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律宗行事目心钞目次 内容: 律宗行事目心钞目次No. 2359律宗行事目心钞目次与欲事清净比丘犯戒等缘与欲不可成耶事。 受欲失欲人其一席作法重可许与欲耶事。 倒出失欲何时分可有耶事。 倒出失欲众中满四已后可有耶事。 坏众失欲之样如何耶事。 倒出失欲坏众失不同何耶事。 受欲神足在空失欲通凡圣耶事。 今日与欲羯磨明日事可令被耶事。 受欲出众坐处到礼堂等不可失欲耶事。 受欲人隐没失分齐何程耶事。 沙弥以比丘可有为对首耶事。 结界事结界时四方墙等有小墙等者唱时可穿之耶事。 结界时唱相若西下直至栗木内畔等为长久可唱耶事。 结界时引小绳其唱时不可唱内外事。 通结净地时除僧住等者除缘欤体欤耶事有尼女山寺可为聚落界耶事。 无尼女如高野山寺可为兰若界耶事。 旷野中为布萨等五六人暂时结界时样如何耶事。 有兰若等自然自兰若等相广结界时集僧样何耶事。 僧集不和合不问答羯磨十缘中何耶事。 无场大界可行别受耶事。 布萨自恣事布萨时依难急可略说戒样何耶事。 布萨时难急众退散。 即难静略前缘直索欲问和可行耶事。 有比丘无想作布萨中间捡出时。 更作羯磨戒本自初可诵事。 布萨时唱清净时分。 序三问后乃至僧未散位可唱耶事。 说戒时谁遣比丘尼问必可作耶事。 自恣时不可用谁遣比丘尼问耶事。 梵网说戒时。 三问后来唱清净应布萨耶事。 众布萨竟。 自他所来比丘二三人行戒场可布萨耶事。 同界比丘三人沙弥众多时。 沙弥可行式布萨耶事。 说恣等时。 说欲人众多皆可礼拜耶否事。 说戒师若说欲人礼拜时下座。 比丘若沙弥等皆合掌耶事。 众布萨竟未布萨比丘来时更可行布萨耶事。 界内二比丘布萨竟未布萨比丘二人来更可行众法布萨耶事。 布萨终行受日时自庆偈前后间何无苦见耶事。 有比丘无想作说恣等中间捡出时。 有与欲说欲更可令作耶否事。 有露地行布萨等法时。 羯磨竟中间去此座一寻可恶耶事。 行布萨等羯磨竟后。 从外比丘入内不到众者可恶耶事。 行说恣时。 为召沙弥出堂。 若露地去比座一寻时者可与欲耶事。 说恣四处道集界外何程可集耶事。 说戒时沙弥合读五德十数。 依何文耶事。 沙弥共大僧布萨时。 沙弥布萨何住成耶事四比丘布萨时。 四人必共戒本暗诵羯磨解可足数耶否事。 自恣时必本安居处可作耶事。 自恣时自分恣已出时可说清净耶。 可云自恣耶事。 安居事夏中有润月时。 安居作法可云前三月若中三月等耶事。 润四月中中安居人。 夏五月一日安居人同日可满耶事。 依命难等移夏他所时。 受日可行耶事。 菩萨御时东国移夏。 第二御时西国移夏。 两大德受日不为移夏耶事。 法同沙弥夏近日。 受别受比丘戒不待通受可初安居耶事。 破初安居比丘可许结中后安居耶否事。 初安居比丘被开常开五利限持正大衣人耶事。 在作法大界安居时。 必可依作法界耶事。 在戒场可许安居受日耶事。 一月受日未用依余七日等缘可许受日出界耶事。 受日事父母檀越等过重病难等而不请行时事何可牒缘耶事。 私三宝缘可许受日耶事。 小月受一月羯磨。 如用大月等可依何月大小耶事。 七日受日出界满返本界。 即日不可许受日出界耶事。 七日受日等出界限内归本界事来尽者限内亦可行耶事。 受目出界每日过根本所事者。 他所夜宿可许耶事。 依七日缘一界内僧皆出界时受日何耶事。 依半月一月缘一寺僧皆出界时受日何耶事。 大界安居比丘行戒场可许受日耶事。 衣钵受净事受持衣钵等在他处受余衣等词句小异常耶事。 钵坐具护持分齐。 约作法与自然摄僧界可守耶事。 钵穿失受持分齐何程耶事。 六物体三衣钵坐具外针筒漉水囊随一可通耶事。 分己物时。 有针筒漉水囊二时。 看病者可与何耶事。 薰钵时舍受持可薰耶事。 点净衣后替衣色者重可点净耶事。 借他长衣若钵可许受持耶否事。 买得他衣钵已价直小分残可说净耶否事。 买得他衣钵已价直一向未遣者不可说净耶事。 以已说净钱宝等所贸得钱宝等不可说净耶事。 已说净己衣受持后舍受持者。 又可说净耶否事。 我说净衣借他后返时不可说净耶事。 长衣开忌忆知已后。 更可开十日耶否事。 护衣界十三步势分。 不论人衣有无界体自具耶事。 衣置自然势分人在界内明出不可失衣耶事。 漉水囊必可持耶事。 坐具依破失受持分齐如何耶事。 减量坐具受持时何可称耶事。 忌点净说净衣后忆可点净耶事。 离钵坐具时可失受持耶否事。 钱宝縠米说即日内欤。 又如长衣十日内欤耶事。 钱宝等说净可真实净耶事。 不足尺六八寸长衣可说净耶事。 被耨不可说净耶否事。 拔手绵不可说净耶否事。 三衣钵等囊袋钵巾净巾等不可说净耶事。 坐具说净词句可称长衣耶事。 钵若药说净词句如何耶事。 受持衣依破失受持分齐何事。 长衣小分未说净时。 六念如何可称耶事。 依无食若食时忌不用钵时。 中后必以水等可用钵耶事。 针筒必可持耶事。 鸟羽茎针筒持可恶耶事。 六念时少少落若误作。 后忆其落分有误分计可作直耶事。 坐具可有心念受持耶事。 可许长坐具耶事。 偏切钵应受持耶事。 边方长衣入手开十日。 入手者限手取物欤。 亦不尔通我物治定物耶事。 边方入手长衣有比丘不说者可得罪耶事。 纸衣许畜可说净耶事。 褊衫与裙缝合著用可恶耶事。 缦二衣为从受持时无替可云此缦等耶事。 于衣色和合衣和合净样如何耶事。 以绢作三衣着用可许耶否事。 入聚落时必可持三衣耶事。 若在佛前若圣教前僧前着袈裟不直向侧身可着耶事。 六念中比丘算夏岁沙弥可算生年耶事。 六念必晨朝可作在之。 可取何时分耶事。 沙弥以生年为次第。 生年等以受戒可为次第耶事。 四人对首自恣词句事。 亡者借物事。 加法尽形药病差在法中前可食耶事。 盐可为尽形药耶事。 未受同宿依病缘可开耶事。 从远所欲与比丘送物。 未付前所与比丘死时者。 其物可属谁人耶事。 请依止已后和尚入界。 又重出界。 都不知后知更可请依止耶事。 受人依止必得畜众法后可受耶事。 遇缘失受可有执持物耶事。 三衣之财份量。 又裁时故实如何耶事。 三衣脱着样如何耶事。 大小行时可脱置袈裟。 近远分齐如何耶事。 着大衣时不可礼人耶否事。 处处灵佛参诣着小衣时不可礼拜耶事。 若无七条时着五条入众食及礼拜等可作耶事。 大衣受持五条从衣时不可作务耶事。 欲坐倚师若床等时。 必先以手按后可坐耶事。 今褊衫缝合祇支覆肩故。 即祇支覆肩可得意耶事。 当门徒褊衫与裙着样异他门徒。 依何证耶事。 买他钵价直已与他竟钵未取。 卖者薰报知不取过限者有耶事。 三衣长广量随人可通量耶事。 以小段物用补衣却刺不可须说净点净耶事。 入聚落必可着大衣(见)尔者必可着耶事。 渡大河时中间欲吐唾时如何耶事。 僧食一味食故。 一界多所作相免盗。 别施主食一界多所作相可免别众事。 知法人可供养在之。 尔者僧堂异众加增可供耶事。 如今室场未受同宿护样如何耶事。 樒花等火净人人置河水等后生芽时。 又可令净耶事。 多衣同时说净样如何耶事。 生草木花等缚束令火净样如何耶事。 饭斋汁等熟物可令作水滴净耶事。 新履物等必净人等可令净耶否事。 东西两国下向时。 海道若律等所可宿何家耶事。 食常住时食非时药时。 必作相可食耶否事。 扇若枕屏风色纸等画交金银薄等不可取耶否事。 乘马及鞭白拂裤弓悬等畜用可恶耶否耶。 律宗不审事。 露处取纸烛犯否事。 六念可改耶否事。 沙弥不受食等如何耶事。 净施主任处分齐如何耶事。 护钵之界同三衣耶否事。 金薄佛像佛具得捉否事。 坐具每日必可敷耶否事。 菩萨仰云兴正菩萨仰。 或依古抄或依传闻。 仰云第二长老仰。 或依古抄或依传说或依亲承。 师云泉公律师。 或依彼抄或依亲受。 准云私准本文等意。 真圆律师相传般若寺导公大德自笼抄。 此抄内。 私云。 菩萨东阇梨第二长老西阇梨。 西琳寺大谷太子堂。 律宗行事目心钞(上)问。 清净比丘犯戒等缘与欲可不成耶否。 师云。 人师设异释。 学者及异义不成之义善也。 问。 受欲失欲人。 其一席作法重可与欲耶。 师云。 长老仰云。 失欲人。 本部他部四十九人之中十三难。 三举二灭。 命过比丘尼式叉尼沙弥沙弥尼狂人痛恼乱心覆藏。 别住六夜。 此二十九人不知与欲。 后依自言等失欲。 此人更不可与欲。 余二十人。 一席之作法可与欲也。 体净故。 本律说与余者遮十三难等不遮体净。 济缘记云。 界外场上并是体净。 自重可与。 何必余人(等文)。 问。 倒出失欲何时分可有耶师云。 一义露地偈已后。 一义堂内引入后。 一义坐列已去(云云)堂内引入已后义善也。 问。 入堂僧众满四已后。 可有倒出失耶。 师云。 正源记释云。 倒出谓持欲到僧未说却出(文)此释满四已后(见)。 问。 坏众失欲样如何耶师云。 僧集已后。 若未说前。 依难来诸僧皆退散失。 若一人住不失(见)若已说同事也。 以后可尔(见)。 问。 纵一人住。 未说前受欲人出堂内不倒出耶。 师云。 倒出众都不退散失。 此依众坏失故。 一人住出堂内不失也。 问。 神足在空失欲(见)彼受欲人局圣者耶。 又凡夫上可有此失欲耶师云。 凡夫上可有也。 两足同时举不着地者。 此位可失欲。 抄批释此旨见。 问。 今日与欲羯磨明日事可令被耶否师云。 今日与欲明日出失。 犹有说恣等事者。 重可取欲也。 资持等释尔见。 羯磨事虽不见。 凡羯磨不可令被明出事故。 重可作也。 资持等释。 且释与欲一边也。 问道场礼堂等处。 既非众坐处。 到彼可失欲耶否师云。 不可失欲也。 若中间有障者可堕隔障。 若无隔者。 覆处从本依离比座见闻失欲。 此等不离故不可失欲也。 问。 受欲隐没失者。 其分齐何程耶师云。 虽不见分明释。 准处处释。 身份隐不见分可失也。 若井窨等。 若板敷等下入不见者可失欲也。 问。 沙弥以比丘可有为对首耶否师云。 一界内无同类时。 开与欲一法也。 说戒篇又大抄记可见之。 亦共大僧自恣时对五德也。 问。 结界时。 四方墙内若外别墙等有之时。 内畔若外畔唱时可穿之耶否仰云。 墙付可穿之。 若透不唱无苦见也。 问。 结界时。 西下直至标木内畔若外畔等久固作法时唱无苦见耶否仰云。 如四王院南门。 分明众僧可缘样不可有苦见也。 问。 引小绳唱时可唱内外耶否师云。 绳微细故不可唱内外欤。 问。 通结净地时。 除僧住行来处者。 除体耶除缘耶师云。 如摄衣界除村除缘也。 问。 有尼女。 山寺依结界集僧时。 聚落兰若间何界可得意耶仰云。 