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内容: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No. 0872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No. 872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我能仁如来。 悯三有六趣之惑。 常由蕴界入等。 受生死妄执。 空华无而虚计。 衣珠有而不知。 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 生中印土。 起化城以接之。 由粪除以诱之。 及乎大种姓人法缘已熟。 三秘密教说时方至。 遂却住自受用身。 据色究竟天宫。 入不空王三昧。 普集诸圣贤。 削地位之渐阶。 开等妙之顿旨。 从普贤金刚性海。 出尘数加持色身。 然后演普贤金刚语业之密言。 示普贤金刚身业之密印。 启普贤金刚意业之意慧。 成有情金刚三业之度门。 不达者。 以为运动支节未殊於戏弄。 持诵文身更成计着。 安知夫入于此出于彼。 用于浅成于深。 亦由金刚手才乘狻猊忽奋王趾。 适按丘陵已平。 是不思议之源流。 尚非三贤四果之境界也。 岂区区常情所能臆中哉。 故得之者。 即五根而入正受。 就万有而照大空。 引佛界而普净众生。 摄群情而都会一智。 所以修行者。 先住相似则受加持力焉。 垢薄者。 稍见于法明得三昧分焉。 深入者。 双了于空色。 则有遍净体焉。 乃习气盖障廓然无余矣。 则寂照本源业用皆辨。 法王自在义利平施。 然知诸正觉尊本来常住。 大菩提众。 无不会同。 外道隔于我执。 二乘滞于空证。 近情失于取舍。 浅智惑于有无。 是故是自破舟梁不可得而诣也。 至如即尔普贤之心。 深入圆明之智。 乃是真言行菩萨。 造瑜伽之大方也。 然后能坚固心菩提。 庄严心相开现心法藏。 成就心神通。 寂灭心戏论。 于是发明知见成就众生。 住相应门作诸佛事。 是以由大圆镜智。 厥有金刚平等现等觉身。 则塔中方东阿閦如来也。 由平等性智。 厥有义平等现等觉身。 即塔中方之南宝生如来也。 由妙观察智。 厥有法平等现等觉身。 即塔中方之西阿弥陀如来也。 由成所作智。 厥有业平等现等觉身。 即塔中方之北不空成就如来也。 由四如来智。 出生四波罗蜜菩萨焉。 盖为三际一切诸圣贤生成养育之母。 于是印成法界体性智自受用身。 即塔之正中毗卢舍那如来也。 四亲近菩萨。 即彼四波罗蜜印焉。 无量大悲体于是而生。 无量方便拥护于是而出。 于一切如来菩提坚牢体。 而生金刚萨埵焉。 于一切如来菩提四摄体。 而生金刚王焉。 于一切如来菩提无染净体。 而生金刚爱焉。 于一切如来随所称赞体。 而生金刚善哉焉。 则东方金刚威庄严界。 不动如来四亲近菩萨也。 以一切如来大戒忍辱波罗蜜之所成就焉。 由一切如来大庄严义。 而生金刚宝焉。 由一切如来大威耀义。 而生金刚日焉。 由一切如来大满愿义。 而生金刚幢焉。 由一切如来大欢乐义。 而生金刚笑焉。 即南方宝光明功德界。 宝生如来四亲近菩萨也。 以一切如来无住檀那波罗蜜之所成就焉。 就一切如来自在无染智。 而生金刚法焉。 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 而生金刚利焉。 就一切如来转大法轮智。 而生金刚因焉。 就一切如来离言说戏论智。 而生金刚密语焉。 则西方大莲华法藏界。 无量寿如来四亲近菩萨也。 以一切如来三摩地大慧波罗蜜之所成就焉。 自一切如来善巧工艺门。 而生金刚业焉。 自一切如来大慈铠胄门。 而生金刚护焉。 自一切如来无畏调伏门。 而生金刚牙焉。 自一切如来住持成就门。 而生金刚拳焉。 即北方变化轮作用界。 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也。 以一切如来不舍众生大精进波罗密之所成就焉。 是十六大士手之所持。 皆本三摩地之幖帜也。 睹物求义其何远哉。 至如遵众生界入六度门。 则从一切如来体性海四智之中。 而生金刚钩索锁铃等四摄菩萨焉。 以能召请引持坚留欢喜之事。 于一切道场。 而奉诸教命。 人天得之。 而集解脱之众。 圣贤用之。 而接迷倒之流。 则塔之四门之外。 操其业用。 住位者是也。 由四菩萨智之所发起焉。 是诸圣人不得晏然。 于本所宫观。 而疾甚覆掌。 以应群方之请也。 住真言修行者。 若能入是三昧。 便能兴此供养云海。 而成就自他利行焉。 则中方三十七尊之大义也。 如此又住顶生三昧。 而现顶生之身耳矣。 今塔之上方。 所以独有五轮王会者。 盖以诸顶生身。 皆摄入此无上五顶智焉。 至如方不得而究者。 佛之顶相也。 是至胜之法亦然。 不可得其际也。 故称顶焉。 其五顶王又一切真言尊宰割之主也。 故称王焉。 就五顶轮。 而金轮为之最。 不然孰知胜绝唯一法哉。 故自观自在菩萨已下。 摄怖归命矣。 又下方有十六执金刚神。 盖一切如来勇健菩提心所生化。 亦明如来修行之时。 有尘数心障烦恼。 以是金刚慧破之。 大觉之后。 成尘数种类智门。 以是金刚慧用之。 故复现其暴恶可畏之身。 操大威之智。 以调伏难调。 叱吒则大千震荡。 指顾则群魔慑窜。 所以鬼母怐惧而收迹。 象头畏威而远引。 彼大惑之主摩醯首罗。 亦蒙被其害而成正觉矣。 则知向时凭怒。 适是大悲。 此等金刚。 厥有河沙尘滴数量。 今举十六住焉。 亦尘数之义不出于是矣。 又其余所有大士天人。 皆是随类喜见之身。 而梯航于邪山苦海也。 亦出于大日如来善巧业用门。 故此率堵婆。 可谓总领一乘之秘旨。 何况权实之道于是全焉。 至如普现色身等百千三昧。 及四无量心饶益方便六波罗蜜运行次第。 乃至不起于座游诸佛刹。 供养承事利乐有情。 以不可思议熏。 而密移众生界。 如是理用。 余修多罗。 或但有名目而无其法。 至于作用。 仪轨皆备。 此教门既诸大乘故。 难其授受。 传法阿阇梨。 纵择得其器。 必授以菩萨性戒。 入以大会法坛。 取金刚界贤圣。 摄持金刚乘甘露灌顶。 然后示以入佛心阃阈焉。 或不如此。 则受行者无利。 传度者获罪。 故自佛已降。 迭相付嘱。 释师子得于毗卢舍那如来方授。 而誓约传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得之。 数百年传龙猛菩萨。 龙猛菩萨受之。 数百年传龙智阿阇梨。 又住持数百年。 传金刚智阿阇梨。 金刚智阿阇梨以悲愿力。 将流演于中国。 遂挈瓶杖锡。 开元七载至自上京。 十四载遽得其人。 复以誓约传不空金刚阿阇梨。 然后其枝条付嘱。 颇有其人。 若蒙峤相承。 准此而已。 按本教。 其有得斯灌顶者。 金刚萨埵恒住其身心。 而藩屏心王。 使至乎道。 虽未证入。 是从法生。 得膺金刚名。 已堕菩萨数。 其有触视之者。 则为菩提因观焉。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灵云校本末云。 贞享三年五月初朔校之了同二十四日再校了行本文字多讹冀得善本正之净严(四十八) 发布时间:2025-07-25 08:21:0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