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念处经讲记 内容: 三、观六内外法处而住原文:复次。 诸比丘。 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 观法而住。 然。 诸比丘。 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 诸比丘。 比丘知眼知色。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释:再次,诸比丘,比丘应该观察六内法和六外法,心要住在观六内法和六外法上。 可是,诸比丘,比丘如何对六内法和六外法观法而住呢? 是这样,诸比丘,比丘应该了知眼根,了知色尘,了知缘于眼根和色尘就会产生生死结缚。 然后要了知心里没有出现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并且还要了知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还要了知已经灭尽的结缚在未来不会再出生了。 六内法是指六个内根,在胜义根内的五根以及意根,意根既属于外根,也属于内根;六外法是指六个内尘,在六根外落到胜义根内的色声香味触法,六根与六尘相接触,如果意根了别想要有身口意行,如来藏就会出生六识,六识的心行首先要出来,六识如果对六尘有贪爱和厌恶的心行,就是生死结缚。 结缚总共有九个: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妒结、悭结。 所有的烦恼结缚都是在根尘相触处发生的,如果意根不决定了别六尘,六识就不会生出来,这些烦恼结也就不会产生了;即使六识了别六尘之后,把了别的情况传递给意根,如果意根没有烦恼,也就不会促使六识生起烦恼;如果六识没有烦恼,就会熏染调控意根,也能不生起烦恼,这样就没有生死结缚了。 所以观行时,多在六根触六尘时观行,心住在六内法和六外法处,就能如实了知自己的心行,就能降伏和断除自己的烦恼结缚。 这就是修行。 观行眼根和色尘这对法时,定慧增长,心越来越清净,原来所有的结缚慢慢就淡化和消失了,后来又消失得比较彻底,以至于未来不会再出现了,这就是通过观行断除了烦恼结缚,心得自在了。 这些情况心里都要了知到,心里清清楚楚。 比如原来喜欢游山玩水,通过观行,心里对游山玩水不再感兴趣了,心已经厌倦,不想再玩了,并且能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对游山玩水感兴趣了。 原文:又知耳知声。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乃至知鼻知香。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乃至知舌知味。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释:还应该了知耳根,了知声尘,了知缘于耳根和声尘就会出生生死结缚。 然后还要了知到心里没有出生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了知到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并且还要了知到已经灭尽的结缚,在未来不会再生起了。 接着要继续了知鼻根,了知香尘,了知缘于鼻根和香尘而生起了生死结缚。 又要了知原来没有生起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又要了知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还要了知已经灭尽的结缚,在未来不会再生起了。 乃至于还要了知舌根,了知味尘,了知缘于舌根和味尘而生起了生死结缚。 继而还要了知没有出生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再了知已经灭尽的结缚,在未来不会再生起了。 如何观行心里生起结缚了? 比如当耳根与音乐相接触时,原来心里没有贪爱,可是听着听着就逐渐喜欢了,贪爱结缚就出生了。 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就不再喜欢这种音乐了,对这种音乐的贪爱结就灭尽了,并且知道以后再听见这种音乐就不会再喜欢了。 遇见任何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结缚是什么,只要知道这是生死结缚,是不如法的就好,把这种想法知见传递给意根,慢慢熏染意根,意根就会在意识不知不觉中思量,一旦知道贪爱等等结缚确实不好,就会压伏自己的烦恼,定力增强时,就能灭尽烦恼结缚。 原文:乃至知身知触。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乃至知意知法。 知缘其二者生结。 而知未生之结生起。 又知已生之结灭尽。 知已灭尽之结。 于未来不再生起。 释:乃至于再了知身根,了知触尘,了知缘于身根和触尘所生起来的生死结缚。 了知原来没有生起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了知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了知已经灭尽的结缚,在未来不会再生起了。 乃至于在意根与法尘接触时,了知意根,了知法尘,了知缘于意根和法尘而生起了生死结缚。 了知原来没有生起的结缚现在生起来了,了知已经生起的结缚现在灭尽了,了知已经灭尽的结缚,未来不会再出生了。 原文:如是。 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 观生法而住。 或于法观灭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尚又智识所成。 及忆念所成。 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 彼当无所依而住。 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 比丘如是。 于法观法而住。 释:就是要这样观行,对于内法六根要观法而住,或者对于外法六尘要观法而住;或者同时观察内外法六根和六尘,心住于观法上;或者对于这些法,要观察出生情况,再观察灭去的情况,或者同时观察出生和灭去的情况。 观行完内外法之后,生法和灭法也观行完成了,识心的心心念念当中都有个法的存在,忆念当中也都是这些法。 然后再把这些内外法的念想空掉,心念不依法而住,且也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心中一法也不住。 既不住内法,也不住外法,因为知道了内外法都是生灭无常变异的,不可依止,心中空却所有法,不依任何法而住。 并且也不执著世间任何一物而住,这样内心就空的非常的净尽了。 比丘就应该这样于法观法而住。 发布时间:2024-06-13 08:05: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