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音老人:元音老人讲成佛的诀窍 内容: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 心中心法是密法的心髓部。 密法含九乘次第,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 心中心法是密三乘最后的心髓部分。 在西藏、在日本,要经过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传授这个法。 现在我们可以不要经过很多年的加行、前行,直接传正行。 因为我们中华文明悠久,具有大乘气象,诞生于本土的道教、儒教,有很高的智慧内涵和文化底蕴。 祖师西来,直接说禅,所以禅宗最盛行。 禅宗就是直指,最直接了当,不要绕弯子兜圈子,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快的。 因为有这个好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心中心法就可以不经过加行、前行,直接修正行。 大家已经修了很多时,总会有相当的心得。 大家交流交流,做得怎么样子来谈一谈。 因为大家光一个人修,没有师兄弟们或者是有修证的人交流交流,免不得有一点纳闷,谈一谈可以解开来,大家可以更清爽更明白的继续前进。 我们修心中心法为什么说一千座呢? 就是有这么一千座的基础打下去做功夫,它必定有打开本来见性的机会。 必定有! 恐怕有的时候呢,人就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就是在念无所念的时候,自己有一点比较不太清爽的感觉,似知道又不知道的样子。 好像它就过去了,滑过去了。 所以就是可惜的很。 我们的本性其实时时在自己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 我们能看能闻能说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的时候。 纵然我们睡着了,它也在了了分明。 就是做梦的时候能起梦境的,也是它的功能。 说起来做梦的时候是第八识的种子翻起来。 第六识揽得种子在梦境里面。 但是没有佛性怎么会有第八识呢! 怎么会有第六识揽得梦境呢! 这个功能根本还是佛性。 佛性时时在,没有缺少的时侯,没有隐蔽的时候,所以它没有断续相。 没有断掉之后再接续起来,没有! 时时都是这样连续不断。 所以我们做功夫也就是如此,要认识佛性。 现在我再详细指示一下:我们的佛性就在我们一念断处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个时侯。 前念断了后念未起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知觉,它还是了了分明。 那个时候是千钧一发之机,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时刻。 但人呢,往往都错过这个机会,不认识它,滑过去了。 任何人都有一秒钟的清净,是肯定的。 就是随便哪一个都有一秒钟念头不起的时侯,这念头不起的时候还是了了分明,他不认识就错过去了。 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本性,时时在我们面门放光的是。 大家知道,黄山谷和苏东坡齐名,诗画字都很好。 他参禅的时侯,他师父是晦堂老,叫他参二三子以吾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这是句什么话? 这句话是孔老夫子讲的,孔老夫子对学生讲的:你们这学生啊! 以为我老师还有什么隐蔽的地方、秘密的地方没和你们讲吗! 以吾有隐乎? 有隐藏吗? 不和你们公开讲吗? 吾无隐乎! 我一点没有隐蔽,我和你们都公开讲了。 对你们学生赤诚公开,没有对哪一个好一点就讲多一点,对哪一个差一点就讲少一点,没有! 都是一视同仁,公开赤诚之心为你们大家讲的。 吾无隐乎尔。 我没有隐藏、隐蔽。 叫他参这个话头。 黄山谷是读书人,这个还不知道吗! 怎么这个还教我参呀! 我知道这个意思怎么样。 说了很多意思,晦堂老都给他否定:不对不对,再说也不对! 黄山谷这就不开心了:我是读书人那,能不知道吗。 这个意思我懂啊,怎么说不对呢。 心里有些不忿,就是对老师有点看法:你老师有点诮排我,说我的不对不对,这已经很对,还不对呀! 不高兴再讲了。 但回去之后一想:晦堂老是五百人善知识,他座下有五百个学生,这么大的祖师,不会有意在诮排我吧,总会有另外的什么意思吧,那么究竟什么意思呢? 什么二三子以吾有隐乎? 吾无隐乎耳! 呢? 他参了好多时。 一天和老师出去游山。 我们做功夫也不是死做呀! 也要出去散散心,把思想心情放松开来,箍得很紧的也不好,所以有的时候要放松,有的时候要收紧。 就像我们拉乐器,弦子太紧了要断,太松了不成声。 所我们做功夫也需要这样,太紧的时候要放松一点,太松的时候要收紧一点,所以要出去玩玩,散散心。 那是八月份桂花盛开的时候,一阵风吹来一阵桂花香,黄山谷脱口而出:好一阵木犀香啊! 木犀就是桂花。 他的师父马上点他:吾无隐乎尔! 我没有隐藏啊,你也没有隐藏啊,闻到桂花香的是谁呀! 黄山谷当下开悟:噢! 能闻的这个就是我的佛性啊! 是啊,时时在我面门放光。 我们能穿衣能吃饭的功能就是佛性,时时刻刻不离佛性,所以我们要见性不是难事,就在面前。 这点是要指示大家明白见到,时刻知道这是佛性。 但是我们明白知道这佛性之后,是不是就了了,就大事完毕了,就到家了。 不是! 假如明白这个佛性之后,我们的习气还在,那就不行。 事上透不过去,因为我们学佛的目地是了生死,不经六道轮回生死之苦。 假如我们这个习气还在,境界现面前还动心,还跟境界跑,那生死就不了。 纵然你明白了现在我一念断处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的佛性,你习气还在,动心,对境动心就没用处。 我们现在有身体,就是当我们的父母同房的时侯,我们自己动心,自己钻进去,没有谁来安排我们,指派我们,都是自己动心而去。 我们对境动心是坏事,尤其是淫欲心最坏,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我们真的用功,要把淫欲断光,但是一下断不了呢,那要慢慢的断。 居士们不是可以有正淫吗,准许有正淫,出家人正淫也不可以。 但是要慢慢的断,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也要把淫念断光,断不光生不上去。 所以我们要练得对境不动心,那你生死才了。 假如明白这道理,对境还动心,好的时候哈哈大笑,逆境当前倒霉的时候就六神无主,苦恼得不得了,那就不行,那生死就不能了。 因此之故,净土宗人常常说禅宗不好,诽谤禅宗,就是这个缘故。 纵饶你禅宗开悟了,你思惑不了,生死不能了。 思惑就是对境生心,思想动了,着境了,生死不能了。 