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内容: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No. 0894b苏悉地羯罗供养法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一三藏法师善无畏译归命诸如来及法菩萨众莲华金刚部并诸眷属等我今依教说供养持诵法省略通三部次第及相应先观神室处复明其事法对受得真言及作手印法于外出入处分土洗净法洒扫神室处除萎华等法及净供养器然后往澡浴先作三摩耶系缚为障者辟除及护身光泽水等法澡浴自灌顶献三掬水法往于神室门换衣洒身法入室便礼拜办诸供具法数珠及神线茅环牛五净奉献阏伽水及置其座法复视三摩耶去身障难法辟除及去垢清净光泽法护身及结界八方上下法初应想神座观念本尊法随所在方处奉请本尊法以其本真言启请本尊已即除遣从魔奉座令坐法复视三摩耶即奉阏伽水浴尊奉衣法次献涂香华烧香及饮食燃灯供养法真言并手印运心供养法赞叹忏悔等护尊及己身并护其处所便结大界法备具拔折罗及数珠等法充满真言分次坐持诵法求请本所愿及护所念诵回施功德法起广大发愿又奉阏伽水涂烧香等法复视三摩耶护身及己身解所结方界然后发遣法护摩支分等谓炉神及地烧祀之具法转读方广经及作制底法次作慈等观思惟六念法如是等次第我今略诠竟见神室处者。 谓入漫荼罗。 散华所堕。 归依彼尊。 明其事法者。 谓得最胜受明灌顶。 奉阿阇梨之所印可。 令传法灌顶。 乃至令作息灾等诸余灌顶。 对受真言及手印者。 谓受法人澡浴清净。 着新洁衣。 于其净处。 跪恭敬。 对阿阇梨。 亲受真言及作手印。 时阿阇梨先诵三遍。 转授与彼。 彼受得已。 自诵三遍。 深生欢喜顶戴奉持。 此为对受。 随力所办。 奉施阿阇梨。 广解法已。 方可作此念诵次第也。 外出入处者。 谓晨朝起已。 所往秽处。 皆用受触忿怒真言。 而作护身真言曰。 okrodhanahūjja唵句路拖曩(上声)若其手印相。 以右手作拳。 直竖大指。 当护五处。 谓顶两肩心及咽上。 分土洗净者。 谓以五聚土。 当洗下部。 以三聚土。 洗小便处。 以三聚土。 触洗左手。 以七聚土。 共洗两手。 或恐未净。 任意洗之。 以净为限。 其三聚土。 以受触真言及用手印。 印土持诵经一七遍然后用也。 次以真言而用洒身真言曰。 orutistidha唵戍噜(二合)底(丁里反)娑没(三合)底(同上)陀raihūha罗尼(上)诃(诵三反之)其手印相。 以右手仰掌直舒五指。 指相博。 次屈无名指中节。 与掌相当。 以大母指。 屈辅头指根下向前。 其洒水法。 令面向东蹲踞而默然。 两手置于双膝之间。 手印掬水。 勿有泡沫。 无声饮之。 三度饮已。 然后用手沾水。 两度拭唇。 于时口中于其齿间。 舌触垢秽喷啑欬嗽更复如前。 饮水拭唇。 还以此印及诵真言。 先触两目。 次口两耳。 鼻及两肩喉脐心咽顶上。 便成护身诸根清净。 洒扫神室者。 谓随其成就及事差别。 与彼相应。 而择方处及意所乐。 无诸障难。 其地除去嚩弭罗。 虫窠。 坑窟瓦砾。 糠骨毛发。 咸炭灰等。 掘去恶土。 填以净土。 于上造室。 坚牢密作勿令风入。 门向东开。 或北或西随事向南。 作神室已用牛粪涂。 以净水洒之。 或以涂香即和净水。 当诵此明而涂其地明曰。 namastriyadvikanā那莽娑底[口*(隸-木+匕)]也(三合)你尾(二合)迦(引)难(去)sarvatathāgatanāāvira萨啰嚩怛他(去)蘖哆难(去)(三)闇尾啰jivirajimahācakravajri而尾啰而摩诃作讫罗(二合)嚩日哩satasatasaratesaratetra萨多萨多娑(去)啰帝娑啰帝怛啰(二合)yetrayividhamanisabhaja以怛罗以尾陀莽宁三伴若nitaramatisiddhāgritrasvā宁多啰莽底悉陀仡隶怛莎hā诃或时忘念法则错误。 犯三摩耶。 每日当诵此明三七遍或一百八遍。 能除其过。 除萎华者。 供养尊华已。 先诵此明除其萎华曰。 osvitemahāsvitekhadane唵湿尾帝摩诃湿尾帝佉娜宁svāhā莎(去)诃次说扫地明明曰。 ohārahārarajograhāra唵贺罗贺罗啰茹啰(二合)贺啰iyasvāhā那也莎诃次说涂地明明曰。 okarālemahākarālesvāhā唵羯啰(引)隶摩诃羯罗隶莎诃(三遍诵)先应洒扫神室。 除去萎华。 净诸供器。 然后方去澡浴。 教说如是。 往澡浴时。 先以此明及手印。 护诸供养具然后可往明曰。 oikharavajria唵尸却啰嚩日哩闇(三遍诵)其手印相。 以右手作拳。 直竖大指。 头指二指相着遍触供具加持。 先作三摩耶者。 谓凡作法。 先作三摩耶。 然后作护身等一切诸事。 教如是说。 次说三摩耶真言及手印。 初佛部真言曰。 otathāgatodbhavāyasvā唵怛他(去)妒娜婆(二合)嚩(引)也莎hā诃(诵三遍)其手印相。 仰两手十指。 直向前舒。 并侧相着。 微屈二头指上节。 此是佛部三摩耶印次说莲华部三摩耶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padmādbhavāyasvāhā唵钵娜谟(二合)娜婆(二合)嚩(引)也莎诃(诵三遍之)其手印相。 先当合掌。 中间两六指。 向外舒散。 勿令相着。 其大指及小指。 两手依旧相着。 合掌中虚。 如间敷莲华。 微屈中间六指。 此是莲华部三摩耶印。 次说金刚部三摩耶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vajrodbhavāyasvāhā唵嚩日路(二合)娜婆(二合)嚩(引)也莎诃(诵三遍之)其手印相。 右押左。 两手背逆相着。 以右手大指。 差其左手小指。 左手大指。 差其右手小指。 中间两手六指。 微令开。 如三股杵。 此是金刚三摩耶印。 次结缚诸难者。 谓以军荼利手印真言。 而缚诸难。 其手印相。 左手置于右膊上。 以大指捻小指甲。 展中三指。 如三股杵。 复以右手置于左膊上。 亦以大指捻小指甲。 展中三指。 如三股杵。 面向东立。 屈左脚膝。 临身向前。 就于左脚。 阔展右脚二尺以来。 横蹑地。 咬其右下近唇。 边怒目左视。 默想自身如军荼利。 