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祈愿的目的 内容: 当我们接触到究竟的层次,接触到涅槃、真如、如来藏,接触到神,我们就能接受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已抵达平安喜乐的国度,无须再受苦。 无论可以再活10年还是5年,已无关紧要。 在那一刻,我们已经改变了看待世界的观点。 我们都有心愿和渴望,这些愿望通常就是祈愿的动机。 我们或许为了感恩,或是为了寻求明确指引而祈愿。 通常人们都是先为自己祈求,然后为所爱的人祈求。 我们通常不会为陌生人祈愿,尤其不会为那些我们怨恨,或使我们及所爱的人痛苦的人祈愿。 我们最想要什么呢? 我们想要身体健康。 身体病痛时,我们就动弹不得。 其次,我们希望做什么都会成功。 无论是和尚还是商人,都想成功。 第三,大多数人都希望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或爱。 如果人际关系不好,生活不可能快乐,所以我们祈愿每天和他人都能和睦相处。 无论老少或来自世界何方,大多数人想要的就是这三项。 先说健康。 我们都希望完全健康,但这只是种想法,在生命中不可能实现。 我们至今仍活着,就是因为过去曾生病,身体产生了抗体,所以对某些疾病免疫了。 没有人从未有过任何病痛,我们都常常觉得不舒服,尤其是小时候。 病毒和细菌总是威胁着人们,空中、水中、食物中总是有微生物,我们总是被微生物包围和攻击,因此我们能产生抗体保卫自己。 因为我们生过病,所以能保护自己继续活下去。 别希望毫无病痛。 没有病痛,就没有健康。 我们必须认清事实,并安详、喜悦地与疾病共存。 即使肚子胀气,也不要说因为肚子胀气而不能坐禅。 当肚子有少许胀气而你坐禅仍觉得平静喜悦,这才叫懂得修行。 不要想象只有胀气完全消失时,才能安乐地坐禅。 你所体验到的不舒服就是一个修行的机会。 如果我们只在身强体健时才祈愿或禅修,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产生安详和喜悦。 我们必须签署一个和平协定,能和疾病和平共处。 因此,当我们祈愿时,别梦想身体完全没有病。 在《弟子恭敬礼》中,我们希望身无疾病,是希望身体的病不至于令我们不能修行,这样就可以算是无疾病了。 当然,我们需要有基本的健康才能成功修行。 我们可能有个园林,里面种了三百种漂亮的树:松树、柏树、菩提树、柳树、杏树、梨树及苹果树。 园林中也许有三四棵树死了或长得不太好,但这不表示园林将不再漂亮。 我们的园林仍然欣欣向荣。 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可能身体有一个、两个或三个部位不舒服,但身体其他部位仍然非常健康。 你的眼睛还好吗? 肺还好吗? 两只脚还能走吗? 为什么我们不去觉察这些健康的部分,而总是问为何这里痛,那里痛呢? 我们要能觉察正面的元素。 我们当中有些人能活到80岁、90岁甚至100岁仍然健康,不要幻想完全无病,佛陀也曾经肚子痛,疾病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人们常祈求的第二件事是成功。 每个人都想成功。 商人希望生意成功;作家希望出名,好让书能畅销;电影制片人希望影片获得高票房。 每个人都希望在各自的行业中名利双收。 每到新年,我们就互相祝福升官发财。 但功名财富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吗?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某人获利可能使另一人损失,许多价值都只是相对的。 或许我们觉得富足就是要拥有的比别人多,但永远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我们的富足是比别人多,这并不会带来幸福。 所以,当我们祈求幸福时,只要祈求足以维持健康所需就够了。 我们祈求温饱,好让我们得以享受当下。 所以幸福与否并不是靠财富成功,而要靠我们的人际关系。 因为如果没有爱,就不可能幸福。 通常我们祈愿自己与所爱的人、家人以及所处的社会之间相爱并和睦相处。 我们能做什么或祈求什么来改善关系吗? 又该如何祈愿呢? 出家人的祈愿即使你不常祈愿,也不大重视灵修,还是会祈求健康、成功、财富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出家人及认真的灵修者来说,祈愿还有另一层目的。 