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显识经讲记 内容: 第十章 众生云何生天和入地狱原文:大药复白佛言。 世尊。 众生舍身。 云何生诸天中。 乃至云何。 生于地狱等中。 佛言大药。 众生临终之时。 福业资者。 弃本之视。 得天妙视。 以天妙视。 见六欲天。 爰及六趣。 见身摇动。 见天宫殿。 及欢喜园。 杂花园等。 又见诸天。 处莲花殿。 丽妓侍绕。 笑谑嬉戏。 众花饰耳。 服憍奢耶。 臂印环钏。 种种庄严。 花常开敷。 众具备设。 释:大药又对佛说:世尊,众生舍弃了色身之后,他是如何升到各层天上,又是如何下到地狱的? 佛对大药说:众生临终之时,有福业资养的人,就会舍弃做人时的视觉作用,获得一种神通妙觉,有天眼通,能见到六欲诸天,以及六道众生,见到天人的色身动转,以及天上的宫殿和欢喜园林、杂花园林等等。 又看见诸天天子,坐在莲花宫殿中,有天生丽质的妓女和侍从围绕着,互相嬉戏谈笑,耳朵上带着很多花朵,穿着最珍贵的服装,手臂上带着装饰物。 所用之具,种种庄严,鲜花常常开放,摆设齐备。 舍弃了人身上的见闻觉知,得到了天人的见闻觉知,其实人的见闻觉知性也很微妙,色不到眼,眼不到色,却能有见,六根不到六尘,却能见六尘,甚是奇怪。 天人的见闻觉知性当然更微妙,无事不知无事不晓,能看到地狱,能看到天界,六道众生都能看到,能看到其它世界,确实很微妙。 原文:见天天女。 心便染恋。 欢喜适意。 姿颜舒悦。 面若莲花。 视不错乱。 鼻不亏曲。 口气不臭。 目色明鲜。 如青莲叶。 身诸节际。 无有苦痛。 眼耳鼻口。 又无血出。 不失大小便利。 不毛惊孔现。 掌不死黄。 甲不青黑。 手足不乱。 亦不卷缩。 好相显现。 释:有福德之人命终看见天子天女,心里就生起了欲染贪恋之意,内心欢喜,心意舒畅,容颜舒展,神情愉悦,面像桃花,目光不乱,鼻子也不塌陷,口气也不臭秽,眼睛明亮不浑浊,就像青莲叶似的。 身体任何骨节都没有苦痛,眼耳鼻口都不会流血,也没有排大小便的事情,绝对不会惊吓得汗毛竖起、毛孔大开。 手掌也没有像死人一样的发黄,手指甲也不青黑,手脚都不乱动,也不蜷缩着,所有的好相都出现了。 原文:见虚空中。 有高大殿。 彩柱百千。 雕丽列布。 垂诸铃网。 和风吹拂。 清音悦美。 种种香花。 庄严宝殿。 诸天童子。 众宝严身。 游戏殿内。 见已欢喜。 微笑齿现。 如君图花。 目不张开。 亦不合闭。 语音和润。 身不极冷。 亦不极热。 亲属围绕。 亦不忧苦。 日初出时。 当舍其寿。 所见明白。 无诸黑闇。 异香芬馥。 四方而至。 释:此人看见虚空中有高大的宫殿,宫殿里面有百千根彩色的梁柱,雕刻得华丽庄严,柱子上悬挂着铃网,和风吹拂时,铃网就发出清扬悦耳的美妙音乐,又有种种香花庄严着宝殿。 各层天上的童子们,都用许多种宝贝庄严其身,在宫殿中玩耍嘻戏。 此临终人看见这些景象,非常欢喜,微笑时牙齿就显露出来了,就像君图花一样。 眼睛不开不合,半睁半闭,语音柔和圆润,身体既不特别冷,也不特别热。 周围有亲属围绕着,心不觉忧悲苦恼。 在太阳刚出现时就该舍寿了,这时所见一切都是光亮的,没有黑暗,周围天香浓郁,从四面八方涌来。 原文:见佛尊仪。 欢喜敬重。 见已亲爱。 欢喜离辞。 犹如暂行。 便即旋返。 安慰亲知。 不令忧恼。 有流法尔。 生必当死。 勿以分别。 而生苦恼。 释:这时这个临终人会看见佛的威仪相好庄严,于是心生欢喜和敬重。 然后又看到这一世的家亲眷属和所亲爱的人,就高高兴兴地跟他们辞别,就好像是暂时外出很快就会回来的样子。 他告诉自己的六亲眷属和亲戚邻里说:你们不要难过,在世间里生死流转就是这样,都是缘聚缘散的,有生就有死,本来就是这样,不要因为我们的别离而生苦恼了。 原文:大药。 善业之人。 命终时好乐布施。 种种伽他。 种种颂叹。 种种明白。 种种称说。 正法之教。 如睡不睡。 安隐舍寿。 将舍寿时。 天父天母。 同止一座。 天母手中。 自然花出。 