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浅释 内容: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药王菩萨专修苦行。 这种苦行,是最难行的苦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位菩萨,在往昔名号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顾名思义,他和一切众生结了善缘,所以都欢喜见到他。 这位菩萨曾经发心焚身供养于佛。 第二生又燃臂供养于佛。 这种供养,非为一般人所能做得到。 有人打妄想:‘他不知疼吗? ’我相信他是知道疼,但是他忍受著,虔诚地把身体供养给佛。 我又相信他不知疼。 为什么? 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身体忘了,精神集中的观想,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假和合的幻躯而已,没有可爱之处,所以不知疼。 总而言之,不论知疼或不知疼,他能舍身供佛,这是真的供养。 这位菩萨最慈悲,众生有疾病,他一定为彼解除痛苦,所以一切众生都欢喜见到他。 ‘本事’,是说明前生所修的事迹,所行的苦行。 这一品是说药王菩萨为法忘躯的精神,所以成就圆通无碍的品德和智慧。 此品在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之中,属于第二十三品。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 世尊。 药王菩萨。 云何游于娑婆世界。 世尊。 是药王菩萨。 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 善哉世尊。 愿少解说。 在这个时候,宿王华菩萨对佛说:‘世尊! 我在楞严会上,听到药王菩萨讲圆通之法,但不十分了解他怎样来到娑婆世界,有什么因缘? 请世尊慈悲,为我解说。 ’‘世尊! 这位药王菩萨。 他既发愿救护一切众生的病痛,在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中,一定有很多难行的苦行。 请世尊为我们法会中的大众,稍微解说药王菩萨所修苦行的公案,这是大众想知道的事。 ’诸天。 龙神。 夜叉。 乾闼婆。 阿修罗。 迦楼罗。 紧耶罗。 摩侯罗伽。 人非人等。 又他国土。 诸来菩萨。 及此声闻众。 闻皆欢喜。 天龙八部以及人和鬼神等。 又有从十方国土所来的诸大菩萨,以及在法会中的声闻众。 他们听到宿王华菩萨这样向佛请问,都很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 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 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 应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 世尊。 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 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 佛寿四万二千劫。 菩萨寿命亦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便告诉宿王华菩萨说:‘在往昔经过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劫,有一位佛出兴于世,名号为日月净明德如来,他具足十号。 这位佛有八十亿大菩萨,又有七十二条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大声闻众。 这位佛的寿命,有四万二千劫。 在他的国土中,所有的菩萨,寿命也是这样的长。 ’彼国无有女人。 地狱。 饿鬼。 畜生。 阿修罗等。 及以诸难。 地平如掌。 琉璃所成。 宝树庄严。 宝帐覆上。 垂宝华旛。 宝瓶香罏。 周遍国界。 在日月净明德如来的国土,没有女人,统统是男人。 为什么? 因为是莲华化生的缘故,所以其身清净。 没有四恶趣,也没有八难。 何谓八难? 就是:1、苦恼难。 2、大火难。 3、大水难。 4、恶兽难。 5、刀兵难。 6、诸鬼难。 7、枷锁难。 8、盗贼难。 又可以说是:1、地狱。 2、饿鬼。 3、畜生。 4、北俱卢洲(此洲太快乐,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 5、长寿天(色界的无想天,外道所居之处)。 6、盲聋喑哑(六根不全)。 7、世智辩聪(小聪明,反被聪明误)。 8、佛前佛后(不逢其时)。 在彼佛国土的众生,没有这些苦恼的问题。 此国土的大地,平坦如掌,没有崎岖不平之处。 这是什么缘故? 因为此国的众生,悉皆心平气和,所以大地也平坦。 如果人心不平,才现出山河大地。 此国土不但平坦,而且都是用琉璃所成。 又有七宝所造的树,排列成行,庄严国土。 又有宝帐实盖覆在宝树之上。 又有垂下的宝华宝旛。 又有宝瓶宝炉,周遍于国界,处处有这种庄严之境界。 七宝为台。 一树一台。 其树去台。 尽一箭道。 此诸宝树。 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 诸宝台上。 各有百亿诸天。 作天伎乐。 歌叹于佛。 以为供养。 用七宝所造的台,在每棵树就有一个台。 树与台的距离,有一箭之远(一百二十步)。 在诸宝树之下,都有菩萨和声闻们,在那里静坐。 在每个宝台之上,各有百亿诸天,在那里演奏音乐,表演伎艺,用歌曲来赞叹佛,以为供养。 尔时彼佛。 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及众菩萨。 诸声闻众。 说法华经。 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乐习苦行。 