诵其根本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ca囊谟啰怛囊怛啰夜野囊莽室avajrapaiyemahāyaka战拏嚩日啰簸儜曳莽诃药乞沙senapatayenamovajrakro细囊钵多曳囊谟嚩日啰(二合)句路(二合)dhayadaratkoa驮野(引)能瑟吒路(二合)得羯(二合)吒bhayabhairavayaasimumara婆也佩啰嚩(引)野阿徙母萨罗praupaahastayatadya钵啰戍跛舍诃娑多(二合)野怛侄thāoamtakualikhakhakha他唵闇没多军拏里佉佉佉khakhahikhahitiatiava佉却醯却(引)醯底瑟咤底瑟咤满nvavanvahānahānagarjaga驮满驮诃囊诃囊蘖啰惹(二合)蘖rjavisphāayavisphāaya啰惹(二合)微娑铺吒野微娑铺吒野sarvavighnavighnaya萨啰嚩(二合)尾近囊(二合)微近囊野kamahāgaapatijīvitataka剑摩诃伽儜钵底饵尾旦多迦rayahūpha啰野泮吒(诵七遍之)此真言后置满驮满驮句。 即以两手三指。 便收作拳把。 相捻指。 余并依旧。 其诸难者便成结缚。 次澡浴法者。 为净身故先。 取净土分作三聚。 以真言手印各持诵之真言曰(三玄妙印在之)。 onikhanavasudhesvāhā唵宁佉囊嚩苏提莎诃(五遍诵之此是净土真言)其手印相。 两手相叉。 指捻手背。 双竖二头指。 相着。 二大母指并竖。 博头指侧。 以此手印触所取土诵真言五遍然后取之。 次辟除者。 凡所作诸事。 先须辟除。 然后方作一切诸事。 教说如是。 辟除真言曰。 namovajrayahūhanadhunama囊谟嚩日啰也贺囊钝囊莽dhavidhvasayusarayahūpha他尾跢崩娑瑜瑳啰也泮吒(诵七遍之此是辟除真言)其手印相。 以左手大指。 屈入掌中。 以中指无名指而押大指。 屈其头指着中指中节侧。 亦屈小指。 着无名指中节侧。 即舒努臂。 头上右转三遍。 及印身五处。 右手大指。 押小指甲。 余三指直竖。 作嚩日啰形。 叉其腰侧。 立法如前。 此是辟除印。 又辟除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vajratarahūpha唵嚩日啰多啰泮吒(是辟除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 拍左手掌。 如是三遍。 是辟除手印。 又辟除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kilikilaravaraudrahūpha唵枳里枳罗啰嚩咾捺啰泮吒(辟除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 弹三遍。 是辟除手印。 次护身法者。 以此真言及手印。 用结十方界。 及以护身真言曰。 oakarasamayasvāhā唵商迦[口*(隸-木+匕)]三莽焰莎诃(是护身结界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小指甲上。 余三指微开直竖。 名嚩日啰印。 用结上下及八方界。 并用护身。 次以真言手印。 用印自身以水土澡豆等物。 便成去垢及与清净真言曰。 okilikilivajrahūpha唵枳里枳里嚩日啰泮吒(七遍诵之去垢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小指甲上。 余三指微开直竖。 叉腰间。 三指向前。 左手亦作此印。 用触诸物。 即成去垢及与清净。 此是去垢手印。 次以军荼利真言及手印。 用作清净真言曰。 oamtahūpha唵闇没帝泮吒其手印相。 以右手作拳。 取水念诵七遍。 用洒诸物及身顶上。 便成清净。 此是作清净印(其拳四指勿令着掌)。 次以真言及手印。 用作光泽真言曰。 ojvālajvālayavadhrisvā唵入嚩攞入嚩攞也缚纳哩莎缚hā诃(诵三遍之是光泽真言)其手印相。 以左手大指。 捻小指甲上。 余三指微开直竖。 舒其肘。 还以右手作此印。 承左手肘下。 以左手印。 印触诸物及以己身。 即成光泽。 是光泽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用搅其水真言曰。 ohūhanavajrivajrea唵贺囊嚩日哩(二合)嚩日[口*(隸-木+匕)](二合)拏hā诃(搅水真言)其手印相。 两手向外相叉。 屈着手背。 以二大指。 屈在掌中。 二头指。 稍屈头。 甲相着。 是搅水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取土涂身真言曰。 obhūrjvarahū唵部啰若(三合)嚩(诵七遍之是涂身真言)其手印相。 取土和水。 两手大指各押小指甲上。 余指散开更互相揩。 以右手遍涂身上。 是涂土洗身印。 次以军荼利真言手印。 持诵水真言曰。 oamtehūpha唵闇没帝泮吒(诵七遍之)其手印相。 先平舒右手。 先屈中指无名指。 押大指甲上。 稍屈头指及小指。 在中指无名指侧。 持诵真言。 以印搅水澡浴印(诵水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难真言曰。 oamtehanahanahūpha唵闇没(二合)帝贺囊贺囊泮吒(除身中毗那夜迦)其手印相。 以两手大指。 屈入掌中。 各各作拳。 舒二头指。 左右相叉。 入虎口中。 以印从顶向下。 至足而略去。 此是遣除身中毗那夜迦印。 次则应以军荼利真言及手印。 护身五处真言曰。 ovajragapradaptāyasvā唵嚩日啰祇宁钵啰你钵多也莎hā诃(护身真言)其手印相。 以二小指。 相叉入掌中。 二无名指双押二小指竖。 二中指头侧相跓。 二头指微屈。 在中指上节侧。 相去一大麦许。 直竖二大指。 在中指侧。 印触五处。 即成护身。 是护身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持诵一一分土真言曰。 odhpidhpikāyadhviprajvā唵度比度比迦也度比钵啰饵嚩(二)linisvāhā里宁莎诃(三遍诵真言)其手印相。 以二手头指及小指令头相跓。 以二中指二无名指。 屈入掌中。 其二手相背不令相着。 以二大指。 头侧相着。 前所置三聚土。 取一分。 以印印土。 持诵三遍。 用洗从足至脐。 即洗其手。 用水洒净。 第二第三亦如是。 洗及以洒净。 又取一聚。 如前持诵。 用洗从脐至颈。 又取一聚。 如前持诵。 用洗从颈至顶。 毕已。 还诵真言。 及作手印随意澡洗。 还作此印。 亦诵真言。 并其手印遍转于身。 当心身后解印。 是名被甲印。 此是诵土印。 次诵军荼利根本真言。 以手搅水。 