要思惑也了,对境不动心了,那才行。 所以我们假如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更要做功夫,加紧做功夫。 我们心中心法就时时刻刻有这个机会,修心中心法是靠佛力加持之故,所以有的时候在座上能忽然打开见到本性。 也有在走路时侯,因为我们要做功夫,不是走路就不做功夫啊,行住坐卧都要做功夫,看着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那也会一时脱开。 乃至于我们睡觉做梦当中,也会脱开。 不光是在座上脱开,做事时、走路时、做梦时都会脱开。 就是有的时候不知道,错过机会了。 所以今天指示大家,认识本性是第一要措,最要紧的措施。 不认识本性白修,修来修去你不知道什么是本性。 我们心中心法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是很快,说一千座已经是放宽了,尺度放宽了。 实际讲来不需要一千座,只要你时时刻刻真用心,就是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念念不生,死心塌地心念耳闻。 念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闻,听得清清爽爽,要能把大脑思想抓住不动,才容易入定。 下座时,绵密观照,看着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 境界当前,不为境界所动。 这样做功夫很快,三百座乃至五百座就能打开本来见到本性,这个法是见性很快的。 见性之后更要进一步除习气,把习气除光,思惑就了了。 无明分四个层次,由粗到细。 第一就是见惑,知见。 知见不正,像现在修法的人很多是知见不正,跟气功跑了:气功有很大的功用呀,会发特异功能呀! 跟着气功跑了。 跟着气功不了生死的,气功顶多是身体,要练练身体,把精气神练足一点,让气周转的灵活一点,不生病就可以了。 了生死是做不到。 还执着到特异功能去了。 特异功能哪里来呀? 特异功能都不是自己的,都是外来的,就是附体的。 现在那些特异功能的气功师十个有五双都是靠外来附体的,不是自己发的,所以不足为训不足取。 有的人听说哪一个师父传道有神通可得,赶快就去了,趋之若骛,像苍蝇见了血一样。 那是真神通吗? 都不是! 真神通是第一得道通,道通就是漏尽通,就是心中一点不执着了,什么都不要了,一切烦恼都漏光了,真正的心空净了发漏尽通。 漏尽通是基础,漏尽通打开来就是神足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 这些神通发生出来那才是真神通。 这神通不可求,也不可修,修不到。 神通是我们自己本性本具的,要打开本性见到本来,把本性上执着习气消光,自然发挥,那才是真正的神通。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跟人家转,脚跟立得稳,见惑要了,知见要正。 知见正很容易,要知道我们修正当的佛法,或是净土宗、或是禅宗、或是密宗,修正当的佛法,其他不搞,那知见就正了。 断思惑比较难,它比较细,由粗到细比较细。 对境生心是人的习气,都要动心。 尤其是男女老少看见异性都要动心。 所以这个心见到境界都一点不要动。 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悟道悟得深了,知道除本性之外,一切事情都是假的,虚幻不实的。 《法华经》说: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 只有我们本性是真实的,只有这一样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是我们佛性当中的影子。 所以都不可靠,不要执着,对境不要动摇,在境上锻炼,把这个习气锻炼光,生死才能了。 见惑思惑了了,思惑断绝不跟境界跑了,不跟境界跑就不去了,那么就不投胎了,生死就了了。 要是看见境界好跑了去,就投胎。 所以说很危险。 因此我们知道认识本性之后,正好用功,不是说认识本性之后可以不用功了。 认识本性是第一步,最好用功的时侯,我们要努力精进做功夫。 现在有两种人,一种人就是说了这话之后,叫他认识本性,不接受,这就是本性啊! 恐怕不是。 为什么? 假如认识这是本性,为什么没有发神通呢? 他住在神通上去了,他就住在那个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上去了。 我没有发神通啊! 还不知道啊! 那还不是。 我要是真认识本性之后,应该发通啊! 他就不肯接受,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人呢,发狂了:噢! 这就是本性啊! 好,好! 我悟道了! 可以不要用功了! 不要用功了完蛋了。 为什么? 你习气还在,生死不能了。 禅宗大祖师临济禅师对我们讲得很明白。 他说:第一句荐得,生死不了。 第一句是什么句子啊? 就是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 这句话,就是我们看木偶戏,木偶在棚子上面,一个人坐在里面抽线,木偶会动。 比如我们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个木偶会打会动,全靠有人拉线啊! 这是比方我们现在我们能说话,能走路,能工作,这就是有个人在里拉线。 这个身体就等于是个木偶。 那拉线的是谁? 就是我们的佛性。 认识这个道理之后:噢! 我现在能说能听能住能走,这就是我的佛性。 认识它了,但是你自己不了啊! 为什么? 习气还在,对境还生心还动摇,所以生死不了。 临济大师关照我们认识它之后要绵密保护,做功夫。 禅宗是这样绵密保护,看着念头起处,就和我们讲的一样无时无刻不像这样做到绵密保护,看着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 一切境界现前,善境恶境顺境逆境,都不动摇。 这样锻炼,把习气消光,生死才能了。 所以临济大师在这上面分九步,一步一步向前进。 第一步:我们想要保护,会忘记保。 因为动念动惯了,跟境界跑,跑惯了,境界一生起来就跟它跑掉了,保护忘记了。 赶快把它拉回来,做到不忘记保。 从忘记保而做到不忘记保,时时刻刻照顾话头,看住。 这保护也不是呆板的保,也不是我看住,我不要说话,我要看住不要说话! 不是这样子,保护是很活泼的,很潇洒的,很轻松的,不是压住念头保:噢,这个念头不要起,不要起。 不是这样。 你让它起,就是你起来,我不睬你,你念头起来我不睬你,它就过去了。 就像马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你不睬他,他就过去了,你一睬他:嗳! 拉住了,嗳! 和他讲话,那好他就不走了。 所以我们保护是很活泼不是死死的,呆住的,压住这念头。 做事时就是做这个事的一个念头,没有第二个念头起来,那么这个就是保。 