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内容: 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2册No. 1426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No. 1426[cf. No. 1425]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六念法。 一者。 当知日数月。 一日二日。 乃至十四日十五日。 月大月小悉应知。 二者。 清旦当作施食法。 今日得食施某甲某甲。 于我不计意我当食。 (如是三说)。 三者。 日日自忆若干腊数。 四者。 当忆念受持衣及净施者。 五者。 当念不别众食。 六者。 当念病不病。 摩诃僧祇律波罗提木叉大比丘戒本。 大德僧听。 冬时一月过。 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 老死至近佛法欲灭。 诸大德。 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 所以者何。 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况余助道法。 未受具戒者已出。 僧今和合先作何事。 (一人答言布萨说戒)诸大德不来。 诸比丘说欲及清净。 谁与比丘尼取欲。 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我今欲说戒僧当一心听乃至小罪中心应大怖畏有罪一心悔后更莫复犯心马驰恶道放逸难禁制佛说切戒行亦如利辔勒佛口说教诫善者能信受是人马调顺能破烦恼军若不受教敕亦不爱乐戒是人马不调没在烦恼军若人守护戒如牛爱尾系心不放逸亦如猴着锁日夜常精进求实智慧故是人佛法中能得清净命大德僧听。 今十五日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若僧时到。 僧忍听僧一心共作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白。 诸大德今布萨说波罗提木叉。 僧一心善听。 有罪者应发露无罪者默然。 默然故当知诸大德清净。 如一一比丘问答。 是比丘众中三唱。 若比丘如是比丘众中三唱。 忆有罪应发露。 不发露得故妄语罪诸大德。 故妄语罪。 佛说障道法。 是故比丘欲求清净故。 忆有罪应发露。 发露则安隐不发露罪益深。 诸大德。 已说波罗提木叉序。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是四波罗夷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于和合僧中受具足戒。 不还戒戒羸不出。 相行淫法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毗舍离城。 成佛五年冬分第五半月十二日。 食后东向坐一人半影。 为长老耶奢伽兰陀子制此戒。 已制当随顺行。 是名随顺法。 若比丘。 于聚落中若空地。 不与取随盗物。 王或捉或杀或缚或摈出。 咄男子。 汝是贼汝愚痴。 比丘如是不与取。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王舍城。 成佛六年冬分第二半月十日。 食后东向坐。 两人半影。 为瓦师子长老达腻伽因洴沙王及粪扫衣比丘制此戒。 已制当随顺行。 是名随顺法。 若比丘。 自手夺人命。 求持刀与杀者。 教死叹死。 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 作是意作是想。 方便叹誉死快。 因是死非余者。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毗舍离城。 成佛六年冬分第三半月九日。 食前北向坐。 一人半影。 为众多看病比丘因鹿杖外道制此戒。 已制当随顺行。 是名随顺法。 若比丘。 未知未见。 自称得过人圣法知见殊胜。 我如是知如是见。 彼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犯罪。 欲求清净故作是言。 长老。 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 虚诳不实语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舍卫国。 成佛六年冬分第四半月十三日。 食后东向坐。 三人半影。 为聚落中众多比丘及增上慢比丘制此戒。 已制当随顺行。 是名随顺法。 诸大德。 已说四波罗夷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四事竟)。 诸大德。 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故出精。 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淫欲变心。 与女人身身相摩触。 若捉手若捉发及余身分。 摩触受乐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淫欲变心。 与女人说作丑恶语。 随顺淫欲法。 如年少男女。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淫欲变心。 于女人前叹自供养己身。 姊妹如我沙门持净戒行善法修梵行。 以淫欲法供养第一。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受使行和合男女。 若娶妇若私通。 乃至须臾。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自乞作房无主为身。 应量作。 长十二修伽陀磔手内。 广七磔手。 应将诸比丘示作房处无难处非妨处。 若难处妨处自乞作房无主为身。 