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唯识深义 内容: 第十七章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这个章节的内容论述了持经的功德非常广大,有无量无边之多的功德。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呢? 那就要看持经是什么意思。 持,以前说过是受持的意思,主要还有依止、行持的意思。 行者通过读诵金刚经,依金刚经当中的法义而证悟金刚般若实相心,从而能够真正地领受、观察、体悟实相心如来藏的有为和无为的清静体性。 之后才能依止于如来藏的清静体性,发心随学过去,并且能够依止于如来藏的清静体性,来熏修和改变自己的身口意行,以断染还净,去除无明。 在此基础之上,再为广大有缘众生广为宣说,度诸有缘,同入菩提大道,同入毗卢性海。 从此走上自利利他的菩提大道,当福德和智慧资粮二者圆满具足以后,就会圆满成就无上大菩提,成为人天瞩目的两足尊。 因此,持经的功德确实是无量无边的广大,那么所持的经是什么,也就很清楚了。 经,表面上指金刚经,实际上是金刚经所指的甚深义趣——实相心如来藏,以此如来藏来贯穿整部经,成为整部经的经纬线和主轴,贯穿修行的始终。 因为此经如来藏是成佛的真体,因此读诵和证悟此经,就是今后修学佛道的基础和入门,而入门以后,依此经而熏修,才是入门以后的实修。 逐渐转依如来藏成功以后,七识妄心与如来藏真体,同具无量功德,功德圆满,大乘修学以及所有佛道的修学即毕,无上菩提已成,自利利他行就圆满。 可见,持经的功德,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广大,不可思议。 原文: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初日分。 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 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 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 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 信心不逆。 其福胜彼。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 为人解说。 须菩提。 以要言之。 是经有不可思议。 不可称量。 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一天当中,太阳刚出生时的上午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在日到中天的中午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在太阳即将落下的午后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 像这样,在自己百千万亿劫的生命时光里,每天都是以这样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 这里佛是假设众生能有这么多的色身,其实能有恒河沙数之多色身的人,只能是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和诸佛了。 普通众生,没有证悟如来藏,没有修出四禅八定,就不会有意生身,不会有分身。 那要布施自己的色身是非常艰难的,即使布施色身之外的所属物,也是舍不得。 布施分为外财布施和内财布施,外财布施,就是布施除色身之外,属于色身所有的钱财物等等;内财布施,是专门布施色身,供众生饱饥果腹,免去众生饥饿之苦。 外财属于依报,依色身内财而有,本是无常变幻的。 但是一般众生,就连布施身外之物,都不肯,很是悭吝,更何况要布施内财,更是宁死不舍。 因为没有色身,就没有了一切,色身就比身外的一切更宝贵。 即使能够做外财布施,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其福德也是很广大,无量无边不可说。 如果能够做内财布施,布施色身,意味着舍生忘死,身心不吝,四大皆空,其福德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须菩提,如果又有人,听闻到这部金刚经,心生清静的信解,深信无四相的金刚般若心,其心不与经义相违背。 佛说无四相,破四相,此人就不会说,四相实有,真实不虚,也不会执取四相不放,而内心愿意空却自我,空掉自心。 佛说,此人的福德要殊胜、超越于那个在无量百千万亿劫当中,日日布施恒河沙数之多色身的人。 更何况此人,不仅信心清静,能够读诵金刚经,证悟金刚心,依止金刚实相心来修持自己,并且又能够广为人解说金刚经,教导众生证悟金刚实相心,护持金刚经的广泛流传,那么此人的福德,就会远远超胜于布施色身内财的人。 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金刚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量无边之多的功德。 如来世尊都是为发大乘菩提心之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菩提心之人而说。 因为只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具有大乘根基之人,心量广大,慈悲众生,智慧深广,才能愿意读诵金刚经,解其义理,证悟实相,之后才有能力受持如来藏法,传播如来藏法,将来才能进入初地,荷担如来家业,广度无量众生。 原文:若有人能受持读诵。 广为人说。 如来悉知是人。 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不可量。 不可称。 无有边。 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 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 若乐小法者。 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 不能听受读诵。 为人解说。 须菩提。 在在处处。 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 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 作礼围绕。 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释: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广泛为众生开演如来藏实相义理,这个人所有的善根和福德,所有智慧和功德,他为众生所做的一切事业,如来都悉知悉见,不会错漏,不会隐藏。 因为如来都悉知悉见,所以此人所做一切,都功不唐捐,一点也不会被埋没。 他将来要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数、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 为什么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为众生所做的一切功德,如来悉知悉见呢? 这个如来一是指色身如来,一是指法身如来。 色身如来,因为有无量神通德能,以佛眼观故,悉知悉见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所有功德,悉知悉见此人度化无量众生的所有功德和福德,无一遗漏。 因为佛有无量智,有一切种智,世出世间无一法不知,无一法不见,圆满光照大千,无一遗漏。 而法身如来,因为随时随地跟随此人,此人所做一切,必有法身如来的照应和护持。 法身如来就是此人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了知此人的心行,又会配合此人完成一切事业,又会记录收存众生的业种。 因此此人所做的一切,如来藏悉知悉见,业种又会全部收存,将来就会实现此人的所有功德果报,使得此人功不唐捐,最后能圆满成佛。 世尊说:像这样能够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能够为众生广泛宣说的人,他们都能够荷担如来的家业,将来也能够毕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为什么此经是为发大乘菩提心者说,为发最上乘的人而说呢? 须菩提,如果一个人喜乐于人天小法,那肯定是执取我见、人见、众生见和寿者见,他就会为着虚妄的五阴而修行人天小善法,目的是让五阴升天享乐,享受富贵荣华的果报。 他会见有我可享乐,有人会接受布施,有福可获得。 那么他就不会信受如来所说,不会信受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真实法,不会信受有离四相的金刚实相心是真实的我。 他就不会读诵金刚经,更不会证悟实相如来藏,更不会去为其他众生演说大乘实相法。 而乐着自我解脱的小乘人,因为内心也是着于四相,错见有自我五阴,因而害怕自己的五阴自我再会受苦和轮回,就急急忙忙进入涅槃,出离三界生死,不肯回心于大乘菩萨法的修学。 因此他们也不会来听受读诵此经,当然就更不能去为人解说这部经典了。 世尊说:须菩提,不管在任何之处所,只要有这部金刚经,有金刚不坏心如来藏,一切世间天人以及阿修罗,都应该来供养这部经典,供养大乘如来佛。 你们应该知道,有这部经之处,就是一座佛塔,就是一个庄严道场。 所有众生都应该恭敬供养,整个身心都要围绕着佛塔而作礼,并且用种种的花香散播此处,以香花来供养佛的塔庙。 为什么若有此经之处,都应该供养呢? 因为此经就是法身佛,就是如来,只有供养这尊佛,才能最终成佛;而且主要以受持读诵来供养,依止修行来供养,才能最终成佛。 为什么有此经处,就是道场呢? 因为一切修行都是围绕此经而修;一切修行都是在此道场中而修;一切法都从此道场来;一切度众事业,在此道场而实行;最终成佛,也在此道场而成;一切种智,在此道场而圆;一切佛国土,也在此道场而成就。 为什么要对此经作礼围绕呢? 因为任何众生、任何法,根本也离不开此经,不围绕也是围绕,不得不如此,认谁有无穷的力量,也脱离不开此经此塔。 发布时间:2024-04-18 08:20:5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