所以保也要知道并不是看着什么地方,住着某一个点,就像道教守丹田守窍门那样,不是! 很活泼,你念头一起就不跟它跑,很自在的就是了。 从忘记保而到不忘记保,这就是大过程。 能时时看住,真正能够不忘记保了,还要进步,要把这保也忘记,不要保了,要脱开这保。 因为保也是多事,佛性本来如此,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现在我们保,是因为我们习气重,不这样保下去,习气还不肯了。 所以这样保成功了,它就不动了,自然不动了。 就是一切境界来的时侯,也不喜也不恼,这就是做功夫进步了。 在禅宗说起来,这已经到了法身正位了。 第一步见性叫法身边事,在边边上,等于是这个佛堂,你来到门口,头伸进来张望一下。 没有做到善也不喜、恶也不恼,真能做到,一点不带勉强的,那才是法身正位。 就等于进到房子里了,登堂入室了,功夫做到这里就比较好了。 再慢慢的把这个不要忘记保统统的忘记了,忘记了也忘记了。 还有忘记了也不行,得从有为过到无为。 那时候就是不求神通,神通自然发现。 到无为的时候就是八地菩萨的位子。 还进一步,无为也不可得,假如有个无为在,还是不好,还是有一点点知见,还是有一点法执,这不好。 要把它统统取消,从而进一步法身向上。 这禅宗有三关,初关法身边事刚才讲了。 第二关就是重关法身正位,第三关末后牢关就是法身向上,再有神通也不可得,再放大光明朗照十方也不可得,一切都收归自性。 所以万物归自己,一切森罗万象都是我自己的化身。 所以一点都不着相,那才是法界究竟。 我们做功夫要依照这程序去做,千万不可得少为足。 现在我们两种人:一种不能承担,不认识这个是自性。 一种人知道点道理以为好了:噢,到家了,不要修了,不要用功了! 其实差得远呢! 不是到家,才是开始走第一步。 在密宗大圆满里说的很清爽,就是我们认识本性这是第一步,所以我们修心中心就是大圆满法,因为它是圆满究竟的,是大圆满法,彻底圆满佛果的,所以叫大圆满法。 第一步就是认识本性。 我们大家修过心中心修过很多时,应该有这个知见。 认识本性,就在我们一念断处,不要到外面去找,在外面找,找不到的。 它时时刻刻在自己面门放光。 认识之后,绵密保护是第二步。 在密宗讲起来就是觉受增长,就是一天比一天觉悟了。 晓得这些境界都是我佛性自己变现的。 这里恐怕大家不太理解,怎么一切东西是自己佛性变现的呢? 用个比方解释一下:比如这个大殿,造这个大殿是不是先要打个图样啊,画个蓝图啊。 打图样,画蓝图是不是经过大脑的思考设计呀? 大脑怎么能够思考设计的呀? 是大脑自己功能这样子吗? 假如是大脑,我们一口气不来死了,这个大脑还在,它怎么不能动啊? 现在我怎么能思考设计呢? 这个能就是我们的佛性的功能。 佛性的功能,不是大脑的功能。 大脑等于是个电线,这个佛性是电。 电通过电线起作用,完成是大脑的作用。 工人在依照这个图样蓝图去把房子造好。 大家造好了,造是什么作用啊? 这也是佛性的作用。 所以这个大殿造成功,这就是佛性所变化出来的,那就是佛性的变现。 现在我们要看见这个大殿也是佛性的功能。 因为眼睛不能看,眼睛能看也是靠大脑,大脑还要通电,通电还就是佛性,所以见归根结底,能看的还是佛性。 因为科学家他不认识这佛性,他选择大脑,他说我们能看东西是大脑的功能大脑的作用,实际上还是我们的佛性。 能看能闻都是佛性。 这一切事物,千差万别的事物森罗万象,都是我们佛性所变现的,都是我们的化身。 所以我们的法,报,化三身就在当下圆满具足,不要到外面去取。 现在我们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就是法身;我们能看一切事物都是我们的智慧光,智慧光朗照能看见,这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报身;千差万别的事物森罗万像是我们佛性所变现的,是我们的化身。 所以法、报、化三身就在面前圆满,不要到外面去找,当下就是。 明白这个道理用功起来就很便当了,不费劲了。 时时地看住我们的念头起处,不跟着念头跑,不要着相。 尽管千差万别的境界现前不跟它跑,全都是我们法身当中的影子,法身是镜子,事物是影子。 镜中影子不可得,不可取,一切境界面前不要动心、保护它,就成道了。 所以用功很便当,不难。 我们要圆成佛性、圆成佛果没有难处,只要我们知道诀窍、知道方法,没有什么难的。 难就难在不知道决窍、不知道方法,乱走,盲修瞎练乱走,那就不好。 今天和大家讲讲明白,我们做功夫要认识本性。 本性不在别处,就在我们面门放光,这个能见能闻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 我们做功夫就是保护它。 打座呢? 打座是增加定力,我们要对境的时侯没有定力就跟境界跑了。 其实假如知道这是理解,这还是理、不是事,本来是理就是事,事就是理。 但是我们做功夫有一点分别。 像《楞严经》说的理属顿悟,乘悟并销。 道理是一悟即悟,没有今天悟一点明天悟一点的,今天我认识本性,噢! 这就是我本性。 就行了。 乘悟并销就是所有不明白的妄想、知见、无明一起消光。 事则渐除,因次地尽。 事上要段炼啊,就是习气太重啊。 我们的大祖师象圭峰宗密,他就说:理可顿悟,事上,因为我们都是历劫积累的,一下子消不了,不能卒除就是不能一下子除光。 长须觉察需要长时间的觉,叫自己的名字,噢! 这都是假的,不要动,不要动! 要觉,不要昏迷。 像我们修净土人念阿弥陀佛,念佛是用佛号喊醒我们自己,就是叫我们清醒些,不要昏迷,其实是一样的。 现在净土宗人不知道,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祖师,他就说:声声唤醒主人公。 一声一声的阿弥陀佛,就是把我们主人公喊醒。 我们禅宗也是这样说:喊自己名字! 比如我叫元音,就喊:元音,元音! 自己答应:哎! 惺惺着! 就是你时时清醒,不要昏迷。 就是我们时时刻刻不要昏迷,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做功夫就是保持这清醒,不要昏迷,不要着相。 为除习气长须觉察、觉悟,这就是清醒。 考察自己今天有什么过错,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又犯戒了,又着相了,赶快改除。 损之又损,一天比一天减少。 道教老子也是这样说的:为道日损。 就是修大道要成功,就要一天比一天把我们的习气妄想减少,日损就是天天减少,天天损耗。 做功夫就这样做下去,明白这个道理就有长远心,就不会急了。 现在常常有人很急:唉呀! 我怎么进步很慢呀! 怎么效果很小呀! 怎么进步很慢呀、没发神通啊! 错误了,你怎么认为求神通是进步快,进步快是在事上考察,本来我对某桩事情很烦恼,现在我不烦恼;从前我对某桩事情很得意、很开心,现在我对某桩事情不得意、不开心,那就是大进步。 真正进步是在事上锻炼、考验自己,不是发神通考验自己。 你要是真正是在事情上不动念不烦恼,神通不求自得。 祖师们都是这样说的,像仰山祖师,就是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的徒弟。 