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门前树 内容: ◎居 遁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飞。 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 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 --唐. 龙牙居遁禅师著者小传龙牙居遁禅师(835-923),唐末五代时曹洞宗著名禅师,俗姓郭,抚州南城人也。 年十四于吉州莆田寺出家,依年具戒于嵩岳。 初参翠微和尚、香严禅师、德山禅师、白马禅师,虽请益已劳,而机缘未契,后闻洞山禅师得悟玄旨。 住长沙龙牙山,人称龙牙和尚。 赏析:山川草木等无情识者亦不住于各自之本分,而有说法之义。 说法不仅限于有情识之有情,即如无情识之无情亦能说法,以心耳即得听闻无情说法。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传有偈颂:也大奇! 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可知。 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树木花鸟皆悉演唱苦空、无常、无我之音,莲池海众一经听闻,自然开悟,自然证果。 本首诗偈显示了无情说法的密意。 参天大树能容众鸟栖息,而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大树对鸟儿来说,来,任其来;去,任其去。 《宗镜录》云:若不起妄心,则能顺觉。 所以云,无心是道。 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 如果修行人能像树一样无心,则与道相契。 此处需注意,圣人之无心绝非如木石一般,无情无明。 无心是不住妄念、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是无住生心之无心。 万法本空,若于法有得、于觉有证,即是执相,能所俱在,无法成就无上圆满道果。 摘自《禅林僧宝传》 发布时间:2024-02-17 09:25:0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