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 精进经行。 一心求佛。 在这个时候,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诸大菩萨、诸大声闻众,演说妙法莲华经。 这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欢喜修持一切苦行。 他在日月净明德佛之正法中,很精进经行,绝不懈怠,常在树下禅定,专一其心以求佛道。 满万二千岁已。 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得此三昧已。 心大欢喜。 即作念言。 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皆是得闻法华经力。 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 及法华经。 已经满了一万二千岁之后,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也就是能变现一切色身,教化一切众生。 换言之,见人变人而教化之,见狗变狗而教化之。 无论什么众生,皆能变现同类的身体,去教化度脱,令一切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菩萨得到现一切色身三昧之后,心中生出大欢喜,即刻做这样观想地说:‘我证得这种的止定,皆因为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力量所致。 所以我现在应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以及妙法莲华经,这是因佛所加持的缘故,而能令我专心受持这部经典。 ’即时入是三昧。 于虚空中。 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 细末坚黑栴檀。 满虚空中。 如云而下。 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 此香六铢。 价值娑婆世界。 以供养佛。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时入现一切色身三昧。 在虚空中,雨曼陀罗华(小白华)和摩诃曼陀罗华(大白华)。 又雨坚黑栴檀的细末,布满虚空之中,好像浓云一般而向下降落。 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 此香异常名贵,出产于南阎浮提北海的此岸。 此香有六铢(二十四铢为一两)重,其价值等于一个娑婆世界的价值。 换言之,用一个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才能交换六铢的海此岸栴檀。 用这种香来供养于佛。 作是供养已。 从三昧起。 而自念言。 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 不如以身供养。 即服诸香。 栴檀。 薰陆。 兜楼婆。 毕力迦。 沉水胶香。 又饮薝卜诸华香油。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用这样名贵的华和香来供养佛之后,即从现一切色身三昧出定,自己这样的思念:‘我现在虽然用神通力供养于佛,可是不如用我自己的身体供养于佛。 ’即时饮服一切香油,如栴檀香、薰陆香(叶落地成香)、兜楼婆香(白茆草)、毕力迦香(苜蓿香)、沉水(名贵栴坛香)、胶香(松树之胶),令体内五脏六腑皆清净。 又饮服薝卜诸华所造的香油,令其更清净。 满千二百岁已。 香油涂身。 于日月净明德佛前。 以天宝衣。 而自缠身。 灌诸香油。 以神通力愿。 而自然身。 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这样饮服诸华香油,经过一千二百岁之后,再用各种混合的香油,涂在自己的身上。 乃在日月净明德佛的座前,用天宝衣缠桡在身上。 又灌种种香油在天衣上。 然后,用神通愿力,三昧真火,自焚其身,这种光明,普遍照到八十亿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世界。 其中诸佛。 同时赞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是真精进。 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若以华香璎珞。 烧香末香涂香。 天缯旛盖。 及海此岸栴檀之香。 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 所不能及。 假使国城妻子布施。 亦所不及。 在八十亿恒河沙数世界中的诸佛,见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这种焚身供佛,诸佛便一起赞叹说:‘善哉! 善伐! 善男子! 这才是真正的精进,是名为真法供养于佛。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一天,读到这两句经文时,忽然入定,得到一旋陀罗尼(所有的经典,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明白,通达无碍)。 在这个时候,智者大师看见灵山法会,尚未散会。 释迦牟尼佛仍然坐在法座之上,正在宣讲妙法莲华经。 假使用种种华香、璎珞,以及烧香、末香、涂香,或者用天缯宝旛和宝盖,以及海此岸栴檀之香。 像用这样种种诸物来供养于佛,其功德皆比不上焚身供佛的功德大。 假使用国城妻子来布施,其功德也不及焚身供养的功德大。 由此可知焚身供佛的功德,是无可比拟的。 善男子。 是名第一之施。 于诸施中。 最尊最上。 以法供养诸如来故。 作是语已。 而各默然。 其身火然。 千二百岁。 过是已后。 其身乃尽。 诸佛同时又赞叹地说:‘善男子! 你焚身供佛的布施,乃是第一的布施。 在一切布施之中,这种供养是最尊最上的。 ’用色身来供养佛,就是成就法身的因缘。 诸佛赞叹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后,皆不讲话了。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用三昧真火焚化自己的身体,经过一千二百岁之后,其身才燃烧完尽。 焚身供佛的精神,真是伟大之至! 后人效法者很多。 近年来高僧焚指供佛也不少,如虚云老和尚,曾经燃指供佛,大病不药而愈。 余(宣化上人)作偈曰:‘显亲宗亮大慈仁,助人燃指发道心,夙愿克遂真快乐,本怀已畅喜雍容。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作如是法供养已。 命终之后。 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 于净德王家。 结跏趺坐。 忽然化生。 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这位菩萨做完这样真法供养之后,在命终之时,便又生到日月净明德佛的国土中,在净德国王之家中,结双跏趺坐,忽然之间,化生一个儿童。 称净德国王为父亲,即时为净德国王说出下边两首偈颂: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 即时得一切 现诸身三昧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 为求无上慧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前生为此菩萨名,第二生又为此菩萨名)对净德国王说:‘大王! 您现在应当知道我曾经在日月净明德佛处,精进修行,没有懈息的时候。 聆听佛宣说妙法莲华经,我依照经中的道理修持,所以即时证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我勤加修行这种法门,勇猛大精进,身精进、心精进、昼夜六时勤精进。 把所爱的色身也舍了。 怎样舍的? 我怀著万分的虔诚心,用三昧真火燃烧我的身,供养日月净明德佛。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想求无上道,也就是佛的智慧——大圆镜智。 ’说是偈已。 而白父言。 日月净明德佛。 今故现在。 我先供养佛已。 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复闻是法华经。 八百千万亿那由他。 甄迦罗。 频婆罗。 阿婆等偈。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完前边二首偈颂之后,又对净德国王说:‘父王! 日月净明德佛,现在仍然在这世界中,我先去彼处供养之后,得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也就是无论何种语言,不学而懂,无师自通的法门),我再聆听妙法莲华经,是经有八千万亿那样多的那由他(等于亿数)偈,又有甄迦罗(第十六位数目)、频婆罗(第十八位数目)、阿(音同触ㄔㄨˋ)婆(第二十位数目。 印度有五十二种大数目)等等的偈。 ’大王。 我今当还供养此佛。 白已。 即坐七宝之台。 上升虚空。 高七多罗树。 往到佛所。 头面礼足。 合十指爪。 以偈赞佛。 ‘大王! 我现在应当再去佛所,继续供养这位佛。 ’说完之后,即时坐在七宝所造的台,慢慢向虚空上升,高度有七棵多罗树(每棵树高有六十多尺)。 前往佛所,到了之后,即刻五体投地向佛顶礼,合其双掌,用偈颂来赞叹佛。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佛的容颜,甚为奇妙,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 佛的光明,能普照十方世界。 我在前生的时候,曾经供养佛,我现在又来亲近佛、觐见佛。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说是偈已。 而白佛言。 世尊世尊。 犹故在世。 在这个时候,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完前边的偈颂之后,又对日月净明德佛这样地说:‘世尊! 世尊! 仍然在世。 我在前生见到您,今生又见到您老人家,我和世尊是有善缘的。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 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善男子。 我涅槃时到。 灭尽时至。 汝可安施床座。 我于今夜。 当般涅槃。 在这个时候,日月净明德佛告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 我入涅槃的时候到了,灭尽时期来临! 你现在可以安施床座,预备妥当,我在今天半夜时,就要入大般涅槃。 ’佛出世的时候,都是在白天,表示阳光照耀世界。 佛入涅槃的时候,都是在半夜,表示世界将要黑暗。 不是说佛入涅槃后,世界就黑暗了,而是说等到末法佛法灭了之后,人心被无明所覆,没有智慧的光明。 那么,世界就黑暗了,没有一线之曙光。 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善男子。 我以佛法。 嘱累于汝。 及诸菩萨大弟子。 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 诸宝树宝台。 及给侍诸天。 悉付于汝。 我灭度后。 所有舍利。 亦付嘱汝。 当令流布。 广设供养。 应起若干千塔。 如是日月净明德佛。 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 于夜后分。 入于涅槃。 