亦不将诸比丘示作房处。 而过量作。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作大房有主为身。 应将诸比丘指授处无难处非妨处。 若难处妨处有主为身。 亦不将诸比丘指授处者。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瞋恨不喜故。 于清净无罪比丘。 以无根波罗夷法谤。 欲破彼比丘净行。 此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 便言是事无根。 我住瞋恨故说。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瞋恨不喜故。 于异分中小小事非波罗夷。 以波罗夷法谤。 欲坏彼比丘梵行。 此于后时若检校若不检校。 便言我以异分中小小事。 住瞋恨故说。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为破和合僧故。 勤方便执破僧事故共诤。 诸比丘应谏言。 长老。 莫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执破僧事故共诤。 当与僧同事。 何以故。 僧和合欢喜不诤。 共一学如水乳合。 如法说法照明安乐住。 如是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应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善。 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同意相助。 若一若二若众多。 同语同见欲破和合僧。 诸比丘谏时。 是同意比丘言。 长老。 莫说是比丘好恶事。 何以故。 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 是比丘所说所见。 欲忍可事。 我等亦欲忍可。 是比丘知说。 非不知说。 诸比丘应谏言。 长老。 莫作是语。 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 何以故。 此非法语比丘律语比丘。 诸长老。 莫助破僧事。 当乐助和合僧。 何以故。 僧和合欢喜不诤。 共一学如水乳合。 如法说法照明安乐住。 如是谏时。 舍者善。 若不舍应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善。 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用戾语。 诸比丘共法中如法如律教时。 便自用意言。 长老。 汝莫语我好恶事。 我亦不语汝好恶事诸比丘应谏言。 长老。 诸比丘共法中如法如律教。 时汝莫不受。 汝亦应如法如律教诸比丘。 何以故。 如来弟子众展转相教展转相谏。 共罪中出故善法得增长。 如是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应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善。 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依城邑聚落中住。 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亦见亦闻。 行恶行亦见亦闻。 诸比丘应谏言长老。 汝等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亦见亦闻。 行恶行亦见亦闻。 汝等出去不应此中住。 是比丘言。 僧随爱随瞋随怖随痴。 何以故。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驱者有不驱者。 诸比丘应谏言。 长老。 如是莫言。 僧随爱随瞋随怖随痴。 有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 何以故。 僧不随爱不随瞋不随怖不随痴。 长老。 汝等污他家行恶行。 污他家亦见亦闻。 行恶行亦见亦闻汝等出去莫此中住。 如是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应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善。 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诸大德。 以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九初罪四乃至三谏。 若比丘犯一一罪。 随知覆藏时应与波利婆沙。 波利婆沙已应僧中六日六夜行摩那埵。 行摩那埵已应二十僧中出罪。 若少一人不满二十。 是比丘不得出罪。 诸比丘应被诃。 是事法尔。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十三事竟)。 诸大德。 是二不定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与女人独屏覆处可淫处坐。 可信优婆夷。 于三法中一一如法说。 若波罗夷。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比丘自言。 我坐是处于三法中一一如法治。 若波罗夷。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应随可信优婆夷所说法治。 彼比丘是初不定法。 若比丘。 与女人独露现处不可淫处坐。 可信优婆夷。 于二法中一一如法说。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比丘自言。 我坐是处于二法中一一如法治。 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夜提。 