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僧 内容: (一)菩萨之总称。 维摩经卷下(大一四·五五四中):“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九] (二)二种僧(声闻僧与菩萨僧)之一。 现出家沙门之形相,修学小乘三学,称为声闻僧;反之,现在家之形相,修学大乘三学,称为菩萨僧。 又为三种僧(声闻僧、缘觉僧、菩萨僧,或声闻僧、菩萨僧、凡夫僧)之一。 [大智度论卷三十四] (三)指北周之时,被迫蓄发、戴冠、衣着装饰璎珞之高僧。 于我国佛教史上之“三武一宗法难”中,北周之武帝曾制种种恶法压迫僧尼,以达其毁佛废法之目的。 例如武帝于建德三年(574),下诏别立道观,拣择释、道二教之名德,蓄发改形,号为“学士”。 武帝崩后,继位之宣帝虽欲渐兴佛教,然以未便速除先帝之制,故仍下令于东西二京陟岵寺立一百二十位“通道观员”,甄选释、道之大德,蓄发、着衣冠,称为“通道观员学士”,当代著名之高僧,如法藏、彦琮等人皆被诏选之。 盖以被甄选之僧,皆须“戴花冠、衣璎珞”,故以“菩萨僧”代称之。 [大宋僧史略卷下]p5226 发布时间:2025-10-27 08:32:2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