仰山祖师说:神通为圣末边事。 但得本,不愁末。 认识本性清爽了,真立稳脚跟,不跟境界转。 不愁末,这枝末神通一定是有的。 神通不可求,求不到,纵然求到了,那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祖师这样说。 所以我们进步,肯事上潇洒解脱。 你事上能够时时刻刻自在安乐,一点没烦恼,那就是大进步。 不是在神通上去考察,所以我们自己考察自己,就是向过去回头看看,不要向前面看。 为什么? 向前面看路途很遥远,成佛路途不是很近,因为我们的习气这么大。 回头看看,过去我怎么样,现在我怎么样了,是不是进步了,那就有信心了。 噢! 比以前是进步了,从前我对某桩事情很放不下来,现在我能放的下来了,心空得了那就是大进步。 进步在这地方看,所以要长须觉察,觉受增长,一天比一天觉悟,一天比一天得真实受用。 受是受用,不是享受。 现在我们人坏就坏在享受,追求享受。 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走得好,样样都有。 都向上看齐,不向下看齐,所以欲望无穷。 欲望无穷之故,这个社会就不安定了。 因为你也要、他也要、大家抢啊! 所以贪污受贿都来了。 我们的正受是受用,就是心里空荡荡的,安然自在,潇洒得很,这是受用。 一天到晚苦楚苦恼,烦恼的不得了,忧伤烦恼,那何必呢! 人生在世顶长一百多岁,在佛看来一眨眼就过去了,不算一回事。 所以我们要自己明白这佛性是真实的,一切事相都是假的、影子,不去追逐,各随各的缘。 每个人从前做的业不同,自己所得的果也不同。 现在我们又做事,又造业了,将来的果也不同,就是这个缘故。 向上看那都要好,不可能! 各有各的缘不同,各有各的业不同,不可能、不可能。 所以我们随缘自在任运逍遥就好。 运气都不同,缘也不同,这心空空的,吃得饱穿得暖就是了。 何必向上看齐呢。 上有上面的因缘,下有下面的因缘。 你将上不足比下有余,朝下看看比我不足的还有呢。 现在你们大家或许不知道,我们到穷山沟里去看看,哎呀! 那些人苦的不得了哇! 吃得饱都不可能啊,要吃得好更难啊。 穿的什么样子啊? 穿的暖就是好的啦,很多了。 所以我们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好的了。 各有各的因缘自在嘛。 只要我们努力尽一己之能工作去,得的报酬就是我们的能力所得,不要再去向上面看,上面有上面的能力,我们有我们的能力,各有各的不同,社会分工各个不同。 所以要觉受增长,心里要一点没有烦恼,自然安闲。 真正增长到饱和点了(心真空净了就是饱和点),他就发大神通了。 禅宗这样说,我们密宗也是这样说。 你不求神通,神通来求你了找你了,你就得大神通。 那个时候就叫明体进诣,密宗里是这样名字,禅宗没有这样说,禅宗说的是重关牢关。 明体进诣,发大神通,光明朗照十方世界。 明体就是光明之体,进是进步,诣是到家,造诣很深的诣,就是造诣很深到了,到了这个地步了,光明大放朗照十方世界,十方的佛在我心中圆,我在诸佛心中圆,彼此交参无碍,这就是《华严经》证的境界。 所以我们心中心法具足一切法门,我们心中心法要这样做功夫就能证到这个境界,就是华严境界。 我们证到本性、明白本性,那就是禅宗。 我们心清净一点没污染,那就是净土宗。 所以净土宗,禅宗,什么宗都包括在内,一宗包括多宗。 并不是我们说心中心法包含诸宗,其它就不包含诸宗,都是一样。 净土宗也能包含诸宗。 一句佛号念到心花开敷见到本性,那就是禅宗。 心花开敷见到本性之后,习气消融,朗照十方那就是华严境界。 用一句佛号三密加持,把秘密打开,见到秘密本性那就是密宗。 所以一宗都能互相通用,并不是哪一宗最好哪一宗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都是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对年老的居士们提倡修净土宗。 净土宗毕竟比较方便一点,不要每座两小时,可以自由长短,半个钟头乃至于二到三小时随便,也很自由。 念一句佛号也很便当,所以就劝告年老的居士们用功修净土宗,也很好,一切都是一样。 我们能够证道,明体进诣这一步还不究竟。 为什么? 还有法可得,还有光明在,还有神通在。 要光明神通都收归自性,一切都不可得。 法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什么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法界究竟,那才是禅宗所说的法身向上。 所以说密宗说的法和禅宗说的法完全一样,密就是禅,禅就是密,完全一样。 因此大家修法的时侯不要分宗派,不要这个宗好那个宗坏,其实都是一样。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基础,各有各的爱好,这可随自己来选择,不必勉强。 就像我们吃菜,你喜欢吃辣的,辣的很好吃。 那我不喜欢吃辣的,辣的可怕可怕不能吃。 你喜欢吃甜的,甜的好,不喜欢吃甜的,甜的就不好了。 就是不要分门别类,分宗派彼此诽谤,就不好,各宗都是好的。 我们讲讲功夫的进步给大家听听,这个路途讲清爽,大家可以依照这个道路去前进,不断的向前进,证到究竟。 因为假如有发神通的时侯,证到光明体朗照十方认为是到家了,那是大错误。 密宗也是这样说,假如你证到光明身,就是整个肉体完全化成光明体了,那还是宇宙之间一个游魂。 还是个游魂,不算究竟,因为你着相了。 要把光明体也没了,消化了。 禅宗也是这样说,有光明在朗照你,浑身都被光明筒朗照住了,笼罩了,那个光明要消了才行,有光明在也不行。 禅宗里有很明显的例子。 禅宗的公案很多,大家修心中心法,可以看禅宗的公案,参参公案,公案是帮助我们用功的。 有一个参禅师父去问曹山师父。 曹山就是曹洞宗的开山师,洞山良价、曹山本寂,他师徒都是曹洞宗的开山祖师。 他问曹山本寂师父:我朗月当头怎么样? 功夫做得光明大放朗照住全身。 曹山师父说:犹是阶下汉。 你还在这个大殿外面石阶之下呢。 那僧还以为到家了。 哎呀! 那不是到家了,那么请你大师慈悲拉我一把呀,接引我上阶。 曹山师父说:月落时相见! 把这个光明月亮落掉再相见。 就是你还有光明见,还有法执法见,要把这个光明做到浑化相忘,忘记掉了,在光明当中不觉得有光明。 就像我们现在在空气当中不觉得有空气,这样浑化相忘,忘记了,一点也没有了,那才到家。 功夫要做到这个地步才到家。 不要以为:噢,我认识你佛性了,听讲就认识佛性了,可以了,不要修了。 大错误! 有一批人就犯这个错误,知道一点理论,认识了:噢,这个一念断处就是我们的佛性,好了到家了,不要修了,我已经成佛了。 其实你没有成佛,你是因地佛,果上还没到。 你因地到了,果地上没有成就。 差得十万八千里了,差得远,赶快用功。 所以今天我趁这个机会告诫大家,假如有这个见解的,赶快回头。 不是不用功,是正好用功。 赶快努力用功,时时观照,观照不得力,还跟境界跑,那就还得多打座。 不打座不增加定力,境界还拉着你跑,不行! 冶开大和尚是常州天宁寺的大禅师,他的弟子月霞法师、应慈法师都很出名。 