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疏勒 内容: 梵名 Khāsa。 西域古国名。 又作沙勒、佉路数怛勒、伽沙、佉沙、奇沙、室利讫栗多底、迦师佶黎、可失哈耳。 意译恶性、不正语。 或谓国名乃取自国内之一山名。 约当今新疆喀什噶尔,自西汉以来即为东西交通之北道枢纽。 大唐西域记卷二载,该国人性犷暴,俗多诡诈,文字取自印度。 西元三世纪顷,佛教已传入该国,至初唐时,渐次兴隆,以小乘教为主。 中唐以后,因回教徒入侵,佛教殆绝,现仅存喀什噶尔北约十六公里处 ch-Merwan 佛寺之废址,及东北约四十八公里处 Mauri Tīm 之废塔。 后秦鸠摩罗什曾于该国礼拜佛钵,得阿毗昙、六足诸论、增一阿含经。 后秦智猛法师则于此见佛陀之文石唾壶。 高僧法显传叙述该国举行般遮越师(五年大会)之情形。 隋代达摩笈多来华途中,于该国为僧众讲“说破论(念破论)”、如实论各二千偈。 佛典中有关疏勒之记载不少,有谓该国为经法隆盛边国之一,或以该国之牛头山为菩萨之住处,或该国为达摩波罗神(梵 Dharmapāla)之住处,或佛曾以该国付嘱发色天子、毕宿,或此处曾出现九十八佛等,皆为其例。 [申日经、新华严经卷四十五、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卷五十五、卷五十六、密迹金刚力士经卷三、大唐西域记卷一、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续高僧传卷二、T. Watters: On Yuan Chwang, vol. II] p4741 发布时间:2025-10-06 08:25:2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