随意澡浴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ca囊谟啰怛囊怛啰夜也那莽室战avajrapaiyemahāyaka拏嚩日啰簸儜曳摩诃药乞沙senapatayenamovajrakro细囊钵多曳那谟嚩日啰句路dhāyaprajvālatadiptada驼也钵啰若嚩里多你钵多能rotkāabhayabhairavayaa瑟吒噜得迦吒婆也佩啰嚩也阿simsalavajraparaūpa徙母娑啰嚩日啰(二合)钵啰输波ahastayatadyathaoam舍贺娑多也怛侄也他唵闇没takuolikhakhakhakhakhanakhana多军拏里佉佉佉佉佉囊佉囊khanakhanakhadakhadakhadakhada佉囊佉囊佉陀佉陀佉陀佉陀khakikhakikhakikhakitiati佉呬佉呬佉呬佉呬底瑟吒底hanahanadahadahapaca瑟咤贺囊贺囊娜贺娜贺钵者pacaghaagphaavaddha钵者蘖诃拏蘖诃拏(二合)满驮vaddhagarjagarjatrajatra满驮蘖啰若蘖惹怛啰若怛啰javisphoayavisphoayabha若微娑铺吒也微婆铺吒也婆khavanamtakutālimurita伽梵囊没多军拏里母驮natanuyavajraasarvavighna喃多拏也嚩日[口*(隸-木+匕)]拏萨啰嚩微伽yavinayakānivarayama那也微那也剑宁嚩罗也摩hakhanapatijavinātakāraya诃伽儜钵底饵尾难多迦啰也hūhūphaaphaakrodhagnaye泮吒泮吒句噜驮根囊曳svāhā莎诃(诵三遍)其自灌顶者。 以此真言及手印。 而自灌顶真言曰。 ohakhalalahūpha唵贺(二合)佉里里泮吒(诵三遍是灌顶真言)其手印相。 二小指。 相叉入掌。 中二无名指双。 押二小指叉上。 直竖。 二中指头侧令相跓以二头指在头指侧。 以印取水。 持诵真言三遍而自灌顶。 此是灌顶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而自结发真言曰。 osasidvikarisvāhā唵苏悉地羯哩莎缚诃(三诵三遍通三部用)其手印相。 右手作拳。 直舒大指。 以头指。 押大指头上。 令使缚圆曲。 作此手印持诵真言三遍。 已置于顶上即成结发印。 佛部结发真言曰。 oakhaigasvāhā唵尸祇尸契莎缚诃(三诵三遍)莲华部结发真言曰。 oikhisvāhā唵尸契莎缚诃(三诵三遍)金刚部结发真言曰。 oikhasyasvāhā唵尸佉写莎缚诃(三诵三遍)凡洗浴时。 不应就于淤泥水中。 或水有刺。 或峻岸水。 或狭渠浅水。 旋涡忽是流。 多虫浑水。 溉灌田水。 及坑中水。 如是之水并勿洗浴。 又复不应于其水中及以水侧。 大小便利。 不得于水中跳走忽行浮没等戏。 正在水中。 勿视隐处。 亦不思想妇人隐处。 及与奶腰诸余支分。 应当寂静默然洗浴。 但令去垢。 勿为严身之想。 次献三掬水者。 洗浴了已。 面向本尊所居之方。 观念本尊。 持诵真言及作手印。 以印掬水而献三掬。 想浴本尊及奉阏伽。 或于水中随意念诵。 方诣道场。 佛部献水真言曰。 oteralebuddhasvāhā唵帝啰[口*(隸-木+匕)]佛(哺特反)陀莎嚩诃(三诵三遍奉三掬水)莲华部献水真言曰。 obhiribhirihūphaa唵避哩避哩泮吒(三诵三遍奉三掬水)金刚部献水真言曰。 ovivavajresvāhā唵微湿嚩(二合)嚩日[口*(隸-木+匕)](二合)莎嚩诃(诵三遍奉掬水)其手印相。 平仰两手。 侧相着。 以二头指。 捻二大指头。 六指微屈。 以印掬水。 持诵真言三度。 奉浴本尊。 此通三部奉三掬水印。 奉献已讫澡浴。 又毕所诘诸印。 应须解之以阿三忙祇宁真言。 手印左转即成解结真言曰。 oasamagiihrihūpha唵阿三忙祇宁讫(引咽声)吽泮吒(此是解界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背置。 左掌内令无缝二大指。 向上直竖左转。 一遍解所结印往于道场者。 谓入向道场之时。 勿起瞋恚及与贪欲。 专念本尊。 而往去之。 于神室中不应踏过种种器仗及诸药草。 谓种种器骑乘铃铎。 及诸印具萎华药味一切草木。 皆不应踏。 制底尊像比丘等影。 皆不应踏。 亦勿乘骑象马骆驼牛羊驴等及一切诸乘。 皆不应乘及身手触。 若犯此等。 堕三么耶。 亦不应起贪瞋痴慢掉举憍等。 当不着木履而往道场中。 遇制底尊容师长。 当脱木履便申致敬。 方至道场。 洒身换衣者。 谓至道场门外而立。 洗手及足。 用前所说真言手印。 重更饮水并洒净之。 佛部饮水洒净真言曰。 omahājvalahū唵摩诃(去)入嚩(二合)啰莲华部饮水洒净真言曰。 otutulakurukurusvāhā唵睹睹罗俱噜俱噜莎嚩诃金刚部饮水洒净真言曰。 ojvālitavajriihū唵入嚩哩多嚩日哩尼说佛部饮水洒净手印仰舒右手。 屈无名指中节向内。 勿着掌。 次说莲华部饮水洒净手印仰舒右手。 屈无名指中节及小指向内。 勿令着掌。 说金刚部饮水洒净手印仰舒右手屈无名指向内。 勿令着掌散开头指小指。 次以真言手印洒净门外所换之衣。 真言曰。 ovimalisvāhā唵微莽啰莎嚩诃(是洒衣真言)其手印相。 以右手作拳。 取水持诵。 用洒净衣。 次以真言。 持诵其衣而着真言曰。 oparivartavajriihū唵钵哩嚩啰多嚩日哩尼(着衣真言)入室便礼者。 如教所说。 行者一心。 当入道场。 既入室已。 面向于尊。 合掌作礼。 先于室内。 当置尊容揁或制底。 或但置座入便礼已而供养之。 次办供养具者。 谓涂香等五种。 牛净神线茅环。 己身之座。 及阏伽器金刚数珠白芥子。 系腰线等。 是名供具。 先当办之。 入室之时口诵真言而入足真言曰。 ojvālatalocanahūphaa唵入嚩(二合)哩多(二合)路者囊泮吒(诵七遍是入室真言通三部用)次即应作三摩耶真言及印。 初佛部真言曰。 otathagatodbhavayasvāhā唵怛他蘖妒挪婆(二合)嚩也莎诃(诵五遍)其手印相。 仰两手。 十指直向前舒。 并侧相着。 微屈二头指上节。 是佛部三么耶手印。 次说莲华部三摩耶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padmadbhavayasvāhā唵钵那谟挪婆嚩也莎嚩诃(诵五遍)其手印相。 先当合掌。 中间两手六指。 向外舒散。 勿令相着。 其二大指及二小指。 依旧相着。 令掌中虚如开莲华。 微屈中间六指。 是莲华部三摩耶印。 次说金刚部三么耶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vajradbhavayasvāhā唵嚩日挪婆嚩也莎嚩诃(五遍)其手印相。 右押左。 两手背逆相着。 以右手大指。 叉其左手小指。 左手大指。 叉其右手小指中间。 两手六指微开。 如三股杵。 是金刚部三么耶手印。 次应以真言及手印。 遣除身中毗那夜迦难真言曰。 oamtehanahanahūpha唵闇没(二合)帝贺囊贺囊泮吒其手印相。 以两手大指。 屈入掌中。 以中指已下押作拳。 舒二头指。 左右相叉。 入虎口中。 以印从顶向下。 至足而略去之。 