这个大和尚参禅开悟之后,他师父就配个知事给他做,他做了之后:哎呀! 不行,我这个心还是动。 只好找师父:师父啊,现在我虽然开悟了,见性了,还是不行啊! 跟着境界转啊,不行不行! 你看人家多明智啊,知道不行。 师父说:好,还是去闭关吧! 你力量不够,闭关! 闭三年关再出来:噢,力量够了,做事情心不动了。 人家都是这样做功夫啊,不像我们,发狂啊! 知道一点道理,好了,到家了,不用修行了。 这是做大梦,生死不能了,说大话还要下地狱呢! 真的啊,说大话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是要下地狱的。 所以自己要当心了,没有得道不要说得道,你差得远呢! 你事情上透得过吗? 透不过,还要抽烟、还要喝酒、还要吃肉。 哎呀! 看,习气这么重,就到家了? !胡说八道! 所以劝告大家不要这样想,赶快改过。 好吧,今天就说这么一点,其它时间就让你们提问题,你们大家可交流,要提问题,大家谈谈呀。 问:上座以后有时侯好象提不起咒来了,一提咒一念咒就好象气力不足一样。 答:关于念咒的问题,其实有的人就是:哎呦,念咒多了吧,多个事情吧,很麻烦吧,还是把咒放掉不要念了吧。 有人这样。 有的人就说是:我这个念咒,念到最后就念不出来了。 有这个不同,现在我们分开来讲。 念咒嫌麻烦不念,不行! 因为咒是用的工具,就是扫荡我们妄念的工具。 你不念咒你的妄念是不是没有了? 你还有! 你不要这个工具你妄念怎么歇得下来呀。 你假如真的妄念没有了,你身心世界都空了,没有了。 你没有空,身体在世界在,就是有妄念。 妄念境界呀,所有的境界都是妄念,妄念蕴界,妄想境,境界都是妄想境。 境界都没有空就是有妄念在。 你不要嫌念咒麻烦,大错误! 你以后永远脱不开。 不能嫌麻烦,还是要提起来。 要提到不能提了,要念要念,念不出来了,那才是化掉了,就不知不觉之间咒脱掉。 不知不觉之间咒脱掉,那才是真正不念。 有心不念,不行! 自然脱掉还有两种情形不同。 一种是睡着了脱掉,不行。 在你呜睡着了,当然不念了,睡着了念什么,不行。 不是睡着了,要入定。 因为我们念咒的心是妄心,妄心不动了,这念咒的心没有,咒就没有了。 就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根尘脱落,那就是见到本性了,那才行。 假如睡着了昏沉了,那有什么用呢? 昏沉了,尤其讨厌。 看看我们结手印是不是倒下去了,是不是散掉了。 手印倒下去了,散掉了,念不出来了,那是睡着了,没用。 你真入定啊,这手印不倒,这样就是这样,不散。 身体化空了,手印还不倒不散,那是真的入定,所以有这样就好。 大家自己检查检查,视在自己的情况而下。 假如是嫌麻烦不念的,赶快要提起来念。 假如是昏沉倒下来不念的,不行,赶快把手印结起来把眼睛睁开出声持咒,把睡魔消散。 把睡魔驱散之后,再清醒着,要念到无能念处,就是心不动摇,也念不出来了,自然不动,很好。 这一点你们大家好好鉴别一下。 不能因为自己说气力不足了,没有精神我不念了,就睡着了,不行。 念咒我们不用精神,在心里转,嗡不要出声,这有什么费劲的,不费劲的。 出声念是费精神,嗡这样才费精神嘛! 因为怕费精神,所以叫大家用金刚持,不出声。 不出声还不要持,那不行。 要念,要念到无能念处无可念处那才行。 问:经常出现不知什么力量把手印强行分开,在一座上出现几次,如何制止? 答:那还是气的震动。 你手震开是气的震动,那不要紧,再结起来。 发生了,气机发动了震动开了,那也不要紧,再结起来。 还有不要怕,怕什么? 头爆裂,会有哇,这个感觉,气往上彭头要爆开:哎呦! 不要往起抱,不要去抱头,不要怕,头真爆开倒好。 不要怕他不会死,死是我们身体坏,佛性永远不死,所以不要怕。 是有这样感觉,气足了彭爆了,头都爆了,不要怕。 一怕:哎呦,不好! 那坏了,这个念头一闪它就不爆了。 它就退回来了。 所以变化的时侯不要害怕。 看见什么恶境界,就是凶猛的护法神或者是佛的愤怒身金刚,也不要怕。 看见什么凶猛的野兽也不要怕,都不可得,不要睬。 看见善境界佛菩萨现身也不要怕。 有的时侯我们坐得好佛会来加持我们,但是不可求啊,不可求,说的比方,这是比方:佛来了,送一个大宝贝给你,你去一接这个宝贝,乒一炸,好,把你身心世界都炸空了,就是佛力的加持。 你正好拿了,正好一接,一接就炸了,接炸身心世界都空荡了没有了,这些会来。 但是这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好要求,坐在座上:哎呦,来吧,来吧。 不行不行! 问:接手印沉,没法提起是怎么回事? 答:那也不要紧,那是我们八触的一触,就是沉重,重。 不要紧,重,有轻有重。 这身体很轻,飘起来了飞起来了。 有大有小,放大缩小这都有。 麻麻的身体,痒痒的,这样变化都有,都不睬,都是好现象,不睬。 问:入定后是不是就醒不过来? 答:没有的话,入定后你现在还做不到要醒不过来,你定的时间都可能不会长。 就是要长的时间,要经过几次入灭受想定时,才能长。 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要经过几次灭受想定。 灭受想定也不是顶长,顶长是长到一天两天。 慢慢就可以再长,一个星期啦十几天啦,半个月一个月啦。 那以后可一下子长过去了,一下子长多少年都不可能。 是灭受想定,那个定不好,入那个定是死定,死水不藏龙,不起作用,没用处。 所以我们说这个定是活泼泼的,在境界上能起大用的,对境不粘着,那个定才是真定。 所以六祖大师说的很清爽:定不是坐在那里不动,定是对境不迷惑。 你看说的很清爽。 不是坐在那里不动,入定了,这个不是定。 出定有入定,这个定不是真定。 禅宗有公案女子入定,一个女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 文殊菩萨走来一看,哎呦,这个女子不像话,怎么坐在佛边上入定了,把她拉出定。 他在面前给这个女子弹指,不出定。 文殊菩萨神通很大呀,把她举上三十三天,不出定。 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出定。 女子定很深,释迦佛说:你不能叫她出定啊! 下方有个罔明菩萨,能叫她出定。 正说着话,下方的罔明菩萨来了。 哎,你来得正好,你叫这女子出定。 罔明菩萨在女子面前一弹指,噢! 这个女子出定了。 这个公案,请问大家呀,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师父啊。 到释迦佛那尊出世是第七尊佛,前面有六尊佛,所以七佛之师。 为什么不能叫这女子出定啊? 而小小的下方罔明菩萨能够叫这女子出定啊? 是什么缘故啊? 大家说说看什么缘故。 就是说不能起知见,我们任何人不能起知见。 文殊菩萨第一个起知见了:这女子在佛的面前入定啊,不应该不应该。 这个知见不能起。 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的,叫大智文殊菩萨。 还有大愿地藏王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的。 大智慧不能起知见。 