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见闻录白话 内容: 见闻录白话(明)古吴沙门智旭随笔凡夫白话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楚中有一生员。 心迹正直。 值冥府缺第七殿。 上帝命暂主之。 每隔数日。 则入冥理事。 但正坐简阅文簿。 不劳签判。 而随彼前人行业。 罪福异趣。 每见有自上刀山剑树者。 辄使左右救之。 愈救愈上。 竟莫能挽也。 一日阅簿。 见其妻有一罪款。 云盗邻鸡一只。 连毛重一斤十二两。 遂折而识之。 回阳诘问其妻。 妻尚抵谩。 彼述冥间所见质之。 乃首曰。 邻鸡食所晒物。 失手误打令死。 惧邻妇诟厉。 故尚藏未发耳。 因取出秤之。 斤两不爽。 相对惊异。 遂以死鸡并价。 偿谢邻人。 未几复入冥。 简视前簿。 折痕如故。 而罪款已无影迹矣。 两湖地方有个读书人,心地很正直。 刚好阴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请他暂时代缺。 每隔几天,他就必须去阴间处理事情。 他的工作只是检查登记簿,并不需要判案。 他看到每个人由于造的业不同,因此受罪罚或受福报,也随之而异。 每次他看到有人自己上刀山剑树时,就赶快叫左右的人去救。 结果是越救那人,那人却反而上得越快,因此都无法挽救那些人。 有一天,他看到簿子上,登记了他太太的一条罪状,说是偷邻居一只鸡,连鸡毛一共重一斤十二两。 于是他就把这页折起来作记号。 回到阳间后,他就问太太是否偷邻居的鸡。 起先他太太还抵赖,后来他就把阴间所见告知,这时他太太才自首说,是因为邻居的鸡,吃她晒的食物,她失手误把鸡给打死。 她怕邻妇会凶狠辱骂,只好先把鸡藏起来,至今尚无人发现。 夫妻俩就把死鸡拿出来秤,不多不少,刚好一斤十二两。 他们十分惊异,簿子上登记的实在太准。 于是他们就折合市价,并连同死鸡,拿去赔偿邻居,并谢罪。 不久之后,他又到阴间上班。 他把那本文簿打开来看,折的痕迹依旧,而他太太的罪状已无影迹。 (二)姑苏阳山西王象桥。 有居民夫妇。 每至稻熟时。 辄于邻田中。 撅取禾穗以自益。 忽一日。 亡父母附于女身大诟曰。 汝盗邻家谷。 冥府乃督我。 撅己田中穗偿之。 两手皆伤。 不胜苦痛。 汝何害我至此耶。 姑苏城阳山西边的王象桥附近,住了一户农家。 每次稻穗成熟时,这对夫妇就去偷折邻居田里的稻穗以获利。 有一天,农夫过世的父母,忽然附身到他女儿的身上,大骂他说:‘你盗邻家的稻谷,冥府却要我们去折自己田里的来还。 现在我们两只手都折得受伤,痛苦不堪。 你怎么能害我们到这种地步呢。 ’(三)姑苏南濠街。 有一人常作阴隶。 每数日辄往直班。 邻有一人语曰。 能带我至阴间游戏乎。 隶曰可。 汝但静卧室中。 敕家人勿开户。 我当带汝去。 仍送汝回。 邻人如命卧室中。 隶即摄其魂。 同至府城隍庙前。 嘱令住石牌楼下相待。 自乃持文书入中庭去。 邻人待久生厌倦心。 见一大车。 从西过东。 载四娼女并二男子。 中一娼女。 原有旧情。 以手招之。 遂登车同去。 隶出庙觅邻人不见。 转问旁人。 知登车去。 乃回阳急至傅门外一居民家。 见有新产小猪七头。 其一即邻人也。 以手掷之。 猪毙而魂忽不见。 次于田岸见大赤蛇仰卧。 即知邻人所变。 乃打杀之。 捏其魂归房掷醒。 因问曰。 汝同我游阴府。 颇适意乎。 答曰。 汝初置我于庙前石牌楼下。 入庙经久不出。 我方厌倦。 幸旧识娼女邀我出傅门外。 同至一舍相与饮食欢乐。 忽有人夺我食。 打我项。 我怒而出外。 困而偃息。 复闻人呼曰。 赤蛇赤蛇。 以手攫我。 我便惊醒。 有何乐乎。 隶笑语其故。 黄洪江亲闻其事。 乃发心学道。 姑苏城南濠街,有一个人常到阴间当差,每隔几天就要去值班。 他的邻居问,是否可以带他去阴间游戏一番。 