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疾坐脱潇洒自在的清海上师 内容: 无疾坐脱潇洒自在的清海上师无疾坐脱潇洒自在的清海上师(1923—1991)清海上师出生于民国12年(癸亥)8月15日(即1923年)。 出生于河南南阳,17岁出家,跟随能海法王身边47年,1991年3月初4日巳时在五台山圆照寺圆寂,享年68岁。 清海上师是河南南阳人(1923——1991),为求佛法,早年出家,戒行清净,行持精进。 四十年代,能海老上师进藏求法,学修圆满返回汉地,在成都首创密宗金刚道场,显密双宏,培植僧才,追随老上师学修密法者甚多,清海上师便是其中之一,清海上师一直在能海上师身边47年。 众所周知,密宗仪轨十分复杂,凡举行传法灌顶时,都需设置坛场,上供等诸多仪式,迎请诸佛菩萨、护法降法会,加持行者。 如主持毗卢法会,就要结四百多种手印,一般人很难学全。 清海上师由于勤学苦练,学会了全套仪轨,并得到老上师的全部仪轨传承。 故近慈金刚道场所有法会仪轨主持皆由清海上师承担,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由此可知,清海上师深受能海老上师的器重及信任。 清海上师理事圆融,从不偏执一方,在担任五台山广宗寺及圆照寺方丈时,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开示法要,同时,又亲领大家上殿实修实证,从未间断。 上师法相庄严,谨言慎行,除领众熏修外,其余时间全部用于个人修持,不舍昼夜,摇铃挥杵,一心办道,体现了一位大修行人的崇高风范。 1991年农历三月初四,清海上师预知时至,无疾坐脱,潇洒自在。 圆寂前,上师便安排好一切,嘱咐不要火化,并需在中台清凉桥建造肉身塔,五个月后肉身装入塔中时,人们发现肉身果然端坐不烂。 又据参加开光的圆照寺僧人口述,1992年农历二月,四众弟子百余人为灵塔开光上供时,山下圆照寺内院的西日桑哈塔放射出黄色光芒,众人皆惊不已。 清海上师生前专修大威德金刚,有时在烧火供时,曾现出大威德本尊像等灵异,足见上师的修持工夫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堪为修行人中的楷模。 1传略俗姓吴,名清元,原籍河南省南阳市邓县林琶镇,属狗,生于民国十一年,农历壬戌年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父亲以开铺为生,家道尚可。 清海5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孤苦无依,一度以乞讨度日。 8岁时,为一名叫戴芝厚的医生牧牛割草,聊以糊口。 恰巧戴先生是位佛教信徒,行医之余,常在家里自设佛堂,手敲木鱼,口诵《金刚经》。 这使清海在幼小的心田就得到佛的熏陶和感染。 那清脆悦耳的木鱼声响伴着悠扬舒缓的诵经声,深深地吸引了他。 由于他生性聪颖,天智灵慧,未几即能将《金刚经》背诵如流。 戴先生发现小清元暗地里跟他学经,便主动教他一些佛学基本常识及念佛仪轨,他还经常引清元到附近的香岩寺接触领受佛门清静庄严的僧侣生活。 民国二十七年,清元17岁时,萌生出家之念,于香岩寺礼如一为师,法号清海,开始了他真正的出家生涯。 不久,入陕豫交界紫荆关莲花洞削发为僧,后又进入陕西双喜寺学修佛法。 民国二十九年,19岁时,闻知能海上师在四川成都弘传密教,同时新都的宝光寺传三坛大戒,他千里跋涉,赶往宝光寺报名正式受戒,戒师为深德和尚(又叫妙轮)。 圆戒后到成都的石羊场的近慈寺,礼能海上师为亲教师,在近慈寺安居修学,受能海上师正宗灌顶,如是十年,到1949年,他仍在近慈寺修学密乘。 从此清海和尚一直依止能海上师,未曾远离,直到能海上师于1967年元旦圆寂于五台山,计27年。 1951年,四川省实行土地改革,近慈寺上百名僧侣,被分配到离寺颇远的贫瘠土地百亩,而寺附近的肥沃地四十亩却分给别人了。 这样寺中道粮不继,和尚全要参加做工劳动生产。 1953年,能海上师到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大会,当选为佛协副会长。 会后他到五台山开创道场,选定清凉桥的吉祥律院,做为他弘法传戒、进修定慧的场所。 他命弟子先学等先上山筹备,清海也随著先学到了五台山。 是年十月,能海上师率请佛、成佛、寂度等弟子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讲《四分律根本阿含》,以后数年,能海上师在山上讲经译经,并修缮吉祥律院大殿。 