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破诸师之谬 内容: 破 诸 师 之 谬◎善导大师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以来菩萨者,何故《观经》(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者为三? 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 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 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 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同上圣也? 然四地七地以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 此即返对上上竟。 次对上中者:诸师云是初地、四地以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不必受持大乘? 云何名不必? 或读不读,故名不必,但言善解,未论其行。 又(《观经》意)言: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以此善根,回愿往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生彼国。 以此文证,亦是佛去世后,大乘凡夫,行业稍弱,致使终时,迎候有异。 然初地、四地以来菩萨,论其功用,如《华严经》(晋译卷二三意)说,乃是不可思议,岂藉韦提致请,方得往生也? 返对上中竟。 次对上下者:诸师云是种性以上至初地以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亦信因果? 云何亦信? 或信不信,故名为亦。 又言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唯此一句以为正业,更无余善。 回斯一行,求愿往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一时授手,即得往生。 以斯文证,唯是佛去世后,一切发大乘心众生,行业不强,致使去时迎候有异。 若论此位中菩萨力势,十方净土随意往生,岂藉韦提为其请佛,劝生西方极乐国也? 返对上下竟。 即此三品,去时有异。 云何异? 上上去时,佛与无数化佛,一时授手;上中去时,佛与千化佛,一时授手;上下去时,佛与五百化佛,一时授手。 直是业有强弱,致使有斯差别耳。 摘自《观经四帖疏》(印光法师 校订) 发布时间:2024-12-03 08:45:2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