聚落界可得意也。 问。 无女人如高野山寺。 聚兰中何耶师云。 寺僧虽单界。 不如俗人前。 兰若界可云也。 问。 旷野中五六人结界作布萨等时。 如何可结耶师云。 四方角立标。 自其标直至其标等唱可结也。 问。 在六相自然中结界时。 自相广结时集僧样如何耶师云。 自相广结时。 不依相可集标内也文见。 问。 僧集不和合不问答。 羯磨十缘中何耶仰云。 僧集不问答第四缘也。 和合不问答第五缘也。 其故者。 行宗一上十缘中。 六问答四不问答(云云)四五六七九十。 此六缘用问也。 一二三八。 此四不用问也。 既用问者入第四缘。 明知。 僧集不问答是也。 问。 无场大界可行别受耶否师云。 西琳寺御义不可行(云云)戒坛图经见故。 长老仰云。 可行(云云)资持上一。 除大界不行法。 不除受戒法。 又跋摩结水界行受戒。 又记主释受戒所依处。 云或就大界或就戒场。 此等文分明也。 明知。 图经且约有场大界也。 长老御义顺诸文也。 问。 布萨时难缘急时。 可作略说戒样如何耶仰云。 白竟难来诵序竟云余者僧常闻。 若不及诵序者云。 今十五日布萨时。 各正身口意莫放逸可去见。 问。 作布萨依急难来不及作羯磨退散。 即日难散。 作布萨时。 略前缘维那行事等。 直索欲问和可作耶否仰云。 直索欲问和可作也。 问。 有比丘无想作布萨。 戒本中间检出时者。 直白计作直。 戒本可诵读耶否仰云。 更作羯磨戒本自初可诵也。 问。 布萨时。 唱清净时分。 何位可唱耶师云。 序三问竟。 乃至后序后呗终僧未退散位来可唱见。 问。 说戒时。 谁遣比丘尼问必可作耶仰云。 无二十夏比丘不可及略作法。 不可作问。 可作法程可作问也。 问。 自恣时不用谁遣比丘尼问耶否仰云。 不可问其旨释见。 记云。 以说戒时尼请教诫身不现前。 有无俱问。 自恣不尔。 纵有不问(文)。 问。 梵网说戒时。 三问后来可唱清净耶否さ正安二年仰云。 三问后来可唱也。 问。 众布萨竟自他所来比丘二三人行戒场布萨可恶耶否菩萨仰云。 戒场上布萨难缘开之。 自外来众布萨竟等缘可开也。 问。 同界比丘三人沙弥众多时。 沙弥众法布萨可作耶否菩萨仰云。 凡不可有苦见欤。 但无比丘众法沙弥行事仪不当故不可作也。 问。 说恣等时。 说欲人众多时。 皆同时可拜耶否菩萨仰云。 比丘三人可同礼。 不可及四人已上。 沙弥众皆同时可礼拜也。 问。 说戒师若说欲比丘等礼拜时下坐。 比丘沙弥等皆可合掌耶否菩萨仰云。 非受礼拜仪。 恭敬心皆可合掌也。 问。 界内众法布萨竟未行布萨。 比丘来时者更可行布萨耶否仰云。 外来比丘。 自界内比丘众多。 更可行。 不尔者后来比丘别所可行(见)。 问。 界内二人比丘对首。 布萨竟未行布萨比丘二人来时。 更可行众法布萨耶否仰云。 更可行也。 问。 布萨竟行受日时。 后呗竟自四快偈前可作耶。 又后可行耶仰云。 前后间何不可有苦见也。 问。 有比丘无想作说戒自恣等。 中间检出时。 羯磨说戒等作直。 如其若有与欲说欲时。 更可与欲说欲耶。 又以前可用耶正和二年四月五日仰云。 与欲说欲不依别众成法故用前。 更不可作与欲说欲也。 问。 露地布萨自恣等时。 羯磨竟去比座一寻者可恶耶师云。 可恶可谓别众也。 问。 布萨自恣时羯磨以后。 自外比丘来入界内不到众中者可恶耶否仰云。 一向不到者。 入界内后说恣事不可成。 别众故。 若布萨唱清净行间。 戒少少诵之。 若共自恣行间。 两三人自恣不可有苦见也。 问。 说戒自恣时。 沙弥召来出堂内。 若露地去比座一寻作相时。 与欲可去耶否仰云。 说戒正宗已竟。 自恣比丘竟。 其上事作止故。 不与欲不可有苦见也。 问。 布萨自恣时。 可四处通集在之。 然者界外何程可集耶师云。 释文虽不分明。 可召作法界处近自然界分。 至作法界各结故。 虽不召不可有苦见欤。 问。 当时说戒时。 沙弥令读五德十数事在之。 令读五德十数出何文耶准云。 祇园图经出也。 问。 沙弥共大僧布萨时。 沙弥布萨何位成耶师云。 或五德十数位。 或教敕位。 或后序位。 多义在之。 后序成义善欤。 问。 四人布萨时。 共戒本暗诵。 羯磨诵解可足数耶师云。 一义云。 必四人俱戒本暗诵。 其上解羯磨可足数也。 一义云。 虽不暗诵戒本。 解羯磨者可足数也。 律中不觉戒本行他寺。 各一篇二篇可诵说故。 后义为善也。 问。 自恣必本安居处可作耶。 又余处可作耶仰云。 凡本安居处可作见。 然局安居处不见。 前余处自恣不可有苦见也。 问。 自恣时。 与欲可与欲自恣见。 然而众中自分自恣毕出时。 可云与欲清净耶。 又诸众自恣未终。 犹可云与欲自恣耶师云。 自分自恣已竟出时。 可云与欲清净也。 问。 夏中有闰时。 结夏前三月。 若中三月等可结耶。 又前四月中四月等可结耶乾元二年仰云。 有闰时如常。 前三月若中三月等可结也。 不可结前四月也。 问。 闰四月中中安居人夏何日可满耶师云。 至八月一日可满也。 五月一日安居人同样可满也。 闰月非本月故不入数也。 问。 依梵难等移夏时。 受日可出界耶否应长元年五月二十一日仰云。 依难缘不住本界。 移他处人无可受日理故不可受日也。 问。 菩萨御代愿证大德西国下向时。 中长老御代良缘大德东国下向时。 用受日下着后被移夏(云云)然如此可行耶否师云。 两大德可有上路仪有受日程。 夏内上洛难叶故。 无力被移夏也。 依难移夏人不可及受日也。 问。 法同沙弥夏近日受别受比丘戒。 先依别受安居后受通受。 又安居如此二度可安居耶。 又别受安居不作。 待后通受一度可安居耶仰云。 二个度安居不可有待后通受可安居。 但至后安居日未受通受者。 依别受可安居也。 问。 破初安居人可许结中后安居耶否。 应长元年闰六月十六日仰云。 五分律文。 可许结中后安居(见)虽尔南山灵芝御释中不见依用。 然前者末学。 辄不可依用也。 问。 初安居比丘被开。 常开五利限持正大衣人耶。 又通不持人耶师云。 限持正大衣人。 不开不持人文见。 又不可受功德衣。 正源记等可见之。 问。 在作法摄僧界安居时者。 必可依摄僧界耶。 又可有依伽蓝耶师云。 有作法摄僧界处安居时。 必可依作法界。 不可依伽蓝。 记云。 若僧坊界定须依界(文)。 问。 在戒场可许安居受日耶师云。 尼钞释可许(见)但辄不可行也。 问。 依三宝事行一月受日未用。 依余七日事可许七日受日耶否师云。 别事故可许七日受日也。 问。 有父母若檀越等受重病若遇灾难等时。 不请为助彼受日事如何可牒耶仰云。 牒檀越事可受日也。 问。 私三宝缘可许受日耶否延庆元年仰云。 业疏齐缘等意。 为私衣食。 或为通利阿含梵动等经可许受日(见)然者私三宝缘可许受日也。 为邪命总别共禁之。 如法总别共可许(见)。 问。 受一月羯磨法。 受月可有大小。 用月可有大小。 然可依受月大小耶。 又可依用月大小耶仰云。 虽有异义可依用月大小。 问。 受七日法出界第七日还本界竟。 若有缘者即日受日可许行耶。 又必经一夜第八日受日可行耶菩萨仰云。 必经一夜第八日受日可行。 行事钞等意。 必经一夜受日可行(见)。 问。 受七日法出界。 经二三日还本界。 经宿事不尽者。 七日限内亦可许行耶否。 师云。 事不尽者。 七日限内可许行(见)。 问。 如般若寺僧受招提寺讲经请。 受日行讲经时。 不阙彼经往西大寺夜宿可许耶否仰云。 不阙彼讲经事者。 不可有苦见也。 问。 夏中依七日缘寺中僧皆出界时受日如何耶仰云。 一义云。 停一人可为诸人对首。 出界人不可受日(云云)一义云。 互为对首可受日文对出界人不可受日。 不遮故后义好也。 问。 界中有五人比丘。 依半月一月缘皆出界时受日如何耶师云。 四人能秉一人所为五番受日可行也。 五人自恣时。 二度如差五德。 互作能所可受日也。 问。 大界安居比丘行戒场可许受日耶师云。 大界安居比丘行戒场。 不可许受日文见。 问。 受持衣钵等忌置他处。 受持别衣等舍故前衣等时。 词句可不如常耶否师云。 此手不持舍故。 可云彼安陀会彼郁多罗僧等也。 问。 钵坐具护持分齐。 约何界可守耶师云。 仰云。 作法摄僧界可守摄僧界之内。 自然界可守六相自然之内也。 问。 受持钵穿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 粟漏程可失(见)粟五谷通名也。 米等漏程可失受持也。 问。 付六物体三衣钵具外可加针筒耶。 又可加漉水囊耶师云。 针筒漉水囊。 随有何通(见)。 问。 分己物时。 针筒漉水囊二俱有时。 看病比丘可与何耶师云。 可与针筒也。 问。 薰受持钵落先薰故。 舍受持可薰耶否师云。 长老仰云。 虽摩落先薰尽不落然故不可舍受持也。 问。 点净衣后染替色者。 重可点净耶否师云。 重不可点净也。 已点净衣故也。 问。 借他长衣钵可许受持耶菩萨仰云。 借他衣受持文许之。 借他钵受持文不开之。 问。 买他衣钵。 衣钵已受取。 价直少分未遣可说净彼衣钵耶否师云。 衣许借受持故。 未辨终可说净也。 钵不许借受持故。 未辨终者不可说净也。 问。 买衣钵等。 一向价直未遣时不可说净耶否仰云。 价直一向未遣者不可说净也。 问。 相当已说净物而贸易。 更不可用说净耶否仰云。 钞二衣篇引多论云。 若说净财宝及以衣财。 若人贷之后时。 宝还宝钱还钱。 乃至衣财相当者不须说净。 若还不相似物。 更须说净。 以非异来贪贮过少(文)。 问。 我已说净衣借他令受持后还时。 重不可说净耶否仰云。 不可说净也。 以异人前说净之法不可失故也问。 长衣开忌在之。 然者假令得衣。 第五日忌经多日后忆。 忆得已后。 更可开十日耶。 又忆得已后。 开五日通前十日可开之耶师云。 虽有异义。 不忌前日与忆得已后日。 取合十日之分可开之也。 更不可开十日也。 文更可开十日(见)然而可依急欤。 问。 护衣十五自然界。 四分意者。 立十三步势分。 不论人衣之有无势分可有耶仰云。 不论有无可有也。 势分者非人衣势分。 本蓝界等体。 十三步分为蓝界等所摄也。 问。 衣置自然界势分人。 在界内至明相出衣不失耶否师云。 虽有异义可不失衣也。 文释见。 问。 漉水囊必可持耶否师云。 六物随一故必可持也。 不可过半由旬在不也。 问。 坐具破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 依破失分齐文不见。 