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诸家教相同异略集 内容: 诸家教相同异略集No. 2368No. 2368诸家教相同异集(一名甘露集)智证大师教相者。 盖是出火宅之高门。 开秘藏之妙术也。 教者。 圣人被下言。 相者。 以分别为义也。 理有朱紫。 教能诠之。 物有缁素教能化。 诠辨之功莫过教相者矣。 夫以判立教相兴金口。 若三照五味之文两字八教之说。 是则判权实之格言。 分浅深之明镜也。 良以圣意甚深。 难寻难测。 玄中又玄。 妙中又妙。 是以英贤间生弘敷大教。 睿圣权出阐扬妙法。 遂使三圣三时各擅其美。 五教七阶普畅其妙。 教门观门荡凝滞于春风。 浅分深分显妙理于秋月。 古德判教诚宜可然者也。 不备千日奚得一冥。 非寻诸家宁知冥味者哉。 故今略举数家以为龟镜后代行者知甘露之门在兹(云云)。 尔今明教相略为二门。 先明诸家所立教相不同。 次明研详。 第一明诸家教相者。 然秘藏将立教相者总有二十五家。 今且略举十家以为规矩。 余则准知之第一隋朝嘉祥寺吉藏法师立三法轮二藏。 三法轮者。 一根本法轮。 华严是也。 二枝末法轮。 阿含等是也。 三摄末归本法轮。 法华经是也。 言二藏者。 一声闻藏。 接诸小乘经。 二菩萨藏。 通诸大乘也(云云)具如彼法华玄论等也第二唐朝新罗国元晓法师立四教。 一三乘别教。 如四谛教。 二三乘通教。 如般若深密等。 三一乘分教。 如璎珞梵网经等。 四一乘满教。 谓华严经也(云云)具如华严抄也第三大周法藏法师立五教。 一渐教。 谓诸部小乘经并小乘论。 二大乘始教。 谓解深密等经瑜伽唯识等论。 三大乘终教。 谓般若经起信论。 宝性论等。 四大乘顿教。 谓诸大乘经中所用顿悟法门是也。 五大乘圆教。 就中有二。 一别教。 二圆教也。 东大律师云。 别教摄华严本会圆教摄华严末会并法华也(云云)具如彼法师华严疏并法藏法师五教章也第四法藏师入室惠苑法师自立四教。 一迷真异执教。 谓外道邪教。 二者一分末教。 谓诸部小乘教。 三者一分满教。 谓诸部大乘教。 四真满教。 谓华严经也(云云)具如彼新华严疏也第五大唐遍学三藏立三时教。 一人空法有教。 谓阿含等。 二人法皆空教。 谓般若经等。 三非空非有教。 谓解深密经。 法华金光明等经也。 具如彼慈恩法苑林章并沼法师最胜第六大周七宝。 此近立五时教。 就中三时同前。 第四一乘。 谓法华经。 第五佛性教。 谓涅槃也。 具如彼涅槃疏并一乘究竟论也第七庐山隐士刘虬立七阶五时教。 彼注无量义序云。 根异教殊其阶成七。 先为波利等说五戒。 所谓人天善根一也。 次为狗邻等转四谛。 所谓声闻乘二也。 次为中根演十二因缘。 所谓缘觉乘三也。 次为上根举六波罗蜜。 所谓授八大乘四也。 众教宜融群类须通。 次观无量义经既讲得道差别后云未显真实。 便易成实之机用开一极之由序五也。 故法华摄。 唱显一除三。 顺彼求实之去此施权之名六也。 虽权开而实现犹掩常住之正体。 在双而临庠乃畅我净之玄旨七也。 过此以往法门虽多撮其大归。 数等尽于此。 亦由众声不出八音也。 表百氏并在六家内也(云云)第八大日本国上宫太子立五时教(与光宅所立五时教似同)。 一小乘教。 二般若教。 三维摩教。 四法华教。 五涅槃教(具如彼御制法华义疏也)第九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立五时八教。 言五时者。 约此有二。 一云法五时。 二云喻五时。 初法五时者。 一华严。 二阿含。 三方等。 四般若。 五法华涅槃也。 次喻五时者。 就中亦二。 一云。 法华信解品明五时喻。 一追唤不来时。 二诱喻还来时。 三出入无难时。 四令知家业时。 五付与家业时(此中初二时在追诱喻中。 后三时在领付财中也)。 