罔明什么意思啊? 罔者不可得,一切聪明智慧不可得。 所以不要有这种知见,一弹指就出定了。 所以说我们不要用小聪明啊,把你的聪明打掉。 孔夫子去见老子问道。 看孔夫子多虚心啊,向老子问道,我们这里有功高我慢的:噢,我了不起,不去问他。 孔夫子没有这样的见解。 老子说:掊击尔智。 把你聪明智慧都打掉。 掊击就是打,尔就是你,你的智慧打掉。 聪明智慧打掉,世智才聪要不得。 我们要证到世智才聪小聪明都不需要,都放掉。 心空空的,你才证成大道。 所以大慧杲祖师颂这个公案:入定有出定,是定非真定。 入定能出定,这个定不是真定啊。 真定没有出入的,大定无出入,无时不在定。 所以这个定啊,不是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定,它是对境不动摇不迷惑才是真定。 不是入定出定是定,是无时不在定才是真定。 你不要怕,不会醒不过来,你不要入那个定不要怕。 (问:如果被别人摇一下,身体就坏了吗? 动哪里哪里就会坏死了吗?)你入了定也不怕,也不要摇你,你真正入定了,引磬在边上一敲你就出定了。 也不要捅你也不要摇你,用不着摇,摇你也不会坏死,不要怕。 你现在未雨绸缪,还没下雨先隐避好了。 还没入定,就想出定了。 问:打座时似有大风吹得要飞起来怎么办? 答:那就飞吧,不要紧。 就飞,一切随缘,随自然,没关系不要怕,跌不下来,跌不死。 因为你身体不飘,是你意识飘。 身体还是在,不要怕,没事。 问:打千座中间有一两次落下,是否要从头开始打座? 答:有一两次停下是吧! 顶好不要停,停了就不顶好。 有一两次停下,那么以后一定不要停啊! 问:什么是回光返照? 答:刚才我不是讲了吗,时时刻刻要照顾话头,就是回光返照。 什么叫回光返照呢? 就不向外看了,向内看。 看什么? 看念头起处。 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它跑。 不是看哪一个地方,刚才我不是讲了,不住着哪一个点住哪一个窍,不守窍。 不住着哪一个点,很轻松的,念头一来:嗳! 你来了,我不睬你。 叫回光返照。 这不向外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着相! 见无所见,外面东西见无所见,尽管见没见到什么东西,念头一起我就看见,看住我自己的念头这叫回光。 光不往外,不往外看,往里看,看什么? 看念头起处,不是那个头脑子,不是看我的心,不看。 看念头起处就是觉得:嗳,念头起了。 这个意思就是把看外面的这个念头歇下来,就是回光返照。 不是看着哪里啊! 看我的头脑子,看我的心呀,看我的丹田啊,都不看都不看! 很轻松自在的,念头一起就知道,不跟念头跑,这叫回光返照。 境界来了不跟境界跑,要拉回来,就叫回光返照。 不觉得把心拉回来,在放,越放越远,那么就不好了。 时时刻刻的要注意观照。 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都要观照。 问:有时上座在坐的过程中猛得震一下,有时上座昏迷坐不了怎么办? 答:有的时侯猛得震一下,那也不要紧啊,猛得震一下,震过去就让它去了。 震一下没关系,气机发动了要震一下子,这个毫无妨碍,不要紧让它震好了。 昏迷的坐不下去,就没接着坐,最不好。 就应该接下去坐,没接着坐就漏掉一座嘛,就不坐了吗? 昏迷了赶快把眼睛睁开,刚才讲了。 眼睛睁开挺起心胸出声持咒,把睡魔驱散,就是说还要坐下去。 不是坐不下去就算数了,坐不下去就不坐了,不坐就停了吗。 那就不好,不能停,还要接着坐。 问:已打了三百座了,手印还痛是业障还未消尽吗? 答:打了三百座了,手印还痛,是结第二印手印还痛。 是这个样子,手印还痛的确是业障重。 业障重是好事啊,你手印痛不就消了,痛就是很好吗,你知道了:哎呦,我业障重啊。 赶快提精神打座啊,多打座。 多打座业障消了它就不痛了。 多打座,痛不要怕,不要怕痛,痛就是好。 问:念咒时光心念而嘴不动,好吗? 答:光心念嘴不动不好,为什么不好呢? 嘴不动抿住那就是默念,默念耗血,容易昏沉。 容易昏沉,耗血两个坏处。 嘴唇动,不耗血不容易昏沉,有好处。 所以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不好。 问:修心中心法时是不是要严格的在每一天的某一点修法? 答:修法的时间地点这个问题我们多次谈过。 时间,早中晚都可以。 地点也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 但是你有习惯性问题,早上坐惯了,到中午和晚上一坐,一下子就不定。 在这个地方坐惯了,调个地方去坐,一下子也不得定。 要坐几次才能得定。 你说的是习惯性问题,时间地点本来不成问题,就是习惯性有点问题。 问:晚上打座,坐过晚上十二点算这天坐的吗? 答:晚上已过十二点在别的法讲,好比今天到晚上十二点为止,十二点以后就是第二天了,别的法是不可以的。 但心中心法呢,因为你是十二点以前坐的,坐过十二点也就算是今天的,那也就可以过一点也不要紧。 修别的法那是不可以,心中心法就可以比较宽松一点,过了一点不要紧。 因为你第二天还要坐的,不是说:噢,过了十二点吧,第二天时间都坐过去了,我就不再坐了。 还是要坐的啊。 今天十二点超过了,坐到一点钟了,我明天还要再坐啊。 明天我坐过了。 不是的。 那是可以的,别的法呢就是不可以,心中心法就可以。 问:平时没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怎么办? 答:没有两个小时那你就不坐了! 还是要坐一座之后,还有一点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这个问题不能模糊,假使你一座打过了,今天坐过一座还有多余的时间,这时间不足两个小时,是再可以用方便法修一修,我告诉你这可以用方便法修。 假如你没有坐过两小时,用方便法修那就没用,等于是落了一座,落掉了,不行! 这个问题你模糊了,你坐过一座之后,还有时间不足二小时,来坐一座是可以方便时间,这有方便时间,我们有方便结印,就是右手放在左手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大指捏中指方便印。 (手心向上)还是念这个咒,念几十遍这咒就可以不念,念嗡念几十遍就不念了,看着它就行了。 方便结印有,但是要清爽,假如你今天没有坐一座,坐方便印,那你就落了一座,不行,不能把这替代打一座,不能说代替。 问:打座时突然一片白光,白光当中有明点是什么? 答:这事不要去管它,我们修法就是不许见光见佛,那是着相。 一片白光,白光当中有明点都不去管它。 在密宗说来,那个白光就是我们的自性光明。 明点就是第八识,第八识也还是识啊,不行啊,我们要把这识打开来见性啊。 所以不去管它,不睬它。 不要沾沾自喜:噢,我有白光了有明点了,好了! 坏了,那倒是坏了。 不要睬它。 问:明心见性的展现是图像啊还是真物啊? 答:明心见性我说过了,就是现在你可以体会。 叫体会,怎么体会啊? 断! 念头断,不是叫你嘴说断,我是要你念头断不叫你说断。 叫你们断! 这时侯一念不生是不是有景象啊? 我问你们大家是不是有景象啊? 