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界对受记 内容: 金刚界对受记《大正藏》第75卷No. 2391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一沙门安然记净地印第一(记者私云。 不空两卷轨云成身会品第一)大日院说。 虚心合掌当心诵三七遍顶散。 轨云。 器界皆清净。 又云。 此处用法界生印末向身外投散三度。 想器界净。 此一印玄法寺元征阿阇梨所传轨云。 长跪合莲掌者两膝着地二踝侧立香志房并同两说(唯所说中云莲合)观中院亦同两说(唯第二说中慧和上说。 以印从顶下引至脐间三度开又说。 结印当心先观字义了投之珍和上说同玄法寺说。 唯举顶投之珍和上别时语安然云。 或阇梨云。 净地印前修惊发地神法云云)宗睿和上说。 此有两记。 初就轨文单说一部。 后以口传重说五部。 今并引用。 初说如文。 后云。 净地明用惊觉印即火轮印檀慧不钩是也净身印第二日院说。 虚心合掌先于掌内观安●吽字。 次安舌上。 次安心上。 其色皆黄金也。 然后三诵即于三处。 谓心额喉。 观掌吽字想身业罪垢皆除灭。 观舌吽字想口业灭。 观心吽字想意罪轨云。 得三业皆净然后一诵吽字时左拳按腰。 次诵吽字时右拳仰安心上。 然后一诵吽字以印额上。 次印左眉。 次印右肩。 次印心上。 次印喉上。 每处一诵吽字。 想成普贤身普贤身者左拳金刚铃。 右拳持五股形香房同(唯初云莲合。 又说或说中无二然后以下作法)中院说。 慧和上说或说虚心合当心诵净三业明三遍。 次观●字安三处印。 印然后作拳印五处诵明同前说珍和上说。 莲合二空少开是为莲掌(私云。 见师作法乍并少去)次诵净三业加持四处观法自性清净。 其后同前说睿和上说。 莲华合掌如例。 又样。 先结金刚合掌忍愿面相合当心想此掌。 舌上。 心中吽字变成五股金刚杵。 以此如来五智金刚杵摧破三业无明烦恼。 诵真言三遍解于顶上运和上说。 印同睿说(旧云。 掌。 舌。 心上各有八叶莲华。 华上各有日轮。 轮中各有吽字。 便以吽音三遍加持讫。 即转成金刚合掌。 诵净三业明加持四处。 又样。 加持额。 左右肩三处是名净三业也。 莲华合掌者。 合掌内空。 二中末少许开之。 金刚合掌者。 合掌十度初分相交也)行和上说。 次三金印。 莲华合掌掌想月轮轮上有八叶莲华。 华上有吽字字变为五智杵。 断净身中烦恼速显佛部诸尊。 即诵吽字三遍。 次以印当口。 舌上月轮。 轮上八叶。 华上吽字为五智杵。 断净口业显莲华部。 诵吽三遍。 次以印当心。 心上月轮。 轮上八叶华上吽字为五智杵。 断净意业显金刚部。 诵吽三遍。 是名即身成佛。 次以此印诵净三业明一遍。 次右肩一遍。 次左肩一遍。 即成内心澡浴。 记者私云。 三处各有月轮。 八叶。 吽字。 智杵。 是出慈氏仪轨下卷末也(云云)观佛印第三日院说。 金刚合掌安于心上。 闭眼观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遍满虚空犹如麻油。 然后诵真言以敬形开眼视右方空中。 轨云。 于空观佛等。 是唐国阿阇梨皆同所传。 又云。 以五股印安于心上当观念之。 明白见诸佛是。 玄法寺元征阿阇梨所传。 此征和上所以观佛用五股者用遍照明故曰今决云。 仪式同前香房普同两说(唯第二说中云。 同大日印)中院说慧和上同日两说(唯初中云长跪。 亦云麻油津腻)又云。 观佛之后用三部心是别义也珍和上同日两说。 忠和上说。 慈觉大师说。 观佛加●鑁字。 以五股印为定实。 睿和上说。 如文。 金刚合掌当心。 后说云。 观佛明末加字●四礼之前异说香房说四礼之前先用惊觉印明如常(云云)中院说。 四礼之前用金刚起其惊觉义亦名惊觉慧和上说。 二拳二地相钩。 二风侧相跓。 随诵明三遍举之顶珍和上说。 印同前说(唯以印举额。 印末向身。 下垂三度。 随下风指向内。 初度惊觉道场诸佛。 第二度惊觉三千大千界佛入定。 第三度惊觉十方界佛)忠和上说。 印同慧说(唯云。 慈觉大师说。 初举时惊警小千界佛。 第二度举时警中千界佛。 第三举时警三千界佛中院又云。 珍和上说。 四礼之后普礼。 是礼大日尊也。 或说。 四礼以前有礼大日云云。 复有别记。 又是慧和上说中之或说也)复别记云。 警觉印。 二手作拳。 二小指相钩。 二食指舒端侧相拄。 随咒三遍举之。 真言曰唵缚日啰(二合)耻瑟吒(二合)由结此印诵真言故一切如来皆从定出。 瑜伽行者应作是思惟而启其诸言。 我身少慧少福没于苦海附托诸佛威神之力。 准愿不舍大悲本愿慈悲衿愍观察护念拔济于我。 一切如来各以神力加持护念。 令修瑜伽者获无量福聚身心自在次礼本尊印。 金刚合掌诵普礼真言五遍礼拜毗卢遮那如来(安然私云。 可用定中礼佛真言)睿和上说。 金刚起如文。 但以进力三向身如招势。 又说三举运行两说。 次金刚起。 次四礼(唯运和上入堂。 先有礼本尊诵总礼。 明印作礼五遍次每方作礼有入四句之颂出金刚顶经)礼东方佛印第四日院说。 金刚合掌安心。 当于心上观安吽字。 其色黄也。 字变成五智杵。 我身亦成五智杵。 我身中所有微尘数眷属皆成金刚萨埵。 以印舒臂全身委地(安施也)以心礼之。 舍身遍法界奉献阿閦尊尽礼东方一切诸佛礼南方佛印第五日院说。 前印安心额观怛罗(二合)字。 色青墨也。 字变成金刚宝。 我身亦成金刚宝形。 身中尘数海会亦成金刚宝。 观了诵明全身委地。 以额礼之以印安心奉宝生尊。 具如轨文礼西方佛印第六日院说。 前印安心观纥哩(二合)字安口色赤。 即想字变成八叶莲华。 我身亦成莲华。 莲华身中尘数成金刚法。 观了诵明全身委地以口礼之。 余如轨文礼北方佛印第七日院说。 前印安心观恶字安顶上。 色白。 字变成业金刚。 我身亦成金刚业。 身中尘数亦成金刚业。 观了诵明全身委地以顶礼之。 以印当顶上奉不空成就。 余如轨文。 又云。 观成金刚业身而作大供养。 一切供养具皆从羯磨轮生。 是元征阿阇梨所传也香房并同日院中院亦同日说(唯西方中云。 以印当顶以口礼之。 北方中云。 印当心以顶礼之)睿和上说。 先观胸间有心月轮。 上有纥哩字变成八叶白莲华。 上有吽字黄金色。 转成五股金刚杵。 杵变成微尘数金刚萨埵。 以此一一金刚萨埵身礼拜始从东方阿閦如来乃至十方佛刹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诸佛菩萨诵真言(印相如文)次想额上有字。 绿色又金色变成金刚宝。 宝成微尘数金刚藏菩萨。 以一一金刚藏身每手持五佛宝冠奉献南方宝生如来及以尘数诸佛菩萨。 诵真言(印相如文)次想舌上有纥哩字。 红色变成八叶白莲华。 华变成微尘数金刚法菩萨。 以一一金刚法身对于西方无量寿如来及以尘数诸佛菩萨请转法轮(印相如文)次想顶上有●字。 杂色变成羯磨金刚杵。 杵变成微尘数金刚业菩萨。 以一一金刚业身对于北方不空成就佛及以尘数诸佛菩萨而作大供养(印相如文)普礼印第八日院说。 亦名持大印。 先伏左掌次仰右掌。 以右安上禅慧檀智反各相叉。 右膝着地。 印安顶上三诵。 诵了想礼空中一切诸佛之足。 观了解印从两边下如垂带状。 到心合掌。 指末刺于下方如召人势次左肩上旋舞。 次右肩上旋舞。 次于心上旋舞。 然金刚合掌安顶散之(日院又说。 左舞时。 先以左手为前。 舒无舞之。 右舞时。 先以右手为前。 舒臂舞之。 并二掌向外如迢舒之。 然后舞也)香房说同日院中院说。 慧和上说。 印相同前。 唯云。 此礼不低头礼也。 唯戴印想礼一切佛。 乃至云。 指末指于下方。 三舞下之如召人势。 三舞了时左方左手为前。 右方右手为前。 非谓未舞之前。 又云。 或说先以印安顶诵嚩日罗(二合)勿。 想礼诸佛。 次诵大明旋舞如前珍和上说。 印相同日(唯云。 此礼以不礼为别也。 中今决云。 或礼亦得。 又决云。 金刚持之大印即胎藏持地印)睿和上说。 金刚持大印如文五悔第九日院说。 次右膝着地唱五悔香房同日中院说慧和上说同日(唯云。 胡跪。 中今决云。 五悔印明同九方便中五也。 或轨有悔印明)珍和上说。 此五悔亦名普贤行愿。 正可云六悔。 于劝请有二种请一请久住。 二请转法轮。 故阿閦轨出二真言睿和上说五悔如例胜悉地印第十日院说。 金刚合掌。 观法如文香房中院二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行者广大愿(谓四无量观也)结定印左手置脐前。 以右手加上。 二大指柱(或说云。 以右大指叉左大指入掌也)先入慈无量心。 想心月轮上有●字变成五股杵。 杵即成普贤身。 次想一切众生不知身中有如来藏。 于身口意三种金刚本来具足。 所以由我修三密力令一切众生等同普贤菩萨。 坚固无上菩提心真言曰。 ●唵●摩●贺(引)●昧(引)●怛啰●夜(三合引)●娑颇(二合)●啰次一切众生虽已发菩提心而未具如来福德。 故复应入悲无量心定。 想一切众生不知身中有无量庄严藏。 轮回六道四生中掌受贫穷困厄苦。 所以因我修三密力令一切众生等同虚空藏菩萨。 圆满广大福德庄严。 真言曰。 ●唵●摩●贺(引)●迦●●拏(上)●夜(引)●娑颇(二合)●啰次一切众生虽已发心具德而未备如来智慧。 故复应入喜无量心定。 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也。 不染诸烦恼犹如莲华在泥。 不染于诸客尘所以由我修三密力令一切众生等同观世音菩萨。 圆满广大智慧。 真言曰。 ●唵●秫(诸事功)●驮●钵罗(二合)●谟(引)●娜●娑颇(二合)●啰次一切众生虽已发菩提具福德智慧而未被如来精进甲胄。 故复应入舍无量心定。 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也。 离我我所及能取也。 实谁能度之。 谁所度者乎。 虽然未修菩萨摩诃萨广大行愿位在凡夫地。 所以由我修三密力令一切众生等同虚空库菩萨。 被大精进智慧甲胄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真言曰。 ●唵●摩●护(引)●闭●乞洒(二合)●娑颇(二合)●啰次胜心如文(印金刚合掌当心)次金刚轮陀罗尼如例(加持五处)次地结(出无量寿仪轨)次金刚墙(出同仪轨)记者私云。 四无量心真言出观自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似苏悉地而略出经及千手轨用之。 即金刚界。 又金刚轮出金刚智三摩地瑜伽念诵法中故并可用。 但地结金刚墙是苏悉地法故此中难用金刚眼印第十一日院说。 亦名护净印。 二金刚拳各安二腰。 么字安右目。 吒字安左目。 想●么为月想●吒为日。 二字亦变成五股金刚。 遍礼空中佛等具如轨文(云云)乃得五功德。 一去垢。 二清净。 三光泽四辟除。 五结界。 又云。 ●么为日●吒为月。 是旧真言说。 是不正义故不用之香房说。 印相同日(唯云。 左为日右为月。 首不回转。 回目见物。 又云。 或说●日●月。 右日左月。 从二月出左右上观之)中院说。 二和上说。 并同日说(唯乎今决云。 二日各成五股。 亦改遍礼字令作遍视字。 又云。 忠和上说。 慈觉大师左回视之。 不回首而唯回目也)睿和上说。 次大我(●么●吒观也如文)右眼想●字为月。 左眼想●字为日(云云)记者私云。 灵严金刚界记同日初说。 安祥记云。 右左么吒日月。 慈觉大师不动法记云。 右目●么日。 左目●吒月。 略出经文同大师记又三论宗大乘四论玄记说。 ●字形如月或半月。 ●字形如日常圆满(云云)劫义中云。 日域正方月有两面(云云)金刚合掌第十二日院说。 合掌十度初分相叉香房同日中院说。 慧和上说同日珍和上说亦同(唯云。 诸度皆从此印出。 故令一切众生十度满足)睿和上说。 次金刚合掌(如文一切印母也)记者私云。 此大轨及文殊轨云。 一切印首尊胜轨上卷云。 一切诸佛三昧耶印金刚缚第十三日院说。 金刚合掌。 十度结外缚具如轨文香房中院二和上说。 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金刚缚(如文。 又一切印母也)记者私云。 大乐轨云。 诸三昧耶印皆从此缚生开心门第十四日院说。 以前外缚安之心上。 想胸臆间有大殿堂中有藏识。 观了亦想●怛啰●吒二字安两奶上。 ●字安右奶上如寝殿右户扉。 ●字安左奶上如寝殿左户扉。 以金刚缚掣开于掌属着胸上诵明三遍。 掣开三度如开扉势。 是印引开殿门之义名开心殿。 功能如轨香房同日(唯云。 或说●安左奶上●安右)(奶上)中院二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开心。 右乳上想●字左想●字。 则金刚缚随诵而于心前掣开挈分别二手如开门势。 即想心中空洞召智印第十五日院说。 以前缚唯屈禅智入掌。 禅安檀戒间。 智安慧方间。 想胸内有寝殿去之。 有●恶字光明赫奕流光绕之。 是名无漏智。 召此●字入心殿内藏识之中。 彼无漏智入藏识。 时诵明三遍。 乃以禅智于掌召之。 三度。 日今决云。 以禅智间插取。 ●字召而入之香房同日(唯云。 ●字有圆点。 或说●字。 香今决云。 ●字为善记者私云。 如意轮轨云。 观前八叶莲其上有阿字二点严饰。 故妙字方名●恶)中院说。 慧和上说同日珍和上说。 印相同日(唯云。 身前有八叶莲华。 上有●字是一切如来智种子也。 作拳二风端相柱。 插取彼字作接取物之势。 想入殿内。 以二风端三度当胸。 此字名新薰种子。 如我本有种子故云新薰)睿和上说。 次入智想于前一肘间有八叶莲华。 其上炳现●字素光色印。 想如文。 但舒二头指。 印想挟彼●字置我满月轮上如挟引入之势。 如是三度闭心门印第十六日院说。 前印唯屈禅智入掌。 以二头指刺禅智上。 随诵真言三度刺之。 是闭寝殿门之义名闭心门也香房同日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或说召入之后三舞)忠和上说。 或屈进力第二节三召之。 然后拄空背上亦三舞也睿和上说。 次坚固诸佛智(如文。 但以印押心上三度)记者私云。 慈觉大师授千手轨中说。 此三印从开心门更不解印乍缚作之。 后三处舞普贤三昧耶印第十七日院香房同说如轨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但观自身与普贤我身亦同普贤一体无二慧和上说中云。 身前观普贤。 我身亦同普贤也。 真言中三昧耶三字约佛法僧亦三部亦三身。 萨怛鑁(二合)一字我入入我义也)记者私云。 以三昧耶约三三法出大日经三三昧耶品。 睿和上说。 次普贤三昧耶。 想左手持五股铃安腰。 右手持五股杵当心坐月轮上。 身前亦观普贤。 印相如文加持四处记者私云。 瑜伽供养法云。 身处净月名瑜伽座极喜三昧耶印第十八日院说。 印相如文。 唯开腕当心。 文云厌离心者真言者大障也。 故厌离此心也。 如是观了警觉诸佛利益众生之本誓也香房印相同日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云。 厌离心者二乘心也。 珍和上云。 印中二空是弓。 二火是箭)睿和上说。 次极喜三昧耶(中相如文)即想以此忍愿二度押前剌纳●字令坚固降三世印第十九日院说。 三羽各作忿怒拳(头指小指各忿怒也)以拳安观自身成尊相。 具如轨。 观了厉(力游反。 大恶音也)声三诵真言。 次一诵真言。 初●吽之时。 即以左拳横安于心。 次至第二●吽字之时亦以右拳安左腕上。 次至第三●吽字之时二地相钩。 次至●斛字之时二风各竖如角。 又随诵斛以印捧之当心三诵。 次安顶上三左转作辟除。 右三转作结界。 次印上方。 次印下方。 次印四处。 心。 额。 喉。 顶顶散。 每印一诵(四处四游)香房说同日(唯初一诵明时。 四节结印已了。 以印当心更诵二遍合为三诵。 以后同日)中院两说同香房说唯慧和上说中云。 二忿怒拳仰安髀上。 三诵●吽字。 次诵一遍。 过初三吽字时。 至●发吒字举印作结同日说。 是慈觉大师说。 又云。 或说。 初●吽左拳安右乳上。 次●吽右拳超左腕上外安左乳上。 次●吽二地相钩。 以后同前中今决云。 初说中云。 二风如角者是牙也。 随诵斛者本真言合成二遍也。 乃至云。 想自身成尊)记者私云。 慈觉大师授千手轨中说。 以拳安腰三称●吽字。 次一诵明至初吽字左拳伏安胸前。 至次吽字右臂安左臂上。 至次吽字二地相钩。 至次斛字舒立二风。 一诵已了更加二诵合成三遍左三转臂。 右三轮结。 次结上下。 次印四处。 处别一遍。 然后顶散(云云)别时献宪大德云。 昔三井寺珍和上以降三世大结护授华山和上也。 因安然殷勤求请之。 中院以元庆六年十月二十日授此大结护。 其正文云三世结护●唵●苏(之呼反)●婆●汝●苏●婆●吽(短呼下准。 先垂二拳吽举二拳当心相对)●蘖哩(二合)●诃拏(二合)●蘖哩(二合)●诃拏(二合)●吽(转左拳)●蘖哩(二合)●诃拏(二合)●波●耶●吽(转右拳押左)●阿(引)●曩●野●斛(引)(但轮相钩)●婆●誐●[口*梵]●嚩●日啰(二合)●吽(竖二风轮)●泮●吒二●吽(一心)●吽(二额)●吽(三喉)●斛(四顶)●吽(口七振动暂住观)三●吽(左肩)●吽(左膝)●吽(右膝)●(右肩)●吽(心)四辟除●吽(左膝角)●吽(角)●吽(角)●斛(现威猛顾视于诸方)●吽(角四角皆吽守护)五结界●吽(左膝角转四方角)●吽(角)●吽●斛(瞬目而视下稍顾)●吽(角)中院释云。 先作左右忿怒拳令印首忿安左右膝。 初结印一遍诵咒。 初●吽相合二拳二水火背节安心次●吽左拳安右奶。 次●吽右拳安左奶。 次●斛二拳转回。 二地相钩。 次●吽●发●吒竖二风。 二成立一遍诵咒。 初●吽印心。 次●吽印额。 次●吽印喉。 次●斛印头。 次●吽印口。 七振动印。 暂观自身成本尊。 三护身一遍诵咒。 初●吽印左肩。 次●吽印左膝。 次●吽印右膝。 次●斛印右肩。 次●吽印。 四辟除一遍诵咒。 初●吽印左膝。 次●吽印左肩。 次吽印右肩次●斛印右膝顾视诸方。 次●吽印左膝。 五结界一遍诵咒。 初●吽印左膝。 次●吽印右膝。 次●吽印右肩。 次●吽印右膝。 瞬目视下。 此降三世结护学金刚界大法之时学之(云云)记者私云。 此降三世结护正文载在慈觉大师将来法全和上胎藏三卷仪轨第一卷末。 唯中院释少异彼文睿和上说。 次降三世。 先想两掌中各有●吽字。 即诵吽而右手作忿怒内拳。 禅指入于掌中以四指握之。 次又诵吽。 左手作拳又覆并之。 次诵真言应初吽而檀慧相钩。 应次吽而进力竖之。 应次吽而印心。 应次斛而印额。 应次鑁而印喉。 应次吽而印顶。 每处加持已。 又诵一遍左转为辟除。 次右转为结界即解于顶上后说。 降三世结护有五重。 一者结印。 二者成身。 三者结护自身。 四辟除。 五者结界。 一结印者。 先左掌中想●字作忿怒内拳。 次右掌中亦想●字作忿怒内拳。 禅智各入掌以四指握之。 每握即诵吽。 次诵真言应初●吽左拳覆置于心前。 应次●吽以右拳加上。 应次●吽檀慧相钩。 应次●斛进力竖起当心上。 二成身者。 又诵真言应●印心额喉顶。 应次●当心振之。 想成降三世身(云云)三结护自身者。 又诵真言应前●等。 如次印左肩。 左膝。 右膝。 右肩。 心五处。 四辟除者。 又诵真言应●等于左膝上。 左肩。 右肩右膝上及心上如次左转各三遍。 五结界者。 又诵真言。 应●等于左膝上。 右膝上。 右肩。 左肩。 及心上如次右转各三遍。 即怒眼瞻视诸方以为结界记者私云。 睿和上说。 大指入掌以四指握之。 是忿怒内拳也。 唯令进怒是智拳也。 令檀进怒是牙印也高大夫说。 智拳同前说也。 令檀进怒。 是忿怒拳也。 以空直安进侧是莲华拳也元大德说。 五指浅握。 以大指端眼食指端之侧。 是莲华拳也私云。 大日经义释出四种拳是胎藏法(云云)今金刚界可有五部拳印智拳。 忿怒拳。 大拳。 莲花拳。 内拳。 自应五部莲华三昧耶印第二十日院说。 印相如轨。 以印当口三诵。 功能如文香房中院两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莲华三昧耶(如文当口)记者私云。 义决云。 莲华三昧耶者有五部三昧耶。 今此莲华三昧耶也。 若作五部随改跛纳么句用其部名。 亦有印等(云云)瑜伽莲华部法云。 由此印明故三摩地易成法轮印第二十一日院说印相如轨。 文云交竖者少交竖也。 当心三诵。 次右三转观念如轨香房同日中院说。 慧和上说。 或说如前莲华三昧耶印。 开掌着心以印三转摩想以轮破厌离心(中今决云是轮印)珍和上说同慧说睿和上说次法轮印(如文当心)大欲印第二十二日院说。 印相如轨。 文云虎口者禅与进之间也。 以右大指押左大指上入虎口三诵出入。 即谓大欲菩提香房中院两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大欲(谓菩提大欲)印相禅入智虎口。 谓右大头二指相捻如环势。 以左大指从右大头两指中出。 随诵真言出入大乐不空身印第二十三日院说。 印相同前也。 唯以右大指不出入为别也。 当心三诵顾视如文香房同日。 中院说二同日(唯珍和上云。 菩萨空后出假故云不空)睿和上说。 次大乐不空身(如文印同前)召罪印节二十四日院说。 印相如轨。 当心三诵。 三度来去。 观忿如文。 顶散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唯珍和上云。 初诵明时以印誉额一召之想召天界诸有情罪。 次一诵以印末向外一召之。 想召人界诸有情罪。 次一诵以印末向下一召之想召三恶趣诸有情罪。 次一诵以印末向自身一召之想召自身三业罪入中。 又说。 池边院说。 作金刚缚立二中指申二风指如钩。 ●发吒字终二风招之。 三诵三招了更称●惹招之入掌(是钩印)次称●吽二风右押左背入掌(是索印)次称●鑁中指以下三指成内缚(是锁印)合三印睿和上说。 次召罪如文运和上说。 金刚缚二中指着二头勿着初分如钩。 至●发吒字进力一招。 如是二遍至第三遍除●●发吒更称●惹招之。 称●吽二手转成内缚之称●鑁摧罪印第二十五日院说。 印相如文。 当心观诵如文。 观念之时忍愿相合三摩也。 诵真言中●吽字一拍。 诵第二●怛啰(二合)字一拍。 诵第三●吒字一拍香房中院两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摧罪如文。 后说同摧罪印。 独股是为一将为二。 答。 二火观二杵净业障印第二十六日院说。 归命合掌屈进力爪背相着也。 禅直竖押进力屈处侧上。 以印安右耳上。 三诵观想如文香房中院两说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次净业障(如文当右耳)成菩提心印第二十七日院说。 印相(如文)如莲华契者即莲华三昧耶印也。 以印安左耳上。 三诵观念(如文)香房中院两说并同日说。 唯慧和上说中云。 文云月上如来威者。 普贤曾于月上如来所发菩提心。 故今发愿一切有情亦如普贤皆于月上如来所发菩提心也。 睿和上说。 次成菩提心(如文。 印如莲华契。 谓前莲华三昧耶印当顶左)又说文云月上如来威者略出经中先于此处观三十七尊流出三密各坐月轮。 然后入定五相成身。 此略出经本观金刚顶经普贤菩萨五相成身成三十七尊。 故轨文云运心诸有情月上如来威速成如普贤瑜伽经所说运和上说。 观诸有情背有月轮如来性。 由我三密之力速显月轮证大日位。 普贤者是大普贤地。 自在法身。 瑜伽者金刚顶经记者私云。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云。 普贤曾于月上如来所得此陀罗尼(云云)故慧和上所说允经。 然今文云瑜伽经者亦指此经无失。 可读文云。 运心于诸有情可观。 愿以月上如来威力速成普贤菩萨行愿令如普贤陀罗尼瑜伽经所说定中礼佛印第二十八日院说。 仰外缚安脐上。 自此以下至普周法界四个真言同用此印。 先于定中密念真言勿发声也。 唯在定中礼拜诸佛香房说。 印相同日(唯云。 等持以下五道真言同用此印)中院两说普同日说。 唯慧和上说中云。 或云。 结无量寿三摩地印慈觉大师云。 用之无妨。 又云。 亦有真言如千手轨云。 三摩地跛娜铭(二合)纥哩(二合)睿和上说。 次数息观应结跏趺座。 支节不动摇。 应结等持印。 二羽金刚缚仰安于脐下。 端身勿动摇。 舌柱于上腭止息令微细(殷勤系念数出入息)数息观成就毕心性无散乱时即结妙观察智印。 真言曰●唵●三●摩●地●跛●纳谜●纥哩谛观诸法性皆由于自心(以下七行半偈写之)身心不动摇。 定中礼诸佛。 真言曰●唵(一)●萨●嚩●怛●他●誐●多(二)●波(引)●娜●满●娜满(引)●迦●(引)●弭行者闻警觉定中普礼已(以下二行三句写之)不见自心相复想礼佛足。 真言(同上)记者私云。 略出经中先以空智观无所有成器世界乃至观三十七尊。 次想诸佛满虚空界。 次结跏趺坐。 右手押左舌柱上腭。 住意鼻端鼻端有微妙金刚柱以金绳系意勿令心散。 既得安住发菩提心。 初超一百六十世间心。 又观世间心犹如十喻。 心净澄寂。 若愚夫计著者终不能了。 令修阿婆颇那伽法。 趺不动。 止出入息令其微微。 勿令心散。 心既住寂空中诸佛弹指告之次以金刚起起定起已礼佛(云云)三摩地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印。 行者次修阿婆颇那伽三昧义诀云。 阿婆那颇伽三摩地。 应云无识身平等持也。 学渐大乘及小乘等及于外道同由此定(云云)又金刚顶经中一切义成就菩萨直入阿婆颇那伽三摩地(云云)无调心定者又略也。 理实可有二定又无畏禅要具出调气出入息法。 即此中调心定也。 故知千手轨中出真言。 此大仪轨出其印契。 其实一种入定印明。 以用二定又略出经从定起已礼佛。 此大仪轨及诸轨等皆云定中礼佛。 定散无碍具出义诀(云云)义诀亦云。 若顿入者亦不由之(云云)睿和上初说(云云)后说五相成身中从入数息观至于菩提心为凝心定。 以后至于如来加持为寂心定。 定者不必闭目缄口缚身而已凡大乘之人行住坐卧无非是定。 自性即定故外不取定相运和上说。 于气息上观长吽字。 随息出入字色金色。 即观依他九喻有三意。 即心幻即蕴幻不思议幻记者私云。 略出经中初二入定同用定印。 次以金刚起起定。 次以合掌礼佛。 次通达心用定印。 次发菩提心用定印。 次发菩提心用金刚缚。 次坚固菩提用五股契。 次广金刚摄金刚用金刚羯磨契。 次坚牢朋及与金刚身明不出印名若摄真实经初三摩地。 次以合掌白佛。 次法身求心真言。 大菩提心真言。 如坚固大菩提心真言。 问三世诸佛真言。 报身真言。 化身真言。 坚固常住真言。 此八真言皆用金刚缚印(云云)又此轨中有五喻。 谓幻。 炎。 城。 谷响。 火轮。 略出经有七喻加化。 梦。 睿说中炎下云。 经加化响下云经加梦。 而运说云。 依化九喻者。 普贤轨云。 九种缘生句。 幻。 炎。 梦。 像响影。 月。 化。 空为九也(云云)又运说云。 文云阿婆颇那伽者是显教八地已上住如幻三昧。 次云想身证十地是第十地。 次云一道清净者是三乘第十地究竟佛。 次云金刚喻等者是三乘家等觉今大日位名大普贤地通达心印第二十九日院说。 通达菩提心印亦名彻心明。 以下是五相成身印。 以定印安前处也。 此观中唯观心如月轮在云雾中。 言月轮者●阿字转成月非世月轮香房说。 图中名惊觉真言印契。 然此名目不失旨后人知之。 其真言末云。 ●是也中院两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白言最胜尊。 我不见自心(以下二行一句写入)如理谛观察。 彻心真言曰(如文)记者私云。 应以三摩地观察自心本性成就(云云)故知定印。 又摄真实心地观等彻心观中云。 心是菩提我得此法未云如月略出经云。 自心如月(云云)禅要自清净心名大圆镜智如意轮轨云。 汝想于心中所内●恶字门。 以字彻于心当诵此真言(云云)瑜伽供养次第法云。 先想心中所内●恶字变成满月。 仰面向心隐映朦胧如处轻雾修菩提心印第三十日院说。 此观中我已见自心清净如满月。 如是密诵令心月圆。 印同前也香房说。 图中名菩提心中院两说并同日说睿和上说。 藏识本非染。 清净无瑕秽(以下八行二句偈写入)授此心真言。 密诵而观察菩提心真言曰。 (如文)记者私云。 应结金刚缚契(云云)又摄真实等云。 心如秋月。 略出经云。 智所成月发普贤心。 心地观守护经等云。 如五十由旬月。 禅要云。 去身四尺。 对面不高不下。 量同一肘。 渐广四尺乃至大千。 月有三义(云云)私云。 金刚顶经三十七尊从佛心出皆先名为普贤。 持金刚。 故五部法皆名普贤心。 又心地观守护经。 禅要此中皆有五种三昧(云云)又禅要有月观三贤十地观法。 又心要云。 菩提心即大圆镜智。 纥哩娜野心内安吽字变为月轮。 中想五智杵为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萨异名也成金刚心印第三十一日院说亦名观金刚莲华。 亦名坚固菩提心。 印同前也。 以下改观当观四部。 若就东方金刚部于心月轮上观●吽字。 字转成五股杵。 若就南方宝部额上观●怛啰(二合)字。 字变成如意宝形。 若就西方莲华部喉上观●纥哩(二合)字。 字变成莲华形。 若就北方羯磨部顶上观●字。 字变成羯磨。 羯磨安顶上观之了也。 此观法者随所作法而改观之文云。 金刚莲华者五杵股变作也。 五股即五智也。 此观中但观圆满月轮上有五股五股变成金刚莲华界也。 如此明观密诵令菩提心坚固也。 从此股出生故云金刚莲华(云云)日今决云。 此中虽观四部而实可有五部观法(云云)香房说。 图中名坚固菩提心。 然不用日院四部观法。 唯同日院金刚莲华者五股变作以后之释。 又印同前中院说。 慧和上说。 一往唯观心月轮上五智金刚。 是金刚界大例也。 又有别义(云云)又云。 若修佛部观心月轮上率都婆。 谓月轮上有●次第轮圆。 此五字变成率都婆。 四面有●四字(中今决云。 在四面内)此字各变各成三昧耶形(中今决云。 四佛三昧耶形)即诵成率都婆真言曰●由此真言故五字变成率都婆(中今决云。 五字谓●记者私云。 五字是●等五字欤)又说。 或说可观五部种子及三昧耶形。 谓率都婆是大日三昧耶形。 更加四佛三昧耶形珍和上说。 成金刚印结开敷莲华印当心。 想心月轮上有莲华。 以五股金刚为茎。 即结五股印诵怛么(二合)句憾真言。 想我身成金刚莲华界(是约轨文)若于佛部观五股。 于金刚部观独股。 于宝部观宝珠。 于莲华部观莲华。 于羯磨部观十字羯磨(是约大分)若修大日法五股成身。 谓心月轮上有五股记者私云。 此说初云成金刚印者是先结成金刚心印也。 次云即诵怛么(二合)句憾真言者是次诵证金刚身真言也。 故轨文中先成金刚心。 文云复授心真言观金刚莲华次证金刚身文云应当知自身金刚莲华界忠和上说(中院披忠轨文挍之见是来以朱题着轨文)汝于心月上观五股。 上观率都婆(中今决云。 五股即五智)佛部于中股端观率都婆。 金刚部于中股端观五股杵。 宝部于中股端观宝形。 莲华部于中股端观莲华。 羯磨部于中股端观羯磨。 今文云金刚莲华者是莲华部五股之上有莲华也。 又云。 率都婆只是大日塔也忠和上又说。 五股是因。 金刚萨埵也。 率都婆是果。 具德圆满之标炽也。 又率都婆具一切法。 此则取理边佛三昧耶形。 虽有二种三昧耶形而今先观五股金刚是因法故。 今行者修因故。 观五股甚为便也睿和上说。 能令心月轮圆满益明显(以下一行二句偈写之)复授心真言观金刚莲华成金刚心。 真言(如文)后说。 金刚莲华明用莲华印住观。 真言曰(又云成金刚心)●凡是仪轨五部备足。 今偏号莲华者五部之中一种也。 故名金刚界。 若如是则可谓金刚界金刚部仪轨。 余准知之。 是故心月轮之中次第可观五种三昧耶身(先可观种子●字变成五种三昧耶身。 率都婆。 五股杵。 宝珠尼。 羯磨杵也)金刚之言通于五部。 四为四佛身五聚即可圆满一大法身。 谓之本尊圆满三昧耶会若羯磨会印也记者私云。 或说。 睿和上说金刚住心真言唵底瑟吒(二合)缚日啰(二合)跛纳么(二合)心莲月上有五部字字变成五部三昧耶形加持五部。 改跛纳磨用驮睹鑁缚日啰啰怛曩跛纳么羯磨句。 次舒法界。 次敛心月。 次成金刚界。 次成大日尊。 他时别尊随用一部三摩耶形加持一部随用一句海和上说。 心莲月上横安五股。 股上有率都婆。 他时余法各于五股上有三昧耶形行和上说。 心莲月上随五部法竖安五股。 中股之端各有率睹婆或金刚或宝形或莲华或羯磨。 又此大轨记云。 汝观心月上有五股金刚上有率睹婆运和上此大轨记云五股并八叶(云云)文云观金刚莲华者心观八叶莲华。 上观月轮上观长吽字。 变成五股上观八叶莲华。 是观金刚莲华。 但下文观自身成八叶莲华。 自身成莲华界等。 或云。 略出经中欲灌顶时先于弟子●阿字心月轮上横观五股股上随观率都婆等五部三昧耶若授一部随观一种。 系鬘亦尔。 若授阿阇梨位鳞次系鬘。 准之耶形五部鳞次可观记者窃思检三十七尊三昧耶形图中五佛三昧耶形横五股上竖安五佛三昧耶形。 又略出经画三十七尊三摩耶形中云。 ●梵字华台置率睹婆。 释方华台画横金刚杵上有半月。 月中有竖跋折罗。 阎方华台置宝珠。 龙方轮画横跋折罗。 上画莲华。 药方华座画羯磨跛折罗。 准而言之海和上说似有凭据。 但检诸轨心月轮上先安本尊种子。 变成三昧耶形。 此轨又云汝于净月轮八叶莲华。 准而言之睿和上说似合诸轨又检诸例略出经及摄真实等。 此真言曰。 耻瑟宅缚日啰。 或云。 底瑟吒跛纳么等。 单举一种也。 而此轨云底瑟吒缚日啰跛纳么。 今准瑜伽莲华部念诵仪轨此加持明及舒剑明并云嚩日啰跛纳么。 其百字明准改用跛纳么并同今文。 故知此轨双举亦是莲华部法也。 然准此轨下文已有金刚百字明。 金刚萨埵真言。 莲华百字明。 莲华萨埵真言。 准而言之此轨并有二法。 一金刚界中金刚部金刚萨埵法。 通达心中(禅要云。 大圆境智心)菩萨心中(略出经云。 普贤心中一切如来身)坚固心中(略出经云。 心月上想五股。 摄真实亦同此)金刚心中(略出云。 空中一切如来身口意金界入自身金刚中。 如摩诃萨埵。 摄真实云。 我身即是金刚萨埵。 宝冠中有五佛。 右金刚杵当右臆下)成本尊(摄真实云。 三世五方诸佛眷属。 无数天龙从十方界入出我身。 具三真实成三身佛)具足可云。 心月上有五部种子变成五部三昧耶形。 次成十六大菩萨身。 次成五佛而文准云五股金刚萨埵等者以在初故。 即从此门入十六故。 何者。 具足十六大菩萨生成大日故(云云)二金刚界中莲华部莲华萨埵法。 如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云。 心月上●字变成八叶。 舒钦变成莲华界身。 次成观自在金刚法身。 次成正觉。 然轨文云。 金刚莲华界者自具此二种法。 然约此观可有总别。 若总观五部者如中院慧和上初说云。 心月上有●等五字。 或有●鑁字变成塔婆。 四面内有●等四字变成四佛三昧形。 以成率睹婆真言加持之。 若别观五部者如中院慧和上后云。 或说可观五部种子三昧耶形。 若准略出经意。 此总别观亦名可用故。 今轨中成金刚其印安三昧耶形。 上心证金刚身成本尊等三相真言自具总别二种观法而文中云金刚莲华界。 又云。 我为莲华身者是且约总别二法说。 不载余者秘之甚也。 其加持句总别之法睿和上说似允合也证金刚身印第三十二日院说。 亦名金刚界真言。 亦名普周法界印。 以定印安脐下。 此观中于净月轮上观八叶莲华。 念念普周法界唯一大莲华。 当知身成金刚莲华界。 观了密诵想身已成莲华清净无染。 舒转莲华真言即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钵娜么(二合)波颇啰左手以空押地甲上余三指直立横安脐上。 右手亦以空押地甲上相覆左印上。 三诵随诵渐引右印至首侧申之亦还亦引。 如是三诵三引乃想莲华普周法界。 次钦莲华真言印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钵娜么(二合)僧(思孕反)诃啰不改前印唯以右印从外渐引至左印上。 如是三遍以为别也。 乃想莲华渐促如自身量。 以上真言唯天竺宝月三藏所传也。 唐国诸阿阇梨阙而不传。 是密中之密故细注之。 香房说三印相同日说。 唯云。 观金刚莲华后念舒莲华印。 今文观金刚莲华界后念舒莲华界后念敛莲华。 然后念自身为莲华。 真言是五相成身亦云五法成身。 中院说慧和上说三印相同日说。 唯云。 或说轨文已有普周法界真言。 故不可用此舒敛真言。 又舒转印中云。 随诵真言三转摩。 次引至顶侧作引申物之势。 珍和上说。 三印相同日院。 唯舒转中云。 初不三转摩。 次极迟引申开臂横指也。 来时亦极迟引至为别也忠和上说。 慈觉大师说。 宝月三藏云。 至此真言始出三昧勋身体作手印。 二手各作三股金刚印。 仰左印安心。 伏右印押左印令相称也。 即引右手举之申臂任舒也。 即屈其臂引安左印上。 如是三度作令引申物之势。 申臂之间当诵舒转莲华真言。 举臂之后当诵金刚莲华界真言(怛么句憾是也)屈臂之间当诵敛莲华真言睿和上说。 汝于净月轮观八叶莲华(以下一行半偈写之)应当知自身金刚界。 证。 金刚身真言曰(如文)心满月轮上有●字变成八叶白莲华。 与前月轮即成无二平等也。 即复成唯一大莲华。 徐徐延漫周遍法界。 此法界与前莲华无二平等即成一体。 广金刚真言曰●此普周法界唯一大莲华。 徐徐缩成自身本量。 敛之成一肘量我成莲华身。 敛金刚真言曰●后说应想心月轮上有●字变成五种三昧耶。 所谓率睹婆。 五股杵。 宝。 红莲华。 羯磨杵也。 是五种金刚备足。 应当圆满一大法身之本尊圆满也。 金刚之言通于五部。 轨云金刚莲华者偏依莲华部言之。 余准知之。 如是观已定慧二羽各以禅智捻檀慧申余三指如三股形。 定杵仰当脐轮。 以慧杵覆于其上。 二羽和合随金刚遍。 即舒慧杵杵延极之时乃可诵广金刚真言或说云。 此广敛印二羽当其心上。 互相摩转并用顺广金刚。 真言曰●唵●沙颇●罗●嚩●日罗●驮●睹●嚩●日啰●啰●怛曩●钵●娜么●羯●磨应想月轮中嚩日啰渐渐广大即观己身。 心是菩提心。 身为金刚所成。 又想自心月及杵遍满虚空一切世界即成无二平等。 唯一大金刚法界。 自身亦为无二平等也。 作是观已诵陀啰尼。 后收摄金刚及心月复本如初还慧杵覆定杵上。 二羽和合诵釼金釼真真曰●即又诵显现真言曰●又云证金刚身自身为莲华清净无染着。 复白诸佛言。 我为莲华身既收摄已又诵陀罗尼加持缚日啰令其坚牢坚固。 真言曰(用外缚五股印)●次应思惟尽虚空中所有一切如来身口意金刚界。 以佛神力悉皆持入自身金刚体中。 我身即成金刚界。 作是念时诵陀罗尼(不改前印)成就真言●论曰。 我是金刚身。 三昧耶身。 摩诃三昧耶身。 一切如来现证菩提为金刚身。 次结如来顶印。 定慧二羽内缚空各竖合。 风屈附火背如宝形安顶上。 想我同佛身。 如来顶真言曰●次肉髻。 定慧各作智拳左安腰右向前安顶上以进着顶上。 真言曰。 ●。 次毫相。 左如前。 右拳下当额进着额。 真言曰。 ●。 次宝冠。 结外缚五股印安顶上。 真言曰●次四佛加持次五佛灌顶次四佛系鬘次被甲护身次舞拍次现智身次见智身次四明次住本尊瑜伽结三昧耶印(忍愿如针是也。 轨云。 忍愿莲华形者偏依莲华部言。 今通五部故云观我即萨埵诵●)次不改前印诵●。 是真言者所作已辨之义也。 譬如小乘我生已尽。 所作已辨。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等之观也。 真言者亦复如是次结五部三昧耶印(用三昧耶会五部印)诵五部百字明加持四处(百字者诸佛一百三昧百佛种子。 诸佛者五佛也)佛部百字真言曰●(乃至)●金刚部百字真言●(乃至)●宝部百字真言●(乃至)●莲华部百字真言●(乃至)●羯磨部百字真言●(乃至)●次金刚合掌。 谛观己身皆是种种功德庄严所成大菩提心善巧方便之所建立。 其身坚固住大寂静远离一切心所分别。 作是观了诵此陀罗尼●。 我亦如是之义。 即想我今已入普贤行位证时无住涅槃(云云)(记者私云。 是略出经次第。 检经)又说成金刚身用五股印。 若余部成身用当部印。 内缚萨埵印。 外缚通诸尊。 广金刚印二羽各作三股印和合当脐轮。 随金刚遍印舒慧杵。 杵延极之时乃可诵广金刚明或说云。 二杵当其心。 互相摩转观想(云云)舒印还杵如故和合已成金刚身。 诸佛即敕言。 自可观为本尊身记者私云。 此大轨中坚固心明之次云。 汝于净月轮观八叶莲华令普周法界。 唯一大莲华次有自身为金刚莲华明名证金刚身也又略出经坚固心明印之次云。 复结金刚羯磨契印心时诵陀罗尼曰娑颇罗跋折罗以智定度各捻檀慧度头。 申余三度如三股跋折罗。 左仰右覆。 右在左上已当其心上摩转如轮。 诵陀罗尼时想月轮中跋折罗渐渐广大。 即观己心是菩提心。 身为金刚所成。 又想自心月及杵遍满虚空一切世界。 作是观已诵此陀罗尼。 收摄金刚及心月复本如初。 陀罗尼曰。 唵僧喝罗跋折嚩既收摄已又加被跋折罗令其坚固。 陀罗尼曰唵怛哩荼底瑟吒跋折啰诵此明坚固持身如故次思尽虚空中一切如来身口意金刚界。 以佛神力悉持入自身金刚体中。 作是念时诵陀罗尼曰唵跋折罗哆磨俱含。 三么俞含。 摩诃三摩俞含。 萨婆怛他揭多。 阿毗三菩提跋折罗多摩俱含我是金刚身三摩耶身。 摩诃三摩地身。 一切如来现证菩提为金刚身次应谛想。 已身相好端严如摩诃菩提萨埵身。 妙服缯彩绮丽交络。 以一切如来冠而灌其顶(云云)摄真实如金刚文云。 我身已成金刚萨埵。 顶上宝冠有五化佛。 手持金刚以为法王今者评曰。 略出经准出金刚部。 此大轨并出金刚莲华二部。 准以言之略出经舒敛二印是金刚部二印故可有五部广摄二印。 以有五部广摄二明故又坚固心次舒。 次敛。 次证自身。 诸轨次第皆此同也。 是以言之上诸说中总别观法。 三明前后真言句法。 准前知之日院。 莲华部观。 加金刚莲华部二明。 明有烂脱而缺次第。 唯云。 唐诸阿阇梨不传者为令人秘之也香房次第合略出经慧和上略去二明者略念诵法也宝月以怛磨句憾明安舒敛中者影略出。 经舒敛之后更有加被如故之明用之睿和上。 初后二说是出莲华金刚二部观法。 第二说是略出经成心成身次第。 亦是总观五部法也然证金刚身印通别有二。 日院云。 定中礼佛以下至普周法界。 四个真言同用定印。 香房同之。 日院亦五相成身以定印也(云云)是通法也。 其睿和上说。 成金刚身用五股印。 是金刚部法也次云若余部成身用当部印用者可用五佛印。 乃至随用本尊印也。 其相好印明是引用胎藏大日法。 若欲成诸尊者随用诸尊相好印明运和上说。 第三成金刚心。 次广金刚心。 谓所观五股并八叶徐徐增长周遍法界。 金色金光。 光中出生广大无量种种供养供养一切诸如来。 真言曰唵●;婆啰嚩日啰婆纳么次敛金刚心。 金刚莲华徐徐缩与自身等同。 真言曰唵僧诃罗缚日啰婆纳么次第四证金刚身真言。 行和上说。 次成金刚心。 汝观心月上有五股金刚。 上有率都婆复授心真言●唵●底●瑟吒●嚩●怛啰次广金刚。 汝观心月轮金刚率都婆令普周法界。 授此广真言唵娑颇(二合)啰嚩日啰(二合)心想此月轮金刚率睹婆渐遍小千界中千大千界乃至十方界。 次敛金刚。 想此窣堵婆。 敛小等己身。 真言僧(去)贺啰嚩日啰(二合)次证金刚身。 次复广思惟自身率都婆。 授证金刚身真言曰(如文)今者评曰。 两和上说次第合经。 观法总别准前可知之金刚界对受记第一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二沙门安然记成本尊真言印第三十三(成身会品第一之二)日院说。 亦名佛身圆满。 具如文也。 但成本尊者大日如来(五相成身竟)若约诸五部诸尊各别。 若约金刚部即阿閦也。 若约宝部即宝生。 若约莲华部即弥陀也。 若约羯磨部即释迦也(各用其真言)香房说。 成本尊真言用剑印。 慎勿书文。 若大日加持不改前印。 二母指相叉右押左安心。 若依后说此印是剑印是加持者或说无用也中院说两和上同日说。 唯慧和上说云。 五佛各有真言印。 此大日作大日剑印。 印法在下灌顶中忠和上说。 若通途说从等持至成本尊八个真言同用定印。 更无别印。 轨有六真言加舒敛二真言故云八也睿和上说。 自身为莲华。 清净无染着(以下二行偈文写入)观身为本尊复授此真言。 本尊圆满真言(如文)后说次金刚合掌谛观己身。 皆是种种功德庄严所成。 大菩提心善巧方便之所建立。 其身坚固住大寂静。 远离一切心所分别。 作是观竟诵此陀罗尼●我亦如是之义。 即想我今已入普贤行位证得无住涅槃。 次本尊圆满。 次云。 轨云。 时彼诸如来以下等文。 观身为本尊(用大日剑印)●诵此真言时虚空诸如来入我身中止住本觉金刚界曼荼罗位行和上说。 遍虚空诸佛入率都婆。 如镜现万像。 次佛身圆满白诸佛言。 我为率都婆(乃至如文)观身为本尊复授此真言(如文)以证心清净见自身为佛。 众相皆圆满。 首冠五佛冠住于智拳。 背有大月轮坐白莲华座即证萨婆若记者私云。 若约大日剑印是三昧耶印。 智眷是羯磨印。 轨文成佛加持皆用三昧耶印。 故以剑印可为定也。 今此轨中已具二法。 即如前。 一金刚萨埵法。 即下文出金刚萨埵印明以为此中成本尊印。 即其加持灌顶系鬘皆用金刚萨埵。 次用五部加持灌顶系鬘。 百字加持后成大日尊。 所谓剑印为究竟印。 二莲华萨埵法。 即下文出莲华萨埵印明。 以为此中成本尊印。 如前自尊五部具足。 后成大日尊。 亦是剑印为究竟印。 然此第五相中成本尊文瑜伽莲华部法成观自在后成正觉。 略出经成金刚萨埵。 先用自尊加持灌顶系鬘。 次用十六菩萨五佛加持灌顶系鬘。 百字加持后成如来。 而摄真实经真成佛三身是文略也。 凡检通例诸别轨中此成本尊唯成别尊。 不云本日故唯一尊加持灌顶系鬘。 然而随成一尊从此门入。 满一六生必成大日故。 此大轨说其满法故。 二萨埵自尊法后更用五部具法。 故须此本尊印。 若作二萨埵念诵唯用二萨埵印为成本尊印。 若作大日念诵乃用大日剑印三身真言。 若作余尊念诵随用其尊印。 但同用此成本尊明。 即摄真实法身真言故。 瑜伽供养次第法成本尊中云。 变跋折罗成毗卢遮那。 乃至诸部圣众随其本尊。 依彼字印各作本三昧耶印。 已上并约别法而说。 若约五部总法言之。 此中具用五佛印为五佛身。 次备四蜜十六八供四摄。 合三十七本尊三密具足成就。 故顶经云。 见一切如来为自身具一切形成就观自身佛形。 又略出经成身次第依教王经(云云)今此大轨及说别轨先成本尊次用加持灌顶系鬘(云云)其略出经摄金刚已次加金刚坚牢真言。 次虚空中一切如来三密金刚以佛神力故持入自身金刚体中为金刚身。 真言次想己身相好如萨埵身。 一切如来宝冠灌顶。 次诵本尊金刚萨埵加持印明加持四处。 次金刚宝灌顶印明。 次思本尊明已四字引入己身。 次系鬘印明。 次指掌令喜以为金刚萨埵身。 次于十六菩萨各以本明如前加持己身。 即用四部加持印明。 次用四部灌顶印明次以四字引入己身。 次用四部系鬘印明次以一切如来金刚界自契置顶诵灌顶明。 即想一切如来宝冠饰已。 次以四字明引一切如来入己身中。 次拍掌令喜。 次想一切随形相好庄严其身。 即诵百字令身坚固。 次成正等觉明。 次住大寂静明。 