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种涅槃 内容: (名数)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 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 依者,有漏之依身。 对于惑业而曰余。 有余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无余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 此二种之涅槃,同为一体。 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槃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 智度论三十一曰:涅槃是第一法无上法。 是有二种: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 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 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 此二种就大小乘分别之,有三门:一、单就小乘分别。 断生死之因,犹余生死之苦果,谓之有余涅槃。 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谓之无余涅槃。 现无余涅槃之相,在命终之时。 盖无余涅槃者,灰身灭智,一有情都灭也。 二、单就大乘分别。 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余,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余。 三、大小相对而分别。 小乘之涅槃为有余,以犹有变易生死故也。 大乘之涅槃为无余,以更无余之生死故也。 此一义出于胜鬘经。 见胜鬘经宝窟下本。 又身智永灭,大小乘各异其说。 小乘之空义,谓三乘之圣人,入于无余涅槃,则身智永亡而无一物。 法界中灭一有情也。 大乘中有相性二宗。 相宗之唯识宗谓定性二乘之无余涅槃,为毕竟都灭。 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无余涅槃,非为实灭。 二乘之人,离分段生死,谓为无余涅槃,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为无余涅槃。 性宗三论华严天台之诸家,谓无有定性之二乘,毕竟成佛也。 故法界无有实灭之无余涅槃者,但息妄归真,缉化还本,而入于无余涅槃耳。 大乘义章十八曰:入义有三义:一就实论,入息妄归真,从因趣果。 二、真应相对,息化归真,故名为入。 三者唯就应,现舍有为过,趣入无为,故名入。 发布时间:2025-06-21 08:41:4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