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银色女经 内容: 银色女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03册No. 0179银色女经No. 179银色女经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 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我所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若不舍施不应自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诸众生,如佛之所说,减食分而施,成就大果报。 或以初食抟、或以后食抟,若不用布施,则不应自食。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比丘言:“诸比丘! 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时有王都,王号莲华。 彼城有女,名曰银色——端正殊妙,容相具足,成就最上胜妙色身。 “彼银色女有所须故,从自家出往至他舍。 入他舍已,见彼家内新产妇女生一童子,端正殊妙,身色成就。 时产妇女以手擎子而欲食之。 时银色女即问之曰:‘妹何所作? ’“彼即答言:‘我今甚饥,无有气力,不知何食,故欲啖子。 ’“时银色女即语之言:‘妹今且止,此事不可。 妹! 此舍中岂更无食人所食者? ’“即答言:‘姊! 我久积集悭贪垢吝,是故于今无物可食。 ’“银色女言:‘妹今且止,待我向家与妹取食。 ’“彼复言:‘姊! 我今二胁皆欲破坏,背复欲裂,心战不安,诸方皆闇。 姊适出舍,我命即断。 ’“时银色女作如是念:‘若将子去,彼妇命终;若不将去,必食此子。 以何方便救此二命? ’“即语之言:‘妹! 此室中有利刀不? 我今须之。 ’“彼答言:‘有。 ’即便取刀授与银色。 “银色取刀自割二乳与彼令食,而语之言:‘食我此乳,即令妹身离饥渴苦。 ’“彼取食已,复问之言:‘妹为饱不? ’“彼答言:‘饱。 ’“银色女言:‘妹今当知,此子乃是我自身肉之所赎得。 今且寄妹,我须向家取诸饮食。 ’“作是语已,流血遍身曳地而去。 “往至家中,银色眷属诸亲见已,皆共问言:‘是谁所作? ’“银色答言:‘是我自作。 ’“彼复问言:‘何以故尔? ’“银色答言:‘我已起心不舍大悲,为求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诸亲皆言:‘虽行布施而心悔者,乃可是檀,非波罗蜜。 ’“作是语已,复问之言:‘当割舍时为欢喜不? 勿以苦痛至生悔恼。 ’“时银色女即发誓言:‘我割二乳不生悔心,心无异想。 以是誓愿,令我二乳还复如本。 ’作是誓已,即时二乳还复如本。 “尔时,莲华城中诸夜叉等发大声言:‘银色女今自舍二乳。 ’尔时,地天闻已,复唱;虚空中天闻已,传唱;如是传声,乃至梵天。 “时帝释王作如是念:‘是事希有! 此银色女愍众生故,自舍二乳。 我今当往,至彼试之。 ’作是念已,即自变身作婆罗门。 于左手中执金澡罐及捉金钵,于右手中捉一金杖,而便往诣莲花王都。 到已,渐渐至银色女所居舍宅,在门外立,唱言乞食。 “时银色女既闻门外乞食声已,即便随时以器盛食,出在门外。 时婆罗门而语之言:‘妹今且停,我不须食。 ’“女言:‘何故? ’“婆罗门言:‘我是帝释。 我于汝所甚生疑心,故来到此。 如我所问,必当答我。 ’“女语之言:‘大婆罗门! 今者但问。 随意所问,我当答之,必令称汝婆罗门心。 ’“时婆罗门即问言:‘妹实割二乳施他以不? ’“答言:‘实尔。 大婆罗门! ’“婆罗门言:‘何以故尔? ’“银色女言:‘大悲之心为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婆罗门言:‘此事甚难。 甚难事者,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布施已,而生悔心,彼乃是檀,非波罗蜜。 汝当施时,欢喜以不? 当割时苦生异念不? ’“银色即答言:‘憍尸迦! 我今立誓,我以求于一切智心、为求一切世间胜心、求救一切众生之心,割此二乳实不生悔。 若不悔者,令我女身变成男子。 ’时银色女作是誓已,即成男子——彼见女身成男子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至于余处树下睡眠。 “时莲华王忽然崩亡,其王无子。 时甚大热。 当于是时,诸大臣等从树至树、从村至村、从城至城、从都至都,处处求觅有相之人应为王者。 诸臣皆言:‘我等今者云何而得如法治王? ’“当尔之时,有一大臣以热困故,入华池中。 “时彼大臣见树下人色貌殊胜,具足众相,睡卧不觉。 日虽移去,然其树影不舍彼人。 时彼大臣弹指令觉。 彼既觉已,将至王舍即与剃发,令被王服首着宝冠,而语之言:‘当治王事。 ’“彼即答言:‘我实不能治于王事。 ’“复语之言:‘今者必须治于王事。 ’“彼复答言:‘我若为王,如法治国。 汝等诸人,若当悉受十善业道,我则为王。 ’“彼皆答言:‘臣等顺行。 ’即时皆受十善业道。 “彼人如是十善业道劝众生已,即治王事,名银色王。 尔时,国内诸人民等寿命七万那由他岁。 