当差的说:‘可以。 不过你要静静的躺在床上,同时要告诉家里的人,不可以开门。 这样我就可以带你去玩,并送你回来。 ’邻人就听命躺在床上,当差的就把他的魂勾了去。 当差的带他到地府的城隍庙前,吩咐他在石牌楼下等。 当差的就自己带了文书,进入中庭。 邻人久等,不见当差的回来,于是就不耐烦起来。 刚好看到有辆大车子,从西边开往东边。 车上坐有四名妓女及两名男子。 其中一名妓女,是邻人的旧相好。 这名妓女就向邻人招手,邻人就登车随他们去。 当差的办完差事之后,出庙门寻不著邻人,问旁人才知道已搭车走了。 于是当差的就回到阳间,急忙赶到傅门外一户人家的猪栏处。 看到新产的七头小猪中,有一头就是邻人。 他就把这头小猪掷到地上,小猪虽然摔死了,但魂却忽然不见。 当差的又到田岸边,见到一条仰卧的大赤蛇,知道是邻人变的。 于是就把蛇给杀了,捏了邻人的魂,回到邻人房里,把魂掷向睡卧中的邻人,邻人就醒过来。 当差的就问邻人说:‘你同我到地府去,玩得可开心? ’邻人说:‘你把我丢在庙前石牌楼下,自己进庙那么久都不出来。 我正觉得无聊,幸好遇见我认识的妓女,她邀我出傅门外,到一间屋子饮酒。 忽然有人抢我的食物,还打我的颈子,我一生气,就走出门外。 后来觉得很疲倦,就睡著了。 正睡得香甜,又听到有人叫赤蛇赤蛇,还用手捉我,我就惊醒了。 有什么好玩。 ’当差的就笑著把事情的原委告诉邻人。 我未出家时的好朋友黄洪江,听见这件事之后,就发心学佛。 (四)神宗时。 应天巡抚周孔教。 以新升侍郎。 过家中。 有属官数人。 皆修书差隶往谢举荐。 隶在其门候。 未得即通。 忽见一承差。 持单红帖。 有侍生石星拜五字。 门者急为传进。 周方宴坐。 见之大惊。 已而帖及承差俱不见。 周遂病剧。 子孙环立。 又见白布包首者三十余人。 突入卧室诃之。 则各以手。 持己头示人。 盖断头鬼也。 周遂卒。 考其故。 石向为兵部尚书。 时周为御史。 劾之下狱论死。 而三十余人。 皆周为巡抚时,以贼情误杀者也。 宋神宗时,应天府(河南商丘县,本睢阳郡)巡抚周孔教,新升官当侍郎,回家中小憩数日。 他的部属数人,皆写信感谢推荐,差人送到他家。 这些差人还未得通报之时,都在门口等候。 忽然看到一个差人,拿了张红帖,上面写著「侍生石星拜’五个字。 守门的就立即传他进去。 周孔教正在屋内休息,看到这张帖子,大吃一惊。 而帖子和差人,一下子都不见了。 之后,周孔教就病重。 弥留之际,子孙环立周围。 这时大家都看到有三十几个头包白布的人,突然走进周的卧室骂他。 还各自把头拿下来给人看,原来是断头鬼。 周孔教当场就断气。 事情的根源是这样的:石星本为兵部尚书,当时周当御史,弹劾石星下狱并处死。 而三十几个人,都是周当巡抚时,把他们当贼而误杀者。 (五)姑苏周致和。 卖药为业。 有一次媳殁后。 附于妹身言曰。 吾不敬三宝。 罚作狗身。 日被厨下人打。 苦不可言。 幸速救我。 父母问曰。 吾为汝礼慈悲忏法。 汝得益否。 答曰。 正仗忏力。 将脱难矣。 父母乃从周家。 取狗以归。 三日而死。 姑苏人周致和以卖药为业,有一次他的媳妇死了之后,附在她妹妹的身上说:‘我由于不恭敬三宝,所以被罚为狗身,天天被厨房里的下人打,苦不可言,希望你们赶快救我。 ’她的父母就问她说:‘我们为你礼慈悲忏法,你是否得到利益了呢? ’她回答说:‘正是因为仗了慈悲忏的力量,我就要脱离这种苦难了。 ’于是她的父母,就向亲家周家要回这条狗。 三天之后,狗就死了。 (六)姑苏金龙川表弟。 住浒墅关。 生一子。 常病。 偶父子同卧。 顷有鬼摄父魂至冥府。 冥官责云。 汝欠某人债若干。 何久不还。 父答云。 我不识渠。 因唤出相认。 即其子也。 遂忆前世曾欠债事。 冥官命曰。 汝速于三宝中。 为渠还却。 一诺而醒。 其子宛然在床。 心倍醒悟。 后为作福延医等事。 计满本数。 子随去世。 毋恸哭之。 父曰。 不须哭也。 此是索旧债者耳。 