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 内容: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拜佛的好处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 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无论到何处都有许多人过来亲近恭敬。 五、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事接近,事事如意。 六、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七、具足威势--礼佛之诚、具大威德庄严。 八、具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九、临终往生--拜佛的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速证涅槃--拜佛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速证无上法忍。 上忏下云老和尚开示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 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凭什么要拜你? 这个问题曾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后来才明白:其实我是在拜自己。 六祖是凡夫成佛,我也是凡夫,在佛性上我们是平等不二的:你能成佛,我也可以。 因此,我们在拜六祖时,其实是借六祖这个形象,来督促自己见贤思齐,通过尊敬这个形象来引发自己内心的虔诚与恭敬。 恭敬虔诚时,我的心是开放的、柔软的,没有傲慢。 所以拜六祖,并不是拜他,而是通过这种礼拜的方式无形地降伏内在的慢心。 比如你们给我磕头,是我需要的吗? 给我磕头,我也不会因此长得高大帅气一点,所以对我来说,并不需要你们礼拜。 而对你们来说,见到我,给我顶礼的时候,内心可以升起恭敬和虔诚的心,这对你们自身有益。 这是一种修养,并非偶像崇拜。 一个居士很自豪地说:我发现拜佛有很大利益,自从我发心每天磕300个大头一来,一个月减肥20多斤,身体健康苗条了,气色也好了很多。 清净说:随喜随喜,要坚持,将来会有更大的利益。 以求健康减肥心拜佛,得人天乘善福的利益;以出离心拜佛,得二乘声闻缘觉解脱的利益;以拜佛功德回向法界,得菩萨乘究竟正觉的利益。 可见拜佛通于三乘法,只因发心不同而成就下士、中士、上士的道次第。 拜佛的宗旨在忏悔业障,就像和人点头,好比在公交车上踩人一脚或撞了一下,就说对不起! 人家就谅解。 我们踩了人,对不起人家,我们再凶,就要惹事了。 在心理就是这样,我们无始劫来以至今生所有的罪业对佛求忏悔,就说:道歉,我不对了。 代表这个意思。 拜佛第一是忏悔。 第二、拜完再打坐好修定功。 修定功打坐的时候,妄想杂念波浪澎湃、在心里汹涌起来都是业障,坐不下,坐不下就起来拜。 再是坐得好,再去拜,心里也较比精纯、也较比归一,静中定中再能久才好。 拜佛求忏悔、第二求修定功。 再是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全身都能运动到,也不轻松、也不激烈。 不像赛球、或跑长途、短途,有时候跑完了吐血摔倒,或彼此打起来了。 拜佛是和一切众生同时求忏悔、没有对待,没有我想攻击你,也没有我抵抗你,而是和一切众生一起在佛前求忏悔。 拜到好处嘴里齿水甜,有病嘴里苦,拜佛嘴里自然有甜的津液,这时候较比渐渐消业障。 再是渐渐拜久了,最初用力量,渐渐身子像在空中飘一样,那接近无我、定的境界,满怀欢喜禅悦那更好,这是讲拜佛。 综合上述的开示:拜佛的功德至少有三:调身少病、忏悔业障、帮助修定。 身调、心调,自然烦恼与习气日损。 虽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但是上人也曾说过:我们拜佛的目地,如果是为了身体健康,拜佛的结果就只是身体健康;如果是为了福报增加,结果就是福报增加;如果是为了忏悔业障,拜佛就能忏悔业障。 因此,拜佛乃至一切修行的动机很重要。 《华严经贤行愿品》: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因此,我们拜佛时,忏悔是最主要的发心,不可不知。 观佛三昧海经:东方善德佛告大众言。 汝等当知我念过去无量世时。 有佛世尊。 名宝威德上王如来应正遍知。 彼佛出时亦如今日说三乘法。 时彼佛世有一比丘有九弟子。 与诸弟子往诣佛塔礼拜佛像。 见一宝像严显可观。 既敬礼已目谛视之说偈赞叹。 随寿修短各自命终。 既命终已生于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土。 在大莲华结加趺坐忽然化生。 从此已后恒得值遇无量诸佛。 于诸佛所净修梵行。 得念佛三昧海。 既得此已诸佛现前即与授记。 于十方面随意作佛。 分别善恶报应经:尔时佛告输迦长者。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合掌恭敬。 有十功德。 何等为十。 一贵族广大。 二妙色广大。 三形相广大。 四四事广大。 五珍财广大。 六美名广大。 七信根广大。 八忆念广大。 九智慧广大。 十艺业广大。 如是长者。 若复有人合掌恭敬如来之塔。 获斯功德。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合掌礼拜。 获十功德。 何等为十。 一言辞柔软。 二智慧超群。 三人天欢喜。 四福德广大。 五贤善同居。 六尊贵自在。 七恒值诸佛。 八亲近菩萨。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如是功德。 礼拜佛塔获如斯报。 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 云何为五? 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所以然者? 如来无与等也! 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 以见佛形像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 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 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 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 缘彼见如来而作大施,散华、燃灯,及余所施之物,以此因缘获大财宝。 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 若见如来形已,心无染着,右膝着地,长跪叉手,至心礼佛,以此因缘生长者家。 复以何因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诸佛世尊常法: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便生善处天上。 是谓,比丘,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礼佛者,当求方便,成此五功德。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华严》大经,王于三藏。 末后一品,无垢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发愿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十大愿王,第一者便为礼敬诸佛。 依上梦下参法师所说,十大愿王,即一非十,礼敬诸佛,便是十大行愿具足。 曰其功德,普贤菩萨云:如来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诸佛。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相续演说。 不可穷尽。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 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一者。 礼敬诸佛。 二者。 称赞如来。 三者。 广修供养。 四者。 忏悔业障。 五者。 随喜功德。 六者。 请转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八者。 常随佛学。 九者。 恒顺众生。 十者。 普皆回向。 故知,礼敬诸佛,便是文殊之妙智,普贤之慧行,成佛作祖之要道,返本归真之门庭。 《观经》云:诸佛如来。 是法界身。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 心想佛时。 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果能依普贤菩萨所说:以清净身语意业。 常修礼敬。 礼敬诸佛时,三业清净,深心信解,则此心当下便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此心便是宝王庄严所,如来巍巍塔,此心便是莲花生,此心便是极乐国。 罗大师开示:你在拜佛的过程当中让你无欲无求,你再去拜。 为什么拜佛? 因为你现在身体不行,你修行的话上不了路,修行不行你上不了路,福德不够你上不了路,资粮啊! 拜佛就是资粮啊! 你身体又得到锻炼,气血又得到顺畅,一举多得的事,就这么回事,所以说你学密宗,一拜就十万个八里拜,先让你拜,就这么回事,为什么呀? 消业、培福。 那你这个东西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持咒,你很容易修出来,比如说今后念佛啊、打坐啊,你就很容易契入境界。 要的就是这个目的,这个拜佛啊,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要好久的拜。 发布时间:2025-02-06 08:26:3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