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含经十二因缘释 内容: 第六节 因缘法和缘生法(二九六)因缘法和缘生法原文: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因缘法。 及缘生法。 云何为因缘法。 谓此有故彼有。 谓缘无明行。 缘行识。 乃至如是如是。 纯大苦聚集。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说:我现在应当说因缘法和缘生法。 什么是因缘法? 那就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是缘于无明而有身口意行,缘于身口意行而有六识的业种,缘于六识的业种而有名色,缘于名色而有六入,缘于六入而有触,缘于触而有受,缘于受而有爱,缘于爱而有取,缘于取而有有,缘于有而有生,缘于生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乃至于有如是的纯大苦聚集。 原文:云何缘生法。 谓无明行。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 彼如来自所觉知。 成等正觉。 为人演说。 开示显发。 谓缘无明有行。 乃至缘生有老死。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 释:什么是缘生法? 缘生法就是所说的以无明为缘而有身口意行,以身口意行为缘而有六识的业种,以六识业种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以六入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爱,以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 不管佛出世还是不出世,这些理法常住于世间,此法住于本来的法界当中。 那些依此法而修行成就的如来,都是自己觉悟、自己作证成为等正觉,之后处处为人演说,开示和显发缘生法,就是所说的缘于无明而有行,缘于行而有六识业种,乃至缘于生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以及像这样的纯大苦聚。 无论佛出世或者是不出世,这个理法常存世间,缘生法常住法界。 因缘法不是实相法,是生灭的假法,由阿赖耶识而来,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因缘法,也不会有生死,没有纯大苦聚。 十二因缘法所揭示的真理只是世间的真理,不是出世间究竟的真理。 这种真理是一种假象,只有阿赖耶识这个理是最真实存在的,一切法都依阿赖耶识而有,而有世俗相的法都是假法。 佛说四圣谛也是真理,这种真理是一种表相的真理,究竟的真理是阿赖耶识如来藏。 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四圣谛,也没有十二因缘,虽然这二者也叫作真理,但只是世俗法上的真理,还不究竟。 原文:彼如来自觉知。 成等正觉。 为人演说。 开示显发。 谓缘生故。 有老病死忧悲恼苦。 此等诸法。 法住法空。 法如法尔。 法不离如。 法不异如。 审谛真实。 不颠倒。 如是随顺缘起。 是名缘生法。 释:那些依此法而修行成就的如来,都是自己觉悟、自己作证成为等正觉,之后处处为人演说,开示和显发缘生法,就是缘于生这种现象而有老病死忧悲苦恼。 这些缘生法,常住在世,虽然如此,这些法也都是空的,本来就是如此,理既如是。 这些法也都不离真如而有,也不异于真如,仔细审查都是真实之理,不是颠倒的。 如是像这样随顺着缘而生起的法,就是缘生法。 原文:谓无明行识。 名色六入处。 触受爱取有。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缘生法。 释:具体来说就是无明为缘,身口意行生;身口意行为缘六识业种生;六识业种为缘名色生;名色为缘六入生;六入为缘,触生;触为缘受生;受为缘爱生;爱为缘取生;取为缘,有生;有为缘,生生;生为缘,老病死忧悲苦恼生,这就是缘生法。 四圣谛、十二因缘、无明、生老病死这些世间的缘生法都在世间里常住着,但是这些法都是相上有,实质上是没有的,是空的。 都是第八识变现的,也都是第八识,这是法如的意思。 与第八识也不异,从第八识而来,带着第八识的属性,叫作不异如,这些理本来就是这样,叫作法尔。 所有的五阴法、六根法、六尘法、六识法、四圣谛法、十二因缘法,都不离真如,只有真如是真实的,其他法都是随同于真如而出生的,因此是假的生灭无常的,在这里佛都明说了,缘生法不离真如,不离第八识。 