天母见花。 顾谓天父。 甚为福吉。 希奇胜果。 天今当知。 子庆之欢。 时将不久。 天母遂以两手。 摇弄其花。 弄花之时。 命便终尽。 释:佛对大药说:有善业的人,临命终时, 喜乐于布施。 用种种偈子和赞颂,以种种明了的语言,用种种的言词宣传佛陀所教的正法,然后似睡非睡地安稳舍寿了。 在他即将舍寿时,他的天父和天母坐在一起,天母手中,自然地就出现了一朵花,天母看见手中的花,回头对天父说:我们现在是太幸福和吉祥了,非常稀奇而殊胜的果报出现了,天子当知,我们不久就要庆祝儿子的诞生了。 天母说完,就以两只手摇晃手里的花,这边摇晃时,命终之人就死亡了。 原文:无相之识。 弃舍诸根。 持诸境业。 弃舍诸界。 持诸界事。 迁受异报。 犹如乘马。 弃一乘一。 如日爱引光。 如木生火。 又如月影。 现澄清水。 释:无形无相的阿赖耶识,舍弃了诸根以后,带着众生在六尘境界里所造作的诸业种,舍弃了十八界,带着众生在十八界中所造作的诸事业种子,迁入其他的果报色身当中。 就像骑马一样,跳下一匹马,再乘上另一匹,如太阳牵引着光辉,如木头生出火苗,如月影出现在澄清的水中。 原文:识资善业。 迁受天报。 如脉风移。 速托花内。 天父天母。 同座视之。 甘露欲风。 吹花七日。 宝珰严身。 曜动炫焕。 天童朗洁。 现天母手。 释:阿赖耶识含藏着善业,就转到天人的业报当中,就像身体气脉当中的风大移动那样,阿赖耶识把天人的色身迅速地托载在天母手中的花朵上,天父和天母坐在一个座位上一起看着自己的孩子。 天上的甘露和微风,吹拂花朵七天之后,天上的宝垱就庄严了天童的色身,显得光彩夺目,天童俊朗洁净,就出现在天母的手上了。 原文:大药白佛言。 世尊。 无形之识。 云何假因缘力。 而生有形。 云何有形。 止因缘内。 释:大药菩萨问佛说:世尊,无形无色的阿赖耶识,是如何假借着这些因缘的力量,而出生了有形的色身? 为什么有形的色身依止于因缘当中呢? 色身出生的因缘,包括天父天母的缘,善恶业的缘,阿赖耶识借着这些因缘而生出了天子那个有形有相的色身。 有形的五蕴如何住在这些因缘之内呢? 大药菩萨就问佛这个问题。 原文:佛言大药。 如木和合。 相触生火。 此火木中。 求不可得。 若除于木。 亦不得火。 因缘和合。 而生于火。 因缘不具。 火即不生。 木等之中。 寻火色相。 竟不可见。 然咸见火。 从木中出。 释:佛对大药说:就像两根木头和合在一起,互相摩擦,摩擦之后就生出火来了,木头里并没有火,但是除去木头,火也就没有了,是木头和磨擦的因缘和合生出了火,借着木头和人工摩擦的因缘,就可以生出火来,如果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火就不能生出。 但是在木头里寻找火的色相,竟然了不可得,可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火是从木头当中出来的。 木头里为什么能生出火来? 因为木头里面有火大,火大要现前,要借助一定的因缘,没有因缘是不会生出火来的。 比如天然气里有火性,但是我们不点燃它,就不会生出火,一切法都要借助一定的因缘,才能够显现出来,没有这些因缘,这一切法都不能出现。 有木头,还得有人为的摩擦才能生出火,因缘和合, 火就出现了。 原文:如是大药。 识假父母。 因缘和合。 生有形身。 有形身中。 求识不得。 离有形身。 亦无有识。 大药。 如火未出。 火相不现。 亦无暖触。 诸相皆无。 如是大药。 若未有身。 识受想行。 皆悉不现。 释:佛说:大药,阿赖耶识也是这样,要假借父母和合的因缘,才能够生出五蕴色身,在五蕴身这个有形的色身中去找阿赖耶识,却是找不到的。 因为阿赖耶识不住在色身上,无形无相的没有住相,但是离开这个有形相的色身,也就没有阿赖耶识可找了,离开色身找不到阿赖耶识。 所以阿赖耶识不离五蕴身,又不在五蕴身而作诸事业,起诸作用。 