次加持现证明。 则想一切如来皆入己心萨埵金刚中。 次五智已满八相化他。 次住金刚萨埵大印建曼荼罗(云云)今此大轨成本尊明。 即彼成等正觉明。 又此诸如来加持明。 即彼加持现证明。 金刚顶意。 空中诸佛入自身中。 次以金刚号灌顶。 次以一切如来为自身。 次具一切形观自身佛。 后请加持现证令坚固。 故诸佛亦入身中而加持之即证五智。 次授四定。 而在四佛加持灌顶之前是亦诸轨之通例也睿和上说。 次第同此。 略出经意。 唯以现智身见智身陈三昧耶交在成本尊中。 文义无凭。 准如意轮金刚萨埵轨皆成身了后用现智身见智身。 于自身前观尊智身。 与前成身一体无二。 次以此身观曼荼罗。 摄真实经成本尊中五方诸佛菩萨眷属从十方界入出我身。 如次白青金红杂色。 三身妙果具三真实诵同三世诸佛真言(此轨成本尊明)即证法身。 次观法与非法清净如莲诵报身真言(金刚界净三业小明)即证报身。 次观八相成道诵化身真言唵萨鲁缚(去。 二合。 二)沙谟(引三)。 吽(四)即证化身。 次诵三身及三真实坚固常真言唵(一)萨缚(去。 二合。 二)怛他(引)誐多(引)。 (三)毗萨汝(二合)满炬卢(二合)陀(四)缚日啰(二合五)底瑟吒(二合六)次香水洒饮我身坚固真言唵缚(去)日啰(二合)驮(童吽)迦吒(反舌。 吽)然略出经成金刚身虚空诸佛三密金刚持入自身金刚体中。 又文殊轨证金刚中一切诸佛如来入剑中。 瑜伽莲华部法与莲华中虚空诸佛皆入莲华。 更无莲华界明。 而真实经成本尊中诸尊入身。 准金刚顶成金刚明力故空中诸佛三密金刚入自金刚。 乃至加持现证。 疏引真实经第五相诸佛天龙入出自身之文。 又说加持故诸佛亦入身中。 及加持已从自身出金刚心印第三十三日院说。 亦名如来加持(轨云诸如来加持不改前印相)香房同日(但云。 或说不用此印)中院说两和上说同日说忠和上说。 慈觉大师说。 兴善寺元政阿阇梨说。 以前本尊印安心诵真言已成本尊故。 诸如来加持亦名大日加持。 至此真言如动身作印。 印相。 剑印。 是遍照三昧耶印亦名大日印。 以安顶诵真言中今决云。 昔曾学时唯以印安心。 今见私记亦云安顶慈觉大师又云。 既是大日印故可云大日加持中。 因决云。 故其次有四佛加持。 而有又疑云。 何故唯云四佛加持不云五佛。 慈觉大师决此疑云。 大日总摄诸尊故有大日加持。 今意初云诸如来加持是大日加持。 五佛义具足。 更无疑也珍和上决彼疑云。 大唐阿阇梨云。 四佛是能加持。 大日是所加持。 故无大日加持睿和上说。 既成本尊身(以下一行一偈写入)诸佛加持观想真言(如三摩地轨文)诵此真言时。 空中诸如来入于自身中即各还本位。 复加持行者(巳上十一真言同住妙观察智印诵之记者私云。 等持。 二礼。 五相。 云二引。 加持合十一也)后记次作如来顶印诵诸佛加持明。 又用如来顶明(依后说用本明)又说。 诵此真言先入身中。 佛还住虚空中。 时加持行者身。 作是念已证金刚喻定。 便具萨婆若。 我成等正觉运和上说。 如文至于是间莫解定行和上说如文云。 次金刚心定中遍礼佛。 愿加持坚固一切诸佛闻金刚界言已尽入金刚中。 便说金刚心真言(如文诸佛加持明也)诸佛大名称。 才说是明已。 等觉金刚界。 便证真实智。 时彼诸如来。 加持坚固已。 还从金刚出。 普住于虚空。 行者作是念。 已证金刚定。 便具萨般若。 我成等正觉记者私云。 瑜伽供养次第法云。 次用本部三昧耶印加持。 是约别法。 若约总法真实经观三身三真实坚固常住明曰(用缚印)唵。 萨缚(去。 二合。 二)怛他(引)誐多(引。 三)毗萨汝(二合)满炬卢(二合)陀。 缚日啰(二合五)底瑟吒(二合六)略出经先出金刚萨埵加持。 乃至后出诸佛加持。 大日明也。 今此大轨加持明是略出经中诸佛加持大日明也。 如彼经云。 一切如来皆入己心萨埵金刚诵陀罗尼。 实是大日心中也。 真实经云。 五方诸佛菩萨眷属天龙入出我身。 故知五方诸尊皆入大日心中。 同用釼印加持大日。 故金刚顶疏云。 五方如来即能加持。 金刚界如来所加持者。 彼经先有金刚萨埵加持明曰(用本尊三摩地契)唵跋折罗萨埵阿地瑟吒萨嚩摩含瑜伽莲华部法有莲华萨埵加持明曰(外缚空风各捻加持四处)唵纥利(二合)萨婆迦里阿地瑟姹(二合)萨嚩(二合)略出次有十六菩萨四部加持印明。 实先随成十六菩萨。 各加持已。 次各四佛加持。 若准略出经金刚萨埵先用自法。 次用诸部。 后成大日。 即亦莲华尊等一切诸尊亦尔。 故此大轨次有四佛加持。 亦随十六菩萨一一加持。 次用四佛加持后须大日加持。 若准轨意先大日。 次四佛。 后十六。 是亦一说。 真实经此处有酒饮明用圆满印。 三股印是。 明曰唵啰(去)日啰(二二合)驮(重乎)迦吒(反舌呼)又准顶经依诸加持一切如来入金刚中而加持之。 当彼刹那即证五智菩萨。 次从金刚中出之。 后受用四智三摩地。 故行和上说合此文。 其睿和上说。 我身时入自身中一切如来此加持时出住空中加持行者。 似违经文金刚三昧耶印第三十四五六七日院说。 亦名四处加持。 结四如来三昧耶。 各以本真言加持自身。 不动佛加持印外缚忍愿如针当心三诵加持。 宝生佛加持印不改前印屈中指中节如宝形安之额上三诵加持。 无量寿佛加持印以前印二中指屈第二节如莲华形安喉三诵加持。 不空成就佛加持印以前印唯二空二地并直立相合安顶三诵加持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 唯意和上说。 不空成就印外缚二空二地合立也。 二火入合掌相叉也中今决云。 安然说中此印者我未了之印也记者私云。 此第四印中院说合经也。 唯第三印。 经云。 金刚缚以智定度而相捻稍令曲屈忍愿度。 中分面相捻偃曲如宝是也睿和上说同中院说。 运和上说同中院说。 唯云不解初印转作四印。 行和上说品引轨文。 唯云由结此印加持故行者威德自在离诸障难瑜伽速成记者私云。 略出云。 凡加持契各随本部置其处已即于顶上解散其契五佛灌顶印第三十八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日院说。 大日如来灌顶印外缚忍愿立合如釼(屈上节)进力付忍愿上。 顶上三诵想大日尊灌顶顶上。 不动佛灌顶印外缚忍愿如针。 额上三诵想不动佛灌顶额上。 宝生佛灌顶印前印忍愿如宝形。 顶右三诵想宝生佛灌顶顶右。 无量寿佛灌顶印前印忍愿如莲华叶形。 顶后三诵想无量寿佛灌顶顶后。 不空成就佛灌顶印前加持印。 顶左三诵想不空成就佛灌顶顶左香房说。 五灌顶印同前五三昧耶印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五佛先以前印安心诵真言后转安五处。 中今决云。 五处是明五佛所在之处至其灌顶理当灌之顶上)睿和上说如文。 唯云遍照尊印金刚缚忍愿屈第一节如釼形。 进力以端捻忍愿第一节。 以印印顶运和上说。 二手成缚二中指屈初节头相跓如釼锋。 以二头指附各中指背也。 顶上诵明即散。 余四佛印如三摩耶。 其加持处如文。 结初印不解转作余三印。 结四印竟顶散行和上说。 只引轨文(唯云。 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则获得宝生佛以五佛宝冠灌顶)记者私云。 略出云。 次应结灌顶金刚宝契己分上观羽各在本从。 于额前以进力度三绕之如系鬘法顶后。 亦尔诵此客语●又云。 如上四方作法已。 又于顶上置一切如来金刚界自在契诵陀罗尼曰唵萨婆怛他伽多鼻三菩提跛折罗阿毗诜者摩含梵结金刚缚中忍愿度少屈相柱。 以进力度置忍愿度初分外傍是也(云云)今此轨中大日尊明少异经也。 又经四加持四灌顶各第三明云钵头摩。 四鬘第三云达摩。 而轨前一达摩。 后二钵娜摩(二合)金刚鬘印第四十三四五六日院说。 金刚鬘印。 不动佛鬘印。 以前不动加持印当心三诵。 次至额上分作金刚拳三度回结。 次至顶后亦三回结。 次从两边下如垂带。 次至胸前从小指散。 想不动如来令戴金刚鬘。 次宝生佛鬘印以前宝形印仪式准前。 无量寿鬘印以前莲形印仪式准前。 不空成就鬘印以前加持印仪式准前记者私云。 略出经金刚所成鬘。 纯宝所成鬘。 一切法所成鬘。 一切羯磨所成鬘。 如次四部用之香房同日(唯云。 四鬘印同前四印)中院两说同日。 唯慧和上说中云。 或说先以大日釼印当额诵真言。 以下仪式同于四佛之仪式。 诸阿阇梨秘而不传。 须大日后结四佛印。 是五佛鬘印。 诸阿阇梨秘惜不肯传之。 不可轻尔。 又云。 顶后回转之时作右引绪之势。 令首少右位三遍忠和上说。 系五佛鬘此则同前。 中院别时记云。 大日真言曰(四佛鬘前以大日剑印系大日鬘)唵萨嚩怛他(引)蘖戴(引)摩(引)啰(引)毗说遮(引)鑁”睿和上说。 次四佛系鬘(如文)运和上说。 次四佛鬘印(如文。 但口决云。 结初印当额前分各成金刚拳。 即相对一遍外萦之。 又引到顶后绕萦。 如是三遍之终顶上散印。 后三印如前。 结本印竟萦绕之了顶上散印。 各舒五指。 指末向身如垂下当心。 金刚合掌是。 文云。 向前如垂带先从檀慧开之)行和上说。 具引轨文(唯云。 由系鬘印当得佛部中法王)记者私云。 凡成金刚成本尊加持灌顶系鬘可有六例。 一者三十七尊中随修一尊。 谓诸轨中心月轮上随用某尊种子变某尊三昧耶形之身。 次成一尊随用某部加持灌顶系鬘。 二者以三十七尊总为一法。 谓中随说。 慧和上说。 心月轮上安率睹婆内安四佛种子。 变成五部三昧耶形。 变成五形之身。 次成三十七本尊。 次用五部加持灌顶系鬘。 三者三十七尊中随修一尊为门而入。 先用其尊种子三昧耶形。 之身。 其本尊身。 其加持灌顶系鬘。 次用四部加持灌顶系鬘。 次用大日加持灌顶系鬘。 后成大日。 谓略出经。 真实经说金刚萨埵法是也。 顶经亦同。 此三经中皆用金刚萨埵者准义决有四面大日。 故且以金刚面现萨埵身举始兼终。 其实是教王经所说一切如来萨埵现证菩提之法。 故非东方金刚部中金刚萨埵。 四者三十七尊中随修一尊为门而入。 先用某尊种子三昧耶形其形之身。 次成大日。 次用五佛加持灌顶系鬘。 谓今大轨所说二萨埵法是也。 五者三十七尊中随修一尊先用其尊种子三昧耶形其形之身。 次用其尊加持。 次用五佛灌顶。 次用其尊系鬘。 谓金刚王轨等所说是也。 六者或时不成五相成身从三昧耶直成尊身。 随用加持灌顶系鬘。 谓大乐轨等说是也若文殊轨属第一例。 唯成尊处用根本五字明一遍。 次用五鬘印明。 次自加持。 次宝灌顶。 次釼灌顶。 次便系鬘用之。 合略出经故。 彼经中先结金刚萨埵加持印明。 次结灌顶金刚宝契已分止观羽各在本契于额前。 轨进力度三绕之如系鬘法。 顶后亦尔。 诵陀罗尼(灌顶明)又思本所念诵陀罗尼诵四字陀罗尼令入己身。 以止观羽从顶两边垂下至脐从檀慧度解之。 解契之时诵陀罗尼(系鬘明)又结拍掌令喜诵陀罗尼(拍掌明)次结四加持四灌顶印明已云。 准前诵上四字令入己身已各依本部契如上分止观羽在本契之势。 于己头上系灌顶鬘。 额上顶后如前三绕。 他皆放此。 次结四系鬘印明。 次结大日灌顶印明(上明之)轨结拍掌印明曰唵萨婆怛他伽多鼻三菩提跋折罗都使耶吽次诵金刚百字(如轨)次于一切如来前诵等正觉明(轨成本尊明)次诵住大寂静明曰唵怛他伽都含次一切如来加持明(轨诸佛加持明)次想五智圆满八相利他(云云)私云。 是金刚萨埵成身行法。 修莲华萨埵唯改金刚加灌灌顶系鬘中句。 自余同前(云云)若修大日义准可用达摩驮睹句。 而三摩地轨用金刚部句。 若大日尊不用法界句者五部百字难成。 若修四佛可用四部句。 是四方佛即四部故。 若修十六菩萨十二供养四摄各用本部。 若准文殊轨等或用其尊三昧耶句。 若依轨意先成本尊后用加持灌顶系鬘。 诸轨皆尔。 若依顶经略出为善又顶经中灌顶有五。 一光明。 二净水。 三手印。 四真言。 五义字。 顶经以号灌顶之。 此中以明印灌之。 真实经用印明水洒之。 又三摩地轨等唯用灌顶明印。 即分作印便充。 系鬘不用别鬘明。 此例亦出诸轨被甲印第四十七日院说。 印相如轨。 但左力端观●唵。 右进端观●砧。 从二指端出如藕丝之光。 其色红青观了三诵心。 背。 两膝(左右)脐。 腰。 两肩(左右)喉。 顶。 额。 脑(合十二处。 今大轨文)各三回结。 渐下心前从檀慧散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 唯慧和上说。 九处。 额两肩(右左)心两腋下(右左)脐右股左股忠和上说。 慈觉大师说。 心。 背。 脐。 腰。 两膝。 脐。 腰。 心。 背。 两肩。 喉。 顶。 额。 脑(合十六处)中院别时记云。 被甲虚心合掌。 以二风折节押二火背上节。 禅智附中指侧观我今成正觉。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慈悲心。 自余如轨。 以此印加持九处。 额。 右左腋下。 脐。 右左膝。 每处一诵真言(在别下。 运和上所出明是也)然后心。 背。 两膝。 脐。 腰。 右左肩。 喉。 顶。 额。 脑。 后各三遍绕。 又说。 以前印举顶作被物之势。 是慧亮和上不动法中作法记者私云。 慈觉大师千手轨中说云。 心。 背。 脐。 腰。 两膝。 两眉。 喉。 顶。 额。 脑(合十二处)中院胎藏轨中说。 心。 背。 脐。 腰。 两膝。 两肩。 喉。 顶。 额。 脑(合十四处)诸轨出没不同捡文(云云)睿和上说。 如来甲胄虚心合掌屈进力相柱忍愿第一节。 禅智并竖附忍愿文。 先印额。 次右肩。 左肩。 右乳。 左乳。 右膝。 左膝。 心。 右乳。 左乳。 右肩。 额。 真言曰●则结甲胄印每处加持毕。 二羽作金刚拳当心舒进力。 右风头想●字。 左风头想●字皆缘色。 即诵唵砧二字。 二拳心前三遍相萦。 至背又绕三度。 次脐。 右膝。 左膝。 次脐。 腰后。 次心。 右肩。 左肩。 各绕三遍。 次从喉至项三绕。 次从额至顶后。 三绕已徐徐前下垂。 先从檀慧散。 即金刚舞心及两类。 金刚合掌置顶上也(记者私云。 合十四处。 如金刚王轨)运和上说。 如来甲胄文云。 为净佛国土者是自心界名佛国土。 净自心妄执显自心曼荼罗。 故云净佛国土也。 口决云。 二手合掌身前大开。 并坚二大指中指膝相捻中指上节背加持九处。 谓额。 右肩。 左肩。 心。 右乳。 左乳。 脐。 右膝。 左膝。 每处各一遍。 诵真言讫以印置顶上分成金刚拳各舒头指。 即如垂带。 垂下当心三遍萦绕。 即分到背亦三萦。 次脐。 次腰。 次右膝。 次右股。 次左膝。 左股。 次脐腰……次心。 背。 次右肩。 次左肩。 次喉。 次顶。 次额。 次顶后。 如是萦绕十九处。 各三遍说置顶上萦散印之。 徐徐前下垂。 先从小指开之。 即心。 右心。 左右颊。 左颊总十一遍。 舞金刚合掌在顶上散印之。 亦如垂带下之次即金刚拍也。 但正拍时向外垂指末。 即向身起及指。 如是三遍。 文云转解解诸缚者。 上缚是根本烦恼。 下诸缚者是随烦恼也。 初加持九处时真言曰唵一●么●折罗(二合)●迦●嚩●制(二)●么●折罗(二合)●句●嚧(三)●么●折罗(二合)●娜●含萦绕时真言曰●唵●砧文中萦绕十二处如文。 三摩地仪轨十处谓心。 背。 脐。 腰。 两膝上。 喉。 顶。 额。 乃颈后也行和上说。 甲胄并结胄。 二手虚心合掌进力押忍愿背上节。 禅智著于中指边。 作是思惟我今已成正觉。 当于一切众生兴大悲心。 于无尽生死中恒被大誓庄严甲。 为欲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历事诸如来等悉令一切众生坐菩提树降伏天魔成最正觉故。 应被三世如来慈悲甲胄。 观已诵真言印九处。 谓额。 右左肩。 心。 喉。 右左腋下。 右左股上是也。 每处诵一遍真言曰●唵●嚩●日罗(二合引)●迦●嚩●左●嚩●日罗(二合引)●矩●●嚩●日罗(二合)●嚩●日啰(二合)●唅二羽金刚拳当心。 舒进力二度相萦绕。 心。 背。 次两膝。 脐。 腰至两眉。 喉。 顶。 额又项。 各各三从绕绕。 徐徐前下垂。 先从檀慧散。 即能护一切天魔不能坏真言曰。 ●唵●砧结胄九处随口决耳。 即以二手当左乳舞。 次右乳。 右颊。 即合掌于顶上金刚指印第四十八日院说。 二掌相合指端向外安心。 三诵开掌三指成声。 言开掌者。 口次云。 若开掌时即各作握。 次指掌时即各舒指。 功能如文。 又云。 缚解解者缚。 所言结解者解自身生死烦恼缚也。 观解此恼当指掌也。 所言解者诸佛菩萨名为解者也。 所言缚者止义。 谓我身内召入止住之义。 何故嚩。 佛者解脱一切烦恼故云解者。 缚止诸佛令止住自身内欢喜故香房同日(唯云。 直开手拍)中院说。 慧和上说。 心前莲合指末向外诵真言三指。 又说一诵一指三指成声珍和上说。 不握而指。 或云。 慈觉大师说。 乍着掌本只开手末指之睿和上说。 金刚指(如文)行和上。 引轨文记者私云。 可有五部被甲指掌。 何以知之。 若瑜伽供养次第法云。 禅智屈掌中舒进力前垂。 是名金刚甲。 真言曰(前出被甲大明)既诵密言已进力互相旋三遍环绕之。 便言唵砧字力支想唵字进支想砧字。 各想青色索如被铠带之。 初胸。 背。 脐。 腰。 亦三想旋系。 从胁渐至上向后复回喉回旋顶后间三回来去。 额既至顶收已檀慧等前垂。 右绕左回之三指。 金刚缚密言曰唵跛折罗(二合)都使曳护私云。 是金刚部被甲指掌也。 若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云。 次被甲胄印。 结金刚拳如小儿掘固以二头指各柱二大拇指节当心已即申二头指相掩一节许。 仍以右指左指止观右头指面有唵字。 口中仍诵此两字真言不断绝。 想其字并放绿色光如藕丝光不断绝。 心前三绕。 又至脐又至两膝。 又至腰又当心。 次右肩左肩次至额上。 又于脑后各三绕已却结金刚拳印。 从小指散如垂天衣。 即以二缚不得解。 涅以掌三相指。 真言曰唵(一)嚩日嚩(二合)钵那摩(二合)睹史也(二合)斛(引)又观自在王如修行法云。 次结甲胄印结莲华拳。 前后绕身如环甲法。 诵密言曰唵阿婆耶(二)钵那么(二合。 三)迦嚩制(四)满驮(五)罗乞洒(二合)(六)吽(七)憾次结欢喜印。 莲华合掌微拍三声。 诵密言曰唵钵那摩(二合)睹使也(二合)护(引)如意轨二明同此。 但绕心背。 脐。 腰。 两膝。 颈后。 喉(先颈后。 次额)顶后。 额(先顶后。 次额)顶后私云。 是莲华部被甲拍掌法也。 准而言之可有五部。 唯此二部印明可用五部句法。 五部拳法掌法常法私云。 教王经第三有四部拍掌。 一指拍。 二掌拍。 三从胜指。 四诸指等拍。 并金刚缚。 若约合掌可有五种(云云)须三十七尊随五部用。 然大日三摩地轨用金刚中。 且约通法言之。 义决云。 大日四面。 故今次云。 三摩地法约金刚面故用金刚甲。 若约别法可依五部。 又准金刚顶瑜伽五佛各现二身入生死界利益众生。 一正法轮身。 二教令轮身。 大日现转法轮不动尊。 阿閦现普贤降三世。 宝生现虚空藏军荼利。 弥陀现文殊六足尊。 不空现金刚业药叉。 此五部尊可用五法。 而文殊轨用金刚甲。 准理趣释有四种利。 故今决云。 文殊轨文约金刚利用金刚甲现智身印四十九日院说。 先结入智印诵前入智明。 随诵大指出入想已入无漏智。 次于身前想大月轮。 月轮之上想八叶莲华。 莲华上想普贤萨埵。 相好具足。 左持金刚铃安左膝。 右持五股杵横安右。 观了结前普贤三昧耶印诵此现智身真言。 身前思惟大萨埵顶散香房同日。 唯想已入无漏智处云。 想入字。 入字者●。 又诵此现智真言处云。 ●。 自余皆同日说中院两说同日(唯云慧和上说中无彼入智印门。 只以普贤印身前观尊。 先于华上变成本尊。 自余观法皆同日说)睿和上说。 次现智身(如文。 大印如仪则谓想普贤菩萨。 左手持五股铃。 右手持金刚杵柚掷)后说从五想成身至于金刚指是名为理法身成也。 成者是觉悟之义也。 即身成佛之义在于此也。 理身已出现。 智身又可现。 是故云现智。 身智身已现可见其体。 是故云见智身。 其智身即自身故云成智法身。 次为应度者当现应身。 谓化身也。 问约真宗意言之理智法身为各别体耶。 答。 一体。 悲非差别义。 问。 若尔何立理智二成。 答。 为令人易觉作修行次第。 若开觉时无有次第各别之义非前后而有前后。 非同异而有同异运和上说。 口决云。 行者前观月轮。 于中观本尊心。 是种子也。 以成本尊文云遍入金刚已者遍入月轮已也。 次云本印如仪则者本尊所持大智印也。 印相如文。 以印顶散行和上引轨文(一)见智身印第五十日院说。 结前普贤三昧耶。 想见彼智萨埵。 又想自身成智萨埵。 又云钩召引入缚令喜作成就者。 此二句释后真言义。 非是真言意也。 言钩引缚喜者是次四字明意也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唯中今决云。 此中前智萨埵与自身智萨埵对坐。 珍和上说。 能观萨埵是法身萨埵。 所观萨埵是智身萨埵。 今以智身入法身表理智不二)睿和上说。 见智身(如文。 已上二真言入我我入之义)运和上说。 文云见彼智萨埵者。 是先重见行者前观本尊相好。 次云应观于自身者。 自身以自性理已成五相成身佛讫。 是自性法身也。 如今行者前观是智法身故为令理智无二故。 见行者前观之佛召入自身故。 文云钩召引入缚(缚是住义)令喜作成就。 故现智身印是观本。 次见智身是重明。 是所观本召入自身。 故普贤仪轨云。 次复观本尊心变为本尊妙身相如前自观。 今亦然。 为显法智体无二前观五相所成就所谓自性之法身。 今所观者是智身。 是释五相成身之佛及现智身前见智身之意也。 见智身印(如文)但改此印与涅哩舍也句终分成金刚拳仰投各方即不解拳结四明印。 与称●惹字即舒左右小指相钩。 及舒二头指少曲初分与称●吽字其二头指互交。 仍屈头指相柱。 与称●鑁字互相钩之。 与称●斛字合腕振之。 顶上散印行和上引轨文四字明印第五十一日院说。 先结降三世印屈进力如钩形。 三称●弱字招之。 相召诸尊。 次进力互交。 指端相合。 三称●吽字。 想令诸尊引入。 次进力稍深入第二节相钩结。 三称●鑁字。 想令诸尊缚住。 次不改印二腕立之相合。 以举面门三称●斛字。 然后三度大振。 想令诸尊欢喜。 此则●。 弱钩吽引鑁缚斛喜之义香房同日(唯名召入自身印。 二云先如降三世印。 以下皆同)中院两说同日(唯诸尊字皆云本尊)睿和上说。 四明如文记者私云。 上来三印义理未明。 今引诚文自可了知。 略出经中五相成身已毕。 次欲造坛初云(第四卷初文)修瑜伽者结跏趺坐已。 谛想己身是如来身。 此想成就修加持法。 即结摩诃萨埵大契。 即金刚萨埵契是私云。 此印兴由教王经先说一切如来萨埵成就大印智云(下卷文)从心智应发。 应观金刚日。 观自为佛形。 应诵金刚界。 此是一切如来现证菩提印(私云。 五相成身)次当说金刚萨埵成就大印。 倨傲抽掷杵。 等持金刚慢。 身口心金刚萨埵。 次当广说大印成就仪则。 遍入金刚已。 大印如仪则。 身前当应结。 思惟大萨埵。 见彼智萨埵。 应观于自身。 钩召引入缚。 令喜作成就。 如是等直言曰●嚩●日啰(二合)●萨埵●恶此是金刚遍入心嚩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涅哩(二合)含此是大萨埵观念心●弱●吽●鑁●斛(引)此是大萨埵钩召引入缚令喜心。 诵●三●昧●耶●萨怛鑁(二合)遍入背后而月轮。 于中应观而萨埵。 我三昧萨怛鑁(二合)随彼萨埵印。 彼修习观自身。 金刚语已成。 能成就诸印。 诵●弱●吽●鑁●斛。 身中入诸佛应作善思惟。 今大印成就私云。 今轨所载现智见智四明陈三昧耶即是文也。 金刚王轨云。 即观净月轮。 中观●斛字变为本尊。 便结金刚入印。 缚已二空并入中。 真言曰(今轨现智身明)又诵此真言曰(此名智身明。 今轨智身明)次以四明印四明召入身以前悦喜三昧耶二火为四摄。 真言曰(今轨四字明)前所观者为之法身。 今所观者为之智身。 相合表一体故(此轨入智用●恶字彻心用●吽字。 成本尊用金刚王。 前所观者是金刚王)五秘密轨不用五相成身入智等次直用三昧耶印明。 下云。 于背后想有月轮以为圆光身处其中。 想金刚萨埵。 次大三昧耶印明。 下云金刚萨埵遍入身心。 次金刚萨埵大智印。 下云。 二羽各作金刚拳左置于膝。 右手调掷金刚杵势置于心上。 右脚押左。 想自身为金刚萨埵处大月轮。 则于身前想金刚萨埵智身如自身观。 真言曰(今轨现智身明)由此明故金刚萨埵当阿尾舍显现。 明曰(今轨见智身明)由此明故令定中见金刚萨埵了了分明。 即诵四字明(如今四字)由此明故金刚萨埵智身令召入令缚令喜与瑜伽定身灾合一体(私云。 此轨自身先成金刚萨埵大智印身。 次于身前亦观金刚萨埵智身引入自。 故以前所观五相成身一向名为法身未必尔也。 摄真实经成本尊时三身岂不肯一向法身。 然成本尊有三十七尊。 随成何尊。 次有此法。 今此大轨成身念诵含二萨埵故先且出金刚萨埵。 可言亦出萨埵。 若约总法可用大日。 具三十七尊。 但释用此法者自身始成本尊之身。 次于身前观已成尊交合一体。 如意轮等诸别轨中多于此现智身处或于坛上或于像心安尊种子。 变成本尊。 即观自身交合一体。 次用四摄百字阏伽八供)陈三昧耶印第五十二日院说。 印相如文。 但结印先诵●三●昧●耶●萨怛鑁明已。 想我身成萨埵体。 即不解萨埵印诵●三●摩●喻●含●摩●诃●三●摩●喻●含明也。 诵●三●摩●喻●含一句时想成三摩地身也。 诵●摩●诃●三●摩●喻●唅一句时想成大三摩地身也。 轨云背后遍入于月轮者谓行者后也。 彼中尊者谓行者自身也。 赞捺罗者谓月轮也。 行者坐月轮中等观成萨埵体。 我●三●昧●耶●萨怛鑁也慈觉大师记云。 观月轮如圆室也。 如是想自身背后遍入其中而坐。 又云。 观其形如圆珠。 乃想自身入珠中坐(勿辄为他说也)若观普贤者观左拳按腰右拳安心。 又观自身亦同普贤入月轮坐又青龙寺义真和上先结普贤三昧耶印诵前三昧耶萨怛鑁真言了。 次结莲华三昧耶契诵本真言七遍。 即不改印诵莲华百字真言一三七遍。 然后结前普贤三昧耶印诵三摩喻唅真言。 然后以背后而遍入月轮自身成萨埵身了。 言本真言者●是也。 莲华百字真言者。 金刚百字明中改●嚩●日啰为●跛●娜么。 最后改●恶云●纥哩(二合入)香房同日(唯云。 慈觉大师云。 背后者然后一股而未明了。 观身入中坐者。 或说。 诵三昧耶萨怛鑁了自身背后遍入月轮。 其中等观萨埵体。 又云。 此次无莲华百字明)中院说。 慧和上说(即为中院自决)先结莲华三昧耶印诵三昧耶明。 次加莲华百字明。 次诵三摩喻唅等明。 遍入同日。 问。 何故此用莲华三昧耶明。 答。 若成五部用普贤三昧耶。 不可用莲华三昧耶。 今此说为善。 又文云陈三昧耶者自阵我三昧耶萨怛鑁故云陈珍和上说。 先结普贤三昧耶诵其明了。 次结莲华三昧耶诵其明了想居月轮。 乍居月轮次结普贤印诵三摩喻唅等中今决云。 又释陈三昧耶者。 大日疏第十三曰。 自然师以用阿字作己身即同毗卢遮那佛。 不应自有所作务。 故转作执金刚菩萨身。 言陈三昧耶者陈我三昧耶萨怛鑁故陈睿和上说。 决陈三昧耶(想成本尊瑜伽。 所谓入我我入之义也。 印相金刚缚。 忍愿莲华形。 师说云。 金刚针即当心)真言曰●次等萨埵真言(印相同上叶形。 此明所作已辨之义。 譬犹小乘我生已尽。 所作已辨。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等之观也)真言曰●次莲华百字(如文。 印相同上。 已上三真言同用一印。 或说云。 先诵百字后诵等萨真言)又说次住本尊瑜伽结三昧耶印(忍愿如针是也。 轨云忍愿莲华形偏依莲华部言之。 今通五部言之)吾即观萨埵诵●。 次不改前印诵●。 是真言者所作已辨之义。 辟犹小乘我生等观。 真言行者亦复如是。 次结五部三昧耶印(用三昧耶会五部印)诵五部百字加持四处。 次金刚合掌谛观己身诵●。 次本尊圆满(其文具上引了。 更不具引。 记者私云。 初说次第如轨后说次第。 以成本尊安此印后次用诸如来加持为成身终次建立道场。 其次第文上已引了)运和上说。 次陈三昧耶。 口决云。 印相如文。 即诵三摩耶萨怛鑁已。 观背有月轮我在其中我是与本尊同是如来也。 萨怛鑁者是入我我入也。 次即诵真言如文。 是真言意于先所证五相成身之佛决定师子吼也。 辟如小乘于自所证决定师子吼云(我生已尽等也)行和上说。 次成佛(只引轨文。 唯见第九赞捺罗(二合)中等句也)记者私云。 彼中尊字或轨作等字。 赞捺罗中等一句或轨无也。 两卷轨中第六萨怛鑁明已句次有七言文云。 即诵莲华百字明。 或一或三或至七。 真言曰(改嚩日罗用跛娜么●唎(二合))背后遍入于月轮。 彼中等观萨埵体。 我成三昧耶萨怛鑁(二合)真言曰。 真言后注云。 前萨埵印。 又三摩喻等明是略出经成金刚身明中二句彼有五句(云云)然此印中诸说未明。 何者准教王经金刚萨埵大印三明成已。 次有此法。 结云。 随彼萨埵印。 彼习观自身。 诵●弱●吽●鑁●斛。 身中入诸佛。 即说三昧耶会三十七尊印功能皆名大印。 准而言之。 此执金刚萨埵是金刚部萨埵故。 其三昧印外缚忍愿如针二空二地各开立之也。 而轨文云忍愿莲华形。 是莲花萨埵三昧部莲花印也。 今云。 三昧耶会阿弥陀即非法印也。 是莲华萨埵三昧耶莲华印也。 此轨本是莲华心故至此亦出莲华萨埵印。 故于此中睿说为九。 唯前三明印契观法本是教王经中金刚萨埵印法。 其印别轨是。 彼羯磨印则左拳安腰右杵抽掷是也。 今作彼尊三昧耶印。 别轨以金刚缚忍愿入掌面合。 大小合立如独股杵是也。 是一切如来萨埵可用佛部百字明也。 若金刚部金刚萨埵羯磨印同前羯磨印也。 三昧耶印轨云。 以缚忍愿如针。 二空二地各开立之。 师说外缚忍愿如针。 是阿閦三昧耶故亦得通用可用金刚百字明也。 文云遍入金刚已。 本印如仪则身前当应结思惟大萨埵者。 谓先自身成本尊身。 金刚萨埵种子印明观法具足为遍入金刚已等也。 次于身前观本尊身种子印明观法具足为身前当应结等也(现智身也)次以彼尊应观自身(同印明异。 见智身了)次以四字召引。 缚喜(有印明四字明也)次结金刚萨埵三昧耶印诵●三●昧●耶●萨怛鑁已。 次以前印诵金刚百字明。 次观金刚界金刚萨埵向大日故行者效之亦向大日。 故以自背后入尊月轮。 即于彼月轮中应等观金刚萨埵之体与我既三昧耶(本誓)萨怛鑁。 即结三昧耶会三十七印明。 亦用四明令入身内。 若修一尊随用一尊皆名大印。 义决云。 我入入我之义。 四萨埵轨云。 于背后有轮以为圆光身处其中。 不云如圆室如圆珠等也。 然教王经云。 遍入背后而月轮之中应观。 而今轨云。 背后遍入于月轮彼中尊赞捺罗中等观萨埵体我。 或轨本云。 背后遍入于月轮彼中等观萨埵体我。 二文虽异准义可读。 若莲华尊羯磨印左莲右开敷是也。 三昧耶印轨云。 由缚禅智进力屈如莲师说以缚大小合立。 是莲华三昧耶印也。 而今轨云。 结金刚缚忍愿莲花叶形者是无量寿三昧耶印。 亦得通用。 可用莲华百字明也。 遍入背后准而知之。 若修五佛乃至三十七别尊亦准知之。 若修总法先以法界金刚萨埵身直修大日法具观诸尊。 又此通别诸尊随陈三昧耶已。 自身皆用三十七三昧耶印明。 后用四明以入自身。 然慧和上说。 若成五部用普贤三昧耶印。 不可用莲华三昧耶印者。 准教王经十六尊四波罗蜜十二供等皆名普贤。 其印右弄五股左金刚慢。 是羯磨印。 又金刚缚二中指入掌二火合。 二小指二大指各竖头相柱如犹股杵。 是三昧耶印(出普贤轨)此法界普贤故可成五部。 若缚忍愿如针是金刚部三昧耶。 故唯成金刚萨埵。 理趣释云。 大日如来以五智杵授与普贤菩萨双手名金刚手。 是理趣会大乐金刚萨埵。 今略出经欲造坛时。 先住摩诃萨埵大印。 盖斯尊矣。 略出经云。 既加持已以上羽为金刚拳。 观羽执跋折罗。 观察作坛场处。 以雄武相称跋折罗萨埵而按行之。 此约总法言之。 准而言之随三十七尊中。 随其成身各以其身以造各坛。 诸轨皆然金刚界对受记第二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三沙门安然记大海印第五十二(成身会品第一之三)日院说。 先于最下方虚空中想安●字。 其色深玄。 此字变成风轮义决云。 想有●琰(世牟)字。 黑色流布变成风轮。 轮之上想安●字。 字变成轮圆山杂实庄严。 次于其山虚空之中想安●字。 其色白也。 此字变成大日如来。 大日如来脐轮之中流出慈悲乳海。 注雨遍满轮圆山内以成甘露乳海。 海中想安●字其色金色。 变成金龟。 其龟广大无量由旬。 于龟背上想安●字。 其色黄金变成金色妙莲华也。 其华赤美而照。 华有三层。 层有八叶。 台蕊圆熟。 其莲华上想安●字。 白色变成苏迷卢山。 四宝所成。 于此山上有宝楼阁(是一说也)又说。 有本云。 其华台上观安●三字。 此字变成须弥山。 众宝所成而有八面。 于此山上想安●五字。 变成大殿。 其大殿上亦想有五峰宝楼阁(是一说也)又说。 准千手轨下方空中想●字。 如深玄色。 字变成大风轮。 其轮渐舒渐广与空轮量齐等。 其风轮上想●字白色。 此字渐舒渐广变成水轮。 与风轮量齐等。 其水轮上想●字金色。 此字变成金龟。 光明赫奕广大无际金龟背上想●字。 此字变成须弥山。 四宝所成。 又想●字。 此字变成七金山围绕。 则妙高山上方空中想毗卢遮那佛。 从此佛毛孔流甘露乳海。 雨注七金山间成八功德香水乳海。 此须弥山顶上想有八叶大莲华王。 于此华上想有八金刚拄大宝楼阁。 大海真言之末●素●剑二字可在●唅●鑁与钵罗之次。 非此真言中字(是一说也)大海印相内缚仰掌其上叉指如华。 三诵埵下三转以空附风须弥山印第五十三日院说。 内缚并空入掌。 八指中节怒出八峰。 想如八峰须弥。 具如前说金刚轮坛印第五十四日院说。 观作大海须弥莲华楼阁已竟。 今于大殿内想曼荼罗大坛。 次想诸尊阶位。 次想尊座种子。 次想月轮。 次想莲华。 次想诸尊种子。 次想诸尊色想并所持物及手印等。 一一分明具如本教当委观之。 其中须弥山上想宝楼阁之。 次结金刚轮坛印。 二拳进力檀慧各钩安心。 即于宝楼阁内观作大曼荼罗。 于其中台想大日座。 座上想三梵字。 中央安●罧(二合之牟)字。 左右想●字。 想此三字变成大师子座。 次于东方金刚部中想三梵字。 中央想●(私云欤。 经云伽虐故)佉虐(二合也)入左右想●吽字。 想此三字变成象座。 次于南方宝部之中想三梵字。 中央想●婆字。 左右想●怛罗(二合入)想此三字变成马座。 次西方莲华部中想三梵字。 中央想●字。 左右想●纥里(二合)字。 想此三字变成孔雀座。 次于方北方羯磨部中想三梵字。 中央想●剑字。 左右想●恶。 三字变成迦楼罗座。 如是观安五佛座已竟次想五部座上各有月轮。 其月轮上有妙莲华。 其华台蕊具足圆熟。 各于台上毗卢遮那坐师子座。 阿閦佛坐金方象座。 宝生佛坐宝方马座。 无量寿佛坐华方孔雀座。 不空成就佛坐业方迦楼罗座。 观座五佛已竟次四波罗蜜。 十六大菩萨。 内外八供养。 及四摄等诸尊阶位。 种子。 形色想好等当分明观之。 具如本教。 一一分明观念。 然以金刚轮印三诵。 先以印向心印自身想成曼荼罗身。 次以印句外(仰之)印本尊。 想成大曼荼罗身。 次以印向轮坛而印之(伏之)想由此印故成金刚轮坛。 次以印向虚空印(乍伏向外)想成法界曼荼罗。 若乘船度海时加持海水即成水曼荼罗。 若印虚空即成虚空曼荼罗香房同初一说。 缺无第二一说第三一说。 唯初一说中义决琰字读为阎音。 又八叶上●字为●二字。 即云。 故或本云●欠●唅●鑁●钵●速●剑●唵●尾●摩●卢(引)●娜●地●吽(引)又有本云。 以下不说。 但云具在六卷经。 又第三一说虽不说之。 但至然后以金刚轮印三诵以下。 亦同日说中院两说同初一说别时记云。 南忠和上说云。 南忠与众共受此法之后。 别咨慈觉大师有所决成。 说云。 金刚界道场观。 亦如胎藏。 先以●字火烧净器界。 其印二拳申进力三投于前。 次结虚空轮印。 金刚合掌进力屈入下内二空立。 想于此界下虚空之中有●字(中院决云。 种种色)变成空轮。 次于其上结风轮印转法轮印是也。 想空轮上有●字色黑。 变成风轮量等法界(中院决云。 解印)次于其上结火轮印二拳二风侧想柱也。 想风轮上有●字色赤。 变成火轮。 量同风轮。 次于其上结水轮印。 八叶莲华印是也。 想火轮上有●字色白。 变成水轮。 量等火轮。 次于其上结地轮印。 外缚五股印是也。 想水轮上有●字(中院决云。 ●字)变成地轮。 量等水轮。 次于其上结轮围山印三昧耶会四佛印中羯磨印也。 外缚忍愿入掌面合。 二空二地端各相柱是也。 想地轮上有●字(中院决云。 可有其色)变成轮围山。 次于其中结大海印如常。 仰内缚以二空附二风根是也。 诵明三转。 次大海中想●字(中院决云。 既云金龟。 其色可知)变成金龟其印十八道中请车辂印是也。 仰外缚二风侧相柱。 二空附二风根是也。 次于其上结八叶莲华印如常也。 想金龟背有●字变成三层八叶莲华台蕊具足。 次于其印结宝山印。 内缚令诸节怒是也(记者私云。 轨有真言)想莲华上有●字变成妙高山。 谓以●字加持●字变成妙高山。 非●字变成妙高山。 即是华藏世界。 非一世界须弥山也。 次于其周结七金山印。 前轮围山即羯磨印是。 想此须弥山周有●字变成七金山次(记者私云。 此可有印)想须弥山上虚空中(记者私云。 此可有种子)有大日如来。 从毛孔雨甘露满七山门。 次于山顶结莲华印。 即八叶印是也。 想须弥顶有●字。 诵莲华真言曰●此●字变成大莲华王。 次于华上结楼阁印。 金刚合掌少开掌中作屋舍形。 二空附风中节侧(四指本节如折。 字记者私云。 四指似神明一柱之殿中节不曲令直。 大开掌内即似屈头)此楼阁内想●五字。 即诵此五字真言。 一一字首加归命句(记者私云。 唵欤。 南莫三曼多没驮南欤。 故可依二界决之)想此五字变成五峰宝殿庄严如轨(记者私云。 今轨无文具在顶经)次于此内结轮坛印。 小轮檀印。 檀慧禅智各钩结是也。 诵真言曰●以印右三转。 先返印(私云。 伏之)印坛地。 次仰印印上方。 次印心。 次印额。 次顶。 次口。 以印散口前也。 想此印纳口内。 由此加持故宝殿成曼荼罗坛(私云。 内殿)次于其上结师子座印。 以前八叶华印稍圆屈指末令如环形(私云。 可有真言)次观中台上有●字。 字左右有●字。 此字放光遍照四方诸尊座位。 应光出生诸字。 诸字者东台上有●字。 字左右有●字。 南台上有●字。 字左右有●字。 西台上有●字。 字左右有●字。 北台上有●字。 字左右有●字。 如是于诸尊坐处出生种子也。 于时中字(中字)变成八师子。 放光遍照诸字。 应光东台中字变成八象。 南台上字变成八马。 西台上字变成八孔雀。 北台上字变成八迦楼罗。 次第如是蒙光变成座位四波罗蜜同四佛座。 唯以一兽为异。 东方四亲近菩萨各坐一象。 三方亦随本部各坐一兽。 内外八供各同四波罗蜜座。 四摄。 四大神。 贤劫千佛皆坐华座。 二十天各坐叶座。 四大明王中降三世天座(以天为座)军荼利华座。 六足牛座。 不动石座。 作此观竟。 上来忠和上与众共受之。 后别咨慈觉大师所决成也又忠和上杂说中云。 先结轮坛印时当心想。 五部华台上有●字。 各变成月轮。 其中各有●字变成八叶妙白莲华。 其上各有诸尊种子字。 先于中台种子●字变成率都婆。 放光遍照诸尊种子字。 字变各成三昧形。 次率睹婆变成四面毗卢遮那羯磨身。 即放光遍照诸尊三昧耶形。 皆各变成羯磨身。 然后可用前轮坛印种种作法。 或说。 先观行。 后用印加持。 二说难定。 前轮坛印用法之中。 忠和上又说。 以此印近身先印身。 次申印印佛像。 次印坛。 次举印印虚空。 或说。 先印身。 次印地。 后印本尊。 若乘船行时印水成水曼荼罗。 若印虚空即成虚空曼荼罗。 而令一切众生密受灌顶也中院决云。 珍和上前观行中说云。 ●字变成须弥。 而忠和上云。 ●字加持●字令成须弥。 非●字变成须弥。 此诚文可勘定(云云)中院又决云。 此中用印之后。 观行之间可用定印记者私云。 日三说中观念之间可依此决。 又忠和上所引胎藏五轮等印真言各可加归命句。 亦准二界决之。 亦可有五轮形等。 又两卷轨大海真言云●欠●唅●鑁●钵罗●速●剑●唵●尾●摩●卢(引)●娜●地●吽(引)香房云有本是也。 其初●欠字是虚空轮种子也。 而诸说中不说空轮。 若准胎藏可用空轮。 又此真言所出种子合千手轨。 故香房云。 大师云。 千手轨善。 然彼轨中亦欠空轮睿和上说。 今已佛正正报圆满。 可有依报国土。 是故建立道场。 次道场观。 先结羯摩印。 金刚缚檀慧禅智端相柱。 开掌向身当齐轮。 诵羯磨真言曰●入五轮世界观。 先最下方空中想●字变成空轮。 杂形杂色方圆长短具足。 空轮之上想●字变成持地风轮界。 半月形黑色(又说。 想●字与前空轮相应)次风轮上想●字变成火轮。 三角形赤色(又说。 即想前风轮次此火轮烧尽器世界秽恶不净皆为白灰。 次白灰上想●字成水轮满月形)次火轮上想●字变成水轮圆形白色。 次水轮上想●字。 变成地轮。 方形黄色。 次地轮上想●字变成七金山海岸。 次于其山虚空想●字转成毗卢遮那虚空法界身(又说。 周遍法界)从其脐轮降注乳两成海岸中八功德水海(又说。 从此脐轮流出乳海注满七金山间即成甘露大海)次海水底(又说海中)想●字变成金龟。 其身广大无量由旬。 次龟背上想●字变成三层八叶莲华台。 黄色光鲜(又说。 台蕊具足)次于台上想●字成妙显山王(又说。 莲华王上有宇成妙高山)其形八面每其八方有八大菩萨宝窟。 其上中空洞有尘数海会。 山上广大无量由旬。 琉璃为地金绳界道。 如是观已作五大印诵明。 次大海七金山印明。 次龟印明。 次八叶印明。 次须弥印明。 又说中出此等印明云。 如是观已解羯磨印结空轮印。 金刚合掌屈进力爪合相背。 并舒禅智押进力侧旋转。 真言曰●次风轮印。 定慧相背右押左八度相叉。 左大指于慧掌上与右大指相捻旋转。 真言曰●次火轮印。 二手金刚拳。 四指节相附。 舒进力头相柱。 真言曰●次水轮印。 同莲华部三昧耶印旋转。 真言曰●次地轮印。 金刚缚檀慧禅智相合。 向中微屈忍愿面相合。 直立进力向忍愿上节微屈不着。 中指旋转。 真言曰●次七金山大海印。 金刚缚禅智头相柱。 开掌仰之旋转真言曰●次金龟印。 前印以禅智抚各头指头。 真言曰●次莲华王印。 前水轮印。 微屈旋转是也。 真言曰●次妙高山印。 金刚内缚合腕过额旋转。 真言曰●已上又说中文次结如来拳印附置跏上(又说当脐)入法界道场观。 观想须弥山顶(又说。 须弥体四宝所成。 其方也。 大无量由旬也)有四重阶道曼荼罗大坛。 坛上有●五字成光明广大七宝庄严宫殿(又说。 字中涌出)其顶五峰以七宝王庄严罗覆。 纵广正等四门具足(又说。 每方一门开焉。 纵广正等无量广博)每门左右有吉祥幢。 大殿四面栏楯周环。 其大殿上有五楼阁。 悬杂缯彩珠网华缦半满月等交络庄严。 以金刚宝交饰。 宝铃磬铎环佩宝幡璎珞弥满空中(又说。 镮佩交映。 微风摇拂。 清响和鸣。 宝幡璎珞弥满其中)微妙香花种种严饰。 殿外无量劫树。 绮错行列。 诸天妙乐竞奏歌咏。 阿修罗摩睺罗伽等奏妙歌舞。 其殿内有五曼荼罗。 有八金刚柱悬饰诸宝物以为庄严。 以摩尼珠而为常灯。 中央如来部胜妙轮檀上有●字变成八叶莲华华台中央有●字。 左右有●字变成大觉师子座(又说。 成五大觉师子座)四面正等微妙庄严。 师子座上有●字变成大宝莲华王。 华王有●字变成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门(又说。 月轮中)转成法界率都婆。 率都婆转成毗卢遮那如来。 住正受坐宝莲华身色白色(又说如月)首戴五佛宝冠垂妙纱縠天衣。 璎珞饰身。 二臂四面光明普照。 顶放白色光。 世界悉白色。 从身四边放随方光照耀四方四佛位处(又说。 从此光中出生四方四佛。 四波罗蜜。 十六尊。 及八供四摄。 贤劫十六尊。 二十天。 乃至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众。 诸乐天。 飞天等。 前后左右围绕恭敬)其前金刚部轮坛中央有●字(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伽虐宇。 ●左右●字变成象宝(又说。 成一象宝)上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转成五股金刚杵。 杵变成阿閦如来。 身色青色。 住于正受座宝莲华。 从自顶上放青色光照于东方世界亦青色。 其右边宝部轮坛中央有●摩含(二合)字(又说云。 ●。 摩字重声。 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婆字●)●字左右●字。 变成马宝(又说云。 成一宝马)上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转成金刚宝。 宝变成宝生如来。 身色金色。 住于正受座宝莲华。 从自顶上放金色光照于南方世界。 又金色。 后边莲华部轮坛中央有●么字(又说。 ●摩含(二合)字。 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摩含字)左右●字。 变成金色孔雀王(又说云。 成一金色雀王)上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转成红色八叶开敷莲华。 莲华变成无量寿如来。 身色颇底迦宝色(红色)住于正受坐宝莲华。 从自顶上放红色光明照于西方世界。 又红色左边羯磨部轮坛中央有●字。 左右●字。 变成揭拏王(又说云。 成一揭拏王)上有宝莲华满月。 月轮上有●字。 转成羯磨金刚杵。 杵变成不空成就如来。 身色杂色(五色浑杂。 或云绿色)住于正受坐宝莲华。 从自顶上放杂色光照于北方世界又杂色次四方四佛照于毗卢遮那四边。 每方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转成三昧耶身。 各如本佛即变成四波罗蜜菩萨。 身色亦如本佛。 毗卢遮那身光照于四方四佛各四菩萨住处阿閦前左右后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 转成三昧耶身(五股双釼股相钩)(双三股上下股相钩二拳)(如弹指)即变成萨埵(内色。 又青)王(白)爱(红)喜(红黄)菩萨。 住于正受坐宝莲华(下准之知)宝生四边●(黄)●(金色)●(玉黄)●(绿)宝(日轮)幢(三股中裂如口)即转成宝。 光。 幢。 笑菩萨弥陀四边●(红色)●(金色)●(浅黄色)●(红白)立独股其顶置含莲华。 剑。 轮。 舌。 即转成法。 利。 因。 语菩萨不空四边●(红白)●(青色)●(深青色)●(绿色)羯磨杵。 胄形两牙相背置。 莲华台两金刚拳即转成业。 护。 牙。 拳菩萨。 已上诸佛皆住羯磨印。 相除持物者。 四方四佛身光照于内四供菩萨位处。 内院四隅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或绿)●(红)●(青)●(黄)字。 转成三昧耶身。 三股曲贯华两头加三股形。 半弓琴独股之羯磨。 即转成嬉鬘歌舞菩萨(从东南起)毗卢遮那身光照于外四供位处。 