日月净明德佛,又敕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 我把所有的佛法,统统嘱累于你,以及诸菩萨和大弟子,并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用七宝所造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刹),又有宝树和宝台,又有给侍的诸天,完全移交给你。 你要辛苦了。 等我灭度之后,所焚化得的舍利,也咐嘱于你,你为我处理后事。 应当将佛法流通,将舍利流布,广设供养佛法和舍利,应当建造若干宝塔,作为供养舍利之处。 ’佛这样咐嘱之后,在夜后分,而入涅槃。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见佛灭度。 悲感懊恼。 恋慕于佛。 即以海此岸栴檀为□。 供养佛身。 而以烧之。 火灭已后。 收取舍利。 作八万四千宝瓶。 以起八万四千塔。 高三世界。 表刹庄严。 垂诸旛盖。 悬众宝铃。 在这个时候,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亲眼所见日月净明德佛入涅槃。 悲伤起来,非常懊恼地想:‘我为什么不留佛住世呢? 如果请佛住世,佛或许不会入涅槃。 ’他恋慕忆念佛,舍不得离开佛的左右。 既然佛已入涅槃,便用最名贵的海此岸栴檀为薪,来焚化佛之遗体。 将日月净明德佛的身焚化之后,遂收取无量的舍利,分盛在八万四千个宝瓶之内。 又造八万四千座宝塔,供养宝瓶中的舍利。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到阿育王时代,也造了八万四千个宝塔,分布全印度,专供著佛舍利)此塔之高,有三个世界那么高。 在塔的前边,有两枝旗竿,非常庄严。 垂著一切旛和宝盖,又悬挂一切宝铃,其音声远彻,远近皆能听到。 讲到这里,我想起两件公案。 一为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时,阿难尊者为侍者,他不请佛住世。 摩诃迦叶尊者问他:‘为什么原因不请佛住世? ’阿难尊者很懊悔地说:‘当时似被魔蔽,是故无言。 ’二为印光大师,于民国二十九年冬,在苏川灵岩山念佛坐化。 荼毗时(用火焚化),就用栴檀木来烧遗体。 当时参加仪式的人,不知有多少。 从山下到山上,约有三华里,满山遍野皆是送葬人,焚化之后,用筛子筛骨灰,拾得五色舍利无数粒。 最后来了一位在家皈依弟子,他在筛过的骨灰中找舍利,找不到舍利,于是痛哭了二天,认为自己福薄,无缘供养大师的舍利,非常忏悔自己业障深重。 忽见骨灰中发光,拾得一粒最大的舍利,欢天喜地请回家中供养。 所以佛法常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印光老法师不但修行用功,而且精通经典。 他在普陀山佛顶住了十八年。 在这期间,专心阅读。 阅读时,端然正坐,必恭必敬,手捧藏经。 要到厕所时,一定将所穿的衣服和鞋袜统统更换,不将原穿的衣服带进厕所。 回来时,再换回原有的衣服。 因为这样的恭敬,所以开悟了。 开悟之后,专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后来在苏州灵岩山建念佛道场,提倡念佛法门。 这个法门容易修持,有立竿见影之效。 只要一心不乱的持六宇洪名,到时候,自然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 老法师的学问道德,皆是上乘,不愧为一代高僧。 可惜乡音太重(陕西郃阳人),一般人听不懂老法师的话。 所以,老法师很少讲经说法。 但是他用文字来宣扬佛法,所谓‘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 因此,留下印光大师文钞,后学受益匪浅。 有一年,印光老法师到南京讲经,也许南京信佛的人很少吧! 头几天尚有听经的人,后来渐渐减少。 最后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印老在法座上向下一看,广大的道场中只有一人听经,心想,一人听经也要讲经。 讲完经之后,离开法座,来到这个人的前边,便问:‘居士! 你听我讲的经明白不明白? ’这个人说:‘我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 ’印老又问:‘你既然不明白,为什么又来听经? ’这个人说:‘我是这里的管理员,等你讲完经之后,我要收拾椅子。 ’自此老法师发愿,再也不来南京讲经。 又有一年,老法师到上海居士林讲弥陀经。 在报纸上发表消息,令有缘人来听经,种善根积功德。 这次法会很隆重庄严,十方来听经者很多,都是虔诚的信徒。 当时,有位女学生(非佛教徒),在梦中遇见穿金铠甲的人,告诉她说:‘你到上海居士林去听大势至菩萨讲弥陀经。 ’她清清楚楚的记住。 第二天早晨看报纸,见有居士林恭请印光老法师讲弥陀经的消息。 她为了好奇心而到居士林求见印老。 一见老法师,自动顶礼,便对老法师说:‘我不是佛教徒,因为昨天半夜之时,在梦中有人教我来居士林听大势至菩萨讲弥陀经。 请问老法师! 莫非您就是大势至菩萨吗? ’这时,老法师举手示意:‘这件事,你知我知,不可教他人知。 ’这位女学生即时皈依三宝。 始终将这件事保守秘密,没有对任何人透露。 三年后,老法师在灵岩山圆寂时,这位女学生才当众宣布此种境界。 这时,大家才晓得印光老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乘愿再来的菩萨。 后来尊为莲宗第十三代祖师。 老法师皈依弟子虽然满天下,但没有传法的弟子,为什么? 因老法师誓言,不建庙、不收出家弟子。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复自念言。 我虽作是供养。 心犹未足。 我今当更供养舍利。 便语诸菩萨大弟子。 及天龙夜叉等。 一切大众。 汝等当一心念。 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 在这时候,这位菩萨又这样地念言:‘我在前生虽然焚身供养佛,犹觉得不具足真诚之心。 我现在要更进一步来供养佛的舍利。 ’便对著诸菩萨大弟子,以及天龙八部一切大众说:‘你们大众应当专一其心念,我现在要供养日月净明德佛的舍利。 ’作是语已。 即于八万四千塔前。 然百福庄严臂。 