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切法高王经 内容: 一切法高王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7册No. 0823No. 823[Nos. 822,824]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一名一切法义王经)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 游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先悉是编发梵志。 其名曰优楼频骡迦叶等。 一切皆是大阿罗汉。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 善得心解脱。 善得慧解脱。 人中大龙。 应作者作所作已办。 离诸重担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善得正智心。 解脱一切心得自在。 到第一彼岸。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 于布萨时在露地坐。 诸比丘众之所围绕供养恭敬。 彼时复有一异比丘。 初始出家即日受戒诣世尊所。 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 绕三匝已。 合掌向佛白言。 世尊。 我新出家朝日受戒。 唯愿教我。 我于僧中云何而食。 僧中食已云何可消。 既食食已云何消施。 又善男子信何义故。 舍家出家得彼饶益。 彼异比丘。 即以偈颂问如来曰。 我既新出家朝日始受戒唯愿为我说云何消僧食何义故舍家出家入佛法唯愿说胜义云何消他施如是问已。 如来即答彼比丘言。 比丘当知。 若比丘成就三法。 应食僧食。 食已消施。 彼善男子信何义故。 舍家出家得彼饶益。 何等为三。 比丘当知。 谓入众僧作众僧业僧利相应。 比丘当知。 比丘成就此三法者。 应食僧食。 食已消施。 彼善男子信何义故。 舍家出家得彼饶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入众僧造作众僧业众僧利相应彼人能消施如是说已。 彼比丘言。 如是之义世尊略说。 我不能解。 世尊。 云何比丘名入众僧作众僧业。 又复云何僧利相应。 时彼比丘。 即以偈颂问如来曰。 云何入众僧云何众僧业云何众僧利愿说令得知如是请已。 佛言。 比丘。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广说众僧。 说众僧业说众僧利。 彼比丘言。 如是世尊。 愿乐欲闻。 佛言。 比丘。 所言僧者。 四行四得八富伽罗。 比丘当知。 此名为僧。 应受世间天人供养合掌恭敬。 无上福田。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有四行四得八种富伽罗此等名为僧无上胜福田如是说已。 彼比丘言。 未知世尊。 何者僧业。 佛言。 比丘。 谓四念处及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比丘当知。 此名僧业。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常勤修习寂静八圣道如是修胜道是名为僧业如是说已。 彼比丘言。 未知世尊。 何者僧利。 佛言。 比丘。 谓僧利者四沙门果。 何等为四。 四者所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比丘当知。 此名僧利。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大人有大利僧中富伽罗谓四沙门果彼人能消施如是说已。 彼比丘言。 如世尊说。 比丘入僧作众僧业僧利相应。 如是比丘能消他食。 既食食已能消他施。 彼善男子。 信何义故舍家出家得彼饶益。 世尊。 若人悕望一切智智舍家出家。 未知世尊。 彼富伽罗为入僧不作僧业不得僧利不。 佛言。 比丘。 善哉善哉。 汝善思量。 汝善能问。 汝善辩才。 能问如来如是之义。 利益多人安乐多人饶益多人。 怜愍世间利益安乐。 怜愍天人故如是问。 如汝所问。 若人悕望一切智智舍家出家。 彼富伽罗为入僧不作僧业不得僧利不。 如是问者。 我为汝说。 比丘当知。 彼富伽罗不入众僧非作僧业与众僧利则不相应。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人悕菩提彼不入众僧非修众僧业非僧利相应如是说已。 彼比丘言。 未知世尊。 彼富伽罗若不入僧非作僧业非利相应。 云何世尊。 听其出家听食僧食。 云何消施。 佛言。 比丘。 汝且止止。 勿作此语此不须问。 彼异比丘复言。 世尊。 若此比丘不入众僧非作僧业非利相应。 云何消施。 尔时世尊复言。 比丘。 此不须问。 彼异比丘更复第三问言。 世尊。 若此比丘不入众僧非作僧业非利相应。 云何消施。 尔时世尊以彼比丘殷勤三问。 即放眉间白毫相光。 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光明遍满山河石壁皆悉不现。 唯见光明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海中众生。 所谓诸鱼摩伽罗鱼舒摩罗龟等众生昔未曾见。 见光明已皆生惊怖。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大海中。 若龙龙女。 若阿修罗阿修罗女。 若迦楼罗迦楼罗女昔未曾见。 见光明已皆生惊怖。 如是光明皆悉遍至四大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兜率化乐自在。 梵身梵辅梵众大梵。 光明少光无量光天光音。 净天及少净天无量净天遍。 净广果不烦不热善见善现阿迦尼吒。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多千天子睹佛光明一切皆来。