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华经讲演录(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内容: 法华经讲演录(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太虚大师讲述民国十年秋在北京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妙庄严王、即释尊时华德菩萨远劫之前身,夙具善根,中经一世著于邪见,几不能复闻佛法。 赖其王夫人及二王子善知识胜缘之力,得以往听法华,重识本心,卒舍外道仍住正见。 本品叙此,既显善友之力,亦显是经之力。 以所叙皆王前世本因之事,故曰妙庄严王本事品。 在禀命流通中,为第四节;在全经品第中,则居第二十七。 丙四功德胜力以流通丁一叙本缘戊一叙述时人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 此标举佛世及菩萨父子。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谓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法时代中,有一国王,其名为妙庄严也。 彼王宿因中,修增上福德以为庄严,故得王位果报,称妙庄严王。 夫人及二子,不昧于本来清净心,并能转变王之邪见,化染为净,故其果德之号均名为净。 戊二广明由绪己一赞二子德“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密、尸罗波罗密、羼提波罗密、毗离耶波罗密、禅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方便波罗密、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此明二王子之德。 是时、二王子尚未从佛出家,已具大神通力,且已久行菩萨道得诸三昧等,显为夙植德本之菩萨而示现为王子身也。 方便波罗密、为果后之利他智,合上六度为七波罗密。 爱众生、令得法乐为慈,悯众生、欲令解脱为悲,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为喜,所作福祐、无所希望为舍:此为四无量心。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为四念处。 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长,为四正勤。 欲、念、进、慧、为四如意足。 信、进、念、定、慧、为五根。 此五转生功用,则为五力。 念、择、进、喜、轻安、定、舍、为七觉支。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为八圣道。 合为三十七品助道法。 净三昧以下诸三昧,皆其所分别修习诸法门功用成就之定相。 己二善友引化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 时净藏、净眼二子,到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 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 此明时佛说法导王,二子启母诣佛。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以欲引导王故,特说法华。 显王本具夙因,今当度脱,遂为法华会当机之人矣。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 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 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 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此释母令化父。 净德独忧念妙庄严王信受外道,心不清净,深知其著于婆罗门神教之非。 苟非夙具清净本因,何足以知此? 显二子为大智心增上,而净德则为大慈心增上,所谓本为菩萨、而示现王后宫女身者是也。 净德以王为家国之长,若著此邪见不能信佛,则将为一切之障,不听我等皆往佛所。 以王素信神教,故欲以示现神通为方便教化,遂令二子试为之也。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此释二子现神通行化。 念父、谓忧念妙庄严王著于邪见、心不清净也。 涌虚空、出水火、现大小等事,皆神境通十八变所摄。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 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 谁之弟子”? 二子白言:“大王! 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 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此释时王慕通向佛。 因信神通故信其子,因信子故信子师,遂委宛而入佛门,赴法华之会,作当机之人矣。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 佛难值故”。 此释二子化成修道。 因已信解,故堪任发无上心。 可知以佛道化人,但使其确能了解、决定生信,则度生之佛事已毕。 是以昔日示现为二王子者,今复欲示现出家。 既示因缘已毕,兼劝当时四众,应于佛作难遭之想也。 沙门、息灭诸恶,净受自在之义。 优昙钵华、值转轮王出世,始出应瑞,喻不常有。 脱诸难亦难,谓解脱八难,既生人道,复得遇佛甚难也。 总言:值佛在世,从佛出家,必可成道,此为甚难遭遇之美事,故二子启求而净德亦遂许之也。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 父母! 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 所以者何? 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 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 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 所以者何? 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此释子请父母、及时诣佛。 龟岂易渡海,必匿居浮木之孔,始可随流飘渡。 然以一眼之龟,觅浮木之孔,甚言其难值。 今生值佛法,皆由宿福深厚,故不可负此难遭之遇也。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 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 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 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此释王及眷属、同诣佛所。 诸佛集三昧、谓集一切佛功德。 王宫八万四千人,皆能持经。 二王子及王夫人,悉久证甚深三昧。 显此眷属之因缘,今正美满成熟,尽是彼佛法华会上应受度脱之人也。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 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 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 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 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此释时佛为王说法授记。 示、教、利、喜、即开示正见,教以修行,令获利益,大生欢喜。 此时王始见佛,一闻说法,即大欢悦,斯所谓发起宿世善根,堪任发无上心者矣。 始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为授因记。 作娑罗树王佛等,为授果记。 己三出家获益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 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 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 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妙庄严王出家以后,经八万四千岁始证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发宿命通之智。 始知二子来生我家,为作佛事故,为转我邪心令住佛法故,盖已悟知善友之增上缘矣。 法性体本具一切净功德,以修习此经故,即以令自清净及令人清净为庄严,尽得自在,是为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王当知! 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 汝见此二子不? 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何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此释时佛证明善友因缘。 能遇善知识者,皆由曾种善根,能种善根者即可遇善知识,二者互为因缘。 而善知识所作之佛事,皆为众生令得见佛,令发无上心,令离邪见,令住正见。 而所以得成为善知识者,则又由于无量佛所受持法华经。 由是可知法华经者,即众生之大善知识,而众生欲种善根以遇善知识者,亦正当于法华经中求之种之矣。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 如来甚希有! 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 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 未曾有也! 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 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 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此释赞佛叹法、永离邪见。 甚希有、未曾有,均不易形容而力为赞美之极词。 功德圆满、智慧究竟者,始得具足三十二相,成佛报身。 王略举佛相数事以为赞,盖赞相即所以赞佛,故次即叹佛法有不可思议微妙功德。 教、谓教理,所以生善;戒、谓戒律,所以遮恶。 如说而行者,身心俱泰。 王既证知,故复谋利大众示现宣言,谓当随佛正法而行,不当随自心之业力而行致生诸恶也。 丁二会古今佛告大众:“于意云何? 妙庄严王岂异人乎? 今华德菩萨是。 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 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 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 丁三劝归礼“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 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丁四结胜益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远尘离垢,就小乘人言为断见惑,应得初果。 就大乘人言,为证我法二空,应证初地。 法眼净,谓照了一切法悉皆空相,而惟是一相无相之法也。 发布时间:2024-06-28 08:15:4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