中院四隅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香炉。 荷叶盛华。 腊烛立器中。 涂香器。 即转成香华灯涂菩萨。 四方四佛身光照于四摄菩萨位处。 中院四门有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 钩索锁铃即转成钩索锁铃菩萨。 八供四摄亦皆坐宝莲华。 毗卢遮那身光照于贤劫十六菩萨位处。 外四供四摄。 贤劫十六菩萨位同在中院东方。 有四宝莲华满月轮。 月轮上有●字(又说云。 有●字他皆放此)转成三昧耶身。 净瓶独左右置目形箧树枝叶。 即变成慈氏。 不空眼。 灭恶趣。 除忧暗菩萨。 住于正受(下狂知之)南方●香器。 ●鉾。 ●宝。 ●地藏旗香象大精进金刚幢智幢菩萨西方●五色光。 ●月。 壸。 ●纲有两柱。 ●无量光月光贤护网明菩萨北方●箱。 ●五色云。 ●独股。 ●如井字金刚藏文殊辨积智普贤菩萨四方四佛照于最外二十天位处。 外院每方有亦荷叶宝座(又说云荷叶宝莲座)每座有●字转成三昧耶身。 即变成二十天东方。 铁轮(那罗延)铎(鸠摩罗)伞盖(金刚摧)红莲华(梵王)独股(帝释)南方。 日(日天)月(月天)华鬘(金刚食)铁棒(岁星)火焰(荧惑)西方。 剑(罗刹)幢悬幡(风天)弓矢(金刚衣)三角(火天)如意棒(多闻)北方。 猪头(金刚面)人头置半月幢上(阎摩)剑(金刚调伏)团(毗那夜迦)索(水天)从毗卢遮那身光中流出内外尘数眷属菩萨声闻众。 诸供养无量乐天乃至种种水陆好鸟。 鹦鹉。 孔雀。 鹅鸭。 各演法音供养赞叹诸佛如来。 是中台毗卢遮那四面观之。 诸如来所持之身在师子座上宝莲华台。 都会圣众曼荼罗海会法性之身示现各各秘密威仪。 各各安住于本座中。 自受法乐。 如是诸佛放大光明照于人天恶趣。 遇光诸众生皆发菩提心。 增道损生离苦得乐。 如是观已以如来拳印先印左膝。 次坛。 次右膝。 次加四处已。 真言曰●私云。 此道场观。 虽亦有先后两说次第而随文义便。 今以后说为本。 先说称又说。 次小金刚轮印(如文先加持五处。 次仰印向虚空印之。 次坛。 顺转加持已)次金刚合掌诵虚空藏明。 即诵伽他。 真言曰(云云)伽他曰。 以我功德力等(云云)运和上说。 次作羯磨印(言羯磨者翻事业也。 律翻辨事也。 是羯磨智是成所作智也。 由此智印威力能建立世界等。 故云事业智也。 以上五相成身会讫。 羯磨印下是羯磨会也。 印相口决云。 金刚缚十指背磔。 以左附右手背。 以右指附左手背。 二大指。 指头指柱。 掌转附脐下是也。 想八叶运华上有满月。 中有短吽变成羯摩杵)真言曰●唵●嚩●日啰●羯●磨●剑次结是印于下界空轮上(最下虚空不可言其边际。 巳下注文依起世经。 瑜伽。 俱舍等轮记)观●含字成风轮半月形黑色满互虚空(广量无数。 厚十六亿逾缮那。 其体坚密。 逾缮那。 此云十六里也)次上观●鑁字成水轮。 白色圆满。 满风轮上(或云。 绿色。 厚八亿逾缮那。 经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逾缮那。 周围三倍)次上观●婆罗字作金龟(金轮厚三亿二万逾缮那。 广等水轮周围三倍)次上虚空观●剑字成大日尊。 从佛遍身流注甘露。 八功德水淋漓一切众生烦恼之火。 盈金龟背成香乳海。 次上想●囕字作火轮。 三角赤色。 徐徐掣令周遍法界。 次上涌出变化莲华(口决云。 八叶白莲)次上观●娑(苏之上声也)字成须弥山(此云妙高山。 或云。 九山八海。 于金轮上有九山。 山间八海。 妙高山中八山围绕。 八山海中前七名内。 第七山外有大洲等。 此外复有铁轮围山一世界。 妙高入水出水各八万逾缮那。 四宝合成。 如次四面北东西。 金银吠颇)次想●欠字成七金山围绕山王。 山间八河皆八功德水成(第一逾犍驮罗山。 此云持双山。 顶有双迹故。 出水及厚皆四万。 内海广八万。 第二伊娑驮罗山。 此云持轴峰。 如车轴故。 出水厚二万。 内海广四万。 第三羯地洛迦。 是宝树名。 似此担木。 山多此树。 出水厚一万。 内海广二万。 第四苏达梨舍那。 此云善见。 见者称善故。 出水及厚五千。 内海广一万。 第五頞湿缚羯拏。 此云马耳山。 形如马故。 出水及厚二千五百。 内海广五千。 第六毗那怛迦。 此云象鼻山。 形似象故。 出水及厚一千二百五十。 内海广二千五百。 第七尼氏达罗。 此是鱼名。 山形似鱼故。 出水及厚六百二十五。 内海广一千二百五十瑜缮那。 此七金山纯金所成。 入水皆八万。 多诸宝树。 内海皆八功德水。 一甘。 二冷。 三软。 四轻。 五清净。 六不臭。 七饮时不损。 八饮已不伤腹。 中有四色莲华。 拘物头黄。 钵头摩青。 优钵罗赤。 芬陀利白。 第八斫迦罗。 此云铁围。 纯铁所成。 入水八万。 出水及厚三百五十一半。 内海广三亿二万二千。 其水咸苦。 大州有四。 中洲有八。 小洲无数。 五道杂居)次妙高山顶观●纥利(入)字成八叶白莲华。 迄于此间勿解羯摩印。 即诵●含●鑁●钵罗●莎●欠。 故下文云。 想种子兼诵●唅●鑁焉●钵罗。 但文无●莎●欠二字也。 讫即散印是观世界者二世界相对建立。 一者已成佛世界。 谓其修法道场也。 二者我成佛世界。 谓念观世界也。 二界大小齐等观想次海印(口决不解前羯磨印缚成内缚。 二大指头相柱。 二头指已下四指叉立掌中。 如七山。 二手轮是铁围也。 二手掌是大海。 成巳仰齐前。 徐徐右旋转诵三遍许)次金龟印(不解前印唯改二头指相柱。 以二大指捻二中指末。 与拟其印判。 但二腕侧相着)真言曰●唵●钵罗(三遍)次山王印(内缚十指皆入掌中。 二腕合竖。 肘与额等。 想须弥山王)次莲华印(合掌十指MT00421;散。 小曲初分。 二大指二小指头相柱。 想是八叶莲华王。 顶上捧之)真言曰●唵●迦●磨●罗●莎缚●贺口决云。 作羯磨印观成世界已。 为加持前世界更作大海等四印耳。 但文大海山王有明无印。 余二印明俱无。 但依口决次作如来拳印(左手作莲华拳当心。 以右手作金刚拳。 即以其小指握左拳大指初分。 即想前观山顶大莲华王上有七宝庄严城。 四方各随方有四天王宫殿。 守护其城内有无量衣树果树诸天妓乐种种奇异。 其城中央有五峰宝楼阁不可思议。 众宝严饰。 具如火吽仪轨。 楼阁坛色。 方圆随五种法相改观耳坛上有五大月轮。 中各有五小月轮。 其中央大月轮之中央小月轮有大日尊。 坐大莲华王乘师子王。 其佛座下前观不动尊。 余四佛前亦如次观降三世。 军荼利。 六足。 药叉。 但马头观于六足侧耳。 六大明王围绕之可观。 是胎藏观法。 是金刚界未安观也次前小月轮大圆镜智波罗蜜。 南小月轮平等性智波罗蜜。 西小月轮妙观察智波罗蜜。 北小月轮成所作智波罗蜜。 是中央竟次东前大月轮中央小月轮有阿閦佛。 坐宝华王乘象王。 前西小月轮有萨埵。 右北小月轮王。 左南小月轮爱。 东后小月轮喜。 东方大月轮竟次右南大月轮中央小月轮有宝生尊。 坐宝华王乘马。 前北小月轮宝。 右东小月轮光。 左西小月轮幢。 后南小月轮笑。 南方大月轮竟次后西大月轮中央小月轮有阿弥陀尊。 坐莲华王乘孔雀。 前东小月轮法。 右南小月轮利。 左北小月轮因。 后西小月语。 西方大月轮竟次左北大月轮中央小月轮有不空乘。 坐莲华王乘金翅鸟王。 前南小月轮业。 右西小月轮护。 左东小月牙。 后北小月拳。 北方大月轮竟次围五大月轮有金刚轮。 其内东南角嬉。 西南角鬘。 西北角歌。 东北舞次是轮外东南角有●阿字是火神也。 西南角有●缚字。 是水神也。 西北有●长嚩字是风神也。 东北有●毗字是地神也次围是轮有金刚垆是外东南角香。 西南华。 西北灯。 东北涂。 又东方中钩。 南索。 西锁。 北铃。 又起从前顺巡四方。 方别各有四菩萨住。 是贤劫十六菩萨也。 以贤劫千佛皆摄此十六尊也。 围此亦有金刚垆。 此外有二十天。 从前顺巡安立。 但八大护在于此中。 若唯置八大护时。 从东北角顺巡安立。 围此亦有金刚垆。 此外亦有宝生草。 或牡丹草。 在胎藏坛。 是外缘也。 即名食道。 安供养故。 若有布施安。 次内界道也。 外缘四方各有莲华门。 如半亚字。 迄于此间不解拳。 即诵拳真言曰。 ●唵●步●入欠。 加持七处。 左膝。 坛。 右膝。 心。 额。 喉。 顶。 各诵一遍。 顶上散印次诵以我功德力偈结句改云愿成密严界)次大虚空藏普通供养印(合掌二中指右押左外相叉。 博着手背二头指大虚空藏轨。 二无名指外缚竖二中相蹙如宝形指。 今是竖二无名指二中指外缚。 如何相真言违耶曰)次诵以我功德力偈(结句改云普供养而住)次送车辂印次诵事辂印次小金刚轮印(口决云。 将作印时。 先二金刚拳置各腰边……方。 始结印加持九处。 每处一遍。 额。 左右肩心喉。 顶。 虚空。 坛。 本尊也。 但加持顶及虚空时。 印掌仰向上也。 真言皆成四明及莎缚贺)行和上说。 次道场观。 阿阇梨口决也。 先结大海印二手头中名小四指各相叉入掌内。 二大指相柱仰置跏上。 闭目鼻端系心观●欠字成一虚空法界。 次空下方●含字。 出黑色光先成风轮遍法界。 风形如半月。 次风轮上●鑁字。 放白色光流出清净乳。 并亦本尊从虚空中降乳水满风上。 次水轮上●钵罗字。 放金色光成金龟。 是金轮也。 次金龟上●字成妙高山王。 四宝所成。 次●剑字成七金山。 亦成铁围山周妙高山。 七山之间满八功德水。 即总诵上虚空等种子真言曰●次旋大海印诵大海真言曰●次金龟印。 前印竖侧合进力二指着二头指边来去三遍。 真言曰●次宝山印。 二手五指各相叉入掌缚合腕。 真言(如文)次结如来拳印。 二金刚拳。 舒左大母指入右拳小指中捻之。 以印当臆观。 妙高山顶上●字成八叶莲华遍法界。 此华上有●字成八峰八柱宝楼阁。 此法界宫中有●字成大莲华。 此华上有曼荼罗。 上有师子座。 上有莲华王。 上有净满月轮。 中有●字成妙白莲华。 其华有茎也。 华上●字放大光明普照法界。 此●字变成窣睹波。 方圆三角半月形。 地水火风空五大所成。 放光普照法界。 于众生界离苦得乐。 此窣睹波变成毗卢遮那如来。 身色如月首载五佛实冠。 垂妙纱谷天衣璎珞严身。 光明普照十方法界。 四佛波罗蜜。 十六大菩萨。 八供养。 四摄菩萨。 贤劫十六尊。 二十天。 并无量无数大菩萨。 亦前后围绕以为眷属。 如是观了加持七处。 左膝上。 坛地。 右膝上。 心。 额。 喉。 顶上也。 真言曰●唵●(引入)●欠次大虚空藏并伽他(加他结句云普供养诸尊)次小金刚轮印相(如文)即印身五处。 即成真实大曼荼罗。 次反印置顶印虚空。 即满虚空界成大曼荼罗次印身前坛上即成金刚界大曼荼罗。 次印本尊并诸尊像。 或画。 或铜。 或或索。 皆成大曼荼罗。 次印供养物成真实广大供养具。 次以印纳口口者。 是毗卢遮那体性宫故记者私云。 略出经中道场观出莲华三昧耶印之后数息五相成身之前。 彼文先以净妙智观内外三世皆无所有同虚空。 已观字成世界风轮宝于下方中想有琰字。 为持地风界彼皆黑色(义决云。 琰字变为风轮是名风地种也)复想●釼字为铁围山(义决云。 于地轮际布列剑字。 杂色成轮围山名甘露海岸也)复想●[口*梵]字于虚空中为毗卢遮那佛。 脐中注慈悲乳满轮围山成甘露海(义决云。 鑁字白色名法身种子)复想●般罗字变为龟形。 金色。 无量由旬(义决云。 钵罗字名吉祥种)龟背想●奚哩字变为黄色莲华。 赤光。 三层八叶台蕊圆熟(义决云。 纥哩字名华藏种)台上想●般罗●吽●[口*梵]三字为须弥山。 众宝所成面有八面(义决云。 三字放杂宝色光成显山。 旧云妙高名坚胜。 法界座种。 今人共号须弥座者从此立名。 非是须弥山四宝所成者。 此妙座高显犹如彼山。 故以喻之。 八面各门。 于中空洞八大菩萨常所居宫。 各据一面。 演说法室内乃有十方诸佛微尘大会。 又云。 此中与毗卢经安立世界别也。 广如彼说具足于修行)记者私云。 彼经有二器界。 初大悲坛立风水地三轮。 须弥宝阁狮子座等。 后秘密坛立空风火水地五轮。 各有种子形色印明。 摄大轨上云。 小乘三轮。 大乘五轮。 今此经中风地二轮。 轮围。 乳海。 八叶。 须弥故异彼三轮五轮。 而诸说中皆阙地轮。 山顶想●[口*梵]●吽●怛罗●奚哩●婀五字便成大殿。 四方正等具足其门左右有吉祥幢。 轩楯周环四重阶道殿上有五楼阁(义决云。 于台五字随位安布。 五字和合共成四方大殿。 殿中随位结成五峰楼阁名五峰大殿也)悬杂缯彩珠网华鬘。 殿四角上及诸门角以金刚宝间错。 殿外轩阶宝铃磬铎环佩交映。 微风摇拂清响和鸣。 宝幢璎珞弥漫空中。 微妙香华外有无量劫树行列。 诸天妙乐。 诸阿修罗。 摩呼罗伽等王竞奏歌舞。 殿内有曼荼罗。 八金刚柱以为庄严。 乃至广说五部辂。 各有三字。 中●罧●伽虐●婆●摩含●剑字。 左右●阿●吽●怛罗●奚哩●婀字。 三字变成大师子座。 象座。 马座。 孔雀座。 迦楼罗座。 座上各有月轮。 中有妙莲华。 台蕊圆具。 四面毗卢以诸如来所转之身坐师子座。 四佛如次各坐四座。 是诸如来坐此座已未久之间成五智佛入金刚界。 毗卢佛持一切如来以为其体。 次第入现十六菩萨身各住月轮四佛为印。 毗卢遮那佛各入四波罗蜜三摩地。 自受法乐。 为他受乐现四波罗蜜菩萨身各住月轮。 毗卢为供四佛次第入内四供三摩地。 自受法乐。 为他受乐现内四供菩萨身各住月轮。 四佛为供毗卢各入外四供三摩地。 自受法乐。 为他受乐现外四供菩萨身各住月轮。 毗卢为作使者次第入四摄三摩地。 自受法乐。 为他受乐现四摄菩萨身各住月轮。 如上次第思惟诸尊三摩地形状服饰记契分明已复思自所持陀罗尼主菩萨威仪色相。 谛想诸佛满虚空界数如油麻。 此想成已。 次修数息五相成身之法(云云)又五相成身及为金刚萨埵乃作坛场。 中有称法。 加持五色粉法。 分坛轮法。 下五色法。 画诸尊法。 召梵号法。 画三摩耶形法。 安诸尊已念本尊法(云云)其贤劫十六菩萨与睿说异记者私云。 三十七尊种子出瑜祇经。 其三摩耶形出略出经。 服饰形色出曼荼罗。 其三摩地出入之相出略出经及教王经。 此中摄真实经金刚萨埵一段经文足为指南(云云)又想诸尊已复想目所持尊者。 今此大轨即二萨埵随乐其一(云云)又准胎藏可用加持五色画尊等法。 具依经文(云云)运和上说。 此下名羯磨会违两卷轨下文羯磨印初安羯磨会品。 然三摩地轨云。 行者次以成所作智三摩地观道场等(云云)成事智有二事业。 一佛事业。 二众生等事业。 今道场观即佛事业故。 从此观可名羯磨会。 然两卷轨依羯磨印品安其初。 今道场中所安诸尊皆持羯磨印。 轨约结印题结印首又大海宝山印出五佛顶轮王经(云云)又诸说中以小金刚轮印皆纳口者。 空海和上说云。 想纳帝释宫也今依摄真实经大日如来诸尊海会皆在三十三天善法堂中。 故有此释(云云)凡观诸论须弥曼荼罗者可有三种义也。 一者他受用身应迹现彼山故。 如摄真实所说。 二者自受用身内证现彼处。 如顶经说。 现证以后往诣须弥安立方坐现三十七尊。 疏引义决判。 非世人所呼四宝所成。 三者法性身遍一切处故。 如瑜祇经。 金刚界如来以四种法身住菩提心殿。 与自性所成三十七尊俱诸别轨中或于坛上或画像上直观种子以为本尊曼荼罗坛。 是依此义。 彼经是金刚界妙成就法故也今准略出经及种子图并三摩耶等出金刚界坛场观行第一先结萨埵大契自加持已(巳如上明)止羽为金刚拳。 观羽执跋折罗观作坛处。 以雄武相称跋折罗萨埵而按行之(若大威德阿阇梨为轮王国王大臣长者等画坛外相过一由旬。 复观所堪随意广狭。 下至四肘作之亦得。 设于掌中作彼坛场。 其阿阇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应立坛场。 即此坛场号金刚界)第二假令四肘坛法(先用瞿摩净洁涂拭。 取新净绳依量秤记涂香涂之。 种种宝末。 或驮睹粉朱沙石绿空青等是。 或以五色染米粉等。 及于粉想字加之)白色中想置●[口*梵]字。 青色中想置●蓝字。 黄色中想置●蓝字。 赤色中想置●耶含字。 黑色中想置●诃含字。 又应思惟五色粉是如来五种智。 亦名法界性智。 为诸世间一切众生皆为烦恼之所沉溺耽着五欲不能出离诸佛由此起大悲心拔济彼等令得解说。 念已想五种智于诸色中次第安立。 即结此契一一触之各诵真言●唵●跋●折罗●质●多罗●三●摩●耶●吽二拳进力仰侧相柱是也。 诵时以明目视之。 想彼诸色光明显现。 次作此言。 为诸众生心多贪染诸佛随众生性欲方便发起现可爱色。 我今以此诚实之言愿此色等皆发炽焰第三此结坛法以粉作之最为第一。 欲取久固画作亦得(私云。 今用观行作之)其画法者应从内起。 初下●[口*梵]字(白)次下●奚哩色(赤)次下●怛罗色(黄)次下●吽色(青)外缘下●阿字(黑)其坛四方正等面开一门。 四周线道阔四肘。 中八分之一(第一重也)取外围一面三分之一从心环转为轮(大轮)又取轮中位三分之一从心环绕为轮(梵轮)挟内子轮纵广下八线道跋折罗如殿拄相。 八柱庄严(井形)其圆等亦作跋折罗像皆以五色作或一百八或三十七。 锋相柱接。 纵广八柱。 四方柱内画四月柱如子轮。 作色如外坛(四佛月轮第二重也)PICT75014101. GIF/PIC外坛四角外作半跋折罗。 于四门阔各阔肘中九分之一须长半之。 横头陪阃。 阔中如顶形如丁字。 其帝释方门加阔少分。 横头两畔有吉祥刹彩饰庄严。 二刹柱中有●●跋折罗。 以妙涂香涂方坛外或一肘二肘(第二重也)观坛场竟。 其画坛人每欲移处不得骑蓦金刚线道。 应陀罗尼想擎举之。 从下而过。 诵真言曰唵跋折罗迦啰摩吽若持诵修瑜伽观念证心。 谛想三十七道场主名各居本位华台上。 所持器仗及三摩地契印。 历然分明勿使错误。 心眼所观如觉无异。 是名瑜伽名字念诵凡施道场合画三十七名记印契及身等。 若无力能画即以彩画诸三摩地所执持体私云。 若观念时具观四种。 一尊身本位。 二名记法号。 三所执器仗。 四所持手印。 若图画时随用一种。 一本位华台画诸尊身。 二画名器仗。 三画名记。 四画印契。 于此四中随用其一然胎藏经义释转种子为尊身。 此五相中种子变成三摩耶形。 三摩耶形变成尊身。 今坛法中不言变种子成三摩耶形三摩耶形变成尊身。 而相传中多用五相成身中意。 今依正文先观尊身本位者。 经云。 五月轮中各作一佛像。 想四方佛面向毗卢遮那。 初从金方阿閦鞸佛及执金刚等。 四三摩耶尊胜者。 先画执金刚在阿閦前。 次画右次画。 后诸部准此次第而作。 次至宝方圆满金刚藏等。 华方清净金刚眼等。 业方毗首羯磨。 于[口*梵]部中各依本方置四波罗蜜(私云。 此五月间。 各有线道。 应诵真言从下而移)轮内四隅置四内供。 初火天方。 顺旋而作终风天方(私云。 火轮四隅八柱四角。 准诸图中舞终艮角。 非风天方。 风天方者是干角故)外坛四角线道之中置外供养。 作法同前(私云。 第二重四隅也。 准诸图中涂终艮角非风天方)于四门中置四摄等。 帝释方为首。 置都印主如次第作之(私云。 钩等四摄从东为首)方坛四周线首之中置十六大菩萨。 所谓弥勒。 次不空见。 次能舍一切恶趣。 次乐濯一切黑闇忧恼。 次香象。 次勇猛。 次虚空藏。 次智幢。 次无量光。 次月光。 次贤护。 次光网。 次金刚藏。 次无尽意。 次辨积。 次大光明。 方坛外或一肘二肘。 画不退转等诸大菩萨。 又云。 于方坛外画诸神部眷属等。 或想其印。 或但画其名字。 各依方位置之。 随其当方八大护等。 又想千大菩萨。 舍利弗等诸大比丘。 又想毗卢遮那世尊等。 及止住欲界诸天。 住虚空天。 欢喜自在天。 及商主天有四姊妹者。 又想大自在天并其妻。 及侍徒等。 种种陀罗尼神王。 世间迦楼罗等那罗陀天。 梵天为首。 及魔军众。 乃至诸曜光明差别名字等。 随位安已。 随本念诵想本部尊(私云。 诸图中。 千大菩萨与十六大菩萨同坛也。 外坛唯安二十天。 又图大轮外四角大水风地四神如次巽坤干艮安之。 外院四角降。 军。 炎。 不四明王。 如前次安之也。 行为于此等位安位诸尊。 具观其三摩地形状服饰威仪色相。 如曼荼罗)次观名记法号者。 经云。 其师欲令弟子究竟决定安住如来位者。 应以自语言印各各题记诸三摩地本位此语言契皆从金刚界门生。 与羯磨相应。 有大威力修瑜伽者修道场毕。 先称三十七金刚菩萨名号召请至道场。 然后入三摩地。 一一想念皆住本位称名号曰(私云。 与羯磨相应故用羯磨印呼之)跛折罗驮都(月)阿閦鞞(不)阿罗怛娜三婆缚(宝)嘱计摄伐罗(观)缚日罗阿目伽悉地(不)跋折罗萨埵(萨)跋折罗阿罗阇(王)跋折罗阿罗伽(爱)跋折罗娑度(喜)跋折罗阿啰怛娜(宝)跋折罗帝阇(光)跋折罗计都(幢)跋折罗诃娑(笑)跋折罗达磨(法)跋折罗底乞瑟那(利)跋折罗系都(因)跋折罗娑沙磨(语)跋折罗羯磨(业)跋折罗阿啰叉(护)跋折罗药叉(牙)跋折罗散地(拳)萨埵跋折哩(金)阿啰怛娜跋折哩(宝)达磨跋折哩(法)羯磨跋折哩(业)跋折罗罗斯(嬉)跋折罗摩●(鬘)跋折罗祇帝(歌)跋折罗怛哩底(舞)跋折罗杜鞞(焚)跋折罗补瑟篦(华)跋折罗嚧计(灯)跋折罗健提(涂)跋折罗俱舍阇(钩)跋折罗跋赊吽(索)跋折罗萨普吒[口*梵](锁)跋折罗毗赊吽(铃)已上三十七尊第一重经云。 又画弥勒等。 各以诸言印说之。 即称名字是也。 私检十六菩萨真言中云。 每怛●;(二合)夜(慈氏)阿目佉(引去)那舍(二合)曩野(不空眼)萨嚩播(引)野惹贺野(灭恶趣)萨嚩戌迦怛母汝伽(二合)多摩跢曳(除忧暗)誐驮贺(引)悉跢(二合)汝(香象)秫啰野(引号进)誐誐曩彦惹(引)野(虚空藏)枳娘(二合)曩计睹(智幢)阿弭多钵罗(二合)婆野(无量光)赞捺罗(二合)钵罗(二合)婆野(月光)跛捺罗(二合)播逻野(贤护)惹(引)哩汝钵罗(二合)婆野(光网)嚩日啰(二合)蘖婆野(引金刚藏)阿吃叉(二合)野摩曳吉汝也(无尽意)钵罗(二合)底婆那俱吒(辨积)三曼跢拔捺罗(二合)野(普贤。 以代大光明)已上十六大菩萨第二重(此十六梵号出十六尊真言中)经云。 又方坛外画诸神部眷属。 或想其印。 或但书其名字。 各依方位安立。 又云。 随其当方八大护等(云云)然八方天梵号出十天法。 若欲用者可依彼文。 今图依诸图用二十天名那罗延那野(那罗延天)俱摩罗野(俱摩罗天)缚日罗(二合)嚩尸(金刚摧)跛啰(二合)贺摩(二合)抳(梵天)烁羯罗(二合)野(帝释)阿汝(入)底也(二合)野(日天)嚩日罗(二合)摩罗(金刚食)母娑罗(岁星)水誐罗(荣惑)啰(入也)乞叉婆地跛跢曳(罗刹)嚩野味(风天)嚩日啰(二合)嗷努(金刚依)阿誐那曳(火天)吠室罗(二合)摩努野(多闻天)嚩日罗(二合)俱舍(金刚面天)缚日罗(二合)惹野(调伏天)尾那野迦(频那天)阿跛跛曳那誐(水天)已上二十天第三重也(私云若召四神四明王名可用其梵号。 四神如十天法。 四明王如梵号礼忏)私云。 此经不说种子曼荼罗法。 准理趣释诸尊本位书其种子名法曼荼罗也。 义准言之言语印处。 或可观此种子曼荼罗●(日)●(閦)●(宝)●(阿)●(不)●(萨前内)●王(右)●(爱左)●(喜后)●(宝)●(光)●(幢)●(笑)●(法)●(利)●(因)●(语)●(业)●(护)●(牙)●(拳)●(金)●(宝)●(法)●(业)●(嬉巽)●(鬘)●(歌)●(舞)●(香巽)●(华)●(灯)●(涂)●(钩)●(索)●(锁)●(铃)已上三十七尊种子诸图皆同旧图十六●(慈氏东北)●(不空见)●(金刚藏)●(辨积)●(贤护南东)●(金刚幢)●(宝幢)●(智幢)●(无忧暗西南)●(观自在)●(文殊)●(香象)●(勇猛北西)●(月光)●(除盖障)●(普贤)新图十六●(慈氏)●(不空见)●(除一切闇慧)●(无量慧)●(香象)●(勇猛)●(虚空藏)●(智幢)●(贤护)●(无量光)●(网明)●(月光)●(辨积)●(无尽意)●(金刚藏)●(普贤)中院十六●(弥勒)●(不空见)●惹○(除一切暗)●(无量慧)●(香象)●(勇猛精进)●(虚空藏)●(智幢)●(或注无量光本脱其名)●(日光)●(网明)●(月光)●(辨积)●(无尽慧)●(金刚藏)●(晋贤)睿说十六●(慈氏)●(不空见)●(灭恶趣)●(除忧暗)●(香象)●(大精进)●(金刚幢)●(智幢)●(无量光)●(月光)●(贤护)●(网明)●(金刚藏)●(文殊)●(无尽意)●(普贤)已上十六菩萨种子四说不同古图二十天(校新图)●(那罗延东北)●(俱摩罗)●(摧破天或作●)●(帝释。 新梵天。 今用之。 或●)●(梵天。 新帝释。 今用之)●(日天。 或作东南)●(月天)●(食天)●(镇星。 或云岁星。 今用之)●(荧惑)●(岁星。 新大自在主藏神。 或云。 罗刹今用之)●(风天或●(衣幞天。 或●)●(火天。 新多门天)●(毗沙门。 新火天)●(金刚面天)●(焰摩天)●(调伏天)●(频那夜迦)●(水天或●)中院二十天各书真言以为种子。 具如下出(云云)四神●火●水●风●地四明王同●(古今同用。 更无不同)次观所执器仗者。 经云。 于[口*梵]轮中画莲华台。 台座上置窣堵婆。 此名金刚界自印私云。 或图毗卢华台上安窣堵婆。 莲华叶●字下准同之。 或图华台上安横三古。 腰上安窣堵婆。 窣堵婆及三古并金色。 唯窣堵婆三角之处金青色也二图一一印上皆有火炎。 又帝释方莲华座上画横金刚折杵形。 横杵上有半月。 月中有竖跋折罗。 此名金刚心印私云。 或图阿閦华台上直安竖五古。 或图华台上安横三古。 三古腰上安竖五古金色。 阎罗王方华座上置宝珠。 此名己身灌顶印私云。 或图宝生同经。 或图台上横三古。 三古腰上安宝珠青色龙王方轮中画横跋折罗。 上画莲华。 此名华法器仗印私云。 或图弥陀华台上安竖一古。 其一古无上股安开莲华●字。 或图华台上安横三古。 三古腰上安竖一古。 一古上股之首安将开莲华。 莲华赤色。 一古金色。 药叉方华座上画羯磨跋折罗。 形如十字皆有峰。 此名一切金刚印。 所画印上皆有光炎私云。 或图不空同经。 ●字。 或图华台上安横三古。 三古腰上安十字形金色初图云。 此中间有四密契及种子。 与前四如来同。 又于金刚部本位画金刚萨埵印私云。 二图萨华台上安竖五古。 即画二跋折罗。 竖而相并。 上下一股牙相钩交私云。 二图爱华台上并立两三古。 左右遍股相钩。 或上右股身押上左股左股亦钩右股末。 以下左股押下右股右股亦钩左股末。 ●此图以下皆无光炎或图身前上下右股押上下左股。 左股亦更钩右股末。 金色次又画二跋折罗。 其形如箭私云。 二图王华台上安双秉首。 各三古内股钩交。 三古颈安横钩形。 或图两钩同枝三古内股左押右右钩左末。 ●或图两钩内端各独股形。 两端相接。 三古内股右押左左钩右末金色次画善哉。 作拳如禅指像私云。 或图喜华台上二拳相并合立。 以二地方向前。 二风中节小怒。 二空并立。 拟二风节。 ●或图华台上二拳相对离立。 以二地方向身。 二风舒曲如钩相对。 二空隐而不见。 白色次宝摩尼像私云。 或图云。 虚空藏契与前宝生佛同。 或图华台上安宝形。 青色次金刚日轮像私云。 或图光唯日轮(无华台)朱色。 ●唵(光种子是●字。 恐见唵字误书●字)或图华台上安日轮次宝幢像私云。 或图唯建幢(无华台)首安宝形。 少安光炎。 宝有座形。 形左下着幡。 幡右翩翻。 押秉腰流落右方(脱种子)或图华台上如前安幢。 幢形如前。 唯上头宝金青色宝座作赤莲华华座下有小颈。 白青色。 穿颈中着幡绳幡从秉背流落右方次横画跋折罗中有口现齿像私云。 笑华台上安横三古裂其中股令两段之左右腰节以内有如矩形之物。 两头方形。 中有一横觔散有九竖觔(恐本作口齿之形写者展转误作)或图华台安横三古。 不裂中股左右腰节细颈以内有如箸形之处。 两头三角(恐本作平口之形写者转误作)次画跋折罗腰有莲华私云。 或图云。 观自在之契与前无量寿同。 或图华台上立一古上安将开莲华次画金刚釼像私云。 或图利作竖三古上方中股作长釼形(无华座)或图华台上作如前釼。 唯其三古下头小而短也。 上头大而长也。 绞釼有焰金色次有轮像私云。 或图因两觔两重轮内作八辐。 轮形如镇坛杵(无华座)或图华台上作轮宝形。 八辐如一古形轮有外叉细形。 每八辐外更有股形粗而短也。 殆似四角次有舌像私云。 或图语华台上安竖舌形。 舌根似有分根。 中有竖文及舌中也。 或图华台上安竖舌形。 舌根似钟。 口更有小华。 舌中有竖三古。 舌缘更有小焰。 舌赤三古金色次有羯磨金刚像私云。 或图云。 金刚业与不空成就佛同。 或图华台上安十字羯磨。 金色次甲胄像。 领袖有半杵形私云。 或图护作胄形(无华座)首作三古股作橛形大而短也。 亦有结束。 次有覆肩如被形也。 次有胄形有井文也。 下有垂像。 数股连端覆肩左右各有袖形亦有横缘。 袖中各无三股结中之物似手形也。 或图华台上作胄形首作三古。 次有束结华形。 次有覆肩作井文也。 左右袖垂一古平而短也。 次有胄形作井文也。 此更束腰胄下缘端似钟口。 唇下垂一古平而短也。 金色次画横杵。 上置二牙像私云。 或图牙华台上建两半三古。 古首各低。 左右两中股处各作牙形。 曲形各向左右。 或图如前。 唯两中股犹本形少向外。 金色次画横杵。 上有二金刚拳私云。 或图拳两拳相近。 二地中节相合向前。 二风少怒(有环钏无华座)或图华台上两拳对立。 稍远不近。 二风少怒。 二地向前。 白血色次于本位画四波罗蜜私云。 已如上引四佛契同次各依印本位画四内供养及外供养并四摄等本印。 如上印等皆有莲华上有光焰。 嬉。 私云。 二图。 嬉华台上建右曲三古(或图金色)鬘。 二图。 鬘华台上建贯华之鬘。 上下各有结华之节。 或图上节上有仰月。 上有宝形。 垂焰下。 或图上节上横牙之端中有宝形之焰。 节下亦垂贯珠之形。 五色歌。 二图。 歌华台上建箜篌。 瑟琶身似长镫殆似曲弓。 首作三古(或图无轸有十一弦。 或面有轸只有六弦。 白色)今见世箜篌有二十五弦无轸舞二图。 无华台上建十字羯磨股。 似镇坛杵。 或图金色香。 或图香开小莲台上有茎上有开大莲台上有炉形。 其根更有小华。 其盖平而无葱华。 或图华台上安炉。 其炉有基。 上有长茎。 上有炉腹。 其盖小大而有葱华及飞香烟。 金色华。 或图华。 华台上有茎。 茎下有基。 茎上安荷。 中盛众形之华。 或开或含。 三处尖孕。 或图华台上安荷。 中盛未敷莲华。 三处尖孕。 赤色灯。 或图灯华台上安大鋎鋎有茎基。 大鋎中安小鋎。 鋎中建柄。 柄有平台。 柄首着灯。 或图如前。 唯大鋎中建烛。 烛如縒布烛。 縒文之终即大似焰火赤縒白。 涂。 二图。 涂华台上安涂香器。 器有茎基。 无盖。 或图金色钩。 二图。 钩建柄首作三古。 顶贯横钩。 左一钩。 右一古。 或图安华台上金色索。 二图。 索如盘蛇形。 左端作一古形。 当中耸于轮内。 右端押左。 一绞从上垂前。 其尾尖也。 安华台上。 或图轮盘内里更加一文。 结似蛇腹。 一古金色。 索青色锁。 二图。 华台上建三古古腰左右各着小轮。 次各大轮与小相锁。 或图金色铃。 或图云。 铃与后铃同。 或图华台上建三古铃。 金色。 慈氏(东方一)二图。 华台上建水瓶。 或图金色。 不空见。 第二图。 华台上建一古。 腰左右各安目眉一古金色。 除盖障。 第二图。 华台上安横梵夹。 夹上三处结之。 白色光中青色。 第一图华台安器形(三角无口)私恐是灭恶趣欤除冥闇第二图。 华台上建一枝有五叶名河扬叶。 青色香象(南方一)第二图。 华台上安涂香器。 白色。 大精进。 第二图。 华台上建一柄。 首作一古金色。 顶有束帛垂左右端。 金青色。 宝幢。 第二图华台上建一铁柄。 黑色。 顶安赤宝形。 上有珠台。 上安青宝。 有焰赤色(私恐是金刚幢。 即虚空藏欤)智幢。 第二图华台上安黑宝形。 炎赤无量光(西方一)第二图。 华台上一黑点放五茎光。 每茎三道。 三道之中。 中赤右左白也。 贤护。 第二图华台上安贤瓶。 青色。 网明。 第二图。 华台上建四柱悬网形。 柱根有古首葱华柱金绀青。 月光第二图。 华台上安仰半月。 月腹●文珠(北方一)第二图。 华台上建三古釼。 釼铁三古金色此图后人注之。 定普贤第一图云。 普贤釼与前金刚利同。 私恐是无尽慧欤智积。 第二图。 华台上建立起云。 五色。 私恐是辨积欤藏。 第二图。 华台上安井字形。 一古竖二。 上一古横二。 一古古首廉处相交逆转押之。 谓下古右上左下右古下下上上古右上左古上下上。 金色。 私恐是金刚藏欤普贤。 第二图。 华台上安梵夹后人注云。 定文殊。 第一图。 亦以梵夹为文殊契。 第二图亦以钵形为地藏契。 又以器形(三角无口)为除盖障契那罗延天(东方一)二图。 荷上安轮宝。 或图黑色。 俱摩罗天二图。 荷上安三古铃。 或图铁铃。 金刚摧天二图。 荷上建长柄伞盖。 或图白盖。 梵天。 二面。 荷上建长茎莲华(或图茎曲华开。 或图茎直华含)帝释。 二图。 荷上建独股杵。 或图铁杵日天(南方一)二图。 荷上安日轮。 赤色。 月天。 二图。 荷上安仰半月。 白色。 金刚食天。 二面。 荷上安华鬘。 或图贯华中低结节上有宝形。 下垂贯华两端耸而各有结节亦垂珠绪。 或图轮鬘贯华上下有结节。 上节安宝形名五色鬘。 岁星天。 二图。 荷上建榛(或图下头稍大。 次细把处。 次大。 次有东节华。 次两裂。 次圆合首安宝形。 或图五色捧下头有圆珠。 次直茎。 次有节。 次把处。 次两裂。 次有圆玉三重。 次有横台上有二重圆玉。 上安宝形。 第一图云。 或镇星。 此图亦有岁星印。 荷上建长玉两头大而腰小)荧惑。 二图。 荷上安火炎(或图先安三角。 上尖下方围有小炎。 五处内亦小炎三处。 或图唯荧是赤黄色)罗刹王(西方一)或图。 荷上建长柄首作一古。 颈贯横斧左叉右端一古。 或图荷上建长柄首有横台。 上安大珠有井宠文。 亦有小炎。 注云绀地上筋白色下赤色风天。 二图。 荷上建长柄。 首安仰月。 上安圆珠。 或图仰月左下幡。 幡翩落右。 或图仰月下有小圆。 圆中有穴。 穴着幡绪。 翩流右。 注云。 半月形白上玉赤。 金刚依天。 二图。 荷上建弓箭。 或图弓弦向右。 右前建箭箭足两分。 世呼雁股是也。 或图弓弦向左。 以箭构弓箭足。 三古。 注云。 弓黑色。 矢黑色。 矢尻铁。 火夫。 二图。 荷上安三角尖。 上方下围有小炎。 或图三角内唇三筋外缘分文。 三角中有火炎赤黄色。 多门天。 二图荷上建如意棒(似前岁星棒)五色金刚面天(北方一)第二图。 荷上建长柄。 首作三古。 顶贯铁钩。 左钩右叉。 腰有束帛左右垂帛。 注云。 铁钩幡赤。 第一图如前。 唯钩右端一古无幡。 本题地天。 后金刚面天。 或图云。 猪头地天。 炎摩天。 二图。 荷上建人头幢。 或图幢首安人头颈有束帛。 左右垂帛。 或图幢上有小玉。 上有仰月。 上有人肩。 眉胸井文上安人头。 注云。 面赤色。 半月白色。 调伏天。 二图。 荷上建剑。 或图釼柄作半三古。 中股作釼。 注云。 铁。 欢喜天。 第二图。 荷上安日轮赤白色。 或图云。 象头。 频那夜迦。 水天。 第二图。 荷上安索(如前索菩萨印)第二图以三古鉾为伊舍那天契。 鉾着如袋之小幡也第一图又有八方天契。 注云。 东方帝释独股杵与前二十天东门南第二位同(私云。 其位即帝释一古)东南方火天军持与慈氏同(私云。 慈氏水瓶)南方焰摩与前北门西第一位同(私云。 其位即炎摩又头幢)西南方罗刹主力与前北门天契同(私云。 其位是调伏天釼)西方水天与前北门东第二位索同(私云。 其位是水天索)西北风天幢与前西门南第一位同(私云。 其位是即风天幢)北方毗沙门宝格与前南门西第一位同(私云。 其位是岁星如意棒)私云。 加前伊舍那天鉾为八方天。 经云。 随其当方八大护等(云云)故亦可用此八方天。 又此图中二十天方位与第二图少异。 东门北一(俱摩罗)北二(那罗延)南一(梵天)南二(帝释)南门东一(月天)东二(日天)西一(岁星或镇星)西二(荧惑)西门南一(风天)南二(岁星)北一(多门天)化二(火天)北门西一(炎摩天)西二(地天)东一(罗刹天)东二(水天)东门(金刚摧天)南门(食天)西门(依天)北门(调伏天)火神私云。 第一图火天军持是也。 水神私云。 第一图水天罥索是也。 风神天。 私云。 第一图风天幢幡是也。 地神。 私云。 第一图地天钩幢是也。 四明王。 私云。 第一图镇坛角竖三古是也。 镇坛五古。 五古铃。 一古轮撅等皆是也次观所持手印者。 经有羯磨会三十七尊印三摩耶三十七尊印。 具如下出。 此中但观彼印。 至其二会一一结之。 召请供养振铃惊觉诸尊第五十五(私云。 轨无此印故于此处且没。 印日)日院说。 具如胎藏作法。 已记在别(别有七卷安然私记)中院两说同日。 香房说下文有之。 故于此处不用。 中院别记云。 次振铃抽掷等如常。 或说先以右手取杵。 右膝上一转。 次胸前三转(留之)申左手取铃安腰。 或说轮坛之后不置振铃。 但开门后安之。 今轮坛后置振铃。 此说为善。 是忠说。 睿运行三和上同香启请印第五十六日院说。 仰前金刚轮印当心三诵。 想启白圣尊海会降此曼荼罗坛中。 淮世俗法奉请客人之意也。 此启请明有慈觉大师所传音曲。 即委授之。 其曲非口难记。 中院别记云。 次启请不改前轮坛印当心三唱启请。 或说此表将劝请之意。 非正劝请。 劝请在后。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前小金刚转印。 仰于心前旋转。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心前诵真言讫。 当口散印开门契第五十七日院说。 印相如文。 行者起立至东门前即坐三诵。 应●吽进力端离合而开之。 次右旋回。 每方面门亦如是开。 轨云擘口者进力端离合也。 若方所狭少者坐一处每门运心结印诵明开之亦得(记者私云。 诸本皆云擘开)香房说如文。 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举手端而散开之。 又处狭运心结印之时。 以手印末射遣其方。 珍和说中云。 想先开大日门。 次开四佛门)睿和上说。 开门如文。 运和上说。 口决云。 将作印时。 二金刚拳先置各腰边方始作之。 心前以二头指侧合。 并向上与●吽●吽举。 如是四遍。 若处广者自立。 方别开掣也记者私云。 文云运心如本教者。 检略出经入吽迦罗三摩地结三摩地契。 手执华鬘诵本明已。 为令众生入坛场故。 或以心右绕其坛一匝而住。 其鬘置顶诵本明如法系之。 又绕一匝住药叉方门。 以降三世形运心开金刚门结开门契(如今轨文)一一开时诵明(如轨说)次开阎方门。 次帝释方。 次龙方开已。 或金银瓶水华香缯。 于诸住处各置一瓶。 如不能辨。 四角及门各置一瓶列布供具。 结加持契如上从心至顶作加持持已(云云)启白印第五十八(私云。 轨印合略出而相传云云)日院说。 印相如文。 缚者外缚也。 行者先结此印称比丘某甲。 次诵伽陀。 三唱此伽陀想启诸尊圣众。 轨云中后而不著者中字即中指也。 在中指后而不着之。 又有慈觉大师音曲授之。 非口难记。 香房说。 金刚缚忍愿立合。 进力立如钩。 称名三诵伽陀。 文云中后者进力如钩不着中指。 中院两说同日(唯中次云。 即是启白令着我所设座之义)睿和上说。 决送车辂。 可想金刚童子将车参向净土运载一切如来奉请。 次请车辂。 次启白(如文)次大钩召印明。 又说。 启白及启请用梵音。 运和上说。 印相(如文)口决云。 称行者名。 次诵伽陀。 至伽陀终与莎嚩贺其二头指钩也。 顶散。 记者私云。 结请会契自称己名。 启请一切如来及诸菩萨赴集坛场。 三唱此伽他曰一切诸有中坚实尊无上远离于生灭随应现世间降伏一切魔救世大悲者愿悉受我请来降此道场结萨埵金刚契已屈进力度。 于忍愿度傍开曲如钩观佛海印第五十九(私云。 轨印合略出经而相传云云)日院说二拳左拳安右腰右拳超于左肘上安左腰。 三诵三弹指也。 观法如文。 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 忠和上说。 二拳左安右奶。 右安左奶。 真言终三弹指也。 中今决云。 今以后说为正。 睿和上说。 次金刚(如文。 弹指。 谓忍愿弹指。 印相或伏或仰。 师说不同两用)运和上说。 观佛海会印。 口决云。 二手外缚竖二头指各曲初分如钩相对。 称唵缚日罗三摩时引分成金刚拳。 但舒头指便投各胁外。 称惹时交辟。 以右投于左胁。 以左投于右胁。 称弱明时以各头指一度招。 次即右左以大指中指弹指作声。 即又每真言终左右以大指中指弹指。 以各头指招之。 凡三遍。 于中初度交辟招之。 弹指后二度不解交辟招之弹指也。 顶散。 记者私云。 略出经中启请伽陀。 结萨埵金刚契已。 屈进力度于忍愿度傍曲开如钩。 又分此契交辟抱胸。 左内右外。 数鸣弹指。 奉请一切如来。 想闇字生大身菩萨名金刚召集。 在虚空中执杵楗槌击之声震十方。 诸尊集会。 住行者前。 瓶出莲华。 随位敷置。 结羯磨契请佛安坐。 钩索锁铃。 即诵百字遇伽奉献赞叹诸佛。 次结金刚萨埵大契已诵百八名赞十六菩萨赞印第六十(私云。 略出用金刚萨埵大契印。 即是铃杵之印。 轨文不出其印而相传云云)日院说。 不改前观佛印赞一尊竟。 一度禅作声。 以顶一礼诸尊。 诸尊之赞准同如此。 亦有慈觉大师音曲非口难记。 见珍和上一一舞。 香房说。 诸如来集会印。 结前弹指印已赞之礼之。 又用金刚合掌。 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 亦云。 每一尊终一舞)忠和上亦同之。 睿和上说。 金刚合掌诵百八名赞(如文)即有音曲。 安然亦学。 非口难记。 运和上说。 次捧阏伽器(文云入平等智者。 口决云。 如水陆平等遍一切法。 显性智水平等不舍情非情。 遍一切法入平等性智也)二手合腕中指以下四指头合。 以二头指捻大指甲上。 仰掌开洼如垓。 以右水器置上。 若无水器直作印。 之中观●鑁字想七宝鋎铜佉等法界量满清净八德水以浴圣者身也。 印上置器。 捧诵百字真言一遍。 根本真言一遍。 随诵五部百字根本时。 若佛部时以垸当顶。 若金刚部当心。 若宝部时当额。 若莲华部当喉。 若羯磨部当顶。 若外金刚部当脐。 小许水倾垸沃滞。 以垸安讫。 即诵以此本性清净水。 洗浴圣者无垢身(云云)次华座印(前须弥山。 后明讫。 真言亦同)即诵善来世尊等偈(结云。 受此所请及与微供。 大慈悲故唯垂纳受)次以降三世印辟除结界。 加持四处。 次赞叹。 先烧名香诵四智赞。 金刚合掌置左膝上。 称缚日罗萨埵嚩僧誐罗伽时首稍左低次称嚩日啰啰旦曩满弩多览时金刚合掌当额次下置当心前。 称嚩日啰达磨誐耶时上当口向身解次称嚩日啰羯磨迦鲁婆婆时。 右左肩舞。 总三遍讫金刚合掌置顶即散。 若诵百八赞及十六赞时。 左金刚拳安腰左也。 右金刚拳当心。 左覆右仰。 若有杵者右手执之。 若有铃左手执之。 铃戟向外而将取时先三遍振作声。 又将取杵先三遍投输转。 行和上说。 次百八赞。 又若十六赞。 在轨记者私云。 轨云诵百八名赞。 即十六菩萨百八名也。 而诸说中别用百八赞者。 谓金刚峰瑜祇经百八名赞。 彼经百八。 今轨百八。 同赞异说。 非可并用随可用一。 今赞百八梵名。 即教王经百八唐名。 略出经出百七十二句也。 亦是同赞四明印第六十一日院说。 印相如文。 文云各诵者。 每一一结各三诵本真言(私云。 钩索锁铃四节。 各三诵其真言四句)次顶散。 舞。 舞如胎藏。 日今决云。 乍下手先于心前一舞。 舞不大绕。 次左舞时左手进左。 而右手在左手后。 次右舞时右手进右而左手在右手后。 次合掌也(私云。 左舞时二手皆向左进而乃舞。 右舞时二手皆向右进而乃舞。 舞者先右手伏而如召。 次返指末仰掌乃伏向外。 其左手者如追。 右手用法同左。 与胎藏别)香房说如文。 中院说印相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不云舞也。 珍和上说。 顶散。 次心前。 次左。 次右舞。 次拍掌印。 即决文拍掌。 中今决云。 轨文四明与拍掌有二段。 故别用为善)睿和上说。 次虚空网。 次火院。 次阏伽印合掌风以下四指端柱前方。 大开二空各着风侧。 取钵印是也。 印捧阏伽当额。 想以天欢喜池满八功德水浴诸佛双足。 即诵佛部百字(如前已出)一遍。 次诵阏伽两真言(如文)次颂伽他曰以此本性清净水(若无水者改本性句可诵运心)洗浴圣者无垢身唯愿本尊以本愿愿垂哀愍受阏伽若无器者结商佉印。 虚心合掌以进力缠在禅智上捧印过额次莲华座印。 结八叶印屈二头指附中指背。 真言曰●次八叶印真言●颂曰善来尊者愍我等故复垂哀愍当就此座次四明(如文)想令圣众坚住(记者私云。 阏伽两真言者。 一卷轨出一真言。 两卷轨出两真言)运和上说。 次四明印(已记)行和上说。 次四摄金刚拍印第六十二日院说。 归命合掌当心三诵。 已了开掌三拍。 观如文也。 指了顶散。 下更合掌。 开掌之时且作握也。 香房说。 如前中院两说同日。 睿和上说。 次金刚拍(如文)运和上说。 次金刚拍(已记)次金刚网。 次火院。 次大三昧耶。 前亦阏伽。 即诵百字根本各一遍(随用五部)即捧阏伽祈愿置之。 行和上说。 次金刚拍。 次不动尊辟除结界五处。 次网。 次炎。 次大三昧耶。 次莲华座。 次阏伽(先百字一遍。 次阏伽明三遍。 次本尊轨阏伽明三遍。 伽陀曰。 以本清净水洗浴无垢身。 不舍本誓故。 证成我承事)记者私云。 十八道法是悉地法。 非此界法。 又其次第可依阏伽印第六十二日院说。 仰二掌侧相著作掬。 次入平等智观法如文。 若无水者二空入掌。 此空者即入水意。 入者着掌中。 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执阏伽时。 先以降三世二十一遍加持。 然后诵本明奉供阏伽。 次奉莲华座结八叶莲华印。 想从印流出无量金刚莲华遍法界曼荼罗上。 中今决云。 前观华座是理体也。 今约去来更置华座。 又云。 大日如来一切诸尊。 各得此金刚莲华座)振铃印第六十四日院说。 左持铃安左腰。 右持五股从右膝上致心上。 三度抽掷。 上空。 即以五股安右奶上。 次以左铃从左膝上致心上。 直振举致左耳边。 如是三度振之。 然后观法如文所言声解脱者。 观声性空不可得。 如是观念以铃当耳三度振之。 然后以右五股印五处了以铃安本处。 次以五股安本处。 若无五股铃时右手作拳加持杵势仪式准前。 已上成身竟唯安奶时以拳向已上成身右方。 外右手作拳。 仪式准前。 会竟。 以下大日如来羯磨会香房说同日(唯云。 铃安佛方。 杵安己方。 先执铃后执杵。 又云。 慈觉大师铃安佛方杵安己方。 俱时执之。 香今决云。 铃安己方先取之。 杵安佛方后取之是善)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若无铃杵二拳左执铃安腰。 右执杵安心明。 右手三诵抽掷。 右三抽掷左手从前振举三度。 次至顶左。 更振二度。 然后观般若理。 若有铃者用实铃是一说也。 中院作内抽掷。 忠和上同之)珍和上说。 左执铃先作铃印。 执铃上首不鸣而居左腰上。 是与日别。 余皆同日。 若无铃杵说中云。 并同慧和上说。 唯心前三度是别。 又云。 同胎藏说(已说在别)又云。 唐师云。 铃安胸也。 唐右抽掷杵是或说也。 睿和上说。 左手杵铃安腰。 右手持杵当心。 先抽掷三度。 次辟除结界。 印五处。 又当心。 次左手执铃首于胸前振之。 次当头振之三若七遍。 警觉一切众生无明长卧之义也。 又云。 已上成身会也。 记者私云。 