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四大王天。 次第乃至净处天众。 一切专心来诣佛所。 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尊重恭敬。 合掌向佛住虚空中。 尔时复有众多比丘游行人中。 既睹光明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 一心正念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既睹光明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 专心正念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三千大千世界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睹佛光明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 一心正念却坐一面。 尔时慧命舍利弗。 从座而起整服一厢。 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 世尊。 此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来集会。 世尊。 此多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 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兜率化乐自在。 并梵身天。 乃至无量净处净身多千天子。 睹佛光明皆来集会。 世尊。 何故放眉间光愿为解说。 尔时慧命舍利弗。 即以偈颂问如来曰。 多千数众生复亿那由他睹佛光明故皆来见世尊世尊以何因复以何因缘此多千亿众今来集此处世尊知其义何故来至此愿导师怜愍为我说其因如是问已。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 舍利弗。 此新出家朝日受戒比丘问言。 若有比丘行大乘行。 专心悕求一切智智。 彼人云何食众僧食能消他施。 舍利弗。 我今欲答彼比丘问。 为是义故。 如是无量亿千众生和集来此。 尔时慧命舍利弗言。 唯愿世尊。 惟愿善逝。 今答此问。 佛言。 舍利弗。 若说此义有人迷没。 何以故。 舍利弗。 一切大龙不可思议。 有大神通大师子吼不可思议。 师子之吼不可思议。 大众生法不可思议。 此非一切愚痴凡夫声闻缘觉所能信解。 故汝三问。 我皆默然不答此义。 慧命舍利弗白佛世尊。 今此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能信此义。 唯愿世尊。 利益彼人答我所问。 佛言。 舍利弗。 若说此义众生迷没。 尔时慧命舍利弗。 复以偈颂请如来曰。 善哉愿今说菩萨何功德若行菩提心闻已勤精进如是请已。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天人世间无上福田。 舍利弗。 非菩萨摩诃萨不消布施。 何以故。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毕竟消施。 舍利弗。 若菩萨摩诃萨日日常食一切众生所施饮食。 抟如须弥。 披其袈裟广长之量如阎浮提。 劫劫常尔。 菩萨摩诃萨恒常如是毕竟消施。 舍利弗。 若菩萨摩诃萨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一一众生于日日中施其床座。 广长之量如四天下。 高如须弥七宝间错。 何等七宝。 所谓金银及毗琉璃私颇胝迦赤色真珠车马瑙。 以用庄严师子之座。 天衣覆上。 舍利弗。 若菩萨摩诃萨一一众生于日日中如是布施。 菩萨受取随意受用。 若坐卧等。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常如是受常如是用。 毕竟消施。 何以故。 舍利弗。 乃至初发菩提之心菩萨摩诃萨即发心日。 已是一切声闻缘觉众生福田。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一一众生于日日中以如是色七处宫殿。 其量广长如四天下。 谓阎浮提西瞿耶尼东弗婆提北郁单越。 广长如是一一别处垂七宝帘。 彼一一处。 七宝网缦高幢幡盖。 种种天宝以为庄严。 彼殿高大乃至他化自在天处。 彼一一处种种宝树处处遍有。 彼一切树随意所须一切皆得。 一一树中皆出乐音。 彼诸树中有树能出种种诸香。 有树能出种种妙华。 有树能出种种诸果。 彼殿彼处多有池水八分相应满彼池中。 底布金沙。 彼池多有七宝莲花充满其中。 彼一切池用毗琉璃以为阶道。 普池周匝七宝栏楯。 彼池岸边多有无量师子座处。 亿那由他百千敷具以敷其上。 以天妙花遍散地处。 舍利弗。 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色殿如是色座如是色处。 若坐若卧若行若住若语若默。 皆悉随意。 舍利弗。 若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于日日中。 如是色殿如是色座如是色处。 得已受用。 舍利弗。 如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毕竟消施。 如是乃至初发心者。 何以故。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无上福田。 舍利弗。 汝今见此种姓尊贵。 大富饶财有大安乐。 所谓刹利大姓。 婆罗门大姓。 长者大姓。 居士大姓。 人中之王。 转轮圣王七宝成就。 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 释提桓因。 炎摩天子。 兜率天子。 化乐天子。 如是他化自在天子。 梵娑婆主。 次第乃至色无色中生处众生。 若人得住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复有获得辟支佛道。 