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又名华严经大意)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又名华严经大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6册No. 1740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又名华严经大意)No. 1740[cf. No. 279]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北京李通玄造第一卷(菩提场第一会说六品经至第五卷世主妙严品第一)佛成道。 在摩竭提国。 说法于菩提场中。 往劫与佛同修故。 令众海云集。 第二卷傍生品类。 上界诸天。 如来果海之中。 各分证解脱。 第三卷四王八部。 杂类诸神。 皆以妙请之词。 歌咏难思之法。 第四卷形色万类。 部从千般。 各说解脱之门。 偈赞如来功德。 第五卷如来不思议力。 菩萨皆从座起。 流天地。 降于征祥。 海会供无边诸佛。 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大众同与念请。 如来现相以酬。 光声召于有缘十方新众云集。 第七卷(普贤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贤入藏身三昧。 如来以圣力加持。 起定说十海法门。 广明世界成立。 第八卷风轮持于大水。 大海涌于莲华。 安布刹种香河。 重叠世界于中海。 第九卷(世界成就品。 华藏世界品第五)右旋十海。 递相接连。 交络重重。 如天珠网。 第十卷(至第十一卷毗卢舍那品第六)所管刹海。 随直至于轮围法界等。 华藏庄严。 举果劝同生信乐。 第十一卷毗卢舍那。 往劫曾为太子威光。 供十须弥山微尘数诸如来。 令获十莲华藏世界之果海。 第十二卷(普光明殿第二会说六品经佛名号品第七。 四圣谛品第八)如来名号多种。 逗生几器不同。 四生圣谛。 随方以立名。 各令闻法而证悟。 第十三卷(光明觉品第九。 菩萨问明品第十)文殊与九首菩萨。 问明十种甚深。 皆显性相融通。 破一切众生疑执。 第十四卷(净行品第十一。 贤首品第十二)净行起无边大愿。 文殊令善用其心。 贤首彰德行。 咏收显信有无涯大用。 第十五卷(贤首品)毛光照益三昧。 举喻表玄旨幽深。 叹经难思而劝持。 诸佛摩顶而随喜。 第十六卷(忉利天宫第三会说六品经升须弥顶品第十三。 偈赞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须弥偈赞。 彰佛德不离而升天。 十住解门。 辨菩萨入位之宗趣。 第十七卷(梵行品第十六。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梵行令了境空寂。 不生二解之心。 发心现功德无涯。 初念便成正觉。 第十八卷(明法品第十八)明法说三宝不断。 下能安乐人天。 十行十种法门。 上求升进之位。 第十九卷(夜摩天宫第四会说四品经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偈赞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夜摩偈赞。 彰佛德之不穷。 兼显十行之法门。 广论菩萨之巧妙。 第二十卷(十行品)无著等真之四行。 明自利利他之两门。 端证已来难思偈颂再收于前德。 第二十一卷(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十无尽藏。 三世诸佛同遵。 不唯属十行之法门义。 亦过回向之胜进。 第二十二卷(都率天宫第五会说三品经升都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上升都率。 化主赴缘。 睹佛神光。 天王获益。 第二十三卷(偈赞品第二十四)知足之天偈赞。 十回向之初。 显菩萨悲智无涯。 长劫救众生苦。 第二十四卷(至三十三卷十回向品第二十五)坚心不坏等。 诸佛之法门。 行愿弥纶。 回善逝于时处。 第二十五卷善因含果。 立无尽之藏名。 善根合真。 即同如性之不尽。 第二十六卷从施车马乃至以身。 大因十段长文。 内外咸舍。 第二十七卷菩萨舍连肤顶髻。 乃至救于残形。 以万行庄严其身。 成十种丈夫之相。 第二十八卷始终睹佛出现六十种大施之门。 前后三卷长文。 总收坚固回向。 第二十九卷所顺众生无相。 能随心行。 亦如二施。 广阿僧祇。 愿生具足于财法。 第三十卷百门之德。 一如贯之。 行善等于虚空。 亦同性相之弥广。 第三十一卷由无相惑缚着。 得解脱回向之名。 六种微细智门。 愿证普贤之德。 第三十二卷罗一身于法界。 收万像于毛端。 回等法界之善根。 成普贤尘刹之大用。 第三十三卷依正二果。 皆以无数宝严结叹。 劝修普贤位之功满。 第三十四卷(他化天宫第六会说一品经至三十九卷十地品第二十六)他化摩尼宝殿。 创开十地法门。 三加五请。 方陈首明初地之相。 第三十五卷离垢地菩萨。 修三聚十善之法门。 八定五通。 发无边妙慧之焰相。 第三十六卷能证智之慧焰。 进修菩提分之法门。 寄声闻四谛观门。 显菩萨胜地之相。 第三十七卷般若现前。 十种观缘起之法。 远行时久。 七地超前后之功。 第三十八卷不证无生之理。 由佛致七劝之桥。 大悲观众生十种之稠林。 大智流菩萨才辨而演法。 第三十九卷云雨自他之广德。 