应随可信优婆夷所说法治。 彼比丘是二不定法。 诸大德。 已说二不定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二不定竟)。 诸大德。 是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半月。 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衣竟。 迦絺那衣已舍。 若得长衣十日畜。 若过者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衣竟。 迦絺那衣已舍。 三衣中若离一一衣余处宿。 除僧羯磨。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衣竟。 迦絺那衣已舍。 若得非时衣。 比丘若须应取疾作衣受。 若不足有望处。 为满故听一月畜。 若过者足不足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取非亲里比丘尼衣。 除贸易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故衣。 若染若打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除余时尼萨耆波夜提。 余时者失衣时。 若比丘。 失衣时。 得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若自恣与得取上下衣。 若过受尼萨耆波夜提。 若居士居士妇。 为比丘办衣价言。 我办如是衣价。 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先不请。 为好故便往劝言。 善哉居士。 如是衣价。 买如是色衣与我。 若得衣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居士居士妇。 各办如是衣价言。 我等办如是衣价。 买如是衣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先不请为好故便往劝言。 善哉居士。 各办如是衣价。 共作一如是色衣与我。 若得衣尼萨耆波夜提。 为比丘故若王大臣遣使送衣直与是比丘。 使到言。 如是衣直若王大臣送尊者应受。 比丘言。 我不得受是衣直。 送净衣来者应受。 使言尊者有执事人不。 比丘若须衣。 应示使若园民若优婆塞言。 是人能为比丘执事。 使到劝言。 善哉执事。 如是衣价买如是净衣与某甲比丘。 是比丘来取衣时与。 使劝喻已还到比丘所言。 尊者所示执事人。 我已劝作已。 须衣时往取。 比丘若须衣。 应到执事所言。 我须衣我须衣。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若得衣者好。 若不得应第四第五第六在执事人前默然立。 得衣者善。 若不得过是求。 若得衣尼萨耆波夜提。 若不得随衣直来处。 若自去若遣使言。 汝为某甲比丘送衣直。 是比丘于汝衣直竟不得用。 汝自知莫令失。 是事法尔(十事)。 若比丘。 纯黑羺羊毛作新敷具。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作新敷具。 应用二分纯黑羺羊毛。 三分白四分下。 若过分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憍奢耶杂纯黑羺羊毛作新敷具。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作新敷具。 应至六年持若减六年故。 敷具若舍若不舍作新敷具。 除僧羯磨。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作新敷具毡尼师坛。 应着故敷具毡方一修伽陀磔手。 为坏色故。 若不著作新敷具毡尼师坛。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道行得羊毛。 若须得取至三由旬。 若过者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擘羊毛。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自手捉生色似色。 若使人捉举染著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种种卖买。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种种贩卖生色似色。 尼萨耆波夜提(二十竟)。 若比丘。 长钵得十日畜。 若过者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所用钵减五缀。 更乞新钵为好故。 尼萨耆波夜提。 是钵应众中舍。 众中最下钵应与。 作是言。 长老。 是钵受持破乃止。 是事法尔。 若比丘。 病应服酥油蜜石蜜生酥及脂。 一受七日服。 若过七日。 有残不舍而服。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与比丘衣已。 后瞋恨不喜。 若自夺若使人夺得衣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春残一月在。 当求雨浴衣。 半月在当作成受用。 若未至求雨浴衣。 作成受用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自行乞缕。 使非亲里织作衣。 尼萨耆波夜提。 若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 是比丘先不请。 为好故便往劝织师言。 善哉居士。 此衣为我作。 汝当好织令致长广。 当与汝钱直若食直。 如是劝得衣者。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 须者得取畜至衣时。 