七万二千岁。 而以供养。 令无数求声闻众。 无量阿僧祇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完这话之后,即刻在八万四千宝塔之前,燃烧他自己的百福庄严胳臂。 经过了七万二千岁之久的时间,作为供养。 有人问:‘奇怪! 这位菩萨前生焚身供养,经过一千二百岁的时间。 为什么这次焚臂,要经过七万二千岁? 我不懂其中的道理,请法师慈悲开示。 ’告诉你! 这位菩萨在前生是用色身来供佛,这次是用化身来供佛,爱烧多久都可以的,没有时间的限制。 你明白了吧! 这位菩萨为什么又燃烧胳臂来供佛舍利? 因为要感化没有真诚心的众生,发起真诚心来供养佛舍利。 为要令无量求声闻大众,以及无量阿僧祇的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此燃臂来影响众生,发菩提心,皆使一切众生住在一切色身三昧的境界。 尔时诸菩萨。 天人。 阿修罗等。 见其无臂。 忧恼悲哀。 而作是言。 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是我等师。 教化我者。 而今烧臂。 身不具足。 在这个时候,诸大菩萨,天上的人,人间的人,以及阿修罗、鬼神众等。 一见这位菩萨没有了两臂,大家都忧恼和悲哀起来。 异口同声地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们大众的师父,教化我们,令我们明白佛法,令我们修持佛法。 可是他发愿焚臂供佛,现在身相不具足了。 ’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于大众中。 立此誓言。 我舍两臂。 必当得佛金色之身。 若实不虚。 令我两臂还复如故。 作是誓已。 自然还复。 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 在这个时候,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大众之中,立下这样的誓言:‘我燃烧两臂供佛,将来必定能得佛的紫磨金色身。 假如这是真实不虚的话,令我所烧的两臀,即刻恢复原状,再生出两只胳臂。 ’发了这种愿之后,自然而然再生出完整如初的两臂,没有两样。 这是什么缘故? 因为这位菩萨,他的福德大,智慧也大。 他既敦厚,又诚实,所以才有这种不可思议感应的境界。 当尔之时。 三千大千世界。 六种震动。 天雨宝华。 一切人天。 得未曾有。 在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普遍有六种震动。 天雨宝华,缤纷而降。 一切人天,认为希有。 有生以来,未曾见过这种的境界。 佛告宿王华菩萨。 于汝意云何。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岂异人乎。 今药王菩萨是也。 其所舍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释迦牟尼佛告诉宿王华菩萨说:‘你感觉这种苦行怎样呢? 你知道这位菩萨是谁? 他就是现在的药王菩萨。 他舍身于佛,布施于众生,已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那样多,这个数量也不能说穷尽。 不过,我现在只是说他焚身和燃臂供养于佛而已。 ’宿王华。 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能然手指。 乃至足一指。 供养佛塔。 胜以国城妻子。 及三千大千国土。 山林河池。 诸珍宝物而供养者。 释迦牟尼佛又叫二声:‘宿王华! 假使有众生想发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或者发心烧一个手指,或者发心燃一个足趾,来供养佛,来供养塔(供佛像为寺,供舍利为塔)。 这种供养的功德,胜过布施国城妻子的功德,也胜过用三千大千世界国土中的山林、河池,以及诸宝珍珠之物,来供养佛的功德。 ’若复有人。 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 供养于佛。 及大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是人所得功德。 不如受持此法华经。 乃至一四句愒。 其福最多。 佛又说:‘假使有人,用七宝布满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多,来供养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如是供养四圣的功德,不如受持妙法莲华经之中,一首四句偈颂,所获得功德百分之一。 浅言之,无论如何供养四圣,不如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解说法华经、书写法华经的功德为殊胜。 ’宿王华。 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 海为第一。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 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佛又说:‘宿王华菩萨! 譬如一切的川流江河等,诸水之中,大海最为第一。 这部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的情形。 在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经典之中,它是最妙最深最大的经典。 ’又如土山。 黑山。 小铁围山。 大铁围山。 及十宝山。 众山之中。 须弥山为第一。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 于诸经中。 最为其上。 又好像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以及十宝山等。 