此说又云以左水火风空四指如次当五股四俣执其铃首又海和上说。 右手执杵先右回转。 次横掷举。 如是三遍。 慈觉大师说。 右手执杵仰手先以指末伏内。 次如抽而掷举。 珍和上说。 直横掷举。 运和上说(如文)口决云。 观声所因咽喉所生最极自本不生本不生者是法界故。 触声知法本不生理故言心入声解说也。 证声无所著知本不生理观照般若理也。 行和上说。 以上成身会记者私云。 略出经中。 道场观了用吽迦罗印明。 即绕坛场亦系华鬘。 次开门契。 开四方门(北南东西)次安瓶供。 即加持契。 次称名启请偈印。 次召集印明。 次羯磨印。 诸佛安坐。 次四明印。 次百字遏伽。 次百八名大轨。 道场观了先启白印明。 对受此前有振铃法。 或说不用。 次开门。 次称名启白。 次召集。 次百八名。 次四明。 次拍掌。 次阏伽。 次振铃。 然振铃法出罥索经云。 奉请供养赞叹念诵皆用振铃故。 或说启请前振铃。 是将奉请之铃。 阏伽后振铃是将供养之铃。 大供养后与念诵前亦可用耳金刚界对受记第三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四沙门安然记大日如来羯磨印第六十四(记者私云。 两卷轨云羯磨会品第二。 又轨印合三经而相传云)日院记。 先想心上有月轮。 观心月轮上有十字羯磨杵。 然后二拳合而分竖于心月。 以左拳握右进端当心三诵。 轨云于心而修习者。 心上安月轮也。 又云等引而两分者二拳各相去也香房说同日(唯云。 二拳等引两分。 右拳握力端。 香今决云。 拳面左右献宪十仙云。 拳面向身。 常济十仙云。 拳向左右。 安高十四仙云。 右握左头指。 守护经云。 右手作金刚拳。 握于左手头指)记者私云。 安祥寺三修大德云。 或文云。 左握右头指。 中院说。 慧和上说。 先二拳仰各安膝上。 次观行之了。 二拳分至胸合之。 左握右进珍和上说。 同前。 唯至胸前二拳不相柱中今决云。 智拳并掌方向身睿和上说。 次结羯磨印于心向修习。 谛观心月轮而有羯磨杵。 先想月轮中有●字变成羯磨杵。 遍照印应经金刚拳等引而两分。 右羽金刚拳以握力之端(师说云。 握力非也。 当握左头指头云)运和上说。 次羯磨印(已明)次五如来契。 大日契。 左金刚拳竖力度。 右手同拳以檀度握力度初分。 心额喉顶当印各诵一遍顶散行和上说。 次羯磨会三十七尊。 谛观心月轮而有羯磨杵者。 印相左右中三指仰相叉。 二小大指竖端柱当心。 月轮上有羯磨杵。 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羯●磨(二合)●剑次遮那印明(如文)记者私云。 凡羯磨会意者。 于坛场中自想大日身已。 亦想坛中有大日尊。 次想自心有十字已。 召请诸尊各结其印显示供养。 故略出经想毗卢遮那结触地契。 请一切圣众品云。 行者应想毗卢入三摩地想金刚萨埵。 即结菩提最上契。 作二金刚拳已竖进度以观羽执之。 由此故能得诸佛授无上菩提记。 结此契已应想。 毗卢在坛场中结跏趺坐。 相好圆满具大威德。 色相鲜白如满满月。 一切明咒以为其身。 宝冠庄严。 发辨拂肩。 被服天衣轻如缯彩。 以身语意三金刚轮遍生死界现作神变。 作是思惟一切羯磨皆能成就。 陀罗尼曰(如轨)次以素黄莲华黑色等想部如来已。 即想己心中有十字。 次第安立本契。 行者想念三十七贤圣座位。 然结三十七印皆须显示供养。 本尊及香华等亦如是。 凡念诵时不阙皆作此法。 是名法印三摩地念诵又想身即毗卢遮那身(云云)教王经云。 次说羯磨印应结金刚拳等引而两分成二金刚印。 次则说结缚持作金刚指右手安于左。 此印名胜觉。 能与佛菩提。 摄真实云。 行者入毗卢三昧端身正坐。 舌柱上腭系心鼻端。 自想顶有五宝天冠中有五佛结跏趺坐。 即结坚牢金刚拳印。 左右大指各入掌内。 左右四指坚握拇指。 次竖左头指。 其左拳背当安心上。 其掌面转向左边。 即以右拳小指握着左拳头指一节。 又以右拳头指之头柱着左拳母指一节亦当心前。 是名菩提引导第一智印。 亦名能灭无明黑闇印。 此印加持。 诸佛与行者授无上菩提最胜决定之记。 即是毗卢大妙智印。 行者结印运想。 一切众生同结此印。 十方世界三恶八难悉皆受用第一义乐。 持真言曰●唵(一)●吽(二)●惹(大声三)●翳(上四)●佐(五)行者一一观察五字色相。 第一结菩提印入毗卢三昧。 当观唵字色及我身十方世界悉皆白色。 修此观己身及众生无明恶业自然消灭速得成佛(云云)守护经云。 当以身作金刚结跏。 谓以右脚压左上端身正坐。 舌根微动唇齿相合。 作金刚语。 金刚语者谓无言声。 但心默念。 应以右手作金刚拳当心握于左手头指。 此名能与无上菩提最尊胜印。 即是大师毗卢遮那之印心地观名金刚语言秘密引导第一智印(云云)私云。 诸说先观心羯磨及作印明。 是略出经召集诸尊羯磨大契。 诸尊安坐故入其观名羯磨会。 大日印中轨云。 以檀握力初分者。 右小指名檀左食指名力作之。 而睿云。 非者是以左握右之说又略出云。 竖进以观羽执者。 右小指名慧。 左食指名进慈觉大师千手轨时有两文说。 但左右掌。 摄真实云。 左掌面转向左右掌准然。 而图像中皆左向右右向左也。 济说见此中宪云。 向身者可问。 又力端者。 摄真实云。 左拳头指一节即握指末。 唯一节也。 运云初分者此义也然三修云左握右头。 慧云左握右进。 见教王经云。 右手安于之左。 又真实守护心地经等及诸别轨皆云右握左头。 故于彼文可读点耳。 又略出经三摩耶印在前。 羯磨印在后。 是成身次第也。 今轨羯磨印在前。 三摩耶印在后。 是先以坛中诸尊所持印奉请。 后示其三昧耶印安住大日经释中云。 金刚有二。 一智金刚。 二业金刚(云云)今羯磨印是业金刚。 从净地等行愿印生。 三摩耶印是智金刚从金刚合掌三昧耶印生(云云)阿閦佛羯磨印第六十五(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云云)日院说。 印相如轨。 唯舒右掌伏着膝上。 指端垂下三诵。 香房同日(唯云。 指端垂下触地)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左拳仰安脐。 右手指端向地。 珍和上说中云。 四佛皆令持袈裟端记者私云。 执袈裟端。 作法具记胎藏释迦印下)睿和上说。 阿閦左拳安于脐。 仰右羽垂触地。 舒掌从右膝上覆垂。 指端触地后记云。 羯磨四佛印。 阿閦三昧拳。 取袈裟角超臂从智力中两向出如耳形。 是降魔相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次以素黄莲华黑色等想诸部如来已。 即想己心中有十字跋折罗已。 次第安立本契。 阿閦毗契名触地。 又云。 四佛面向毗卢遮那佛座教王经云阿閦佛触地摄真实云。 第二结破魔印。 右手舒五指以按于地。 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三昧。 当观●吽字色及我身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众生山川草木青色。 以右手掌用按于地。 此印能令诸魔鬼神一切烦恼悉皆不动。 是名能灭毗那夜迦及诸恶魔鬼神之印守护经云。 面向西方金刚结跏。 左手所被衣服两角交回绕其腕以拳执之。 上出两角。 右手按地名为能摧伏印。 即是阿閦如来印宝生佛羯磨印第六十六(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云云)日院说。 印相如文(云云)施愿者。 仰右掌向前立右肩侧少过于肩香房说同日。 中院说。 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 指末向前。 至右肩前。 忠和上说。 仰右掌安右膝上如受物势。 慧和上说。 亦有此说)睿和上说。 宝生左拳如前相。 右羽为施愿(舒掌从右膝上仰垂唯不着地)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宝生契名授所愿幢。 教王经云。 宝生施愿印。 摄真实云。 第三结施愿印。 左手同前。 舒右五指仰掌。 入南方宝生如来三昧。 当观●惹字色及我身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众生草木山川皆黄金色。 即想从五指间雨如意珠。 珠雨天衣甘露音乐宫殿。 众生所乐皆令圆满。 是印名为能令圆满一切众生所爱乐印。 能满众生一切愿。 故守护经云。 南方面向北坐。 金刚结跏左手如前执衣两角右手仰掌名满愿印。 即是宝生如来之印阿弥陀佛羯磨印第六十七(轨印异三经)日院说。 印相如文。 唯进力曲背相合。 禅智横押其端安脐。 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唯慧和上说。 二手外叉。 进力曲背)禅智横端相拄。 或说同日。 但二手外缚(私云。 轨云仰叉不云内外)睿和上说。 弥陀(如文)运和上说。 与先所说明定印一相(外叉)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阿弥陀契名胜上三摩地。 教王经云。 无量寿胜定。 摄真实云。 第四结除散乱心印。 先舒左五指安脐轮前。 次舒右五指安左掌入西方无量寿如来三昧。 当观翳字色及我身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众生山川草木悉红莲华色。 能令行者及诸众生除散乱心入三昧乐故。 守护经云。 西方面向东坐。 金刚结跏。 左手仰掌当于脐上。 右手仰掌重左手上。 以大拇指令头相柱。 名为第一最胜三昧之印。 阿弥陀如来之印不空成就羯磨印第六十八(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印相如文。 施无畏者同前与愿。 唯立向外勿仰为别。 香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唯珍和上说。 左手执衣两角安脐也。 右作施无畏。 便右作拳。 下安右膝外角。 作执物之势。 即举右顶边作掷置物之势。 如是三遍想摄三途众生移置净土。 是释迦本誓故名不空成就。 若阙此印释迦无本誓也。 此四佛中。 又二手空各押水并立胸前。 二手勿相着。 是不空成就印)睿和上说(如文)后说云。 不空左手如前。 右手作施无畏。 下手搜前如取物投去之势。 想取三途众生投置于诸佛净土。 四波罗蜜及供养会中四佛印准知之运和上说。 左手同阿閦。 右手竖肘直舒五指仰掌向外是也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不空悉地契名施无畏。 教王经云。 不空施无畏。 摄真实云。 第五结无怖畏印。 左手如前。 次舒右五指以掌面外。 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三昧当观●咗字色及我身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众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悉皆五色。 以何缘名无怖畏。 谓备四义称无怖畏。 一者中方毗卢如来。 能灭无明黑闇出生般若等尽虚空界洞达光明。 二者东方不动如来。 能摧一切频那夜迦恶魔鬼等悉令不动。 三者南方宝生如来。 如来能除贫乏施天宫殿天饮食天衣服天音乐悉皆圆满。 四者西方无量寿如来。 能与行者三昧大乐如是四义具足圆满。 是故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告行者言。 善男子善女人汝勿怖畏。 故名无怖畏印。 守护经云。 北方面向南坐。 金刚结跏。 左手如前。 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 当肩向外名施无畏。 即不空成就如来之印。 五佛真言如次。 唵吽惹护娑四波罗蜜羯磨印第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轨印合三经)日院说。 各用本佛印。 谓金宝法业如次用四佛印。 慈觉大师决云。 四方四佛各从自体流出四波罗蜜加持大日如来故。 四菩萨各用本佛印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四波罗蜜(如文)运和上说。 次四智契。 (即以四智配四佛印)记者私云。 略出经。 图位及三摩耶形。 并召梵名中。 以此四蜜列五佛十六尊之次。 羯磨印中列五佛十六尊八供养四摄之后云。 次作阿鞞四部契。 又作波罗蜜等四契。 三摩地印中不列其印。 唯功德中列五佛后十六尊前。 教王经中卷从四佛心出生四蜜在十六尊后八供四摄前。 下卷大印中五佛后十六八供四摄前。 三法羯中多分不列。 又曼荼罗中安大日四方。 而摄真实经云。 已说五佛印契真言。 次说四波罗蜜天印契真言。 东北角金刚波罗蜜天属阿閦如来。 印契想观皆同阿閦。 真言曰唵(一)萨婆(二)缚(去)日哩(三)东南角宝波罗蜜。 天属宝生如来。 印观亦同宝生。 真言曰(如轨)西南角法波罗蜜天属无量寿如来。 印观亦同彼佛。 真言曰唵(一)嚩摩(二合)嚩日哩西北角羯磨波罗蜜天属不空成就。 印观亦同彼佛。 真言曰(如轨)唯皆无种子字又教王经流出三十七尊羯磨会真言。 下卷具说三昧耶会真言不说羯磨会真言曰略出具说。 唯羯磨会不说四波罗蜜真言真实经唯说羯磨会三十七真言。 今轨四蜜真言即彼经说也又略出经剑真言云。 殃具施若阇。 今轨云矩舍。 是真言经说也又略出经拳真言云莫瑟致。 今轨云散地。 亦真实经说也又略出经及轨涂真言云路计。 而真实经云腻闭又瑜祇经百八名中出羯磨会三十七名金印第七十三(私云。 轨印合二经异略出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 左拳持铃安拳左腰侧。 右持五股杵安心上。 三诵抽掷。 若无铃杵用印。 香房说。 右拳安腰。 右掷杵后安乳上。 无杵用拳作抽掷物之势。 先在右膝上三回旋之。 次掷空三度。 次心前返掌(私云。 轨云。 左拳安腰侧。 右抽掷杵。 故此说中左拳右用实杵)中院两说只有用印说(又云。 或说若用铃时铃口向腰后)睿和上说。 左拳安腰侧。 右羽抽掷杵(若无仰羽三拳仰抽掷势)运和上说。 左拳置腰边。 右拳仰当心。 即展五投弄转轮杵势。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现威武相结二金刚拳。 止羽当心观羽如弄跛析罗势。 教王云。 左慢右抽掷。 真实云。 从西角羯磨三昧起。 当观东方不动如来四大菩萨。 毗卢遮那当中而坐。 面向东方不动如来面向西方。 大菩萨亦尔。 正观金刚萨埵菩萨行者自观我身语心金刚萨埵。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草木悉皆青色。 右金刚拳母指入掌。 四指握母指当心。 左金刚拳安左腰上。 此名金刚不退转印。 作想未成佛来常不退转恭敬供养毗卢遮那王印第七十四(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亦名摩诃摩罗菩萨。 如前观佛海印。 唯舒进力如钩三度召之。 记者私云。 前观佛海印。 印即是金刚王菩萨。 亦名不空王不名摩罗也略出教王并以金刚爱名摩罗大菩萨。 义决云摩罗者。 具足梵音云摩烂拏。 此正翻为杀者。 其智印所谓弓箭。 香房说。 二拳先右近身以左叉右上抱身。 进力如钩召。 记者私云。 观佛印文云。 交臂。 此王印又云交抱胸。 若依日说前印抱腹。 此文难消。 故依忠说前印抱胸此文即成。 唯前经云左内右外中院两说同日。 睿和上说(如上唯云。 左拳先把。 右拳抱其上)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舒进力称嚩日啰嚩日啰啰阇。 俱右拳投左拳左拳投交抱胸称惹。 俱进力钩招。 记者私云略出云。 二金刚钩交肘也。 教王经云。 安住持钩势。 真实云。 次观金刚王金菩萨。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王。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川山土地草木河池青色。 二金刚拳。 二头钩状仰上。 并立中名小指相着。 并安心上作念诸佛菩萨以钩引来名为金刚钩王爱印第七十五(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左拳仰安左膝。 右拳安左拳上。 三诵即引右拳致右颊回三度。 如弯满弓之势。 想以大菩提心染欲箭射本尊心地。 香房同日。 中院两说同日(中今决云。 弓法左拳伏安膝。 右拳仰引之。 忠和上或说。 左拳如射法)睿和上说。 如文。 唯云。 右拳于心前向身。 左拳如执弓势。 后说云。 二拳如射法者。 定手作拳空不入掌。 慧拳风空抱着。 定空如弯弓弦放失之势。 运和上说。 右拳覆。 左拳仰安心前。 即与斛俱右拳向身。 而及牵左拳腕覆掌向外而起即押之掣押俱时。 犹如牵弓之势。 记者私云。 略出云。 作金刚拳如放箭势。 教王云。 相应如射法。 真实云。 次观金刚爱菩萨。 行者自想我金刚爱。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池土地草木青色。 二金刚拳把弓右拳箭。 以慈悲眼射一切魔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名为灭瞋恙印。 以何因缘名金刚爱。 谓此菩萨能施行者所爱乐故喜印第七十六(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相合当心三诵。 空风三弹指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二金刚拳当心前。 仰拳并以大指取头指头三度弹指。 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当心相向。 各头指与大指弹指。 记者私云。 略出云。 以二置于心上。 交手胸前弹指为哉。 教王云。 善哉于心住。 真实云。 次观金刚善哉菩萨。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善哉。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池草木丛林青色。 二金刚拳先以左拳安右臆上。 后以右拳安左臆上。 定慧二法是金刚拳交臂束心是精进力即舒左右母指头指三遍弹指。 是欢喜相。 若结此印即得出离无明城故宝印第七十七(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屈中节令指背入当心三诵)日院说。 二拳相合。 进力如宝形合如实形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金刚缚进力禅智如实形。 运和上说。 外缚禅智并立。 进力各屈第二节头相拄。 其第一节少洼相拄。 二端极尖如如意宝锋。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置于额上而为灌顶。 教王云。 灌顶二拳金刚。 真实云。 从东方善哉观起当入南方金刚宝观。 南方宝生如来。 四大菩萨。 南方宝生如来。 面向北方。 四大菩萨亦尔。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宝。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草木皆黄金色。 二金刚拳以二拳面安两肩上。 作想今者我与诸佛菩萨众生灌顶光印第七十八(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不改前印。 唯印末当心三诵。 右手转三度也。 言平持者倒印端平回转也。 记者私云。 此中前印者。 二拳合进力如宝。 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云。 倒印上仰三转)睿和上说。 前印不改。 进力禅智力开掌。 坛慧戒方忍愿各别竖于心前旋转(记者私云。 此中前印者。 外缚进力禅智如宝形)运和上说。 不解宝印。 唯改左右中指以下。 各三MT00421;竖而掌向外。 其二大指二头指莫改右旋转(记者私云。 此中宝印者。 外缚禅智进力如宝形)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用二置于心上。 如转日轮。 教王经云。 于心示日轮。 真实云。 次观金刚威德菩萨。 行者自想我身日光天子。 于刹那顷灭尽众生内外黑闇。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池草木丛林皆黄金色。 二金刚拳并安心前。 左右两拳更互轮转。 如日。 右转如是。 三转当成日天子明轮故幢印第七十九(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右拳直立右肘令作左拳上三诵。 想如幢也。 香房说。 右拳以肘立左腕上各叉手侧立。 中院说慧和上说。 左拳向胸立。 右拳立左腕上如幢。 珍和上同慧说。 忠和上说。 右肘住左拳者立右肘以左拳腕侧令受右肘。 又说以左拳受右肘。 中今决云。 随手便拳面如本亦当心作。 睿和上说。 仰左拳其上立右肘。 或云。 立于左拳力智上。 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以右肘后立左拳上是幢。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竖右肘于左拳上为幢。 教王云。 右肘住左拳。 真实云。 次观金刚幢菩萨。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幢。 一切众生所爱染物雨我身边。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草木皆黄金色。 两金刚拳以其拳面向行者面。 左右二拳直立空中。 名金刚幢印。 一切众生所爱乐之物能令圆满笑印第八十(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仰二拳侧相着。 到口上三诵。 三度开散十指(直进开上)香房同日(唯开散十指之时从小指开)中院说。 慧和上说。 仰二拳地二地着口前从二地而散开。 珍和上同之。 睿和上说。 并仰二拳至口散。 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当口仰向身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散上二契于两颊笑。 教王云。 二掌及于口。 真实云。 次观金刚笑菩萨。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笑。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草木皆黄金色。 以其两手作金刚拳安口左右。 三遍微笑。 先以拳面安口左右微笑。 次以拳背安口左右微笑。 后以拳面安口左右微笑。 如是能令十方众生皆获怡悦受大安乐法印第八十一(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左拳仰安心上。 引右拳而致左拳上。 舒右进度从左小指次第开之(私云。 以右进度如次开舒。 左慧方愿力智如开莲华)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云。 伏印右拳自余同前)睿和上说。 左拳想执持莲华茎。 以右拳头指大指如开敷华蕊之势。 运和上说。 左金刚拳脐左覆之。 想持莲华。 右手竖五指掌向外名开势也。 记者私云。 略出云。 止羽如物勿头华。 以观羽辟华势。 教王云。 左莲右开势。 真实云。 从南方金刚笑观起当入西方金刚法观。 观西方无量寿佛。 面向东方四大菩萨亦尔。 行者自想我是金刚法(观音菩萨)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草木皆红莲色。 以其两手作金刚拳先以右拳安左拳上。 右转遍。 次以右拳安拳上亦转遍。 覆以右拳安左拳。 亦转一遍。 是金刚莲华印。 能令众生厌离世间乐出世法入甘露城利印第八十二(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左拳立心上想持青莲华。 右拳立右膝上想如抱釼。 香房中院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左拳横心上。 自余同前)睿和上说。 左拳如前。 以右拳如以剑打切之势(私云。 如前者执莲华茎)运和上说。 左手与法契同。 右金刚拳覆振想抱剑。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左置于心上如烦恼。 以右为剑。 想以杀之。 教王云。 左心剑杀害。 真实云。 次观金刚利文殊菩萨。 行者自想我是真金刚利。 能断除一切众生贪嗔痴等。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池草木丛林皆红莲花色。 舒出右拳即作是想。 我今右手执大利剑能断众生一切烦恼因印第八十三(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伏而二风曲背相合。 三诵。 三度右转。 香房同日(唯云二拳伏而下前。 自余同前)中院说。 慧和上说。 二拳伏而进力申节曲柱三转。 珍和上同之。 眷和上说。 覆拳进力柱于脐而平转。 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 进力节相拄覆当脐右旋转。 运和上说。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申臂当前转之如轮相。 教王云。 旋转如火轮。 真实云。 次观金刚因菩萨。 行者作想。 我是金刚因。 我是世间醍醐甘露。 我是金刚大教法轮。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地草木丛林皆红莲花。 以二拳面并安心上两拳中指中节相着。 左右更互轮转作想。 我今三转金刚法轮于十方界语印第八十四(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仰并相着致口三诵。 从大指散。 香房中院同日(唯慧和上说中云。 并二地作之。 自余同前。 经云。 三散。 忠和上云。 轨云先从禅智舒者属下句故。 语印并印拳口前俱时散之。 私云。 轨云。 并至口仰散。 先从禅智舒故有此释)眷和上说。 轨云。 并至口仰散。 先从禅智舒金刚拳。 运和上说。 并至口仰散是语契也。 二金刚拳当向口仰散。 次轨云先从禅至于顶者业契也。 行和上云。 次金刚语。 并至口仰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从口引出语言。 教王云。 金刚二口散。 真实云。 次观金刚语言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语言。 我今能与一切众生苏悉地法。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河池草木丛林皆红莲色。 仰金刚拳安口左右作往来相。 犹如语言能达一切众生言语业印第八十五(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掌舒之各以空押火甲。 各安膝上三诵。 次心前舞。 次左颊。 次右颊舞。 次金刚合掌顶散。 香房同日。 中院说。 慧和上说。 二手空火押甲。 先舞左肩。 次右肩。 次肩。 次左颊。 次右颊。 次左。 次金刚合掌。 珍和上同之。 忠和上说。 先心前。 次右颊。 次左颊。 次右肩。 次左肩。 次左颊。 次右颊。 次额。 次金刚合掌。 或云。 十度皆舒而舞。 睿和上说。 轨云。 旋舞心两颊金刚合掌于顶金刚拳。 运和上说。 次自轨云先从禅至于顶者(二掌向外舞心左右颊。 总三遍讫。 金刚掌在顶上)行和上说。 次金刚业。 先从禅智舒。 旋舞心两颊。 金刚掌于顶。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解已。 两手相绕两乳颊置于顶上。 教王云。 金刚舞旋转两颊住于顶。 真实云。 从西方金刚语言菩萨观起当入北方金刚羯磨观。 观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大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羯磨。 我是金刚不空(必定得果是不空义)我是种种事业能成就。 我是能到一切处。 我是能作种种事。 我能成就妙事业。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河池草木丛杵皆悉五色。 结金刚拳作拳作舞三遍。 是名种种事业印。 谓能成就种种事业护印第八十六(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当心三诵。 心前三绕。 次额上绕。 次脑后三绕。 次从两边下之合掌。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中云。 心前额上脑后各一统)眷和上说。 二拳被甲胄。 于脐而三度相绕萦。 即至腰后又相绕。 如是三度。 运和上说。 二金刚拳当脐萦绕引分。 如是三度。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以胸前绕腰后。 如被甲相。 教王云。 甲胄。 真实云。 次观金刚护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甲。 坚实牢固不可破坏。 我是金刚精进。 我是守护十方无量一切众生施无怖畏。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山川泉源草木丛林五色。 结金刚拳舒头指安于脐上。 分拳两边到于背上。 复从背上还到脐轮两头指端相轮一遍。 作想是系缚义。 次二头指如前当心引到背却还至胸。 以二指端相轮一遍。 作想亦系缚义。 次又至颈亦尔。 作想亦如系缚牙印第八十七(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手忿怒拳面相合致口。 二风安口左右。 想立一牙三诵。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二金刚拳进力檀慧各如钩形。 以进力中节向外附口两边。 运和上说。 二手各以大指横掌中。 以中名指握其上。 头指小指初分小曲如牙。 以当口左右边诵真言。 记者私云。 略出云。 又用二展檀慧度进力等置口两边。 如药叉牙。 教王云。 小指牙。 真实云。 次观金刚药叉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药叉。 又所以诸佛大方便力神通变化。 我口中有金刚利牙一切见者怀大恐怖善能摧灭一切魔怨。 我身五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亦皆五色。 结金刚拳左右小指相钩着口。 舒二头指安左右颊。 是二牙相拳印第八十八(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左拳仰安心上。 右拳伏安右腕上三诵。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唯香房说中云。 安左拳上。 忠和上说中云。 安左拳上押合)睿和上说。 左拳仰安脐前。 以右拳覆左拳上。 运和上说。 左拳置脐下。 以右拳核置左拳置上顶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相合捻之。 教王云。 二拳面相合。 真实云。 次观金刚拳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拳。 我能示现诸众生前。 我是能解脱金刚缚者。 我身之色。 诸佛菩萨众生十方世界亦皆五色。 结金刚拳印。 左右小指更互相钩合二拳面竖握莫缓。 是真金刚拳印嬉印第八十九(私云。 轨印合二经异一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各仰按腰三诵。 少左低头视右空中。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忠和上说。 以面向左小低头。 中今决云。 似见左空。 私云。 轨向左小低头故有此释)睿和上说。 二拳各押腰。 自小左倾。 运和上。 二拳置腰侧称斛俱首位于左。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小低头申敬。 教王云。 应以金刚慢顶礼意战悚。 真实云。 已说五佛四蜜四方十六大菩萨观二十五契。 次说金刚喜等十二菩萨外院供养。 行者从此北方金刚拳菩萨观起入东北角金刚嬉戏菩萨观门。 作想我是金刚嬉戏我今能与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众生喜乐。 仰金刚拳安两膝上。 闭目回转遍礼十方诸佛菩萨。 是印名为金刚喜戏鬘印第九十(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三诵。 额上一匝回转。 次脑后一匝。 后垂手下合掌。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中云。 额上脑后各三匝回转)睿和上说。 如前系鬘仪。 运和上说。 以二拳当额萦绕。 引分至顶后亦萦如鬘。 如是三遍。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于头上如系鬘。 教王云。 系鬘。 真实云。 次观东南角金刚鬘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鬘。 我今持此一切华鬘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结金刚拳并着额上。 复分两拳引至脑后。 两拳更互相转两遍。 每转一遍。 作相结想。 作想系缚华鬘。 是名金刚鬘印歌第九十一(私云。 轨印。 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侧合一舞。 从脐致口。 从小指次第散之三度。 慧今决云。 二拳二风背节相合。 仰拳向身从脐至口。 从小指次第开散。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中云。 慈觉大师云。 二拳侧合。 自余同前。 或云。 二拳仰合。 慧和上说。 二拳侧合向身。 风中说相拄。 从胸致口。 从小指次第散开。 如是三度。 珍和上同之)睿和上说。 二拳侧相合。 从脐至口散(私云。 即轨文也)运和上说。 二拳仰侧相着当脐。 印至口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置于心上。 至口引下申辟。 教王云。 口下写。 真实云。 次观西南角金刚歌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歌。 我今歌赞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发微妙声。 从口中出充满十方无量世界。 结金刚拳安于口上渐渐引出。 是歌赞舞印第九十二(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两分三诵。 心上舞。 次右次左。 然后顶散。 慧今决云。 若依手图中十度可舞。 又约舞印有三部印。 若作佛部舞印以禅智押忍愿甲上。 若作莲华部舞印以禅智押戒方申上。 若作金刚部舞印以禅智押坛慧甲上(私云。 此三部印应是胎藏。 今金刚界可有五部舞印。 智拳印。 三股印。 持宝印。 莲华印。 羯磨印。 各分作舞)香房同日(三舞亦同。 唯云。 心前一舞。 次左一舞。 次右一舞。 然后印各分作舞合掌顶散。 或云。 二拳空押火如前舞)中院说。 慧和上说。 二拳先左肩。 次右肩。 次左肩。 次顶上合掌散。 或云。 二火指押二无名指甲。 先心前。 次左肩。 次右肩。 次顶上合掌散。 睿和上说。 二拳如舞仪旋转掌于顶(私云。 轨文唯改生作如字)运和上说。 舞仪先已明之三遍舞。 金刚拳在顶上。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如作舞。 已置于顶上。 教王云。 旋转金刚舞。 真实云。 次观西北角金刚舞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舞。 我作金刚舞供养十方无量世界诸佛一切菩萨。 结金刚拳两辟作舞。 是金刚舞印。 诸佛菩萨即大欢喜。 与一切愿护行者身焚印第九十三(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合伏三诵。 十度俱时散之三诵。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唯中今决云。 俱时散肘如开烈。 私云。 合伏者并伏也)睿和上说。 并拳向下散(私云。 即轨文)运和上说。 二拳覆并相着向下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覆手开掌向下按之。 教王云。 以金刚拳仪。 供应烧香等一切供养分别供养印。 真实云。 从金刚舞观起入东北角金刚烧香菩萨观。 作想我是金刚烧香。 我烧香云充满十方无量世界。 于虚空中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结金刚拳相并二拳拳面向下舒出两拳。 作想无量香云从印上出。 即名金刚烧香印。 烧灭内外所有一切烦恼得清净心华印第九十四(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二拳侧合仰之三诵。 十度俱时散开。 如捧华献势三度。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唯中今次云。 散开之时如拳印也)睿和上说。 仰散如捧献(金刚拳。 私云。 即轨文)运和上说。 二拳仰并相着向上散。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仰而开向上拳散之。 真实云。 次入东南角金刚妙华菩萨观。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华。 我今采取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所有无主一切妙华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相并二拳仰上舒出。 是金刚华印为欲摧灭一切重障灯印第九十五(私云。 轨印合三经而相传二合)日院说。 二拳合禅智如针。 去风向外当心三诵。 右三遍回转。 想禅智如灯。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 睿和上说。 禅智竖如针(二金刚拳。 节相附禅智并起如针当心)运和上说。 二手莲华拳。 合拳并大指引附于胸。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相合持之为灯。 真实云。 次观西南角金刚燃灯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灯。 我今燃无尽灯充满十方无量世界虚空之中供养十方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诸佛菩萨。 相合两拳近于心前即名金刚灯。 现身成就如来五眼涂印第九十六(私云。 轨印异三经)日院说。 二拳当胸三诵。 各开拳申掌胸。 左右引去三度。 想如以香涂胸之势。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先金刚拳。 开掌二分。 如以香涂之。 运和上说。 二手各展五指开掌以指末抚胸如涂三遍。 记者私云。 略出云。 用二摩其胸前为涂香想真实云。 次观西北角金刚涂香菩萨。 行者作想我是金刚涂香。 我今最上白檀涂香充满十方无量世界。 大虚空中犹如大云遍满世界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两金刚拳。 摩左右颈乃至胸腹。 作念我今持此牛头栴檀最上涂香涂于十方诸佛菩萨及众生身钩印索印锁印铃印第九十七。 八。 九。 百(私云。 轨四印异二经)日院说并如前四明印。 唯今各诵真言。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云。 四印如文)睿和上说如文(唯云。 钩印。 轨云。 进屈如钩形者。 谓左进也)运和上说。 四大护印如文(唯云。 四契印与四明印或同故更不记。 私云。 彼中檀慧钩结为钩。 如次作之不用进钩)记者私云。 前四明云。 二羽金刚拳。 进力檀慧钩。 日院说云。 印相如文。 陈三昧耶中四明。 记云。 屈进如钩形。 日院说云。 右进。 四印结法。 具如彼中。 中略出云。 用二相背。 檀慧度相钩竖进度如针。 曲力度为钩。 小指互相钩。 头指如大钩。 私云。 教王三摩耶会钩印文云。 由一头指屈。 轨云。 由缚进如钩。 准彼三昧耶会文会此羯磨会文若进若力并名一相。 真实云。 从此涂香三昧起入正南方金刚钩菩萨观。 作想是金刚钩。 我是诸佛菩萨方便智慧大金刚钩。 二金刚拳。 舒左右头指小屈相钩。 又舒左右小指小屈其二小指两头相向。 三遍钩召一切诸天及鬼神等令入道场。 此印能令行者得大势力。 驱使一切诸天神等营辨众事。 略出云。 用二如上相背钩。 交进力度相柱为索。 教王云。 如索(私云。 次前印说故。 唯云如索故。 先用前印小指互钩。 次可二头指如索)真实云。 从此金刚钩三昧起当观正西方金刚索菩萨观。 作想我是金刚索在先钩召一切诸天及鬼神等。 其未来者令入道场。 我今以此大金刚索竖缚不放。 即以前印改前金刚钩印头指。 即以头指中指无名三指而用作拳。 以左右大拇指更互相钩。 左右小屈相向。 是名坚缚诸众生印。 略出云。 用二进力度相钩为炼锁(私云。 准前作)真实云。 从此金刚锁三昧起当观正北方金刚锁菩萨观。 作想我是金刚锁。 先以左右母指头指更互相钩。 犹如铁锁。 左右余指皆以作拳。 是金刚锁印。 此印能令行者善与教习之法。 略出云。 用二相背坛慧度相钩。 进力度初分相交为声(教王云。 平背而相通)真实云。 从此金刚锁三昧起当观正东方金刚钩菩萨观。 作想我是金刚铃。 当结金刚铃印。 以左右指头以右押左皆各相叉。 犹如钩状。 即得诸佛菩萨爱念。 又云然其印法有差别名。 五方如来四波罗蜜十六菩萨皆得印名。 余诸契法虽得印名义有差别。 云何差别。 谓五方佛四波罗蜜名为真印。 金刚喜等名影相印。 金刚烧香等名亲近印。 金刚钩等名为智印。 行者以身语意印契真言供养毗卢遮那如来。 诸供养中最为第一。 羯磨会三十七印功德具如略出教王二经贤劫十六菩萨印第百一日院说。 左拳仰安心。 伏右拳按地安十六菩萨位。 行者起立从东北方每方四处处别。 一按一诵●吽(引)字。 慈觉大师决云。 此十六尊即贤劫千佛也。 点定上十六菩萨位。 即成定千佛位也。 香房说同日(唯云。 右拳仰安心。 左拳伏按地起立。 从东北方于坛四面各诵吽字四字。 大略同日)中院说。 慧和上说。 和上说。 右拳仰安心。 左拳伏按地诵吽字四方安之。 中今决云。 按坛地。 珍和上说同慧说。 唯云。 安十六菩萨位用长吽。 安世天位用短吽。 慧和上亦说。 欲作十六别印。 如胎藏十六菩萨印。 亦不从座起作之。 睿和上说。 贤劫十六大菩萨印。 二金刚拳。 右安腰。 以左拳从傍至于前●字并印四处。 每方想有四位。 运和上说。 次以长吽贤劫十六菩萨位。 右拳当心左拳舒肘。 右绕坛吽十六遍。 行和上说。 次安贤劫千佛位。 右拳当心。 左拳从左向右指四所。 想坛四方安立贤劫千佛位。 真言●(长声)记者私云。 轨云右心左按地绕轮坛四方。 各一称真言安立贤劫位。 真言曰。 ●吽(引)世天●吽吽。 两卷轨云。 贤劫千佛位。 十六大菩萨。 吽(引)吽(引)吽(引)吽(引)以下二十天位。 吽(短)吽(短)吽(短)吽(短)然数王经三十七尊各住本位已。 大日说召集心一切世界诸佛。 皆来往诸大日楼阁。 周围作坛而住。 偈云。 外坛摩诃萨又略出经云。 方坛四周线道中置十六大菩萨。 所谓弥勒。 次不空见。 次能舍一切恶趣。 次乐濯一切黑闇忧恼。 次香象。 次勇猛。 次虚空藏。 次智幢。 次无量光。 次月光。 次贤护。 次光网。 次金刚藏。 次无尽意。 次辨积。 次大光明。 次以妙涂香涂方坛外。 或一肘二肘画不退转等诸大菩萨。 又安三昧耶形。 文末云。 又画弥勒等各以语言印说之。 即称名字是也。 又于方坛外画诸神部眷属等。 或想其印。 或但画其名字。 各依方位置之。 