备述前梦。 因相与奉戒修道。 至今尚存。 姑苏人金龙川的表弟,住在浒墅关。 他生有一个儿子,经常生病。 有一次,父子二人偶尔同床而卧,不久就有鬼把父亲的魂魄摄入冥府。 冥官责备他说:‘你欠了某人这些债,怎么那么久了还不还? ’父亲回答说:‘我不认识这个人呀。 ’于是冥官就把债主叫出来相认,原来就是他的儿子,结果他也回忆起前世曾欠对方的债。 冥官就告诉他说:‘你赶快替他做佛事,把债还给他。 ’他答应之后就醒过来了,而他的儿子,仍睡在床上好好的。 这时他的心里,更加清楚明白。 后来他就替儿子做佛事并请医生治病,刚好把欠债都还清时,儿子就死了,母亲哭得很伤心。 父亲说:‘不须要哭,他是来讨旧债的。 ’于是就把梦里的情形,向妻子诉说。 此后两人都持戒修道,现在他们还在。 (七)青阳县老田吴六房。 有家人名吴毛。 持戒茹素甚洁。 左兵渡江。 抢掳杀人。 主人尽走避之。 惟吴毛代主看守房屋。 被贼七枪而死。 顷之毛弟来看。 毛复醒。 向弟曰。 我夙业应七受猪身。 因斋戒力。 今受七枪。 以酬往因。 径生天矣。 言讫遂逝。 其弟素不信善。 闻之骇然。 亦遂回心。 青阳县老田地方,吴姓人家的第六房,有个佣人名叫吴毛,平常持戒吃素非常干净。 由于当时有战乱,左兵渡江,抢劫俘虏又杀人。 因此主人一家全都远避他方,只留下吴毛一人代替主人看守房子,结果他被贼兵杀了七枪而死。 不久之后,吴毛的弟弟来看他。 吴毛醒过来告诉他弟弟说:‘我夙世的业报,应该要投胎七次为猪。 但是由于今世我持戒茹素的功德力,所以这辈子只受七枪之苦,以了夙世之业,现在我直接就可以生天了。 ’说完这话,吴毛就死了。 他的弟弟原本是不信做善得善报的,听了哥哥的话之后,惊骇异常,从此也就回心转意了。 (八)徽州商人程伯鳞。 久居扬州。 事观音大士甚虔。 乙酉夏。 北兵破扬城。 程祷大士求救。 乃得梦云。 汝家共十七人。 余十六口俱不在劫。 惟汝在数。 不可逃也。 程既醒。 又复恳祷。 乃得梦云。 汝前生杀王麻子二十六刀。 今须偿彼。 决不可逃。 汝当分付家中十六口。 并住东厢。 汝独在中堂俟之。 勿并累家人也。 程颔之。 越五日。 北兵扣门。 程即问曰。 汝非王麻子乎。 若是王麻子。 可来杀我二十六刀。 若非王麻子。 则本无怨。 不须进门。 兵云。 我正是王麻子。 程遂开门纳之。 兵下马惊问。 汝何以知我姓名。 程具以两梦告之。 兵叹曰。 汝前世杀我二十六刀。 我则今世报汝。 我今杀汝。 汝于来世。 不将又报我乎。 乃以刀背。 斫程二十六下而宥之。 携其家属。 同至金陵。 徽州地方的商人程伯鳞,长久以来都居住在扬州,他拜观音大士非常的虔诚。 乙酉年的夏天,北兵破了扬州城。 程氏就向观音大士求救,于是就做了一个梦。 大士告诉他说,你们一家十七口人,其中十六人都不在劫数之中,只有你在数难逃。 程氏醒过来之后,又很虔诚的祈请大士保佑,于是又做了一个梦。 大士告诉他说,你前生杀了王麻子二十六刀,现在必须要偿还,绝不要逃避。 你要吩咐家中十六口人,通通待在东厢房,你自己独自一人,在中堂等候,不要连累家人。 程伯鳞听了之后,点头称是。 五天之后,有个北兵敲门。 程伯鳞就问他说:‘你是不是王麻子呀,如果是的话,就来杀我二十六刀吧。 如果不是的话,我们之间没有怨仇,你就不需要进门了。 ’门外的兵说:‘我就是王麻子。 ’程氏就开门让他进来,兵下马之后,很惊讶的问他:‘你怎知我的名字? ’程氏就把所做的两个梦告诉他。 兵就叹息说:‘你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我今世杀你报仇。 那么来世你不是又要报仇吗? ’于是就拿刀背,击了程氏二十六下而原谅他,并且还护送他们全家到金陵。 发布时间:2024-05-05 08:19:4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