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平平洒洒如看流水的维室默仙禅师(1846~1920年,日本) 内容: 平平洒洒如看流水的维室默仙禅师(1846~1920年,日本)平平洒洒如看流水的维室默仙禅师(1846~1920年,日本)默仙和尚,鸟取日置氏。 十五岁出家,参于奕堂。 住京都圆通寺,静冈可睡斋。 移住永平寺。 侍从橘仙,了毕大事。 橘仙系山口人,住瑞泉寺,明治七年寂,世寿七十六岁。 默仙七十岁晋山永平,在宽永寺祝其寿辰。 席上他说:‘我到二十岁还是病身。 到某寺结制,门前的老婆子,特别照顾我,问其故,她说:我子死时,在棺里的面色,与你的一模一样,她把我准作其子而照顾我,可见当时我的面色。 我现七十岁了,要大家恭喜。 ’他到七十四岁,依然护法弘道无宁日。 他与森田悟由、福田默童等是同参,近随奕堂。 奕堂期待默仙的将来云:‘劝君放下闲智解,佛祖机前要亲酬。 ’四十三岁至四十八岁侍从橘仙。 请住圆通,计画复与其荒废,枯淡中养了数十云衲,接化云水。 垂示云:‘苏东坡投机偈云:“溪声是为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 ”有禅僧批评的说:“该诗一句中有二字多余。 应改为:“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八万四千偈,他日举示人。 ”又有和尚以为还是多余。 可以归结为:“溪声山色”的四字,又有老僧,还是以为多余,即说:“是我么? ”凝的一字就够了。 有了这些话说,其实,色即是空,空界无物,真假本来无一物。 释迦再来,再而说法五十年,到底不能说尽凝的声。 百日的说法,一个屁。 四十九年一字不说,一代圣教,一个屁呀! 。关于这个,想起了,我于前年,与原坦山一共到总持寺,途中坐人力车。 车夫看见坦山的布袋腹,惊骇的说:像你大力士一样的客人,一个人的代价不行,请加多少。 坦山一喝:‘糊涂! 我腹虽大,并无何物,满腹都是屁。 ’再而惊倒车夫。 ‘怎么样? 这屁的消息,知道了没有? ’山本某一身勤俭而成巨富,以为已是富翁,应作富豪的生活,与上流来往,但因其妻不识世事,性来吝啬,而反对主人的交际费用。 山本鸣不平,即请默仙提醒她。 默仙受其家供养,谈谈世事,向她提示拳头云:‘怎么样? 这拳如果不放? ’她:‘永久握拳,是残废。 ’默仙:‘那么这样如何? ’放开五指,她:‘? 是不行。 ’默仙:‘但世间事,都是这五指。 倒下去,就难站起来。 握著而不放,反而浪费乱用,难免破产。 就在这里……。 ’把五指的开闭作例,说及勤俭与吝啬,浪费与节约,家库与社会,需要中道的话。 主人非常满意,即向她说:‘哪! 方丈先生也说过了,我们的家,以后怎样? 可以这样么? ’开出二指,三人大笑了。 五十二岁时,永平二祖孤云百年忌,始与穆山相识,尔来两人,一线相通。 六十六岁受穆山请住可睡斋。 该寺曾受震害,殿堂崩坏,又因维新变革,经营困难。 默仙奋勇而恢复了本堂开山堂、位牌堂、奥书院等。 七十四岁泰国皇帝颁赐印度发掘的佛骨予日本,默仙与各宗代表二三人,为奉迎使赴泰国,返回在名古屋建立觉王山日暹寺而奉安,建寺的功劳属于默仙。 这一团代表各有随行人员,船中非常闹热。 话题谈到“素食问题”。 严守素食的默仙,在船中将要破戒了。 船中都是晕食,否则只有面包与洋薯。 默仙出家时曾发誓断不受禽兽的帮忙照料,被称洋薯和尚。 他说:‘戒体从理体上来说,戒的本体,是宇宙的现象。 宇宙本来无始无终,戒亦无始无终。 在天是日月星辰,在地是森罗万象,此间有一定的条理,一丝不乱。 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成,都是宇宙戒体的现象,有物就有则,万物各具戒体。 山以高为戒,川以流为戒,柳绿花红,松有松法,竹有竹法,桌有桌戒,钵有钵戒,森罗万象,都是戒律所现。 人类依天地的化育,而产生、而生存,所以须要遵从自然原则的戒律。 ’他从这个信条,而终生持戒。 他不发怒,遵守不嗔恚戒。 