在《弟子恭敬礼》中是这么说的:依靠佛恩,慈悲护持,身无疾病,心无烦恼。 为什么要身无疾病、心无烦恼? 以能每天平静喜悦地修习妙法,超越生死轮回,体证不生不灭。 这是出家人的祈愿。 当然,出家人也会祈愿健康、成功及和睦,但不是只有这些。 出家人有更深刻的祈愿,那就是要明白:我从哪里来? 为何在此? 又将去往何处? 我死后是否仍然存在? 我和佛陀、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这些是出家人最深刻的祈愿。 如果出家人只祈求健康、成功及良好关系,那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出家人。 真正的出家人必须更深入地祈愿。 我们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洞见万事万物相互依存的本质? 我们要发现并体验事物的精髓。 当这个愿望满足时,无论健康好坏,我们仍然幸福。 无论所做成功与否,我们都不会痛苦。 当我们幸福时,就不会和人争论或令人痛苦。 自然而然地,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和谐。 如果是这样,这种祈愿有何不同? 是在祈愿的层次上不同。 当我们接触到究竟的层次,接触到涅槃、真如、如来藏,接触到神,我们就能接受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已抵达平安喜乐的国度,无须再受苦。 无论可以再活10年还是5年,已无关紧要。 在那一刻,我们已经改变了看待世界的观点。 以前我们还没有如此的觉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我们就会深深地受苦。 但当我们接触到一切事物的精髓,那么即使得不到所求,也无所谓了。 以前当我们得不到所求时,就觉得人生失败了。 但当我们联结到究竟的层次时,无论是寺院、禅修中心被焚毁了,还是有人诽谤、冤枉我们,我们都能安详、喜悦如常。 我们不再需要世俗所谓的成功、快乐,因为我们的幸福是在究竟的层次上,超越成败之上的。 当我们体会到自己与一切生命在本质上是同为一体的,怎么可能还有隔阂? 怎么可能不和谐? 我们和神、佛陀都是一体,所以怎么可能会有隔阂? 出家人最深切的愿望就是要一探究竟真理。 一旦我们接触到究竟层面,健康就会自然改善,在修行和帮助别人方面也会成功,而且还能建立非常平安、喜乐的僧团,大家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即使达不到所预期的成功,我们也不会难过痛苦。 因此,我们看到出家人的祈愿是很深刻的。 对出家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突破世俗的障碍,进入究竟的层次,见到自己和周遭世界一切现象的相依性。 当我们祈愿时,必须要有智慧。 大多数人祈愿是为了要菩萨为我们做些什么,要神为我们做些什么,或为我们所爱的人应许这个或那个。 我们认为如果佛菩萨、神做了这件事,我们就能幸福。 但我们又如何有这样的智慧,想要开一张清单,要神、佛陀或菩萨照办? 对于生态环境,我们要如何祈愿呢? 我们祈愿树木不会被采伐,生物不会被杀害,不会绝种。 但我们的视野,足以让我们开一张这样的清单给神照办吗? 在神的清单中,有生起,有幻灭。 如果有成百万的蝗虫,只需几秒钟,整个山区的庄稼就会消失。 有些细菌能够消灭其他细菌,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设计一个生态环境吗? 每一件事都是由万千因缘形成的,只要有生,必然有死。 我们有智慧让一切平衡安稳吗?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而祈求一切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发生,这些祈求只是显示了自己的愚昧或贪婪。 所以我们必须深入觉察,祈愿必须要顾及整体而非只是某一部分。 因此,在祈愿时我们必须有智慧,不要祈求完全健康,这样的要求无理可言! 发布时间:2025-02-22 08:18:5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