若过时畜尼萨耆波夜提。 夏三月未至。 夏末月比丘在阿练若处住。 有疑恐怖有因缘事。 三衣中若一一衣得寄家内离六宿。 若过者除僧羯磨。 尼萨耆波夜提。 若比丘。 知物向僧自回向已。 尼萨耆波夜提(三十事竟)。 诸大德。 已说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是九十二波夜提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知而故妄语波夜提。 若比丘。 种类形相语波夜提。 若比丘。 两舌语波夜提。 若比丘。 知僧如法如律灭诤已。 更发起言。 此羯磨不了当更作。 作是因缘不异波夜提。 若比丘。 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 除有智男子。 波夜提。 若比丘。 教未受具戒人说句法。 波夜提。 若比丘。 自称向未受具戒人说得过人法。 我如是知如是见。 说实者波夜提。 若比丘。 知比丘粗罪。 向未受具戒人说。 除僧羯磨波夜提。 若比丘。 僧应分物。 先听与而后遮言。 长老。 汝亲厚意回僧物与人。 波夜提。 若比丘僧。 半月诵波罗提木叉经时作是言。 长老。 用诵是杂碎戒为使诸比丘生疑悔作是轻呵戒因缘不异。 波夜提(十事竟)。 若比丘。 坏种子破鬼村波夜提。 若比丘。 异语恼他波夜提。 若比丘。 嫌责语波夜提。 若比丘。 僧住处露地敷卧床坐床褥枕。 若自敷若使人敷。 去时不自举不使人举。 波夜提。 若比丘。 僧房内敷床褥。 若自敷若使人敷。 去时不自举不使人举。 波夜提。 若比丘。 瞋恨不喜。 僧房内牵比丘出。 若自牵若使人牵。 下至言汝出去。 波夜提。 若比丘。 知僧房内比丘先敷床褥。 后来敷欲扰乱令去。 作是因缘不异。 波夜提。 若比丘。 僧房阁屋上敷尖脚床。 若坐若卧。 波夜提。 若比丘。 知水有虫浇草泥。 若使人浇。 波夜提。 若比丘。 经营作大房施户牖。 齐再三覆。 当于少草地中住教。 若过者。 波夜提(二十竟)。 若比丘。 僧不差而教诫比丘尼。 波夜提。 若比丘。 僧差教诫比丘尼。 从日没乃至明相未出。 波夜提。 若比丘。 往尼住处教诫。 不白善比丘。 除余时波夜提。 余时者病时。 若比丘语比丘言。 长老。 为食故教诫比丘尼。 波夜提。 若比丘。 共一比丘尼空静处坐。 波夜提。 若比丘。 与比丘尼期共道行。 下至聚落间。 除疑怖畏估客伴时波夜提。 若比丘。 与比丘尼期共载船。 上水下水。 除直渡波夜提。 若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衣。 除贸易波夜提。 若比丘。 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 波夜提。 若比丘。 知比丘尼赞叹食。 除旧檀越波夜提(三十事竟)。 若比丘。 施一食处。 不病比丘过一食波夜提。 若比丘。 处处食。 除病时衣时波夜提。 若比丘。 食已足离坐处。 不作残食法。 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 知彼比丘食已足离坐处不作残食法。 欲恼故劝言。 长老食此食。 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 不与不受着口中。 除水及杨枝波夜提。 若比丘。 非时食波夜提。 若比丘。 停食食波夜提。 若比丘。 往白衣家自恣与饼麨。 得受两三钵出外共不病比丘食。 若过受不共食波夜提。 若比丘。 不病为身乞酥油蜜石蜜乳酪鱼肉。 如是乞美食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 别众食。 除余时波夜提。 余时者。 病时衣时行时船上时大众会时外道施食时(四十事竟)。 若比丘。 无病自为身然草木牛屎。 若自然若使人然。 除因缘波夜提。 若比丘。 与未受具戒人同屋。 过三宿波夜提。 若比丘。 与羯磨欲已。 后瞋恨不喜作是言。 我不与欲不好与。 此羯磨不成就我不与此欲。 波夜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 长老。 共汝入聚落。 到彼当与汝食。 若自与若使人与。 后欲驱故便言。 汝去我共汝住不乐。 我独住乐。 作是因缘不异波夜提。 若比丘作是语长老。 我知世尊说障道法。 习此法不能障道诸比丘应谏言。 长老。 汝莫谤世尊。 谤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语世尊说障道法实障道。 汝舍此恶事。 如是谏时。 若坚持不舍。 应第二第三谏。 舍者善。 若不舍。 僧应作举羯磨。 是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 知比丘恶见不舍。 僧如法如律作举羯磨。 未作如法如律。 共食共同屋住波夜提。 若沙弥作是言。 如来说淫欲是障道法。 我知习淫欲不能障道。 诸比丘应谏言。 汝沙弥莫谤世尊。 谤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语。 世尊说淫欲实障道法汝舍此恶见。 如是谏时。 若坚持不舍。 应第二第三谏。 舍者善。 若不舍应驱出言。 汝从今已后。 不应言佛是我师。 亦不得共比丘三宿。 汝去不得此中住若比丘知沙弥恶见不舍驱出。 未作如法。 诱唤畜养共食共住波夜提。 若比丘。 得新衣当三种坏色。 若一一坏色青黑木兰。 若不坏色受用者。 波夜提。 若比丘。 僧住处内宝若名宝。 若自取若使人取。 除内取为主来求者与。 波夜提。 若比丘减半月浴。 除余时波夜提。 余时者。 春后一月半。 夏初一月。 此二月半。 是热时病时风时雨时作时行时(五十事竟)。 若比丘。 知水有虫饮者波夜提。 若比丘。 自手与无衣出家男女食波夜提。 若比丘。 知食家淫处坐波夜提。 若比丘。 知食家屏处坐波夜提。 若比丘。 看军发行波夜提。 若比丘。 有因缘事得到军中三宿若过者波夜提。 若比丘。 有因缘事得到军中三宿。 若看军发行牙旗斗势波夜提。 若比丘。 