在这些众山之中,须弥山最为第一。 这部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的情形。 它在一切经典之中,最为上乘,没有比这部经再高上的。 这部经是成佛的经典,只要依法修持,便有成佛的希望。 又如众星之中。 月天子最为第一。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 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 最为照明。 又好像在群星之中,月亮的光明,最为第一。 这部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的情形。 在千万亿种的经典之中,它是最为光明,而能遍照。 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 此经亦复如是。 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又好像太阳,它能照破一切黑暗。 法华经也是这样,它能破除一切不善的黑暗。 换言之,受持法华经,能获得大智慧,以此光明能破除无明之黑暗。 又如诸小王中。 转轮圣王最为第一。 此经亦复如是。 于众经中。 最为其尊。 又好像在诸小王之中,转轮圣王的地位,最为第一,无人可比拟。 法华经也是这样,在一切经典之中,它是最尊贵的经典。 又如帝释。 于三十三天中王。 此经亦复如是。 诸经中王。 又好像帝释天,他是三十三天的天王,管辖三十二诸天,法华经也是这样。 在一切经典之中,它是经中之王。 又如大梵天王。 一切众生之父。 此经亦复如是。 一切贤圣学无学。 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又好像大梵天王,他是一切众生的父亲。 为何称为一切众生之父呢? 因为世界(地球)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 到了空劫的时候,初禅天的天众,自然到二禅天避难。 到了成劫成立时,在第二禅天避难的天众,又回到初禅天。 最先回来的人,就是大梵天王。 因为后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大梵天王对大众宣布:‘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你们要尊敬我,要听我的命令,受我的指挥,不可违背我的旨意。 ’在印度的婆罗门,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大梵天口中所生,所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优越感,应享受特权,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因此,造成印度阶级不平等的现象,迄今仍然如此,令奴隶永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 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而是一切贤圣、有学位(初二三果罗汉)、无学位(四果罗汉),以及发菩萨心行菩萨道的父亲。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 须陀洹。 斯陀舍。 阿那含。 阿罗汉。 辟支佛为第一。 此经亦复如是。 一切如来所说。 若菩萨所说。 若声闻所说。 诸经法中。 最为第一。 又好像在一切凡夫之中,须陀洹(初果罗汉)、斯陀含(二果罗汉)、阿那含(三果罗汉)、阿罗汉(四果罗汉)、辟支佛(无佛出世为独觉,有佛出世为缘觉),最为第一。 法华经也是这样。 诸佛所说的经典,菩萨所说的经典,声闻所说的经典,在诸经法之中,当然是妙法莲华经,最为第一。 有能受持是经典者。 亦复如是。 于一切众生中。 亦为第一。 假使有人能受持妙法莲华经典,也是这样。 在一切众生之中,最为第一。 这部经典是人人必修的法门,谁能虔诚的修持,谁就是第一。 修行没有捷径可寻,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去行。 所谓‘躬行实践’,不可投机取巧,尽找便宜。 要晓得天下的事,没有不劳而获的。 古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用一天的功,便更加接近佛境一里之路。 一切声闻辟支佛中。 菩萨为第一。 此经亦复如是。 于一切诸经法中。 最为第一。 在一切声闻和辟支佛之中,菩萨为第一。 法华经也是这样,在一切诸经法之中,最为第一,故称为经中之王。 如佛为诸法王。 此经亦复如是。 诸经中王。 又好像佛为一切诸法之王,妙法莲华经为一切诸经之王。 释迦牟尼佛举出这些譬喻,来说明法华经的重要性。 令受持法华经的人,知道法华经的功德宏大,无与伦比。 宿王华。 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 此经能令一切众生。 离诸苦恼。 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 充满其愿。 佛又叫一声:‘宿王华菩萨! 这部妙法莲华经的用途很广大,能救护一切众生离开烦恼,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又能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 换言之,凡是受持法华经的人,无论求什么,皆能满愿。 ’但是要正愿,而非邪愿,这一点要弄清楚。 以下举出十二种的利益。 如清凉池。 能满一切诸渴乏者。 如寒者得火。 如裸者得衣。 如商人得主。 如子得母。 如渡得船。 如病得医。 如闇得灯。 如贫得宝。 如民得王。 如贾客得海。 如炬除闇。 妙法莲华经的功用,好像清净凉爽的水池,能令渴者解除渴的威胁。 好像在寒冷的人,获得火,可以取暖。 好像赤身露体的人,获得衣服。 