二云。 涅槃圣行品明五味喻。 一乳味。 二酪味。 三生苏味。 四熟苏味。 五醍醐味也。 言八教者。 一顿教。 二渐教。 三不定教。 四秘密教。 五小乘三藏教。 六大乘通教。 七大乘别教。 八大乘圆教也。 问。 五时八教何同异五时约竖明诸之次第。 藏等四教约横判机理之浅深。 顿等四教并该横竖也。 五时就部得名。 藏等四教就教得名。 顿等四教并通部教也。 又五时明化辰。 顿等四教明化仪。 藏等四教明化法也。 问。 横竖意云何。 答。 言横竖者云何。 初出世最初说华严。 次说阿含。 次方等。 次般若。 最后说法华涅槃。 喻如从牛出乳。 从乳出酪。 从酪出生苏。 从生苏出熟苏。 从熟苏出醍醐。 又如日初出先照高山。 次照幽谷。 次照平地。 是为竖义也。 如云华严双说别圆。 阿含但说三藏。 方等具说四教。 般若带说通别圆。 法华唯说圆教。 涅槃说同见佛性之四教。 是为横义也。 问。 部教意云何。 答。 言部教者。 如云五味束为三部。 如乳味华严为顿部中间三味为渐部。 醍醐味法华涅槃为非顿非渐部亦称开权显实部。 是为部类。 一家云法华居四味之上秀八教之表意在斯也。 又经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即是前二部为二。 后二部为一也(云云)。 如云三教为渐教后圆教为顿教。 亦云藏通为渐教引为亦渐亦顿。 是为教法也。 问。 化辰者其意何。 答。 法王启运之日。 大众嘉会之辰。 是为化辰也。 化仪如药方。 化法似药味。 意可知也。 问。 指何部经而为不定秘密两教。 答。 此之两教别无部帙阶降。 但散在前顿渐两部中。 宁于彼顿渐二教而建立之耳。 具见教相章四教八教大意并五时次等图等也第十近代睿山先入唐请益内供奉赠法印大和尚位慈觉大师。 依龙猛释论立二种教。 一显示教。 总摄一切显教法门。 二秘密教。 总摄一切秘密真言教法。 又真言教别名一大圆教也。 具见金刚顶大教王经疏也。 上来略明诸家教相不同竟第二明研详者亦有两门。 一总判同异。 二别明研详今初总判同异者。 若嘉祥三法轮。 慈恩三时。 上宫五时。 刘虬七阶五时。 亦大异小同也。 若慈觉大师二教全异诸家也。 上来总判竟也。 第二别明研详者。 具出广记也。 上来略以两门明诸家所立教相不同竟也问。 何故必须教相。 答。 如人家以门为先。 若得其门逆顺俱当。 若失其户进退并迷。 佛家亦尔。 以教门自行化他。 同入甘露城。 同服甘露味。 如经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得涅槃乐。 又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然则一切众生莫不由此教门而出火宅。 三世诸佛亦得以此教门而入秘藏。 是故必须明教相也问。 常途所云我大日本国总有八宗。 其八宗者何。 答。 南京有六宗。 上都有二宗。 是为八宗也。 南京六宗者。 一华严宗。 二律宗。 三法相宗。 四三论宗。 五成实宗。 六俱舍宗也。 上都二宗者。 一天台宗。 二真言宗问。 此之八宗并其高祖是为谁耶。 答。 华严宗元晓法藏两大德为其高祖也。 律宗有两家。 一众家。 二妙家。 今此间律宗恐以钞家为高祖耳。 三论宗往家以罗什吉藏法师而为高祖也。 唯识法相宗以慈恩三藏汉道法师而为高祖也。 成实宗摄入于三论家。 俱舍宗摄法相宗也。 天台宗以南岳天台两大师而为高祖也问。 诸家高祖稍有可寻矣。 然此诸宗以何经论而为所依。 答。 华严宗以华严经起信论等而为所依。 法相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论等而为所依。 三论宗以般若经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而为所依。 