不堪坐用程破可失受持欤。 问。 自量少坐具受持时。 不可云应量作耶师云。 坐具减量如法在之。 依此可云如法作也。 问。 忌点净说净衣。 后可点净耶师云。 说净已后可点净也。 问离钵坐具可失受持耶否师云。 可得离钵坐具罪。 不可失受持(见)。 问。 钱宝谷米说净同长衣。 十日内可说净耶。 又即日可说净耶师云。 虽有异文异义。 同长衣十日内可说净也。 不说犯吉也。 问。 钱宝等说净义。 是可真实净耶仰云。 真实说净义也。 资持下一云。 钱宝等主心施俗人复是真实义无展转(文)此释见。 问。 不足尺六八寸长衣可说净耶师云。 长广俱不足衣。 又一方不足衣可说净也。 不说净者可得吉(见)。 问。 被耨可说净耶否师云。 虽异义菩萨仰不可说净。 又诸文不可说净(见)。 问。 拔手绵可说净耶否菩萨仰云。 不成衣钵故不可说净也。 问。 三衣钵裹袋钵巾净巾钵覆不可说净耶否师云。 此等物衣钵具故不及说净也。 问。 坐具说净时词句可云长衣耶。 又可云长坐具耶师云。 可云长衣也。 请说净主文衣药钵在之。 坐具可收衣中也。 问。 钵说净时词句如何耶师云。 衣说净词句替所。 长衣所云长钵着用处云受用替也。 长药时。 长药服用替也。 问。 受持衣依破失受持分齐如何耶师云。 虽有异文。 多论意。 缘切可失受持(见)可依用之也仰云。 可依多论也。 问。 长衣多分已说净。 小分未说净时如何可云耶师云。 可云长衣多分已说净小分未说净过一日等也。 问。 无食一向不食时。 又食时忌不用钵时。 中后必以水等可用钵耶师云。 仰云。 食时必以钵可食在之。 中后为用钵何求水等耶。 不可尔。 乞食比丘不得食空钵云事在之。 必日别可用钵不见也。 但忌时堕慢可得罪也。 问。 针筒必可持耶师云。 善见不持针筒者犯吉见。 然者可持欤。 问。 鸟羽茎作针筒可恶耶仰云。 骨类故可恶也。 作不可持也。 问。 作六念已后。 或随一忘或随一恶作在之时。 忆念自初皆可作直耶。 又其随一可作直耶师云。 别别事故。 其随一可作直也。 问。 坐具心念受持可有耶师云。 一义不可有。 诸文不见。 故一义可有同衣钵受持故。 岂无人不受持耶。 后义善也。 问。 可许长座具耶否师云。 一义不可许。 一事足故。 一义可许。 业疏等中。 坐具可说净见。 后义好也。 问。 偏切钵应受持耶否师云。 应受持也。 律说五缀钵者。 食以后取放洗钵也。 彼钵既许受持(见)此何不然耶。 问。 边方开长衣入手开十日(云云)入手者限手投物耶。 又虽不投手。 我物治定物可通耶师云。 一义我物治定物通。 不可过十日也。 一义限手投物。 手不投者。 虽定我物不可及制也。 后义好也。 问。 入手长衣有比丘不说者可有过耶师云。 边方开内边地比丘无故。 开五人受具。 有人依开者得吉。 准此有人不说者可得吉。 但谨护人不可有罪欤。 问。 纸衣许畜可说净耶否元享三年十二月十日师云。 纸衣轻重仪外道服有之。 大国事欤。 边方可许欤。 然者可说净也。 问。 褊衫裙缝合。 褊突着人在之。 无苦见耶否菩萨仰云。 某老者着人人候。 非法衣者努努不可着申不着候。 后人人可被知此旨也。 问。 缦二衣为从衣受持时词句可异耶。 又可同耶师云。 缦五条为从受持时。 缦七条为从受持时无替可云此缦安陀会也。 问。 色和合净衣和合净样如何耶师云。 以未点净未说净小分衣。 已点净已说净衣却刺缝付。 色同已默净。 衣同已说净。 别不用点净说净云色和合净衣和合净也。 已点净未说净衣缝付。 衣和合净一边也。 问。 以绢作三衣着事可许耶否菩萨仰云。 以绢作三衣着。 律中可开(见)在宇治宝藏。 见先德三衣。 多绢三衣也。 招提和尚三衣中一具布。 然而如来着粗布僧伽梨在之。 绢三衣不着御欤。 天台大师南山大师。 绢三衣不着(见)而律不制之。 得慈悲服名。 三衣绢作着事不可尔欤。 问。 入聚落之时必可持三衣耶准云。 十诵律云。 若不持三衣入聚落犯罪(文)羯磨经中引此文也。 然者必持三衣可入也。 问。 于佛前若圣教前僧前着袈裟时威仪如何准云。 三千威仪经意制背向。 资记释意。 若侧身若屏处可着(见)然者不背向侧身可着也。 问。 六念中比丘算夏岁。 沙弥可算生年耶仰云尔也。 砺疏第八本云。 俱等安居具或有数岁下三不尔者何。 答。 以有师徒位别依止分齐教诫尼等。 下三无此故不岁。 故房舍揵度中下三众等以生年为次第(文)。 问。 六念必晨朝可作在之。 可取何时分耶仰云。 资持云。 晨朝不作止犯六吉(文)此等释意明相出位可作(见)辰初分内可作。 不可过此也。 问。 沙弥以生年为次第。 生年等以受戒可为次第耶仰云。 可云尔也钞云。 四分沙弥当以生年为次第。 若生年等者。 应以出家年为次第(文)记云。 若据亦取受戒前后分上中下。 此约多人。 初受排次为言。 生年即俗年长。 约出家年即入道前后(文)。 问。 四人对首自恣时词句如何哉仰云。 钞文有诸大德等。 羯磨经有三大德等。 然而羯磨经可为本也。 问。 亡者借物多轻物等少时不用作法直可返耶。 又用作法可返之耶准云。 第二长老御时。 菅原善光寺如寂房他界之时。 依借物多可返彼方。 有仰不及作法即令返彼方给。 此样者不用作法可返之欤。 问。 加法尽形药病差。 在法中前可食耶。 仰云。 不可食。 行宗记可见之也。 问。 盐可为尽形药耶仰云尔也。 问。 未受同宿依病缘可开耶否仰云。 十诵意。 病缘可开(见)。 问。 从远所欲与比丘送物。 其物未付前。 所与比丘死时者。 其物可属谁人耶仰云。 分明虽不见释。 可属能施人也。 问。 请依止已和尚入界失(云云)然后和尚入界又重出界。 都不知后知。 更可请依止耶否仰云。 都不知入出故不可有过。 虽尔失故更可请也。 问。 受人依止必得畜众法后可受耶否仰云。 必得法后可受。 不尔得罪。 其旨文见问。 遇缘失受可有执持物耶菩萨仰云。 故未具令触者。 不问持不持可失受。 所谓可失受恶触。 误触受直可食也。 问。 三衣之财份量。 又裁时故实如何耶师云。 五条周尺一丈三尺。 七条三丈三尺。 大衣八丈可用意欤。 又裁故实。 缘分裁后五切。 其一三揲。 一分切为短。 二分切为长。 余二衣可准之也。 问。 三衣脱着样如何耶仰云。 欲着衣。 衣近置脱所著衣。 其手未离前取后衣。 放前衣可着也。 暂不可离身见。 故能能可有用意也。 问。 大小行时可脱置袈裟近远分齐如何耶仰云。 南山御释中云。 设令大小便出入。 袈裟近身七步(文)此释意。 周尺四丈二尺分齐远不可置也。 问。 着大衣时不可礼人耶否仰云。 师若上座不可礼。 但四人已上僧可礼。 钞下一可见也。 问。 所所灵佛参诣着小衣时不可礼拜耶仰云。 着小衣不可礼文见。 便宜善着七条可礼。 难治之时一心生恭敬可致念诵也。 问。 若无七条时着五条入众食及礼拜等可作耶仰云。 依失衣着时可作食礼等也。 问。 大衣受持五条从法时。 着之不可作务耶否仰云。 不可开。 若七条为从衣时可开。 但可反被也。 下一可见。 问。 倚师若床等欲坐时。 必先以手按后可坐耶仰云。 必以手按后可坐。 下一见。 问。 今褊衫祇支覆肩缝合故。 即祇支覆肩可得意耶仰云尔也。 资持释可见也。 问。 当门徒褊衫与裙着样异他门徒依何证耶仰云。 祇支先覆肩后故。 又异俗着衣。 故裙异俗。 故裙可被左衽旨资持释见。 可见彼也。 问。 买他钵价直己与他竟钵未取。 卖者薰报知不取过限者可有犯耶否仰云。 可犯未薰位不可有犯。 若买已薰不待报知过限可犯也。 问。 三衣长广量分齐通三衣。 二肘四肘三肘六肘半。 是小大定量也。 此量内随人可通量耶仰云。 此内不减不增可通量也。 五分通量样。 必定肘量。 其内不见可通量。 只随人可定量说欤。 尔者其以各各人肘量可定。 二肘四肘等欤。 钞可见也。 问以小段物用补衣却刺。 不可须说净点净耶仰云。 不可须也。 钞下一可见之也问。 入聚落必可着大衣(见)尔者必可着耶否仰云。 凡可着(见)虽尔入袋系颈入不可有苦见。 五百问论云。 不能着大衣者。 但持着肩上行者不犯(文)。 问。 渡大河时中间欲吐唾时可如何耶仰云。 吐手中后可弃水中。 此旨善见文见。 又人不用水无苦见(见)。 问。 僧食一味食故。 一界多所作相免盗。 别施主食一界多所作相可免别众耶否仰云。 多论分明制之。 不可及论事也。 问。 知法人可供养在之。 尔者僧堂异众加增可供耶否仰云。 僧堂不可尔。 别所可供衣物。 自上次第引故。 许不平食都不许之故也。 问。 如今室坊未受同宿护样如何耶仰云。 菩萨仰云。 今度戒法兴行初。 如律不宿一室。 未具一所令宿。 然而为摄僧依难治。 于一室内空所拟露。 于部屋内令守。 聊背律文欤。 但依摄论意如此令行也问。 樒花等令火净令置池水等。 后生芽时又可令净耶仰云。 取无芽处计者。 不净不可有苦见。 此分已净故。 若欲用后生芽者。 令净已净分无苦。 证为记识受生姜后生芽。 其物善见释云。 芽处更净非生芽处得食(文)已非生芽处得食。 前非牙处自采不可有苦见也。 问。 多衣同时说净时样如何耶仰云。 以带等物多衣一结合欤。 若入裹一结口欤。 如此可说净。 一缚束同一衣故。 皆可成说净也。 问。 生草木花等缚束令火净样如何耶仰云。 缚束束物可令火净。 一所缚束皆相连。 同一物故不可有苦见也。 不相连者别别可令净之也。 问。 饭斋汁等熟物可令作水滴净耶仰云。 律法式皆有深意。 小事不可令轻。 必可令净也问。 新履物等。 必净人等令净耶否仰云。 必可令净。 沙弥净人等令着下至七步可令步也。 业疏等可见也。 问。 东西两国下向时。 海道若津等处可宿何家耶菩萨仰云。 不可宿君长者家。 炫卖女色家故。 可宿余家也。 但余家为与女宿戒。 可宿无难家也。 问。 食常住时食非时药等时。 必作相可食耶否仰云。 作相可食。 不尔者可犯盗(见)必可作相也。 问。 扇若枕屏风色纸等画交金银薄等不可取耶否仰云。 凡不交金薄等画扇不可尔。 觉何况交金银薄等薄等不可取之也。 捉宝戒急被制。 钞记文释可见也。 问。 第马及鞭白拂裤弓悬等畜用事可恶耶否仰云。 鞭等畜用。 僧纲篇引诸文深诫之。 不可有事。 乘马事。 其凡道人不可尔旨分明见。 虽尔病者被开揵人不被开。 当时气力不堪故。 乘马事在之欤。 乘无力事畜用左样物等事不可有。 故菩萨极乐寺故长老。 一期都不乘给也。 能能可有存知也。 