瞋恨不喜打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 瞋恨不喜掌刀拟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 知比丘粗罪覆藏者波夜提(六十事竟)。 若比丘。 故夺畜生命波夜提。 若比丘。 故令他比丘起疑悔须臾不乐。 作是因缘不异波夜提。 若比丘。 净施五众衣。 后不舍而受用者波夜提。 若比丘。 戏笑藏比丘衣钵尼师坛针筒。 若使人藏波夜提。 若比丘。 恐怖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 水中戏波夜提。 若比丘。 以指相指波夜提。 若比丘。 与女人期共道行。 下至聚落中波夜提。 若比丘。 与女人同屋宿波夜提。 若比丘。 与女人独屏处坐波夜提(七十事竟)。 若比丘。 知人不满二十。 与受具足戒。 是人不名受具足。 诸比丘应被呵。 波夜提。 若比丘。 知贼众期共道行。 下至聚落中波夜提。 若比丘。 自手掘地若使人掘。 若指授语掘是地。 波夜提。 若比丘。 四月别请应受。 过受波夜提。 除更请长请。 若比丘语比丘言。 长老。 当学莫犯五众罪。 是比丘言。 我不随汝语。 若见余长老寂根多闻持法深解。 我当从咨问。 彼有所说我当受行。 除余时波夜提。 余时者。 比丘欲得法利应学。 亦应问余比丘。 若比丘。 饮酒咽咽波夜提。 若比丘。 轻他比丘波夜提。 若比丘。 诸比丘诤讼时默然立听。 彼有所说我当忆持。 作是因缘不异波夜提。 若比丘。 僧断事不与欲。 出去不白。 波夜提。 若比丘。 阿兰若处住。 非时入聚落。 不白善比丘。 除急事波夜提(八十事竟)。 若比丘同食处。 食前食后不白善比丘。 行至余处。 除衣时波夜提。 若比丘入王宫。 夫人未藏宝。 下至过门限。 波夜提。 若比丘。 骨牙角作针筒。 破已波夜提。 若比丘。 作床脚应高佛八指。 除入梐。 若过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 兜罗绵褥。 若坐若卧出已波夜提。 若比丘。 作尼师坛应量作。 长二修伽陀磔手。 广一磔手半。 更益一磔手。 若过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 作覆疮衣应长四修伽陀磔手广二磔手若过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 作雨浴衣应长六修伽陀磔手广二磔手半。 若过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 与如来衣量等作衣。 若过截已波夜提。 如来衣。 长九修伽陀磔手。 广六磔手。 若比丘。 瞋恨不喜。 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 波夜提。 若比丘。 知物向僧回与余人。 波夜提。 若比丘。 僧半月说波罗提木叉经时作是言。 长老。 我今始知是法入修多罗半月波罗提木叉中说。 诸比丘知彼比丘本若二若三。 说波罗提木叉经中坐。 况复多。 彼比丘不以不知故无罪。 随所犯罪一一如法治。 应呵责言。 长老。 汝失善利。 半月说波罗提木叉经时。 汝不尊重。 不一心念。 不摄耳听法。 呵已波夜提(九十二事竟)。 诸大德。 已说九十二波夜提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是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比丘。 阿练若处住。 先不语不病。 外不受于内受。 若啖若食应向余比丘悔过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 此法悔过。 若比丘。 不病在白衣家内。 从非亲里比丘尼边受食。 若啖若食应向余比丘悔过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 此法悔过。 若比丘。 受白衣家请食。 比丘尼在前立。 指示言。 与是比丘饭。 与是比丘羹。 若鱼若肉。 诸比丘应语是比丘尼言。 姊妹小住。 待诸比丘食竟。 若无一比丘呵者。 是诸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 此法悔过。 有学家僧作学家羯磨。 比丘先不请而往自手受食。 若啖若食。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 长老。 我堕可呵法。 此法悔过。 诸大德。 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是众学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齐整着内衣应当学。 齐整被衣应当学。 好覆身入家内应当学。 谛视入家内应当学。 小声入家内应当学。 不笑入家内应当学。 不覆头入家内应当学。 不反抄衣入家内应当学。 不脚指行入家内应当学。 不叉腰入家内应当学(十事)。 不摇身入家内应当学。 不摇头入家内应当学。 不掉臂入家内应当学。 好覆身家内坐应当学。 谛视家内坐应当学。 小声家内坐应当学。 不笑家内坐应当学。 不覆头家内坐应当学。 不反抄衣家内坐应当学。 不抱膝家内坐应当学(二十事)。 不交脚家内坐应当学。 不叉腰家内坐应当学。 不动手足家内坐应当学。 一心受食应当学。 羹饭等食应当学。 不偏刳食应当学。 不口中颊食食应当学。 不吐舌食应当学。 不大团饭食应当学。 不张口待食应当学(三十事)。 不挑团食应当学。 不啮半食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指抆针食应当学。 不舐手食应当学。 不指食应当学。 不[口*專]作声食应当学。 不吸食食应当学。 不全吞食应当学。 不落饭食应当学(四十事)。 不振手食应当学。 不嫌心看比坐钵食应当学。 端心视钵食应当学。 不病不得为己索食应当学。 不以饭覆羹上更望得应当学。 不以腻手受饭器应当学。 不以钵中残食弃地应当学。 