从大乘戒而论时,以一戒为体时,一切戒律,摄在其中。 这一团中,驹泽大学长文学博士忽滑谷快天亦在内,想看一次默仙发怒的面孔,而百方试试了,遂不能达其目的。 默仙说:‘胆的要素,在确乎不动的心魂,养成这个要法,无须远求,平时举动的小事,视为坐禅修养,而不断的实行时,习而成性。 终于四山百雷落来,如镜照物,不动而安静,能得任进自由活动。 六十三岁我在东京,带佐佐木去热海,火车脱轨,铁路在百尺高的崖上,崖下是海,车箱连结,后车有五、六人,前车只有我们两人。 我们的前车己脱轨,倾倒于崖壁,危机一发,佐佐木站起来。 火车停著,而回转轨上,危险过去了,后车客在扰骚,我属于此境,然何惊骇,终始安静……·佐佐木问我:“怎能守静? ”我说:“如果从崖落下,一定两人无救,决定要死时,扰骚也无用,反而不狼狈而守静,可能减轻灾害。 如果前车人多而扰骚,车箱可能从崖落下。 佐佐木先生! 平生的修养,要在此时,所以平生要修养。 ”他摸摸头,我又说:“前来活著,要死就来死,有这样去世的人。 ”达观时,一到此境,在生不执生,临死不怕死,平平洒洒,如看流水,这才是大活现前。 ’六十九岁作半年的大旅行,从神户出发,再到暹罗(泰国),代表日本佛教各宗管长及日暹寺关系,参加泰王戴冠式,谒见皇帝,完成使命。 到新加坡,举行西有寺开堂典礼。 转入印度,他说:‘古来伟人隐居深山修养,锻炼思想的人,亦属不少。 这是养气炼胆的一种方法,是好事。 ’近来青年人,多的埋头于书物,不如跋涉雄大的山川,探访古人的旧迹,仰慕其伟德,锻炼思想,极其必要……。 我前年为探险佛迹,登上雪山时,痛感其事。 雪山中的达智林,风景绝佳,称为世界第一。 埃北勒斯杜高峰,眺望于云间,其雄大的风光,言语不得形容。 释尊少年时,朝晚接触其风光,可以想起其伟大的人格,不是偶然。 炼心的一法,接触风光是需要的。 释尊生于锡兰之说法是错误的,其实生在相接达智林的尼波尔。 我曾赋一诗云:‘五天竺土佛陀踪,山脉贯通神气钟。 白雪堆存童子昔,红霞重显举严容。 日升染出黄金色,云迸描来水墨龙。 ’从此顺礼佛陀伽耶、鹿野苑、王舍城、灵鹫山、佛涅槃地、佛诞生地、祇园精舍等。 又飞锡于旧犍驮罗国卑舍瓦尔方面,看其全盛时代的中心地德里、阿克罗。 进入孟买,经过马杜刺斯、马图刺,渡到锡兰,参拜佛牙寺,其他旧迹,第六个月回国而来。 参拜佛陀伽耶,探访释尊大悟的圣迹,登上其修行处:正觉山,听闻山下虎吼声,随行的来马琢道,非常惊怕。 我说:‘为了参拜佛迹而失命,并不遗憾。 ’,来马云:‘那不行,我还年青,被虎吃掉而死去,不行不行! ’呵呵大笑。 诗云:‘屹立巉岩不易攀,攀登始识觉前难;等闲要踏如来迹,山下虎鸣白日寒。 ”七十三岁到中国山东修大施法会,转渡台湾观光。 登阿里山,螺旋形的铁路,八千尺高,有人劝他不要去。 他说‘佛祖慈悲,助我登山,此身高兴至极。 ’下山时又说:‘古时高僧,入山开发,今日僧人,不敢坐高山铁路,实在惭愧。 ’又咏一首云:‘搭上车子而去时车子我身都忘记,心情极愉快,只知云有路。 ’七十四岁,悟由迁化,多人举默仙为后董,默仙推荐福山默童,自己于七月渡美国,参加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世界佛教徒大会,谒见威尔逊总统,提示佛教精神说:‘佛教没有武器,没有国土,忠告有武器国土的北美合众国。 请以总统的力量,努力于和平,结束大战。 ’又作一首云:‘初接温颜海外宾,霭然握手恰如春;慈悲博爱都归一,愿作和平新使命。 ’美总统的态度极其殷勤。 回途经过夏威夷,在品川站,皮箱被窃,失掉纪念品。 他洒落的说:‘贼不偷老僧身体,很奇妙。 ’有句:‘剩下来山僧老后身。 ’六月永平入山,语云:‘提此残躯捧祖翁,薰风一到入山中,去年是宾今年主,宾主交参感岂穷。 ’八月二十五日,尿毒症、脑溢血并发。 九月三日迁化,遗谒云:‘展开只手,七十四年;末后一句,千圣不传。 ’(曾普信著) 发布时间:2025-06-19 08:11:2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