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悟即是佛法 内容: 悟 即 是 佛 法◎ 达 摩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 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 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 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 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 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 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 何以故? 罪性空故。 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何以故? 罪无处所故。 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 何以故? 罪因疑惑而生。 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 何以故? 知心是道。 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 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迷时,有佛有法;悟则无佛无法。 何以故? 悟即是佛法。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坼树生。 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念修之。 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俱不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 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 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 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善观色者,色不生于心,心不于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 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 摘自《达摩悟性论》 发布时间:2024-12-17 08:36:2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