在未受持此经之前,如同裸体;虔诚受持此经之后,如同得到衣服。 好像做生意的商人,得到顾客采购物;好像失去母亲的小孩子,现在见到母亲一样的欢笑,也就是得见法身的母亲。 好像想过大海,得到大船。 法华经就是渡生死海的大法船;好像有疾病的人,遇到良医,药到病除。 我们是患了三毒的重病,法华经是大医王,能拯救我们的痛苦——烦恼。 妙法莲华经好像在黑暗的地方,有了照明的灯。 它能将心中的无明照破,令智慧光明现前。 好像贫穷的人,获得无价的七宝。 好像人民,得遇英明仁慈的国王。 好像贾客,获得大海之中的珠宝。 好像火炬,能破除一切黑暗。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 能令众生。 离一切苦。 一切病痛。 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这部妙法莲华经,就有这十二种的妙用。 能令一切众生,离开一切苦恼和一切病痛。 又能解除一切众生生死之缠缚,令得自在。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 若自书。 若使人书。 所得功德。 以佛智慧筹量多少。 不得其边。 假使有善根的人,得闻妙法莲华经之后,发心书写此经,或者是自己书写,或者请人代为书写(自己不会写字者),所得的功德是相同的。 这种功德,就是用佛的智慧来筹量有多少,也无法可知其功德的边际。 若书是经卷。 华香璎珞。 烧香末香涂香。 旛盖衣服。 种种之灯。 苏灯油灯。 诸香油灯。 薝卜油灯。 须曼那油灯。 波罗罗油灯。 婆利师迦油灯。 那婆摩利油灯供养。 所得功德。 亦复无量。 假使有人书写这部经典的时候,用种种鲜华、妙香、璎珞来供养此经;或用种种的烧香、末香、涂香等,来供养此经;或用种种的宝旛、宝华、宝衣服等,来供养此经。 或者用种种的灯来供养。 有苏油灯、香油灯、混合一切香油灯、薝卜(金色花)油灯、须曼那(悦意花)油灯、波罗罗(重生花)油灯、婆利师迦(夏生华)油灯、那婆摩利(杂色花)油灯,所得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无以计算。 宿王华。 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 亦得无量无边功德。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宿王华菩萨! 若有善根的人,就是单单听闻药王菩萨本事品的人,也得无量无边那样多的功德。 ’若有女人。 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 能受持者。 尽是女身。 后不复受。 假使有女人,她能得闻药王菩萨本事品,如果能受持此品,那么,她能在来生之中,不为女身。 但是,若欢喜女身的话,又另当别论。 若如来灭后。 后五百岁中。 若有女人。 闻是经典。 如说修行。 于此命终。 即往安乐世界。 阿弥陀佛。 大菩萨众。 围绕住处。 在佛入涅槃之后,在最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听闻妙法莲华经,发心依经典所说的道理去修行,就是修忍辱、慈悲、法空三种法门。 在本生命终之时,往生安乐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 届时,见到阿弥陀佛,所谓‘华开见佛’。 有清净大海众菩萨围绕所住之处。 生莲华中宝座之上。 不复为贪欲所恼。 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 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 得菩萨神通。 无生法忍。 这人便将化生在莲华之中,生在宝座之上。 再不为贪欲所烦恼,再不为嗔恚所烦恼,再不为愚痴所烦恼。 三毒解除清净,即得身心轻安。 这三毒有连带的关系。 生起贪欲之心,求之不得,便发脾气。 发脾气时,便失理智,就愚痴了。 智慧不现前,不明是非,不识善恶,无明当前,便做颠倒事,遂造成身语意三业不清净。 犯了十大恶业。 永远在三恶道中轮回,没有了期。 如何控制贪嗔痴? 就要勤修戒定慧。 能守戒律,就没有贪心;能持定力,就没有嗔心;能学智慧,就没有愚痴。 譬如一缸混水(无明),想令它清净,放点白矾(戒法),不许摇动(定力),慢慢混质下沉,便现出清净(智慧),能映照万物。 若能明白法华经的义理,也不会被骄慢、嫉妒诸垢所烦恼。 人若有了这两种变态心理,则永远不会开悟,得不到智慧。 修道先要没有贡高我慢的行为,没有嫉妒障碍的心理,学菩萨慈悲喜舍的精神。 心中没有一切尘垢,就能得到菩萨的神通,和无生法忍。 何谓无生法忍? 简要言之,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 忍就是忍耐,面对逆境而不生嗔心。 安住在法理上而不动心。 把心安住在真如实相上,觉得没有丝毫凡夫的情念,可以舍弃,也没有圣人的见解,可以取得。 这时,觉悟十法界没有少法生,也没有少法灭,没有生灭。 可是在法理上,都是如如不动。 因为如如不动,所以没有生灭。 证得心念没有生灭,从此看一切法都没有生灭。 真正看到真如实相,才能得到这种忍,而永远不会被外境所迷惑,摇动其心。 总而言之,能放下一切,没有执著,就是无生法忍。 证得无生法忍,就是法身菩萨。 在阿弥陀经上说:‘阿鞞跋致’,译为不退转,就是无生法忍。 凡是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到净土,立刻华开见佛,立刻得无生法忍。 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能助佛扬化,到处教化众生,令早日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得是忍已。 眼根清净。 以是清净眼根。 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得到无生法忍之后,眼根清净,也就是得到法眼。 用这种清净法眼,可以见到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 是时诸佛。 