大药,火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还没有火的形相,火的暖触相也没有,什么相都没有。 同理,色身在没有生出来之前,五蕴的受想行识都不会现前。 当五蕴身具足的时候,受想行识才会出现,其功能作用也就都显现出来了。 原文:大药。 如见日轮。 光明照曜。 而诸凡夫。 不见日体。 是黑是白。 黄白黄赤。 皆不能知。 但以照热光明。 出没环运。 诸作用事。 而知有日。 识亦如是。 以诸作用。 而知有识。 释:大药,比如说看见那轮太阳,其光明照耀着大地,而凡夫众生们只能看见光明,看不见太阳本体,太阳是黑是白, 是黄白色的还是红黄色的,都不知道。 众生虽然看不见太阳本体,但是从光明的照耀、天气的炎热和亮光上,从太阳的出生和落下的循环运转上,所做的种种事业上,就能知道有太阳。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以祂所做的种种事业,就能知道有阿赖耶识的存在。 要证得太阳的作用,可以拿着放大镜,在干草堆上聚焦,一会干草就会燃烧,从太阳在干草上所显现的作用上就知道有太阳,虽然我们看不见太阳。 阿赖耶识也是这样,众生看不见阿赖耶识,但是以祂所起的作用,我们就知道有阿赖耶识。 那阿赖耶识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这就需要我们参禅去求证。 原文:大药白佛言。 云何为识作用。 佛言大药。 受觉想行。 思忧苦恼。 此为识之作用。 复有善不善业。 熏习为种。 作用显识。 大药白佛言。 云何识离于身。 便速受身。 识舍故身。 新身未受。 当尔之时。 识作何相。 释:大药菩萨问佛说:阿赖耶识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佛对大药说:受想行识、忧悲苦恼, 这些都是阿赖耶识的作用,还有善业与不善业,熏染成了种子,种子起用就显现出阿赖耶识了。 真识和妄识和合运作的作用,有阿赖耶识的作用,也有六七识的作用。 大药对佛说:阿赖耶识是如何离开原来的色身,然后就能迅速地出生下一个色身的? 阿赖耶识舍弃原来的色身,在新的色身还没有生起的时候,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是什么相貌? 舍身受身还有一个中间的状态,在中间的这个状态里,阿赖耶识是什么样的一个相貌呢? 原文:佛言大药。 如有丈夫。 长臂勇健。 着坚甲胄。 马疾如风。 乘以入阵。 干戈既交。 心乱坠马。 武艺捷习。 还即跳上。 识弃于身。 速即受身。 亦复如是。 又如怯人。 见敌怖惧。 乘马退走。 识资善业。 见天父母。 同座而坐。 速托生彼。 亦复如是。 释:佛说:大药,譬如有个勇士非常的勇敢,两条胳膊又长又健壮有力,穿着坚硬的盔甲,骑着一匹疾跑如风的战马冲入敌阵,然后兵戈相交, 这个勇士由于心乱坠落到马下,但因为他训练有素,武艺高强,又迅速地跳到马身上去。 阿赖耶识舍弃原来的色身,迅速地纳受新的色身也是这样,从这个身体里出来,又迅速的受持另一个色身。 又像非常胆小的人,看见敌人内心恐惧,乘着马就退回去了。 阿赖耶识滋养着善业,此人即见到天父天母同坐在一起,就迅速地托生到天母手中的花上,二者道理是同样的。 原文:大药。 如汝所问。 识弃故身。 新身未受。 当尔之时。 识作何相。 大药。 譬如人影。 现于水中。 无质可取。 手足面目。 及诸形状。 与人不异。 体质事业。 影中皆无。 释:佛说:大药,就如你所问的那样,阿赖耶识舍弃原来的色身,新的色身还没有出现的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是什么相貌,现在的色身和下一世的色身中间,阿赖耶识是什么状态。 大药,譬如人的影子,显现于水中,没有质碍色,你向水中去捞,是捞不到影子的。 