是遣除身中毗那夜迦等难印。 次应以真言及手印辟除真言曰。 namovajrayahūhanadhnama那谟嚩日啰也贺囊度囊莽thāvidhvasayāsarayapha他尾特梦娑瑜瑳啰也泮吒(诵七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大指。 屈入掌中。 以中指无名指而押大指。 屈其头指。 着中指中节侧亦屈小指。 着无名指中节侧。 即舒怒臂。 头上右转三遍。 及印触身五处。 右手大指甲。 余三指直竖。 作拔折啰形。 叉其腰侧。 立法如前。 是辟除印。 又辟除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vajratalahūpha唵嚩日啰多啰泮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右手拍左手掌。 如是三遍。 是辟除印。 又辟除真言及手印真言曰。 okilikiliravaraudrahū唵枳哩枳哩啰嚩咾捺啰(二合)pha泮吒其手印相。 以右手弹指三遍。 是辟除印。 云何名为辟除。 谓于道场华香等衣裳。 及座等诸物。 所有诸难。 摈逐令去。 名辟除也即得清净。 次以真言及手印而作去垢真言曰。 okilikilivajrahūpha唵枳哩枳哩嚩日啰泮吒(诵七遍)其手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小指甲上。 余三指微开直竖。 叉腰。 三指向前。 左手亦作用此印。 用印诸物。 令除秽恶。 名曰去垢印。 枳里枳里此忿怒声。 次作清净。 以部心真言。 作拳取水。 持诵七遍。 用洒诸物。 便成清净。 初佛部心真言曰。 ojinajik唵尔囊(上)尔迦(轻呼)次莲华部心真言曰。 oalolik唵阿力迦(轻呼)次金刚部心真言曰。 ovajradhk唵嚩日啰(二合)特勒迦次作光泽。 持诵真言及作手印。 以印诸物便成光泽。 初佛部光泽真言曰。 otejetejesivinisiddhesadha唵帝誓帝若徙尾宁徙提娑驮yahūpha也泮吒(诵三遍)莲华部光泽真言曰。 odīpyadīpyadipayamahā唵你比也你卑也(二合)你跛也摩诃yesvāhā室哩曳莎诃(诵三遍)金刚部光泽真言曰。 ojvālajvālayavaarisvāhā唵入嚩罗入嚩罗也满度哩莎诃(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大指。 捻小指甲上。 余三指微开直竖。 舒其肘。 还以右手。 亦作此印。 承左手肘下。 以左手印印触诸物。 即成光泽。 此通三部用。 次作护身。 结明王手印。 诵此真言。 印顶等五处。 便成坚固护身真言曰。 ovajragnipradiptayasvāhā唵嚩日啰祇宁钵啰你(去)钵多也莎诃(诵三遍)其手印相。 二小指叉入掌。 二无名指双。 押二小指叉上。 竖二中指侧令相跓。 二头指微屈在中指上节侧。 相去一大麦许直竖。 二大指在中指侧印触五处即成护身是护身印。 次作大护身。 诵此真言及作手印。 亦印五处成大护身真言曰。 ojvāranayahūpha唵入嚩啰囊也泮吒(诵五遍)其手印相即前护身印同。 次应被甲。 诵真言及作手印。 从顶摩触。 下至于足。 即成被甲真言曰。 odhpidhpikayadhpiprajvā唵度比度比迦也度比钵啰入嚩risvāhā里宁莎诃(诵七遍)其手印相。 散舒内手十指。 此是被甲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而用结发真言曰。 osusidvikarisvāhā唵苏悉地羯里莎嚩诃(通三部用之)其手印相。 右手作拳。 直舒大指。 印于顶上此是结发印通三部用。 又佛部结发真言曰。 namastraidhvikanāsarvata那莽娑怛[口*(隸-木+匕)]也地尾迦难萨啰嚩怛thāgatanāosiddhalocatesvāhā他蘖多难唵悉驮路者宁莎诃(诵七遍)莲华部结发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padma那谟啰怛囊怛啰夜也那莽钵那paayeokaasvāhā莽簸儜曳唵迦莎诃(七遍)金刚部结发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ca囊谟啰怛囊怛啰夜也囊莽室战avajrapaayemahāyakase拏嚩日啰簸儜曳摩诃药乞沙细napatayenamakalakranāta囊钵多曳囊莽迦罗讫难多rūpiiakaleatikarighaa比尼商迦扇底迦哩伽吒nighaapaaniyasvāhā你加吒儜簸多也沙诃(诵七遍)其手印相。 与前结发印同。 次置其宝座者。 本尊随在方所。 先顾彼方次应心想。 大海中宝山。 其山顶上想宝师子座。 于其上复观诸宝楼阁。 悬以缯幡。 上有宝伞覆矜羯尼网而以庄严。 运心想已。 后诵真言。 能令加被前所想者。 一一成就即次成就大海真言曰(四玄当知)。 ovimālodatihū唵毗莽噜娜地(诵三遍)次说成就宝山真言曰。 oacalahū唵阿者罗(诵三遍)次说成就宝师子座真言曰。 oacalaviresvāhā唵阿者罗微[口*(隸-木+匕)]莎诃(诵三遍)次说成就宝莲华真言曰。 okamalasvāhā唵迦莽罗莎诃(诵三遍)其手印相合掌两手叉其十指。 以右押左是辨诸庄严等印。 次说成就宝楼阁等种种庄严真言曰。 onamasarvatathāgatānāosa唵囊莽萨啰嚩怛他蘖多南唵萨rvathākhautakatespharahi罗嚩他欠呜跢蘖帝娑破啰呬magaganakāsvāhā莽闇伽伽囊剑莎诃(诵七遍)印同如前辨诸事印。 次奉献阏伽水者。 随部差别及事成就相应。 而作其器。 所谓金银熟铜石木。 及瓦。 商佉。 与螺树叶等。 作勿令破缺粗涩孔穴。 盛满香水。 随其部类。 而置诸华。 以办事真言持诵。 复以部母真言持诵。 即以阏伽器持诵置于左边。 办事真言及手印。 前所说辟除等真言手印是也。 次说三部母等真言及手印者。 初说佛部母真言曰。 namobhagavatoīayao囊谟婆伽嚩妒坞瑟腻沙也唵rūrūspharujvālatiasiddha噜噜娑普噜若嚩罗底瑟咤悉驮locanesarvarthasadhanisvā路者宁萨啰嚩剌他娑驮宁莎嚩hā诃(是佛部母真言佛眼是)莲华部母真言曰。 