又应思想千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比丘私云。 此等文中不言贤劫千佛。 而两卷本轨云。 贤劫等者心要云。 今此建立金刚界三十七尊大曼荼罗。 及贤劫千佛。 外金刚部。 世天及三十天等云。 准悲华经云。 一千王子誓成贤劫千佛。 一观音。 二普贤。 三文殊等。 具如彼文。 故知此十六菩萨且是贤劫千佛中十六也。 且是此界现在菩萨故粗点之。 准理可观十方世界诸佛菩萨。 唯经第二安十六尊。 第三重安诸神。 千大比丘等。 而天竺曼荼罗第二重安十六一千菩萨四佛佛形。 然十六名诸说不同。 随皆贤劫千中十六故并无相违中院别记云。 慧和上说。 贤劫十六尊者。 慈觉大师说云。 即是贤劫千佛也。 故安立十六位也。 若欲用别印。 胎藏十六菩萨别印亦得。 又不起座作之亦得。 所言十六菩萨者(私云。 新度种子曼荼罗中十六名。 准检胎藏教无此十六名及别印也。 云云)慈氏。 不空见。 金刚藏。 辨积。 贤护。 金刚藏。 宝幢。 智幢。 无忧闇。 观自在。 文殊。 香象。 金刚勇猛。 月光。 除盖障。 普贤(已上全雅阿阇梨所传。 今且依雅说安十六位)或说(私云。 前度种子曼荼罗中十六名)弥勒。 不空见。 除一切闇。 无量慧。 香象。 勇猛。 精进。 虚空藏。 智幢。 贤护。 无量光。 网明。 月光。 辨积。 无量慧。 金刚藏。 普贤又有中院所授十六菩萨真言及印(真言以文授之。 印相以口授之)此中十六与前三种十六不同。 贤劫十六尊真言慈氏菩萨真言唵每怛(二合)夜野恶不空眼菩萨唵阿目佉(去引)那舍(二合)曩野誐除忧闇菩萨唵萨缚播(引)野惹贺野婆灭恶趣菩萨唵萨缚戎迦怛母汝伽(二合)多摩野曳暗香象菩萨唵誐驮贺(引)悉跢(二合)汝虐勇进菩萨唵秫啰野(引)尾虚空藏菩萨唵誐誐曩彦惹(引)野恶智幢菩萨唵枳娘(二合)曩计睹(引)味怛蓝无量光菩萨唵阿弥多钵啰(二合)婆野持鑁(二合)贤护菩萨唵跛捺啰(二合)播罗野钵哩(二合)网明菩萨唵惹(引)哩汝钵啰(二合)婆野惹(入)月光菩萨唵赞捺罗(二合)钵罗(二合)婆野无尽意菩萨唵阿吃叉(二合)野摩跢曳吉汝也(二合)辨积菩萨唵钵啰(二合)底婆那但吒野(引)蓝金刚藏菩萨唵缚日罗(二合)蘖婆野(引)嚩普贤菩萨唵三曼跢跋捺罗(二合)野恶(私云。 此中除忧暗灭恶趣二真言。 应互相代。 可以睿说决之)贤劫十六尊印。 口授云慈氏印(虚心合掌。 二风屈入掌甲相合。 二空并立即成)不空见印(虚心合掌。 二风安火背。 是佛眼印)除忧暗印(梵夹印)灭恶趣(内缚申二火端相拄。 申二风从火背如三股印。 茶摩鸡印也)已上东方四菩萨香象印(二手申五轮仰上相并。 二空安大本八轮少屈)勇进印(右手作拳申立火轮。 左手作拳安腰。 同灯印也)虚空藏(外缚二风如宝形)智幢印(二手作拳。 以右立左拳上。 二拳侧向身)已上南方四菩萨无量光印(亦名无量火。 如前香象。 唯想而中有火珠)贤护印(准地神印二风加火侧。 中院决。 风少屈加火欤)网明印(左手垂轮。 右手作拳申风柱左手心。 伞盖印)月光印(左手以空捻风侧。 是持华印。 中院决。 以空屈风上。 想华中有伏菟侧。 空风端相捻)已上西方四菩萨无尽慧(亦名无尽意)印(梵夹印也)辨积印(同香印。 想掌中有五色云)金刚藏印(外缚二火如针。 是独股印)普贤印(五股印是也。 不云内缚)已上北方四菩萨(私云。 是十六梵号及种子也。 唯加唵字)又有睿和上所传贤劫十六尊印真言二本(一口授。 一文授)此中二本十六名异。 是亦与前四种十六不同。 故有六种十六不同贤劫十六尊印言(口授)慈(虚心合掌。 风屈于火轮下甲背相合。 以空押风侧。 宝瓶印)●眼(用佛眼印。 合掌。 二空风相捻。 二地微开。 印五处。 上右眼上左眼。 上右眉间左眉目间两眉间各拭。 想开五眼当面上旋转)●趣(右手舒辟向外。 空地入掌。 余三各立竖。 想打破地狱釜。 左拳)●暗(梵箧印。 左手当心。 仰右手覆上般若菩萨印也)●私云●误欤。 ●欤香象(钵印。 仰并定慧如受物之势)●(一作●)●进(定慧作拳。 左安腰。 右火轮竖。 举羽向外与首齐)●金幢(大虚空藏。 二羽外缚。 二风竖合。 屈如宝)●智幢(定拳上建立智幢。 羯磨幢印)●(一作●)私云。 ●误欤。 ●欤无量光(印同香象。 唯想掌中有火珠)●月光(右空风捻如持华之势。 想持华之上有伏莬月。 右拳)●贤(地神贤瓶印。 二羽虚心合掌。 以进力端置禅智上。 甲相着)●网(智拳风柄。 柄者舒起风度。 定掌覆其上。 如盖势。 伞盖印)●藏(外缚火轮合竖。 师说云。 外缚五股印)●文(梵箧印。 私云。 检真言印是无尽惠真言印。 而云文殊恐误欤)●(私云脱●字欤)辨(无尽意菩萨印。 如香象。 但想掌中存五色云。 私云。 检真言印是唯辨积印真言也。 若无尽意菩萨即前无尽意菩萨也)●普(五股内缚)●已上口授贤劫十六尊真言(文授)慈氏菩萨真言(虚心合掌。 二头指相曲内。 大指真言)●不空眼真言(二中二无名指合。 小指小开。 头指亦同。 大指直立。 或云。 虚心合掌。 二空二风相捻。 二地微开。 印五处已。 想开五眼)●(或本●)●除盖障真言(私云。 此印本缺。 唯注。 或云。 灭恶趣。 右手舒臂向外。 空地入掌。 余三各直立。 想打破地狱釜。 左拳押腰。 私云。 检真言是灭恶趣真言故知是异名也)●(异本作●)●除忧闇真言(宝函印)●(异本作●)●(或本云●)香象真言(地天印)或云。 钵印受物之势●或云。 ●。 私云。 ●欤大精进真言(左手拳。 右手中指直立。 四指伏。 或云。 如前右手举羽向外。 与首齐立)●金刚幢真言(外缚头指如宝形)●智幢真言(右手如幢。 如南方多咒印。 或云。 如金刚幢印)●(异本作●)●无量光真言(地天印。 中想月轮。 或云。 想火珠)●(或次月光)贤护真言(一本云。 月轮。 右手当胸仰。 大指头指圆合如宝。 或云。 阏伽贤瓶印。 私云。 轮误光欤)●(异本作)●网明真言(一本纲明。 如慈氏印大指内方欤指背付。 或云。 伞盖印。 私云。 此本注一本纲明。 误言此处。 次真言注)●(异本作)●月光真言(一本纲明。 如除盖印。 唯上左了。 私云。 了误手欤。 或云。 慧手风空执华之势)●(异本作)●金刚藏真言(五股印)●(或本)●(或本●异本作●)●智积真言(地天印。 或云。 想五色云)●(异本●)●文殊真言(宝箧。 私云。 检真言是无尽慧真言也)●(或本●)●普贤真言(二小二无名外叉。 中指直立。 末如钩。 头指中后相着。 或云内五股印)●(或本●(异本作●)●记者私云。 上来口授文授十六真言印者。 是梵号加归命及种子。 然其种子是金刚界种子曼荼罗旧图中种中种子也。 新图种子少异此也安立二十天位印第百二日院说。 左拳仰安心。 以右拳点之。 行者至东北角立。 每诵吽字一点成二十天位。 每面五位成二十天。 已上羯磨会竟香房中院普同日院(唯同云。 右拳仰安心。 以左拳点之。 又香房说)睿和上说。 次二十天印。 右拳如前(私云。 前者右拳安腰)以左拳诵●字。 从前至于傍并印五处。 每方想有五●位。 运和上说。 次吽二十天(谓印仪式如前。 但改左绕吽二十遍是也。 记者私云。 前者右当心。 左拳舒臂右绕坛)次十二天印真言罗地水风○○○○五十六七阎宿耀毗南○○○○北四十二十一八三二九一○○○○火帝梵自此次具引十二天法中印真言。 繁故不出次结云。 口决曰。 已上十二天印。 寻常不必作亦作之无失也。 但望炉时作之又十天中之八大护作之时。 七曜二十八宿不必作耳。 是十二天印真言自胎藏中出之。 非是法中法也又云。 请诸天时于真言下加南之言。 南者是等义也。 假令云陀罗时是唯请王。 若言陀罗南时是等眷属故也。 准而知余。 若励请时加伊醯伊醯。 是劝请之词故。 若拳送时真言下加揭舍揭舍。 是拳送之词故。 凡拳请时皆加四字明。 何者初云●惹时已成诸佛降临道场。 同一体性诸佛降临行者之顶。 次云●吽时遍于行者之身。 次云●鑁时坚密住也。 次云●斛时诸佛欢喜。 一切劝请皆加四明。 然后始称娑贺行和上说。 次安立二十天位。 以左拳从右方前向于左方指地四所是也。 想坛外院四方安立二十天位。 真言曰。 ●(短声)心要云。 今此建立金刚界三十七尊大曼陀罗。 及贤劫千佛。 外金刚部二十及三十天等。 此为初原。 而展转相生无量曼荼罗也(云云)记者私云。 略出经云。 又于方坛外画诸神部眷属等。 或想其印成。 但画其名字各依方位置之。 又应思想千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比丘。 又想毗卢遮那世尊等及止住欲界诸天。 住虚空天。 欢喜。 自在天。 及商主天。 有四姊妹者。 又想大自在天。 并其妻及侍从等种种陀罗尼神王。 世间迦楼罗等。 那罗陀天。 梵天为首及魔军众。 乃至诸曜光明差别名号等随位安置已。 随本念诵想本部尊又上文云。 随其当方八大护等心眼所观如觉无异(云云)若依心要可观二十天及四十天私云。 三界二十八天加十二天为四十天也。 二十天如曼荼罗列(云云)若准此经于第三重外坛之中可观二十类。 一毗卢遮那世尊。 二千大菩萨。 三舍利弗等诸大比丘。 四至十一是八大护即八方天。 此中大自在及妻并付从等摄伊舍那天也。 梵天为首摄上方天也。 十二那罗陀天。 十三住欲界天。 十四住虚空天。 十五欢喜自在天。 十六薰母卢天。 有四姊妹者。 十七十二十六神王等陀罗尼神王。 十八迦楼罗等八部鬼神。 十九魔军众。 二十诸七曜二十八宿等(云云)若安方位此经亦上方遮那故为上方。 是此界主华严寂场成觉大日如尊(云云)菩萨二乘与佛同处(云云)八方天如本位(云云)那罗陀天与梵天同处(云云)欲天。 空天。 欢喜天。 商主天与帝释同处(云云)出生义云。 塔下方诸神王。 故十六神八部神等为下方也(云云)魔军与伊舍那同处(云云)七曜等与日天同处(云云)二十八宿与月天同处(云云)然曼荼罗此院唯安天。 天二十天。 二十天之位位诸说不同。 中院说云……慧和上云。 慈觉大师云。 二十天者。 那罗延天。 俱摩罗天。 金刚摧天。 帝释天。 梵天。 日天。 月天。 饮食天。 镇星。 荧惑星。 岁星。 风天。 衣幞天。 火天。 多闻天。 金刚面天。 焰摩天。 金刚调伏天。 毗那野迦天。 水天(已上全雅所传也)又有中院所授二十天真言及印(真言文传。 印相口授)那罗延天唵摩罗缚日罗(二合)俱摩罗天唵嚩日罗(二合)健吒金刚摧斫天唵缚日罗(二合)遇拏梵天唵嚩日罗(二合)慕曩帝释天唵嚩日罗(二合)庾驮火天唵缚日罗(二合)曩攞日天唵嚩日罗(二合)矩吒利金刚食天唵嚩日罗(二合)摩尼焰摩天唵嚩日罗(二合)迦啰荧惑天唵嚩日罗(二合)冰誐啰罗刹天唵嚩日罗(二合)难拏岁星天唵嚩日罗(二合)母娑罗金刚衣天唵嚩日罗(二合)嚩始(引)水天唵曩誐嚩日啰(二合)月天唵嚩日啰(二合)钵罗(二合)娑风天唵嚩日啰(二合)汝啰金刚面天唵嚩日啰(重)矩舍调伏金刚天唵嚩日啰(重)惹野多闻天唵嚩日啰(重)陪(引)啰嚩伊舍那天唵捺啰(重)野嚩日啰(二合)四大神种子●(火)●(水)●(风)●(地)二十天印东北那罗延印(左手五轮开散如轮捧之。 决云。 右拳安腰是通例也)中院俱摩罗印(右手作铃印)金刚摧碎印(毗那夜迦同伞盖印)梵天印(左手风空相捻。 执右印)帝释印(外缚风指合立)已上东方五天”日天印(如胎藏。 谓定慧仰并。 二水屈望掌。 二空各付水侧。 二地合并。 二火少起)月天印(执华印如前)金刚食天印(二手作拳例风节抽侧也。 安心。 当口散之如歌印。 奉向身二不相着)岁星印(内缚。 二火端合。 是捧印)荧惑印(同香象印掌中想火珠)已上南方五天罗刹主印(金刚合掌。 风空端相捻)风天印(合掌屈火风立地水。 以空捺火风端)金刚衣天印(内缚申二火端相叉。 是弓箭印)火天印(如胎藏。 空入月风招之。 右手)多闻天印(如前捧印。 火轮少屈)已上西方五天金刚面天印(右拳申风如钩)焰摩天印(如胎藏。 合掌。 二地二风屈入月。 二空捻风上而至火中节)金刚调伏天印(右手作刀印。 以空押地水甲)水天印(同胎藏。 内缚二风申如钩端相柱)伊舍那印(左手以空押地甲。 三轮开散。 是戟印)已上北方五天又有香房所授二十天真言(私云。 方住次第与前不同。 前有伊舍那天。 此本无也。 此有频那。 前本无也)民那罗延真言唵摩啰嚩日啰(二合)或本云。 ●俱摩罗真言唵塞建陀嚩日啰(二合)健吒金刚摧碎真言唵嚩日啰(二合)俨拏梵天真言唵嚩日啰(二合)冒曩帝释真言唵烁羯啰野嚩日罗(二合)庾驮”日天真言唵嚩日啰(二合)军吒利阿汝(入)底也野娑嚩贺月天真言唵赞捺罗(二合)嚩日啰(二合)钵啰(二合)娑婆贺金刚食真言唵嚩日罗(二合)摩啰岁星真言唵嚩日啰(二合)母娑啰荧惑真言唵嚩日啰(二合)冰誐罗娑婆贺西罗刹真言唵罗(二合)乞叉二合娑地跛跢曳嚩日啰二合难拏娑婆贺风天真言唵嚩野味嚩日啰(二合)汝罗金刚衣真言唵嚩日啰(二合)嚩始(引)火天真言唵嚩日啰(二合)曩攞多闻天真言唵吠室啰(二合)摩拏野嚩日啰陪(引)罗娑婆贺金刚面真言唵嚩日啰(二合)矩舍娑嚩(二合)贺”焰摩真言唵嚩日啰(二合)迦(去)罗焰摩耶娑嚩(二合)贺金刚调伏真言唵嚩日啰(二合)惹野娑嚩(二合)贺频那真言唵嚩日啰(二合)尾曩野迦水天真言唵阿跋跢曳曩誐嚩日啰(一合)娑嚩贺PICT75016001. GIF/PIC又有睿和上所传二十天印真言二本(一本口授。 一本文授)二十天印真言(口授。 私云。 六位次第与香房同。 唯印真言少异。 故此二十天与前二种二十天不同)那(伏三昧五轮操如轮势右拳)●瞿(右手垂前如锋势)●。 私云。 ●欤摧(同前纲明印)●梵(左掌想有莲华)●帝(解缚二风竖合。 独股印)●私云。 ●欤日(虚心合掌。 前方微开。 二空柱戒方第一节)●月(如常。 左掌想有月)●食(羯磨歌印。 二拳仰散口)●岁(如六足尊内缚火针)●荧(如无量光钵印火珠)●刹(如常。 左刀印右掌)●。 或作●风(如常。 智慧拳。 地水竖)●衣(内拳谓缚定火如弓。 慧火如矢)●火(如常。 右手五指直竖空入掌。 左二十天空捻。 三角当心)●闻(内缚火轮竖合。 六足尊印)●面(慧拳屈风作钩。 左拳)●炎(如常。 虚心合掌。 二地二风相背入掌。 以二空押风侧)●调(不动尊剑印。 右钩右拳)●毗(内缚火竖交)●水(内缚二风圆屈)●二十天真言(文授)私云。 方位次第与前本同唯前本摧为第三。 衣为第十三。 此本衣为。 第三摧为第十三。 故此二十天与前三种二十天不同。 故有四种二十天不同那罗延天真言●●(东。 或云。 右手轮势。 或本一一真言首皆加●字)焰魔罗天●●(东。 五股印。 左手振。 或云。 左手振铃势)金刚衣天(私云摧真言)●●(东。 私云。 ●●欤。 除盖印)梵天●●(东方如常)帝释(东。 一股印。 内缚。 或云。 伞盖印)●●东方已上日天(或云车辂印)●●。 或云。 ●●(如常)月天●●。 或云。 ●●金刚食天(或云。 羯磨)●●彗星天●●(一印。 或云。 内缚二火竖合)荧惑天●●()南方已上(地天印。 或云想光)罗刹天●●(西方如常)风天●●(西方如常)金刚摧天(或云。 衣天。 私云。 衣真言也)●●(一印。 又中指如弓私云●●欤)火天●●(如常)毗沙门天●●(私云●●欤。 一印如塔。 或云。 内缚二火捧)金刚面天●●(剑印。 私云。 剑印欤。 或云。 慧拳屈风剑)炎摩天●●(地天印。 或云。 如常)毗那夜迦天(或云。 调伏天。 真言安此)●●(金刚摧天印。 如常。 中指直叉。 或云。 内缚二火风竖交。 夫妇相)调伏天(或云。 毗那夜迦天。 真言安此)●●(剑印)此本脱此一天名及真言。 或云。 水天内缚二风圆屈。 ●。 又有此院种子曼荼罗中二十天梵号。 又其方位颇有不同(东方北头南行)帝释(新旧图那罗延位持轮)●●梵天(新旧图俱摩罗位持铃)●●或作●●金刚摧天(新旧图摧破天。 毗那夜迦位持伞盖)●●(盖)●俱摩罗天童(旧帝释位。 新梵天位。 持华)●●那罗延天(旧梵天位。 新帝释位。 持杵。 私云。 此方位误。 宜以那罗延安东北首次第南行)●●南方东头西行日天(掌日)●●月天(掌月)●●金刚饮食天(旧图。 毗那夜迦饮食天。 持华鬘)●●镇星(或本岁星持捧)●●荧惑●●西方南头北行水自在王藏神(新图同此。 古图岁星。 或云。 罗刹主持刀)●●风神主●●金刚衣服天(古图衣幞天持弓箭。 新图。 毗那夜迦金刚衣天)●●火天(古图同此。 新图多门天。 或云。 火天持三角炉)●●毗沙门天(古图同此。 新图火天)●●北方西头东行猪头地天(或云金刚面天持钩)●●焰魔罗天(或云。 持人幢)●●调伏天(持钩。 或云。 金刚调伏天。 执钩)●●象头毗那夜迦(或云。 持欢喜团)●●龙王(旧新云。 水天。 或云。 持罥索。 私云。 此图梵字恐误。 可依睿本决之)●●记者私云。 曼荼罗中第一重四角有火天(巽)水天(坤)风天(干)地天(艮)第三重四角有降三世(巽)军荼利(坤)焰鬘德迦(干)不动尊(艮)此等八尊真言印契诸说不传。 又金刚智三藏手绘曼荼罗中下方别安五大明王立像。 又出生义于塔上方安诸佛顶。 于塔下方安诸明王。 又慈觉大师所传二十天真言次有八大明王真言。 唯略出云。 随其当方八大护等。 一说云八方天也。 一说云八大明王金刚界对受记第四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五沙门安然记大日如来三昧耶印第百三(记云私云。 两卷轨云三昧耶会品第三。 轨合二经而相传)日院说。 以下三昧耶会。 行者先想舌上有五。 次金刚合掌。 次作外缚忍愿如釼(切屈上节)进力付背当心三诵。 顶散香房同日。 中院说。 慧和上说。 金刚合掌。 想舌上●字变成五股。 即诵金刚杵真言●●或云。 五佛种子故先诵此字(云云)次结大日剑印睿和上说。 次结三昧耶。 于舌观金刚。 舌上有●字。 转成五股金刚。 先合金刚掌便成金刚缚。 忍愿如剑形。 进力附于背进力如剑拄于忍愿第一节。 是顶运和上说。 观舌前有满月。 中观长吽成五股杵。 是三昧耶会初也。 先金刚合掌诵真言曰。 唵缚日朗阇梨次不解之转成缚。 真言曰。 唵缚日啰满陀次不解缚但竖忍愿顿屈第一节端相拄如钩形。 以二头指附忍愿背。 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 是大日三昧印。 顶散行和上说同中院说(唯云加持四处)记者私云。 凡三昧会耶会意者。 前羯磨会行者想大日尊入三摩地。 想萨埵身结智拳印想大日尊在坛场中结跏趺坐以三金刚遍生死界现作神通。 次以诸部座想诸如来已。 想己心中有十字己次第安立诸尊本契。 想三十七座结三十七印显示供养。 例如成身中现智身也。 今此会中自想己心有五股杵。 次作合掌。 从合出缚。 从缚出诸三摩地印。 想心各有本契合心月契。 从毛孔中现陀罗尼布心月间。 字光心月从毛孔出照十方界。 例如成身中见智身也。 故略出经自想己心有一切如来五股金刚。 结三摩地印品云。 先想己心中有一切如来三摩地所生五股。 观已二羽初分相交。 观押左名金刚合掌。 诸度互相握合名金刚缚。 凡诸三摩地契皆从此金刚缚生。 凡念诵者结三摩地契已。 想自心中各有本契。 于心月中合使心契转转变现。 从毛孔中现种种相及陀罗尼。 周布自心月间。 合一一字各放无数色光。 与心月色间虽亦出孔中。 照十方界。 是名行人三摩地念诵。 作金刚缚也申忍愿度屈其初分相拄为刀。 度。 进力度曲于力旁此是毗卢遮那金刚界自在契(云云)教王经头指附中名为第五佛。 教王经云。 次当说一切如来金刚三昧耶印。 智坚固结合掌诸指互交结。 名为金刚掌。 极结金刚缚。 诸三昧耶印皆生金刚缚(云云)又云。 我今说能成。 金刚成最胜。 自印住于心。 萨埵金刚定。 我今说法印。 成就令清净。 于舌观金刚。 能作诸事业(云云)此教王经下卷大三法羯四印如次各说三十七印。 其大印是略出经成身法也。 其三昧耶印相法印真言即略出经三摩地中印真言也。 其羯磨印真言即略出经羯磨印真言也。 然略出经羯磨中云。 上三十七印皆毗卢遮那如来身心之内。 故观行者先想大日结其印已。 次想己心中有十字。 次第安立诸尊本契。 今此会中略出经三摩耶文唯云自想心有五古。 不云舌有五古。 是唯说三摩耶印故而轨文云于舌观金刚不云心有五古。 是略出经法印中文。 以此会中真言是彼经中法印真言故也。 前观坛上羯磨身云。 以三金刚遍生死界。 故观心中三摩耶身。 或亦可云于掌舌心观三金刚。 若瑜伽供养法三摩耶印真言中云凡念诵密言先想吽字舌及二掌。 放金刚光犹如如来放光说法故。 或可云此中法印与三摩耶印相和合故。 须舌掌共观字各作五(云云)又略出经中。 大日三摩耶真言曰唵跋折罗陀室尾入嚩哩嚩日哩跋折汝吽阿閦真言曰唵跋折罗跛折哩祢吽宝生真言曰唵阿啰怛那跋折哩祢吽弥陀真言曰唵跋折啰达谜祢吽不空真言曰唵跋折罗羯磨跋折哩祢吽今轨五佛真言以一缚日啰(二合)枳惹(二合引)南各加阿(去引)吽怛路(二合)颉喇(二合入)恶五字如次为五真言。 此用教王经云我今说法印。 缚日啰惹南通佛能作坚固金刚界(云云)又三摩地轨用大日三摩耶印羯磨真言慈觉大师如轨传之。 睿行两说用二真言二印问金刚智前译略出经唯说羯磨三十七印真言及三十七功德三摩耶三十七印真言及三十七功德。 而不空后译教王经大印说三十七功德。 不说印真言。 三摩耶印说三十七印及功能。 不说真言。 法印云。 法印胜契如本仪。 次说真言功能。 羯磨印说三十七印及功能。 不说真言(云云)今疑。 大印中三十七印及真言。 三摩耶印中三十七真言。 法印中三十七印。 羯磨仰中三十七真言何等。 答。 教王经意大印中说金刚萨埵大印成就仪已云。 诵●弱●吽●鑁●斛。 身中入诸佛。 故知三十七尊各以羯磨印三摩耶印一一成就本尊身名大印也。 此中三十七功能。 是同略出经三摩地三十七功能文也。 故知此中各用羯三二印之中三摩耶印之功能也。 略出经先出羯磨三十七。 次出三摩耶三十七。 次第盖是此中大印成就之次第也。 又三摩耶三十七真言即法印三十七。 三十七。 契即三摩耶三十七印。 而彼经中以为二者。 不空为对四种曼荼罗前作之分为四种三十七。 故轨下文亦有大三法羯四印。 故法印文云。 法印如本仪者是上三摩耶印也。 又羯磨三十七真言即教王经上中两卷。 神变文中三十七尊真言。 又疑。 大日经义释云。 三昧此云本誓。 亦云惊觉。 亦云平等。 亦云契。 亦云时。 三摩地亦云三昧。 此云心一趣性。 亦云定三摩钵底是入定时也。 而今以经三摩地释轨三昧耶云何。 答。 教王经成身会三十七功德。 同略出三摩地三十七文。 其成身法本是入定五相成身及现智身等也。 是以三摩耶印亦入三摩地。 故经云三摩地。 轨云三昧耶非三摩地即三昧耶阿閦印第百四(私云。 轨四佛印。 并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针宝生印第百五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宝形弥陀印第百六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莲叶不空印第百七日院说。 外缚忍愿入掌面四佛印并同日院(唯云和上说)四印如次置额顶右顶左顶后。 运行合二空二地各端相柱。 香房中院睿运行说。 两说。 四印如次当心额喉顶加持。 运说亦云。 四印一一不解前印作之。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合申忍愿二度名阿閦鞞佛三摩地契。 如本契屈忍愿度初分相拄智定度面相拄为宝生佛三摩地契。 如本缚曲忍愿度相拄为华名阿弥陀佛三摩地契。 如本缚屈忍愿度入掌中檀慧智定度如针名不空成就佛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竖萨埵金刚。 中指竖如牙閦大中如宝形(宝)中指而反屈移指如莲叶(弥)中指于交合(空)头指附中指名为第五佛(日)四波罗蜜三昧耶印第百七。 八。 九。 十(私云。 轨四蜜印二经无文)日院说。 各如本佛印(前四佛印)唯别别诵明也。 香房中院睿运行说并同日院(唯睿运行云。 心额喉顶如次加持)私云。 此四蜜印二经无文(唯大印中有之。 其三法羯中并无之)又轨四蜜真言可决本文金印第百十一(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针。 二空二地各开立之。 作印已想掌中有月轮。 当心三诵顶散。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 睿和上说。 如轨(五股印也)运和上说。 外缚二中指相拄。 二大二小指去竖如五股锋。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金刚缚已想二掌为月轮合申忍愿二度竖檀慧智定如五股像名萨埵金刚契。 教王经云。 二手如月形。 中指金刚。 余指面不着。 金刚萨埵印王印第百十二(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进力如钩不拄。 香房说同(唯云。 不拄二分许)中院说同(唯慧和上云。 二风相云二分许)睿行和上说如轨。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更成缚。 但改立二头指曲第二节相向(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曲进力度为钩。 头相去二三分许。 名不空王三摩地契)教王经云。 头钩爱印第百十三(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进力端交叉当心三诵。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中院说。 慧和上云。 又立如天首)睿和上说。 如轨(先印进力相交)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先印曲二头指末小许过交是。 私云。 如本缚竖进力度中分相交名摩罗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胜指交喜印第百十四(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进力各屈背。 以二空坤之三弹指。 香房中印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如轨(以大指投头端弹指)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 唯改二头指与各大指弹作声顶散。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智定度捻进弹之为善哉名金刚喜跃菩萨三摩地契(愿字有疑)教王经云。 曲如弹指势宝印第百十五(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空并立进力如宝形。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行和上说如轨(唯睿云。 金刚缚进力禅智如宝形)运和上说。 如轨(宝光二印不异前羯磨会宝光二契故不更记)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竖智定度偃屈进力度而相拄名虚空藏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宝金刚头指面合而反屈光印第百十六(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云)日院说。 空风如前。 中以下六各申开而以印平右转回三度。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中院说。 慧和上云。 印向外)睿行和上说如轨(唯睿云。 进力禅智如宝形。 余六指各竖于心前旋转)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展檀戒忍慧方便愿等开掌名金刚光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云。 中无名小指舒展旋当心。 轨云。 不改大与次。 恐谓本缚非谓宝印。 例如教王经利因语等文云则彼等。 皆指本缚不指上印幢印第百十七(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空风如前。 中指外缚。 下四指合如幢。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中院慧和上说。 下四指相并。 中今决云。 合之)睿行和上并同日院说(唯睿云。 进力禅智如宝形。 忍愿嚩。 余四指并竖如幢)运和上说。 金刚缚禅智并竖。 进力相拄如宝形。 二中尚缚。 二无名小指展竖也。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檀戒慧方便等度竖名金刚表刹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无名指如幢。 及与小指合。 轨云前二亦不改恐谓本缚非谓宝印笑印第百十八(私云。 轨合三经)日院说。 以前印当心三诵。 印端向下引至口上开散。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唯中院说。 慧和上说。 印端向下开之。 引至口上开散。 中今决云。 可三开散)睿运行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即以上契置两颊笑翻手举散之名金刚可爱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复住于笑处法印第百十九(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如轨。 香房中院睿行四说并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竖二头指如莲叶端相拄。 亦竖二大指并舒于二头指中间。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竖智定度。 屈力进度相拄名金刚眼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竖齐二大指。 头指屈如莲利印第百二十(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如轨。 香中睿行并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竖二中指急曲初分如剑锋。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申忍愿度屈其初分相拄如刀相名金刚剑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则彼金刚剑中合屈上节因印第百二十一(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水相合。 二地少立之。 轨云。 忍愿复入缚。 四竖五竖交。 言忍愿入缚者中指外成缚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院。 睿和上说如轨(四谓戒方五谓檀慧)运和上说。 如轨(略出经云。 如本缚戒方度合竖。 檀慧度相交)行和上说。 如轨(四竖谓四二指也。 五竖交谓第五二指也。 金刚缚。 二无名指并竖。 二小指相叉)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戒方便度合竖。 檀慧度相交名金刚轮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则彼齐无名小指相交。 如轨语印第百二十二(私云。 轨异二经)日院说。 外缚进力如莲。 二空少仰各付风本。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云。 当口。 中院说慧和上说。 或云。 当口散。 中今决云。 小开空间)睿和上说。 如轨。 进力如莲叶形。 禅智开付进力第二文侧。 运和上说(不解前印即转成缚。 立二头指端相拄。 如莲叶。 以二大指偃附各头指当口仰散)行和上说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开展智定从口向外甲招名金刚语言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则解大指缚舒展从口赴业印第百二十三(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开掌伏之。 二空各捻二地甲上。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 护摩轨印是也。 彼中交时非也)私云。 彼轨文云。 二手各以禅智捻戒方甲。 余三度开竖如金刚杵形。 印相交右押左(云云)师传以二三印右伏左仰相合。 故与今轨云六度叉而覆大各捻小甲异也。 睿行和上说如轨。 运和上说。 二手相交以右五指磔附左手背。 以左五指磔附右手背。 以二大指押各小指甲上。 开掌覆当脐右旋转。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智定度押檀慧度为羯磨拔折罗名毗首羯磨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小大指面合进会业金刚(进字有疑)护印第百二十四(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进力如针当心想如针。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行和上说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立二头指如针当心。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竖进力度置于心上名勇猛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则彼齐头指住心而舒展牙印第百二十五(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地各立。 二风如钩不住。 想如牙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中院说。 慧和上云。 二风屈端向下。 或云如剑)睿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开二头指初分小曲。 立二小指如牙当口。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曲进力度开檀慧度为牙名金刚药叉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曲头指如牙。 小指亦复然拳印第百二十六(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空入掌着二地根。 二风屈立二空背上。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 如闭心中)睿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以二大指入掌中捻各小根本。 屈进力拄各大指曲节上顶散。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智定度捻檀慧度本间。 屈进力度于智定背上名金刚拳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大指小指间头指屈其上嬉印第百二十七(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空仰并立。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并竖二大指当心。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置当心已。 竖智定度名金刚爱密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于心齐大指(嬉)鬘印第百二十八(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外缚当额。 轨云展者移心处当额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说。 前嬉印当额)睿运行说。 如轨(睿云。 此印谓嬉印。 运云。 不改前印上当额也)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长中二臂为鬘名金刚鬘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展辟名为鬘。 私云。 此印恐谓本缚非谓嬉印。 又云展者恐谓展臂非谓展处歌印第百二十九(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外缚当心三诵。 以下向下从脐上引拳口上仰掌开散。 香房说。 前印当心三诵以后同日。 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金刚缚偃从脐至口散。 运和上说。 不改前印下脐自脐至口仰散。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作金刚合掌契。 从引向下申臂名金刚歌咏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胜掌从口散。 私云。 从脐口仰散。 不云本缚故不违二经舞印第百三十(私云。 轨合二经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十度开舒二空舍二水甲上当心三诵。 心左右各一舞。 合掌安顶散之。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心及左右肩各旋舞。 金刚合掌于顶。 运和上说。 二手当心旋舞。 金刚合掌安顶(舞仪式先明已)行和上说如轨。 私。 略出经云。 即开前契相绕如舞势已。 合掌置于顶上名金刚舞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作舞顶上合(私云。 轨云旋舞掌于顶无复余事)焚印第百三十一(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三诵开腕向下开散(又样不开散而按之)香房中院并同日院。 睿和上说。 金刚缚向下散。 运和上说。 金刚缚掌向下散。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覆二羽掌下按之名烧香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金刚缚下施。 私云。 经云覆二羽掌。 解恐谓缚分为二羽华仰第百三十二(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仰开掌至额上开散。 轨云从缚仰开献者未尽解缚而于端少叉。 拳上空散之如献华势。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唯中院说慧和上说。 或云。 不开散而仰印当额作献华势。 睿和上说。 前印偃掌向上。 如献华势。 运和上说。 金刚缚掌向上散。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仰二羽掌上举之名华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自掌向上献灯印第百三十三(私云。 轨合一经异一经也)日院说。 外缚二空如针。 右三度回转。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金刚缚二大指并竖如针当胸冲。 私云。 本缚竖智定度名灯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齐头指相通涂印第百三十四(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当心三诵。 解缚开掌当胸二掌左右引摩三度。 又样解缚开腕摩胸三度。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云。 每摩三诵)睿行和上说。 如轨。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改大指为缚。 即解各展五指掌向胸。 以末摩胸如涂香。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开掌摩其胸前各分向外名涂香供养天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舒展如涂势钩印第百三十五(私云。 轨合二经。 轨云。 四印而一缚。 故以一缚不解而作)日院说。 外缚进如钩。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唯中院说。 和上云。 或云进力如钩。 忠和上。 进如钩而召之。 睿和上说。 曲缚进力钩。 或云。 进如钩。 进谓师说左头指。 运和上说。 次四大护印。 钩契金刚缚舒右头指称●惹时。 俱钩曲一度招着左手背。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睿轨云。 由缚进力钩。 行运轨云。 由缚进如钩。 今轨同此。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曲力度作钩名金刚钩菩萨三摩地。 教王经云。 由一头指屈索印第百三十六(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禅入智虎口唯不出入。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右大指头如环势。 左大指从环口出。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 唯改称●唯吽俱放开开左大指。 即以右大指放开。 左大指间入说。 即如本相捻。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横定度已。 以智度坤之。 头入掌内名金刚罥索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二头指结缚。 私云。 此索印中。 禅智二指左右交之不同。 慈觉大师千手轨中说云。 或文。 右为檀等。 或文左为檀。 然而右为通例。 若左为通例时。 或有不成之印(云云)又此印中说云。 智力之间如口势处名虎口也。 以右禅度押左智背。 禅头屈入虎口中。 大日经疏以左为檀等。 慈觉大师烂脱读之右为檀等。 瑜伽供养次第法云。 十指密号名先从左手起最小指名檀。 次名戒。 次忍。 次进禅。 右手最小名慧。 次方。 次愿。 次力。 次智。 羯磨会钩印。 略出云。 进度如针。 力度为钩。 轨云。 进如钩。 睿云。 左手进。 此中钩印。 经云。 力度作钩。 轨云。 进如钩也。 又略出经第一取土印云。 止羽作金刚拳。 竖甲力度。 入便利处印云。 止羽结瞋金刚拳进入掌。 如此多文左右难定。 今三摩地轨索印云。 前印禅度入定掌。 力智相捻如环势。 是合今轨云禅入智虎口。 故略出云。 横定度者是左大指。 次言以智度者是右大指。 而运以左押右(云云)锁印第百三十七(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空二风各屈相拄锁之如环。 轨云上四者左右大指头也。 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香房云。 各相拄)睿和上说。 进禅力智端捻如环势。 运和上说。 不说光印。 唯改称鑁俱头指各相捻如环。 故云上四交如环。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进力智定相捻。 名金刚锁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大头端如锁铃印第百三十八(私云。 轨合二经)日院说。 外缚二空入掌当心三诵。 于掌中二空三度摇动想铃(振者唯振空)结三昧耶印(竟。)想心月中三十七尊等诸印契流出诸真言流出无量色光周遍法界(已上三昧耶会竟。 以下大供养会)香房中院并同日说(唯中决云。 铃印以印背振)睿和上说。 禅智入掌合腕拄动。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唯改以禅智入掌中称恶恶俱摇动。 行和上说。 如轨。 私云。 略出经云。 如本缚以智定度并入掌内名金刚召入掌菩萨三摩地契。 教王经云。 如金刚拳合。 略出经云。 凡念诵者结上诸三摩地契已。 想自心中各有本契。 于心月中令使心契转转变现。 从自身毛孔中现出种种相及陀罗尼周布于自心月间令一一字各放无数色光。 与心月色相间杂。 亦出孔中照十方界是名行人三摩地念诵。 略出经说三摩地三十七印功德。 其文言同教王经大印中三十七功德。 教王经云。 金刚界等印由集会如来坛师于弟子刹那成加持。 次说十六十二供印功德(云云)遍照尊羯磨印第百三十九(私云。 