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严经奥义 内容: 第二章 第二卷段落释义第一节 见性具四种缘原文:阿难白佛言。 世尊。 必妙觉性。 非因非缘。 世尊。 云何常与比丘。 宣说见性。 具四种缘。 所谓因空因明。 因心因眼。 是义云何。 佛言。 我说世间。 诸因缘相。 非第一义。 释:阿难问佛说:世尊,如果那个微妙的觉明性一定不是因缘性,可是您常常对诸比丘们说见性有四种缘,比如说所谓的眼识见性,是因为有虚空、有光明、有识心、有眼根,就能见到色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说:我这说的是世间的因缘相,因缘所生的法,不是在说第一义的见性。 这里的见性是指六识见六尘的见性功能作用,如眼识见色的功能,是因缘所生法,需具备四缘或九个条件才能见色,当因缘不具足时,这种见性就不存在了。 所以见尘境的见是生灭性的是假法,不是第一义真心的见性。 真心的见性没有条件,不用因,不用缘,不管明和暗,有空间和没空间,有眼无眼,有眼识心无眼识心,都有见性的功能作用。 原文:阿难。 吾复问汝。 诸世间人。 说我能见。 云何名见。 云何不见。 阿难言。 世人因于。 日月灯光。 见种种相。 名之为见。 若复无此。 三种光明。 则不能见。 释:阿难,我再问你,所有世间人都说自己有能见性,什么叫作见? 什么叫作不见? 阿难说:世间人借助于太阳、月亮和灯光能看见种种事物的相貌,就叫作见;如果没有这三种光明就不能见,叫作不见。 原文:阿难。 若无明时。 名不见者。 应不见暗。 若必见暗。 此但无明。 云何无见。 阿难。 若在暗时。 不见明故。 名为不见。 今在明时。 不见暗相。 还名不见。 如是二相。 俱名不见。 若复二相。 自相陵夺。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 如是则知。 二俱名见。 云何不见。 释:阿难,如果没有光明的时候叫作不见,那应该也看不见黑暗;如果确实能看见黑暗,仅仅是因为没有光明是不见,怎么能叫作不见呢? 阿难,如果在黑暗的时候不见光明叫作不见,那么现在有光明的时候看不见黑暗,还应该叫作不见才对。 如果光明和黑暗都有不见,二者互相遮障和侵夺,并不是你的见性在其中消失不存在了。 因此说在光明和黑暗的时候都有见性,都叫作见,怎么能说是不见呢? 原文:是故。 汝今当知。 见明之时。 见非是明。 见暗之时。 见非是暗。 见空之时。 见非是空。 见塞之时。 见非是塞。 四义成就。 释:佛说:因此你现在应当知道,见到光明的时候,见性不是光明;见到黑暗的时候,见性不是黑暗;见到虚空了无一物的时候,见性不是虚空;见到有物不空的时候,见性不是壅塞和物质。 这样光明、黑暗、空和塞四个法义才能成就,见性也能成就了。 佛在这里说第一义如来藏的见性,不归于尘境,六识的见性当然也不归于尘境,只不过六识的见性由尘境而起,第一义真心的见性不由尘境而起。 当六识见明的时候,如来藏的见不是明,当六识见暗的时候,如来藏的见不是暗。 见空的时候,如来藏的见不是空,见塞的时候,如来藏的见不是塞。 如来藏的见不与明暗相关,明时也有见,暗时也有见,一直作用着不断的是如来藏的见;不与空塞相关,空时也有见,塞时也有见的,就是如来藏的见。 见明见暗的见是六识的见,见空见塞的见是六识的见,如来藏的见不见这些相。 如来藏见什么呢? 如来藏见的相不属于世间相,不属于六尘境,所见都与种子有关,不落入世俗相中,没有世俗心,没有喜怒哀乐等等的情绪,没有烦恼,不会造作善恶业行。 原文:汝复应知。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云何复说。 因缘自然。 及和合相。 汝等声闻。 狭劣无识。 不能通达。 清净实相。 吾今诲汝。 当善思惟。 无得疲怠。 妙菩提路。 释:佛说:你应当知道,当你见到了你的见性时,你这个见到见性的见不是第一义见性的见。 见性的见是能够离开能见见性的见而单独存在的,是不依能见见性的见而有见的,不管你见不见,见性的见都存在着不灭。 你见到见性的见与见性的见不是同类,二者不能等同。 你怎么还说见性是因缘生成的,或者是自然而有的,或者说见性是和合起来的相? 你们这些声闻人心都是狭劣没有什么见识的,因此不能通达法界中清净的实相义。 我现在告诉你,你应当好好思惟,不要对微妙的菩提大道再生懈怠心了。 第一义的见性能够离开六根六尘,也能离开六识的见,自己单独就能有见,见性本来存在,不是因缘出生的,不依靠外缘,眼见色、耳闻声的六识之见与见性不能等同。 所以不能说见性是因缘所出生的因缘性,也不是自然而有的自然性,也不是各种事物和合到一起而凑成的。 要想证得祂,必须修福修慧,用智慧之眼,无形的慧眼去发觉祂,肉眼不能见。 见见之时,第一个见是妄心七识的见,第二个见是如来藏见性的见。 当我们见六尘境界时是妄心的见,背后还有个如来藏的见性,两个见一真一妄,不可混淆不分,也不可等同。 妄心六识的见性不是如来藏本来的见性,两个见要区别开来,不要把六识的见性当作如来藏的见性。 如来藏的见性,能够离开六识的见性而有,是不需要六识的见性就能单独存在的,有如来藏就有如来藏的见性(无余涅槃时除外)。 而六识的见性不能与如来藏的见性相提并论,也不能像见六尘境那样见如来藏的见性。 但六识的见性是假见,真见和实质的见还是如来藏的见性,就像皮影戏,你所见的都是假相,实质都是幕后人所为。 所以不要再把六识的见当真见,真见不见六尘境界。 发布时间:2024-05-12 08:05:0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