小分未等于如来。 于中。 因果相参。 多喻校量不测(三禅天第七会阙文)。 第四十卷(重会普光第八会说十一品经至四十三卷十定品第二十七)极果必由初信。 是故重会法堂。 普贤承命以宣扬。 方定陈十定之胜用。 第四十一卷遍住国土三昧。 爰及十种庄严。 说菩萨自在神通。 显普贤无尽功德。 第四十二卷差别自在三昧起入之用无他分。 四口而波涛心。 流四辨而演说。 第四十三卷无碍大轮三昧。 遍法界而为胜能。 如天众王之化。 类等觉而同妙觉。 第四十四卷(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卷舒自在辨才。 辨十种之身。 神通法喻。 双明陈十忍之相。 第四十五卷(阿僧祇品第三十。 寿量品第三十一。 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僧祇寿量。 表佛德之不穷。 感应随方。 示菩萨之住处。 第四十六卷(至四十七卷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大众怀疑念请。 未知德相云何。 青莲纵辨以返酬。 谈佛不思议之果法。 第四十七卷始终广大佛事。 修乎解脱之门。 高建勇健之法幢。 宣畅圆音之远彻。 第四十八卷(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十身相海与随好光明。 皆显德用难思因深果远。 第四十九卷(普贤行品第三十六)普贤行品。 一惑为百万障门。 偈颂别明十行。 参而不杂。 第五十卷(至五十二卷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如来出现。 法喻多门。 十身含纳而融通。 一理济平而映彻。 第五十一卷口辨泻圆音之相。 酬明智水之潜流。 破微尘而出大经。 剖凡心现圣智。 第五十二卷境行与成等正觉。 转法轮及涅槃。 亲近见闻不空。 成金刚不坏之坚种。 第五十三卷(三重普光第九会说一品经至五十九卷离世间品第三十八)菩萨处世不染。 即离世间之品。 现普慧云。 兴于问端。 普贤瓶泻以酬答。 第五十四卷始从十种欣慰。 乃至无等住门。 三百余段长文。 以酬十行之相。 第五十五卷十种无常之意。 后彰自在等门。 其中旨趣无边。 述前回向之位。 第五十六卷首题十种无碍。 至大师子吼之显文。 颇有无数法门。 广前十地之德。 第五十七卷断十种余习。 后论胜进之心。 广有三十三门。 通明离垢之行等。 第五十八卷始从菩萨净施。 下至降生十门。 其中行愿而不穷。 酬因果满之相矣。 第五十九卷降生母胎之八相。 偈劝修持之。 一心二千出离之行门。 一部修成之分矣。 第六十卷(祇洹重阁第十会说一品经至八十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如来不离逝多林中。 入师子频申三昧。 菩萨睹法界之神变。 声闻皆聋盲而不知。 第六十一卷普贤以能开十句。 如来展白毫一光。 文殊徒从而南行。 皆显定门之果德。 第六十二卷大圣诫善财。 求友南行。 访德云海云。 与善住法门。 幽奥而不测。 第六十三卷遇弥迦与解脱长者。 证旋陀罗尼之妙门。 后见海幢比丘。 睹身毛所现之胜事。 第六十四卷礼休舍瞿沙之友。 才执手而游览十方。 劝诣胜热之刀山。 投火聚而获三昧。 第六十五卷始从慈行童女。 后至明智居士。 其四人善友。 皆寄十行之法门。 第六十六卷宝髻普眼之长者。 无厌大光之国王。 不动谈礼佛之往因。 法门含逆顺之深意。 第六十七卷遍行化六趣之形类。 鬻香主五分之法门。 无上胜将四拶以度人。 师子尼处于座谈法。 第六十八卷婆须及观音菩萨。 大天与安住地神善友。 修回向之法门。 婆珊云初地之圣位。 第六十九卷夜神普德。 授游步解脱之教门。 喜目身云。 供多佛而势弥远。 第七十卷普救纵毫光一道。 善财获清净三轮。 问答明历事于多尊。 远劫遇良友而开通。 第七十一卷寂静与守护城。 为善财开解脱之门。 一一并深广难思。 重重皆结会今古。 第七十二卷开敷树华之友。 说解脱名。 太喜光明轮王。 设法施之作场。 夜神会修目之古事。 第七十三卷大愿法门。 善财睹胜妙之邑。 父王见佛。 太子免刑戮之愆。 第七十四卷妙德灵神。 主十种受生之藏。 摩耶母腹。 现三千神变之奇。 第七十五卷善财访于瞿波德神。 示求友之诫。 遇佛为姻之往事。 同修行愿之胜缘。 第七十六卷摩耶为诸佛之母仪。 愿处言行之典则。 其众艺主光之善友。 皆会缘入定之所由。 第七十七卷童子童女。 诫善财事友百重法。 慈氏慈念。 偈赞令归于本师。 第七十八卷善财感遇而启言。 弥勒具德而能容。 经有三百余段。 显菩提心胜而功高。 第七十九卷善财入于阁门。 见尘刹无边之劫事。 法喻问答而退席。 当成道果而再期。 第八十卷文殊展手而如持。 善财功证于极果。 普贤摩顶而偈劝。 慎勿疑于此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竟大永七年亥二月十八日写毕书写之志者。 华严经者。 一代根本法轮。 直显如来之内证。 依之一度触耳者。 永离生死之苦报。 通玄居士者。 华严之祖师。 讲经之叶佛意。 故从口放金色之光。 云彼云此。 不信不可有者也。 然八十卷之大意。 才拶尽掌中之纸墨。 微妙之要术也。 宪每日为顶戴之。 不顾料纸之轻乏。 励恶笔写之者也。 愿者三宝冥众。 哀愍纳受给。 快宪(四十七) 发布时间:2024-05-01 08:02:0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