daranasvrgana那啰舍(二合)囊裟钵(三合)啰舍(二合)囊bhyavaravasmarai便演(二合)嚩室啰(二合)嚩娑莽(二合)啰奶nacasyamahāsarvasatvā囊者泻莽含萨啰嚩(二合)萨怛嚩(二合)nāsarvavyadhicahisaka难萨啰嚩(二合)微也(二合)地指枳瑳迦okaevikaekaavikaaka唵迦微迦迦吒微迦吒迦akaebhagavativijayesvā桢迦婆伽嚩底微若(而也反)曳莎hā诃(诵三遍半拏啰嚩私宁是也)金刚部母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那谟罗怛囊(二合)怛啰(二合)夜也那莽caavajrapaiyemahāya室战拏嚩日啰簸儜曳莽诃(去)药kasenapatayeokulodha乞沙(二合)细囊钵多曳唵俱兰达rivanvavanvahūpha哩满驮满驮吽泮吒(诵三遍忙莽鸡是)次说部心真言初佛部心真言曰。 ojinajik唵尔囊尔迦(诵七遍)莲华部心真言曰。 oalorik唵阿(去)力迦(诵七遍)金刚部心真言曰。 ovajradhk唵嚩日啰(二合)特嘞(二合)迦(诵七遍之)次说佛部母佛眼手印相合两手。 屈二大指入掌中。 微屈头指。 押中指上节背。 是佛根手印。 次说莲华部母半拏罗嚩私宁手印相。 合掌十指并屈。 头相着。 令掌中虚。 如未开莲华。 仍腕相着。 次说金刚部母忙莽计手印相。 合掌屈二头指及二无名指。 入掌中。 背各相着。 余六指并直竖相着。 次说佛部心手印相初佛部心手印相。 八指相叉。 入掌中。 令八指中节露出。 其二大指并直竖。 勿着头指。 次说莲华部心印相依佛部心印。 唯改左大指。 屈入掌中。 独竖右大指。 次说金刚部心印相依佛部心印。 唯改右大指。 屈入掌中。 独竖左大指。 次其阏伽法。 随部相应。 及事成就。 如教广说。 奉献之时。 以本真言持诵而献。 次奉请本尊者。 持诵行者随作法处。 先想座已。 次以真言手印。 成就车辂。 送本尊所。 车辂真言曰。 oturuturuhū唵睹噜睹噜(此真言通三部送)其手印相。 二手中指以下六指相叉。 入掌。 竖二头指令头相跓。 二大指辅头指侧。 开两掌。 不令腕相着。 六指互相着掌。 此手印通三部奉送车辂奉送车辂已。 即应诵以此明。 中安来句。 及作手印。 或但独请本尊。 或并眷属召请。 明曰。 namastraiyadhivikānāsarva那莽娑怛[口*(隸-木+匕)]也地尾迦难萨啰嚩tathāgatānāovajragityaka怛他蘖多难唵嚩日祇你也羯rayasvāhā啰洒(此中安来句)也莎诃其手印。 依前车辂印。 唯改右大指。 与左手中指。 头相着。 此手印通三部奉请印。 或以部心真言。 中置来句。 及作手印而请。 若以部心真言。 奉请本尊叹喜速来。 初佛部心真言曰。 ojinajik唵尔囊迩迦(诵二十五遍)其手印相。 依前部心印。 唯以二大指向前。 招三遍即成请印。 佛部请印。 莲华部心真言曰。 oalorik唵阿路力迦(诵二十五遍)其手印相。 依前部心印。 唯以右大指向前招三遍。 即成请印。 是莲华部请印。 金刚部心真言曰。 ovajradhk唵嚩日啰(二合)特嘞(二合)迦(诵二十五遍)其手印相。 依前部心印。 改左大指。 向前招三遍。 即成请印。 金刚部请印。 欲奉请时。 先执香炉。 诵真言。 净治空中道路。 然后奉请净治真言曰。 osusidvikarijvālatanāta唵苏悉地迦哩入嚩(二合)里多喃多mrttayejvālajvāla慕啰多(二合)曳入嚩(二合)啰入嚩(二合)啰vanvavanvahanahanahūpha满驮满驮贺囊贺囊泮吒金刚部净治路真言。 通三部用。 佛部净治路真言曰。 ojvala唵入嚩(二合)啰虎莲华部净治路真言曰。 opadmanebhagavatimo唵钵那咩(二合)宁(上)婆(上)伽(轻)嚩底慕hayamohayajagarmohani贺也慕(轻去)贺也若蘖(二合)慕贺宁(上)svāhā莎诃作此法已。 空中关钥悉皆开解。 亦成辟除。 乃至清净。 及成警觉本尊。 先作奉请手印。 即诵此句一遍。 次即应诵奉请真言。 其句曰。 ebhyehibhagavanihabhaktyā曀醯曳呬婆伽梵宁贺薄底夜(二合)nasamayenacaarghacasapra囊三莽曳囊者阏啰健者三钵罗tisedapūjacadadyapra底誓南布若(二合)遮捺你也钵啰(二合)hīdame四(去)娜咩(通三部奉请句真言前已说讫)随其本尊坐立。 忿怒及其欢喜等相。 乃至顾视行者。 作彼形状。 相貌相应。 而奉请尊。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一天喜三年九月七日书了僧平源之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8册No. 0894b苏悉地羯罗供养法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三藏法师善无畏集译次除遣从魔法者。 有毗那夜迦。 逐诸尊。 请尊至。 已即用枳里枳里真言及手印。 而除遣之真言曰。 okilikilivajrahūpha唵枳里枳里嚩日啰(二合)泮吒(诵七遍)其手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小指甲。 直竖三指。 作拔折罗形。 向外托之。 将此枳里枳里金刚真言及手印而用除遣之。 次视三昧耶者。 作除遣已。 于时即以右手视印。 诵此真言。 令住真言曰。 oakaresamayasvāhā唵升羯[口*(隸-木+匕)]三摩焰莎诃(诵七遍)其手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小指甲。 竖三指作拔折啰形。 向外托之。 三昧耶印。 奉座令坐者。 先奉阏伽。 然后请坐其阏伽器以本真言。 持诵而献。 或以通用阏伽真言持诵随其成就事部差别。 执阏伽器。 当置额心等。 乃至于膝而奉献之。 真言曰。 oyakanadayakatradhanu唵药乞衫囊那也见(引)捺啰达弩priyapaāpaāsvāhā钵哩(二合)也钵舍(去)钵舍莎诃(诵三遍通用持诵阏伽真言)其手印相。 以护身印。 改其母指。 置于头指侧。 奉阏伽印。 于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暮时。 于此三时。 以其真言手印。 奉莲华座供养本尊。 初佛部奉座真言曰。 ovīravīrayasvāhā唵味啰味啰(引)野莎诃莲华部奉座真言曰。 opadmavīrayasvāhā唵钵那莽(二合)味啰(引)也莎诃金刚部奉座真言曰。 ovajravīrayasvāhā唵嚩日啰味啰(引)也莎诃其手印相。 二手合掌。 头指中指无名指并相博。 着开掌中。 相去四指许。 其二大指及二小指。 并相着直竖。 此印通三部用奉献莲华座印。 次言。 善来世尊。 由本愿力。 而来降赴。 愿垂加持。 受斯所请。 并受我所。 办诸供养。 起大慈悲。 唯垂纳受。 取辟除随逐本尊毗那夜迦及三昧耶此下安之。 若办衣裳璎珞等。 物以办事真言。 持诵奉献。 