律宗不审问。 露处取纸烛犯吉事钞中三云。 僧祇若抖擞火炬在灰上瓦上不得在生地(文)谈云。 准知。 不然地上者无罪欤。 问。 六念改否资持上三斥世滥已云。 故须清晨念定。 不容后改。 亦有念已复从他请。 贪情恣任无由约也(文)。 问。 沙弥不受食等如何事钞下四云。 五分下三众无故造罪亦吉罗。 四分律结吉罗。 谓无缘而损伤。 乃至不受食残宿自煮等。 无人则开。 有净人故作则结吉罗例之(文)谈云。 不受食等。 若无净人。 设有比丘可开之欤。 问。 净施主住处如何事钞下一云。 僧祇斋三由旬知其存亡。 五分知其在世在道。 萨婆多施主若死若入异国。 更求净主等。 四分无文。 随意采用(文)记云。 僧祇必在百二十里内。 五分取知不定近远。 多论须在本国。 然国境广远。 但约州郡不可相闻理须别请(文)谈云。 当世行事依五分说欤。 但十日之内可闻存亡。 以为分齐欤。 故僧祇曰。 若不知施主存亡便失净法不得过十日(文)问。 护钵之界同三衣否事钞下二云。 问。 但畜一钵不加受法。 过限犯舍否。 答。 不犯。 由是制畜事同三衣。 但犯不受持钵罪。 若有长者准衣说净(文)记云。 前编所明三衣不加过日非长。 今欲例同一钵故问释之(文)料简云。 问答大意。 虽为显于过日非长之由。 准由是制畜事。 同三衣之文。 若衣钵同用十五自然等欤。 问。 金薄佛像佛具得捉否事钞中三云。 僧祇中○若四月八日及大会供养时。 浴像金银塔。 及菩萨像供养具有金银涂者。 使净人捉。 若倒地者佐助捉无金银处。 若涂遍者裹手捉(文)记云。 裹手捉者。 恐损坏故。 暂开佐助。 世有持戒者。 裹手捉钱愚教之甚(文)料简云。 恐损坏故者释佐助净人之由。 若尔者无倒地之缘不开于裹手欤。 问。 坐具每日必可敷耶否事钞下一云。 其用法大同钵也(文)记云。 持用犯皆无异故(文)钞明钵受用行护法云。 五百问云。 若一日都不用钵食犯堕。 重病者开不用。 若出界去经宿不失(文)付之有二义。 一义云。 夫钵者受食之器故不用罪。 坐具为坐仪之具。 不坐无制。 多分是同不遮少异。 故钞云。 释同也。 一义记既云皆无异故。 何必除日用耶。 若用弥是精进。 何意除是耶。 前义难云。 无益。 苦行还同外道。 欲辨佛制须知大意。 何者为坐求坐具。 为坐具不求坐。 若云每日用者。 所谓为坐具求坐也。 更无理。 若云一切同者。 受用行护云。 一科一切可同耶否。 若尔者不审尤多。 已上七个条者。 去弘安三年兴正菩萨(御年满八十)御时。 本寺末寺智行有德众会精谈之后。 备和上之高览所被定置也。 律宗行事目心钞(上)本云。 自去延庆元年之秋始迄于嘉历参载之春季。 已上二十一个年之际。 为同止作之随行。 渐渐类聚诸律之要文。 为全和上之严判。 连连抄记庭训之行事焉而已。 定谬解多端欤。 仍所慎外见也。 冀法灯久捶兮长耀九天之迷路。 戒香远薰同证三佛之觉果而已。 嘉历三年(岁次戊辰)三月中旬候释沙门忍仙谨记一校毕观亮。 菩萨仰云兴正菩萨。 或依古钞或依传闻。 仰云第二长老仰。 或依亲承。 或依舌钞或依传说。 师云泉公律师。 尧海定泉。 或依彼抄或依亲受。 准云私准本文等意律宗行事目心钞(中)问。 尽形药局丸散汤膏煎等作耶。 又通胡椒生姜等当体耶师云。 虽有异义。 局丸散等。 生姜等当体时药也。 可作尽形药物体也。 钞中三引五百问文。 其文云。 中后一切有形之物不得入口中(文)同中三记云。 五百问有形物语通四药(文)诸文局丸散等(见)问。 三药加法局中前耶。 又通中后耶师云。 非时药七日药加法局中前。 尽形药加法通中后也。 三药记识必可限中前也文见。 问。 三药随受随饮通中前中后耶师云。 通中前中后也。 问。 不加法三药中前无病可服耶师云。 中前无病服不可有苦见也。 加法三药无病者中前不可服也。 问。 任运失受样如何耶师云。 时中手受四药放置过中。 加法三药过期。 非时单手受三药停过须臾。 皆任运失受也。 问。 转味失受样如何耶师云。 时中单手受四药。 于时内药味转变。 不论手持不持失受。 非时中单手受三药同事也。 又时中加法三药。 非时中加法尽形药。 不论时非时持不持转味皆失受。 钞云。 乐变成酒酒变成熟。 并失本受(文)转变不失受。 问。 七日药说净了。 六念第四念可念说净耶师云。 勿论可念。 钞文云。 衣钵药等随有者念说净(文)如是释故不可及疑事也。 问。 受时食若尽形药等。 乍手持令触沙弥等可恶耶师云。 比丘食乍手持。 沙弥等令触非法。 可失受恶触。 钞等文可恶(见)。 问。 六念第二念。 僧食后可食请食等耶否师云。 此事唐土人师及异义。 菩萨仰云。 可许食也(云云)当世此事常在之欤。 本律中常乞食比丘不得乞食。 然居士请与食食之(见)彼比丘朝六念。 定可作我今食乞食。 常乞食比丘故。 然食请食(见。)尔者无所念食时食余食证据也。 问。 无所念食时食不念时。 更第二念可作直耶师云。 不许改作故不可作直也。 问。 第二念僧食。 然有僧食不食僧食。 食请食施主食等可许耶否。 若不许者食可得罪耶师云。 虽有异义不可许。 若食可有违念罪。 有念食以无可许之道理也。 问。 非时浆者限生叶等可作耶。 又作散等后和水若汤漉清若举清可作耶师云。 作散等后和水等清可为非时浆(见)。 问。 茶汤可非时浆耶师云。 如澄薄捶。 又虽滋澄分可为非时浆也。 散位若滋捶尽形药。 无病者辄不可服也。 问。 足食犯。 今师正义者。 付正食境足可有犯在之。 然者小分不足正食用可开耶否菩萨仰云。 律意可许(见)虽尔当世用者恶可有足食犯欤。 觉故不可尔申也。 问。 粽举糄[米*(十/冖/玄)];可为正食耶否师云。 无义可正食也。 问。 不正食和正食小分得不正食名物可为不正食耶否师云。 正和不正小分可被唱不正名物可为不正食也。 唱善。 设不唱不有苦见也。 问。 从净人等受食时。 不持手器物等落入更可受耶否师云。 受手若触器物等落入更不可受。 不触直净人手落入更可受也。 问。 加法尽形药无遇缘失受耶否师云。 虽及异义。 口法不可失。 手受可失欤。 然者净人等令持事不可有也。 问。 黑米籾无食时可作火净耶否师云。 黑米生物故。 食用可为火净也。 问。 为比丘纸未曾水作时。 自手取纸与净人等可恶耶否师云。 可恶。 可有恶触罪也。 问。 为比丘比丘自手书符时。 纸墨及墨付笔等受可书耶仰云。 受可书也。 不受书与可有不受等罪欤。 问。 法同沙弥。 以比丘为能授人可受食耶否师云。 下位对上位受食违仪。 故不可有事也。 但不可遮受成事也。 问。 大麦小麦粟稗黍饭饼糒等正食不可食中何耶师云。 正食也。 其当体不正食也。 作饭等者正食也。 十诵十三粟莠子麦等正食(见)。 问。 已足食比丘。 作余食法食。 又病者残食小分食后不作法食食。 又非病者残食可食耶否师云。 不作法食。 又非病者残食正食不正食不可食也。 多论文制之也。 问。 足食犯于境足食犯在之。 然者受食分齐。 可定境足不足耶师云。 受食分齐可定境足不足也。 依不受食不可定境足不足也。 诸文如此(见)。 问。 薄粥不作声吸食事不可有苦见耶师云。 不作声吸饮不可有苦见也。 僧祇文见。 问。 小麦饼吃切食可犯遗落耶仰云。 小麦饼吃切食可犯遗落也。 小分切一口一口可食也。 问。 净人果俱在不净地。 以爪刀净食可食耶否准云。 济缘记二上云。 成净不可食。 爪刀虽非内煮非处故(文)此文分明。 更不可疑也。 问。 破戒比丘受食通余比丘耶否师云。 初二两篇违犯比丘受。 不可通余比丘。 下四篇违犯比丘受。 可通余比丘也。 下四篇违犯比丘。 足数生善门法故也。 问。 施主食僧食请食如何分别耶师云。 入厨库已食僧食。 施主不入厨库。 别营食施主食也施主请施食请食也。 问。 已足食已比丘为自食。 或为余比丘受食成受耶否师云。 或如法为作余食法成受。 或非法为自食受免不受罪文见。 以此意思。 为自食成受。 为余比丘不可成受也。 问。 已足食已比丘。 为余比丘受食不可成受有其谓。 为病者可开成受耶否师云。 为无病比丘不可成受。 为重病比丘可成也。 例证者。 无病比丘不可食尽形药。 为病者许加法二受并成。 此不可食。 为病者可开成受也。 准云。 仰趣无未足食比丘时。 为重病者可开之。 问。 足食犯行住坐四仪犯见。 然者乘马乘船时。 其马其船止时食。 马行船行犹食。 可犯足食耶否师云。 虽有异论。 不可犯。 其故足食戒之下释。 被舁床等行行时。 犹此坐摄见证据分明欤。 问。 一施主食一坊中皆食时。 不作次第请。 又不送众僧食处一分食可免别众食样如何耶仰云。 部屋部屋二三人入食者。 不可犯别众食也。 有隔食处不满四人故。 问。 内煮内宿样如何耶准云。 行事钞下二意。 内煮依处不净地比丘有无皆犯。 净地有无俱不犯。 内宿依比丘。 于净地不净地二处有比丘犯。 无比丘者二处俱不犯(见)。 问。 时已前不正食点心食可恶耶菩萨仰云。 律意虽开。 当世食可生足食等罪欤。 觉故立僧制。 病者不制限也。 问。 比丘自手受茶捶可恶耶否仰云。 有沙弥等。 比丘我捶事不可有也。 恶可有不受恶触罪欤。 事阙时器物等能能洗可作欤。 问。 比丘茶怀中与沙弥等。 为比丘捶事在之。 受饮可恶耶否仰云。 失受恶触左样事言不可有事也。 彼一心不与者。 可生恶触。 药篇可见问。 受食时作缦心受食皆在之。 然者何时分可作耶有抄云。 日净长老云。 粥时入僧堂已今日施食。 皆可受作缦心也。 问。 受四药若服四药时。 必可着袈裟耶否准云。 五百问论意。 不着袈裟受食犯罪(见)十诵律意。 不着袈裟食得罪(见)然前受持若说净三衣中。 着随一袈裟受吃也。 问。 二人共病一人夜行不持自衣。 误取他衣出衣界至明出时失否如何菩萨仰云。 行人误取人衣出故失。 无故离心故可无离衣罪。 住人不误取出。 亦无故离心故不可失受持。 亦可无离衣罪也。 了论文分明如仰见。 问。 贸宝戒者。 卖衣财等物制取钱宝等。 然者卖物不可取钱耶否仰云。 事钞有主坊戒。 下释坊己物故。 自卖可取钱(见)已许卖坊取钱前卖余物取钱何不许之耶。 今戒为利买宝制也。 非为利者许之(见)。 问。 当时行事不为利者卖物取钱可许耶仰云。 文不为利者可取见故。 义不为利可取申。 我身不取思故。 小袖等卖时。 量价分当某分借物方作他物卖返也。 问。 点妄罪身语二业中何哉师云。 