若人欲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此如是等一切皆于菩萨中生菩萨所化。 应如是知。 何以故。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行菩萨已。 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转于法轮。 于菩萨所得闻法已。 如是得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次第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 闻布施已则能布施。 以布施故。 则得生于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长者大姓。 得为人王转轮圣王。 闻说戒已能受持戒。 受持戒故。 则得生于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兜率化乐自在。 闻四无量故得修行。 以修行故。 生色界天。 舍利弗。 此门如是应当善知。 此一切法皆依菩萨菩萨所化。 舍利弗。 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池处出四大河。 何等为四。 所谓强伽辛头博叉斯陀大河。 彼四大河入四大海。 何者为四。 殑伽大河五百眷属流满东海。 辛头大河五百眷属流满南海。 博叉大河五百眷属流满西海。 斯陀大河五百眷属流满北海。 舍利弗。 于意云何此四大河流向四方。 如彼次第入四大海。 舍利弗。 彼四大河流向四方。 颇有众生随须用不。 慧命舍利弗言。 无量众生受用得力。 所谓沙门及婆罗门人非人等。 世尊。 彼四大河悉能遍满稻田豆田若摩沙田大小麦田。 异异种种诸谷豆等悉能充遍。 彼谷豆等多人受用。 所谓沙门及婆罗门人非人等。 佛言。 舍利弗。 于意云何彼四大海。 颇有众生随须用不。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无量众生受用得力。 谓胜众生陆地众生水中众生。 所谓鱼龟摩伽罗鱼坻宜罗虾蟆鹅鸭。 及鱼师等。 复是无量大众生处。 所谓诸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等无量众生。 人与非人受用得力谓珠真珠及毗琉璃珂与珊瑚因陀尼罗大青宝珠牟娑罗宝迦罗婆宝马瑙宝等。 复有大价异大宝珠。 在大海中为人受用。 佛言。 舍利弗。 于意云何。 彼四大海以何因缘有如是力。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阿那婆达多龙王。 池水因缘如是势力。 佛言。 善哉善哉。 舍利弗。 阿那婆达多龙王离三种畏。 何等为三。 所谓得离迦楼罗畏离热沙畏。 若余龙王。 行欲法时蛇形色相。 彼阿那婆达多龙王。 行欲之时无此形相。 舍利弗。 阿那婆达多龙王宫中。 坐禅比丘住在彼处。 舍利弗。 阿那婆达多龙王宫中。 神通比丘有威德者住在彼处。 舍利弗。 阿那婆达多龙王随住何宫。 若有入者无诸衰恼。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希有世尊。 阿那婆达多龙王宫殿。 成就如是未曾有法。 希有世尊。 如是龙宫彼三种过一切皆无。 希有世尊。 随何众生入彼宫者免三种过。 希有世尊。 彼龙王宫神通威德坐禅比丘入彼处住。 希有世尊。 彼龙池处出四大河多人受用。 彼四大河生四大海。 大众生处无量百千诸众生等受用之处。 所谓沙门及婆罗门。 人非人等受用之处。 世尊。 阿那婆达多龙王。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佛言。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舍利弗。 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离三种畏。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已得出过三恶道畏。 何等三畏。 一地狱畏。 二饿鬼畏。 三畜生畏。 舍利弗。 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池水出四大河多人受用。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有四摄法摄取众生。 何等为四。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此四摄法菩萨所行多人受用。 又舍利弗。 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池处因缘有四大海。 如是如是。 舍利弗。 菩萨出生萨婆若智。 又舍利弗。 譬如大海无量众生依住安乐。 如是如是。 舍利弗。 三有众生依萨婆若得安乐住。 三者所谓欲有色有及无色有。 舍利弗。 此门如是应当善知。 舍利弗。 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安乐。 一切皆因菩萨而生依菩萨有。 何以故。 舍利弗。 发菩提心常行不断。 次第相续乃至受记。 得受记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转于法轮。 若诸沙门若婆罗门。 若天若魔若梵若余。 皆不能转如是正法。 以闻法故出生四众。 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以彼因缘得无量乐。 得天人乐得解脱乐。 舍利弗。 汝意云何。 此法何生。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从菩萨生。 佛言。 舍利弗。 汝意云何。 三有所摄。 若利若养随何等物。 一切皆是菩萨先时所作之恩。 岂有人能报恩者不。 慧命舍利弗言。 世尊。 无能报也。 何以故。 菩萨出生一切法故。 