彼王于是无量百岁无量千岁治王事已,尔乃命终。 “临命终时作如是言:“‘一切皆无常,必有败坏事,合会必有离,有命皆必死。 随所作事业,若善若不善,一切有生者,命皆不久住。 ’“彼王命终,还生彼处莲华王都。 于长者妻而便托生,可八九月便生童子,端正殊妙,具足众色。 然彼童子过八岁后,五百童子而围绕之将诣学堂。 彼学堂处,先有五百童子学书。 “时彼童子问旧者言:‘汝等于此为何所作? ’“旧者答言:‘我等学书。 ’“又言:‘学书得何义利? 汝等何须学此书为? 汝等但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旧童子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何所作? ’“童子答言:‘必须修行六波罗蜜。 何等为六? 所谓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彼既闻已,即言:‘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童子既令诸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作如是念:‘我今欲以微少物施。 我今当为二足、四足、禽兽、鹿等而行布施。 ’作是念已,而便往至尸陀林中。 即以利刀刺身出血,涂身令遍,复以油涂,卧彼林中,而自唱言:‘诸有近远二足、四足、鹿等禽兽,须食之者,愿来至此,食我身肉。 ’“于时彼处飞鸟众中有一鸟来,名曰有手,坐其额上挽其右眼,挽已还放。 “彼问鸟言:‘汝今何故挽我右眼而复放耶? ’“彼鸟答言:‘我于人身余分肉中,一切无有美于眼者。 ’“彼语鸟言:‘假使千遍挽我右眼而复放之,而我不生嫌恨之心。 ’“彼鸟于是啖其二眼。 无量鸟众集彼林中,彼鸟悉共食其肉尽,唯白骨在。 “彼舍身已,即复还生莲华王都。 托生彼处婆罗门妇,足满十月生一童子,端正殊妙,最上无比,身色具足。 “年二十后,于时父母而语之言:‘摩那婆! 当须造舍。 ’“时彼童子报父母言:‘为我造舍为有何义? 我心今者不在于舍,惟愿放我入于深山。 ’父母即听。 “彼出自舍往诣山林,既往到已,见山林中于前先有二婆罗门旧住仙人在彼林中。 时摩那婆至婆罗门二仙人所,问婆罗门二仙人言:‘梵仙在此山林之中,为何所作? ’“二仙报言:‘摩那婆! 我等皆为利益众生故,在此林行于苦行,作种种事。 ’“彼复语言:‘我于今者,亦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来至此欲作苦行。 ’彼摩那婆即至余处树林之中,量地作屋。 “彼摩那婆以修善业福德力故,忽得天眼。 即时,遥见于其住处相去不远,有一母虎住在彼处,而彼母虎怀妊将产。 时摩那婆见已,念言:‘而此母虎将产不久,此虎产已,或容饿死、或时饥饿极受困苦、或食自子。 ’念已,即问彼婆罗门二仙人言:‘谁能割身与此虎者? ’“彼即答言:‘我等不能自割身施。 ’作是语已,复过七日,母虎便产。 “虎既产已,口衔诸子,复置于地而复还取。 时摩那婆见是事已,即便往到二仙人所语言:‘大仙! 母虎已产。 若为利益诸众生故行苦行者,今正是时,可割身肉与此母虎。 ’“时彼仙人二婆罗门,即便往至母虎左已,作是思惟:‘谁能忍受如是苦事而行大施? 谁能自割所爱身肉与此饿虎? ’作是念已,彼产母虎即远逐之。 彼二仙人惜身命故,飞空而去。 “时摩那婆即便遥语彼婆罗门二仙人言:‘此是汝等誓愿事耶? ’作是语已,即发誓言:‘我今舍身以济饿虎。 愿令我身以此因缘,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是愿已,于彼地处得一利刀,自坏其身以施饿虎。 “诸比丘! 我愍汝等生于疑心,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尔时于彼莲华王都银色女人割二乳者岂异人乎? 今我身是。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我是尔时莲华王都银色女也。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我是尔时名银色女,舍于二乳济彼子者。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罗睺罗者岂异人乎? 即是尔时彼童子也。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异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尔时于彼莲华王都尸陀林中,为诸鸟众割舍身者岂异人乎? 我身是也。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尔时二仙婆罗门者岂异人乎? 即是汝等诸比丘也。 “诸比丘! 勿生异疑,莫作余观。 何以故? 汝等当知:我是尔时婆罗门子摩那婆也。 “诸比丘! 是故我今为比丘说,若诸比丘知施功德及施果报,应施初抟、若施后抟,如是而食。 ”佛说此时,彼诸比丘皆大欢喜。 银色女经 发布时间:2024-04-03 08:21:1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