;一个刚刚离开猎人队的俗人,却让一代宗师印宗大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的拜一个还没出家的猎人为老师;一个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农民,却说出了道由心悟的千古名言。 《行由品》就是讲六祖惠能大师传奇的一生。 第二品《般若品》是六祖惠能大师告诉人们开悟的方法,就是要悟空性,通过般若性空的这种工具,让人们看破放下,并且以金刚经为依据,引导人们心无所住,心无挂碍,一尘不染,你就开悟了。 这正是我们在禅堂念佛是谁要达到的高度。 第三品《决疑品》这一品回答了当时最流行的问题,譬如说梁武帝有关功德和福德的问题;在这一品讨论了净土宗,可见禅宗跟净土宗的关系深厚。 禅宗特别强调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禅堂里强调起疑情,然后叫我们照顾话头,去追问答案。 我个人认为,念佛是谁的佛,应该是阿弥陀佛,从《六祖坛经》对净土的重视也能证明这个观点。 第四品《定慧品》佛教要想学习,它是讲究次第的,其中戒定慧是通行所有宗派,就这一点,解说了佛家修定跟智慧之间的关系,提出定慧一体,是一不是二。 第五品《妙行品》也称坐禅品。 因为禅宗开悟是通过坐禅来达到的,掌握了这个方法,如果你真想修行,从哪儿修? 怎么样禅修? 禅修会出现什么问题? 在这一品有详细解读。 第六品《忏悔品》告诉我们修行方法,为什么要修行? 因为我们不完美、不完善、有缺点。 修是修正自己的不足,那么修行从哪儿开始呢? 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始。 修的意思,比如我的手机坏了,我送去修,我的电脑坏了,我送去修。 如果手机电脑好好的你修它干什么? 真正修行的人首先必须反思,然后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地通过修行,使自己完善完美,而这一点非得要从内心的忏悔开始。 如果不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你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修行。 修行不是修样子,修行是意识到自己脾气不好了,心眼小了,嫉妒了,或者烦恼多了,或者纠结了,修行是一种方法,化解我们的烦恼。 第七品《机缘品》这一品很重要,是《六祖坛经》最长的一品,至少有六千字,详细记述了惠能大师怎么样去调教他的学生和弟子,他们的故事非常精彩。 它讲的是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发扬光大跟接班人有关系。 孔子比较成功的弟子,贤者72人,释迦牟尼佛成功的常随众有1250人。 惠能大师依照各种各样的机缘,花很多精力调教他的弟子,最有名的有无尽藏、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怀让、永嘉、智隍、方辩等大弟子。 不要以为学《六祖坛经》好像跟我们没有关系,培养成功的接班人,是使自己的生命事业延续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好好进行子女教育,教他怎么做人做事,这就是培养接班人最重要的地方。 第八品叫《顿渐品》在当时禅宗里面有南顿、北渐两种修行的方式。 南边是惠能大师,主张顿悟法门;北方是神秀大师,主张渐悟法门,他们都很有影响,弟子会互相争吵,惠能大师不得不表明态度。 顿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在这一品有详细的论述。 第九品《护法品》这一品讲述了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他们来向惠能大师请法,他的教法让三朝的皇帝都非常推崇。 它暗含了一层含意:皇家、国家是最大的护法。 第十品《付嘱品》六祖临终预知时至,他咐嘱弟子教育的方法,这种教法的心要就是说出了道由心悟的理念,而不是坐禅的样子。 我们参话头禅主要在心里用功,而不是老想着腿子很痛,真正是心里的功夫,所以道由心悟成为流转后世的千古名言。 发布时间:2024-11-29 08:36:5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