身业犯也。 四分许互造故。 身表语业故也。 律摄释如此见。 问。 法同沙弥。 私三宝可开掘地坏生耶仰云。 释文等分明不制故。 为一切三宝可许之也。 问。 海水中大小便涕唾可开耶仰云。 海水可开也。 善见意海水不犯见。 问。 付为覆头人说法戒。 如女人者多分上衣。 然者授斋戒等时。 头分可令脱耶仰云。 日本女人。 礼间令脱无骨。 所诠令脱无骨可开。 不无骨可令脱也。 问。 塔宿戒为守护开宿在之。 卧宿坐宿共可开耶仰云。 不开卧宿。 五百问论制之可开坐宿也。 问。 塔中不为守护限日数为勤行。 不卧参笼事可许耶否仰云。 左样事虽不见开文。 可许道理也。 不可有苦见。 问。 汤屋等不净地。 若志曾若忍冬等入热汤。 汁出饮用可恶耶仰云。 不可有事也。 谓内煮之所摄。 问。 依道行缘被开别众食其样如何耶仰云。 道行限当日被开之。 依前日道行缘亦依明日道行缘非开别众食也。 义钞释分明如此见。 问。 尸陀林安五轮塔可犯塔下理死尸戒耶否仰云。 菩萨仰云。 显人形人塔五轮。 不可有苦见欤仰云。 七重五重九重宝箧印塔等可恶也。 问。 持御舍利大小便所行可犯持佛像至大小便戒耶否仰云。 菩萨被仰候。 恭敬心甚切御舍利等欲不离身持行可开欤。 无恭敬心可恶也。 问。 向塔塔下绕塔等嚼杨枝戒不限塔堂同可制耶仰云。 勿论事也。 不可开也。 然而当时堂缘杨枝。 又向事在之欤。 能能可慎守也。 问。 众学形中为反抄衣人说法戒等诸戒除病被开病时者。 限所被病时耶。 又通能说病时可开耶仰云。 限所被病时也。 能说病时不可开也。 何依能说病可开所被不恭敬都无其谓也。 问。 为持剑矛刀人制说法。 然者对持人说法时必可令离身耶仰云。 凡为正所被人必可令离身。 但荒武士等令离无骨欤左样之时菩萨前可开也。 问。 以存亡人发为被结缘缝佛菩萨种子或缝经事可恶耶仰云。 律文畜用人发制之。 不可尔事也。 问。 贩卖戒所贸局衣耶。 又通余物耶师云。 无疑可通余物也。 此戒为利买犯也。 本律文广通余物(见)。 问。 减六年戒犯。 受持三衣未满六年制更作耶。 又不局受持三衣。 余长三衣六年未满制更作耶师云。 不论受持三衣长三衣。 作三衣已六年之内。 自作令他作共制也。 问。 减六年戒从非亲里乞衣财作制耶。 又非亲里乞衣者堕乞衣犯非此戒犯。 若不乞与衣。 若买得衣财制作耶师云。 多论等意者。 乞衣财制作。 不乞物作不制见欤。 本律意制造作故。 不乞自与物等作制也。 乞非亲乞衣犯也。 问。 钵中水手水桶水可犯水中戏耶仰云。 手水桶水。 ロロ令掬滴者可犯。 钵中水准之可得意。 尤急也。 一切可准之也。 问。 小沟河上。 始僧厕造用可犯净水中大小便戒耶仰云。 善见掘厕厕底水出。 比丘不得先上。 净人先上后比丘可行见。 准之先净人令行。 比丘后行可开也。 已净人行后处不净也。 彼处流入水不净故开之。 问。 着草履入塔中制之。 然而当时着入塔中不违制耶否仰云。 日本国着为礼故。 着入塔中。 如是事随处贵行佛开故也。 问。 着富罗入塔制。 其形何样物耶仰云。 见释样日本样物欤。 问。 制向塔烧死尸。 远处烧见事在之。 见所可恶耶仰云。 有隔自远见。 何样直向事不可有也。 问。 制向塔涕唾。 自隔上见可恶耶仰云。 何样见向涕唾可恶欤。 向塔舒脚坐戒。 有隔见向舒脚坐可恶欤。 问。 为愚钝人作所对时。 彼人忌句句可教耶否仰云。 不审事。 自恣法中愚法人忌。 句句教可令作(见)准之教可令作欤。 问。 付定羯磨竟。 古师说字。 南山竟字。 慈恩持字在之。 然者以何可为正耶师云。 菩萨仰云。 何可贵不可取舍也。 所诠至持字如法可作也。 问。 作羯磨竟结句诃者。 结句计可作直耶。 又羯磨可作直耶菩萨仰云。 结句计可作直也。 问。 道场四方取放。 覆露二处中何摄耶师云。 长老仰。 犹是覆处摄也。 简正释如此处履处收。 但钞主御释露处摄欤。 释露处同与女宿戒室相故。 虽尔同大途得意无相违欤。 释半覆半露时。 半覆取檐下(见)。 问。 已作羯磨少不差诃差。 纵不差可作直耶菩萨仰云。 不差不作直者可诃不止羯磨故可作直也。 问。 于已作羯磨生疑语比痤比丘可成诃耶否嘉元四年仰云。 可成诃也。 业疏等见。 问。 通受时羯磨所牒名字差可授直耶否正安二年八月仰云。 名字差可授直也。 别受可授直也。 问。 下三众学大僧大尼戒聚。 又暗诵可许耶否菩萨仰云。 占察经大智律师释中可许学(见)许学上者可许暗诵也。 问。 覆露二处隔障分齐何程耶师云。 一义与女宿戒中间隔障分齐出。 一律云齐胁。 一律云二尺。 似相违。 坐齐胁得意无相违。 准此中间高二尺计有隔者可别众也。 一义云。 隔障者虽高两方相见可足数。 如子也。 又不透见倾两方见者可足数。 一向高不见分云隔障也。 作四句时。 闻不见句出隔障。 此义好也。 问解一席法可足数其法(见)然者必一法分四缘通解可足数耶师云。 解四缘可足数也。 迷四缘者犹痴钝人也。 问。 有轻病共众行时。 六念第六念如何可作耶有抄云。 菩萨御老体之时有小御病。 共众行御行。 有病随分行道作御(云云)。 问。 载总三宝事书可持之耶仰云。 载总三宝事书。 虽为谁人誂持可行也。 问。 律开别请。 梵网等制之。 然者菩萨前不可受别请(见)若在家人别请时如何耶。 师云。 有别请时。 住不受别请之意乐。 至彼所令作作相。 食不有苦见也。 不遮十方成无遮食等次第请食。 所谓初别请。 后成僧次故免别请也。 若不作作相食可犯别请也。 问。 食前后至他家戒局中前。 非时入聚落可局中后(见)然而无请缘不白中前入聚可犯何罪耶师云。 教诫仪等。 可知去处在之故。 可得违制吉罪也。 问。 比丘为在家出人为使持书行不可许耶仰云。 凡为比丘为在家人为使持书事不可有。 但父母信心优婆塞病等难开之也。 又同法等誂书。 见书如法可持行。 但辄自可不持。 可令持净人等也。 问。 六念第一念约一月称大小耶。 又白月不云大小。 黑月称大小耶师云。 宾疏尼钞。 约一月可称大小见。 事钞白月不云大小。 黑月可称大小见。 菩萨仰云。 行事钞可为本也。 问。 六念第四可念坐具耶师云。 祖师御释中。 可念不见前不可念也。 余记中三衣钵具具字。 坐具释事虽有之不足依用也。 问。 法同沙弥中前受比丘戒可作比丘六念耶否正平二年仰云。 不作不可有苦见也。 问。 见闻二屏二不定时。 屏处取。 九十时露处取。 可二处相违耶否师云。 取边边释非相违也。 取屏边云屏。 取异露处边云露处也。 九十戒时取露处时。 一丈用定犯。 单露处八尺用定犯可得意也。 又一义云。 二不定见闻二屏。 覆处二屏也。 九十付露处云二屏也。 可见戒疏。 问。 北京义酒盐不可有苦见。 入汁菜等用之。 南都义坚禁之由如何耶师云。 菩萨仰云。 小酒和多药无酒色香味许服。 酒入汁菜等香味不失故。 非可许。 律意酒付草叶不可入口见。 然前入酒盐不可服也。 问。 祇律意岁过七十人不许受具。 然通受过七十者不可许受具耶否正安二年九月中别受时。 受者中依有过七十比丘。 评定被取探。 然依取当被授毕。 问。 五八戒犯重者可许五八重受耶否师云。 能令忏悔可许重受也。 问。 分己物若形同法同等白羯磨竟。 事中间外来比丘入界内不到前中。 如说恣时可恶耶否嘉元四年仰云。 分己物形同等时。 不可有苦见也。 问。 在僧厕内嚼杨枝。 若吐唾可恶耶否准云。 四分律文分明制之。 不可作事也。 问。 夏竟必去安居处行他处可一宿耶否师云。 受檀越请安居。 必可去。 不去可得吉(见)然者受请安居。 去安居处可一宿。 非受请受居不去不可有苦见也。 问。 众多比丘作四分布萨已。 依要事行自然地在其自然界。 梵网布萨式式可行耶否师云。 梵网布萨七众共行法故。 然界式式行不可有苦见也。 约六相分可集众欤。 有人云。 和尚仰云。 式式不可行。 比丘众满可行结界也。 问。 一界内比丘二三人法同形同等众多时。 梵网布萨式式可行耶否师云。 可行也。 梵网布萨。 在家出家共行法故。 不可相违也。 问。 安居即日受日出界不可叶(云云)即日依有僧受日计可作耶否师云。 受日计行不可有苦见。 即日出界可恶也。 问。 非时入聚落白无比丘时。 对沙弥可作耶师云。 无比丘时。 对沙弥可作见释在之欤。 问。 已足食比丘。 为余比丘受茶乐七日等药与。 不可有苦见耶否师云。 茶等药不可有苦见也。 问。 汤屋内陈等。 赤露茶煎物等受服可恶耶否师云。 凡不着袈裟不可受服食(见)前赤露受服不可有事也。 和尚仰其趣也。 问。 以火净为初煮可许重煮耶否师云。 可应火净物令火净煮可许也。 不可应火净。 如于苎茎等。 令火净煮不可及开事也。 问。 重煮样如饭饼等。 受重煮云尔耶。 又必重煮净地可作耶师云尔也。 问。 爪刀火等净可通种相二净耶否师云。 火净无论可通也。 刀爪净可依样。 若其核等斩其物应净也。 不斩物不应净异火净也。 问。 粗末尽形药。 加法自煮服用可开耶否师云。 粗抹加法煎用开也。 净地若不净地。 何所可作。 但尽形药开内煮也。 问。 无病比丘。 为病比丘尽形药等加法与可开耶否师云。 为病比丘开(见)牒彼各可加法也。 问。 于院相不周处结大界时可依不周耶。 又可加白二法耶师云。 可依不周。 不可加白二法也。 菩萨御代及御不审。 然而不可加白二(云云)。 问。 已于院相周匝处。 结大界并净地后。 院相坏时可依结法耶。 又可依不周耶师云。 可依结法。 已作法结故不可依不周也。 问。 说戒中间依急缘出界时。 与欲出可恶耶否仰云。 为界外事作与欲事不可有。 若定可出界。 白众且止说戒可出也。 问。 说戒中间出界人。 更不可作布萨耶否仰云。 羯磨竟序三问以后出人。 更不布萨不可有苦见。 于界内已会故也。 问。 尼到僧中作自恣时。 僧自恣中间令作耶仰云。 中间令作之。 自恣篇见。 可见彼也问。 受食时食堕作受意成受不作不成耶仰云。 作成不作不可成。 其旨释文见。 钞云。 行食时比座余食逆入钵中成受(文)记云。 行下次明食堕亦约作意故成(文)僧祇云。 行饼糗饭等抖擞箧器逆落盈中。 不作意者不成。 反上成受(文)记云。 作意者。 尘飞入时须起受意(文)。 问。 雪冰雹等。 无人时者不受自取可食耶仰云。 僧祇云。 雪冰雹无净人处净洗手自取食。 有者应受(文)。 问。 为记识受生姜等。 转变生芽时本受不失耶仰云不失。 钞云。 二明转变。 