原文: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 缘生法。 正知善见。 不求前际。 言我过去世。 若有若无。 我过去世何等类。 我过去世何如。 不求后际。 我于当来世。 为有为无。 云何类何如。 内不犹豫。 此是何等。 云何有此为前。 谁终当云何之。 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释: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具有正知正见,不贪恋前世,说我过去世好像是有,好像是没有,我过去世是什么类众生,我过去世是做什么的,什么身份;也不贪求后世,说我的未来世是有,是没有,是什么类众生,生活得如何如何。 多闻圣弟子内心里也不怀此类疑问,说这是何等众生,为什么先前有这样的身份,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众生,这个众生从什么处所来,在此世间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 一个求寂静解脱的修行者,不考虑前世是什么身份,也不求后世如何,对于前世的想法全部都没有了,对于未来世的妄想也都没有了,只求现在这一生能灭苦得解脱。 如果他还想着未来世要如何如何,就不是求解脱的人。 但是行菩萨道的行者,要考虑未来世要如何修行,如何救脱众生,如何成就佛道。 所以求解脱的阿罗汉,他的解脱里没有五蕴色,而大乘菩萨的心解脱里一定要有五蕴色。 原文:若沙门婆罗门。 起凡俗见所系。 谓说我见所系。 说众生见所系。 说寿命见所系。 忌讳吉庆见所系。 尔时悉断悉知。 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 成不生法。 是名多闻圣弟子。 于因缘法缘生法。 如实正知。 善见善觉。 善修善入。 释:如果沙门婆罗门从前被自己所起的世间凡夫俗人的知见所系缚,也就是被我见所系缚,被众生见所系缚,被寿者见所系缚,被世间种种不如理的忌讳和吉庆的知见所系缚,证得因缘法的时候这些知见就全部断除了。 断除了我见我所见的根本,就像截断了多罗树的树头一样,让这些不如理的知见在未来世再也不能生起了。 这样多闻圣弟子对于因缘法和缘生法就如实地正确地了知了,并且能够善于见其真实理,善于觉悟真实理,善于修道,善于入道。 (二九七)大空法经原文: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我当为汝等说法。 初中后善。 善义善味。 纯一清净。 梵行清白。 所谓大空法经。 谛听。 善思。 当为汝说。 云何为大空法经。 所谓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谓缘无明行。 缘行识。 乃至纯大苦聚集。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应当为你们说法,我说的法最初时善,中间也善,最后也善,不但其义善,法味也善,纯正清净,具梵行清白无染,这个法叫作大空法经。 你们仔细听好好思惟,我现在就要为你们说了。 什么是大空法经? 大空法经就是讲,由于此法有的缘故就导致彼法有,此法生起的缘故就导致彼法也随之生起。 这就是所说的缘于无明而有行,缘于行而有六识业种,缘于六识业种就有名色,缘于名色就有六入,缘于六入就有触,缘于触就有受,缘于受就有爱,缘于爱就有取,缘于取就有有,缘于有就有生,缘于生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直至纯大苦聚集。 原文:缘生老死者。 若有问言。 彼谁老死。 老死属谁。 彼则答言。 我即老死。 今老死属我。 老死是我。 所言命即是身。 或言命异身异。 此则一义。 而说有种种。 若见言命即是身。 彼梵行者所无有。 若复见言。 命异身异。 梵行者所无有。 释:缘于生而有老死这个问题,如果有人问是谁有老死,老死属于谁所有,你们就回答说:我就是老死,现在老死属于我所有,老死就是我。 有人说生命就是色身,或者说生命变异没有了色身就变异没有了,这些说法都是一个意思,却出现好多种说法。 如果有人说生命就是色身,可是那些修梵行者到最后却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色身了,如果有人说生命变异了色身就变异了,可是那些修梵行者最后就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生命和色身变异了。 原文:于此二边。 心所不随。 正向中道。 贤圣出世。 如实不颠倒正见。 