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白话 内容: 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白话(民)印光凡夫白话译如来说法。 各随机宜。 大根则直示真如妙性。 令其了知妙性圆明。 离诸名相。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常寂常照。 不生不灭。 五蕴空而六根清净。 四相亡而一心昭彰。 从兹称性起修。 由修证性。 云布慈门。 波腾行海。 虽慈悲行愿。 弥纶法界。 而复三轮体空。 了无自他能所之相。 小根则示以三归。 作反邪归正之本。 示以五戒十善。 作得生人天之因。 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 兄友弟恭。 夫倡妇随。 恪守伦常。 各尽其分。 兼以戒杀放生。 吃素念佛。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根器稍胜者。 则示之以四谛十二因缘。 令其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 又以一切众生。 由身口意。 起贪嗔痴。 由贪嗔痴造杀盗淫。 以是因缘。 轮回六道。 相生相杀。 尽未来际。 了无止息。 虽则示以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乘,而自力断惑。 实非易易。 况复末世众生。 根机陋劣。 不仗佛力。 决难解脱。 于是特开一仗佛慈力。 横超三界之净土法门。 俾已证圣者。 速圆佛果。 未断惑者。 带业往生。 但具真信切愿。 恳切至诚持佛名号。 能如是者。 万不漏一。 如人堕海。 乘救船力。 速得到岸。 末世众生。 舍此一法。 欲出生死。 万无一得。 是知如来大法。 抚育群萌。 如天普盖。 似地均擎。 森罗万象。 无一能出其外。 不在其中者。 如日月丽天。 普照万国。 虽生盲不见光明。 亦蒙其照。 如时雨普润万卉。 大根大茎。 小枝小叶。 悉皆向荣。 纵焦芽败种。 亦复平等沐泽。 如大海普纳百川。 大江大河亦入。 小沟小渠。 乃至一勺一滴亦入。 既入大海。 则与大海同一碱味。 同一深广。 失彼故名。 得此海号。 故知佛法钧陶化育。 了无弃物。 为诸法之本源。 作众生之恃恬。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无不从此法界流。 无不还归此法界。 拘墟者不知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 唯见其舍俗出家之一端。 谓为废弃伦理。 沈空滞寂。 与世教相乖戾。 岂知佛法如太虚之无不包容。 如阳春之无不化育。 圣以之而为圣。 贤以之而为贤。 故古之建大功。 立大业。 勋名动天地。 精诚贯日月者。 皆自学佛得力而发。 即宋之周程张朱。 发明圣人心法。 亦由学佛而得。 以其器量狭小。 门庭见重。 不惟不背表扬。 反从而辟驳之。 欲以关闭后之学者。 悉皆不入佛法。 故作此掩耳盗铃之计。 得人之善。 认为己功。 反谓人不我若。 其于正心诚意。 致起罅隙。 不能究竟圆满。 可不哀哉。 佛法传入中国。 将二千年。 其间由西竺所译之经律论。 并此土禅教律密净等诸宗古德之著述。 浩如烟海。 随机所近。 随人所乐。 以为研穷。 或遍研各宗。 或专主一门。 如城四门。 就近而入。 所入之门虽异。 所入之城则同。 如大海之一滴。 味具百川。 如帝网之一珠。 影现千粒。 一门深入。 诸法悉通。 以迄无明净尽。 寂照圆融。 三际坐断。 十界平沈。 复还本有之天真。 以证无上之觉道。 固属上上根人。 其次则息贪嗔痴。 断杀盗淫。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渐积功德。 增长福慧。 敦伦尽谊。 爱众亲仁、戒杀放生。 习成慈善。 物尚慈悯。 何况乎人。 推此风化。 以遍世界。 尚有互相戕害。 竞谋杀戮。 各欲灭彼种族。 以惬己心乎哉。 厦门蔡吉堂。 林鸿猷。 陈得禄。 愍劫运之惨凄。 欲为挽救。 翼同人之开悟。 流通佛经。 乃按本及缴用以出售。 绝不求利。 欲启人耳目。 祈予为序。 予嘉其诚。 用述颠末。 须知佛法。 以因果报应为下学上达。 原始要终之道。 今之上无道揆。 下无法守。 彼此相戕。 以杀为乐。 只图自己快意。 不顾国之灭亡。 民之涂炭者。 皆由不知因果报应之所酿成也。 予常曰。 因果者。 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 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当今之世。 若不提倡因果报应。 生死轮回之事理。 欲令天下太平。 人民安乐。 虽佛祖圣贤齐出。 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来所演说的佛法,是随顺不同根机的人,而做适宜那个人所能了解的程度来说的。 对于大根器的人,如来就直接开示真如玄妙自性,让他确实知道胜妙的自性,是圆满而光明的,是没有任何名字相貌的。 本来就没有世界,也没有众生。 始终是寂静而明白照了的,是不生不灭的。 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空无一物,而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却是清净的。 生住异灭的四相没有,而这惟一之心却清清楚楚。 懂了这个道理之后,就用我们的自性开始修行,最后证得自性。 这时才能有大神通的能力,才能实行大慈悲的愿望。 在十法界里,虽然慈悲度脱众生,而身语意的三轮,本体是空性的,因此完全没有自己为能度,众生为所度的想法。 对于小根器的人,如来就教他们要归依三宝,做为改邪归正的根本。 然后再教他们要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的五戒,及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心、不嗔心、不痴心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的十善,以做为将来得生天或生人的果报之因由。 佛陀教做父母的要对子女慈悲,教做子女的对父母要孝顺。 教做兄姊的要对弟妹友爱,教做弟妹的要对兄姊恭敬。 教夫妻要彼此互相倡导善事,互相追随学习。 教众生要各自谨守自己的本分,各尽在家庭及社会上的责任。 同时佛陀还教大家不仅不要杀生,还要放生。 要大家吃素,要大家念佛。 勉励每一个人所有的坏事都不要做,所有的好事量力而为。 如果上面所说的都做得到,而还有点聪明才智的话。 