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严经 卷二 内容: 尔时。 阿难及诸大众。 闻佛示诲。 身心泰然。 念无始来。 失却本心。 妄认缘尘。 分别影事。 今日开悟。 如失乳儿。 忽遇慈母。 合掌礼佛。 愿闻如来。 显出身心。 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 与不生灭。 二发明性。 时。 波斯匿王。 起立白佛。 我昔未承诸佛诲敕。 见迦旃延。 毗罗胝子。 咸言。 此身死后断灭。 名为涅槃。 我虽值佛。 今犹狐疑。 云何发挥。 证知此心。 不生灭地。 令此大众。 诸有漏者。 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 汝身现存。 今复问汝。 汝此肉身。 为同金刚常住不朽。 为复变坏。 世尊。 我今此身。 终从变灭。 佛言。 大王。 汝未曾灭。 云何知灭。 世尊。 我此无常变坏之身。 虽未曾灭。 我观现前。 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殒亡不息。 决知此身。 当从灭尽。 佛言。 如是。 大王。 汝今生龄。 已从衰老。 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 我昔孩孺。 肤腠润泽。 年至长成。 血气充满。 而今颓龄。 迫于衰耄。 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 发白面皱。 逮将不久。 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 大王。 汝之形容。 应不顿朽。 王言。 世尊。 变化密移。 我诚不觉。 寒暑迁流。 渐至于此。 何以故。 我年二十。 虽号年少。 颜貌已老初十年时。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 于今六十又过于二。 观五十时。 宛然强壮。 世尊。 我见密移。 虽此殂落。 其间流易。 且限十年。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 其变宁惟一纪二纪。 实为年变。 岂惟年变。 亦兼月化。 何直月化。 兼又日迁。 沉思谛观。 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故知我身。 终从变灭。 佛言。 大王。 汝见变化。 迁改不停。 悟知汝灭。 亦于灭时。 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 合掌白佛。 我实不知。 佛言。 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大王。 汝年几时。 见恒河水。 王言。 我生三岁。 慈母携我。 谒耆婆天。 经过此流。 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 大王。 如汝所说。 二十之时衰于十岁。 乃至六十。 日月岁时。 念念迁变。 则汝三岁见此河时。 至年十三。 其水云何。 王言。 如三岁时。 宛然无异。 乃至于今。 年六十二。 亦无有异。 佛言。 汝今自伤发白面皱。 其面必定皱于童年。 则汝今时。 观此恒河。 与昔童时。 观河之见。 有童耄否。 王言。 否也。 世尊。 佛言。 大王。 汝面虽皱。 而此见精。 性未曾皱。 皱者为变。 不皱非变。 变者受灭。 彼不变者。 元无生灭。 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而犹引彼末伽黎等。 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 信知身后。 舍生趣生。 与诸大众。 踊跃欢喜。 得未曾有。 阿难即从座起。 礼佛合掌。 长跪白佛。 世尊。 若此见闻。 必不生灭。 云何世尊。 名我等辈。 遗失真性。 颠倒行事。 愿兴慈悲。 洗我尘垢。 即时。 如来垂金色臂。 轮手下指。 示阿难言。 汝今见我母陀罗手。 为正为倒。 阿难言。 世间众生。 以此为倒。 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 若世间人。 以此为倒。 即世间人。 将何为正。 阿难言。 如来竖臂。 兜罗绵手。 上指于空。 则名为正。 佛即竖臂。 告阿难言。 若此颠倒。 首尾相换。 诸世间人。 一倍瞻视。 则知汝身。 与诸如来。 清净法身。 比类发明。 如来之身。 名正遍知。 汝等之身。 号性颠倒。 随汝谛观。 汝身佛身。 称颠倒者。 名字何处。 号为颠倒。 于时。 阿难与诸大众。 瞪瞢瞻佛。 目精不瞬。 不知身心。 颠倒所在。 佛兴慈悲。 哀愍阿难。 及诸大众。 发海潮音。 遍告同会。 诸善男子。 我常说言。 色心诸缘。 及心所使。 诸所缘法。 惟心所现。 汝身汝心。 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云何汝等。 遗失本妙。 圆妙明心。 宝明妙性。 认悟中迷。 晦昧为空。 空晦暗中。 结暗为色。 色杂妄想。 想相为身。 聚缘内摇。 趣外奔逸。 昏扰扰相。 以为心性。 一迷为心。 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不知色身。 外洎山河虚空大地。 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 弃之。 惟认一浮沤体。 目为全潮。 穷尽瀛渤。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如我垂手。 等无差别。 