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间宝藏 为物所覆 内容: ◎ 永 明问:如来无密语。 迦叶不覆藏。 则众生心常自明现。 何须教观开示。 广论横竖。 答:只为佛之知见蕴在众生心。 虽然显现。 而迷者不知。 以客尘所覆。 妄见所障。 虽有如无。 似世间宝藏。 为物所覆。 莫有知者。 是以须的示其宝处。 令亲得见。 遂获其宝。 利济无穷。 此亦如是。 因斯方便之门。 得见心宝。 遂以缘了。 资发。 亲得现前。 智藏丰隆。 法财具足。 有兹胜利。 教迹非虚。 如大涅槃经云。 譬如大海。 虽同一咸。 其中亦有上妙之水。 味同于乳。 喻如雪山。 虽复成就种种功德。 多生诸药。 亦有毒草。 诸众生身。 亦复如是。 虽有四大毒蛇之种。 其中亦有妙药。 大王。 所谓佛性非是作法。 但为烦恼客尘所覆。 若刹利。 婆罗门。 毗舍。 首陀。 能断除者。 即见佛性。 成无上道。 所以古德云。 开物性原者。 良以众生性含智海。 识洞真空。 但衣蔽明珠。 室埋秘藏。 要假开示令其悟入。 须凭观慧以契无生。 又欲广其义用。 须明横竖法门。 竖唯一心。 横遍一切。 心非横竖。 横竖是心。 隐显同时。 卷舒无碍。 念念相即。 法法融通。 将竖约横。 则无横而不竖。 一一法皆至心原。 将横约竖。 则无竖而不横。 具一切句。 及一一句。 皆广等法界。 所以义海云。 体无别异。 举则全锋。 理不殊途。 谈皆顿显。 良由二边相尽。 差别体融。 随智卷舒。 应机屈曲。 是故言起即起。 谁云路之不通。 举多即多。 孰谈法之无在。 故知立教皆为对机。 机宜不同。 教分多种。 且如观色一法。 五教证入不同。 初小乘。 见是实色。 不说性空。 初教。 见此色法。 从缘所成。 必无自性。 即空无所有。 如波归水。 终教。 见色空无碍。 以真空不守自性。 随缘成色。 即是幻色。 遂赖空成。 即此赖空之色。 虚相无体。 恒自性尽而空现。 是故色即空而常泯。 空即色而常存。 要由自尽之色。 方是空色。 成色之空。 乃是真空。 举体互融。 无有障碍。 如水入波。 顿教。 一色法。 无非真理所收。 是故此色。 即真理一味等。 更无别法而可显说。 水波双绝。 圆教。 起即全收。 一多互摄。 同时成立。 一块圆明。 随举即色。 随举即空。 义味自在。 随智取用。 何以故。 随举一门无不显现。 古德云。 皆本一心而贯诸法。 夫一心者。 万法之总也。 分而为戒定慧。 开而为六度。 散而为万行。 万行未尝非一心。 一心未尝违万行。 然则一心者。 万法之所生。 而不属于万法。 得之者。 则于法自在矣。 见之者。 则于教无碍矣。 本非法。 不可以法说。 本非教。 不可以教传。 岂可以轨迹而寻哉。 故知但研精一法。 内照分明。 自然柔软。 入神。 顺法界之性。 无心合道。 履一际之门。 所以大智度论云。 以人心多散。 如狂如贼如醉。 一心敬慎。 是诸功德初门。 摄心得禅。 便得实智慧。 得实智慧。 便得解脱。 得解脱。 便得尽苦。 如是等事。 皆从一心得。 华严私记云。 无缚无着回向者。 只了一切皆如故。 所以无缚着耳。 知一切皆无缚脱。 一法既尔。 一切法皆然。 所以一切法即一法。 一法即一切法。 若一切法皆无性。 即是分身佛集。 宝塔出现。 须弥入芥耳。 如是洞达。 一解千从。 则知佛向无所有中出生。 法于毕竟空中建立。 以无生无性故。 回转由心。 遂得集散同时。 大小即入。 所以森罗义趣。 报化影像。 乃至无量德业。 广大神通。 于宗镜中。 一时显现。 且如龙蜃等类。 全是业果生死之身。 尚现不思议之力用。 何况悟根本心。 具如实智。 而不能现广大之神用乎。 如华严经云。 佛子。 如罗睺阿修罗王。 本身长七百由旬。 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 于大海中出其半身。 与须弥山而正齐等。 佛子。 彼阿修罗王。 虽化其身长十六万八千由旬。 然亦不坏本身之相。 诸蕴界处。 悉皆如本。 心不错乱。 不于变化身而作他想。 于其本身生非己想。 本受生身。 恒受诸乐。 化身常现种种自在神通威力。 佛子。 阿修罗王。 有贪恚痴。 具足桥慢。 尚能如是变现其身。 何况菩萨摩诃萨。 能深了达心法如幻。 一切世间。 皆悉如梦。 一切诸佛出兴于世。 皆如影像。 一切世界。 犹如变化。 言语音声。 悉皆如响。 见如实法。 以如实法而为其身。 知一切法本性清净。 了知身心无有实体。 其身普住无量境界。 以佛智慧广大光明。 净修一切菩提之行。 乃至如有幻师。 随于一处。 作诸幻术。 不以幻地故。 坏于本地。 不以幻日故。 坏于本日。 菩萨摩诃萨。 亦复如是。 于无国土。 现有国土。 于有国土。 现无国土。 于有众生。 现无众生。 于无众生。 现有众生。 无色现色。 色现无色。 初不乱后。 后不乱初。 菩萨了知一切世法。 悉亦如是。 同于幻化。 知法幻故。 知智幻。 知智幻故。 知业幻。 知智幻业幻已。 起于幻智。 观一切业。 如世幻者。 不于处外而现其幻。 亦不于幻外而有其处。 菩萨摩诃萨。 亦复如是。 不于虚空外入世间。 亦不于世间外入虚空。 何以故。 虚空世间无差别故。 住于世间。 亦住虚空。 菩萨摩诃萨。 于虚空中。 能见能修一切世间种种差别妙庄严业。 于一念顷。 悉能了知无数世界。 若成若坏。 亦知诸劫相续次第。 能于一念现无数劫。 亦不令其一念广大。 菩萨摩诃萨。 得不思议解脱幻智。 到于彼岸。 住于幻际。 入世幻数。 思惟诸法。 悉皆如幻。 不违幻世。 尽于幻智。 了知三世与幻无别。 决定通达心无边际。 如诸如来住如幻智。 其心平等。 菩萨摩诃萨。 亦复如是。 知诸世间。 皆悉如幻。 于一切处。 皆无所着。 无有我所。 如彼幻师。 作诸幻事。 虽不与彼幻事同住。 而于幻事亦无迷惑。 菩萨摩诃萨。 亦复如是。 知一切法。 到于彼岸。 心不计我能入于法。 亦不于法而有错乱。 摘自《宗镜录》 发布时间:2024-12-06 08:30:3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