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烦恼的基本内涵 内容: 烦恼的基本内涵◎ 廖乐根到底什么是烦恼呢? 在佛教中,烦恼具有扰乱的意思。 《成唯识论述记》明确指出: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 可见,烦恼会扰乱有情众生,使之身心不得安宁。 烦恼虽然很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寂静性。 《瑜伽师地论》指出: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 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 也就是说,当烦恼生起时,就自然产生一种不寂静 、不平静、不安稳的心理作用,让人躁动不安、心神不定。 总之,凡是具有扰乱作用,让人不得安宁、烦躁不安的心理因素都是烦恼。 在佛法中,烦恼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常见的烦恼异名有:惑、缚、缠、结、盖、垢、使、瀑流、客尘。 惑就是迷惑、愚痴,当烦恼生起时,我们的心就被迷惑了,看不清事实的真相。 缚、缠、结,这三个名称大体相似,主要是说明烦恼具有束缚、纠缠、纠结的心理作用,让人不得解脱与自由。 盖就是覆盖,这是指烦恼能够覆盖、遮蔽本来清净的心性,使之无法显现,就像乌云遮蔽了天空一样。 垢,就是污垢垢染,这是说明烦恼本身是杂染的、不清净的,因此需要通过修行不断的对治和清洗。 使,有役使、被迫、不自在的意思,也就是说,烦恼生起时,我们往往被它控制,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身不由己,就像着了魔一样。 瀑流,是比喻烦恼的力量很强大,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因此不可掉以轻心。 烦恼也称为客尘,顾名思义,烦恼是客而不是主,言下之意是告诉我们:烦恼虽然很强大、很顽固,但它终究不是生命的真正主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修行战胜并清除它,所谓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因此我们要有信心。 摘自《苏州佛教》2018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5-01-29 08:36:3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