噢,没景象吧。 所以见性不是有景象。 是不是有东西啊? 并不是有东西。 所以不是有东西,也不是有景象啊。 就是个灵觉,灵啊,魂灵的灵,明明灵灵的灵,灵觉。 它就不是象木头石头一样,这木头没有知觉,它是了了分明。 灵觉,不是有景象,也不是有东西,这当下就验证了吗? 是不是! 因为你们今天都是经过打座的,告诉你们验证,就自己当下验证啊。 这还不明白吗? 又没有图像是吧,又没有东西,这也不是个断灭相,不是断灭,它了了分明,对不对! ?灵知就是我们本性。 所以六祖大师的徒弟荷泽神会禅师就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就是灵知,无所知之。 有所知就不对了:噢,这是杯子。 那就不是了。 它无所知之,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佛性。 它不是有图像不是有东西,但不是断灭。 好了,这个事上明白了吗? 你说这明白,要你自己明白,要大家明白啊! 明白这个要注意,不是到家了好了,是正好用功啊。 正好用功时时保护它。 用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阿弥陀佛也可以;用一句咒保护它也可以嗡嘛呢也可以;用嗡轰啪吐也可以,都可以随着保护。 所以我们的禅宗大祖师大慧杲祖师就是用我们心中心法的这个大随求陀罗尼保护自己,他就是念嗡轰啪吐禅师都念咒的,不要当禅师不念咒啊。 憨山大师说的很明白:历代禅师都秘密持咒。 不是不持,是秘密持不告诉人,所以是持咒的。 所以任何一宗离不开密法,离开密法就没有。 净土宗离不开密法,他念《大悲咒》、《楞严咒》、《十小咒》、《往生咒》,离不开密法他还说密法不好。 净土宗人不知道,糊涂,说这个话不知道是谤法了。 所以不要信口说这些话,无形当中造罪啊。 他自己离不开密法,任何一宗也离不开。 问:平时不打座是不是可以不结印念咒? 答:可以啊。 不打座时走在路上也可以念咒,乃至于大小便时也可以念咒,就是不出声持。 你心持而不出声持。 大小便也可以持咒,可以持,走路做事都可以持。 问:结第五印食指要放在无明指第一节纹上,放不上去怎么办? 答:放得上去啊,你往回退啊。 手印结好之后,靠在上面往回退。 把这个手印这两个圈圈捏得紧套得紧,把中指第二节骨节留出圈外。 到圈圈外面留出圈外露出来,这个手靠上去便当了,你往回缩,往回缩它就靠上去了,拉回了就靠上去了,不是靠不上去。 最重要的就是中指第二节露出圈外,你看露在外面,要套在里面就坏了。 露出来它就结好了,最要紧的是露出来。 问:在座上出现其它咒时是不是不去管它? 答:对,打座时念咒,到了要得定的时侯就可能有其它的咒插进来。 那就是那个咒比较熟,那个咒啊比较熟插进来了。 不要紧,别的咒插进来或者是佛号插进来都不要紧。 因为我们念就是要念到无能念处,这咒现在没有了最好。 插进来没关系,你知道了就把它改过来,没有说是就念那个其它的咒。 不要紧,没关系。 问:修法修了百余天了,第三印第六印结得不正确(答:结得不正确吗,改正啊,请人家教你呀!)现以改正,并已重修第六印。 答:那可以了,改正就行了,你已经改正就好了,没关系。 问:在人死后他跑哪去了? 答:到哪里去了? 随业转了。 你造的什么业就到什么地方去,造善业到善的地方去,造恶业到恶的地方去了。 现在你修法了,就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是吧。 现在你校定你的目标啊。 我们师公是慈悲啊,你还是愿意到兜率内院啊,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呀。 到兜率内院就念慈氏咒,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念往生广咒,给你个去处啊。 本来没有去处,佛性是无所不在。 为什么有去处呢? 着相执着心不空净啊! 因为佛性没东西没有影像,要有一个东西有地方放一放,没东西要放什么。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在逍遥地很,要有什么地方啊? 不要地方! 着相就要有地方啦,有身体,有身体有个安乐的地方安养啊。 因为我们师公考虑到我们这些人着相很厉害,有顾虑了。 你们不要顾虑了,给你个地方,还是兜率内院还是西方极乐世界。 你喜欢哪呢就持哪个咒,那你就不怕了是吧! 问:中阴身是不是没有佛性? 答:离开佛性有中阴身吗? 离开佛性什么都没有。 什么叫中阴身啊,中阴身是第七识的幻化身,第七识还离开佛性吗? 离不开。 就是这个身体的前一个身体坏了,后一个身体还没形成,叫中阴,当中的。 那个时侯以风大为主,现在我们的身体以地大为主,那么以风大为主,让风一吹就飞了。 离不开佛性,离开佛性什么也没有,这也是佛性。 问:大光明咒起什么作用? 答:大光明咒的作用太大了。 也可以消灾,也可以增益,也可以发财,也可以成事,也可以度亡,也可以求什么有什么。 大光明咒功用太大了。 所以你们尽力持大光明咒会很好。 度亡灵力量更大,这个人乃至于死了很多时,投了恶道里去,也可以把他拔出来升天,这样大的力量。 大光明咒力量很大,也可以心想事成,想什么有什么。 (问:可以讲咒语吗?)咒语不好讲,咒语是秘密的,显教好讲,咒语不讲,咒要持。 咒语就是佛性化的符号,不讲,咒要绵密的提持。 问:一天打几座? 答:你现在修了多少座了? 假如刚刚起修不要打多少座,一天一座就可以了。 一百座之后就可以多打座,需要多打座。 因为一天坐两个小时,时间太少力量很差。 应该多打几座,打个三座四座都可以。 算几座啊? 算你一座。 你不要说算三座,坐三座了。 算一座。 你说:哎呦,多打座算一座那我就不坐了,我还是少坐一点吧。 那也不对了啊,因为我打座是求开悟成道,不是求数目的,求数目不行。 多打座最好,坐得严谨成道快。 我们从前看我们师公去,我们师公就问:你们怎么坐的呀? 我说我每天打一座啊。 噢,不行不行,二座三座连在一块打。 二座三座连在一块打,那就是四小时六小时连在一块坐,就这样关照。 你能说听我说算一座,噢,那我还是少坐一点吧,算一座不行。 你要成道啊,不是这样讲啊。 还是要求自己严格一点好,要求严格好。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有所求? 答: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有所求。 求什么? 求成道度众生。 往生极乐世界不是求享福。 求成道度众生,不求别的。 也不是求神通,也不求享受,也不是求快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求成佛度众生,广度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的很清爽饭食经行。 饭食经行这四个字,经行你们知道,走就叫经行,人家有解释就是在西方吃饱了饭没有事干就兜兜圈子玩玩,不是这个意思,完全错误! 饭食经行,这两个字啊饭食,饭是反,食是饲,就是反哺,就是反过来给别人吃。 