佛陀就再教他们苦、集、灭、道的四种真谛及十二因缘的道理,教他们修行断除见惑与思惑的方法,最后证得涅槃,不再受生死的束缚。 又因为一切众生,从身体、语言及心意,起了贪心、嗔心和痴心,于是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等事。 由于造了这些恶业的因缘,才会在六道里面轮回不已。 彼此这样生生世世的互相杀害,没完没了。 虽然佛陀已经教众生做善事以生天、生人,教众生修行以证成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 但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想要断除见惑和思惑,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况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器机缘陋劣。 如果不仰仗佛力的话,绝对很难这辈子就能获得解脱的。 于是佛陀特别开了一门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横超三界的净土法门。 让已经证了圣位的菩萨,能够很快的就证成究竟佛果。 而尚未断除惑业的凡夫,也能够带著惑业往生极乐世界。 只要具备了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心恳切愿意往生,诚诚恳恳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三个条件,就一定能够往生。 能够做到这三件事,一万个人里面,不会漏掉一个人不能去的。 比如有人掉到海里,只要能搭上救命的船,就一定能很快到达岸边。 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舍弃净土法门,而想要出生死苦海的话,一万个人里面,没有一个人能修得成。 由此得知,如来抚育众生的大法,有如天空普盖一切,有如大地擎举一切。 森罗万象,林林总总,没有任何一样能超出这个大法之外,而不在大法之中的。 又有如日月的普照所有国家,虽然天生瞎眼的人见不到光明,但也一样被日月所照。 又如雨水普遍滋润万物,不管是大根大茎,或小枝或小叶,都能由于雨水而欣欣向荣。 就连那些焦芽败种,也都同样平等的获得沐浴润泽。 佛法也像大海的容纳百川,大江大河或小沟小渠,同样入大海,就连一勺一滴也都能入。 所有这些水都入了大海之后,就都和大海是同样的一个碱味,同样的深广,也都不再用以前的名字,一律叫做大海。 由此可知佛法的薰陶化育众生,不舍弃任何众生。 佛法是所有一切法的本源,是众生的依靠。 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这一切的诸法,全都是从佛法大海流出去的,也都会回归到佛法大海中的。 死板的人不知道佛法是十法界的公共之法,只看到出家的一面,就批评说是废弃伦理,沉滞在空寂之中,和世间的道理相违背。 而不知道佛法有如太虚空的无所不包容,如和暖的春天化育万物。 圣贤之所以成圣贤,也都是由学佛而来的。 所以古时候建大功,立大业,名气动天地,精诚贯日月的人,都是由于学佛的力量而发出来的现象。 就是宋朝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及朱熹等人,他们发明孔子的心法,也都是由于学佛而有所得的。 可是他们由于器量狭小,门庭之见过重。 不仅不肯加以表扬,反而加以辟驳。 想要关闭后来的学者,进入佛法的大门,而做这种掩耳盗铃之事。 得了别人的好处,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反而说别人不如我。 这样的人,在正心诚意上,都已经有瑕疵了,如何能究竟圆满呢,真是悲哀呀。 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将近两千年。 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律论,还有中国禅宗、天台宗、律宗、密宗及净土宗等诸宗古德的著述,浩瀚如大海。 而我们只能就和自己根机相近的,或自己所喜欢的来研究。 有的人喜欢各宗都研究,有的人只专究一门。 好比大城有四个门,要进城的就选最近的一个门入。 大家进城的门虽然不同,而进城的目的是一样的。 好比大海的一滴水,就具备了百川的味道。 又好比天帝罗网上的一颗明珠,能够影现其他千颗之珠。 一门深入去研究,最后诸法悉皆通晓。 终至无明尽除而获清净,湛寂明照圆满融合。 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三际,没有十法界之差异。 回复还原本来具有的天真自性,证得无上之究竟佛果,这是上上根器人的修行。 中下根器之人,则应该息灭自己的贪嗔痴,断除杀盗淫的恶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渐渐累积功德,慢慢增长福报智慧。 守本分尽责任,平等慈爱众生,亲近仁人君子。 从戒杀放生做起,以养成慈悲善良的习惯。 如果对动物畜生都能这么慈悲怜悯的话,对人就更不用说了。 要是能推广这种风气到全世界的话,怎么还会发生,彼此互相杀害,想把对方种族灭绝,才称心如意的事呢。 厦门的蔡吉堂、林鸿猷及陈得禄等人,怜悯现在劫运的惨凄,想要加以挽救,希望大家都能开悟,于是流通佛经。 他们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及税捐杂支开销等而订,绝不求利润,只为了要开启众人的耳目而已。 他们请我为他们写序,他们的诚心值得嘉许,于是我就把前因后果稍加介绍。 要知道佛法是以因果报应,作为修学之初步,最后才能上达佛果的。 所以因果报应,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根本之道。 现在的当政者无道可讲,而在下的老百姓不守法规。 彼此互相谋害,以相杀为乐。 只想到自己称心如意,不考虑国家的灭亡,人民的涂炭。 这些结果,全都是由于不知道因果报应所酿成的。 我常说,因果这个道理,是世间法及出世间法,是圣人用来太平及治理天下,并度脱众生的大权宜之法。 现在的世界,若是不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事相及道理,而想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话,即使是佛陀祖师大德圣人贤人通通一起出现,也是不可能的事。 发布时间:2024-04-09 08:05:4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