善见受生姜后生芽不失受。 芽处更净。 非生芽处得食(文)记云。 下列诸物。 虽有变动。 不易本质故皆不失受(文)本受不失。 比丘置地自押芽分净人可令净也。 问。 中前手受四药过午失在之。 过午即失耶。 亦过午后待一须臾失耶师云。 异义在之。 然而待一须臾义善欤。 药篇可见也。 问。 僧尼互可为能授人耶仰云。 饰宗记五(末)注云。 若净人难得处。 僧尼二众互手受食亦成也(文)此释意可作能授(见)虽尔辄直不可受器物可受也。 问。 取尼衣戒本罪可局受持五衣耶仰云。 可局受持。 钞云。 四分亦云。 佛告尼言。 当畜五衣。 完坚者余衣随意净施。 若与人。 即与人则何简施道俗(文)。 问。 依自然界安居后结界时。 犹可依自然耶否仰云。 可依自然。 安居篇可见之也。 问。 界内在前中后安居人时。 自恣可依何人耶仰云。 自恣可依多人(见)自恣篇可见之也。 问。 索欲问和已竟。 羯磨未作中间。 自界外僧入者重作问答耶否仰云。 重可问答也。 资持上三可见之。 问。 忌成及界安居虽成后可作法耶(正通三)仰云。 此二正义通三种安居。 忌等即成。 虽尔作法后可作之。 资持云。 疏云。 忌等直得后用加法。 何为答开制成立何得不有(直得是开加法依制)同记上文云。 夏成在前加法有后。 不以加法为结之始(文)。 问。 请依止法出界。 不经宿不可失耶仰云。 不经宿者不可失。 若经宿若见和尚失也。 问。 非法缘与欲时。 与欲不成僧事可成耶否仰云。 钞文僧事成否不分明。 尼钞文可成僧事(见)然而钞云不成是别(文)成别众不可成欤。 问。 受欲人说欲时。 可牒多人耶否仰云。 本宗意可牒多人(见)僧祇意不许四人欤。 资持可见之。 问。 受欲人至僧中纵睡若忌不说欲可成僧事耶否仰云可成。 至僧中纵故不说成僧事(见)况睡等耶。 但故不说者可得罪。 业疏可见也。 问。 依命梵难移夏得岁耶否仰云。 可得岁也。 注羯磨疏并记可见之。 问。 羯磨十缘位有别众前缘可成耶。 又不可成耶仰云。 结界唱相位有别众可成。 简正记十五(本)见之。 又如便利急缘岂待问欲耶。 资持释也。 问欲已前可说欲(见)不待问欲故有别众可成。 准此释等意。 不拘别众前缘可成。 但第八缘已后勘出别众。 续前可作九十。 九十竟准资持上三意。 更重可作问答也。 问。 沙弥夏末受戒时出界可受日耶否仰云。 可受日。 可有可破安居故。 钞迦絺那衣法付可见之也。 问。 尼无羯磨受日耶仰云无也。 钞安居篇可见之也。 问。 手巾可说净耶否仰云。 巾帊类故不可说净欤。 但五分律文可说净见欤。 问。 不舍前受衣受余衣时可成受耶否仰云。 可成受。 前衣受后衣成受位失。 但可有违制罪也。 二衣篇可见之。 问。 雨众沙弥可许受持上众衣耶否仰云。 无缦衣时受可成受。 业疏四上见其分。 但可反被也问。 展转净主通五众真实局本众耶仰云。 展转通。 真实局也。 钞二衣篇可见也。 问。 内衣必可染色耶否仰云。 多论意必可染色不见欤。 母论意不染犯吉见。 本宗意可染色见。 钞中三。 业疏衣药受净篇可见之也。 问。 无正大衣不得受功德衣耶否仰云。 不可受(见)简正记见之欤。 问。 失衣时犯长衣可许受持耶否仰云。 无衣时取可受持(见)但可忏本罪。 戒疏三下。 钞中二此趣见。 问。 受食时不可得捻钵耶否仰云。 不可得捻钵也。 钞赴请篇云。 毗奈耶云。 不得捻钵令大指入钵中(文)记云。 毗奈教食时取钵(文)。 问。 白二净局作法。 余三净可通自然作法耶否仰云。 济缘记二上云。 初二无法并通两界。 又约道俗住二局僧居。 又业疏二上云。 处分通诸界羯磨局大界。 记云。 通诸界即自然作法(文)此等释。 白二局余三可通(见)。 问。 取金银像等被开捉宝戒耶否仰云。 资持云。 不犯中(乃至)若供养塔寺庄严具收举(开捉宝)或约无净人处。 或是部计缓急。 今或并净塔庙。 且就本宗开之(文)准此释意金像等可开之。 又资持释云。 金像佛铸成圣像四分不犯(文)。 问。 新受戒时。 初受衣钵等次第如何耶仰云。 五条七条大衣钵坐具。 如此可受持。 业疏四上可见之也。 真圆律师相传。 问。 界内有四比丘。 布萨时四人必戒本羯磨诵解。 可行众法布萨耶否私云。 西阇梨云。 戒本羯磨必诵解可行也。 东阇梨云。 羯磨四人必解。 戒本一人诵解可行也。 问。 梵网布萨之时有不集比丘者作法碍被云非法。 可不成布萨法耶私云。 不可成法碍。 可成布萨也……问。 倚师足高者登作说戒等应犯高床戒耶私云。 有人云。 和尚所所御说法之时。 倚师足高令截给(云云)东阇梨云。 高床戒犯僧私两床。 但约坐卧之床(见)为说法等床不可有苦见也。 如转轮高座也。 问。 沙弥共大僧布萨时。 沙弥布萨成位何耶私云。 虽有异义。 教敕之时应成布萨大有所准。 不能具记也。 问。 若在前成者。 后序不来可无过耶。 汤不来者当违敕之过也。 问。 安居法成位何言耶私云。 有人云。 问答之终持言下成(云云)私云。 持言宾师释。 去取不定(云云)岂此言不成耶。 今云。 对首三说之作法之终当成结夏也。 问。 律中依命梵二难许移夏。 命难分齐何耶私云。 东阇梨云。 律出命难出食不足。 其依自气力可衰损程分齐欤。 自可量事也私云。 本净长老之大安寺管领时寺中僧中。 依食不足缘被移橘寺事在之也。 问。 法同沙弥无同类时。 比丘为所对可得作安居受日等对首法耶私云。 有人云。 无同类时。 应用比丘对首也。 问。 东阇梨云。 此义甚不可也。 不可作事也。 其故者。 沙弥行事。 亦通心念。 何得对比丘。 心念可作也。 问。 初安居等结已。 有缘即日受日可得出界耶否私云。 有人云。 即日受日可得出界(云云)今云。 必经一宿受日可得出界。 简正记其旨见。 彼记可见也。 问。 受日出界满归本界已。 其即日依缘受日出界可许耶否私云。 有人云。 北京行事皆许之(云云)东阇梨大违作法等文。 必经一宿受日可行也。 问。 且一度即受七日一月三十七日已。 在界外得用尽耶否私云。 本净长老义云。 同事不可尔。 异事可尔。 济缘记见(云云)西阇梨云。 是不可然事也。 一法满已必归本界。 经一宿已然后应赴一法缘也。 济缘释但云一时重受二法。 延续非许有界外也。 问。 受日羯磨一度可得四比丘加耶否私云。 和尚云。 加四比丘不可许。 东阇梨云。 可得加四比丘私云。 不可许加四比丘欤。 问。 律中二十余受日缘外。 为利生事应开受日耶私云。 和仰云。 律中所说。 自调自度为本。 犹以依生善灭恶事开受日菩萨利他为本。 何为利生事可不开受日。 然而若有事者。 为利生事可牒也私云。 无性摄论。 为利生开破夏。 今准彼文可许受日也。 问。 旦受七日法二三日用已聿未终归本界。 若虽过七日重用后日耶否私云。 有人云。 同事虽住何日可用残日。 即十诵白残夜去是也(云云)私云。 和上云。 十诵中白残夜去但初七日之内。 若过七日已非所开也。 未用者虽过何日无苦见。 用始一日过七日之限后不可用也。 问。 以三日五日之别缘合可得作众法受日耶否私云。 有人云。 共短缘合为长作众法不可有苦见(云云)今云。 不可尔也。 若一事众法缘。 以短长合加众法。 随意可依用。 若皆短缘。 加众法不应道理也。 祖师所不用也。 问。 为一所法事受日。 于其中间而在他所可得夜宿耶否私云。 有人云。 事同事无苦见。 异事不可尔也。 今云。 一所根本事未终。 于日日中不阙其事者。 设虽异事。 经宿作之有何妨耶。 问。 一界内比丘。 皆出界时受日可为何样耶私云。 有人云。 出界之比丘不可许对首故。 七日停一人可为诸人对首也。 其一人后心念可行也。 众法准之(云云)东阇梨云。 诸文出界人。 不可为对首受日。 不遮前众别二法互为对首行受日有何妨耶。 问。 过后安居受戒比丘虽不受日。 夏中可得出界耶否私云。 有人云。 不受日行不可有苦见。 不结夏故。 东阇梨云。 受日可出界可破安居。 故私云。 应有破安居之过。 破夏破安居之样。 业疏中可见也。 问。 他门行事能秉三人行受日何耶私云。 有人云。 准慈恩意致此行事(云云)今云。 此事僻事也慈恩意。 辨事僧体四人见故也。 问。 僧祇事讫羯磨得依用耶否私云。 大谷云。 单通受比丘。 诸部律可依用故可用(云云)今单通受遍学比丘。 辄不可用他部也。 其故者。 别受可依四分(见)然者通别兼受比丘。 可四分依用。 依之单通受比丘。 先可依四分一律也。 但依余部致别受比丘者。 可依余部也。 所谓可专一律行事也。 辄不可乱用也。 问。 初安居比丘。 夏竟十六日之朝六念可数岁耶否私云。 有人云。 朝不可数岁。 自恣已后可数也。 自恣受岁故(云云)东阇梨云。 不可待自恣。 朝可数岁(云云)私云。 若自恣为本数岁者。 破夏不安居比丘自恣作。 彼人岂可念岁耶。 又依难一向不自恣人可不数岁耶。 问。 不周净约总院相不周耶。 又约一屋舍四相不周耶私云。 西阇梨云。 不约一屋舍不周也私云。 不周净者。 但约总垣等不周。 不约屋舍四相不周。 开钞疏等能能可详之也。 问。 于不周净处可得加白二法耶否私云。 和云。 不可加也。 东阇梨云。 于后后者被留此行事毕。 已上二十二个条者。 以般若寺真圆律师自笔抄令书写之讫。 但于本文文字少少不审之间。 以义所书改也。 律宗行事目心钞(中)。 本云。 自去延庆元年之秋初迄于嘉历三载之春季。 已上二十一个年之际。 为固止作之随行。 渐渐类众诸律之要文。 为全和上之严判。 连连抄起庭训之行事焉。 定谬解多端欤。 仍欣慎外见也。 冀法灯久捶兮长耀九天之速路。 戒香远薰兮同证三佛之觉果而已。 本云嘉历参年(岁次戊辰)三月中旬候释沙门忍仙谨记结界略次第布萨略次第结夏略次第受日略次第自恣略次第分物略次第布萨法则律宗行事目心钞(下)无场大界初结时略次第(小机打敷置左首尾戒释羯磨者座前先而置之)。 先作相(二返依六相自然量集之)次集堂(若余所)次露地偈(至堂轩等作相一返)次入堂(打轮引入)次三礼着座(三礼各打轮)次表白(打戒释二取于首尾)次僧集等问答次告不须欲由次唱相(打静乍立唱之)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次前白(打戒释一合掌)次羯磨(打戒释一合掌)次作相(一反为结净地集大界内)次僧集不等问答次前白(打戒檡一合掌)次羯磨(打戒檡一合掌)次回向(广略随时)次法始(十重同音若七佛略戒)次三礼(各打轮)次退出。 