佛言。 舍利弗。 譬如有人贫无财物。 有大富者多有财物。 以悲愍心舍而施之。 多百多千无量无数。 百千万亿皆能舍与。 如是次第施第二人。 施第三人施第四人。 乃至百千乃至无量百千众生。 如是乃至一切众生。 彼大富者。 所有财物一切舍与。 又复施与一切无畏令除怖畏。 所有怨憎系缚斗诤。 如是等畏皆令免脱。 又复令离恶道怖畏。 又与无量天人安乐。 彼受施中有一众生。 为报恩故。 破已一物以为百分。 以一分物与前施者。 既与物已作如是心。 我已报恩。 舍利弗。 汝意云何。 若此丈夫如是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彼一众生所破之物。 百分中一与前施者。 报恩尽不。 慧命舍利弗言。 世尊。 不能尽也。 佛言。 如是如是。 舍利弗。 菩萨亦尔。 舍利弗。 如悲心者利益一切。 而一众生一物百分。 与悲心者一分之物。 如是如是。 舍利弗。 有一施者。 一切欲乐供养瞻视大乘行者。 乃至命尽。 彼人虽作如是供养。 犹不报恩。 尔时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 舍利弗。 汝今真是我之弟子。 随顺我教善解我语。 舍利弗。 一切众生于菩萨所。 若舍自肉若皮若筋若骨若身。 如是乃至百千到舍。 于菩萨恩百分之中不报其一。 如是乃至千分亿分百千亿分。 乃至数分不报其一。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何以故。 舍利弗。 菩萨之恩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不能报。 舍利弗。 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发起如来一切智心。 则能报恩。 何以故。 舍利弗。 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一切众生之所受用。 舍利弗。 譬如此处阎浮提中生栴檀树。 始生牙时已能除灭童男童女药相应病。 及其叶生能除妇女男子之病。 又时增长成栴檀树。 若有人来住其荫中彼人离病。 彼栴檀树若出华时能与天乐。 彼栴檀树若生果时。 光明周遍十方世界。 光明既出随何众生心忆念者。 则得不老不病之法。 彼栴檀树若有斫伐分析破裂。 取其材木而将去者不畏贫穷。 彼栴檀树若有人能取其材木用为屋舍。 入其中者不寒不热不饥不渴。 如是如是。 舍利弗。 彼栴檀树。 皆悉有用无不用者。 树始生时已住受用。 生已有用增长有用。 华出有用果出有用。 斫伐破裂材木有用。 作屋有用。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四摄法与众生乐如栴檀芽。 既发心已三解脱门心得增长。 何等为三。 谓空无相无愿等门。 如树生叶。 次后得住无生法忍如树增长。 次复成就一切智智如树华出。 次入无余涅槃界中如树有果。 碎身舍利量如芥子。 住持利益诸众生界。 如人斫伐彼栴檀树将木而去。 如来舍利利益众生亦复如是。 如栴檀树取木作舍入者安乐。 如是如来入涅槃已。 诸修行人入如来寺除热清凉。 舍利弗。 此门如是应当善知。 舍利弗。 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其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佛法不断。 一切众生得天人乐及解脱乐。 常行不断。 舍利弗。 若天人乐及解脱乐常行不断。 舍利弗。 岂有能说与其相似与等者不。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无能与等。 彼富伽罗人天并梵修罗世间。 虽与善乐不能报恩。 若于一劫若于百劫。 若于千劫若于亿劫。 若亿千劫不能报恩。 佛言如是。 舍利弗。 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欲报无上一切恩者。 彼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此发心者无上报恩。 如恩相似相似报恩。 无相似众生。 无譬喻众生。 欲报其恩者。 生不相似心。 生此无上心。 舍利弗。 欲报过去如来恩者。 唯应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欲报未来如来恩者。 亦惟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欲报今时十方世界诸佛世尊现在现命现住如来无上恩者。 亦唯发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 二富伽罗供养如来无上供养。 何等为二。 有富伽罗一切漏尽。 有富伽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说二富伽罗供养于如来菩萨阿罗汉是二富伽罗非世间财物三有中资生能作善供养供养彼大人若以天人中胜色声味触舍施彼大人不名善供养若资生供养非无上供养若发菩提心是无上供养若天人世间及以魔世间一切欲者与非是胜报恩大人不乏少不生悕望心如是之大人更无胜供养若人心悕望无上供养佛彼发菩提心取未来成佛若人常悕望欲作无量福彼发菩提心坚固勤精进若人欲悕望发心修无量彼人发精进欲得佛菩提若人悕天乐舍离一切苦彼人则修习佛菩提因缘若欲见无量阿僧祇诸佛正信殷重心欲取佛菩提若人欲行到无量异世界彼人勤精进欲取佛菩提若欲见过佛有如是忆念彼发菩提心修行菩提行若人欲得见未来世诸佛彼发菩提心修行菩提行若欲见供养现在世诸佛彼人心乐欲利益诸众生若人悲心普愍一切众生彼人欲发起无上佛菩提若欲与众生无上无量乐彼人欲发起第一佛菩提若见苦众生而生于悲心彼人欲发起佛菩提因缘若生如是心我觉无上道彼无量功德一切不可说如是说已。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世尊向来说如是法。 几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 舍利弗。 汝且止止。 舍利弗。 汝今何用问如是义。 