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 垂泣叉手。 而白佛言。 我虽承佛如是妙音。 悟妙明心。 元所圆满。 常住心地。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 现以缘心。 允所瞻仰。 徒获此心。 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愿佛哀愍。 宣示圆音。 拔我疑根。 归无上道。 佛告阿难。 汝等尚以缘心听法。 此法亦缘。 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 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 当应看月。 若复观指。 以为月体。 此人岂惟亡失月轮。 亦亡其指。 何以故。 以所标指。 为明月故。 岂惟亡指。 亦复不识明之与暗。 何以故。 即以指体。 为月明性。 明暗二性。 无所了故。 汝亦如是。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 为汝心者。 此心自应离分别音。 有分别性。 譬如有客。 寄宿旅亭。 暂止便去。 终不常住。 而掌亭人。 都无所去。 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 若真汝心。 则无所去。 云何离声。 无分别性。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 分别我容。 离诸色相。 无分别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 非色非空。 拘舍离等。 昧为冥谛。 离诸法缘。 无分别性。 则汝心性。 各有所还。 云何为主。 阿难言。 若我心性。 各有所还。 则如来说。 妙明元心。 云何无还。 惟垂哀愍。 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 且汝见我。 见精明元。 此见虽非妙精明心。 如第二月。 非是月影。 汝应谛听。 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阿难。 此大讲堂。 洞开东方。 日轮升天。 则有明耀。 中夜黑月。 云雾晦暝。 则复昏暗。 户牖之隙。 则复见通。 墙宇之间。 则复观壅。 分别之处。 则复见缘。 顽虚之中。 遍是空性。 郁孛之象。 则纡昏尘。 澄霁敛氛。 又观清净。 阿难。 汝咸看此诸变化相。 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云何本因。 阿难。 此诸变化。 明还日轮。 何以故。 无日不明。 明因属日。 是故还日。 暗还黑月。 通还户牖。 壅还墙宇。 缘还分别。 顽虚还空。 郁孛还尘。 清明还霁。 则诸世间一切所有。 不出斯类。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 当欲谁还。 何以故。 若还于明。 则不明时。 无复见暗。 虽明暗等。 种种差别。 见无差别。 诸可还者。 自然非汝。 不汝还者。 非汝而谁。 则知汝心。 本妙明净。 汝自迷闷。 丧本受轮。 于生死中。 常被漂溺。 是故。 如来名可怜愍。 阿难言。 我虽识此见性无还。 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 吾今问汝。 今汝未得无漏清净。 承佛神力。 见于初禅。 得无障碍。 而阿那律。 见阎浮提。 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诸菩萨等。 见百千界。 十方如来。 穷尽微尘清净国土。 无所不瞩。 众生洞视。 不过分寸。 阿难。 且吾与汝。 观四天王所住宫殿。 中间遍览水陆空行。 虽有昏明。 种种形像。 无非前尘。 分别留碍。 汝应于此。 分别自他。 今吾将汝择于见中。 谁是我体。 谁为物象。 阿难。 极汝见源。 从日月宫。 是物非汝。 至七金山。 周遍谛观。 虽种种光。 亦物非汝。 渐渐更观。 云腾鸟飞。 风动尘起。 树木山川。 草芥人畜。 咸物非汝。 阿难。 是诸近远诸有物性。 虽复差殊。 同汝见精。 清净所瞩。 则诸物类。 自有差别。 见性无殊。 此精妙明。 诚汝见性。 若见是物。 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若同见者。 名为见吾。 吾不见时。 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若见不见。 自然非彼不见之相。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 自然非物。 云何非汝。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 汝既见物。 物亦见汝。 体性纷杂。 则汝与我。 并诸世间。 不成安立。 阿难。 若汝见时。 是汝非我。 见性周遍。 非汝而谁。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 性汝不真。 取我求实。 阿难白佛言。 世尊。 若此见性。 必我非余。 我与如来。 观四天王胜藏宝殿。 居日月宫。 此见周圆。 遍娑婆国。 退归精舍。 只见伽蓝。 清心户堂。 但瞻檐庑。 世尊。 此见如是。 其体本来周遍一界。 今在室中。 惟满一室。 为复此见缩大为小。 为当墙宇夹令断绝。 我今不知斯义所在。 愿垂弘慈。 为我敷演。 发布时间:2025-02-12 08:52:3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