律宗恐以大小二乘戒本并诸律法门而为所依耳。 天台宗以法华涅槃大品经智度论等而为所依也问。 此八宗机是小乘耶。 答。 成实俱舍两宗并为小乘。 律宗恐大小通用之耳。 其余五宗皆是大乘也问。 此之八宗何时何人而将来耶。 答。 可寻古记也问。 相传之佛弟子徒党虽多不出三类。 谓禅师律师法师是也。 今诸宗中以何教为禅师耶。 答。 自以禅门宗天台宗真言宗等为禅师也。 自以律宗为律师也。 自尔诸宗皆为法师也(云云)。 然此三类师见昉法师十轮经疏者也问。 彼禅门宗为何宗。 答。 自有宗非八宗抄也问。 其宗教相何。 答。 未见立教相旨。 唯以金刚般若维摩经而为所依。 以即心是佛而为宗。 以心无所著而为菩提。 法云而为义。 始自佛世衣钵授决师资相承更无异途。 具出传记者也问。 此宗谁将来耶答。 山上先云。 入唐求法大师等亲承此道而归朝也。 唯有国禅院大唐义宗和上。 自宗人也。 彼入室弟子源谞禅师面受得之也问。 彼上宫之义今谁依学之。 答。 今天台宗正依学之。 所以尔者。 彼圣德太子即我南岳大师后身也。 为弘宣降生不世。 为利苍生敷扬扶桑。 自制三经疏八卷法华疏四卷维摩疏三卷胜鬘经疏一卷。 其所立义全同天台。 明知师资之隔生不改相承之义。 殊地无易也问。 寻常所云三论五性两宗并立三车。 天台华严开立四车。 其同异云何。 答。 彼两宗三车是大同少异。 此二宗四车亦大同少异也”问。 凡彼三论五性两家倾角所诤。 其有几何。 答。 有人云。 四种戒十四种也(云云)问。 诸法宝比丘义。 今谁依用之。 答。 今论师急依用之问。 彼真言宗立三车耶。 立四车耶。 答。 立四车。 故大惠禅师大日经义释中。 引彼华严经四乘之文判之。 又彼义释中往往耳有三权一实文也问。 古人皆传云。 彼华严师盗此天台大白牛车而已有。 不审答。 此事有。 实见彼金钟寺唐院惠云律师所制法华四车义中者也。 若欲知之。 诣往而寻之耳问。 有一云。 一行阿阇梨是天台。 彼此事云何。 答。 相传云。 章安大师弟子道素律师。 道素律师弟子弘并律师。 弘并律师弟子一行阿阇梨也。 而窃学真言曰。 有同名一行阿阇梨。 此即我祖非彼天台一行禅师者也。 犹大慢语也问。 古人亦传云。 大唐鉴真和尚自持天台法文而来朝也。 事实欤。 答。 实是也问。 彼大和上是律师祖师。 而何以他家法文来。 答。 此事不然。 何者。 彼大和上是即天台之后。 是故自持两宗法文而来朝也。 若具欲验知彼和上行仪者。 应被寻大和上东征传并招提寺记文等也问。 昔闻有人云。 初其三论师自新旧两家各立三时教。 今其两家为是谁耶。 答。 旧即嘉祥。 是所立三时教。 已上明也。 新则中天竺大那兰陀寺智光论师是也。 其所立三时教者。 一心境俱有教。 谓诸小乘教也。 二境空心有教。 谓法相大乘唯识道理也。 三心境俱空教。 谓缘生即空平等一味也。 此三教次第。 如智光论师般若灯论中。 具取苏苦那摩诃经论。 诸此云大乘妙智。 此昔所未闻也。 见法藏法师记。 云疏第一卷也问。 古人亦云。 嘉祥受法天台即为师资。 身*妙化已护神。 今此事实尔欤。 答。 实尔。 此事具出国清寺百录并近僧都沙弥威仪经疏及妙乐法华记等问。 常途所云天台真言三论等宗。 皆以龙树等菩萨为其高祖也。 法相宗以弥勒菩萨而为高祖也。 而今何故文云天台宗以南岳天台两大师而为高祖等耶。 答。 若远取者实如所问。 今且近限取之。 不得以致疑执之问。 何故近限知取耶。 答。 只是为欲令瞳朦近判其宗故。 都无他意也问。 常途所云彼南岳天台两大师为灵山听众。 今此事实尔欤。 实尔也。 此事具见依凭天台集也诸家教相同异略集 发布时间:2024-06-28 08:06:4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