水里面的手足面目和形状,跟本人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却没有人的实体和本质,不能做人所做的事业。 原文:无冷无热。 及与诸触。 亦无疲乏。 肉段诸大。 无言声身声。 苦乐之声。 识弃故身。 新身未受。 相亦如是。 大药。 是资善业。 生诸天者。 释:那个影子上没有热度也没有冷度,也没有各种触觉,也不会感觉疲乏、口渴、饥饿、寒冷,这些它都感觉不到。 它也没有肉体和地水火风四大,又不会发出任何一种声音,口不会说话,身体的动静也没有,既没有痛苦的声音,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影子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没有五蕴,五阴十八界都没有,它只是一个影子。 阿赖耶识本体也如影子一样,是空性心,无形无相,没有十八界,没有五蕴,没有一切法。 在舍弃旧身,未受新身的中间状态里,阿赖耶识的相貌就是这样,这是善业资助着阿赖耶识,出生了天人的色身。 原文:大药白佛言。 云何识生地狱。 佛言大药。 行恶业者。 入于地狱。 汝当谛听。 大药。 此中众生。 积不善根。 命终之时。 作如是念。 我今于此身死。 弃舍父母。 亲知所爱。 甚大忧苦。 释:大药对佛说:阿赖耶识是如何出生地狱身的? 佛说:大药,造作恶业的人,如杀人、严重的杀生就要下地狱,还有的造破和合僧业、破三宝业,都会下地狱。 大药,你仔细听,这些造恶业的众生,集积了不善业、不善根,命终之时, 心里就会有这样的念头出现:我现在死在这里,舍弃了父母、亲属朋友和所有我所爱恋的人,心里感到特别的忧悲苦恼。 原文:见诸地狱。 及见己身。 应合入者。 见足在上。 头倒向下。 又见一处。 地纯是血。 见此血已。 心有味着。 缘味着心。 便生地狱。 释:有此心念之后,此命终人就看见了地狱的景象,也看见了自己即将入地狱的色身。 如果其业应该堕入地狱中,他就能看见自己脚在上,头倒向下。 同时又看见地狱某处的地上都是鲜血,看见鲜血以后,业力所使,心里就贪恋这些血色,由于这种贪味之心,就被地狱境界所系缚,于是就生在地狱中,不得出离了。 原文:腐败恶水。 臭秽因力。 识托其中。 譬如粪秽臭处。 臭酪臭酒。 诸臭因力。 虫生其中。 入地狱者。 托臭物生。 亦复如是。 释:此人因为恶业之业力使然,临命终时心里突然贪爱腐败臭秽的血水和肮脏的恶水,阿赖耶识就被拘执在这些臭秽物中,地狱身就诞生了。 譬如粪秽的恶臭之处,恶臭的酒酪之处,因为有臭秽之力,业力与此相应的虫子就托生在其中,出到粪秽之外便将死亡。 同样,即将入地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缘故,也要托生在这些臭秽之处,不得出离,出到地狱之外即得死亡,即便解脱地狱身。 临命终时的念头很重要, 一辈子做善业的人,命终的念头都是善的,心里念叨的都是所做的善事;造恶业的人,命终的念头都是恶的,心里想的都是所做的恶事。 于是就会顺着自己的念头,出现善恶境,由于贪爱善恶境,就被善恶境所拘执,而生死流转不休。 众生入地狱,主要是由于意根的贪爱所致。 众生在临命终时,意根有选择性,可以避开地狱等三恶道,可是由于平时意根没有修行,完全与业力相应,这时就要贪爱恶处肮脏之处,被恶处所拘禁,不得不托生于三恶道。 实际上到三恶道中轮回,还是意根抉择的结果。 这时的意根完全受控于业力,听从业力指挥,本来不应该贪爱血水、臭秽等物,这时偏偏要贪爱这些,没有一点警觉性,意识在旁边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把控作用,意根就选择了三恶道之处,被拘执到三恶道里。 原文:贤护胜上童真。 合掌白佛言。 地狱众生。 作何色相。 身复云何。 佛言贤护。 其爱血地。 生地狱者。 遍身血光。 身如血色。 生汤隍者。 身如黑云。 生乳汤河者。 