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即本体 内容: 心 即 本 体◎ 宫哲兵 本体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佛教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有些佛教宗派(如华严宗)认为:在繁杂的现象世界背后,存在着一个精神性的本体--理。 现象世界就是由精神本体理所变现出来的。 对这个问题,禅宗的回答别具一格,非常简单:心即本体,别无本体。 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依赖于精神本体一一心而存在。 惠能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法)都随我的意念(心)的生灭而生灭。 慧能的这一思想在法性寺的风幡之辩中表现得更加彻底。 风吹幡飘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惠能说二人都说错了,他来得更彻底: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风也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人的意念在活动。 惠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人的心体(心这个本体)产生的,因此都是虚而不实的,而人的心体本身也是一种空虚寂静的状态。 如果你认识到心体的这种境界,你就在精神上得到了解脱,你就觉悟了,达到了佛的境界。 所以禅宗的成佛道路也很特别,成佛并不在于追求一个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就在于你能够彻底看穿这个现实世界。 成佛的关健就是向内心追求,惠能说:菩提只是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慧能的说法使得成佛不再遥遥无期,就是认识到心体的寂静。 摘自《慧远著作今译》 发布时间:2024-12-06 09:01:1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