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十一]为什么要屈膝跪地?
发布时间:2024-02-12 08:30:04 | 来源:藏经阁

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十一]为什么要屈膝跪地?

一、佛法方面的涵义:

屈膝,代表折伏傲慢,降伏烦恼。

跪地,表示彻底折伏无明,深投觉地。

二、解剖生理方面利益:

消除膝关节之障碍—

很多人因站立、走路姿势不正确,或长年负重、工作,使膝关节承受很大力,血流不畅,变形、退化。若能经常作礼佛正确之屈膝(重心在跟)—跪地之活动,则能活化、强化膝关节周围之构造,使膝关节灵活,不致僵硬老化。

注:(初学者,最好用隔湿、稍有弹性之拜垫,但依戒律,勿高过二吋。)

注:1、胫:音ㄒㄧㄥˋ、ㄐㄧㄥˋ、ㄏㄥˋ

2、膑:音ㄅㄧㄣˋ(图见下下图)

3、腓:音ㄈㄟˊ

┌人体最长的大腿骨‘股骨’(1)

膝关节是连接│

└───和第二长的‘胫骨’(2)

尚有一块会活动的膝盖骨(‘膑骨’)(3)

因股骨—胫骨之间有相当空隙(关节腔大)

┌前十字韧带┐(4)

又有关节内的韧带│ │

└后十字韧带┘(5)

故膝关节可作相当大幅度的曲伸运动,另在胫骨这边,有纤维软骨的‘半月板’衬垫保护。

●有人误以为:‘屈膝跪地,会磨损膝盖’。其实不然,甚至还能强化呢!

屈膝跪时,因有以下构造,故可保护减少骨骼肌肉摩擦。

(1)膑骨

(2)膑前皮下囊

(3)膑深下囊

(4)膝盖上囊

(5)膑下脂肪体

(6)膑下滑膜襞

注:襞音ㄅㄧˋ,本意是‘折叠衣’。

跪坐到底,重心在后,才能善用(3)(5)(6)等衬垫构造。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