若重结时者。 先作相(二反集大界内)次集堂次露地偈次入堂次三礼着座次表白次解净地(六法如常)次解大界(六法如常)次作相(一反为结大界依六相自然集)次僧集不等问答次告不须欲由次唱相(乍唱之)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次前白(打戒释一)次羯磨(打戒释一)次作相(为结净地集大界内)次僧集不等问答次前白(戒释一丁)次羯磨(戒释一丁)次回向次法始次三礼次退出。 永仁二年旧记在之。 准被记之问。 结戒场时作法如何耶答。 有抄云。 大略同无场大界初结作法也。 若结有场大界。 先结戒场后可结大界也。 问。 唱相比丘威仪如何耶有抄云。 起座到静边开坐具三礼不收坐具。 寄静本。 一打乍立向僧唱之。 唱毕一礼收坐具后座(云云)西大寺结界唱相。 文永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菩萨(羯磨)总持(答法)幸导(唱相)。 戒场唱相云。 大德僧听。 我比丘为僧唱四方小界相。 从此宝塔东南角柱内畔中分。 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西下。 至西南角柱内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敷北下。 至西北角柱内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东下。 至东北角柱内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敷南下。 还至东南角柱内畔中分。 此是小界外相第一周讫(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次大界内相大德僧听。 我比丘为僧唱大界四方内外相。 前唱内相。 从当寺宝塔东南角柱外畔中分。 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西下。 至西南角柱外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北下。 至西北角柱外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东下。 至东北角柱外畔中分。 从此又随屈曲旁土居穿二柱二唐居敷南下。 还至东南角柱外畔中分。 此是大界内相第一周讫(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次大界外相大德僧听。 我比丘为僧唱大界四方内相讫。 次唱外相。 从当寺四王院外墙东南内角旁墙内畔西下。 至南大门东墙形内角旁墙形南出。 至标木内畔旁标木西下。 直至西标木内畔旁墙形北入。 至墙形内角旁墙内畔穿小墙南端西下。 至宝生护国院四足东墙形内角旁墙形。 随屈曲南出。 至国东端内畔旁国西下。 至西端随屈曲旁墙北入。 至墙形内角旁墙内畔西下。 至西南内角。 从此旁墙内畔北下。 至西北内角。 从此旁墙内畔东下。 至北土门西墙形内角旁墙形北出。 至国西端内畔旁国东下。 至东端旁墙形南入。 至墙形内角旁墙内畔南入。 至标木内角穿彻墙东出。 旁墙内畔东下。 至四王院北门西墙形内角旁墙形。 随屈曲北出。 至国西端内畔旁国东下。 至东端随屈曲旁墙形南入。 至墙形内角旁墙内畔东下。 至东北内角。 从此旁墙内畔南下。 至东门北墙形内角旁墙形东出。 标木内畔旁标木南下。 直南标木内畔旁墙形西入。 至墙形内角旁墙内畔穿彻小墙东端南下。 还至东南内角。 此是大界外相第一周讫。 此是大界内外相各三周讫(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布萨略次第先道场庄严次作相(二反若一反)次各各入堂三礼次到露地偈次作相(一反)次露地偈(轮二打上座出偈)次入堂(入堂开坐具三礼)次持戒偈(上座出偈偈了着座)次维那等行事(香水偈香汤偈)次圣僧偈次行水行汤次维那唱白次行筹次清净偈次请说戒师次维那唱告次说戒师登高座次散华次呗(二种随时)次戒香偈次戒师前序诵(戒释二丁取首尾)次僧集否次和合否次未受具戒者出次说欲次谁遣比丘尼问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次羯磨(说戒师戒释一打)次诸大德已下诵次沙弥召来次诵后序次戒师下高座次后呗次四快偈次三礼(各打静)次到露地偈所(自末座出堂)次退散(自上座散)。 准建长年中旧记记之问。 佛前立并时维那独三礼事如何耶师云。 四快偈之后。 诸众礼拜时。 维那依打静不礼故此所礼也。 问。 行事末座唱白中间起座时分何位耶师云。 众中谁少偈第三反末可起也。 问。 四分说戒梵网布萨。 若两说戒时维那行筹次第如何耶师云。 四分说戒时。 先比丘次沙弥行也。 外众筹不行也。 梵网说戒时。 先比丘沙弥次外众行也。 两说戒时。 先比丘次沙弥次外众行也。 问。 行事未受筹进上座时威仪如何耶师云。 四分说戒时。 先取筹比丘经佛前进上座了。 经佛坛后取沙弥筹进上座。 经佛坛后复座。 梵网说戒时。 比丘沙弥筹进上座了。 直经佛前外众筹取进上座。 经佛后复座。 两说戒时。 比丘筹进上座了。 经佛后沙弥筹取进上座。 直经佛前外众筹取进了。 经佛后复座。 问。 呗末烧香役者取香炉。 自三礼前可取耶又后可取耶师云。 有二说。 一说先取香吕三礼偈意。 一礼置香吕。 一说三礼后取香吕。 偈竟置香吕。 一礼前前依后说。 当时依前说也。 问。 维那终打静烧香役者问讯。 小步去后可打耶。 又不问讯前打。 烧香役者同时问讯可复座耶师云。 两样也。 但前样善也。 其故前方便已毕可始诵戒告戒师意故也。 问。 说戒师戒释打取首尾前后事如何耶师云。 两样在之。 一样戒释打取首尾终置首尾。 戒释打一样取首尾。 打戒释终打戒释置首尾。 可依前说也。 问。 说戒师对上座问读讯何个度作耶师云。 始到佛前时。 说戒竟自佛前归时二度作也。 自佛前到高座本时。 下高座到佛前时不问讯也。 问。 说戒师香箱坐具何处置耶师云。 香箱初烧香时置前机。 后烧香时取坐具倚师倚师后板本置。 高座高座登阶右方下置也问。 极略两布萨作法如何耶仰云。 堂庄严等如广式。 作相一反。 入堂礼拜。 露地偈引入三礼持偈着座。 戒师佛前烧香礼拜升座。 自前序始至布萨说戒答略后。 直我今已下诵音略轻戒。 自终尔时释迦诵后序。 梵网说戒极略可如此。 自此犹不可略也。 其后始四分布萨。 比丘满四。 羯磨说戒不尔出沙弥可作对首也。 结夏略次第先道场庄严(上座座前小机一打敷其上戒释首尾柄香炉花笼一入花置之)次作相(二反早下)次各各入堂(烧香三礼)次到露地偈所次作相(一反)次露地偈(打轮上座始之)次入堂(打轮引入私云。 如布萨引入次维那引入之座本夏腊次第着座)次三礼(互跪合掌)次烧香戒香偈(上座作之)次散花散花偈(上座作之)次诸众着座次维那打静(一丁)次呗(优婆离呗)次表白(上座打戒释二取香吕)次各各对首法(互跪相向作之)次诸众着座次释迦烧香(上座与最末座二人作之此间唱宝号)次伽陀次三礼(各各打轮)次着座次南山烧香(如前)次伽陀次三礼次着座次灵芝烧香(如前)次伽陀次三礼(私云收座具如布萨自未引出)次到露地偈所次退散。 准建长年中旧记记之问。 形同法同沙弥等。 共大僧可安居耶。 别处可安居耶师云。 同共大僧可安居。 不可有苦见也。 受日略次第先道场庄严(扫除羯磨前小机一打敷首尾戒释各此置之)次作相(一反)次集会(若堂若余所)次所为人乞羯磨(出众中开座具三礼互跪事由私云所为人乞法次表白可在之)次略和众情(羯磨者戒释二八丁取首尾)。 次僧集否(置首尾合掌)次和合否次未受具戒者出次说欲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若通答若别答若别答若一月日若十五日不可云半月也受过七日法一月日羯磨若十五日)次白(戒释一打合掌作)次羯磨(戒释一打合掌作)次回向次所为人一礼复座(二行云不待回向终一礼毕后座)次戒释二打(所为人待复座)次诸众一礼次退出。 准永仁五年旧记记之问。 受日作相沙弥可集耶师云。 沙弥不可集也。 若布萨若开讲等次有受日时。 侍问自上座可去也。 问。 依同事八九人受日时如何耶师云。 所为人不可到四人(见)前述事由一人作之。 三番羯磨可受日也。 自恣略次第先道场庄严(大途如布萨时。 小机一脚打敷首尾戒释柄香吕置之。 圆坐二草座等用意也)。 次作相(二反三下大鼓若四十下金所依时也)次各各入堂(烧香礼拜)次到露地偈所次作相(一反)次露地偈(打轮二)次入堂(维那打轮自上座引入)次三礼(打轮二开唯具)次持戒偈(偈了着座)次维那行事(香水偈香汤偈)次圣僧偈次行水行汤次唱白(大德僧听众中谁小已下)次行筹(若比丘计若有沙弥次沙弥)次散花(香水香汤同洒之)次呗(呗间散花役者散花)次烧香役者烧香(呗半分过程起座三礼。 终程烧香捧持)次烧香偈(呗毕出之)次表白(上座若羯磨者戒释二打取首尾)次僧集否问答次和合否问答次未受具戒问答次问答说欲(说欲及自恣。 私云。 答云。 此众无说欲及自恣)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通答若别答。 私云。 答云。 差受自恣人白二羯磨)次差五德(戒释一打白又一打羯磨)次五德到佛前三礼(烧香)次五德和白(三礼毕相向。 若别答如常问答。 上座戒释一丁)次五德复座(一礼取唯具)次行草(行事未二人行之)次第二五德唱告(佛前开坐具不礼)次正自恣(唱告了第一五德对上座上座作始)次第一五德唱告(于佛前开唯具跪不礼待终)次二人五德复座(经佛后二人同时)次回向(上座若羯磨者)次唱十佛名(各各戒释打不续心经)次后呗次四快偈次三礼(各打静)次露地三礼(上座示兴法利生契)次退散。 准建长年中旧记记之问。 五德自恣当本座可作耶师云尔。 不可待总终也。 问。 沙弥别处自恣时不到大僧所耶师云。 沙弥筹可送大僧所。 大僧自恣竟到合露地之三礼所同三礼散也问。 