其结界法者。 以金刚法。 用结地界。 以金刚墙。 用结上方。 界金刚真言曰。 okarikarivajravajribhūra唵枳里枳里嚩日啰拔折哩部啰(二合)vanuvaahū满驮满驮泮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中指无名指。 向外双。 入右手中指无名指间。 以左手无名指。 绞右手无名指。 背入右手掌中。 以左手中指。 绞右手中指背。 入右手掌中。 二小指及二头指相着。 二大母指直竖。 头相着。 以此印翼两臂。 令二大指头着地。 而诵真言。 成结地界。 金刚印。 次以金刚钩栏真言及手印。 用结上方界真言曰。 ovisphuradrakava唵微娑普罗(二合)那罗(二合)乞沙(二合)嚩jrapajarahūpha日啰(二合)半若(而也反)啰泮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依前印。 唯改二大指。 博着二头指侧。 举印向上。 而诵真言。 成结空界是金刚钩栏墙印。 金刚墙真言手印。 金刚墙真言曰。 osarasaravajrapraka唵萨啰萨啰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迦rahūpha啰泮吒其手印相依前印。 唯改二大指。 开散直竖。 以印从南右转三遍。 及诵真言。 成就金刚墙印。 是金刚炉印。 次以金刚罥索真言手印。 结东方界真言曰。 ovajrapahrīgaganama唵跛折啰波舍(二合)纥里伽伽那摩lahū啰(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头指。 屈着大指根下。 以大母指直竖。 押头指甲。 微开圆孔。 余三指相博。 直竖。 右手亦然。 以右手三指背。 着左手三指内。 是金刚罥索印。 次以金刚幡真言及手印。 结西方界真言曰。 opanuginira唵钵镫祗宁啰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作拳。 直竖大指。 舒右手五指。 侧置左手大指头上。 掌向身。 结西方界。 金刚幡印拳右手如左亦是此印。 次以金刚迦利真言手印结北方界真言曰。 ovajrakalirama唵嚩日啰迦里啰吒莽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二手大指二小指。 令头相着。 余指各自屈向掌中。 勿令指背相着。 亦勿着掌。 结北方界。 是金刚迦里印。 次以金刚峰真言及印。 结南方界真言曰。 ovajraikhararuama唵嚩日啰尸佉啰噜吒莽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左手作拳直竖大指。 右手亦然。 置其左手大指头上。 令其右手大指头指相捻。 又依此印结南方界唯改右手中指以下三指直舒亦名峰印。 结南方界。 是金刚峰印。 次用真言。 持诵右手掌七遍。 以指其地成结下方界。 以印仰手拍其上方亦成结上界真言曰。 oakaresamayasvāhā唵商羯三莽焰莎诃(诵七遍)次以阿三忙祇宁真言及手印。 普作火院。 真言曰。 oasamaginihrīhūpha唵阿三(引)祇宁贺唎泮吒(诵三遍)其手印相。 以右手指背。 置左手指内。 令无缝罅。 二大指向上直竖。 右转一遍。 即成火院。 是阿三忙祇宁印。 次以真言及手印。 重结大界真言曰。 oakaremahāsamayasvāhā唵升(二合)羯[口*(隸-木+匕)]莽诃三莽焰莎诃(诵七遍是三重界内结大界真言)其手印相。 以二手小指无名指。 相叉入掌。 直竖二中指。 头相着。 二头指屈。 在中指背上节。 勿着中指。 如三股杵。 二大指在头指侧。 普转八方上下。 及诵真言。 成结大界。 是结大界印。 如是作已。 假使侧近轮王佛顶。 及余相违诸真言者。 不能为坏。 亦不损减本尊威力。 诸有破明真言继缚。 及却着法。 皆不得便次备缚日啰等者。 谓金刚。 数珠。 指环。 腰线。 臂钏莲华。 标旗等物。 以香水净或余物净。 用本尊真言而持诵之。 于念诵时及护摩时。 皆须具备如上等物。 次说成就拔折啰等诸余物法。 其拔折啰。 随其相应。 置于器中。 当自面前。 安置坐上。 以白檀郁金紫檀香各随部类而用涂之。 次以香华等。 执持供养。 请金刚等真言之主。 以彼真言。 持诵香华而用供养。 又诵千遍即名成就。 是拔折啰真言曰。 odhunavajrahā唵度囊嚩日啰诃成就嚩日啰真言。 其拔折啰。 以紫檀等三股。 而作持诵千遍。 次说佛部净数珠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oadbha那谟罗怛囊怛啰夜也唵阏娜薄(二合)tevijayesidvisiddharthe帝微若曳悉地悉驮(引)替(二合)svāhā莎诃次说莲华部净数珠真言曰。 namopadmapaayeoamta那谟钵特莽簛拏曳唵闇没哩耽gamegriyegrimalini俨袂室里(二合)曳室唎(二合)忙里你svāhā莎诃次说金刚部净数珠真言曰。 namoratnatrayāyanama那谟罗怛囊(二合)怛罗(二合)夜也那莽caavajrapaayema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二合)簸儜曳摩hāyakasenapatayeoki诃药乞沙(二合)细囊钵跢曳唵枳rikiriraudriisvāhā里枳里劳捺哩(二合)尼莎诃各以此三部净数珠真言。 随其本部真言。 用穿珠孔。 一一珠颗持诵七遍。 乃至穿继毕已。 又更持诵真言百遍。 复如前法而净数珠。 后以此真言而作成就。 初说佛部成就数珠真言曰。 onamobhagavanisusiddhesadha唵那谟婆伽嚩底苏悉悌娑驮yasiddharthasvāhā也悉驮替莎诃次说莲华部成就数珠真言曰。 ovasumatieyepadma唵缚苏莽底室哩(二合)曳钵特莽(二合)malinisvāhā忙里你莎诃金刚部成就数珠真言曰。 ovajrajitajayesvāhā唵嚩日啰尔耽若曳莎诃以此成就数珠真言。 请本部真言于数珠上。 乃至供养持诵千遍以为成就。 次说执持数珠手印之相。 以右手大指。 捻无名指头。 直舒中指小指。 微屈头指。 着中指上节侧。 是手印通三部用是佛部数珠印。 次说莲华部执数珠印相。 以右手大指。 捻其中指头。 余三指直舒。 左手亦然。 次说金刚部执数珠印相。 以右手作拳。 展大指。 捻头指。 左手亦然。 以活儿子。 于佛部为数珠。 以莲华子观音部为数珠。 以噜捺啰叉子。 金刚部为数珠。 又说取活儿子。 莲华子。 噜捺啰叉子。 商佉。 及石木患金银铁铅锡熟铜琉璃。 随取其一。 数过百量而作数珠。 以右手执。 心不散乱。 