二经无文。 唯出心要)日院说。 以右拳握左拳风当心三诵。 轨云。 应结金刚缚。 印相从心起。 此二句起显后十六尊印。 非明遍尊印。 此文中唯说大日印真言。 不说四佛印真言。 六卷经亦不说四佛印四波罗蜜印。 唯十六尊印。 传法阿阇梨云。 此中具用五佛印真言。 是故大日尊印用前羯磨门中大日印。 唯真言别在轨。 说四佛印真言用羯磨门四佛印真言四波罗蜜羯磨印第百四十。 四十一。 二。 三(私云。 二经无文。 唯出心要)日院说。 轨云。 金刚萨埵羯磨印。 乃至金刚业羯磨印。 是四波罗蜜印也。 而无明说印相。 各用前羯磨门中四波罗蜜印。 唯其真言。 此文说也。 香房说。 大日印。 结前智拳印右握左风。 亦同四佛印真言四波罗蜜印之日说也。 唯云。 文曰印相从心起者。 遍照尊印安置心上。 从此印安处处也。 故下十六尊初真言题云。 心上金刚缚。 次十六印通结金刚缚。 但印所用各文中院说。 慧和上说。 勘本轨不载四佛羯磨印。 因之唐国阿阇梨。 或加四佛契。 或依顺本轨不加四佛契。 今且用有四佛说也。 是前羯磨四佛印。 忠和上说。 大阿阇梨云。 大日之次可用四佛印真言。 大日用羯磨也。 今此文载四波罗蜜阙略四佛也。 其四佛印用羯磨会也。 其真言初就金刚波罗密真言中除缚日啰(二合)萨怛嚩(二合)句可加阿刍毗也句。 自余三真言准而可知(私云。 羯磨金蜜真言云。 萨怛缚(二合)缚日罗(二合)吽等)珍和上说。 大日用羯磨会也。 四佛同前记也。 或云。 此处不用四佛。 睿和上说。 遍照智拳印。 当心。 阿閦触地手。 宝生施愿手。 无量寿法定手。 不空最上手。 运和上说。 文云。 次大供养契。 供养诸如来(云云)是故应作供养会印契真言而供养曼荼罗诸尊。 文云。 应结金刚缚。 印相从心起。 口决云。 先于心观短吽字为羯磨杵。 即二手作金刚合掌诵彼真言。 嚩日(二合引)若里。 不解前金刚掌为缚。 存略故唯云金刚印。 缚真言曰。 缚日啰满驮。 是掌及缚当心作故。 文云印相从心起。 已上二印五相成身会初已说讫。 更不记。 但恐成谬。 重说其真言也。 初结遍照尊羯磨之印仪。 口决云。 不解前缚转作大日拳印。 次四佛印。 口决所缚。 巳上五如来契者。 一同羯磨会五如来契。 解相亦同。 故更不说。 但其真言在供养初说。 是五如来契中后四契。 于是会印四佛契。 亦四波罗蜜契。 故更无别四波罗蜜印契焉行和上说。 此文五佛如次结前羯摩会五佛印。 不云四蜜。 私云。 心要云。 结三摩耶印已。 能令修行人入诸三摩地佛性海中。 遍悦安乐。 由斯供养次入五如来供养法。 即入毗卢遮那佛观结遍照尊如来印。 观门即身心清净圆满菩提廓周法界。 次入金刚萨埵三摩地印坚固菩提心。 次入虚空藏菩萨大宝印。 获得一切众生所愿满足无所遗乏。 次莲华三摩耶观自在菩萨印。 由此清净无染着故获得一切殊微妙之法。 次入羯磨大菩萨三摩地能成一切如来事业众生事业。 所有修持无不成就。 此乃毗卢遮那及四大菩萨。 即同五如来也(云云)今准此文且如虚空藏大宝印。 是应羯磨会中金刚宝印。 二拳相合进力合如宝形。 而此四印用四蜜印。 此金刚宝可用宝生佛施愿手。 则违心要云大宝印。 故今依心要文以四菩萨印契为定印相如羯磨会(云云)以此四印真言供养四佛四波罗蜜。 故须行时两回作之又略出经云。 凡修行念诵陀罗尼结印契修三摩地讫。 从定出已。 欲以己身供养。 及陀罗尼印契者。 皆从十六大供养契应供养一切如来。 金刚结金刚缚已随次第依本作之。 以金刚缚从心上契之。 次左胁。 右胁。 背后。 次额。 口。 两耳。 顶后。 两肩及腰。 既周匝已还置心上。 今次第说十六供养印(云云)次安印中心上。 左胁。 右胁。 腰后。 额上。 心上。 旋转顶上。 长舒二臂口上笑处。 口上。 左耳。 右耳。 顶后。 顶上。 右肩。 左肩。 右胯。 心上。 今轨同之又心要云。 次当修行十六大菩萨供养。 是诸大菩萨为供养故各持器械之印。 布在身上。 诸支分间。 能为如来作大佛事。 即依心要如次萨。 王。 爱。 喜。 宝。 光。 幢。 笑。 法。 利。 因。 语。 嬉。 鬘。 歌。 舞。 从嬉以下次有业部十七六供养。 谓嬉。 鬘。 歌。 舞华。 香。 涂。 灯。 宝。 乐。 劫身等。 檀。 戒。 忍。 进。 禅。 慧。 三口。 又内四供竟云。 次结外供养菩萨即。 金刚焚香。 及金刚华。 金刚灯。 乃至涂香。 菩萨等。 以为十七杂供养(云云)今捡下文及略出并轨。 若除六度唯有十一。 故加六度以为十七。 故知前文六字剩欤。 又华以下为十七供香房说。 慈觉大师云。 六卷经。 萨埵三昧耶真言。 论云。 以一切如来无上金刚喻三摩地修习上妙饮食衣服云海普皆供养(云云)故须以此真言奉供饮食。 以十六大供养中涂。 华。 烧。 灯印真言奉供四供私云。 十六供中业部四供真言。 如次香。 华。 灯。 涂。 心要名为嬉鬘歌舞。 故须十七供中华。 香。 涂。 灯以奉四供。 大供养会本从十六起。 世人多呼十六大供养。 故大师亦云十六大供养。 非定指初十六大供又须宝庄严印奉献道场庄严。 以伎乐印奉献音声。 又胎藏中以五供真言直奉事五供。 而此界中结四十四印真言已。 更奉事五供。 是似参差故。 准理言十六供后外供。 印中当奉事供。 今且依师说三十四后事修供耳。 又略出经云。 结金刚缚已随次第依本供作之。 以金刚缚从心上契之(云云)又心要中十六菩萨皆云。 次结其印。 印已云。 已上修行三摩地法已(云云)又轨十七供中云。 三昧耶宝契(宝戏嬉乐)萨埵三昧耶(劫)羯磨三昧耶(亲)达磨三昧耶(等)宝幢三昧耶(檀)香身三昧(戒)战胜三昧耶(进)又云。 结羯磨触地(忍)华方佛羯磨(禅)结遍照世尊羯磨胜契已(慧)又外供中香。 华。 灯。 油。 涂。 皆云羯磨故(云云)师说外供皆用三昧耶会印。 今勘定之。 凡羯磨会用金拳。 三昧耶会用金刚缚。 经中既云。 结金刚缚已随次第依本作之。 此则先结缚已次第转作十六菩萨三摩耶会本印合要之。 文若唯用缚依本之无所会释。 今且依师说用缚行之若依十八会指归初教王会六大品中第四说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荼罗亦具三十七。 彼中圣众各持本标帜。 养而住度说入曼荼罗法。 弟子受十六大供养法(云云)故依圣众所持可用三昧耶印。 若依羯磨曼荼罗可用羯磨印又轨初五佛及禅慧印云。 羯磨印。 金部业部八真言。 轮曰。 作事业散华等。 七观行文云。 作事业故从初至终。 亦用羯磨会印金印第百四十四(私云。 十六菩萨印相。 轨经如合而相传。 云云)日院说。 外缚安心(十六印皆外缚)香房中院并同日说。 睿和上说。 文云心上金刚缚入缚手。 师说萨可结外缚。 以下同之。 运行略同。 私云。 略出云。 心上安契。 心要云。 初金刚萨埵。 持五智金刚杵印。 以表坚固勇猛菩提心。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五股印安心表菩提心。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五股印安心。 略出经云。 论曰。 于一切如来我尽以身奉献。 普皆供养诸事业。 今翻轨真言云唵(如守护经)萨缚(一切)怛他哦多(如来)萨缚(引。 一切)怛摩(二合身)涅里(二合)耶怛那(奉献)布惹(供养)娑发(二合)罗拏(普皆)羯磨(事业)嚩日里(金刚)阿(引入)种子论会意言之。 此中羯磨嚩日哩(二合)阿(引入)是所供养金刚事业(以下准知)王印第百四十五日院说安左侧腹。 香房中院同日。 唯中院说。 慧和上说。 或云依顺文者可安右侧。 珍和上说。 王印右。 爱印左。 睿和上说。 右胁王运行同睿(唯运以下三印云。 不解前印当之)私云。 略出云。 置左胁契。 心要云。 次金刚王菩萨。 持金刚双钩印行四摄法。 召一切如来及一切有情无不云集置之左胁以为标帜。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 双钩印。 安左胁表四摄行。 或轨云。 右胁今轨云为合本文。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钩印。 论曰。 于一切如来我尽以身奉献。 普皆供养胜上羯磨。 轨真言中吒哩(胜上)余句同前爱印第百四十六日院说。 安右侧腹。 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说。 慧和上云。 或云。 可安左侧)睿和上说。 左胁。 运行同睿。 私云。 略出云。 右胁。 心要云。 次结金刚爱菩萨弓箭之印。 能令爱念一切有情。 又能射二乘见执执心置之右胁。 用为随一切色相无所染着。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弓箭印安右胁射见执心。 然羯磨会左胜安弓箭印作弓势。 今安右胁弯势难成。 或轨云。 左胁。 今轨云。 右胁。 经难云右或轨改左。 盖为弯势。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弓箭印。 论曰。 于一切如来尽以身奉献。 普皆供养羯磨弓箭。 轨真言中弩罗我弩(弓箭)嚩儜(爱念)余句同前喜印第百四十七日院说。 安腰后。 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说。 慧和上云。 二手至腰后安腰后者先分而作金刚缚)睿和上说。 腰后(喜)行和上云。 开缚至背后金刚缚。 运和上说。 先缚掣解。 当于腰后外缚之诵真言已解即二手擎顶。 如解印仪下散。 私云。 略出云。 腰后。 心要云。 次结娑度大菩萨欢喜印。 一切如来及诸圣众皆善哉弹指。 赞叹随喜置之腰后以表善哉。 已上金刚部四大供养也若依此文是三昧耶弹指印。 安腰后以表善哉。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弹指印。 论曰。 于一切如来尽以身献。 以善哉声普皆供养欢喜事业。 轨真言中娑度(善哉)迦啰(声)都瑟(二合)欢喜。 此句经云使奶。 余句同前宝印第百四十八日院说。 安额。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额上(宝)金刚缚。 进力禅智如宝形(私云。 是三昧耶宝印)运和上说。 作羯磨会宝剑当于额上(私云。 二拳合进力。 宝)行和上说。 金刚缚进力禅智如宝形。 当额上。 私云。 略出云。 额上心。 心要云。 次当结虚空藏大菩萨大宝印。 能满一切有情所求皆得。 置之于额。 而种种宝之能持摩尼宝瓶。 与一切如来灌顶若依此文是三昧耶大宝印安额上以表宝珠。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宝印。 论曰。 一切如来身所灌顶诸宝。 我今敬礼金刚摩尼。 轨真言中娜莫(敬礼)毗晒迦(灌顶)啰怛宁(二合宝)骠(诸)余句同前光印第百四十九日院说。 安心想如日转相三度右转。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光同羯磨光印。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转作羯磨会光印当心诵真言已旋转。 亦同羯磨光印。 行和上说。 如前羯磨三昧耶光菩萨印。 私云。 略出云。 于心上旋转。 如日轮相。 心要云。 次当结金刚威光大菩萨印。 威光赫奕能蔽千日。 持金刚之日面前旋转如转日轮。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日光印。 心上旋转以表日轮。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转日印。 论曰。 一切如来金刚日等我敬礼炽焰威光。 轨真言中苏哩曳(二合月)毗喻(二合等)谛尔汝(炽焰)入缚(二合)罗以翊威光(以翊字经云醯)幢印第百五十日院说。 安顶申肘想如幢。 香房中院同日。 唯中院。 慧和上说。 或云。 二臂竖合举顶。 睿和上说。 幢金刚缚舒于上。 运和上说。 不解前印转作金刚合掌安于顶上。 举臂长竖。 行和上说。 先金刚缚合二臂如幢。 以安顶上。 私云。 略出云。 置顶上长舒二臂。 心要云。 次结金刚幢菩萨印。 由如意宝幢能满一切有情求愿满足置之顶上。 由若宝幢。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幢幡印安顶长申二臂表如意幢。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幢印。 论曰。 我今敬礼一切如来意宝所求满足金刚胜上幡。 轨真言中舍跛哩。 布罗拏(所求满足)真多摩尼(如意宝)特缚(二合)惹(幢幡)吃梨(胜上)骠(等)特啰(二合)惹(幢幡)吃哩(二合胜上)论会意言之笑印第百五十一日院说。 安口左侧三诵开散。 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说。 或不云散。 中今决云。 此等印更不解故。 珍和上云。 开散。 香房云。 南方笑菩萨真言题云口上笑所者是吻也。 安左吻也)睿和上说。 笑金刚缚偃散。 如羯磨会。 运和上说。 不解前金刚合掌下当心前作缚。 诵真言已与真言终郝声俱当于口散印。 行和上说。 金刚缚仰散于口。 私云。 略出经云。 于口上笑处解散金刚缚。 心要云。 次结金刚笑菩萨印能令一切贤圣诸佛海会及天仙等靡不欢喜。 置之口上以大喜笑也。 已上宝部四供养菩萨也。 若依此文以缚口上开散。 以表喜笑正是三昧耶会大笑印。 若羯磨会笑印二拳口上开散故。 不合此。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口笑印。 论曰敬礼一切如来作欢喜金刚笑。 轨真言中摩诃必哩(二合)底钵啰(二合)母汝也(二合)迦骠(作大欢喜等)贺西(笑)余句同前法印第百五十二日院说。 安口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口上(法金刚缚下同)运行同睿。 私云。 略出云。 口上。 心要云。 次当入莲华部三摩地。 由此住观自在菩萨观能令有情于法无碍无所染污。 即持莲华印安在口上。 清净法者之所演化。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莲叶印。 安口上以表说法。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开莲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金刚法性三摩地赞叹摩诃法音。 轨真言中达磨(法)避萨都(二合)拏弥(赞叹。 经此云毗萨罗针头摩)吒哩(二合音)利印第百五十三日院说安左耳上。 香房中院同日(唯中院说。 慧和上。 或云。 如文者。 利印可安右耳上。 因印可安左耳上。 珍和上说。 利印右。 因印左)睿和上说。 右耳利左耳因。 运行同睿(亦不解前缚当于右耳)私云。 略出云。 左耳上。 心要云。 次当入文殊室利菩萨智慧之观。 当令有情辨明正法持智慧之剑能破邪山绝二乘见执之心住法空无相空解脱门。 安于右耳轮边以为心住。 若依此文是三摩耶会智剑印安右耳边以表智剑。 或轨云。 右耳。 今轨云左耳。 然羯磨会剑印。 右拳立右胜上是执剑势故。 今此剑安右为便。 若安左则不似执剑。 经虽云左或轨改右。 盖为斯欤。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莲剑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般若波罗蜜多所出语言随大音声赞叹。 轨真言中钵罗(二合)枳若(般若)避涅哩(二合)贺(所出语言)萨睹(二合)拏弭(赞叹)摩诃遇沙努霓(大音声)因印第百五十四日院说。 安右耳上。 香房中院同日(异说如上所说)睿行运说。 如上所说以缚安左耳上。 私云略出云。 ●耳上●。 要云次当法轮清净能转无上之法轮。 三转法轮于大千广度有情。 即金刚因菩萨持金刚轮器仗安在左耳以为标帜。 若依此文三摩耶会轮宝印。 安左耳表转法轮。 或轨云。 左耳。 今轨云。 右耳(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卷轮印)论曰。 以一切如来文字轮为首。 诸契经理趣赞叹一切道场。 轨真言中斫迦罗(二合轮)乞叉(二合)啰(文字)钵唎靺怛那(转)萨缚苏怛懒(一切契经)多宁耶曳(理趣)苏睹(二合)努弭(赞叹)萨嚩曼荼黎(一切道场)语印第百五十五日院说。 安顶后。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顶后(语)运行同睿(运亦不解前缚当于顶后而诵真言顶散)私云。 略出云。 顶后。 心要云。 次当入无言三昧耶。 一切万法皆利言说性空。 本来常寂亦无所说。 即金刚语菩萨持金刚舌印安在顶后。 以表无言(巳上四亲近菩萨法部也。 若依此文是三眛耶会舌相印。 安顶后以表不言。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口散印)论曰。 以一切如来密语我今歌咏赞叹金刚语言。 轨真言中散驮娑沙(密语)没驮僧拟底避我南(歌咏)娑睹(二合)努弭(赞叹)嚩制(语言密语)业印第百五十六(即嬉印)日院说。 安顶上(不申肘)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顶上业。 此印与前幢印相似。 以着置顶上为殊。 运行同睿。 以缚安顶上。 私云。 略出云。 顶上。 心要云。 次业部十七六供养印。 金刚喜戏菩萨能令有情适悦欢喜。 持三钴之杵安于顶上成就一切如来事业。 众生事业悉皆成就。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金刚业。 三钴印安顶上以表喜戏。 若羯磨会业印以二手三古印心前左右三处旋舞。 是嬉戏相。 今以外缚三古印安顶上亦表嬉戏。 是金刚业菩萨成就二种事业。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舞印。 然上二会十六尊外有内供。 今以北方四大菩萨为内四供。 其意云何。 心要意云。 为足八供而转用之。 若尔睿和上说。 次文散华以下八印以为外四。 内四八供即以宝契。 嬉戏。 萨埵羯磨四印为内四供。 是足八供。 不见十六。 可否云何。 此违心要云。 次业部十七供养印嬉。 鬘。 歌。 舞。 此四菩萨北方四亲近大菩萨也。 部所管(二)若尔经轨何故不别说内四供。 而以业部四菩萨印为内四供。 上以四菩萨印亦为四佛印。 亦为四密印。 两重转用。 且据简略此中亦然。 若广明者并当别明(三)若尔上是四佛为印。 大日各出四密。 大日为供四佛出内四供。 此中何故唯以业部四菩萨印为内四供。 成所作智本是成就二种事业。 一供养诸佛事业。 二利益众生事业。 故以内外八供皆属业部(四)若尔违三摩地轨住妙观察智修五相成身。 次以成所作智修道场观四摄。 次入平等性智献阏伽八供。 次住大圆镜智持百字念诵。 凡金刚界行体总有七支。 一行愿。 二三昧耶。 三成身。 四道场观。 五奉请。 六供养。 七念诵。 一一支中皆住五智。 或总或别各有印明日。 行愿中净三业明。 准真实经是报身明即法界智遍觉。 遍礼是总五智。 四礼是别四智。 五悔是别五智。 准真实经五佛如次寂静。 调伏求财。 敬爱。 增益护摩。 即如次是五悔功德。 四无量心是别四智。 余支准智(云云)彼轨住灌顶智献阏伽水。 住事业智奉八供养。 住圆镜智诵百字明。 住观察智金刚语定而念诵之。 故与今义无有相违(五)若此四明是业部四明者。 何故论曰。 香。 华。 灯。 涂。 大日为供四佛如次出生嬉。 鬘。 歌。 舞。 四佛为益大日如次出生香。 华。 灯。 涂。 此中业部四大菩萨住内供养所。 答。 供显能献供能所八供总奉曼荼罗海(六)若尔此中八供具足。 何故次有外四供养。 前是一切如来香花灯涂后是世间所有香。 华。 灯。 涂故于其中可奉事供(七)又嬉真言。 论曰。 以一切如来香云海普皆供养事业。 轨真言中度波(香)咩茄(云)三母捺啰(海)萨发(二合)啰拏(普皆)羯迷(事业)迦啰洛(种子。 下三种子准知)护印第百五十七(即鬘印)日院说。 安右肩上。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右肩(护)运行同睿(运亦不解前缚安右肩上)私云。 略出云。 右肩上。 心要云。 次当金刚鬘印庄严之事业。 众宝所成罥索宝鬘以为严饰。 此印安于额上也。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甲首印安额上以表系鬘。 若羯磨会护印以二拳甲印额上脑后三绕从两边下。 是被甲时结鬘之相。 今以外缚甲首印安额上亦结鬘相。 若依指归亦用羯摩会二拳系甲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种种妙华云海普皆供养作事业。 轨真言中补涩波(二合华)钵啰(二合)沙啰(种子)牙印第百五十八(即歌印)日院说。 安右膝上。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左跨(牙)运和上说。 不解前缚安右胯上。 行和上说。 金刚缚当左股上。 私云。 略出云。 左胯上。 心要云。 次金刚歌菩萨。 能成如来六十四种梵音歌赞吟咏皆成殊胜。 持箜篌之印置左右肩。 所出言音成妙法。 若依此文是三摩耶会口牙印。 安右肩以表抱持箜篌。 以首当肩(三昧耶形中。 歌菩萨作箜篌形。 腹颈皆曲抱持弹之。 首上尾下)若羯磨会牙印。 二拳合致二风安口左右如牙。 是歌咏相。 今以外缚口牙印安右肩亦歌咏相。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口牙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光明炽焰普皆供养作羯磨故。 轨真言中路迦入嚩(二合)攞(光明炽焰)拳印第百五十九(即舞印)日院说。 安心上(十六尊竟)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彼置心上(拳)运行同睿(运亦不解前缚而安心上)私云。 略出经云。 如上作已。 复置心要云。 次金刚舞菩萨。 神通自在变化十方。 举动施为无非佛事。 此四菩萨北方四亲近大菩萨也。 业部所管。 若依此文是三昧耶会大拳印。 分为二印。 心前。 左右。 旋舞以表举动自在。 若羯磨会拳印伏右拳安左拳上。 是将旋舞之相。 今分外缚大拳自为两拳。 心前。 左下。 右上从此旋舞。 亦是舞印。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合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涂香云海普皆供养作事业。 故轨真言中囐陀(涂香)私云。 上来依心要嬉文云。 持三钴杵。 且以业部四菩萨宛内四供养之印。 若依心要鬘文云。 宝鬘印。 歌文云。 箜篌印。 当以业部四菩萨身持内四供之印。 若依论曰。 香。 华。 灯。 涂。 及经云。 如是十六大供养契所应作已今更重结。 如下华契等文。 亦以业部四菩萨身持外四供之印。 若准四佛四蜜同印二度重用之。 例此中亦须业部四印三度重用。 以宛北四内四外四之供散华契第百六十日院说。 金刚合掌。 小曲开掌母指不叉。 付风安额三诵。 香房中院同日(唯香房云。 开掌向上)睿和上说。 次八供养散华契观文(以下同之印相同三)运和上说。 外缚当心向上散。 如三昧耶会散华契仪式。 行和上说。 次金刚华菩萨。 是羯磨会华菩萨印。 二拳仰散于上。 私云。 略出云。 修行人如是十六大供养契。 所应作已今更重结如下华契已。 即观察十方而作是言。 我今劝请一切诸佛未转法轮者愿转法轮。 欲入涅槃者愿常在世不般涅槃。 复作是念我今奉献此赡部洲及十方世界中人天意生乃至水陆所有诸华。 皆持奉献十方一切摩诃菩提萨埵及一切部中所住眷属一切契明陀罗尼天等。 我为供养一切如来作事业故(私云。 上十六供之内证毕。 今供应化故观十方劝请法轮制止涅槃)心要云。 次结外供养菩萨印。 金刚焚香。 及金刚华。 金刚灯。 乃至涂香菩萨等。 以为十七杂供养。 私云。 心要十六菩萨文云。 是诸菩萨为供养故。 各持器械之印。 布身上诸支。 能为如来作大佛事。 准而言之凡用器械印三昧耶会故法故内四供既用三昧耶印。 故外四供亦用三昧耶为允。 若依略出。 及轨金刚业部八真言。 文散华等七真言文皆云作羯磨故。 又初五佛云。 羯磨印。 又指归云。 广大供养羯磨曼荼罗具三十七。 故此大供养会从初至终皆可用羯磨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华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补涩波(二合华)三摩曳(平等)吽(种子。 下三种子准知)烧香契第百六十一日院说。 金刚合掌。 向地开散掌一度。 轨云。 人天本体香者诸香自性差别。 和合变易香者诸香和合变作也。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烧香契(同前三昧耶会香印。)运和上说。 金刚缚当心向下散。 如三昧会香契仪式。 行和上说。 次金刚烧香菩萨。 是羯磨会烧香菩萨印。 二拳合散下。 私云。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焚印。 略出云。 和合变易(所谓诸香华。 或熏或彼变成此香)论曰。 以一切如来烧香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杜婆(烧香)灯契第百六十二日院说。 外缚二空并立三诵。 右三度回转。 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灯契(同前三昧耶会灯印。 此说以灯安涂契后。 结云。 已上外四供养毕)运和上说。 外缚当心。 但改竖二大指如三昧耶会灯契。 行和上说。 金刚灯菩萨。 先金刚缚禅智并竖当心。 私云。 略出先涂。 次灯。 轨中先灯。 次涂。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灯印。 经云。 本体自性差别光明(谓宝珠等)轨云。 本体生及差别光明(准知)论曰。 以一切如来灯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地波(灯)涂香契第百六十三日院说。 金刚合掌当胸三诵。 左右引分三度。 香房说。 结三昧耶会涂印。 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涂香契(同前三昧耶会涂印)运和上说。 前缚当心即解缚作涂势。 如三昧耶会涂香契。 行和上说。 次金刚涂香菩萨印。 解缚涂摩于胸(缚字误欤)私云。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涂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涂香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献驮(涂香)已上外四供印。 经云。 华。 烧。 涂。 灯。 轨云。 华。 烧。 灯。 涂。 若胎藏云。 涂。 华。 烧。 饮。 灯。 今此界云。 香。 华灯涂。 此文次有珍宝。 伎乐。 衣食。 献身。 献心五杂供印。 故成九种外供。 此是十方人天本体变易八种普皆观念供养。 即与胎藏三力明妃其意同矣。 故以坛中五供及以道场珍宝庄严音声伎乐饮食衣服亲近侍拳皆于此处印明加持普供。 莫更借用胎藏普供印明。 次文亦有六度。 三空。 佛口八印。 是法供养。 一一文中皆有愿为众生之言。 此则前九事供是供养诸佛事业。 后八法供是利益众生事业。 作此二事业故名为成所作智。 是为业部十七外供。 故此九印文云。 供养诸佛作事业故。 八印文云。 愿一切众生等也三昧耶宝契第百六十四日院说。 外缚二风如宝二空并立中院同日。 香房说用三昧耶会宝印(私云。 同日院印。 是宝金刚印)睿和上说。 同三昧耶会宝印生(私云。 外缚忍愿如宝)运和上说。 是宝生印。 作三昧耶会佛契。 当额。 行和上说。 次三昧耶宝。 前三昧耶会宝菩萨印。 外缚进力禅智如宝形当心。 私云。 略出云。 金刚宝契。 心要云。 金刚宝印。 供养能令有情所求满愿。 今依此文三昧耶会金刚宝菩萨印。 故云三昧耶宝契。 须以彼金刚宝菩萨身结此印。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宝菩萨印。 今疑若尔何故名三昧耶宝印等耶。 答。 亦依指归此大供养羯磨曼荼罗三十七尊。 皆持大标帜。 故寄尊印名三昧耶印等。 论曰。 以一切如来觉分宝庄严具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冒持胜(二合)誐(觉分。 经此向云补陀)罗怛那(二合宝)棱迦罗(二合。 庄严具。 经此句云伽那施私)嬉戏契第百六十五日院说。 申十度心上一舞。 左右各一舞。 然后合掌顶散(舞菩萨印)香房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同羯磨嬉戏印。 运和上说。 二拳安腰侧。 而诵真言已低首于左三遍。 是印一同羯磨会嬉印顶散。 行和上说。 次金刚戏乐菩萨。 前羯磨会嬉菩萨印。 二拳安腰侧头头少低旋。 私云。 心要云。 以金刚伎乐歌赞讽诵箫瑟箜篌微妙法音以为供养。 略出经及轨云。 种种戏弄玩笑妓乐之具。 今依此文可用三昧耶会金刚歌菩萨印。 以表伎乐故。 心要三十七尊歌菩萨文云。 歌赞。 讽咏箫瑟。 箜篌而能供养。 须以彼金刚歌菩萨身结此印。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歌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所戏笑游玩最上喜乐云海周遍皆供养。 轨真言中贺写(笑。 经云诃写耶)逻写(戏。 经云逻写耶)讫[口*(黍-禾+利)](二合)拏(游。 经云吃哩陀耶)啰底燥契(玩)努怛罗(上)论会意言之萨埵三昧耶印第百六十六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针(私云。 阿閦三昧耶印)中院同日。 香房说。 用金刚萨埵三昧耶印(私云。 若三昧耶会。 外缚。 地空四分五古印。 若下念诵中同阿閦印)睿和上说。 同前三昧耶会阿閦印。 运和上说。 是三昧耶会阿閦印当心。 行和上云。 次劫树(亦名萨埵三昧耶)先金刚缚。 忍愿如针。 私云。 略出云。 如诸劫树(西方国土长者。 以种种香华璎珞庄严树上布施一切。 此名劫树也)次结树印能令诸有情能满殊胜之愿。 百千珍宝玩弄诸物名衣上服。 凡有所须于此树间皆得满足无有乏少。 今依师说可用下念诵中金刚萨埵三昧耶印。 外缚忍愿如针以表劫树。 若依经云。 萨埵金刚契。 羯磨金刚契。 达磨金刚契等文可用三昧耶会金刚萨埵印。 即五股印亦表劫树。 须以金刚萨埵身结此印。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萨埵二拳五古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金刚喻三摩地修习上妙饮食衣服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经先有阿努怛啰句此云无上)跋日路(二合金刚)跛磨(喻)婆(引)嚩那(修习)播(引)那(上妙)冒那(饮食)嚩娑那(衣服)羯磨三昧耶印第百六十七日院说。 外缚二空二地各合立也(私云。 是印四佛加持中不空尊印。 若羯磨会不空印。 施无畏手。 若三昧耶不空印。 外缚忍愿入掌合面。 二空二地各合立)香房说。 前莲华三昧耶印(私云。 记误。 可羯磨)中院说。 慧和上说。 同四佛羯磨印。 即常十字印。 睿和上说。 同前三昧耶会不空成就印(已上内四供养毕)运和上说。 三昧耶会不空尊印当心。 行和上说。 羯磨三昧耶。 先三昧耶会印当心。 私云。 略出云。 羯磨金刚契。 心要云。 次结羯磨三昧耶。 常作思惟。 于虚空藏中所有一切诸如来垂皆承事供养。 一一佛前想有此身瞻礼供养。 今依师说可用四佛加持中不空尊即。 以表承事事似无便。 若依经及心要可用三昧耶会金刚业菩萨印。 即三古印宜表承事。 须以彼金刚业菩萨身结此印。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业印。 论曰。 以自在身奉献一切如来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迦耶(自在身)涅哩夜(二合)怛那(奉献)若准上下文例可云以一切如来自在身云海奉献。 普皆供养。 若准四礼真言论文云。 为供养承事一切如来故我今奉献己身等也。 故知此中一切如来亦应所供。 而此中论皆作能献之释。 唯至此文作所供释(云云)达磨三昧耶印第百六十八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莲叶。 中院同日。 香房说。 前三昧耶会弥陀印。 睿和上说。 同前羯磨会无量寿定印。 运和上说。 三昧耶会观自在王印于心。 行和上说。 外缚忍愿如莲叶。 私云。 略出云。 达磨金刚契。 心要云。 次应入达磨三昧耶印常依思惟。 我今此身与诸佛菩萨身等。 观法实性无有差别。 更无异相。 即同一切如来之身也。 已上修行三摩地法已。 今依师说可用四佛加持中弥陀佛印(即三昧耶印)以表观法。 若依经要可用三昧耶会金刚法菩萨。 亦表观法(由缚禅智竖。 进力屈如莲)若依观法义用羯磨定印违轨三摩耶文。 若依指归。 亦用羯磨会法菩萨二拳开莲轨。 论曰。 以一切如来心拳献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质多(心)已上供养诸佛事业供养已毕宝幢三昧耶印第百六十九日院说。 是檀度印。 外缚忍愿如宝。 中院同日。 香房说。 前三昧耶会南方佛印。 睿和上说。 次六波罗蜜印。 初金刚缚。 进力禅智如宝形。 檀慧戒方并竖如幢形。 同前三昧耶会幢印是檀。 运和上说。 檀波罗蜜印。 同三昧耶会宝星尊印当心。 行和上说。 次檀波罗蜜亦名宝幢三昧耶。 金刚缚忍愿如宝形当心。 私云。 略出云。 宝幢契。 心要云。 次入六波罗蜜观行。 檀波罗蜜者为是宝部所收。 亦由无住檀施。 等虚空界一切有情所求之者随意满愿皆施与之。 复于生死之中愍念众生为救护故悉令满足。 亦能护菩提心。 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 亦能雨种种珍宝广施有情令使圆满。 富乐丰饶令得解脱。 又十六大菩萨中金刚宝菩萨文云。 既光明广大功业弥高。 锡赉酬宾须有檀施。 即金刚幢菩萨建立大摩尼幢。 上安如意宝珠。 光明照曜雨摩尼。 百宝幢。 盖。 缯幡。 微妙香华而皆施与一切有情。 所须随意满足。 檀波罗蜜行愿具大悲心无量珍宝财施无所得之心。 此乃金刚幢菩萨大悲愿力也。 今依师说可用三昧耶金宝生佛印。 以表宝幢。 若依经要可用三昧耶金刚宝菩萨印。 亦表宝幢(外缚二空并立。 进力如宝)须以檀波罗蜜菩萨身结金刚宝印。 表献檀度。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宝菩萨二拳宝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大金刚所生檀波罗蜜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 捻(匿色反)波嚩(所生。 经此句云鲁波摩)娜那(檀)经轨有三弘誓。 心要有二弘誓。 千手轨有三种檀(云云)香身三昧耶印第百七十日院说。 外缚引摩胸前。 香房中院同日(唯云。 三作涂势)睿和上说。 香身契同前三昧耶会涂香印是戒也运和上说。 尸罗波罗蜜印。 作三昧耶会涂香印当心触之。 作涂势如常法。 行和上说。 解缚垂涂于心上是涂香菩萨印。 私云。 略出云。 香身契。 轨云。 次结香身印。 三昧耶涂香故相传呼香身三昧耶印。 即三昧耶会涂香菩萨印。 心要云。 戒波罗蜜者。 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亦云饶益有情戒)一切戒行皆摄律仪所管。 由持戒故获得身口意清净果报。 此即同毗卢遮那如来满法界身如如之体。 亦云断德也。 摄善法戒者。 一切善法皆属此戒。 亦云智德。 即是毗卢遮那如来圆满报身也。 色相庄严。 光明赫M074982;据须弥顶为诸菩萨说大乘经。 是饶益有情者。 即是释迦牟尼如来化身也。 由如来于此世界愍念有情作变化身。 种种方便救度众生令登彼岸。 即名恩德。 由此三德之义总而言之戒波罗蜜之所摄化也。 须以彼戒波罗蜜菩萨身结此涂香印。 表献戒度。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二拳涂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菩提所生善哉戒波罗蜜多海云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弩怛啰(无上)摩诃冒(大菩提)贺啰迦(善哉)羯磨触地印第百七十一日院说。 仰左拳安心中。 右拳覆右膝上。 香房中院同日(二说有云。 前阿閦印也)睿和上说。 同前羯磨会阿閦印是忍也。 运和上说。 忍波罗蜜印。 依羯磨会阿閦尊印安处亦同羯磨会。 故云触地行和上说。 羼提波罗蜜。 结前羯磨阿閦印(左拳安香。 右拳触地)私云。 略出云触地契。 心要云。 忍波罗蜜者有五义。 一伏忍。 二信忍。 三顺忍。 四无生忍。 五寂灭忍。 伏忍配东方。 信忍配南方。 顺忍配西方。 无生忍属北方。 寂灭忍配中。 方于此五方即五如来也。 地前三贤伏忍。 且初地二地三地配于顺忍。 四地五地六地配于信忍。 七地八地九地配无生忍也。 十地满足等妙觉者配寂灭忍。 由持忍波罗蜜故。 所生之处令得端正果报眷属围绕。 功德广大不可穷尽。 见闻者悉皆欢喜恭敬顺随喜悦从心。 此即忍波罗蜜之行相也(私云。 十地中顺忍信忍文误。 可云信忍顺忍。 又触地印是降魔印。 忍能降魔故用此印)须以忍波罗蜜菩萨身结阿閦触地印。 表献忍度。 若依归正合此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大法觉悟忍辱波罗蜜多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耨怛啰(无上)摩诃达磨(大法)嚩冒驮(觉悟)战胜三昧耶印第百七十二日院说。 外缚二风二空合立如针。 香房说。 前三昧会护菩萨印。 中院说。 慧和上说。 外缚二风如针。 或云。 二风二空如针。 睿和上说。 斗胜精进契。 金刚缚。 进力如针当心是进也。 运和上说。 勤策波罗蜜印。 作三昧耶金设印当心。 行和上说。 毗梨耶波罗蜜。 斗胜精进契。 前三昧耶会设菩萨印。 金刚缚。 进力如针。 禅智并竖当心。 私云。 略出云金刚斗战胜精进契。 或轨云斗胜精进契三昧耶甲胄。 今轨云斗战胜精进三昧耶甲胄。 心要云。 精进波罗蜜者。 若人修行不能精进勤行苦行。 至求解脱者魔即得便堕在泥梨生死海中巡还六道。 无由得出。 所以须被精进铠钾摧懈怠之魔万行精进悉皆成就。 威德自在由若日轮。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由持此戒也。 此精进波罗蜜行相也。 护菩萨文云。 若不精修魔即得便所以被精进铠甲。 能除懈怠此乃难敌精进菩萨大慈护也须以精进波罗蜜菩萨身结难敌精进菩萨印。 表献进度。 若依指归亦用羯磨会护摩菩萨二拳甲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不舍生死大精进波罗蜜多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僧娑啰钵唎丁夜(二合)誐(生死不舍)弩怛啰(无生)经此句云阿耨多罗三摩地印第百七十三日院说。 仰外缚风空各捻头(定印)中院同日。 香房说。 前羯磨会作此印文云华方是西方也。 睿和上说。 弥陀定印。 同前羯磨会弥陀印是禅也。 运和上说。 禅那波罗蜜印。 作羯磨会无量寿印。 诵尾贺罗那真言。 其印安处一同事业会。 文云华方佛羯磨者是阿弥陀羯磨也。 行和上说。 禅定波罗蜜。 前羯磨会妙观察智印。 私云。 略出云。 三摩地胜上契。 心要云。 禅波罗蜜者。 凡人修行心多散乱。 为无计属即备六种散动。 缠绕身心令心不安不得解脱。 所以须住心一境更不异缘。 于四种禅法中住如来清净禅中。 永除妄想。 须住无住常依离念之心。 实相圆明廓周法界大菩提路由此致焉。 此禅波罗蜜也。 须以禅波罗蜜菩萨身结弥陀禅定印。 表献禅度。 若依指归正合此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大安乐住禅定波罗蜜多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燥企耶(安乐)尾贺罗那(禅定住)遍照尊羯磨胜印第百七十四日院说。 前智拳印是也。 香房说。 羯磨会智拳印。 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智拳印是般若也。 已上六波罗蜜毕。 运和上说。 般若波罗蜜印。 羯磨会大日尊印。 安处亦同。 文曰除烦恼障智者是除烦恼障及智障也。 已上六度真言印契。 口诵真言身作印契心缘其理。 狭修六度之下佛三昧疾成六度佛。 若广修十度之下佛三昧成十度佛。 是三蜜三昧是正因也。 献香华等修行外四摄六度等是增上缘也。 行和上说。 同香房说。 私曰。 略出云。 一切如来能授与一切众生愿者宝生契。 心要云。 智慧波罗蜜者。 智能了别。 慧乃辨明。 由如明镜能鉴众生。 大小乘法无差谬。 除其我执二相住大乘心。 圆满菩提证真如际。 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修行者结六波罗蜜印诵六波罗蜜真言住六波罗蜜观门。 即同一切如来解脱如如智法身也。 由斯六种方便即入三空解脱门。 所为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一切万法举体皆空。 无一事而不真。 无一物而不实。 真空妙有。 实相圆明。 即诵愚四耶真言。 即是毗卢遮那如来正体圆智也。 由斯胜上之义转便结如来口印。 住三蜜观门诵三真言。 一切有情无不解脱。 所出法要回施众生。 见闻觉智悉超三界。 今依轨及师说须以般若波罗蜜菩萨身结遍照尊羯磨会智拳印表献慧度。 若依经文可结宝生佛契。 若依此界般若波罗蜜义可结文殊剑印。 若依指归正合此印。 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调伏净烦恼习气大慧波罗蜜多云海普皆供养。 轨真言中耨怛啰(无上)讫礼(二合)赊现耶(调伏)嚩罗拏(烦恼)嚩那(习气)尾那也那(净)胜上三摩地印第百七十五日院说。 仰外缚。 二空拄安脐。 香房中院同日(香房说。 名定印)睿和上说。 胜上三摩地印契。 如文。 所谓三空观也。 运和上说。 印相如文。 妙观察智印。 是前禅度印。 安脐下。 顶散。 行和上说。 次三空解脱门。 前羯磨会妙观察智印当脐。 私云。 略出云。 胜上三摩地契。 心要云。 次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者。 所谓空者一切法皆空。 空之体乘空。 空亦不可得也。 无相者。 地水火风男女等相青黄赤白。 于此十相一切法举体皆空。 以为一切相空不可得也。 无愿者。 凡所修道绝三界希望之心有所愿求皆是有相。 永绝妄相断所愿求之心。 无愿无求是真解脱。 由此三相空故即入解脱法门悟斯理。 即身有光明廓周法界。 即同毗卢遮那正体智也。 皆由诵愚呬耶真言结此密印即入三空观解脱门。 一境当证悟。 须以大日身结妙观察智印。 表献三空观门。 论曰。 以一切如来秘密修行云海普皆供养轨真言噳呬耶(二合秘密)摩诃钵呬啰(二合)底钵底(修行)若依指归正合此印说法印第百七十六日院说。 亦名应合指瓜印。 金刚合掌。 各开立一寸许。 此二中间。 想如口说法势。 又样。 契宗和上本说密语下住云。 外缚。 二风如莲叶。 二空少开如口形。 是说法印也。 香房说。 十度外叉初分。 二地少开立。 又样。 契宗和上本密语下住云(如日说)又云。 慈觉大师得青龙寺经藏契宗和上金刚界仪轨将来。 非从彼和上受。 从彼和上先灭。 故大师不逢。 中院同日。 睿和上说。 次合指瓜(如文)运和上说。 合指瓜名虚心合掌。 十指各曲三节十甲前于处。 刺合掌令中空。 左大指头中间。 右大指头指中间。 并二少指中间。 并二小指中间如物目是也。 行和上说。 次如来口印。 十瓜一处聚集当心是也。 私云。 心要云。 次三密印由此三密三业清净。 观于此身满法界微尘尽是一切诸佛。 于一一佛前皆有自身。 于诸佛足下礼拜。 承事。 供养。 忏悔。 发愿。 略出无。 题亦无。 论曰。 唯云。 次复思惟。 我今所出语言音声令一切众生皆悉得闻(轨亦载之)故相传云说法印。 而准心要是以三业礼拜。 承事。 忏悔。 发愿印也。 须以大日身结说法印也。 表献说法。 若以金刚萨埵身结三密印表献承事。 若依指归是羯磨会印也。 轨真言中缚(私云。 金刚萨埵种子。 经此句云婆计)涅哩夜(二合)怛那(奉献)金刚界对受记第五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六沙门安然记四玄印第百七十七。 