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内容: 此标题是出自《华严经》里的偈子,全偈应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在日常的修学生活中,我独自思惟,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与佛陀教导的法相应。 想起这首偈子,便想深入了解菩萨的心和众生心的差别。 我们一般所称的心,是污染的心,也就是众生的凡夫心。 是被贪、嗔、痴等烦恼激起的狂乱思绪。 这颗心不是证悟的明觉。 它总是被自己的妄念带跑。 当我们和敌、友不期而遇时,嗔或贪的念头就会被这些情景所触动,马上会毫无警觉的生起。 比如,当某某人对我们说话态度不善巧时,如果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而感到恼怒。 那么,一个疙瘩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形成。 如果不会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对治,它就会很快生根茁壮生长,增强内心中贪、嗔的习气,滋生越来越多的业力。 我们的内心很难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如畏缩、恐惧和后悔等等,于是想方设法把它们埋藏在意识的角落里。 费尽苦心包装自己,构建防御工作,否认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可它们总是试图探出头来。 如果我们练习觉照,就能学会很多种技巧,要想解开处于无意识状态中的负面情绪,首先要把它们带入显意识来,认识和了解它们。 可以通过静坐,练习有意识的观呼吸来接近它们。 它们或许会通过想象、情感、观念、语言或行为等等表现出来。 当烦恼向你袭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观照它,并且问问自己:为什么她那样说话我就感到如此不高兴呢? 或者问:为什么我老这样呢? 或者问:为什么我看见某某人就会生气呢? 密切的观察自己,可以把潜在的负情绪引出视野中来,并且当我们有意识地去观照它时,它就会开始渐渐地露出庐山真面目。 在继续观察它的过程中。 也许会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只要增强自己静坐观照情绪的能力,它的根源还是会慢慢地露出来,还可以找到解开它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练习,便可以逐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与他人相处得越来越和谐。 不论我们念头有多么强烈,它们只是念头而已,终究会融入空性之中。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心念的相续相,如同云一般,出现一会儿,复又消散在虚空中,同样地,妄念生起后,持续了一会儿,又消失在心的空性中。 当阳光照在水晶上,会现出许多颜色的彩光。 但并没有任何实物可以抓取。 同样地,我们各式各样的念头--虔诚心、悲心、贪念、欲望等等,完全没有实体,这就是菩萨的心。 没有一个念头不属于空性。 如果在念头生起的刹那能了知念头的空性,念头就会消失,爱执及怨恨永远不能扰乱我们的心。 烦恼会自行崩解,恶业不会累积,也就没有随后的痛苦。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菩萨的心和众生的心差别在于迷悟之间。 菩萨是常处于空性之中,虽处于浊世而不被世所累。 我们只是执着于自己的感观和取舍,而不知一切尽在空性当中。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发布时间:2025-01-21 08:55:1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