身点斑杂。 作种种色。 体极软脆。 犹如贵乐婴孩之身。 释:贤护胜上童真合掌对佛说:世尊,地狱众生的长相是什么样的? 身体是什么样的? 佛说:贤护,喜欢血的那些众生,生到地狱里,色身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遍身血光, 浑身是血色,他们的业力与污秽的血液相应,就生到血光地狱里,遍身都是血光,身体是血液色的。 地狱有好多种,要看众生所造的是什么业。 生到恶臭、乌黑地狱的众生,身体像黑云一样,漆黑漆黑的。 生到乳汤河的众生,身上有斑点杂染,各种色彩混在一起,什么颜色都有,身体极其柔软而脆弱,像没有筋骨的小孩子的身体似的,又软又脆。 原文:其身长大。 过八肘量。 须发身毛。 并长垂曳。 手足面目。 亏曲不全。 阎浮提人。 遥见便死。 释:他们的身体又高又大,身高大约超过四米,头发和身上的汗毛是同样的长度,一直垂下来。 他们不是缺手就是缺脚,不是缺鼻子就是缺眼睛,面目不全,整个面目都不饱满圆润,都是瘪曲而瘦弱的。 这样的相貌,都是因为造了恶业的缘故,才生得这样的恶相和薄福相。 南瞻部洲临终的人,远远地看见这些地狱的景象现前,他就咽气死亡了。 原文:大药白佛言。 地狱众生。 以何为食。 佛言大药。 地狱众生。 食无少乐。 惶惧驰走。 遥见镕铜赤汁。 意谓是血。 众奔趣之。 又有声呼。 诸有饥者。 可速来食。 便走向彼。 至已而住。 以手承口。 狱卒以热铜汁。 写手掬中。 逼之令饮。 铜汁入腹。 骨节爆裂。 举身火起。 释:大药菩萨问佛说:世尊,地狱众生吃些什么饮食? 佛对大药说:地狱众生饮食时,一丁点的乐趣都没有,他们饥饿时惶恐地到处乱走,走得非常快,就为了去寻找饮食。 这些喝血的、以血为食的地狱众生,远远地看见铜溶化出来的红色的汁液,以为是血液,大家都奔跑过去,边跑边大声地呼喊说:肚子饿了的人都赶快来吃啊。 这时候这些众生还有一点善心,呼喊同伴也来吃饮食,他们叫喊着:谁饿了这里有血,快来吃吧。 然后就走到熔化的铜汁那里,停住以后,用手托着铜汁往口里送。 地狱的狱卒是专门惩罚地狱众生的,看到这些众生真的过来找饮食吃,就把这些热铜汁倒在他们的手中,逼迫他们喝到肚子里。 铜汁入到他们的肚子里以后,骨头关节都被烧得爆裂开了, 整个身体都着火了。 原文:大药。 地狱众生。 所食之物。 唯增苦痛。 无少安乐。 地狱众生。 苦痛如是。 识不舍之。 亦不毁坏。 身如骨聚。 识止不离。 非业报尽。 苦身不舍。 释:大药,地狱众生所吃的食物,只能增加他们的痛苦,没有一点安乐之处,他们就是这样的痛苦。 虽然如此,阿赖耶识也不离开色身而让他们死亡,也不让他们的色身毁坏,身体都被烧焦了以后,马上又变得完好如初,再接着到处找食物,再次遭受痛苦。 这些痛苦总是在重复着,身体瘦得就像一堆骨头聚集起来的一样,可是阿赖耶识也止住其中,不肯舍离其身。 如果众生的业报还没有报尽,阿赖耶识就会始终陪伴着,不会舍离苦报身。 原文:饥渴苦逼。 便见园林。 花果敷荣。 广博翠茂。 见已喜笑。 互相谓言。 此园翠茂。 清风凉美。 众急入园。 须臾暂乐。 树叶花果。 咸成刀剑。 斩截罪者。 或中破身。 分为两段。 或大叫呼。 四面驰走。 狱卒群起。 执金刚棒。 或执铁棒。 铁斧铁杖。 啮唇嗔怒。 身出火焰。 斫棒罪者。 遮不令出。 释:这些地狱众生们又饥又渴,苦恼逼迫着便看见一处园林,花果敷荣茂盛,园林广大青翠茂密,他们见到以后,就高兴得笑了,互相告慰说:这个园林可真青翠茂盛啊,清风也很凉爽可意,于是大家都急急忙忙地进入园林中,享受暂时的快乐。 可是须臾间,树叶和花果全都变成了刀剑,斩杀着这些罪人,他们有的身体从中间被砍成两段,有的痛苦得大呼小叫,四面八方地奔逃。 成群的狱卒们一起拿着金刚棒、铁棍子、铁斧头、铁刀杖,张着嘴唇现出嗔怒相,身体里冒出火焰,拼命地打杀这些罪人,遮挡阻止他们逃出园林。 原文:斯皆己业。 见如是事。 狱卒随罪者后。 语罪者云。 汝何处去。 