维那等役人去役者座入于腊次可自恣耶答。 师云尔也。 面面役者终入于腊次可自恣也。 问。 草座把大亦长分齐何程耶答。 师云。 大周尺三寸五分计。 长周二尺二寸计可调之也。 分己物略次第先集财次作相集僧次读衣物帐次舍衣物次略和众情次三问答次定轻重次一问答次赏劳(看病者出众互跪)次僧集否问答次和合否问答次未受具戒问答次说欲问答次僧今和合问次答法(作赏看病人六物羯磨)次前白(戒释一打合掌)次羯磨(戒释一打合掌)次看病者复座次与六物(五德与之也)次差分轻物(五德人出众中开座具不礼互跪)次僧集否次和合否次未受具戒者出次不来说欲次僧今和合(答分已比轻衣物羯磨)次白(戒释一打)次羯磨(戒释一打)次分物次回向(戒释一打)次退散(戒释二打一礼)。 准永仁五年旧记记之问。 轻重物帐兼可书分耶师云。 持律人能能问定轻重物书分二本可支度也。 问。 集财所何处耶师云。 佛前屏风立隔布萨莚敷。 其上轻物重物别可置之也。 问。 读衣物帐时威仪如何耶师云。 五德出众中到衣物等所展坐具。 问讯不礼拜。 到静本一打归坐具上。 互跪读帐也。 收坐具复本座。 问。 舍衣物时威仪如何耶师云。 看病者出众中开坐具。 向僧三礼。 到静本一打归坐具上。 互跪合掌。 舍之毕一礼收坐具。 复本座也。 问。 略和众情作法如何耶师云。 作羯磨人戒释二打取首尾表白(广略随时)。 问。 三问答时答谁人答之耶师云。 五德若案内者答之。 问。 其答词样如何耶师云。 亡者负三宝别人物。 又三宝别人负亡者物不候。 若有可答有。 嘱授物不候。 同活共财不候。 如是可答也。 问。 判轻重物语如何耶师云。 读轻物分毕。 此诸物不论体轻重。 专以助道具可为轻物。 读重物毕。 此诸物以不助道具皆可为重物。 轻物作法分重物可入常住。 问。 说净米钱等可书重物帐耶。 又可集作法所耶师云。 勿论帐可书。 又无论少多。 不集不可有苦见。 又小分物集不可相违也。 问。 一问答时答词如何耶师云。 不将亡者轻物送丧候可答也问。 赏劳时看病者威仪如何耶师云。 羯磨者看病者出给有时。 出众中向羯磨者开坐具不礼互跪合掌。 问。 沙弥出时样如何耶师云。 沙弥众于本座所三礼互跪。 受教敕已一礼从上座出。 归入随敕也。 问。 羯磨者差五德时词如何耶师云。 差无爱恚怖痴能分轻重之人。 可令分与轻物。 即某比丘当其撰互跪可受羯磨。 问。 正分物时样如何耶师云。 作相召沙弥。 沙弥还来之后。 五德行筹。 看病者若便宜人起座受筹。 行行竟唱告(打静)。 问。 唱告词如何耶师云。 大德僧听。 大比丘僧若干人。 沙弥若干人云。 唱告竟行探。 问。 探何体可行耶师云。 衣物等书名。 其名纸书捻。 自人数物。 少白纸捻加兼支度。 五德看病者便宜人。 少少起座行探。 任探行物也若和合有寄进事者。 羯磨者作羯磨了白僧众。 此时无召沙弥众僧退散时。 五德残沙汰人交替之已退出。 兴正菩萨般若寺海龙王寺西大寺第二代轻重物略同聚异帐。 三衣钵坐具针线囊漉水囊香箱长衣三衣祇支覆肩(二具)裳一手巾二(一持)褊衫四具(木兰二黑染二)净巾一小袖六(上中下)墨染惟九布色惟二颈卷三(上中下皆绢)奥布惟六糸副惟一椋惟一绢切少少袈裟衣财(莲糸二切)白布二端莲糸切切褊衫切白布切一袈裟囊二经袋二舍利袋少少舍利袋绪一脚布一汗巾一汤巾一带三筋履二足(上下)袜二足(上下)绢袜二足(上下)手覆四平组三筋观身衣一刀子三剃刀箱一合(在剃刀二手)火燧箱二合杨枝箱一镊子一钖枝二(大小)铜香炉一榱香吕箱一茶院香吕一耳挑二水瓶三菩提子念珠十四连桑念珠一连花梨木念珠一连念珠糸少少正念珠箱三檀纸六帖(一帖红梅)原纸三束中纸四束余杂纸四束名香少少名香器(大小)香桶一尽戒药少少药桶一膏药少分茶桶三琉璃香吕一同花立四茶垸器七(大小)茶土器三(木在台)钵子四施饿鬼器一茶垸サラ一砚箱七合笔箱一合笔一管唐墨切二莳绘小箱二计算箱一唐箱一合双纸形一油手瓶二(茶垸)绢袋(上中下)布袋一(小)药袋一钵囊一手箱二合(上下)袈裟箱一合颈卷绢一。 已上西大寺菩萨轻物(羯磨招提寺圆答法二代慈道御房五德观玄御房看病随公)人七百七十九人。 直突一巢袄子一柄香炉一轮二(大小)麈尾一小涂桶一角笔一榱单一枚樾具一金鞠二(大小)墨朱一囊(为圣教句默不尔重)朱土器(如朱断之)下鞘一染糸少少椙原十帖一断纸少分表纸小分文箱拔出绵一阿伽桶一平机一脚组三筋(舍利囊绪故不尔重)。 已上般若寺观良大德轻物同前略之长衣坐具一布小袖一绵帽子一周尺一小机一脚细萝一细皮子一小萝一合小涂箱二缀一悬皮子二(大小)。 已上海龙王寺长禅大德轻物同前略之。 合小袖一帷三(上中下)砚一面榱砚一面文台一针筒袋二十一钵覆一瓢单水瓶一クケ带三圆组带一平组带一琉璃壶一同器一橘打枝一名香六十囊水引十囊水引箱一苏合圆四囊茶桶二对(上下)桧扇一本虎杖丸尽形药色色。 已上西大寺第二长老轻物前异集之(羯磨招提凝答法第三代净觉房五德道禅御房看病理公)。 衾二(上下)寄悬三(上中下)枕二(大小)唐四(大小)胁息三(唐一)绳床一(在法被)蒲团五扇二本打轮九本(唐一)机三脚钓火桶行灯一(在箱)灯台三火桶三(土木)文台二平机二脚火箸四具灯石四弄杖二小屏风仃方蚊帐一榱纸帐五枚(大小)莚三枚楾手洗三具小手洗二唐二本台皮子一荷(在覆油单)葛二合腰打槌二手鞠三帐鼓一尺三小大鼓一磁石一汤瓶二花立二具(茶垸)瓶一(茶垸大)水精玉四(大小)茶垸小钵三秤二(一唐)茶垸药摩二打挑子一具药铫子四小提一瓶子一(唐)唐梡五香盘一药筛二盘四(大小并覆二)时药少少药少少甘葛三手瓶茶少少(芑)布袋一(大)幕二帖舆二丁(绳油单在之一具手绳在之)。 已上西大寺菩萨重物足驮三足火钵三墨染裤求衣一紫绢切皮子八锯一织物带一筋乌帽子一圆座三枚钓刨油黄少少油小分油瓶三柄立袋一敷皮一枚筒五花梨木切下帘一具繧繝切少少打敷五枚炭取一叠针一木钵三椙大箱一合桧笠三枚舛五外居三荷炭五笼白地二轻石三蓑二大刀三茶臼一一橙板二枚三阶棚一曲金一锥三藁二足竹斤二皮袜二足帚三鸟帚一冶茶一木提二算一具麻苎少少末香少少叠糸少少皮香少少文机一脚桐火钵一毛;笔三(大小)涂师;笔荷绳皮纑小分少分如法经指鉴茶箱张火桶盥一钱一贯文唐柜二合桶六菜桶五已上般若寺观良大德重物异前集之。 常住单(一枚)行缠一具榱着一具油单四枚榱箱二合光灯台一基茶垸大香吕一赤漆箱(一合)信浓钵一具大萝箱一合纸帐二枚大机二脚。 已上海龙王寺长禅大德重物异前集之小锯一莚三枚钓火钵一针介一粗枺尽形药悬皮子一荷箱二足驮一足枕屏风一双。 已上西大寺第二长老重物异前集之。 已上以四帐集当行事处判也。 轻重物准此行事时可有用意也。 布萨法则一。 小食时布萨白夏中。 减日白次可作之。 若界内四人已上住行众法布萨。 当座比丘不满四人时不可用白。 梵网布萨时。 纵比丘虽不满四人。 沙弥众多诸佛子谛听等白一。 闻钟偈时僧立调。 维那至上座边。 右角四五人计立(上座上不可立座)对上座问讯。 上座合掌受之见之。 百二十下橦止息。 槌绘轮打合。 偈终打轮时诸众和南。 一。 上座列时。 维那极缓步。 众僧问讯限奥四五尺计行过。 后迟迟故也。 一。 五人役者去机事五尺计立。 维那右边行事。 行香水边时。 右方行左不可回。 一。 维那香汤偈了。 本所归立。 行事第二。 至香水边问讯时。 三人同时问讯。 维那展坐具礼拜(此自庆偈后礼也。 可唱三归)。 一。 维那筹头浴香水时。 即可诵偈。 一。 四人行事各取香水等。 问讯去时。 香水役者经手巾役者前(但可依道场便)可行上座前。 手巾役者。 又同随行香汤役者。 又经手巾役者前。 至静本浴槌柄了。 经手巾役者。 又经手巾役者前。 至静本浴槌柄了。 经役者并维那前。 至上座前事如常。 一。 香水香汤役者。 上座前来近时诵偈。 浴时右手受左手合洗。 必两手不受。 一。 四人行事。 还正面立调。 同时问讯。 各置器具。 又立直同时问讯。 去时右方左向。 左方右回各随次复座。 一。 维那至静本向上方立。 一。 维那筹持样。 左手面内向。 筹下可奉。 仰左手筹下掌不可受。 一。 两布萨时。 梵网为本。 诸佛子谛听等唱(但以僧为本故。 大德僧听。 大沙门等唱不可相违)。 一。 小者众中谁小白三反了下座。 维那后边三尺计可立。 一。 金刚无碍偈唱白。 我前向时渐可诵始。 正受筹时。 两手仰受额程。 捧顶戴意可成。 必不付额。 具足情净偈时。 两手覆小者可返复。 一。 维那行筹时。 一宛可行。 不可多举。 一。 两布萨时。 沙弥筹可别行也。 一。 梵网布萨时。 小者先内众筹付上座了。 欲收外众筹时。 自上座前直归正面。 外众筹可受。 必后户不可通。 皆付上座了。 经后户复本座。 一。 梵网布萨时。 比丘尼众参时。 结缘菩萨萨内入。 筹行了都合时不简。 式叉沙弥尼比丘尼若干人可别举。 一。 说戒师请取坐具时。 便宜少可曲穷。 必不问讯。 一。 散花庄严偈时。 三人役者。 至正面同时问讯。 各取花瓶立退。 少问讯可去。 还正面边。 三人三角蹲踞时。 佛后向。 一。 散花庄严偈了。 以香汤入香水。 三人立时。 呗初槌可打。 香水役者。 必不待香汤役。 渐复本座。 一。 却行道时。 散花ソト取可落。 多举自指间漏落。 物莳样。 一。 供养者收坐具问讯。 至座所时。 维那打静。 在供养者后复本座。 一。 麈尾戒尺可内置也。 一。 说戒师先打戒尺。 次取麈尾诵戒本。 后合掌后序又取麈尾。 梵网说戒前后序持麈尾。 但问答时。 三问后合掌。 一。 梵网布萨时。 与欲大德僧听。 一。 还烈时。 问讯四五人一度兼。 至门限不可迟迟。 已上二十七个条者。 去弘安九年二月十九日。 于西大寺。 依菩萨仰。 即御前而澄惠等执笔所被记之也。 律宗行事目心钞(下)斯钞名目心故者取菩萨御实名下字中与第二长老御假名上字下号目心本彼两代之仰聚行事要故云尔也。 自去延庆元年之秋初迄于嘉历参载之春季已上二十一个年之际为固止作之随行渐渐类聚诸律之要文为全和上之严判连连抄记庭训之行事焉定谬解多端欤欣慎外见也冀法灯久捶兮长耀九天之迷路戒香远薰兮同证三佛之觉果而已。 嘉历参年(岁次戊辰)三月中旬候释沙门忍仙。 谨记一校了观亮 发布时间:2024-06-26 08:08:5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