已立不为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已坐不为卧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已在下不为高床上人说法除病应当学(五十事)。 不为着革屣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屐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缠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抱膝蹲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翘脚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刀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弓箭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捉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六十事)。 在后不为在前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在道外不为道中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生草上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不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众学六十六事竟)。 诸大德。 已说众学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是七灭诤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若随事随顺人。 应与现前比尼人。 与现前比尼。 应与忆念比尼人。 与忆念比尼。 应与不痴比尼人。 与不痴比尼。 应与自言治比尼人。 与自言治比尼。 应与觅罪相比尼人。 与觅罪相比尼。 应与多觅罪相比尼人。 与多觅罪相比尼。 应与如草敷地比尼人。 与如草敷地比尼。 诸大德。 已说七灭诤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七灭诤竟)。 诸大德。 是随顺法。 半月半月次说波罗提木叉。 二部比尼随顺者。 随顺行此法。 诸大德。 已说随顺法。 今问诸大德。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是中清净不。 诸大德。 是中清净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 已说戒经序法。 已说四波罗夷法。 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已说二不定法。 已说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 已说九十二波夜提法。 已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已说众学法。 已说七灭诤法。 已说法随顺法。 是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法比尼法。 入波罗提木叉经中。 是法随顺法。 一切学莫犯。 佛言。 毗婆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涅槃佛称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尸弃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毗叶婆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不恼不说过如戒所说行饭食知节量常乐在闲处心净乐精进是名诸佛教拘留孙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落不破坏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行谛视善不善拘那含牟尼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圣人善法当勤学若有智寂一心人尔乃无复忧愁患迦叶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一切恶莫作当具足善法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释迦牟尼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为寂静僧。 略说波罗提木叉。 护身为善哉能护口亦善护意为善哉护一切亦善比丘护一切便得离众苦比丘守口意身不犯诸恶是三业道净得圣所得道若人打骂不还报于嫌恨人心不恨于瞋人中心常净见人为恶自不作七佛为世尊能救护世间所可说戒经我已广说竟诸佛及弟子恭敬是戒经恭敬戒经已各各相恭敬惭愧得具足能得无为道已说波罗提木叉经竟。 僧一心得布萨摩诃僧祇戒。 持戒净身口摄心正忆念多闻生实智斯由戒为本戒为妙宝藏亦为七财宝戒为大船师能渡生死海戒为清凉池澡浴诸烦恼戒为无畏术消伏邪毒害戒为究竟伴能过险恶道戒为甘露门众圣之所由持戒心不动专精不放逸不毁正戒相亦无邪命心是名清净戒诸佛之所赞是故欢喜持清净之戒身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发布时间:2025-11-19 08:14:0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