就像乌鸦大了,反过来给老乌鸦吃东西,去抓虫子,抓来给老乌鸦吃,叫反哺。 就是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听佛菩萨讲经授道圆满了,反过来经行十方给众生吃,叫十方经行,去说法度众生。 反哺:说法食给众生吃。 不是吃饭啊。 法食给众生吃饭啊,法食度众生就是反哺,就是饭食经行。 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义务,要成道度众生。 不是生到西方去享受快乐的,不是这样,不要弄错。 问:抄写大悲咒时有时感到心烦是怎么回事? 答:现在还感到心烦。 不对,你怎么说感到心烦呢! 这个心这么不肯空啊。 要多持咒多打座啊。 你现在就感到心烦,写大悲咒也心烦,你心太不空了,赶快多多打座吧。 要耐住性子不要心烦,一定要坐下去。 心中心法为什么要坐两个小时呢? 就是这个意思,要锻炼你这个心烦,你不坐两个小时不算。 你心烦也要坐下去,耐着性坐坐,耐着性坐耐着性坐这心就不烦了。 一定要耐下去,就是你太少坐了。 问:身体阵阵发冷怎么办? 答:啊呀,不对吧,怎么说你阵阵发冷呢! 现在就有好处,现在天气这么热,你阵阵发冷就好就不热了,那好那舒服了。 多持咒多改观,多持咒多打座,身体就改过来了,就不会阵阵发冷了。 我劝你多打座。 问:师父,那个补缺真言我们可以用吗? (答:可以用。)就是打完座以后可以用吗? (答:可以用。)打完座以后可以持七遍吗? 答:可以用。 问:持大光明咒时是否用结印? 答:要结印,大光明咒有个印:左手结金刚拳,大指捏无名指第三节纹,这个三个指头捏住大指,食指捏大指的骨节上,这个骨头要捏住,这叫金刚拳。 左手金刚拳,右手五指放开伸掌放光,放大光,这是结印。 大光明咒的印:金刚拳,放大光。 问:楞严咒心有手印吗? 答:有,楞严咒心手印:无名指相接,其它手指不碰,(合腕)。 问:知道这个能知能动的就是佛性,怎么样子转世不迷? 答:这就要做功夫了。 转世不迷就要做功夫啊,功夫做到八地菩萨以上可以转世不迷。 不然下面的菩萨有隔阴之迷,做到这个要自己功夫深了,八地菩萨以上可以转世不迷。 现在你不要追逐酒色财气,现在就要开始段炼。 将来不追逐酒色财气,现在先要做到。 你现在还追逐酒色财气,将来转世怎么能做到呢! 开始就要在境界上磨炼,不要追逐酒色财气。 要多打座,多在境界上观照磨炼,把习气磨光,做到无所修无可修,真正的是空净了,那就是才能做到了。 问:每日修二座三座是不是可连坐? 答:是可以连坐,不是隔开来坐。 四小时六小时连在一块坐,能坐到吗? 假如不能做到,暂时分开来坐也可以,早坐一座晚坐一座。 练到你能连着坐就连着坐,这样也可以。 不要要求太快了,要求太快了欲速则不达。 每天隔开来坐两座三座,不是连续一块坐,这个效果比较小一点,不是一样,比较小一点。 连在一块坐效果比较大,因为你这个心肯清净,耐得下来。 一般人都耐不下来,像刚才一个人问,心太烦是吧,写大悲咒也烦。 照规矩抄写的时侯心很净呀,抄经文抄咒语心很净呀,他写的时侯还很烦。 能连续坐四小时六小时就可以相当有定力了。 隔开来坐呢,力量就比较差一点。 问:百座之后是不是要看师公的书呢? 和自己对照呢,为什么? 答:看书增加你的智慧,这非常重要。 你坐的时侯有什么问题,再看师公的书时就可以得到解决,很好吗! 为什么要看,就是增加你的智慧。 可以免得打座时走弯路去,走到黑山背后去。 你不知道什么叫入定,那你为什么知道那是对的。 那你看师公的书的指示啊:那个时侯那个定不是定,应该要了了分明的,活活泼泼的定才是真定。 那你就该过来了。 看师公的书很有帮助,应该看。 禅宗的书也好看,禅宗的公案也是帮助我们做功夫的,都是师父们师祖们用功的经验之谈。 我们看书很有帮助。 问:补缺真言怎样念? 答:(上师教念补缺真言)其实我们不念也可以,不需要。 你们要就要,不一定要,就是后来的人啰哩啰嗦添出来的,其实不要。 我们并不靠这个咒变出什么样子,我们靠的是心清净。 你再变出再多,心不清净没用处,还靠我们自己念。 心在念着这个咒,还没被念起,那才有用处。 噢! 你以为这个念错了念少了,补缺。 没用处! 还是心,你这个心乱七八糟的,不空净,再多也没用处。 所以现在修净土宗的人有个大错误,追逐数字。 因为永明寿禅师说过的,一定要念十万佛号。 噢,赶快数数吧。 念得上气不接下气。 你看看这有什么用处呀。 要靠质量,你心真能清净不起妄念,才有用处。 都错误了,抓在这数字上看。 其实我们师父师公教我们没讲过这个补缺真言,都是你们添出来的,我们顺着你们的愿望:啊,可以可以。 没讲过这话,是你们后来人添出来的。 为了随顺众生呀,你们要,好好就这样要吧。 其实是心清净最重要,不在数字上。 不在少几遍,不在多几遍,不相干,还是心顶清净。 不是我们说要念到无能念无所念吗! 这个咒脱掉没有了,你说还有咒吗。 它不要咒了,后来不要咒了你还补什么缺呀! 所以你们多此一举呀。 问:百座以后要是怕不开悟,再加念慈氏咒还是往生广咒好些? (什么东西不开悟?)打千座怕不开悟,加慈氏咒好还是往生广咒好? 答:你弄错了,刚才我讲了,不是哪个咒好哪个咒坏,是你要生兜率内院还是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你愿生哪里就念哪个咒,不是两个咒当中一个好一个坏,是你的愿望。 佛菩萨随顺众生的愿望,佛菩萨没有分别心,你们才有分别心。 你愿意生哪里就哪里。 千座不开悟是什么缘故? 这就是你们自己没用功啊! 就是时时刻刻的这咒抓的不紧啦,没好好的持咒啊,就是没有心念耳闻啊,下座没观照啊。 你果真上座时死心塌地心念耳闻,下座时绵密观照,没有一个不开悟的! 因为大家全都有佛性,只要佛力加持,怎么不开悟啊! 就是坐的时侯东想西想,没有心念耳闻。 下座时也不观照,跟境界跑,一天到晚妄想,那怎么行呢。 修法要用点心啊,要用功夫啊。 真用功夫没有不开悟的,真的啊! 很多很多人都开悟了,怎么你会不开悟吗! 你也用功,上座时一定要死心塌地兼注意心念耳闻,心念咒不是嘴念咒,口念心不念没用处。 要心念耳朵听清爽,耳朵就是心,心听清爽耳朵听清爽。 下座再观照,没有不开悟的。 问:打座的时候,忽然有点特别急事,或者身体特别不好,是不是暂停? 答:什么事最急? 生死最急还是其他事最急? (答:打座最急。)那么好了,为什么不打座? 最急的事是了生死啊,这个最急的事你都能放得下,别的事情就放不下吗? 你轻重倒置了,把了生死放到轻的一头去了。 印光大师把一个斗大的死字贴在房间正面的墙上,时时警醒,要死了你还能做什么事啊?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个最急的你不做,要做别的事。 你看看,是轻重倒置了吧。 问:看书很好是不是法执? 答:看书看的是受用,照着这书上说的话去做,这不算法执。 看书在记言记语,这文字记住而不去做,那没用是法执。 看书就做,做了就放掉,这不是法执,这个要明白。 看书得受用,照著书说的话去做,那最好。 不然你不知道怎么做法。 发布时间:2025-02-15 08:57:1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