真言诵毕。 一时当掏。 勿令前后次说臂钏之法。 其臂钏中。 穿一活儿子等珠。 以部母真言手印。 持诵香华而用供养。 及香水洒。 还以此部母真言手印。 请来加持钏上。 复以部母真言印。 次第供养。 乃至持诵千遍。 以捺婆草作环。 置无名指。 用部心真言。 如前作法成就。 乃至持诵千遍。 各依本部。 次第应知。 其腰线法。 令童女搓合。 以俱逊婆染(此云红蓝华)或郁金染。 如前作法成就。 乃至持诵千遍。 于念诵时护摩时及以睡时继于腰间。 能止失精。 成就腰线真言曰。 ohārahāravaavaaniū唵诃罗诃罗满驮满驮你束kradharaisiddharthasvāhā讫啰驮啰尼悉驮(重引)替(二合)莎诃(去声)通三部用其印与部母印同。 于佛部中其线白色。 莲华部中其线黄色。 金刚部中其线赤色。 此等物备具在身。 方可作法。 依经依部。 如经所说。 结大界已。 次应供养。 随其成就及事部别。 所办涂香色味香气。 与彼相应。 前所说去垢乃至光泽涂香。 以此真言及本部真言。 持诵加护。 复作手印而奉献之。 奉涂香真言曰。 imegadvaubhādivyaucaya伊咩言驮输婆你微夜输者也ucayonayamayaniveniobha输者瑜那也莽夜你吠你妒薄ktyapratighya讫底夜(二合)钵罗(二合)底仡(二合)呬也(二合)prasidameoaharaa钵罗(二合)四挪咩唵阿(去)贺罗阿harasarvavidyadharapū贺罗萨啰缚尾你夜(二合)达啰布jitesvāhā尔帝莎诃(七遍通三部用)其手印相。 以右手舒五指。 竖掌向外以左手向上。 把右手腕。 四指向外。 大指在内把之。 是奉涂香手印通三部用。 又佛部奉涂香真言。 oagātnaragraviayenama唵阿仡路多罗仡啰微洒曳囊莽svāhā莎诃(诵七遍)莲华部奉涂香真言曰。 onininapa唵那(二合)知那知那(二合)吒钵tintentyapane宁(上)那(二合)帝夜那(二合)底夜钵宁(上)hūpha泮吒(诵七遍)金刚部奉涂香真言曰。 ovisaravisarahūpha唵微萨啰微萨啰泮吒(诵七遍)次前所说去垢乃至光泽华。 以此真言及本真言持诵。 复作手印而奉献之。 奉华真言曰。 imesumanasudivyaucau伊咩苏莽囊素你尾夜输者也输cayonayanamayaniveditabha者瑜囊也莽囊夜宁吠你多薄ktyapratighya讫底夜(二合)钵罗底仡(二合)呬也(二合)prasidameoaharaahara钵啰四挪咩唵阿贺罗阿贺啰sarvavidyadharapūjatesvā萨罗嚩尾你夜(二合)达啰布尔帝莎hā诃(诵七遍奉华真言通三部)其手印相如前车辂印。 唯改二大指博二头指侧。 是奉华印通三部用。 又佛部奉华真言曰。 oikhigikhesvāhā唵尸祇尸契莎诃(诵七遍)莲华部奉华真言曰。 ocaanigaomodeahūpha唵战尼宁健陀谟丁泥泮吒(诵七遍)金刚部奉华真言曰。 obhūjvalātagasvāhā唵部哩若嚩(二合)兰多诣莎诃(诵七遍)次前所说去垢乃至光泽烧香。 以此真言及本真言持诵。 复作手印而奉献之。 奉烧香真言曰。 ayavanaghanirasuh阿阎嚩囊裟钵(二合)底啰素贺(二合)dyagaādyasurabhoja你也(好心)健陀值也(郁香)苏啰部若(天食)namayaniveditobhaktya囊莽夜宁吠你妒(虔诚奉献)薄讫底夜(三合)dhuvoyapratithyanao度报阎钵啰底仡呬也难(愿纳受)唵aharaaharasarvavidya阿贺罗阿贺罗萨啰嚩(二合)尾你夜(二合)dharapūjitesvāhā达罗布尔帝莎诃(诵七遍通三部用)其手印相。 以二手小指无名指中指。 并向内背相着。 向上直竖。 二头指侧相向去。 一麦道不相着。 二大指博着二头指侧(是奉烧香印通三部)。 佛部奉烧香真言曰。 namogramaaviayeikhi那谟仡罗(二合)蔓拏微洒曳尸弃nisvāhā宁莎诃(诵七遍)莲华部奉烧香真言曰。 ocandrabhamaalighigh唵战捺啰婆蔓拏里伽那祇里ihūpha尼吽泮吒(诵七遍)金刚部奉烧香真言曰。 ovisaravisarahūpha唵微萨罗微萨罗吽泮吒(诵七遍)次前所说去垢乃至光泽饮食。 以此真言及本真言持诵。 复作手印而奉献之。 奉食真言曰。 oadhenarasuhdya奥洒悌难(诸药汁)啰素贺你也(二合)(心欢喜)eamattraaomalima曀洒满多啰(二合)设怒么里(此等尊食)莽yanivediobhyaktyāpra也宁吠你妒(至诚奉献)薄讫底夜(二合)钵tighyaprasida啰底讫(二合)呬也(二合)钵罗(二合)四挪meoaharaaharasarva咩唵阿贺罗阿贺罗萨啰嚩(二合)vidyadharapūjitesvāhā尾你夜达啰布尔帝莎诃(诵七遍通三部用)其手印相。 仰两手掌。 向上侧相着。 二无名指头侧相着。 微屈二头指。 博着中指侧。 二大指博着二头指侧。 小似掬水相。 是奉食印通三部用。 又佛部奉食真言曰。 occhedamiasvāhā唵掣挪弭(二合)尼(上)莎诃(诵七遍)莲华部奉食真言曰。 ovirokinisvāhā唵微路紧宁莎诃(诵七遍)金刚部奉食真言曰。 ovajriivajragesvāhā唵嚩日哩尼(上)嚩日蓝艺莎诃(诵七遍)次前说去垢乃至光泽然灯。 以此真言及本真言持诵复作手印而奉献之。 奉然灯真言曰。 rakoghnacapa啰讫刍近囊(二合)洒者(二合)(护身清净能去无明此等虔诚奉献)跛vitracanamovidhamana尾怛啰(二合)室者(二合)胆谟尾昙莽囊ubhamayaniveditobhaktyā输婆莽夜宁吠你妒薄讫底夜(三合)dithoyapratighya你(去)报阎钵啰(二合)底仡(二合)呬也(二合)nāoalokayaalokaya难唵阿(去)路迦也阿略迦也sarvavidyadharapūjite萨啰嚩(二合)尾你夜(二合)达啰布尔帝svāhā莎诃(诵七遍三部用)其手印相。 以右手作拳舒中指。 大指头相捻直竖此是奉然灯印通三部用。 又佛部奉灯真言曰。 oamalakātitejinisvāhā唵阿莽罗剑底帝尔宁莎诃(诵三遍)莲花部奉灯真言曰。 ocaanijrestākari唵战安尼(二合上声)宁(上声)茹瑳囊(二合)羯哩hūpha泮吒(七遍)金刚部奉灯真言曰。 ovivtalocanahūpha唵尾嚩(二合)多路者囊(上)泮吒(七遍)次真言并及手印运心供养者。 若当不办涂香乃至灯明供养。 但诵如上奉涂香等真言。 及作手印。 亦成圆满供养。 次运心供养者。 以心运想。 水陆诸华。 无主所摄。 遍满虚空尽十方界。 及以人天妙涂香云。 烧香灯明幢幡宝伞盖。 种种鼓乐歌舞妓唱。 真珠罗网悬诸宝铃。 华鬘白拂微妙磬铎。 矜羯尼网如意宝树。 衣服之云。 