谓缘生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 受触六入处。 名色识行。 缘无明故有行。 释:离开对于生命和色身有与没有的两边说法,心不随之动转,才能一心正向中道涅槃。 贤圣出世以后,对于这些现象有如实正见,不颠倒说十二因缘,所谓缘于生才有老死,缘于有才有生,缘于取才有有,缘于爱才有取,缘于受才有爱,缘于触才有受,缘于六入才有触,由于名色才有六入,缘于六识才有名色,缘于行才有六识业种,缘于无明才有行。 原文:若复问言。 谁是行。 行属谁。 彼则答言。 行则是我。 行是我所。 彼如是言命即是身。 或言命异身异。 彼见命即是身者。 梵行者无有。 或言命异身异者。 梵行者亦无有。 离此二边。 正向中道。 贤圣出世。 如实不颠倒。 正见所知。 所谓缘无明行。 释:如果有人再问说:谁是行? 行属于谁? 你们应该回答说:行就是我,行是我所有的。 如果有人这样说生命就是色身,或者说生命变异色身就变异了,你们见到的生命就是色身,可是修梵行者却没有生命和色身了,没有生老病死了;或有人说生命变异色身就变异了,可是修梵行者却没有生命和色身的变异现象,没有生老病死了。 离开生命和色身的有无变异的知见,不着于任何一边,才能正向中道涅槃。 贤圣出世以后,有如实不颠倒的见地,能够具足正知正见,知道缘于无明才有行,缘于行才有六识业种,直至缘于生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 原文:诸比丘。 若无明离欲而生明。 彼谁老死。 老死属谁者。 老死则断。 则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若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 彼谁生。 生属谁。 乃至谁是行。 行属谁者。 行则断。 则知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释:诸比丘们,如果离开贪欲灭尽了无明,而生起了明,对于谁还有老死,老死属于谁这个问题,就知道如果老死断尽了,没有老死,老死不属于谁了,这样生死就从根本上断尽了,就如截断多罗树的树头一样,在未来世再也不会出生了。 如果比丘离开贪欲灭尽无明而生起明了,对于谁还有生,生属于谁,乃至于谁还有行,行属于谁这些问题,就知道生乃至于行都断尽了,生死就从根本上断尽了,就如截断多罗树的树头一样,未来世再也不会出生了。 原文:若比丘无明离欲而生明。 彼无明灭则行灭。 乃至纯大苦聚灭。 是名大空法经。 释:如果比丘们离欲断尽无明而生起了明,无明灭了行就灭,行灭六识种子就灭,六识种子灭名色就灭,名色灭六入就灭,六入灭触就灭,触灭受就灭,受灭爱就灭,爱灭去就灭,取灭有就灭,有灭生就灭,生灭老病死忧悲苦恼就灭,乃至于纯大苦聚就灭了。 这就叫作大空法经。 (二九八)缘起法原文: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缘起法。 法说义说。 谛听。 善思。 当为汝说。 云何缘起法法说。 谓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 谓缘无明行。 乃至纯大苦聚集。 是名缘起法法说。 释: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要说缘起法,有法说和义说两种,你们仔细听好好地思惟。 现在我要为你们说什么是缘起法的法说,缘起法的法说就是所谓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就是缘于无明产生行,缘于行产生六识种子,直至缘于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这就是缘起法法说。 原文:云何义说。 谓缘无明行者。 彼云何无明。 若不知前际。 不知后际。 不知前后际。 不知于内。 不知于外。 不知内外。 不知业。 不知报。 不知业报。 不知佛。 不知法。 不知僧。 释:什么是缘起法义说? 就是缘于无明而产生了行,什么是无明? 如果众生不知道有前世,不知道有后世,不知道前世和后世;不知道有内法,不知道有外法,不知道有内外法;不知道业行,不知道果报,不知道业果报;不知道佛,不知道法,不知道僧;原文: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灭。 不知道。 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 不知善不善。 有罪无罪。 习不习。 若劣若胜。 染污清净。 分别缘起。 皆悉不知。 于六触入处。 不如实觉知。 于彼彼不知不见。 无无间等。 痴闇无明大冥。 