何以故。 舍利弗。 若使如来一切智智说此义者。 众生迷惑。 何以故。 舍利弗。 以佛如来有无量戒无量三昧。 有无量慧无量神通。 有无量智。 舍利弗。 譬如虚空不可量取。 云何虚空可思议不。 慧命舍利弗言。 世尊。 不可思议。 何以故。 以彼虚空无人已知今知当知。 佛言。 如是如是。 舍利弗。 如来所知。 一切众生一切声闻一切缘觉。 不能已知今知当知。 何以故。 佛之所知。 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希有世尊。 彼诸众生乃有如是善决定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言。 如是如是。 舍利弗。 当有菩萨善决定意。 慧命舍利弗言。 世尊。 菩萨云何善决定意。 佛言。 舍利弗。 如阎浮提所有众生。 若在陆行若在水行。 若在空行若在地行。 彼如是等一切众生。 本身尽已皆得人身。 若有一人教彼诸人。 令住五戒十善业道。 舍利弗汝意云何。 彼富伽罗以是因缘得多福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彼人福德不可譬喻。 佛言舍利弗。 我复更说汝今应知。 如是之人教阎浮提一切众生。 令住五戒十善业道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信行法。 其福胜彼。 舍利弗。 汝意云何。 若复有人。 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信行法。 彼富伽罗。 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彼人福德不可少分譬喻而说。 佛言舍利弗。 如是之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信行道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法行道。 其福胜彼。 舍利弗。 汝意云何。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法行道。 彼富伽罗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甚多世尊。 彼人福德不可譬喻。 佛言舍利弗。 如是之人。 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法行道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于初果。 其福胜彼。 舍利弗。 汝意云何。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于初果。 彼富伽罗。 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彼人福德不可譬喻。 佛言舍利弗。 如是之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于初果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第二果。 其福胜彼。 舍利弗。 汝意云何。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第二果。 彼富伽罗。 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彼人福德不可譬喻。 佛言舍利弗。 如是之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第二果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第三果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第三果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罗汉果。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罗汉果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得缘觉道。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缘觉道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住不退法。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住不退法。 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毕竟安住无生法忍。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毕竟安住无生法忍。 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令一众生速疾安住一切智智。 其福胜彼。 舍利弗。 若复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速疾安住一切智智。 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为他广说能生菩提能破坏魔。 示阴无我能离诸界。 破散诸入尽灭烦恼。 净分种子破坏染分。 此一切法高王法门其福胜彼。 舍利弗。 置阎浮提一切众生。 舍利弗。 譬如乃至遍四天下世界众生。 如是乃至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 乃至无量百千世界。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 如是十方于一一方。 恒河沙等世界众生。 有色无色陆行水行。