八。 九。 十日院说。 口决云。 以下四印名为玄印。 以口决而所传。 不可显露传之。 兴善寺和上云(中院云。 元征阿阇梨也)前四佛印故。 此更不作也。 今且就青龙寺和上传传之大拳者外缚安心。 三昧耶者普贤三昧耶。 法印者外缚忍愿如莲。 羯磨者外缚地空各合立之安心以上四印依青龙寺契宗和上本文记之(二)又以寻常人所传契宗和上传云。 大拳者外缚安心。 三昧耶者安额。 法印者外缚二空并立安喉。 羯磨者以法印安顶(三)又样。 若依天竺宝月三藏传云。 大拳者外缚安心。 三昧耶者左拳按腰。 右拳安心(向内)法印者外缚二空并立安心。 羯磨者以前法印安心。 三度右转(四)若依玄法寺元征阿阇梨传云。 大拳者左拳安左拳腰。 右拳安心(内)三昧耶者左拳同前。 右拳安口。 法印者左拳同前。 右拳安额。 羯磨者左拳同前。 右拳安顶。 已上四印请文中所不说。 最秘密故名玄印(五)私云。 日说五样香房说。 青龙寺契宗和上说。 传拳者外缚安安心(同日)三者普贤三昧耶安心(同日)法者三昧耶会弥陀印。 羯者三摩耶会北方印。 经云。 三摩耶会羯磨印。 忍愿入掌地空合立(异日)又以寻常人所传契宗和上传云。 拳者外缚安心(同日)三者前普贤三昧耶印安额(异日)法者前三摩耶会弥陀印上准。 羯者以前弥陀印安顶(异日二)又样若依天竺三藏传云。 拳者外缚安心(同日)三者右拳安乳。 如普贤执釼形(同日)法者三昧耶会法菩萨印(同日)法者以前印安心(同日三)若依玄法寺元征阿阇梨传云。 前同日说(四。 秘云。 香说四样。 缺日初说)中院说。 慧和上说。 大拳印亦名金刚萨埵印。 或云。 普贤三昧耶印。 中指如针是也。 三昧耶印亦名金刚宝印。 前三昧耶会宝生印。 或云普贤印误欤。 法印莲华形也。 羯磨印也(此四印日说无。 一)兴善寺元征阿阇梨云。 前四佛印故此更不说也(二)青龙寺契宗和上云。 拳安心(同日)三者普贤三昧耶安心(同日)法者外缚忍愿如莲心(同日)羯者外缚空地各合立之。 二火又入掌。 如前不空成就印(异日)以已四印名玄印。 依青龙寺契宗和上所持本文结之(三)又以寻常人所传契宗和上传云(并同日说四)又宝月三藏云。 并同日说(五)若依玄法寺法全和上传云并(同日说)中今决云。 日说中云玄法寺元征和上字误欤(六)又慧和上云。 此四印不分明。 若三昧耶会中四佛印欤(七)又云。 不空三藏停心此文(私疑。 两卷轨欤)又勘藏里本此文。 唯依青龙寺两卷轨全载此四道真言。 今依青龙寺契宗阿阇梨所持本文录之。 契宗是义真和上之弟子也珍和上说。 四大印者。 初作金刚缚当心。 次当口。 次当额。 次安顶。 又云。 四大印者四印曼荼罗也。 言假令若取东方一佛安中台而安四菩萨四摄八供。 凡十七尊是名四印曼荼罗也。 又于三方亦复如是。 今言四印者谓于四佛各表此义若大日尊安中台者加四波罗蜜乃至四摄八供为一曼荼罗。 此义可知。 若于一佛曼荼罗安三十七尊者。 四亲近。 四摄。 八供。 四忿怒。 十六天是为三十七尊。 今于此处不可必用四印。 又一印曼荼罗。 轨中不见也。 但以义言之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体性一体无二之义。 是名一印曼荼罗。 凡于此界而有九会故具印。 私云。 慧和上一说加珍和上一说。 凡于四印八说不同。 并是我所祖承者也。 但准指归及理趣释并诸别轨。 亦九会图言之。 指归说一印中云。 若持大日及金刚萨埵真言具十七尊。 余皆具十三尊(云云)四印中云。 具二十一尊(云云)大乐轨。 及普贤轨等皆说十七。 观自在王如来轨中只说十三。 此则本尊四亲近。 十二供尊。 具此十七皆名一印曼荼罗也。 三摩地大日法中只出十三。 亦名一印。 准理可具十七(云云)故四印中此十七尊更加四印为二十一。 此等四印一印三十七尊一一皆尔。 非但五佛。 故师说难。 又于一尊具三十七者出五秘密。 谓以大乐五尊各住合二十五尊。 加十二供为三十七也。 若五普贤及五大虚空藏具十七尊。 谓五方如来共成一尊。 以本部印为此尊印。 故有五印。 加十二供是十七尊。 此准十八会中第十三大三昧耶真实瑜言之。 具如下出(云云)故师说难。 睿和上说。 次金刚拳大印。 智拳印当心。 次三昧耶真言。 前金刚萨埵印。 忍愿如针当额。 次法印弥陀印。 忍愿如莲当口。 次羯磨印(忍愿入掌面相合当顶)已上四印。 是四波罗蜜也。 四部母。 次结智拳印诵●印四处。 是一印会。 后说云。 凡羯磨三昧耶会。 是如来自受法乐之境也。 又通于初心行者自行已满究竟佛位法性境界之事。 次供养会者。 真言门菩萨发行大佛事业之行状也。 就中从金刚拳大印以下是四印会也。 以表四种曼荼罗之义也。 大三法羯是也。 初大者以五大色成如来妙色身故云大也第二三者佛常安住佛性平等三昧定。 而恒然不变犹如金刚。 是故示以金刚杵形也。 第三法者轨则决定之义也。 如来所出言语音声无非实相。 若人闻之决定成佛。 故云法成佛之义第四羯磨者羯磨事业威仪之义也。 诸佛如去如来之威仪也。 如幻三昧隐现自在随类亦现大小悲怒之形。 皆无非法性境界矣。 羯磨之事如是四种之义其旨深广。 如是无量色相威仪。 但是不过一法性中。 是故有一印会也。 虽犹一法身。 而尘沙万亿法门眷属本来围绕为表是上无比之法示现独一法身之会。 仪轨云。 众会眷属自围绕。 谓五部众也。 住于圆寂大镜智谓一印会也。 已上二句即为一印会。 如是无量一一之身四种曼荼罗无不具足。 多不必多一亦不一。 故知此一印会应有四波罗蜜。 十六尊。 八供养。 四摄。 四忿怒。 四忿怒者东方不动。 东南降三世。 西南军荼利。 西北六足尊。 八天及后等位。 总一印会也。 其意者为示别尊曼荼罗位也。 此四印会印。 或作金刚缚安心额口顶。 诵彼四种真言是通印也私云。 十八会指归初教会王金刚界品六曼荼罗第五说四印曼荼罗法。 弟子受四种速成就。 以此曼荼罗求悉地成就。 像如上四曼荼罗中。 所求悉地于此像前求悉地。 第六说一印曼荼罗。 若持毗卢遮那真言及金刚萨埵菩萨具十七尊。 余皆具十三尊。 亦说曼荼罗仪。 与弟子受先行法修集本尊三摩地(云云)又准降三世品一印曼荼罗具十七。 是先行法。 遍调伏品。 莲华部四印曼荼罗具二十一。 一印曼荼罗具十三。 修本尊法。 一切义成就品。 四印曼荼罗具二十一。 修先行法。 一印具十三。 修一尊法(云云)今此仪轨是六曼荼罗中初金刚界大曼荼罗修行之法。 故不可以第五四印第六一印安此中也。 若于第五四印像前作此轨中成就法者可用二十一尊印。 若以第六一印作此轨中先行法。 大日萨埵可用十七尊可用十三尊印。 言十三者本尊。 四摄。 八供言十七者加四眷属。 二十一者加四尊印。 大三法羯即是四方。 初一萨宝法业四菩萨印。 又高野说。 金刚界大仪轨。 或为九会。 从净三业至中百字真言为成身会(一)其中降三世明为降三世会(二)大乐明为理趣会(三)五相成身为微细会(四)羯磨会(五)次三昧耶会(六)次供养会(七)次四印会(八)次加羯磨大日印为一印会(九)次供赞等无所名也今检指归无九会文。 王会金刚界品六曼荼罗。 初金刚界大曼荼罗。 五相现成正觉发生三十七智。 第二陀罗尼曼荼罗三十七尊皆住波罗蜜形。 第三微细金刚曼荼罗三十七尊于金刚杵各持定印。 第四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荼罗三十七尊各持本标帜而住说十六大供养。 第五四印曼荼罗。 第六一印曼荼罗。 具如上引(云云)今九会图。 慈觉大师传云。 正中成身会。 中下成身三昧耶会。 中行左微细会。 左下微细会。 中右降三世会。 右下降三世三昧耶会。 中上一印会。 上右十七尊会。 上左五普贤会睿和上云。 中成身会。 下三昧耶会。 或云。 成身会。 羯磨会。 右降三世会。 下降三世三昧耶会。 或云降三世羯磨会。 左供养会。 下微细会。 或云成身三昧耶会。 上中一印。 右理趣会。 或云降三世三昧耶会。 左四印会。 又云。 或人云。 成身会下即成身会之羯磨会。 常云三昧会。 下右成身三昧耶会。 常云微细会供养会。 常云理趣会。 下为降三世之羯磨会。 常云降三世之三昧耶会。 是异于常传也。 微细会名定相也。 凡佛皆住金刚定。 为表之皆住金刚杵私云。 睿之左右于佛言之。 非于行人。 今准指归初大曼荼罗摄此成身及三耶。 第三微细摄此微细及三昧耶。 第六一印摄此一印及十七尊。 此降三世及三昧耶。 是第二品降三世。 此五是第十三大三昧耶真实瑜伽会。 普贤菩萨说十七尊支分各入本尊身共成五尊。 居一莲台说一真言。 今此大轨初金刚界品。 金刚界大曼荼罗行法故不可以余品曼荼罗而摄此中也。 又成身会与微细会各异而名为一为不可。 然金刚界品修行法可用六曼荼罗。 而作九院以呼九会。 此是天竺随宜绘像。 不可以为此界定量又有人云。 中右羯磨会右下供养会者是未见指归云三十七于金刚杵各持定印文耳运和上说。 金刚拳大印(作前般若波罗蜜契当心)三昧耶印。 作前金刚百字契。 是三昧会无动尊契。 法印作莲华百字明契是三昧耶会弥陀尊契。 羯磨印作成所作智印是三昧耶释迦尊契。 又拳法羯三真言终一字共是梵字。 汉是担字。 梵汉相违。 而依口说可读担字行和上说。 次金刚萨埵大印(文云)金刚拳大印(前普贤三昧耶印。 两手金刚缚二中指申合是也先人古传毗卢遮那智拳印者是误欤)次金刚宝大印。 文云三昧耶(前三昧耶会宝生佛印。 先金刚缚。 忍愿塞如宝形当心。 古传金刚萨埵印者误欤)次金刚法大印。 文云。 法印(前三昧耶会观自在王如来印。 忍愿如莲华当心)次金刚羯磨大印。 文云。 羯磨印(前三昧耶会羯磨印。 金刚缚。 二中指入缚。 二大指二小指申头合是)私云。 行说四印同。 中院第一说。 虽似心要心要少异心要云。 四大印者初金刚萨埵想五智之杵。 常在菩提心在月轮上。 其杵发无量光明即成菩提心智也。 第二宝印。 即虚空藏菩萨金刚福德之聚。 珍宝无穷。 亦能灌顶一切如来满众生愿也。 次观自在菩萨由斯印故能令法界清净入无言观门。 于舌上观五智。 金刚光明赫奕说法无碍。 即入胜义菩萨印也。 第四羯磨印者。 想羯磨金刚杵。 结此杵印在于月轮心上。 右旋轮转满法界。 缚诸佛所所须皆得满足。 承事供养无所阙乏。 复于自身同于诸佛。 一切供养无不满。 愿即虚空库菩萨之所同事也(云云)准此诚文可用四方菩萨三摩耶会四印闻。 此四大印供养印欤。 为当念诵印欤。 若尔何失。 二俱有难。 若供养印何故真言句中无供养言。 又心要云。 结四大印诵四种真言。 诵百字明住三摩地。 心持珠念毕已诵种种赞叹。 献种种名华诵百字真言入尘刹佛海。 运心广大供养法事既毕。 从前羯磨三十七尊印枚传结三昧契及十六大供养乃至十七杂供养已。 复献阏伽回向发愿。 照即入三昧耶心住三摩地。 观门念诵即经行。 息念转读大乘华严楞伽等经思惟佛道。 若念诵印何故轨中此四印后次云。 如是广作佛事已。 次应谛心为念诵。 答。 私云。 是非供养亦非念诵。 是四智印自灌顶法(不动轨中供养法后念诵前有自灌顶)故。 指归中初教王会有四大品表四智印。 今初品中亦用此四表四智印。 然义诀中有五智印。 一金刚三昧智。 二宝印三昧智。 三法轮智三昧智。 四羯磨三昧智。 五一切如来法界智三昧。 而于此中唯用四印。 如心要云。 今说能观毗卢遮那报身是所观四智如来也。 能观是四方如来。 所观是十六大菩萨也。 能观是心。 所观是境。 八供养及四大护菩萨等。 各具能所。 虽俱能所之体本空。 空有之理本无。 中道之心斯契(云云)又指归中求成就坛皆用四印。 又诸轨中初礼佛中皆用四礼即此例也闻。 睿和上云。 以表四种曼荼罗义。 若此四印以为四曼荼罗念诵法印及加持印有何失耶。 答。 私云。 以此四印加持一檀具足成就四曼荼罗坛。 所谓大三法羯四中。 随加持四坛四坛具足。 又四印中初印。 或轨云。 金刚拳大印。 今轨云。 金刚大拳印。 若用金刚萨埵三昧耶会外缚五钴印者。 大拳印文似无合(矣)随方供养第百八十一日院说。 次手取供物一一捧而供养。 次赞众唱音。 次誓愿。 香房不说此法。 中院说。 慧和上说。 次五供。 次普供。 次赞。 百字赞。 又四智赞等也。 或阿阇梨云。 四智赞时用八供养中内四供印其用法同彼。 非是大阿阇梨传。 是高野传也。 若灌顶者可供音乐。 珍和上说(不云事供也)次诵百字赞又四智赞。 若有音乐此处奏之。 或云。 先唱四智赞。 次唱大日赞。 次结三昧耶会中四蜜印及大日印。 随诵五部百字香房别说云。 慈觉大师云。 六卷经萨埵三昧耶真言。 次礼佛名(三十七尊)次佛母。 次萨埵。 具如下出(云云)论曰。 以一切如来无上金刚喻三摩地修习上妙饮食衣服云海普皆供养(云云)故当以此真言奉供养饮食。 以十六大供养中涂华烧灯真言当供四佛睿和上说。 次供坛供。 先供涂华。 诵三昧耶会各真言。 次饮食一一供之。 真言曰(若无饮食可结钵印运心供养)次四智赞。 次摩尼普供养真言(出无量寿仪轨)次礼佛运和上说。 次可献涂香华烧香饮食烧贤瓶等。 如次献上。 但将献时取其器食一一香薰安阏伽印供养之。 一一应诵虚空藏转明妃。 供养之讫。 亦金刚合掌。 于中观●唵字。 是虚空库菩萨种子也。 称●唵●唵二十一遍。 印安顶上。 徐徐摇振诵前转明妃二十一遍。 想观印是虚空库藏亦摩尼宝台。 从此印雨出无量无边种种供养。 具供献本尊及尽虚空界一切三宝而诵偈云。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养而住。 称三遍讫方散印也。 行和上说。 次广大不空摩尼供养真言。 才诵三遍(具有功能)次四智赞。 作金刚合掌当心左低头。 是为敬礼仪。 应以美韵调唱此金刚歌初句。 不改金刚合掌舒臂安额。 即是献华鬘清净调称此第二句。 前印从于脐渐上至口泻。 是奏歌。 即诵第三句当心。 右旋转金刚合掌已后安于顶上名二进金刚舞。 第四句由陈此秘密瑜伽供歌赞叹扬如来。 故成佛尚不难。 况求诸成就。 应知何以故。 所谓一切乐不薄伽梵金刚萨埵。 是故速成就。 次礼佛名号(有别卷)私云。 略出十六大供养后有金刚言词歌咏赞诵品云。 如上结印及陀罗尼供养一切如来并圣众。 即以赞金刚言词应作歌咏曰金刚萨埵摄受故得为无上金刚宝金刚言词歌咏故愿成金刚胜事业●复次金刚语言。 应以美清音赞之。 颂曰于诸世界种类中能作尘数诸佛事如来示现大神变随应显现种种身无比不动常坚法悲体能除世间苦能授悉地诸功德无比等身胜上法无有譬喻等虚空少分功德无边际遍众生界胜悉地无比无量尽能成常法清净由悲起愿力成就住世间能为利乐无边际大悲为体常遍照悲行不动不取灭游化三界授悉地诸不可量尽通达虽已善逝现希有常住三世力无畏最上依怙无能超能授一切三摩地愿我速成胜悉地●如是赞已。 若有余胜妙赞颂随意赞之。 其赞咏法。 晨朝当以洒腊音韵。 午时以中音。 黄昏以破音。 中夜以第五音韵赞之。 如不解者随以清好音声赞咏(云云)次有念诵。 次有事供。 次有神供。 次还入坛如常念诵。 私云。 略出及心要中念诵之后方修事供。 诸别轨中多皆如此。 而今诸说安念诵前此人意也(云云)又略出经初四句偈是四智赞之唐语也。 次二十八句除初四句以下是大日经第七卷中金刚萨埵阿利沙偈。 亦胎藏轨大赞唐语。 准轨大赞其文广矣。 此略出经及大日经之文。 彼轨赞中之初半也。 故须此界用彼胎藏大赞(云云)又洒腊音者准灌腊经四月八日灌佛腊像。 今洒腊者与灌腊同。 其音曲者大唐行之。 即平缓音。 次中音者非平非高非缓非急。 次破音者是高急音。 次第五音韵者。 弥陀念佛合杀五声中第五号之六声也。 故阿弥陀相好赞云急。 第一会时平声入弥陀佛。 第二极妙演清音(观世音大势至)第三槃旋如奏乐如奏乐。 第四要其用力吟。 要其用力吟。 第五高声准急念。 准急念闻此五会发人心。 闻此五会发人心。 一到西方受快乐。 受快乐。 闻此五会悟无生。 闻此五会悟无生。 昔斯那国法道和上现身往极国。 亲闻水鸟树林念佛之声以传斯那。 慈觉大师入五台山学其音曲以传睿山。 此有长声二声合杀五声。 古德每见略出经文到彼四声之疑。 安然以闻智聪和上及修和上质此第五音韵。 又检经之次见灌腊经了洒腊音又中院说。 珍和上说。 洒腊音是缓声。 中音是非缓非急声。 破音是急声。 以加初见明了决之。 若约慈觉大师所传赞言之十六赞。 四智赞。 五赞等曲是缓声。 洒腊音。 百八名赞歌等曲是非缓非急声。 中音。 百字赞普贤赞等曲急声。 破音。 大赞吉庆赞等此是准急声第五音又高野传。 四智赞曲。 睿和上传。 十六赞曲。 是十音也又中院说四智赞印。 两说不同。 一高野和上说。 先虚心合掌随诵初句。 以印安左膝。 与印少低头于左方也(嬉)次随诵第二句拳先三绕结额上。 次三绕结脑后(鬘)次随诵第三句合掌(此印可开)当口(歌)次随诵第四句右左心前各旋舞(舞)即四供印。 二三君说。 初句印相与前说同(嬉)次第二句以此合掌当额(鬘)次第三句以此合掌当口(歌)次第四句三处(舞)亦同初说(舞)亦四供印又高大夫说。 初句印相与前说同。 次第二句以此合掌安于身前。 次第三句开之身前。 至乃字时如入口势。 次第四句右左肩前胸先三处旋舞。 与●缚●字舞了合掌顶散(此一说)又行和上所用。 是金刚顶一字仪轨之文。 (此一说虽似三君说少异。 故成四说不同)中院亦说。 十六赞及四智赞等每诵了之各三处舞及三拍掌。 此一说足前亦成五说不同今评曰。 凡百字明是加持自身法。 四智明是祈请偈。 故诸轨或以此二用阏伽法。 或以百字用加持身。 然略出经于大赞首加四智赞。 故亦为赞。 其百字明为赞难释。 若高野说十六赞中四方各初一段及加大日小赞为五方赞。 若睿山说大日小赞是法身赞。 更加报应二身二赞为三身赞。 加四智赞为五方赞。 阿阇梨独密诵。 慈觉大师此会灌顶。 令十弟子赞普贤行愿赞。 瑜祇经百八名赞等。 不用大赞五赞等。 若胎藏界令诵大赞五赞等。 不用普贤。 百八。 四智赞等(云云)又献供时。 或人越五色线取器特违制(文)故用略出经通线下真言似宜。 其真言上观坛中已出略出经念诵法。 后有供养佛毕已余香华饼果散施十方。 一切鬼神品云。 凡施道场先以香华为最。 于后以诸饮食为次。 人间所有五辛以外堪供养者以将珍重供养。 应以香如法勿使秽触。 令食于人数被魔便念诵无验。 凡兴供养若不能独辨众所共作。 若无众力随力作之。 复当心念世间所有一一上妙饮食种种美果蒲桃石榴诸非时浆而作供养。 若己身不获供养者即令明解此弟子如上作之。 又以涂香烧种种妙华灯鬘末梨等(末梨者以诸食果子等和水置瓶盆中。 是以施鬼神也)而作供养。 复以幢幡缯盖上妙天衣及余殊胜诸供养具各以本陀罗尼加之。 或加本部尊陀罗尼已(五部佛陀罗尼)随其所能而供养之。 行者欲求如来功德者于坛场中至心如上作供养时当得亲见金刚萨埵。 若不见者更当至诚祈请。 随行者业力所感或见诸佛或萨埵等。 即以其鬘而奉献之。 尔时行者应自庆幸。 以所献鬘置己顶上。 加本部陀罗尼已系其顶上。 当知是人便能获得殊胜福报(云云)此文幢幡缯盖天衣庄严具当用萨埵三昧耶印真言供养之又此经及心要以此事供安念诵后。 准捡上下此中念诵前供可在前杂供中之终故。 于此中唯出念诵后供又胎藏中于诸供物加以法界种子罗●罗字净之。 亦以使者印明加持。 去垢。 清净。 光泽。 辟除。 结界。 而供养之。 此界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云。 若触秽处当观顶上有法界生字放赤色光。 所谓●嚂字。 于所食物皆加持此字即不成秽触。 于一切供养香华皆加此字放白色光。 即无秽触。 所供养物皆遍法界(云云)瑜伽供养次第法。 降三世真言中云。 香水。 阏伽。 诸供养具诵密言印之。 用不动尊契皆成净妙私云。 彼胎藏中用不动者据于佛部。 准苏悉地随三部法可用三部使者印明。 今此界中已有五部故用五部忿怒印明。 其次第法用不动者亦据佛部。 诸轨多用降三世者据金刚部。 若瑜伽莲华部供养法。 用马头者据莲华部。 余者准知又大乐金刚仪轨法要中云。 依法成身及八供养毕。 次观一切色空。 如是思惟已乃用妙遍语随分诵初声。 所谓●婀字。 谛观诸法本自不生。 复当成身为金刚萨埵。 又胜解意运想供养等物并称●唵字。 然后当诵心真言。 凡于一切时中见诸悦意事及庄严等物皆作空观再安立之。 皆成清净已诵●唵字真言供养本尊(云云)故知此界修八供毕。 于诸供具先作空观。 次诵●阿字。 次加运心亦称●唵字。 后诵诸供一一真言或本部明而供养之又胎藏中有普供养偈及真言。 出大日经。 是佛部法。 其摩尼供真言出于不空罥索经。 是亦胎藏莲华部法又苏悉地诸金刚等别轨中有普供养略真言(云云)今此界中未见诚文。 准大乐轨结十七尊羯磨三昧耶印。 及以赞后瞻礼本尊。 后云。 次结金刚炽盛日三昧耶印相。 以二手深内相叉微合拳。 开其八指如焰。 舒二大指合如金刚杵。 逆日左旋相辟除难调伏者。 下拄地结地界。 顺日右旋之随意远近为界。 上为想结虚空界。 皆调真言曰。 ●吽。 次以自胜解意思惟。 涂香。 华鬘烧香。 饮服。 宝盖。 幢幡。 扇。 拂。 妙舞。 宫殿。 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仪轨歌咏赞叹。 我今变化成之遍覆虚空以充供养。 诵唵字真言曰唵迦(引)目欠(一)萨缚达磨那磨那野(二合)弩多半(二合)曩怛缚多(多半音。 三合。 三)此由诵真言故如前运想。 众圣受用皆悉充足与真无异。 若有供养等物亦用前真言加持之(云云)一字仪轨云。 作金刚合掌安于自顶上诵虚空库藏大菩萨密言。 当住是思惟。 从印中流出诸供养云海。 具有运心诵最胜出生种种供养藏广大仪如来一切供养心●唵(具有运心)私见此文与胎藏中普供养同金刚王仪轨。 供用胎藏三力偈及普供养真言。 略出经云。 行者修供养讫。 即从坛出施诸天龙鬼神等(有八万神。 三部鬼王施法如别)施已洗手嗽口。 还入坛中礼一切佛及诸菩萨。 如常念诵百字明印第百八十二(金刚部)日院说。 外缚忍愿如针安心(百字明。 香房说。 结普贤三昧耶印诵百字昧一遍)次不改此印诵萨埵明或三五七。 真言●唵●嚩●日啰(二合)●萨●●埵缚是也(香房说。 真言后文云。 乃如所记明文)此真言亦名金刚语。 又云。 住于圆寂大镜智者青龙寺和上云。 观诸法皆悉不生故云尔也。 香房中院同日。 二真言印。 又有中院说。 珍和上从赞以下至念诵了。 别人之说具如下出(云云)捧珠鬘印第百八十三(金刚部)日院说。 十度少屈立之。 地空各合受珠安心七诵(香房说诵本真言。 案云。 萨埵真言。 私云。 准记后文是净珠真言。 非萨埵真言)次诵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加持珠已暂安本处。 中院说。 狱呬也(二合)真言也。 香房中院同日二真言印莲华三昧耶印第百八十四(百字明)日院说。 外缚地空各合立之安一心。 三七诵莲华百字明(香房说。 三五七遍)同上金刚百字。 唯改初后二缚日罗(二合)可云钵娜么(二合)及改恶字可云纥唎(二合)诵已不改此印诵莲华萨埵明。 ●唵●钵●娜摩(二合)●萨●●埵(二合)是也。 轨云。 应以金刚诵者。 即金刚萨埵真言也(私云。 金刚语者。 略出经四种念诵中金刚念诵也。 轨下文云。 金刚语离声。 修身现相好)又云。 结莲华三昧耶。 诵本真言七遍已者。 言本者莲华萨埵真言是也。 又云。 即诵莲华百字明或一或三或至七者。 准此文意诵前莲华萨埵真言已。 次可诵莲华百字明。 慈觉大师决云。 轨文虽如是而师传所说与轨别耳。 香房中院同日二真言印莲华捧珠印第百八十五日院说。 次诵莲华萨埵明已。 即二手取捧顶。 下至心诵本真言七遍(香房本师云。 应是莲华萨埵真言)私云。 准记后文是净珠真言也。 加持念珠真言在文也。 香房说。 又诵加持真言。 狱呬也是。 慈觉大师说云。 有此两重不可嫌烦重也。 又前云。 捧珠加持者诵唵尾卢左那摩攞娑缚诃真言也(香房云。 此私云。 此记难释。 说故可止今此所出真言是实金刚界加持珠真言也。 前出狱呬也真言是千转真言也。 然而轨中金刚部云。 复以加持句如法而加持。 莲华部云。 捧珠顶及心真言以加持。 即出狱也真言。 故师说中加持珠明用此真言也。 而日院云。 前云捧珠加持者诵唵尾卢左那等者是净珠真言。 非加持珠真言故香房云。 此说故可止者应是云此说可止。 香房中院同日二真言印)正念诵法第百八十六日院说。 既加持念珠已住等引而诵。 具如轨文。 二云金刚语者前金刚语真言也。 当念诵时正明此真言也。 言离声者不出声而默诵名离声也。 念诵分限毕捧珠发大愿。 谓五大愿也。 以珠置本处也(私云。 此中云。 前金刚语真言也。 当正念时正用此真言者。 前金刚萨埵真言文。 亦云应以金刚语。 日说云。 即金刚萨埵真言也。 此莲华萨埵真言文亦云金刚语离声。 此则应以四种念诵中金刚念诵法而持诵二萨埵真言。 此轨兼说二萨埵法。 各是别时行法。 而非同时行法。 而日说以莲华萨埵文中金刚语为前金刚萨埵真言者记者误)香房说。 如是加持已。 然后念诵金刚萨埵真言。 中院同日。 香房抄出慈觉大师记文云。 言当结金刚三昧等者向萨埵印。 谓二手缚直立二中指。 即诵百字明一遍也。 百字明已后不散印诵金刚萨埵明三遍五七遍也。 即后金刚萨埵明者。 即后唵缚日啰萨埵是也。 次捧珠鬘印者。 以二手虚心合掌开头指中指无名指也。 二小指二大指相着。 置念珠印中。 即念真持加言。 诵本真言七遍。 真言曰唵缚日啰(二合)狱呬野惹跛三么曳吽诵此真言了即顶戴念珠本处安置。 然后念莲华百字明及结手印。 印者以二手外相叉为拳。 竖合二大指二中指即念莲华百字明已。 不散印即诵莲华萨埵真言七遍即是本明也。 明云唵钵娜么(二合)萨怛缚(二合)然后又捧珠诵加持明加持之。 然始念诵金刚萨埵真言私云。 此记还难。 何者轨中金刚萨埵文。 次应捧珠鬘诵真言七遍复以加持句如法而加持。 莲华萨文云。 二羽捧珠鬘。 本真言七遍。 捧珠顶及心。 真言以加持。 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卢呬也(二合)惹波三摩曳吽今准两文亦尊法中各先捧珠诵净珠明。 次以狱呬也明加持之。 而此记中捧珠诵加持句明。 不诵净珠明也。 亦唯念诵金刚萨埵真言。 不言莲萨念诵中院胎藏法中用珠鬘有三说。 其第一说慧和上说。 是金刚界有莲华百字明故。 其第二说珍和上说。 第三是忠和上说。 并有三部。 是胎藏法故。 今此中出慧和上金刚界法。 先以右手执珠鬘安左手中。 以珠入合掌中诵旋转真言三遍(香房闻此说云。 有千转真言无旋转真言)次三回转安合掌中。 戴于顶上发愿(发五大愿。 乍戴发愿)次下胸前诵净珠真言加珠鬘然后安珠本处。 次诵莲华百字明。 次结定印暂入三昧而观诸法本不生理之义。 次出定执珠鬘安合掌中。 诵持咒真言三遍。 次正念诵。 以右大指念无名端。 地指开散微屈以风指押火轮背上节。 左手亦如是。 以右手拍珠次结定印。 暂入三昧而观诸法本不生理之义。 次出定执珠鬘●合掌中诵此咒真言。 三返。 次正念诵以右大指捻左名端地指开散微屈以风指押火轮背上节。 左手亦如是。 以右手拍珠又中院珍和上说。 中四印次云。 或曰。 先唱四智赞。 次唱大日赞。 次结三昧耶会中金刚波罗蜜印诵真言四处加持。 次住阿閦羯磨触地印观●吽字在心中。 放青色大光明照东方。 字变成青色五股金刚。 变成阿閦如来身色如琉璃。 放青色光照东方三种世间皆成青色。 光中诸尊皆持金刚杵住东方本位摧破三世怨家作障难者。 如是观了结金刚波罗蜜印诵金刚百字明加持心上也。 次结宝波罗蜜印诵真言四处加持。 即住宝生佛羯磨仪。 观●怛罗字在额上。 放金色大光明。 照南方。 字变成摩尼宝放黄色光。 变成宝生佛。 身色如融金聚放金色光照南方三种世间皆成金色。 光中诸佛皆持摩尼宝住本位。 普雨七宝作佛事利有情。 如是观了结宝波罗蜜印诵宝部百字加持额上。 次以法波罗蜜印真言四处加持。 即住无量寿羯磨仪观●纥哩字在口中放红色光。 字变成大红莲华。 变成无量寿佛。 身如红莲华照西方三世种世间皆成红。 光中诸尊皆住莲华住除众生丑陋形与可爱相。 如是观了即结莲华三摩耶印诵莲华百字加持于口。 次以羯磨波罗蜜印真言四处加持。 即住不空成就羯磨仪观●恶字在顶上放五色光。 变成羯磨杵放五色光。 变成不空成就。 身色如交色摩尼放五色光。 光中诸尊皆持羯磨杵住本位广作佛事成就众生。 如是观了结羯磨三昧耶印诵羯磨百字加持顶上。 次以毗卢遮那羯磨印真言四处加持。 以印当心观●鑁字在心月轮中放白色光照法界遍成法界率睹波。 率睹波放白色光成遍熙尊。 身相如白净琉璃舒白净光照十方法界三种世间。 皆白色光所照众生皆除无明痴暗得明见佛闻法离苦得乐。 如是观了结毗卢遮那三昧耶印诵佛部百字明加持四处私云。 此大日部可用一切如来金刚萨埵印真言加持四处。 又放光中可云光中诸佛皆持率睹波印住中方本位。 若金刚顶瑜伽经云。 大日如来现二种身。 一正法轮身。 现转法轮菩萨身。 二教令轮身。 现不动金刚身。 故于此部或可用转法轮菩萨三昧耶印。 即是胎藏金刚萨埵转法轮印耳。 若为别尊念诵者结别尊印。 心月轮中观其种子。 想毗卢遮那成彼尊。 诵真言加持四处。 所谓从四印至大日者也私云。 此中意云。 轨中有四大印及百字明并萨埵明。 此是大日总法念诵之法。 约此总法作前四印及五部法。 若此五尊为别念诵之时。 观大日尊成彼四尊。 四尊即四方。 初一亦唵为一别尊。 准教王经从大日心出十六故。 又四方佛印。 大日故出四密身故。 今大日总法用四密印。 若准此意大分判之。 若作五佛别念诵时分前五部为五种法。 若作十六菩萨别念诵时观大日尊成十六尊。 各用三昧耶印随诵五部百字。 若作四密十二供尊别念诵时。 随观四佛大日各成其尊各用三昧耶印随诵五部百字(此约别人之说作且此释。 若依今意具如下出。 云云)次礼佛名(三十七尊)次佛母合掌二风附火二地端拄以开中间(地水)如来五眼印也。 当胸七诵加持五处。 又加持面囊莫萨啰嚩怛他(引)誐帝毗俞(二合)啰诃帝毗药(二合)唵苏普(二合)入缚(二合)攞底瑟吒悉驮舍汝萨嚩啰他萨驮汝婆嚩(二合)诃由结此印诵真言七遍故佛眼佛母圣者加持。 故诸魔毗那夜迦不得其便。 从先行时乃至求成就时。 念诵遍数奉献此尊。 掌持设令出念诵处误失三业破三摩耶。 所有念诵功课定充先行成就数功不虚弃而克获悉地。 或有恶人无事作留难者应想彼人在瑜伽者足下诵真言二十一遍。 所有作留难者皆悉除散。 慈心相向不能障碍之也。 次结萨埵三昧耶印诵萨埵明三遍。 次加持念珠。 以右手大指头指二指执念珠母珠。 引举绕左头指以下四指移安右手熏坛上烧香。 即入莲华合掌中当胸先诵●囕字真言七遍加持。 次诵●阿字真言七遍加持。 次诵本尊真言加持。 谓●●驮●都●鑁真言是也。 次诵旋转真言而三遍回转安合掌中捧之顶上发愿。 安之本处(五大愿欤)次结莲华三昧耶印诵莲华百字明。 次结定印而观本尊。 观本尊者入我我入等观也。 次从定出结萨埵契诵萨埵明加持四处。 次执珠鬘安合掌中当心发愿云。 我欲拔济无余界一切有情。 三度戴顶。 次以右手空风二指执念珠。 左手亦如是。 六指各舒立当心。 二手相去三四等许。 观念前曼荼罗本尊心月轮中所有真言。 从本尊口流出入我口中而列住心月轮中。 从我口中还出入尊足下列住本尊心月轮。 如是观念轮转。 以进禅二度移念珠。 若百八。 若千八十为限。 本尊真言●●驮●都●鑁是。 又轨文真言亦是大日真言也。 念诵了即如前入莲合中捧珠金。 发愿云。 修习念诵法。 以此胜福田。 法界诸有情。 速成菩萨道。 即三度戴顶。 次以珠鬘安本处。 私云。 此别人说。 中用囕字者是胎藏法中净界种子。 非此法界。 法界者准大乐轨阿字是也。 又加持珠用本尊明是。 或一说用之无妨。 又大日总念诵中已诵五部百字了。 至此更用莲华三昧耶百字等。 此说难释。 又以轨明为大日明亦难释。 睿和上说。 将入念诵先住本尊观。 入我我入。 次结五部印诵五部百字。 次本尊加持。 次念诵。 睿和上又说。 当结金刚三昧耶萨埵印(忍愿如针)而诵金刚百字明。 次诵金刚萨埵明印同前三遍五遍或七遍(诵二真言当心加持四处毕)金刚百字真言(如文)金刚萨埵真言曰●若欲为佛部念诵者先结三昧耶大日印诵佛部百字。 次诵●●真言加持四处。 次结智拳当心诵●●七遍毕。 加持四处。 次应捧珠鬘诵真言七遍。 以左大指头指取母珠。 即以右手取之缠左头以下四指五匝。 然以右掌移受之。 以头大指取母珠。 三度薰于烧香以左右掌转移三遍。 次二羽合掌纳珠于掌中。 先诵●字。 次诵净珠真言曰●●捧至顶上。 复下当心。 如是三度已当额随意发愿。 诵千转真言曰●●即以右手大头指取母珠旋转想转法轮于世界。 三度旋转已即观母珠是弥陀。 又曰。 佛果。 线是观自在菩萨也。 从母珠转一珠至千半拟菩萨下化也。 从半至母珠拟菩萨上求也。 每转一珠也断一一烦恼断除百八烦恼成就百八三昧。 然后以左手大中指取珠鬘。 以右手大中指诵一遍移取一珠。 两手相去五寸计。 如是至百八。 但至母珠不可逾佛果故也。 私云。 一字仪轨云敬佛由如佛。 不应轻弃。 解瑜伽珠经云。 珠表菩提果。 中绝为断漏。 线贯表观音。 母为弥陀佛。 以是不应越。 由珠积功德。 速获成就故。 云云睿说引之次应以金刚语一千或百随意而念诵。 凡于念诵有五种。 一声念诵发声。 二金刚念诵。 才闻于自耳不令他听。 三三摩地念诵。 观行文字。 四真实又曰宝相念诵。 观字义。 五忿怒念诵。 猛音诵之。 又云。 四种念诵之中于凡夫金刚语为最。 真言曰●●次念诵分限毕捧珠发大愿并忏悔云。 至心忏悔。 念诵之中。 攀缘怯观多不如法。 大大忏悔。 唯愿本尊摩诃毗卢遮那如来。 大慈大悲故愍愍纳受。 所诵真言决定成就菩萨善业。 次置念珠运和上说。 文云谛心者。 口决云。 结定印(印先已明)观我既成大日如来起从四波罗蜜有五部眷属三十七尊。 一一部亦有十不可说微尘数诸眷属如来圣众。 亦有已成如来五部三十七尊。 一一部亦具十不可说微尘数眷属众而与我相对。 众生所亦尔。 即是诸如来涉入吾身。 吾亦涉入诸如来身。 譬如众多圆镜相对互相影现。 是故我诵真言则诸如来皆共同诵。 诸佛诵故诸佛加持被到我身故。 吾诵真言时诸佛诵者吾涉入于诸佛身故诸佛加被及吾一身者诸佛涉入吾一身故也。 身作印契是归命诸佛也。 口诵真言是赞叹能所诠教理也。 观照诸佛是观照般若。 即观照能所诠理智也。 依身印契诸佛应现。 由口真言诸佛加被。 依意观照佛观行者也。 行者恒修是三密名三转法轮也。 依是修三密力并以已成诸佛加被之力行者自身清净心中本性曼荼罗界会诸尊显现而与已成曼荼罗界会诸尊无有异相。 我自身中诸尊涉入已成诸佛身。 即我入义也。 已成诸尊亦摄入于我自身中诸佛身是入我义也。 所以入我我入者。 先成就者三密我今三密共同五大所成。 然而先成就者三密微细而我三密粗也。 粗细虽别而同五大所成。 然则五大五大不相离。 故如来五大我今五大共遍虚空法性平等。 故我心佛心众生是三无差别。 而无我修三密力时自他曼荼罗界会莫能显得。 唯依我修三密力故我心中如来显现。 已成诸佛显现相对。 更互涉入显现如多圆镜相对其影更互涉入。 已成如来涉入我心诸佛身。 是已成佛是感也。 我心如来是应也。 我心清净故诸佛影现。 如水清月影现。 月是感也。 水是应也。 我心如来现于已成诸佛身。 亦是我心佛是感也。 已成佛是应也(私云。 常途机感佛应。 而此中机应佛感)如是入我我入义名三摩呬他智也(私云。 常途三摩呬多地)诸佛现我心时诸佛是加也。 又我心是持也。 又我心是应也。 佛是感也。 如父为加母为持中间有子佛名为加我心为持所生善根名子也。 加被亦尔。 古人加持名为佛所护念又依我修三密之力及我四弘誓愿之力并以如来加被之力我自心中三部诸佛界会现见。 已成诸佛界会现相对入我我入。 而我所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大悲弘誓覃于一切众生。 各其心中本来常住如来界会眷属显现。 亦入我我入也。 此弘誓常途义约外众生为言。 今意约内言之。 意云。 言众生者是内心恼烦。 内心烦恼清净已随烦恼数诸佛显现是名约内心众生誓愿度。 所以然者既净内心烦恼令本觉如来显现者方度外众生。 若不尔者莫之能得。 若约他众生其各心诸烦恼之下所有本觉如来依我修行三密之力悉皆显现。 须臾之间无有遗余。 是名众生无遍誓愿度。 如是依熏大悲种于诸众生所被外众生亦速会缘成佛。 若不尔唯约外言之。 众生界既无尽。 如何应度了乎。 若不度尽而有余者弘誓成妄语(矣)然常途义显教说法令修六度等行。 是显益其尚狭。 何者众生界无尽难可度了故也。 今密教意依三密力显诸众生心本觉如来。 是大悲冥益宽(矣)无有一众生界依我大悲观力不令本觉显现故也。 住于圆寂大镜智现诸色像。 如来三密无量无边。 众生三密无量无边。 我三密亦无量无边。 互相影现如大圆镜如帝网故次作佛眼部母印加持五处(额。 右左肩。 心喉)亦是开五眼印。 若佛部法及息灾法当作是印。 若行金刚部法者作其部母印。 若行莲华部法者作其部母契。 但宝部及羯磨部未见部母印。 但口决所传宝部用宝波罗蜜印真言。 羯磨部用羯磨波罗蜜契真言。 是约开炉时为言。 常念诵时不必诵用次垂正念诵。 先须随部诵百字明。 次诵当部根本真言。 故文云。 诵金刚萨埵明理须安五部百字明及根本明。 存略故。 唯安金刚部百字及根本真言。 口决云。 次作五部百字印真言。 每一一部终加根本真言。 每部部根本真言终皆加四字明。 每部皆加持心额喉顶次投珠。 先以根本真加加持其珠七遍。 次以千转念珠真言加持七遍欤(下具显加持珠仪式)次真言是金刚部金刚萨埵根本真言。 假令金刚部法持之说五部法仪轨故为假令法安此真言耳。 次诵莲华部根本真言作其部本契印也。 假令修莲华部者诵之说五部法故安假令法耳次诵莲华部百字明加持也。 修莲华部法者诵之假令法故安之。 又是仪轨率说莲华部法故安之。 即次说是彼百字明。 次文云二羽捧珠鬘等者重说正加持珠仪式。 文云本真言者所修根本真言也。 捧至顶及心者明加持所所。 真言以加持者是千转真言。 住等引而诵者离攀缘舍散乱定心一境念诵也。 不动摇舌端唇齿等者作金刚念诵口决云。 次拍珠法。 先将提时以右手取珠。 即绕萦于左手五指。 即取置于右掌中以熏香烟。 即二手合掌以珠安掌内当心。 以根本真言加持七遍。 亦以千转真言加持七遍。 加持心额喉顶。 即置顶上发愿曰。 十方世界所有修真言行者彼所持一切真言愿速成就次随自心种种发愿。 发愿讫下亦当心。 始从母珠三遍引转即以右手拍珠。 以左手持珠。 二手相去三寸许。 诵所持真言与●莎婆●贺字声齐移一珠。 其念诵声不缓不急不高不下。 亦不应出声称呼真言令一一分明正念诵时观本尊种子。 若相好逆顺任意。 是一方观也。 观本尊种子变成本尊是一方观也。 且诵真言且观真言字轮义理是一方观也。 随时缓急有略中广观耳。 约法鬘荼罗彼真言字皆是一一如来陀罗尼身。 一一真言一一所证理也。 约其字有声字实相。 言声者是真言声即能诠名。 名假立声上故。 言字者是真言文字。 唯识论云。 名诠自性句诠差别。 文即是字为二所依。 云云言实相者是理声者陀罗尼身能诠之名字者陀罗尼身体。 实相者所诠理也。 如言阿时阿声是声。 其被呼字是阿字本不生理是实相也约三般若声即文字般若。 是真教也。 声名句文为教体故。 字即观照般若。 是真慧也。 实相实相般若是真现也总意显之凡真言字从佛口出洒我顶者是由我诵真言之力。 本尊加被于我从我顶入胸月轮住。 是由我身作印契故(是一归命也)及所诵字从口入如来脚(是二归命也)是两种归命本尊并眷属等陀罗尼身应现于我心中是名感应也。 从如来足入字于佛胸月轮住。 是法性平等故。 吾心中诸尊陀罗尼身于本尊心中感应也。 是真言字于如来心与我心中如轮而转。 由我观照本尊并眷属陀罗尼身故本尊复观照我身故尔也。 又想所诵字色。 息灾。 增益。 乃至调伏。 随意先须真言文字布列行者心月轮上。 巡旋如鬘。 是字任运诵从吾口出入于本尊足趺。 即从足升本尊心月轮中。 如前布列。 是字从吾口出入佛足。 是我归敬佛也。 从佛口出洒吾顶。 是佛加被及于吾身也。 如是且观且诵。 真言若至第二母珠即转还至初母珠方。 拍不得挽越。 若越犯越三昧耶罪。 一往遍数百八满足方取一记子。 千遍乃至四五千遍以立限。 数限数竟则如初合掌安珠于中加持心额喉顶。 捧珠在顶而发愿曰。 一切有情所希望世出世间殊胜果报以我念诵福力速令成就。 次亦任意发愿。 次下熏香安本处也行和上云。 次佛母。 两手合掌。 二头指各若中指上节背二少指头相跓。 中间开。 是如来五眼印。 当胸前诵真言七遍加身五处。 又加持面。 真言曰曩莫萨啰嚩怛他(引)誐帝毗俞(二合)啰诃帝毗药(二合)唵苏普入嚩(二合)攞底瑟吒悉多舍汝萨嚩啰他萨多汝娑嚩(二合)诃次入我我入观。 结定印观本尊入我我入本尊。 本尊座曼荼罗。 亦我座曼荼罗。 次毗卢遮那羯磨印(如前羯磨会加持四处)次毗卢遮那三昧耶印(如前三昧耶会加持四处)次毗卢遮那百字(前三昧耶会大日印。 四处加持)次金刚部百字(当结金刚三昧耶而诵金刚百字明三遍五遍或七遍。 加持四处)次宝部百字。 印相。 次莲华部百字(结莲华三昧耶诵本真言七遍已。 即诵莲华百字明。 或一或三或至七)次羯磨部百字。 次加持念珠并念诵。 本尊毗卢遮那印。 以右手大头二指捻坛上。 念珠母珠引举缠于左手头指已下四指。 即以右手取之熏坛上烧香。 即入莲华合掌内当胸前。 先诵览字七遍加持。 次诵阿七遍加持。 次诵本尊种子真言七遍加持。 次诵本尊真言●唵●磨●折罗●驮●睹●鑁七遍加持。 次诵千转念珠真言(狱呬野真言也)次佛部净珠真言唵(一)遏部羯弭惹曳(二)悉睇悉驮刺梯(三)莎嚩(二合)诃(四)十遍加持。 次发愿言。 我欲拔济无余界。 一切有情诸苦恼。 本来具足萨般若。 法界三昧早现前。 次三度顶戴。 次胸前三度引转。 次以右手大头二指取念珠母珠。 以左手大头二指取念珠。 余六指直申当心。 二手相去三四寸计。 观念前曼荼罗本尊心月轮中有所持真言。 行者曼荼罗心月轮中有所持真言。 从本尊口中流出秘密真言入我口中连心月轮中。 从我口中还出。 入从尊口连本尊心月轮。 如是观念轮转。 以进禅二度移珠念诵本尊真言。 若百八。 若千八十为限。 复过是数遍数了则如前缠珠入莲华合掌誓愿云。 修集念诵法。 以此胜福田。 法界诸有情。 速成遮那尊。 即三度顶戴。 摄念珠于筥私云。 上来运说三部母真言。 行说净珠真言。 是胎藏法。 苏悉地法非此界法。 又用五部百字五部根本真言五部三昧耶印。 运约总别行唯约总。 一往虽善再核未委。 何者此轨且出二萨埵法。 故有二部百字真言。 据理言之以三十七尊总为大日一部。 即用大日百字。 大日根本真言。 大日三昧耶印。 又速属五部随用五部百字。 五部根本真言。 五部三昧耶印。 又随持三十七尊各用三十七尊百字。 三十七尊根本真言。 三十七尊三昧耶印。 具如后出金刚界对受记第六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七沙门安然记正念诵法第百八十六之余私云。 此有都法五部阿阇梨行法。 随行五部阿阇梨行法。 随行三十七尊中一尊持明行者行法。 准瞿醯经有随三部别阿阇梨及以都法总阿阇梨。 今此界中虽无明文准理言之是故都法阿阇梨法。 一时鳞次用五部法。 随行五部五阿阇梨随用五中一部行法。 随行三十七尊法。 三十七持明行者随用三十七尊各百字根本真言三昧耶印。 然都法阿阇梨随行五部五阿阇梨。 各传法印及大日尊持明行者根本印明古来有疑。 今窃决之。 今准金刚智略此经不空教王经并阿阇梨五部通法。 金刚智瑜伽供养次第法是金刚部阿阇梨行法。 二通五部。 不空智瑜伽莲华部念诵法是观音部阿阇梨行法。 亦通当部诸尊行者法。 金刚智念诵结设法普通诸。 是苏悉地金刚顶二法合行。 正出三部亦通五部。 是阿阇梨行法及诸别轨决之都法阿阇梨得灌顶受职位印真言。 略出经云。 若作阿阇梨法者。 应次第子如上法遍用五瓶以四种鬘鳞次以系其额上私云。 此经唯出四部灌顶真言不出佛部。 中准出四部系鬘真言不出佛部。 师传加之。 其印真言如上已出然此经中于五部法随其弟子所得之部各作一部灌顶系鬘是持明法。 若此法上作阿阇梨灌顶法者次前弟子之法遍用五瓶五鬘之法。 故是都法。 又经上文随得一部授其灌顶亦付其印及陀罗尼。 故须遍授五部亦付五印及五真言。 而前后师大法入坛灌顶。 先用五瓶五鬘之后。 授职位亦用五瓶五鬘。 唯付大日三昧耶印为传法印。 私谓。 此印是佛部成身印。 而为此界都传法印者准瞿醯经若于佛部得灌顶者即三部中得阿阇梨。 观自在部得灌顶者即二部中得何阇梨。 执金刚部得灌顶者即于一部及摩跢利迦部得阿阇梨。 准而言之此界亦尔。 若佛部中得灌顶者即五部中得阿阇梨。 若随四部各得灌顶各于一部及千佛菩萨并四十天等得阿阇梨此三昧耶印。 略出经云。 金刚缚已忍愿屈其初分相拄为刀。 进力曲度于刀傍。 因之古来呼大日剑印。 今谓文云。 为刀是作印词实是窣睹波印。 何以知之。 彼略出经灌顶法中弟子心中月轮莲台●婀字内想随部三昧耶形。 毗卢遮那部想窣睹波。 上想其部物在轨水内。 各令结其所得部契。 置其顶上诵其部真言七遍而用灌之故知尔也。 若不尔者胎藏大日无所不至。 亦作刀形。 而摄大轨名窣睹波其文难释(其一)凡三昧耶印是三昧耶形之标帜也。 其大日尊三昧耶形是窣睹波。 故其三昧耶印亦窣睹波印(其二)又此印是法身佛印。 法身有二。 一自性法身。 亦名理法身。 瑜伽供养法大日法中用此印及●阿●微●啰●●欠为本尊印真言。 是理法身印真言也。 二意成法身。 亦名智法身。 略出经三昧耶会云。 ●嚩●日啰●●枳●惹●●南。 通五佛。 其中大日亦用此印。 轨中此明加●阿●吽●怛啰●纥哩●恶为五佛明。 是智法身印真言也。 彼五字明是法界体性。 此五字明是金刚智相。 此二诸佛共证一体。 故五方佛皆以二为其真言(云云)又有胜身三昧耶印明。 圆行阿阇梨禀惠果阿阇梨以为传法极密契也。 一字轨云次结顶轮王胜身三昧耶印心额喉顶其印如前作竖金刚合掌即并竖中指由如青莲叶屈头指各安中指背上节当知印相义大指为结跏中头像佛身名小成光焰二掌日月轮腕表师子座是故名如来胜身三昧耶当诵此密语●●吹●●仆●欠此毗卢遮那佛三字密言共一字无异适以此密印印心成镜智速获菩萨心金刚坚固体印额应当知成平等性智速获灌顶地福聚庄严身密语印口时成妙观察智即能转法轮得佛智慧身诵密语印顶成成所作智证佛变化身能伏难调者由此印密言加持自身成法界体性智毗卢遮那佛虚空法界身●私云。 此即变前三昧耶形以为佛形亦名理智法身。 理智法身住此形中名自受用报身又有大日尊羯磨印是他受用报身印也。 若为弟子传法之时此印为正。 古来授位不用此印者。 谓授职之时先授自证。 故用法身之印赴机之时当用化他。 故用他受之印。 何以知之。 他受用报身印略出经云。 应想毗卢遮那相好圆满具大威德。 色相鲜白如净满月。 一切明咒以为其身。 宝冠庄严发辫拂肩。 被服天衣轻妙缯彩以身语意三金刚轮遍生死界现作神变(云云)真实经云。 是名菩提引导第一智印。 亦名能灭黑闇。 缘此印加持诸佛与行者授无上菩提最胜决定记。 即是毗卢遮那如来大妙智印。 瑜伽行者结此印已运心作想。 一切众生同结此印。 十方世界无三恶道八难苦果。 悉皆受用第一义乐。 持真言曰唵(一)吽(二)惹(大声三)翳(上四)佐(五)守护经。 