是名无明。 释:不知道五阴苦,不知道五阴苦的集起,不知道如何灭除五阴苦,不知道修行灭苦之道;不知道法生起的因,不知道由因所生起之法;不知道善法和不善法,不知道有罪和无罪,不知道习气和非习气;不知道是劣是胜,不知道是染污还是清净,不知道是分别还是缘起,这些法都不知道。 对于六触入处也不能如实觉知,对于这些法都不知不见。 内心里无间断的愚痴黑暗和无明大幽暗,叫作无明。 原文:缘无明行者。 云何为行。 行有三种。 身行口行意行。 缘行识者。 云何为识。 谓六识身。 眼识身耳识身。 鼻识身舌识身。 身识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 云何名。 谓四无色阴。 受阴想阴。 行阴识阴。 云何色。 谓四大。 四大所造色。 是名为色。 此色及前所说名。 是为名色。 释:缘于无明有行,什么是行? 行有三种:身行、口行和意行;缘于行有识的业种。 什么是识? 就是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缘于识种子有名色,什么是名? 名就是四个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什么是色? 就是四大和四大所造的色,叫作色,与前边所说的名合起来叫作名色。 身行口行意行者三种行都是由意根的心行所掌控,意根因为无明想要造作身口意行,六识才会出生,六识出生之后才有实际的身行口行和意行,才会留下业种。 如果没有六识,就没有身口意行,就没有业种。 比如睡着了没有六识,就没有身口意行,昏迷时六识消失了就没有身口意行,如无想定和灭尽定,没有六识了就没有身口意行。 所以先有意根的心行,才有六识和六识的身口意行,才有业种,后世的名色才会出生。 原文:缘名色六入处者。 云何为六入处。 谓六内入处。 眼入处。 耳入处。 鼻入处。 舌入处。 身入处。 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 云何为触。 谓六触身。 眼触身。 耳触身。 鼻触身。 舌触身。 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 云何为受。 谓三受。 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 彼云何为爱。 谓三爱。 欲爱色爱。 无色爱。 缘爱取者。 云何为取。 四取。 欲取见取。 戒取我取。 缘取有者。 云何为有。 三有。 欲有色有。 无色有。 释:缘于名色而有六入处,什么是六入处? 就是六个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缘于六入处有触,什么是触? 就是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缘于触有受,什么是受? 就是三种受: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缘于受有爱,什么是爱? 就是三种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缘于爱有取,什么是取? 就是四种取:贪欲取、我见取、禁戒取、我语取;缘于取有有,什么是有? 就是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 原文:缘有生者。 云何为生。 若彼彼众生。 彼彼身种类一生。 超越和合出生。 得阴得界。 得入处得命根。 是名为生。 缘生老死者。 云何为老。 若发白露顶。 皮缓根熟。 支弱背偻。 垂头呻吟。 短气前输。 柱杖而行。 身体黧黑。 四体班驳。 闇钝垂熟。 造行艰难羸劣。 是名为老。 云何为死。 彼彼众生。 彼彼种类没。 迁移身坏。 寿尽火离。 命灭舍阴时到。 是名为死。 此死及前说老。 是名老死。 是名缘起义说。 释:缘于有有生,什么是生? 生就是一个一个的众生,有种种色身种类的一生生命,出生以后有五阴有十八界,有六入处,有命根,这就叫作生。 缘于生有老死,什么是老? 如果头发白了,头顶光秃了,皮肤代谢缓慢出皱纹了,五根已经熟透不再更新了,四肢力弱,弯腰驼背了,低头呻吟不止,呼吸时气短入气就出气,走路要住拐杖,身体越来越黑,色杂不纯净,阴暗迟钝,动作艰难无力,有这些现象就是老。 什么是死? 一个个的众生,一个个种类消失不见了,身坏命终迁移到其他种类众生中,寿命尽了,生命之火熄灭了,生命灭了,该到舍离五阴的时候了,就是死。 死与前边所说的老和合一起叫作老死。 这些内容就是缘起法的义说。 发布时间:2024-06-08 08:05: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