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 内容: 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一)孝养父母,福德之基。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 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贤愚因缘经》(二)孝养父母,功德无量;背逆父母,获罪无边。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 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 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 何者最贫? 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 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孝即顺,即承顺无违。 善事父母为孝。 孝即顺也。 ——《菩萨戒义疏》依悲母教,承顺无违。 诸天护念,福乐无尽。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四)恭事父母,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何等为十? 一者修治如来形像。 二者严饰破故塔庙。 三者妙香涂治如来宝塔。 四者以妙香水洗沐佛像。 五者泥饰涂补扫除溅洒如来塔地。 六者恭事父母。 七者恭事轨范之师及亲教师同梵行等。 八者虽复如是无所悕望。 九者即以如是所有善根而用回向。 愿以此善普令一切有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十者深心志固。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五)孝养父母,速生天上。 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言:“有二邪行,如似拍鞠,速堕地狱。 云何为二? 一者不供养父母。 二者于父母所作诸不善。 有二正行,如似拍鞠,速生天上。 云何为二? 一者供养父母,二者于父母所作众善行。 ”——《杂宝藏经》(六)净业三福,孝养为首。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七)亲离尘垢,方为真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 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发布时间:2024-12-25 09:38:3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