遥共赞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 受持读诵。 思惟是经。 为他人说。 所得福德。 无量无边。 火不能焚。 水不能漂。 汝之功德。 千佛共说。 不能令尽。 在这个时候,如同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在十方诸佛国土中,共同遥赞:‘善哉! 善哉! 善男子! 你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中,受持此经、读诵此经、思惟此经。 又为他人解说此经,所得的功德,那是无量无边。 大火不能焚烧,大水不能漂没。 你所得的功德,就是千位佛共同一起来说,也不能说得穷尽。 ’汝今已能破诸魔贼。 坏生死军。 诸余怨敌。 皆悉摧灭。 你现在已经能破除一切魔贼。 魔能障正道,能害慧命。 贼是六根,劫掠法财。 又能破坏生死之军,不受轮回之苦。 乃至其余一切的怨敌,统统摧灭,不会再来找麻烦。 善男子。 百千诸佛。 以神通力。 共守护汝。 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 无如汝者。 唯除如来。 其诸声闻辟支佛。 乃至菩萨。 智慧禅定。 无有与汝等者。 ‘善男子! 有百千那样多的诸佛,同时用大神通力,共同守护于你。 在一切世间的天上人和人间人中,没有人能比你再高。 除了如来以外,就是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的智慧和禅定,也没有能与你相等。 ’换言之,这位菩萨的地位,已接近妙觉位的边缘。 宿王华。 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 佛又叫一声:‘宿王华菩萨! 这位闻经修行,住生净土的菩萨,他能成就这样的功德,获得智慧之力。 ’由此可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这部妙法莲华经,就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 能随喜赞善者。 是人现世口中。 常出青莲华香。 身毛孔中。 常出牛头栴檀之香。 所得功德。 如上所说。 假使有人,能听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又能随喜的赞叹:‘善哉! ’那么,这个人在现世中,从他的口里,常吐出青莲华那种的香味,在他身上的毛孔里,常放出牛头栴桧的香气。 他所得的功德和前边所说的功德,完全一样。 是故宿王华。 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 嘱累于汝。 我灭度后。 后五百岁中。 广宣流布于阎浮提。 无令断绝。 恶魔魔民。 诸天龙夜叉。 鸠槃荼等。 得其便也。 佛说:‘因为这个缘故,宿王华菩萨! 我将药王菩萨本事品,委托于你。 在我入涅槃之后,后五百岁中,你要广宣此品,将此品流布于阎浮提,不可令它断绝失传,不要令魔子魔孙、魔臣魔民、天龙八部等,得其方便。 ’宿王华。 汝当以神通之力。 守护是经。 所以者何。 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 若人有病。 得闻是经。 病即消灭。 不老不死。 佛又叫一声:‘宿王华菩萨! 你应当用神通力来守护这部经。 为什么? 因为这部经是阎浮提人治病的良药。 人有爱痴的病,此经能治爱痴,故为良药。 假使有人患病,一听到妙法莲华经,立刻将病消除殆尽,甚至不老不死了。 ’宿王华。 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 应以青莲华。 盛满末香。 供散其上。 散已。 作是念言。 此人不久。 必当取草坐于道场。 破诸魔军。 当吹法螺。 击大法鼓。 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 是故求佛道者。 见有受持是经典人。 应当如是。 生恭敬心。 佛又叫一声:‘宿王华菩萨! 你如果见到有人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你应当用青莲华和盛满末香,供养他,散布在他的上面。 散布之后,再做这样的想:“此人不久,必然取草为座,坐在菩提树下,破除魔军,降伏魔女。 成正觉,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为一切众生说法。 度脱一切众生,离开生老病死的苦海。 因为这个缘故,凡是求佛道的人,见著受持此经典者,就应当生起恭敬之心。 ”’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 八万四千菩萨。 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释迦牟尼佛说药王菩萨本事品的时候,有八万四千菩萨,皆证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译为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又为三昧,就是正定正受。)多宝如来。 于宝塔中。 赞宿王华菩萨言。 善哉善哉。 宿王华。 汝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乃能问释迦牟尼佛如此之事。 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多宝如来,他在多宝塔中,亦赞叹宿王华菩萨说:‘善哉! 善哉! 宿王华! 你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才能向释迦牟尼佛问起药王菩萨焚身燃臂的难行苦行,能利益闻到此品的无量一切众生。 ’ 发布时间:2024-07-04 08:18:1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