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所谓如来 内容: ◎ 清俞樾《金刚经》第十四分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按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皆易解说。 独所谓如语者,不易解说。 俗解云:默契真如之语,苟为推美,未合经义。 愚谓如语即真语实语,亦即不诳语、不异语也。 如者如其真,如其实也。 如其真,如其实,则不诳矣。 真无二真,实无二实,则不异矣。 今浅言之:一则曰一,二则曰二;不增不减,所谓如也。 一则真一,二则真二,是谓之真。 一实有一,二实有二,是谓之实。 是故如语,即真语实语也。 增一为二,减二为一,是谓之诳。 可增为二,即可减为一;可减为一,即可增为二。 是谓之异。 是故如语即不诳语、不异语也。 然则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实不外乎如语而已矣。 推而言之,如来之名即由于此。 第十七分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谓如义者,如其义而止不增不减也。 此如来之所以为如也。 然则何以言如来? 第二十九分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以是言之,如来者实无所有,故来去坐卧,皆不足见如来。 欲见如来,当于无来无去见之。 无来无去,则无有也。 既无有矣,安有如来? 所谓如来者,就来者言耳。 譬如空室之中,悬一明镜,其中无有也,而人之来者见为人,物之来者见为物。 各如其来者而已矣。 此所谓如来也。 虽然,此非独佛理如是,虽儒理亦然。 故《易大传》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昔颜渊从夫子游,出而告人曰:吾有得于夫子矣。 宰我、子贡、有若从夫子游,出而告人曰:吾有得于夫子矣。 夫子之道一也,而颜渊得之,以为颜渊。 宰我、子贡、有若得之,以为宰我、子贡、有若,而夫子不知也。 然则孔子亦如来也。 摘自《金刚经订义》 发布时间:2024-12-12 08:15:4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