汝可住此。 勿复东西。 欲何逃窜。 今此园者。 汝业庄严。 可得离不。 释:这些景象都是地狱众生自己的业力所感,有恶业才能见到这样残酷之事。 狱卒紧随着罪人身后,对罪人们说:你们到哪里去? 就在这园林中止住吧,不要再东奔西跑的了,你们想要逃到什么地方去呀? 现在这个园林,是你们造的罪业所感招出来的,能逃脱得了吗? 地狱众生都是这样的受着刑罚,遭受着痛苦。 比如无间地狱,众生的色身非常广大,地狱有多大,色身就有多大,所有的刑具都加在色身上,然后狱卒用这些刑具惩罚这些罪业众生,地狱众生就痛苦得昏死过去。 可是业风一吹,却又活过来了,再接着痛苦受罪,不管怎么样他们就是不死,想死也死不成。 不管他们昏迷到什么程度,阿赖耶识也不舍色身,还在他们的色身上不离开,众生只能痛苦不断,这就是地狱众生的果报。 如果他们的业报受尽了,阿赖耶识就会离开地狱色身,在其他道里出生另外的五阴身,去受其他的业果报。 地狱里到处都是惩罚罪人的刑具,那狱卒是怎么出现的? 是罪人的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并没有真正的狱卒。 没有罪业的人到地狱里走一遭,可能就看不见狱卒,或者看见狱卒,也不会受到他们的惩罚。 狱卒和刑具都是罪业所感变现起来的一种幻相和假相,恶鬼道里的阎王也都是众生的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假相,包括判官,一切都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幻相和幻境。 明心见性以后就知道,一切境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哪有什么罪业和苦业,都是虚妄的。 如果证得了此理,就消了三恶道业,重罪轻报了。 以前杀过人,本来要下地狱的,这回不用去地狱受报,将来在人中遇见自己所杀的那个人,被他杀一回还了债,就把业消了。 世尊在《金刚经》中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 所以如果有人加辱于自己,诽谤自己,是在给自己消业障,你学佛越精进,越有人来给你消业,如果都能忍忍不发,不知道能被消了多少的业。 本来应该是要下三恶道的,有人来污辱你,轻视你,说了几句诽谤的话,罪业就消了,很值的,所以被他人轻贱,还是好事。 如果有人总是奉承、恭敬、抬举、赞扬自己,是在给自己消福。 一般人都愿意被人赞扬,不愿意被人轻视,一天到晚总是扬着头、挺着胸,口里总是我我我的,我慢非常重。 众生总是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的家庭很重要,自己的小团体大团体都很重要,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重要,都是最好的,其实就是我心重。 都是把五阴身当作我,与其他人相争相比,什么智慧、才华、面貌、金钱、权势、家族,都是以这些为自豪,在虚妄法上做比较,还是把虚妄法当作真实不灭的法,这就是无明,因为无明而不断地增长我慢。 这些法都依着五阴身而有,五阴灭,这些法就会随之而灭。 五阴身是这么的虚妄不实,依着五阴身而有的权势、地位、财产、相貌、家族,更是虚妄不实。 所有众生其实都是平等的,众生的本质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所有的如来藏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平等的,只是所现起的假相是不平等的,尊贵与卑微是五阴的假相,这个假相是生灭的不久常的,到最后,众生更平等,都是一尊佛。 所以学佛人不应该再执著假相了,要看众生的实质,实质都是如来藏和一尊未来佛。 