天诸厨膳上妙香美。 宫殿楼阁宝柱庄严。 天诸严身头冠璎珞。 如是等云。 行者运心遍满虚空。 以至诚心如是供养。 最为胜上。 是故行者。 以决定心而行此法。 运心供养。 诵持真言及作手印。 如上所想皆悉成就。 真言曰。 osarvathākhaudgatesphara唵萨啰嚩他龛榾那檗帝娑颇啰himagaganakāsvāhā呬门伽伽囊剑莎诃(诵七遍)其手印相。 两手相叉合掌。 以右押左置于顶上。 此是成就运心供养具手印。 凡作供养。 应具此法。 至诚信心。 及奉阏伽。 皆以真言手印持诵成就。 及以运心合掌置顶。 方成圆满供养之法。 次赞叹法者。 先发信心。 至诚殷重。 赞叹佛德。 次法及僧次观自在金刚菩萨等。 叹佛功德者。 大悲护世尊导师备众艺无边功德海我今头面礼次叹法德者离欲清净法能除诸恶趣真寂第一义稽首依法住次叹僧德者善获解脱道妙住诸觉地无等良福田我今归命是次叹观自在诸佛大吉祥圆备于尊德号名观自在归依常寂默次叹执金刚大力奇忿怒成就大明王调伏难降者归命执金刚先所归命诸大菩萨。 如欲赞叹随意依经。 而赞叹之。 及余本尊。 时欲赞者亦应赞叹。 次忏悔诸罪。 次随喜诸福。 次应请召。 复劝请常住在世。 利乐有情。 次归命三宝。 次发菩提心。 次当发愿。 初忏悔者。 唯愿十方一切诸佛。 诸大菩萨。 罗汉圣僧。 当存念我。 当证知我。 若我此世。 若我前生。 从无始生死已来。 从贪嗔痴一切烦恼。 恼乱身心。 广造众罪。 于佛法僧。 父母师长。 及诸菩萨。 一切圣人。 及余众生。 有德无德。 放纵三业。 造种种罪。 自他教他。 见作随喜。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于诸佛菩萨前。 诚心发露。 殷重忏悔。 一忏已后。 更不复造。 唯愿十方一切诸佛。 诸大菩萨。 慈悲证知。 罪障销灭归命三宝者。 为除众生种种苦故。 应当如是。 归依三宝。 思念三宝。 一一恩德。 以头顶着地。 如是归依。 作如是言。 我(某甲)愿从今身。 乃至当坐菩提道场。 归依如来无上三身。 归依方广大乘法藏。 归依一切不退菩萨僧。 唯愿十方一切诸佛。 诸大菩萨。 慈悲摄受。 应当如是。 归依三宝。 发菩提心者。 此菩提心名为无上大乘种子。 能与众生甘露解脱。 妙果故殷重进修能生悉地。 为欲断除众生界中无量诸苦。 免烦恼染越三恶道。 三有受身无量等苦。 我今为作覆护之处。 无主无依。 我为依处。 度生死海。 我为船师。 失路之人。 我为善道。 无救护者。 我为救之。 除苦与乐。 一切众生。 所有烦恼。 及随烦恼。 我当为除灭。 常思善业。 不念恶缘。 种种功德智慧。 严身六波罗密。 勤修不间。 饶益众生。 同修是福。 若我此生。 若于余生。 所修福智饶益众生。 所有烦恼。 及随烦恼。 皆令摧伏。 勤修善品。 乃至菩提。 诸不善缘心无系念。 应当如是。 发菩提心。 复当修行慈悲喜舍。 静住一境。 常思六念。 观照于心。 应涅槃理。 忘想所执弃舍永除(后续坐位物)。 发胜愿者。 犹诸菩萨。 修行善品。 广发胜愿。 饶益众生。 我所有善。 亦当如是。 复愿能除一切众生地狱等苦。 圆满福德。 证涅槃乐。 又愿诸众生。 多饶财宝。 常当勇施。 具足智惠。 常怀大忍。 乐作善缘。 得宿命智。 悲念有情。 愿诸众生。 所生之处。 常获如是。 种种胜事灌顶前印相。 其印相者。 以二羽二地轮。 叉入掌。 以二水轮押交上。 其二火轮。 直竖头相着。 屈二风轮。 在火轮背。 后。 勿令相着。 并直竖二空轮。 在二火轮第二节下。 其印即成。 此军吒利身印。 以印搅水。 而念真言。 七遍或三七遍。 及一百八遍。 随意澡浴。 又说别印相。 以观羽空轮。 持地轮甲。 余三轮直竖如三钴跋折罗形。 是也。 准前用亦得。 此是军荼利菩萨羯磨印。 加持土后加二印文。 其印又文云。 内缚二地合头尖为杵形。 用刺其土三下即是也。 又印内缚并申合二空轮。 二风空在风合内二地亦申合。 便以印。 于土上。 右转三遍。 即成结护。 次后至辟除印。 于一一时。 如法念诵。 复加念诵法要有其四种。 谓字数念诵。 时数念诵相貌念诵。 增加念诵。 念诵毕已。 随所怀愿。 及拟成就。 殷勤求之。 然后当作念诵护摩。 以依法故。 速满心中所怀之愿。 随意成就。 假令本法不言护摩。 为悉地故。 如法作之。 成就之物有其二种。 一谓雌黄朱沙等类。 二心意净。 随其药物。 依法受取蕳择作净。 祈求胜缘。 各依本法。 一一加持如法。 灌顶洒备三种缘。 谓明药物并自己身。 备此三缘。 方求悉地。 先观内外一一之相。 具精进行。 依真言戒。 为除无量不善业故。 依教广修白净之法。 令罪消除。 然诵真言。 乃至令得悉地成就。 复令增长白净之业。 极令圆满。 然当依法。 持诵真言。 乃至令得成就悉地。 如观心者。 依住一境。 系念专想鼻端。 令无散乱。 三昧相应。 持诵之人。 亦当如是。 由心系想。 布在真言。 以此攀缘。 当得成就。 作成就者。 备其座具。 及真言。 白月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大阴大阳亏变之日。 大地动日。 正朔一日至十五日。 如是等日。 作成就法。 然依本法。 皆须圆备。 先已择得。 持诵胜地。 当于是处。 而作结护随其悉地法。 造漫荼罗。 依所持明及余等漫荼罗法。 置十方神。 如法供养辨诸供具。 及助伴等。 结护自他。 方入持念作成就法。 到发造前金刚降三世赞曰(小赞也)。 归命金刚首摧伏诸魔者具普贤众行无边功德海住是本有身无始无终寂妙用施诸愿调魔灭三毒改却故修行极救诸有情令超生死轮从凡入佛地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请火天oebhyehimahātūtadevarthidvijasattamaghitvahumahāramasisanihitovaaayehāhyabhacyavahānayasvāhā嗽口水oagayohadyakadyavanayehīdyaPICSD-D957. gif/PICpaya枳里枳里忿怒ohirihirivajrahūpha洒净香水oamutehanaPICSD-D957. gif/PIChūpha燃火obhurjavalā佛部五净namovagavateuīsayaviuddhevirajoiviakarisvāhā莲花部五净namobhagavatepadmapaayaājenamorattatuyānamacaavajrapaayemahāyakasenapateovikhinimaleprabheprabhesvāletajavaniprabhavatisvāhā 发布时间:2025-07-31 08:02: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