这段时间,清海一直随侍在大师身边,担任吉祥律院的维那。 这时能海上师已年逾七十,冬季在零下三十度的气候中,也亲自参加各项劳动,这使清海十分感动,他心想誓要效法能海上师这种为法忘身的精神,为弘扬正法、延佛慧命而努力。 清海法师学习修行极为精进,在念经礼佛之余,积极参加打草、植树、种菜等生产劳动,曾当过菜园组组长和吉祥寺的维那等职。 他在能海上师的教导和加持下,规范修习,勤勉精进,遂成为德高望重的能海上师亲自开辟的五台山吉祥寺金刚道场的独当一面的维那。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能海上师奉命到北京学习,吉祥律院的常住众及五台山全部僧侣都在山上学习。 以后数年,又有反右学习、政治学习,太多的学习会影响修行,但是大气候如此严峻,谁也不敢话说。 1963年,清海随著能海上师自吉祥律院迁到附近的善财洞居住,再过两三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1967年元旦,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上师,在备受红卫兵种种凌辱折磨下,寂然坐脱。 而这时年已46岁的清海法师痛失恩师,但依旧尽心维持寺院。 一年之后即1968年,迫不得已,也随著大伙离开五台山。 清海的河南邓县老家,没有一个亲人,他无处可去,就投靠湖北一位远房宗兄,以拉板车为业维持生活,度过了苦难的十年。 但在拉板车的生涯中,他道心坚忍,保持戒德,不为外物所佐。 一有空暇,即念诵经典;一有积蓄,就寄回五台山清凉桥,无论漂泊何处,始终不忘佛门。 “十年浩劫”过后,1978年,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9月,清海法师终于回到他念念不忘的五台山,在佛教协会的安排下,住锡于灵鹫峰腰的广宗寺。 当他来到广宗寺时,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塑像残缺不全,殿堂鼠粪成堆,仅有几位和尚,局面甚为凄凉。 面对广宗寺现状,他萌生大愿:一定要将广宗寺重建为一处清凉庄严的文殊道场。 为修复广宗寺宇,清海法师决定首先庄严佛像。 经过艰苦不懈的修葺和刻意经营,广宗寺面貌终于焕然一新。 广宗寺修复完毕后,清海法师徒弟日众,遂于1984年初,佛教协会调他到圆照寺出任住持,清海法师率众徒移锡邻近的圆照寺。 圆照寺是一座大寺,占地1. 26万平方米,分三层院落,依次升高。 清海率众徒弟来到圆照寺时,与初到广宗寺的情景相差无几。 寺容寺貌,不忍目睹,他心愿更加深切。 恰逢其时国家大规模投资维修五台山寺庙。 他便乘此大好时机,在天王殿内,补塑了四大天王像,新塑了弥勒菩萨和韦陀菩萨像;在大雄宝殿,补塑了三世佛像、三大士像及十八罗汉像;在都纲殿内,新塑了宗喀巴大师和其二大弟子像以及四臂观音像、毗卢佛像。 从1985年开始,他还陆续维修了中台顶和南台顶的寺宇。 总括广宗、圆照二寺共计投资50余万元。 清海法师时刻不忘能海老上师的遗教,于显密各宗,次第修习,深入法要,贯通融会。 他还抽暇整理能海上师的遗稿,尽力弘传西藏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的教法,启建无上殊胜的密宗金刚道场。 早在广宗寺时,他已开始传戒收徒,讲经讲法,培养僧才,续佛慧命。 他为弘法经常带病为僧众开讲大法。 他不仅重戒律,讲威仪,戒风纯正,而且还经常为弟子们讲解密教经论。 他领导僧人诵经念佛,修持密法,如法如律地管理寺庙。 清海法师禅定功夫颇深,但他从不耽于禅乐,也不炫耀自己,更不欺世惑众,而是默默无闻地勤励专修,体悟自性,是五台山一位显密双修,解行并重,外具罗汉相,内彻法源底,讲经弘法,利乐有情,弟子遍及国内外。 其著作有《五台山灵鹫中峰大圆照寺树碑记汇集》等书。 清海法师于1988年当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圆寂。 其弟子海明、海信等在圆照寺为法师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覆钵式舍利宝塔。 他整理了能海上师的遗稿,根据上师的遗教,首重戒律,次修定慧。 他曾为弟子们讲过《比丘日诵》、《比丘戒本》、《律海心要》、《四分律》等律典。 此外也先后讲过一些经论。 发布时间:2025-06-11 08:15:5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