如果地狱众生知道五阴世间是虚妄的,就从地狱中出来了,因为不知道,还执为实有,地狱业就不能消。 所以学佛人虽然下地狱,总比地狱里不信佛的人明理,出地狱就容易。 心里生出一念,想到地狱是虚妄的,就出地狱了,明了罪业是虚妄的,罪业也消了。 断了我见的人,就没有了地狱的业,虽然从前造了很多的地狱业,但是证得五蕴无我,十八界无我,灭除了三缚结,地狱业就绑缚不了自己。 菩萨和罗汉们在这个世界有苦受,是因为他们以前都造过很多的恶业,却不用去三恶道受苦,在人中受一些微苦,这也是非常值得的。 所以学佛人要尽快断我见,才能免除三恶道苦。 因为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藏着的三恶道业行的种子,数都数不过来,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极大多数都还没有受报,因缘具足时,都免不了要受恶报,受恶报以后才能把恶业种子消除。 如果能证果,三恶道的业种就枯萎了,三恶道就免去了,只在人间受点小苦,重罪轻报,就了结了。 原文:如是贤护。 地狱众生。 受种种苦。 七日而死。 还生地狱。 以业力故。 释:就是这样,贤护,这些地狱众生,受尽了苦痛,七天一死亡,死了以后又生到地狱中,然后再死再生,都是因为业力的缘故。 就像无间地狱的众生痛苦得死了,被业风一吹,又活过来了一样,狱卒一喊活过来,他马上就活过来,不会让他昏迷很长时间,能昏迷过去就享福了。 人类众生都不愿意昏迷,地狱众生都是希望昏迷和死亡,因为昏迷时没有六识,感觉不到痛苦。 人类众生如果昏迷了,同样不知道六尘境界,意根却不情愿这样,于是就想办法醒过来。 而在地狱里,是狱卒想办法让罪人清醒过来,也是业力使然,清醒过来以后,就能继续忍受痛苦的折磨了。 地狱众生受尽各种苦痛,就想尽快死亡,可是因为业力必须要继续忍受痛苦,不能死,死后还要再活过来。 原文:如游蜂采花。 还归本处。 罪业众生。 应入地狱。 初死之时。 见死使来。 系项驱逼。 身心大苦。 入大黑闇。 如被劫贼。 执捉将去。 释:那些罪业众生就像蜜蜂一样,蜜蜂到处游动,各处采花,采完花又回到本处酿造蜂蜜,罪业众生死后又会回到本处。 命终以后应该下地狱的罪业众生,刚刚死亡时看见死神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给他们的脖子拴上了绳子和枷锁,然后驱使逼迫着他们,身心非常痛苦地入到黑暗的地狱当中,就像被贼抢劫了一样,身体被强行着驱逼入到地狱中。 那个死亡的使者就像鬼道的黑白无常鬼一样,抓住这个临终的罪人,驱逼到大黑暗地狱当中。 原文:作如是言。 诃诃。 祸哉苦哉。 我今弃阎浮提。 种种爱好。 亲属知友。 入于地狱。 我今不见天路。 但见苦事。 如蚕作丝。 自缠取死。 我自作罪。 为业缠缚。 罥索系项。 牵曳驱逼。 将入地狱。 贤护。 罪业众生, 生地狱者, 苦相如是。 释:于是罪人就说:哎! 真是苦啊,灾祸来了,我现在弃舍了阎浮提的种种所爱,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入到地狱里。 我现在看不见上天的路,只能见到痛苦的景象,就像蚕茧吐丝,自己缠绕自己,自取灭亡。 我自己造作罪业,被罪业所缠,枷锁系在脖颈上,被死神牵拽着马上就要入到地狱里了。 佛说:贤护,罪业众生生到地狱中,就是这样的苦相。 这一段又回到了临终人要咽气死亡之前的场景,刚才是叙述地狱里的情景。 人要咽气的时候,就看见死亡的使者来了,像地狱狱卒之类的,把他弄到大黑暗当中,就像被贼捉去一样。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咽气,就说自己这一辈子所造的罪业,已经感到罪业苦了。 发布时间:2024-05-20 08:13:3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