心地经。 印名亦同。 唯守护经真言第四字云斛。 一字轨云。 现证大菩提故名觉胜印。 为显此最上甚深微密义。 故住此大印拳能坚执持诸佛智法海。 坚阖不散失。 能成一切印故号金刚拳。 右执左头指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乘法。 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 是故名智拳私云。 指归云。 毗卢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 成佛后以金刚三摩地现发生三十七智(云云)圣位云。 大日如来证得三十七三摩地。 自受法乐为令菩萨受法乐故生三十七尊各住月轮(云云)故知五相成佛是法身自受用身。 授菩萨记。 遍生死界是他受用身(云云)摄真实经有三身真言同用金刚缚印是通三十七尊以说。 若约三十七尊别说各有三身印真言(云云)都法阿阇梨传法印真言。 瑜祇经摄一切如来大阿阇梨位品云。 尔时金刚界如来复入一切如来眼色妙明照三摩地复说摄一切阿阇梨行位真言曰萨埵地心品●唵●嚩●日啰(二合)●索●乞洒(二合)●磨●贺(引)●萨●●怛嚩●吽(或本)●吽若真言行者持此明日日诵持经一月所是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 一切智慧通达义利。 善巧方便速当获得。 一切如来常应覆护。 金刚萨埵常为亲友常住行人心中。 所忆处便至。 更不劳请召及以印契真言等。 若常持此真言一切诸明悉皆成就。 诸持明仙为小使。 焰摩王。 水天。 火天。 风天。 主藏天。 大自在天。 那罗延天。 帝释天等常为使者供给所须。 一切意愿速获。 不久当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 一切见者皆悉礼足降伏欢喜。 其印以定慧手屈肘向上合掌(或本云。 合掌)与肩齐。 各屈戒忍方愿入掌。 或坐或立皆成就金刚萨埵冒地心品云。 尔时世尊。 复说一切有情本有金刚光明遍照。 清净不染本来寂静。 常恒三世无有休息。 金刚坚固萨埵真实大觉。 本来寂然炽盛观一切有情金刚平等性。 即说金刚萨埵菩提心明●唵●嚩●日啰(二合)●●俱●●舍●●冒●地●●唧●●多(引)●吽(引)金刚手。 若有持此真言者即当亲近诸佛为长子。 于普贤中亦为上首。 若日日持此真言七遍即当现世替诸佛现生救度有情。 名大金刚萨埵亦名大觉本有金刚。 若有侧近置金刚界场及大悲胎藏并诸部道场者。 若诵此真言彼诸漫拏攞王悉皆亲近尊敬持明者。 何以故。 以能修诸如来行愿力故替诸佛行行救度有情。 故以能共诸同行行愿。 于一切法平等萨埵。 其印二手内相叉念以禅智捻进力金刚吉祥大成就品云。 尔时金刚萨埵。 复于一切如来前又说一切佛眼大金刚吉祥一切佛母心出生一切法成就一切明。 能满一切愿除一切不祥。 生一切福灭一切罪。 令一切有情见者皆欢喜。 能解一切众生语言速成诸部顶轮。 最胜无比奇特难胜超过十地摄一切诸佛菩萨金刚诸大天王。 能成辨一切难解之事速疾无过。 五部深密皆悉能成。 一时齐证。 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住大白莲身作白月晖两目微笑。 二手住脐如入奢摩他。 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 一一佛皆作礼敬本所出生。 于刹那间一化作一字顶轮王。 皆执轮印。 顶放光明。 倨傲目视现大神通。 还来礼敬本所出生一切佛母言。 我所说一切顶轮真言。 唯愿尊者与一切众生作大成就。 尔时本所出生一切佛母金刚吉祥欢视一切方所说根本明王曰●曩●●谟●婆●誐●嚩●帝●●瑟抳(二合)●●洒●唵●●●娑普(二合)●●●入嚩(二合)●●攞●底●瑟姹(二合)●悉●驮●路(引)●左●●宁●萨●嚩●●啰他(二合)●娑(引)●驮●(或本无汉字)●娑嚩(二合)●贺尔时佛母告诸如来言。 若有金刚生金刚子等常持此明者身如金刚山。 如金刚杵。 如金刚顶峰。 如金刚界如来。 如彼萨埵金刚。 如彼莲华手。 如彼虚空宝。 如彼毗首羯磨。 如彼四波罗蜜。 十六大菩萨。 四摄。 八供养。 如一切佛心。 如一切佛化身。 如百千俱胝不可说佛设利攞。 如佛真身。 如佛举念。 所作事业皆同一切佛。 所出言便成真言。 举动支节成大印契。 目所视处便成大金刚界。 身所触处便成大印。 若常持者当得如是金刚之用。 若欲为大阿阇梨教授密法印等当须先诵此明一千遍。 一切诸佛菩萨金刚萨埵皆悉欢喜一切有情见者如父母想。 福如轮王七宝具足。 寿命长久千万俱胝。 若常持此明金刚萨埵及诸菩萨常随卫护得大神通。 所作事业皆悉成辨。 急难之中如日升空。 一切宿业。 重障。 七曜。 二十八宿不能破坏得大安乐。 若持百万遍得大涅槃处。 我今更说观行密印曼荼攞法。 当观自身如我形相住大白莲。 渐渐舒展遍大空界。 或结根本印加持自身住法界定速当获得一切智智。 其印二手虚心合掌。 二头指屈附二中指上节。 如眼笑形。 二空各捻忍愿中节文。 亦如眼笑形。 二小指复微开。 亦如眼笑形。 是名根本大印。 若以印拭目及眉兼竖拭眉间成五眼。 又以印兼诵明右旋拭面三遍。 一切见者皆悉欢喜。 尔时一切佛顶轮王各以金刚轮置于本所出一切佛母足下。 合成二轮。 一承其足。 一覆顶上。 时一切佛顶轮王皆悉供养围绕诵妙伽他一百八名大金刚吉祥无上胜赞曰(别出)若持此赞王才一遍称诵诸佛悉云集三十七智圆若当诵二遍诸佛悉入身一切阿尾舍及以三界主若诵经三遍诸法皆成就若诵经四遍行住及坐卧所作皆安稳若诵经五遍天人所敬爱诵至于六遍能灭一切罪若诵满七遍能生无数福若有金刚生常持此赞王诸佛常卫护●尔时佛母金刚吉祥。 复成就大悲胎藏八字真言曰●恶(引或本人)●尾(或本)●啰●吽●欠(平)●吽●纥哩(二)●恶若诵满一千万遍获得大悲胎藏中一切法一时顿证。 其印如释迦牟尼钵印。 以印从定起旋转便结本三昧耶印。 以二手虚心合掌复当心即成私云。 此中初摄一切如来大阿阇梨究竟满足受职位法次是金刚胎藏都法大日阿阇梨为成佛母为他传法。 先成金刚萨埵。 次佛母印真言是金刚界都法大阿阇梨。 变萨埵身成佛母身。 五部深密一时齐证。 及为弟子传授五部大教之法。 次八字印真言是胎藏界都法大日阿阇梨。 如前。 先成萨埵。 次成佛母。 三部深密一时顿证。 及为弟子传授三部大教之法。 故大日经阿阇梨真实智品●阿字布心。 ●娑字布胸。 ●吽字布额。 次以●阿●尾●罗●吽●欠字布身五处。 彼八字中●娑字此八字中●纥哩(二合)字。 同莲华部之种子也。 摄大仪轨成三菩提品中初以无所不至印真言为根本印真言。 是彼经中大悲胎藏坛传法印真言也次以真实智品。 布字品行法名阿阇梨。 今准义释五种三昧耶中第四三昧耶中虽得大悲胎藏传法灌顶而若不入第五三昧耶中秘密曼荼罗而得传法灌顶。 则秘密智不生。 其秘密坛传法灌顶。 即是真实品布字品之行法也。 彼真实智品准有布八字法无印真言。 今此经中明白说之。 故知金刚界中兼说胎藏极密究竟之法。 若不入此金刚界大阿阇梨位则胎藏界大阿阇梨位终无由成就也。 若不入彼胎藏界二坛大阿阇梨位则金刚界大阿阇梨位终无由具足也。 随行五部五阿阇梨灌顶传法印真言。 前者慈觉大师入唐复命之初。 平城三君问云。 若于三部若有传法印耶。 大师答云。 此道为体若不入三昧耶不许辄说(云云)因君欲入。 有纪僧正遮不令入。 故君始发入唐之意。 其问意云。 瞿醯已有三部各别阿阇梨文。 而海和上唯以无所不至为传法印。 是佛。 何故无余二部传法印耶。 于后慈觉大师传法授职亦得无所不至无余二部。 后睿僧正徒珍和上学得两部受职入唐。 至复命时语高大夫云。 唐阿阇梨更加传法之印。 似四智赞之印(云云)因之睿珍胡越。 后珍和上与观中院授传法时。 胎藏先授无不至。 次授三身说法之印。 此三身印。 或为三部传法之印。 元庆八年十月十五日夜。 中院与首然二人胎藏授位灌顶付此无所不至印及三身说法印。 十六日夜。 金刚界中付大日三昧耶印。 于后别时唯安然付瑜祇经阿阇梨位印明。 又于别时付真实经三身印明。 此别时印不付首阿阇梨。 窃检瞿醯唯教一人授与都法。 不付二人。 具如彼经。 推量师意不可敢言(云云)今者斟酌前后师意。 瞿醯既云。 若于佛部得灌顶者。 即于三部得阿阇梨。 故但与此佛部灌顶。 自于三部成阿阇梨故更不用二部灌顶。 若具作者。 成就品中唯有佛部无所不至四字真言。 至字轮品具有三部无所不至四字真言。 摄轨唯有佛部窣睹波印。 圣观音亦以此印为根本印。 又成就六执金刚手大慧刀印。 只是此印。 金刚部改作金刚合掌而已。 此二真言各加本部。 此则三部毗卢遮耶授职位印。 各加三身说法之印以为三部传法之印(云云)此约第四三昧耶大悲坛传法灌顶说之若约第五三昧耶秘密坛传法灌顶说之。 轨中五轮成身满足句明(云云)●阿●鑁●囕●唅●欠慈觉大师此用二印。 一金刚合掌(私准尊胜轨。 名一切诸佛三昧耶印)二用内缚五股印。 是理法身三昧耶印也。 经中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 金刚字句明云●阿●尾●囕●吽●欠摄轨用普通印。 是智法身三昧耶印也。 火吽轨中大日心明云。 阿尾囕吽欠用胜身三昧耶印印相如一字轨。 唯二中指屈上节头相柱为异。 是自受用报身三昧耶印也。 摄轨上云。 妙色超三界。 绢谷严身服。 宝冠绀发垂。 寂然三摩地。 喜怒显形色。 操持与愿等。 正受相应身。 应愿济群生。 及至供养法云。 普贤圆光中随性悟群生(云云)图作定印。 是他受用法身羯磨印也。 又五佛顶经。 一切如来心精进明云●阿●尾●囕尊胜破地狱轨云●吽●欠印作内缚二空并立去风。 亦羯磨印●阿●啰●嚩●左●那名出悉地。 是化身真言●阿●未●啰●吽●欠名入悉地。 是报身真言●阿●鑁●囕●憾●欠名秘密悉地。 是法身真言。 ●阿是金刚部主。 肝是阿閦佛。 ●鑁是莲华部主。 肝是弥陀佛。 ●囕是宝部主。 肝是宝生佛。 ●吽是羯磨部主。 肝是不空佛。 ●欠是虚空部主。 肝是大日佛(云云)故以五字为三身明。 顺晓阿阇梨以三种悉地法授睿山本师。 其印信载显戒论缘起中。 前三真言如次名下中上悉地。 本师付广智。 智付德圆。 圆圆圆珍。 珍付中院。 院付首然二人。 此三悉地亦同三身。 上来是佛部自得三部阿阇梨德若别作者瑜祇经中此五字明加三部明名八字明。 真实智亦以●阿布心。 以●娑布膺。 以●吽布额。 以五字布五处。 是佛部法。 若莲华部以●娑布心(或用纥哩)若金刚部以●吽布心(或用缚字)五字及印并同佛部(云云)各加三身说法印也。 今金刚界。 前后师传。 唯用大日三昧耶印。 准前斟酌已得佛部传法灌顶。 亦得于五部得阿阇梨。 故更不用四部灌顶若别作者。 略出经云。 四面毗卢遮那。 以诸如来所持之身坐彼师子座上(云云)义诀云。 法身如来四面圆满向四方作三昧相也(云云)故知四部皆以大日亦为本尊。 谓金刚部大日乃至羯磨部大日。 并以窣睹波印为本三昧耶印。 故瑜伽供养次第法是金刚部阿阇梨行法。 故五相中第五相云。 次先所请诸佛菩萨。 当想一一下来入于自身跋折罗中合为一体。 变跋折罗成毗卢遮那乃至诸部圣众。 随其本尊依彼字印各各作本三昧耶印。 禅智外和合。 忍愿还为峰。 初心。 次喉。 额。 后顶处加之。 密言曰●唵●跋●折罗●萨●●埵嚩●阿●地●瑟吒●莎●嚩●(牟含反)乃至亦云。 前有●吃哩字变为莲华。 上有师子座。 上有白莲华。 八叶上想●鑁字。 或想阿字。 字成窣睹波。 变成本尊毗卢遮那坐于三昧。 乃至亦云。 应诵三昧耶心百字密语。 命身坚固。 便结本尊三昧耶印。 禅智外相叉。 忍愿端竖屈。 进力于背上三节直竖之密言曰(出金刚部百字真言)百字已竟。 不解本印诵此密言●阿●微●啰●●欠已后诸部念诵。 唯本尊异。 余悉略同(云云)私云。 五部三昧耶形各异。 今此文中先月轮中想五股杵。 是金刚部。 加持印明用金刚部百字亦尔。 而成大日亦用大日三昧耶印。 大日五字真言为本尊法。 此则金刚部中大日行法。 其中亦说诸尊通行法式。 故是阿阇梨行法非是一尊持明行法。 又三摩地轨中众会眷属自围绕。 住于圆寂大镜智(同今轨文)结大日三昧耶印先诵金刚百字明(今轨结金刚三昧耶亦诵金刚百字明)不改金刚界大印便诵本尊根本明。 即羯磨会大日真言(今轨念诵金刚萨埵明。 及如莲华三昧耶印百字萨埵明也)此亦彼轨是金刚部大日持明行法。 故与眷属住圆镜智。 此轨是金刚部萨埵阿阇梨行法。 故与眷属亦住镜智。 若至莲华萨埵念诵可云住妙观察智也。 或随何部凡念诵法皆住大圆镜智。 故文殊轨亦住镜智。 或亦何部住观察智。 凡念诵法皆金刚语菩萨三摩地故。 如金刚部大日行法余三准知。 然略出经虽有五部各各灌顶之法而无五部各各阿阇梨名。 今准胎藏部别立之。 彼界三部各以大日塔印为灌顶印。 各加三身说法之印故。 今此界五部各以大日塔印为灌顶印。 各加三身说法之印。 此界三身印出摄真实经。 是证果印亦说。 金刚顶云。 五佛各现二身。 五菩萨是正法轮身。 五明王是教令轮身。 法印真实经云。 三世五方诸佛菩萨天龙眷属。 入出我身各得法身。 法与非法本性清净。 虽似受用衣服饮食天乐心不染着。 各得报身具八正道八相成佛。 为伏诸天鬼神变金刚怒菩萨。 各得化身故。 五方佛各具三身自证化他二义都法阿阇梨总持诵印真言。 一大日羯磨印总真言。 真实经云唵(一)吽(二)惹(大声三)翳(上四)佐(五)即准下文五佛真言为一真言。 二大日三昧耶印总真言。 略出经云嚩日啰枳惹南通佛。 轨中五佛皆用此明各加种子。 三大日胜身三昧耶印真言。 一字轨云唵仆欠以印五处证得五智五佛身也。 四大日三种悉地三身印真言。 尊胜轨以五字为五部主肝心。 五大日摄一切如来阿阇梨行位印真言。 瑜祇经云。 日日诵持经一月所。 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一切智慧通达。 金刚萨埵常为亲友常住行人心中。 忆处便至更不劳召请及以印契真言等。 或坐或立皆成就。 六金刚萨埵菩萨心印真言。 经云。 若有侧近置二界及诸部道场者。 若诵此真言彼悉亲近。 七一切佛眼佛母印真言。 经云。 五部深密一时齐证。 常持此明身如三十七尊。 所言成真言。 举动成印契。 视处成金刚界。 触处便成大印。 为大阿阇梨故授密法印。 先诵此明千遍。 八修灌顶夜羯磨三十七印明普念诵法。 胎藏义释中第七夜供养了作普念诵法各七遍也。 今亦准之。 九修灌顶夜羯磨五部主印真言。 略念诵法。 彼义释中或只持诵部主真言。 今亦准之。 十随要一尊印明。 别念诵法。 指归金刚界品六中第五四印曼荼罗具二十一尊。 如上四曼荼罗中所求悉地。 于此像前求成就故别可作大日四印四摄。 十二供尊。 二十一尊曼荼罗作成就法。 如大日者余尊亦尔。 又彼义释秘密坛中说最初正等觉大曼荼罗中随要若以宝幢安中台时则以大日安宝幢位。 若菩萨安中台时则以大日安宝幢侧随安左右。 若以阎王安中台时则移八叶安中院内随安傍边。 如此上尊尔(云云)今亦准之都法大阿阇梨为自他愿修随要法。 随取一尊安中台时准彼修此。 以三十七尊互为主伴(云云)指归降三世会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印。 大乐五秘密法。 以五尊法各住五方。 瑜祇五方五大虚空藏法。 虽似此中彼各别品别会行法。 非此中法。 此十法中随乐用一。 若百字明古有三说。 一说五部百字鳞次用之。 二说唯用轨中金莲二部百字。 三说唯用佛部百字。 其佛宝羯三部百字未见诚文。 古准作亦皆承用。 故今用之。 今都法时或直可用一切如来金刚萨埵金刚百字。 其三昧耶印是独股印故。 其羯磨印亦三股印故。 或直可用大日如来窣睹波百字。 其三昧耶印是窣都波故。 其窣睹波内具足五部故抑窣睹波百字出何文耶。 今准文殊诸轨皆用竭伽百字准而言之一切诸尊各可用其三昧耶句作百字明。 是故大日百字可用窣睹波句。 而古来作佛部百字用没驮者。 略出经云。 如来部故。 凡诸百字必用三昧耶印。 次用羯磨等明念诵。 或随所持真言亦用其印诵百字明。 次念本明多出别轨。 若胎藏中八字真言印是三部二坛都法念诵法随行五部五阿阇梨别持诵印真言。 一轨中五佛羯磨五印真言。 二五佛三昧耶五印真言。 三略出经灌顶法中出四部明。 不出大日。 大日部明即羯磨会大日真言。 谓●唵●嚩●日啰各加部号部种子也。 亦用随部五印。 四次第法中大日五字真言皆为五部大日真言。 同用大日三昧耶印。 其百字明随部用之。 已如上出。 若胎藏中三部各有四字真言。 或各五字加第五声。 又三部各用五字真言。 此随五部五阿阇梨可用一印曼荼罗具十七尊。 部别五尊加十二供。 指归虽云大日萨埵具十七尊余皆十三而依理言之五佛各具十七随行三十七尊持明行者各持诵印真言。 若大日尊持明行者非阿阇梨。 若授大日印真言者与阿阇梨有何异耶。 且胎藏界大日持明行者印明。 海和上云。 定印。 亦五印。 仁和上云。 无所不至。 珍和上云。 金刚界三昧耶会大日剑印。 睿和上云。 毫相印。 亦五胡印私云。 供养法中大日持明行法。 出毫相印。 今准诸尊别轨本尊根本身印。 心印心中印及以诸相好印。 并所执持器杖等印。 道具等印。 或轨出一一别用。 或轨随出其一为根本印。 故供养法唯出大日心明毫相一印真言为大日印。 真实经中三十二印皆大日印。 持明行者随可持一。 而仁和上用无所不至者。 圣观音轨亦虽用此为本尊印而不的指言传法印。 故持明者不能知之。 胎轨尊中多有此印。 亦可准知珍和上云。 大日剑印。 依火轨胜身三昧耶印且名剑印。 若不尔者何故胎藏用金刚界大日剑印(云云)今轨不改成本尊印即用诸佛加持。 诸佛加持真言即大日明。 而念诵时用二萨埵二印。 此则三十七印皆大日印故为大日持明行者。 且出二萨埵印故随意乐可用。 若二若三十七随一终至究竟同成大日(云云)若三摩地轨中先用大日三昧耶印诵百字明。 不改此印念诵羯磨真言。 此是随行大日持明者法。 古人为疑。 印是三昧耶印。 明是羯磨明。 故更加三昧耶明亦是羯磨印而二重用之。 而未曾惊。 今轨亦用萨埵三昧耶印诵百字明及萨埵羯磨明私云。 准诸别轨此有四。 一以本尊三昧耶印诵百字明加持自身。 法身坚固。 次不改此三昧耶印诵羯磨明。 乃至念诵。 此则坛上多分观羯磨尊。 是令本尊智身入我我入故也。 其羯磨尊是智身故。 如上二轨(云云)二以本尊三昧耶印诵百字明。 不改此印诵三昧耶明。 乃至念诵如文殊轨金刚王轨(云云)三以三昧耶印诵百字明。 以羯磨印诵本尊明。 如五秘密(云云)四一字轨。 先以羯磨智拳印明念诵百八。 或一千。 次以胜身三昧耶印明念诵百八或千。 故知此法不可一定。 其一字轨是持明法。 而用大日二印故。 慈觉大师与大日持明者授三摩地轨大日三昧耶印。 一字轨大日智拳印以为正说。 唯以不作耳语三昧耶法及传法许可亦不令知是传法印与阿阇梨为异(云云)随行三十七尊法持明行者。 各各可持本尊印明。 其百字印及念诵印可准前说(云云)或随本尊别轨定用其百字明亦有二。 诸轨中多用本尊本部百字。 且如金刚王三昧耶是釼笈而用金刚百字。 自余准知。 二文殊轨正用本尊朅伽百字。 故须随三十七尊三昧耶作其百字(云云)其本尊明亦有二说。 一说轨中或用本尊根本真言。 心真言。 心中心真言。 若具足若随一皆是三昧耶真言也。 二诸轨中或用通大法中若羯磨明三昧耶明。 若二种若随一。 今轨金刚萨埵真言是东方萨埵金刚羯磨明也。 莲华萨埵真言是西方法金刚羯磨明也。 此金刚法真言。 轨中羯磨会云达摩颉利(二合)三昧耶会云萨嚩迦里。 今准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五相成身观自在。 亦云。 现得圆满金刚法身。 即观此身便成正觉。 乃至出金刚法羯磨印明及三昧耶印明。 如今轨。 然奉送真言唵钵娜磨(二合)萨怛嚩(二合)穆今师说中莲华萨埵真言唵钵娜么(二合)萨怛嚩(二合)即金刚法莲华部心(云云)此一尊法。 即指归中初亦一印曼荼罗中弟子受先行法修集本尊三摩地是。 若持大日及金羯萨埵真言具十七尊。 余皆十三尊。 作曼荼罗已如上引(云云)若瑜伽供养次第法出十三尊。 诸部通法。 谓本尊加十二供尊。 略列六本尊法。 一大日尊。 二执金刚。 三曼殊师利。 四观自在。 五虚空藏。 六多罗尊。 此次第法是金刚部中阿阇梨法。 而兼说五部诸尊观法也。 故文云诸部念诵略同。 若念诵各结设法中瑜祇行者彼三摩地随佛念诵要记略列八本尊法。 一大日尊。 二观自在。 三文殊师利。 四虚空藏。 五普贤。 六金刚藏。 七如意轮。 八多罗尊。 此结护法是金刚界五部通行法式。 而用苏悉地三部三部耶及地结。 并是道场观中坛上本尊形像及等。 并大日经辟除法等。 及金刚顶八供印明。 五供印明。 是亦阿阇梨行法。 然此二法并念诵时印真言也。 两文文言少异。 大意则同金刚智三藏所出行法少异。 大日尊。 次第法云。 前有●吃哩字变为莲华。 上有师子座。 上有白莲华。 八叶上想●鑁字。 或想阿字变成窣睹波。 变成本尊毗卢遮那。 身真金色如剡浮檀。 坐于三昧离烦恼尘。 项佩光焰挂轻天衣戴五佛冠。 光明照耀人天三界。 瑜伽行者以一切如来身口意金刚差别印加持已身。 又想一切随形相好庄严其身。 应诵摩诃衍三昧耶百字密语。 令身坚固。 便结本尊三昧耶印。 禅智外相叉。 忍愿端竖。 屈进力于背上三节直竖之。 密言曰。 金刚百字。 百字已竟不解本印诵此密言●阿●尾●啰●●欠已后诸部念诵唯本尊异。 余悉略同。 结护法中大日尊观同前文言。 唯其人天三界句次亦云。 集十地菩萨摩诃萨灌顶故现色身。 宝冠璎珞庄严其身。 住在胜妙也三昧为欲超过诸天色相住光明轮中诵密言曰●阿●尾●啰●吽●欠一者行人观自身心中有毗卢遮那如来。 想一●阿字由如满月放白色光。 如来于中妙坐白莲华身作赤金色。 便结本尊三昧耶契。 二羽作金刚拳已竖进度。 以观羽执之。 由此契故能得诸佛授与三菩提记。 复想毗卢遮那在曼荼罗中结跏趺坐。 相好圆满具大威德。 色相鲜白如净满月。 一切明以为其身。 宝冠庄严发辫拂肩。 被服天衣轻妙缯彩。 以身语意三业秘密轮现作神变。 行者作是思惟。 密言曰●唵●跋●折啰●驮●睹●[口*梵](私云。 智拳印是羯磨印)私云。 瑜伽莲华部念诵中四摄遏伽已竟。 即出金刚法菩萨羯磨三昧耶二印真言。 是同大轨通行之意。 若文殊轨成本尊处。 亦出金刚利菩萨三昧耶印真言。 五髻文殊印真言也。 或轨亦名文殊三业印真言也。 若一字轨念诵法处亦出智拳羯磨印明。 胜身三昧耶印明。 此二盖是随乐别行之法。 以此三意一切准用执金刚菩萨。 次第法云。 若作执金刚念诵先所想师子之座。 莲华台中当观●字。 变跋折罗成执金刚。 其色如月种种华光。 或复青色。 种种庄严。 观已结金刚萨埵本印。 金刚藏王菩萨羯磨印。 禅为金刚拳安置于心上。 智手亦如之作调析罗势。 密言曰●唵●跋●折罗●萨埵(上引)●娑嚩●诃结设法云。 若念金刚藏菩萨。 莲华台中观一●吽字变为跋折啰成金刚藏菩萨。 身如浅碧玉色顶戴五佛。 禅为金刚拳安置心上。 智执跋折罗放火焰光。 圣者于中乘宝莲华。 三古金刚杵围绕月轮观诵真言曰。 同次第法。 唯无唵字文殊师利智印。 次第法云。 若念曼殊师室利于莲华中想一●子变成金刀。 变为曼殊室利俱摩罗形。 顶有五髻髻有五佛。 智施无畏。 禅执青莲华。 上有跋析罗光明杂色。 作印禅为金刚拳当心上安之。 智亦金刚拳如持金刀上。 进屈智支背当。 如是作之。 密言曰唵跋析罗底乞瑟拏淡莎诃结设法云。 若作文殊师利念诵于莲华中观一●字。 变为猛利金刀。 变成文殊室利。 身色如黄金顶有五髻。 禅执青莲智执般若梵夹坐月轮中。 金刚杵四面围绕。 圣者于中乘杂色宝华。 放赤色光明说心地真言曰。 同次第法观自在菩萨印。 次第法云。 若念观自在菩萨于莲华中想●吃哩字。 周广无量变成莲华作观自在身。 其晖鲜焰如红莲华。 顶上有髻。 中有观自在王如来。 左手持莲华当心。 华上亦有跋析罗当其心把。 右手如擗莲华叶。 又观自在三昧耶门犹如莲华不着尘水不为爱染之所污累。 密言曰唵跋折罗达磨吃哩结设法云。 若念观自在菩萨三摩地念诵者于莲华中想●缬哩字。 其字光明由如莲华放种种光。 变成观自在菩萨(以下同次第法)乃至云。 说本尊观自在三摩地心真言曰。 同次第法(私云。 是羯磨印真言)虚空藏三昧耶印。 次第法云。 若念虚空藏菩萨如前。 华中观●●怛洛字。 变为红颇梨宝。 光焰。 光中如前遍满及等自身。 变为菩萨身。 真金色。 髻中五佛佩五色光。 右施无畏。 与愿持颇梨宝。 左为宝拳持青莲华。 华如红宝色。 观已智定外相叉。 禅智俱端竖。 进力端相捻。 屈背如宝形。 是名虚空藏菩萨根本印。 密言曰那么阿迦舍蘖婆耶怛侄他唵阿哩迦么哩每唎莎诃结设法文同次第法(唯云。 在施无畏。 右持青莲华华中有红颇梨宝。 菩萨于中乘青莲华坐月轮中)私云。 印是三昧耶印真言是根本真言。 亦是三昧耶真言多罗菩萨三昧耶印。 次第法云。 若念多利随心者一一依前莲华上想睹龙(二合)字。 变成青莲华如前。 乃至变成菩萨。 种种庄严。 宝冠上观自在王如来。 左持青莲华当心。 右施愿与无畏。 其印相者禅智内相叉。 进力变直竖智禅亦如上如青莲未敷。 密言曰唵多唎咄多唎咄唎莎诃已前念诵诸部互用。 唯改本尊及诸契印。 辟除不异观行少殊结设法云。 若多罗菩萨念诵于莲华中观都弄字。 变成青莲华多罗菩萨身。 肉红色种种庄严冠上有观自在王如来。 左执青莲当心上。 右施无畏。 满诸愿。 圣者于中乘宝莲华放白色光能满诸愿。 名曰随真言曰。 同次第法。 尔时世尊。 入于普光明多罗三昧。 以三昧力从其面轮右童中放大光明随光流出现妙女形。 住于殊妙色三昧。 无价杂宝而为严身。 无量诸天前后围绕。 先次顶上想有唵字。 次于额上想有多字。 二目童中置于咄字。 复安喉上想有多字次以二肩布安利字。 想右心上复安咄字。 若在脐下又想利字于两脾中想莎嚩字。 又于胵上想有诃字。 如是布字周遍于身。 方请本身来就法体。 由是义故先观后请。 若念普贤菩萨者莲华台中观苏嚩字变为金刀成普贤菩萨。 身白月色。 顶有五佛。 威光赫奕由如日轮。 菩萨于中乘千叶莲华放杂色光坐月轮中。 三古跋折罗周遍围绕。 真言曰那么三曼多拔折啰吽(私云。 若拔驮罗欤)若如意轮菩萨念诵。 莲华台中观●缬哩字。 变为真多摩尼宝。 问错殊妙由如日轮放大光明。 变为真多菩萨。 色如檀金顶戴无量寿佛。 具足六臂成神通。 菩萨应化六道能令有情满足六度。 在补怛罗山思惟三昧(云云)私云。 此菩萨有别仪轨。 当依胎藏金刚悉地三法次第修之。 准上来意若随行三十七尊者各观三十七种子变成三十七三昧耶形变为三十七本尊。 用三十七若三昧耶。 若羯磨真言。 若二俱若随一。 各依金刚界从三昧耶至奉送法各可修之金刚界对受记第七金刚界大法对受记第八沙门安然记正念诵法第百八十六之余日院说。 凡念诵有四种。 一音声念诵。 谓高声文文字字句句分明诵也。 二金刚念诵。 谓无声唇齿合而少动声默诵也。 三三摩地念诵。 唯心中念之。 四真实念诵。 谓念真言义理也。 此四种中今是金刚念诵也。 香房中院不说。 私云。 略出经出四处念诵。 一修瑜伽者修道场毕。 先称三十七灌顶道场主梵名请至道场。 是名瑜伽名字念诵。 二若修行者当须入道场想念三十七尊坐位。 然后结三十七印召请三十七尊。 皆须显示供养本尊及香华等。 凡念诵时时不阙是名法印三摩地念诵。 三凡修瑜伽念诵者结三十七尊三摩地契已。 想自心中各有本契。 于心月中令使心契转转变现。 从自身毛孔中现种种相及陀罗尼。 周布于自心月间。 令一一字各放无数色光。 与心月色相间杂。 亦出毛孔中照十方界。 是名行人三摩地念诵。 四凡修行念诵陀罗尼结印契修三摩地讫。 从定出已。 以己身及十六大供养陀罗尼印契供养一切如来已。 每日四时念诵。 念诵四种。 一音声念诵。 二金刚念诵。 合口动舌默诵是也。 三三摩地念诵。 心念是也。 四真实念诵。 如字义修行是也(云云)瑜伽供养次第法云。 念诵之法凡有四种。 一者音声。 如本尊口中流出入行者身。 以此本尊陀罗尼字于净月中想右旋如鬘犹如水精布明镜上。 清朗映彻表里分明。 声如摇铃勿令断。 不缓不急当自闻之。 气息调和安徐审记。 从初●阿字乃至●欠字字虽差别义理终同。 此●阿字门者是无生义。 由无生故则离言音。 由无言音。 即无尘垢。 尘垢既静则无因缘。 因缘既无即等虚空性。 既等虚空性住平等性。 则本无生故得平等空。 如初门中具一切义。 乃至四十二位皆亦如之。 具如本门。 二者三摩地念诵。 一一如前。 端身定心门目定印为异耳。 三者金刚念诵。 所谓唇齿相合。 舌头微动。 离于言音。 四者降魔念诵。 谓内住悲心外现威猛。 频眉顾视。 瞋怒励声。 忿怒金刚诸使者等各依本形随其契印。 如观月时易月为日。 想此名降魔念诵。 由此念诵加持之力能除行者宿障重业具如广文(云云)若金刚王轨云。 四种念诵中应以金刚语念诵。 三摩地念诵最为相应(云云)故轨二萨埵念诵中云。 金刚语者是四种中第二金刚念诵。 而大日说。 金刚萨埵文云金刚语。 是金刚萨埵真言者难释也(云云)又莲华萨埵文云住等引而诵者。 大日义释云。 三摩呬多此有二种。 一未三摩呬多地。 二三摩呬多地。 谓似真位(云云)睿和上说。 凡于念诵有五种。 四种如经。 第五忿怒。 如次第法。 又云。 四念诵中于凡夫金刚语为最。 又云。 修身观相好者。 古人未释(云云)源仁阿阇梨云。 有睿僧正所传。 四种念诵此有二说。 一云。 声念诵法。 莲华念诵法。 金刚语念诵法。 三摩地念诵法。 二云。 金刚念诵。 莲华念诵。 三摩地念诵。 真实念诵(云云)或名金刚界布字法。 具出如左金刚界四种念诵法(一名金刚界布字法)第一声念诵法。 PICT75019401. GIF/PIC观声念诵所修字轮。 光明莲环连于我心月轮。 从我顶出从本尊右足千辐轮门入连于本尊心月轮。 从本尊顶出周遍法界。 供养于佛利益众生。 还来从本尊顶入复连于心月轮。 从右足下出从我顶入见修于心月轮。 如是修习谓之声念诵第二莲华念诵法舌上有月轮。 月轮之上观三十七尊种子如例(云云)观莲华念诵。 所修字轮光明连环。 连于我心月轮。 从我口出从本尊左足千辐轮门入连于心月轮。 从本尊口出周遍法界供养于佛利益众生。 还来从本尊口入复连于心月轮。 连于心月轮。 从本尊左足出从我口入见修于心月轮。 如是修习谓之莲华念诵第三金刚语念诵法心月轮上观三十七尊种子如前(云云)观金刚念诵所修字轮光明连环连于我心月。 从我心出从本尊脐入连于心月轮。 从本尊心出周遍法界供养于佛利益众生。 还来从本尊心入连于心月轮。 从本尊脐出从我心入见修于心月轮。 如是修习谓之金刚语念诵第四三摩地念诵法●鑁字言说不可得故●吽字因业不可得也●吽字因业不可得故●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也●怛罗(二合)字行业不可得故●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也●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故●恶字作业不可得也●恶字作业不可得故●鑁字言说不可得也●鑁字言说不可得故●恶字作业不可得也●恶字作业不可得故●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也●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故●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也●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故●吽字因业不可得也●吽字因业不可得故●鑁字言说不可得也●吽字因业不可得●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故●恶字作业不可得●鑁字言说不可得故●吽字因业不可得也●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恶字作业不可得●吽字因业不可得●鑁字言说不可得故●怛啰(二合)字行业不可得也●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恶字作业不可得●吽字因业不可得●怛罗(二合)字行业不可得●鑁字言说不可得故●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也●恶字作业不可得●吽字因业不可得●怛罗(二合)字行业不可得●纥哩(二合)字智业不可得●鑁字言说不可得故●恶字作业不可得也所谓一字摄多字多字摄一字之义也。 ●鑁字成法界体性智窣堵波毗卢遮那如来相好圆满法身也。 吽●怛啰(二合)●纥哩(二合)●恶字成四智三昧。 四如来相好圆满身也。 四佛四波罗蜜。 十六大菩萨各与一俱胝眷属恭敬围绕周遍法界毗卢遮那如来也。 如是修习谓之三摩地念诵或时说云中●●东●●南●●西●●北●●内四●●外四●●四摄●●十六尊东慈氏●不空见●灭恶趣●除忧暗●南香象●大精进●金刚幢●智幢●西无量光●月光●贤护●网明●北金刚藏●文殊●辨积智●普贤●二十天●金刚念诵东面顶中五字心东五字右肩南五字左肩北五字顶西五字脐上内四供脐间外四供四摄腰上十六菩萨腰间二十天(并如曼荼罗本位)次第安布已观此诸字光出行者顶入尊右足至尊心月。 出尊顶上周遍法界。 上供下化还入尊顶至尊心月。 出尊右足入行者顶至心而住莲华念诵行者舌上布诸字各如本位。 出行者口入尊左足至尊心月。 出本尊口周遍法界。 上供下化还入尊口至尊心月。 出尊左足入行者口至心而住三摩地念诵行者心月布上诸字各如本位。 出行者心入尊脐间至尊心月。 出本尊周遍法界上供下化还入尊心。 出尊脐间入行者心至而住真实念诵行者心月布中五字各如本位。 五字一一不可得故顺逆各三次一一字●鑁字为始以四个字不可得故各第五字亦不可得。 亦须顺逆各三观之次初●鑁字转成法界性智。 法界性智转成窣都婆形。 率睹波形转成大日如来次●吽●怛啰●纥哩(二合)●恶字转成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金刚宝形。 莲华。 羯磨。 阿閦。 宝生。 弥陀。 释迦。 一一别观。 如大日观。 成五佛已与十佛刹微尘眷属具足围绕安住心中真实念诵法(睿说)心有满月轮。 上有●览字烧尽自身唯有月轮。 上有●鑁字变成金刚萨埵。 萨埵心上亦有●阿字转成月轮。 上有五字●鑁●吽●怛啰(二合)●纥哩(二合)●恶顺逆各旋三转。 一一变成五智。 亦变成五三昧耶形。 亦变成五如来眷属围绕。 或时随观五部别别作之亦得三摩地印第百八十七日院说。 前羯磨门中无量寿佛印。 须臾之间入法界三昧观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是名法界三昧。 香房说。 入定印。 中院说。 珍和上说。 次住等持入法界三昧观修旋陀罗尼中院决云。 三摩地轨五字义理逆顺观之。 不云心月睿和上说。 次结智拳印加持四处(私云。 此印诸说所无。 云云)次结三摩地印(妙观察智印)入法界三昧。 即观想我心满月轮中有●字门。 当●字门前有●字门。 ●字门右有●字门。 ●字门下有●字门。 ●字门左有●字门PICT75019601. GIF/PIC即诵●●(三遍)●●(三遍)●●(三遍)●●(三遍)毕观想●暗字门本不生不可得故●鑁字门言说不可得也●鑁字门言说不可得故●囕字门染净不可得也●囕字门染净不可得故●唅字门因业不可得也●唅字门因业不可得故●欠字门虚空不可得也●欠字门等虚空不可得故●鑁字门言说不可得也●鑁字门言说不可得故●暗字门本不生不可得也●暗字门本不生不可得故●欠字门等虚空不可得也●欠字门等虚空不可得故●唅字门因业不可得也●唅字门因业不可得故●囕字门染净不可得也●囕字门染净不可得故●鑁字门言说不可得也●鑁字门言说不可得故●欠字门等虚空不可得也●欠字门等虚空不可得故●暗字门本不生不可得也逆顺三遍已应观字门虽各别而证之理皆不可得也。 ●字门在我座下。 ●字门在脐间。 ●字门在我胸间。 ●字门在额。 ●字门在顶。 布字已毕次第亦诵。 即是地水火风空法界五大也。 我身中本具此五大故自身即法界。 法界即自身。 是法界身即变成窣堵波。 是窣堵婆即法界故。 诸佛海会悉在其中。 此海会塔变成大日毗卢遮那。 遍一切故。 法界所有是如来身。 自证如是。 众生亦尔。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运和上说。 次作定印是妙观察智印也。 于心月轮观布五字。 ●婀中央●鑁下●囕左边●唅上●欠右边唅阿鑁PICT75019701. GIF/PIC布讫。 始从中字下左上右如次诵之。 即始阿字至于啰字三字皆加三点。 谓●●。 其●吽字除污点成唅字。 谓●其●欠字如本无改又如次称●[口*闇]●鑁●囕●唅●欠五字义曰。 诸法本不生是●闇字也。 自性离言说●鑁字也。 清净无垢染是●囕字也。 因业不可得●唅字也。 诸法等虚空不可得是●欠字义也。 依●阿字本不生故●鑁字门自性离言说。 乃至展转依●欠字诸法等虚空不可得故●阿字门诸法本不生。 是一转也又从●欠字逆还如次入●闇字义而极。 是一转也又以●阿字义入●鑁字义。 亦以●闇字义入●囕字义。 如是至于●欠字义而极。 是一转也又以●欠字义入●闇字义。 亦以●唅字义入●闇字义。 如是乃至以●鑁字义入●闇字义而极。 是一转也已观诸法本不生理而须臾住是三摩地又心月轮上观本尊种子而成本尊。 彼大小量若先等身以后观就之时。 自身广长令遍法界。 若是等身之时逆顺观于相好。 若观熟等遍法界时亦如是观是细观也。 若略观时但月轮中观种字是也又略观者。 但可观心莲华月轮是也(云云)私云。 此说可云●●一转是顺。 ●●一转是逆。 ●●一转是以阿字入后四字●●一转是以后四字皆入●暗字行和上说。 次本尊羯三二种加持四处(如前)次字轮月轮观无分别。 以左手仰置跏上。 以右手置于左手掌上。 禅智相拄头闭目以舌着腭入法界体性三昧想吾自心中观心月轮。 其月轮内顺逆诵旋五字旋陀罗尼。 ●阿●嚩●罗●●贺●佉。 如是无数。 次顺逆诵旋五字。 第十一转旋旋陀罗尼。 ●庵●鑁●囕●唅●欠。 如是无数。 次顺逆观诵旋五字义。 诸法本不生。 自性离言说。 清净无垢染。 因业不可得。 等空不可得。 是为顺。 等空不可得。 因业不可得。 清净无垢染。 自性离言说。 诸法本不生。 是为逆次展转训释顺逆观旋。 诸法本不生故自性离言说。 自性离言说故清净无垢染。 清净无垢染故因业不可得。 因业不可得故等空不可得。 等空不可得故诸法本不生。 是为顺也。 诸法本不生故等空不可得。 等空不可得故因业不可得。 因业不可得故清净无垢染。 清净无垢染故自性离言说。 自性离言说故诸法本不生。 是为逆。 如是无数PICT75019702. GIF/PIC但睹月轮遂令现前目前。 渐舒渐大遍满一世界。 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他三千界。 乃至法界。 上从佛界下至生界一切诸法皆现自心次渐敛他三千界。 大千界。 中千界。 小千界。 一世界。 如旧一肘还入身中次不观字义不观月轮。 但住无分别。 如是久久住。 疲则出定私云。 三摩地轨云。 结三摩地印入法界体性三昧修习五字旋陀罗尼诸法本不生自性离言说清净无垢染因业等虚空旋复谛思惟字字性真实初后虽差别所证皆归一不舍是三昧兼住无缘悲普愿诸有情如我无有异生●慈觉大师说云。 此即五字义理顺逆旋布心月●PICT75019801. GIF/PIC大日经云。 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 即身成佛义云。 六大常住曼荼罗。 我觉是识大也。 出过语言等句是五大也。 谓以识大觉五大故(云云)大日经云。 佛法离诸相。 法住于法位。 法华经云。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天台释此引大经云。 佛性不离六法不即六法。 六法即六大也。 大般若云。 六界。 圆觉经云。 六大不动故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亦不动也(云云)今谓。 大日经金刚字句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没驮南(归命普佛是我觉义)阿尾啰吽欠(是所觉五大义)瑜祇经云●阿●尾●罗●吽●欠(是所觉五大义)●吽●纥唎●恶(是三部我觉义)然释法界体性四释不同。 若浅略释诸三乘教所明真如法界之理。 若深秘释诸一乘教所明真如理智十法界法。 若秘中深秘释诸真言教所明法界体性诸尊三密。 若秘秘中深秘释诸真言教所明法界体性四曼荼罗。 今以五字为法界者是第四释四曼荼罗中法曼荼罗法界体性(云云)根本印第百八十八日院说。 轨云。 行者出三昧即结根本印者。 谓萨埵印。 诵本明七遍者萨埵明也。 香房说。 普贤三昧耶印。 中院珍和上说。 次从定出结本尊契四处加持。 睿和上说。 如是观已作智拳印诵本明七遍加持四处次结前萨埵印诵金刚百字明加持四处。 运和上说。 念观已百字及根本加持也。 口决云。 观竟时。 佛眼印加持。 是一印加持者用不任意耳次作五部百字印真言及根本真言一一部根本终皆加四字明也行和上说。 次本尊羯三二种加持(如前)次本尊百字加持(如前)次部母加持四处私云。 准诸别轨及今轨文念诵毕已。 发五大愿入三摩地修习五字。 从三昧出结根本印(云云)今此文云根本印者上有二萨埵三昧耶印故此亦可用二印随一。 若用所余可准上念诵中用之(云云)又诸别轨。 或念诵前用百字佛眼。 则至念诵后更不用之。 或念诵后用百字佛眼。 则于念诵前亦不用之。 或并前后重亦用之。 存略随时(云云)八供养印第百八十九日院说。 如前内四外四等印真言也香房同日。 中院珍和上说。 次八供五供普供养印第百九十日院说。 如前印及真言。 香房中院珍和上说同日赞叹第百九十一日院说。 次妙音赞。 如百八名赞及百字赞香房中院珍和上说。 次赞阏伽印第百九十二日院说。 印真言如前。 此处誓愿回向香房中院珍和上说同日睿和上说。 次十六尊赞。 若四智赞。 次复八供养(供养会八供)次坛供。 次饮食真言。 次摩尼。 普供养(如前)次体佛。 次献阏伽运和上说。 次文复修八供养谓修三昧耶会八供养印契真言。 理须依口决。 赞咏次后有八供养契。 行者悉之。 次献涂香等供。 谓次第如前但献左方供养等。 次虚空库印。 真言仪式如前。 次文云。 以妙音赞叹。 谓修赞咏。 然依口决是赞可在八供养前。 今且任文注之但献左方。 次献阏伽香水。 但献左边仪式如前。 次金刚合掌安顶可诵诸有永离一切过等四句偈也。 次五悔。 次推量时缓急礼称三十七尊名(若缓可行。 若急不可行)行和上说。 次四智赞。 次摩尼供养。 次阏伽。 次普贤行愿私云。 略出经云。 复为供养一切如来及金刚部众应羯磨契及三摩地契。 如上供养。 复以金刚赞诵陀罗尼。 依四种密供养法已诵此伽陀曰金刚萨埵摄受故得成无上金刚宝今以金刚法歌咏愿为我作金刚事●应金刚舞合掌及金刚戏笑等作密供养法。 次应手执香华供养外坛圣众。 三摩地轨。 及今轨云。 复修八供养以妙音赞叹。 献阏伽香水。 今云。 经云以金刚赞诵陀罗尼作四密供者。 是以四智赞印作四供养如一字轨。 次伽陀。 是彼赞唐语。 次金刚舞合掌及戏笑等是四内供养。 逆次而说。 次执香华是四外供。 轨云。 复修八供即指此法故。 次当赞及献阏伽。 诸轨皆尔而诸中不得经意。 先赞。 次供。 但准诸轨或念诵后先用二会印明。 次修八供等。 是用略出经意。 或念诵后先入法界三昧。 次用根本印明。 次修八供等。 如三摩地轨。 或念诵后。 重结本尊羯磨三昧耶印。 各入三昧观明字义。 如一字轨等。 今轨已具总别念诵。 若具若分随修用之又准诸轨或用羯磨八供。 如观自在王。 或用三昧耶八供。 如三摩地诀于羯磨曼荼罗明十六大供养。 今轨二会八供。 准是奉诵大供养会。 兼事八供五供。 念诵结设法用三昧耶会八供羯磨五供。 故今念故八供五供随意用之并得振铃第百九十三日院中院珍说。 次振铃。 香房不说降三世解界第百九十四日院香房中院珍说。 次以降三世印左转解界三昧耶解界第百九十五日院香房中院珍说。 次结三昧耶拳。 外缚忍愿如剑以风付背。 是前三昧耶会中大日剑印。 当心一诵即至顶上。 二手分开渐渐引下至心(香云。 如摩首势)前散。 如是印真言各三度。 真言曰唵缚日啰穆由结此印诵真言故。 前来所结三昧耶会中一切诸印俱时解脱。 轨云。 次结三昧拳一诵而掣开是也羯磨解界第百九十六日院香房中院珍说。 次结羯磨契。 前智拳印安心。 一诵右拳一开散之。 如是诵散三遍。 故轨云。 次结羯磨拳三诵三开手。 真言同前。 由此印明故前羯磨会中一切诸印俱时解脱。 故轨云。 从彼彼出生所有一切印于彼彼当解。 由此真言心唵嚩日啰穆睿和上说。 次降三世解界。 次火院。 次虚空网(已上。 三各左转解界)次金刚墙。 次地界(已上若伽蓝不解之。 若虽假处念诵期内不解。 结愿已解云云)次结三昧耶拳。 一诵而掣开缚手。 谓萨埵印当心。 真言曰●次结羯磨拳·三诵三开手。 羯磨印真言●●即想从一一生印。 皆一一解开运和上说。 次一切佛大三昧耶印明(以印左转解界。 真言满陀满陀次下莎嚩贺上加文阇文阇句。 杂人云揭车揭车。 是句加不任意)次火院印(左转解界)次金刚网印(左转解界)次降三世印(左转解界)次口决云。 外金刚缚当于心触诵明一遍。 一掣拔解。 是一切印首故由解是印力故。 上五相会三昧耶供养会中所作一切印与解是一印一切被解脱理。 顶金刚掌金刚缚。 然缚物故唯用一缚。 真言但可改云。 唵嚩日啰满陀穆次作羯磨契当触于心诵明三遍。 三引拔解由解是印力故。 羯磨会中所作一切印契皆被解脱。 真言唯可改云。 唵嚩日啰羯磨穆上金刚缚并羯磨印。 二印真言名为彼彼。 上四会中所作诸印名为所有一切印是诸印从上二印出故云从彼彼出生四会诸印。 才解上二印时当解。 故云于彼彼当解。 由此真言心次真言是正说金刚缚并羯磨真言。 但缚真言於穆上安满陀满陀。 羯磨真言於穆上安羯磨行和上说。 次解界。 大三昧耶。 火焰。 不动。 降三世。 墙。 已上六契各诵真言左转一遍。 但地结常念诵处不可解。 若非常念诵可解。 次解三昧耶拳。 作金刚缚当心。 称三昧耶目而一度引开也。 次解羯磨拳。 先两手中三指相交开掌也。 二小指二大指甲相拄。 当心称羯磨目而一度引开也私云。 准罥索经四处用铃。 一奉请。 二供养。 三赞叹。 四念诵。 今意奉请之初已用铃。 故解界之初亦用铃也。 唯非诚文故或不用(云云)金刚界对受记第八一校了 发布时间:2024-07-03 08:02:0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