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如是乃至有想无想。 彼如是等一切众生。 本身尽已皆得人身。 若有一人教彼诸人。 令住五戒十善业道。 舍利弗。 彼富伽罗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舍利弗言。 甚多世尊。 甚多善逝。 彼得无量阿僧祇福。 佛言舍利弗。 汝今应知如是譬喻。 舍利弗。 如是十方诸世界中一切众生。 若人令住信行法行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住不退法不生法忍一切智智所有福德。 若复有人为他广说此一切法高王法门所得福德。 舍利弗。 此福德聚胜前福德。 第一清净无上无比。 舍利弗。 此胜法门善决定意。 菩萨摩诃萨之所修行。 菩萨之行如是应知。 舍利弗。 若人得闻此一切法高王法门。 当知是人即是菩萨摩诃萨也。 彼人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福田者。 无等等者。 不相似者。 是忆念者。 是过度者。 是寂静者。 是调御者。 性寂静者。 是解脱者。 是丈夫者。 是师子者。 第一男者。 胜丈夫者。 大丈夫者。 龙者天者。 天中天者。 无障碍者。 是不缚者。 作所作者。 所作办者。 一切所作皆悉办者。 即是无边功德聚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行菩提是决定众生彼人无恶意有无明如来若发菩提心其福不可喻一切世间福无如菩提福无边世界中所有诸众生若人令胜上转转更增上彼人转上上上上得福利于此菩提心彼福如微尘若人广说此无上修多罗及学此经者彼人是福田若人闻此经尽本性清净彼人名寂静是佛之真子若闻此经时勇健审丈夫名调御解脱天中天师子若人说此经经中无上经天中天之天众生中无上如是说已。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希有世尊。 如来乃能于此经中。 如是略说菩萨之行。 菩萨乃于阿僧祇劫行菩萨行。 犹故未得无上佛智。 世尊。 此经中说无上佛智。 世尊。 若有众生从如来口闻此法门。 如是众生快得善利第一善利。 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法义。 乃至过去已入涅槃。 诸佛世尊已为众生说此法门。 此法门者。 彼过去佛所说法中最为第一。 世尊。 于未来世诸佛世尊当为众生说此法门。 此法门者。 彼未来佛所说法中最为第一。 谓一切法高王法门。 世尊。 于今现在现命现住。 诸佛世尊今为众生说此法门。 此法门者。 彼现在佛所说法中最为第一。 世尊。 我从世尊。 先已曾闻多多法门。 善哉世尊。 今复为我说此法门。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 舍利弗。 此修多罗佛自知时。 如众生心信解之相知心而说。 舍利弗。 是佛所知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舍利弗。 说此法时八万四千人先未曾发菩提之心。 今闻此经发菩提心。 六十千众生得无生法忍。 有七十亿欲界诸天先未曾发菩提之心。 今闻此经发菩提心。 三亿众生得柔顺忍。 无量地天诸龙夜叉。 先未曾发菩提之心。 今闻此经发菩提心。 舍利弗。 如来观知如是义故。 广为众生说此法门。 尔时无量百千众生。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合掌向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 于面门中放无量色种种色光。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此胜光明遍已。 还入世尊面门。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云何世尊何因何缘如是微笑。 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慧命舍利弗言。 舍利弗。 此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合掌观佛目不暂舍。 汝为见不。 舍利弗言。 已见世尊。 佛言舍利弗。 此四部众行大乘行行菩萨行。 舍利弗。 如彼心行我悉知之。 舍利弗。 若以如来过去不得未来不得现在不得。 舍利弗。 此众生行。 阴中不得界中不得入中不取。 舍利弗。 此菩萨行无上无等。 如来说此菩萨行时。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大动。 谓动遍动等遍动。 勇遍勇等遍勇。 吼遍吼。 等遍吼。 起遍起等遍起。 觉遍觉等遍觉。 魔王波旬退其宫殿。 余勇魔身皆悉退堕。 此有偈言。 朝坏魔军力不能更复起以正觉所说一切无有余阴魔烦恼魔瘦弱无势力以闻如来说一切法空故见诸魔惊怖闻不戏论法彼法既不生云何得有死彼魔波旬既堕地已。 即向如来而说偈言。 善哉独大佛愿速安慰我我今恐命尽愁忧之所缚时魔波旬。 得佛安慰忽然不现。 如来既说此法门已。 慧命舍利弗心意欢喜。 彼新出家无夏比丘。 并诸天人及阿修罗乾闼婆等。 闻世尊说皆大欢喜。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丹本一名一切法义王经)一切法高王经翻译之记若夫皇德配天。 则臣应圣道。 魏大丞相渤海国王。 冥会如来胜典之目。 谓一切法高王经也。 子尚书令仪同高公。 能知通法。 资福中胜翻译之功。 通法之最。 敬集梵文。 重崇兹业。 感佛法力。 遇斯妙典。 令知法者。 翻为魏言。 大乘学人沙门昙林。 婆罗门客瞿昙流支。 在窦大尉定昌寺译。 兴和四年岁次壬戌。 季夏六月朔次乙未。 二十三日丁巳。 创译八千四百四十九字。 出此经福非凡知量。 若有形色。 空界弗容。 书写读诵。 供养等者。 生死暂居。 菩提不远。 其有智慧。 男子女人。 若见闻知。 愿崇斯福。 发布时间:2025-07-11 08:13:1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