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灌顶私见闻 内容: 灌顶私见闻《大正藏》第77卷No. 2415No. 2415灌顶私见闻了翁御谈胎灌顶梵语事。 七日作坛事。 八色幡事。 十二天事。 神供时分事。 门前廊曲事。 儭施儭字事。 灌顶三种机事。 大坛三匝行道事。 胎理智事。 住心品三句事。 本尊事。 无生句事。 覆面事。 戒堂门前内道场不同事。 投华事。 立坛事。 灌顶事。 正觉坛事。 自供座事。 三匝绕坛事(并)敷万荼罗事。 隐道场事。 吉庆汉语事。 五瓶绕坛事。 七事观事。 十二真言王事。 支分生事。 四菩萨烈次第事。 因果灌顶事。 以字烧字(并)十二真言王事。 支分生(并)百光事。 果灌顶事。 三种灌顶五种三摩耶事。 授不应舍正法偈等事。 不用三六九事。 已上。 金胎金两坛事。 神供事。 支分生事。 胎金门前受者念诵事。 担水事。 五佛加持与系曼不同事。 事由时事。 五宝事。 加持系曼事。 九会事。 授道具事。 秘要记作者事。 伎乐事。 第一siddhama/siddham字无点事。 三摩耶戒事。 法界宫事。 因果灌顶次第事。 大日(并)宝幢事。 胎金灌顶曼荼罗粗细事。 已上。 私云。 大纲计书出题毕。 委可见之。 灌顶秘要记钞(胎)。 了翁私之。 凡灌顶者。 梵语云毗遮迦也。 中台八叶大悲智水以灌新佛顶生本佛智惠时。 即是佛内证受者内证全一体相也。 サレハ瓶水瓶水移如。 写瓶云事可得意也云云。 七日作坛事七日已前是也。 初日土神供大坛等用也。 二日五宝等ソロヘル也。 三日入瓶水也。 加持香水数百反。 四日一向成就咒念诵。 是即皆瓶水加持意也。 五日曼荼罗ヲ书也。 行者衣洗浴为行水等也。 六日受戒时忏悔师与弟子入戒堂。 白花三摩耶成就也。 受戒后入坛灌顶也。 是七日作坛云也。 八色幡事问。 何故悬八色幡耶。 答。 八色八天三摩耶形故八色幡用也。 问。 何故东方白色取答。 白色诸色本也。 故东方初故也。 サテ赤色用事。 日出时东方赤成故。 境白色日光初出故用也。 是化他以本也。 四点利用也。 又一切草木初叶[茡-子+戈]时赤色也。 十二天事问。 四卷略出经不空译说八天。 六卷略出经金刚顶说十天也。 何今用十二天耶。 答。 经不说。 师加也。 此意世间利益最上不过日月。 故用也。 问。 如秘要记用十七器。 何今用二十坏耶。 又或说二十一坏用。 其不同如何。 答。 十七器时十二天供意也。 九天九器。 ヒサ门前八坏供。 二十杯时十一天十一器。 ヒサ门九器也。 其故ヒサ门眷属八天有之。 谓大黑·圣天·诃利帝母也。 二十一坏时加旷野神供也。 前后合四十二器也。 神供时分事问。 神供时分如何。 答。 诸天赞供养段时立供之也。 如法大阿阇梨先五人物持前立供。 谓饼ラツソク等也。 大アサリ先东方。 次南方。 次西方。 次北方一匝。 又东北。 次东南。 次西南。 西北一匝。 次梵天·地天·日天·月天一匝供养。 总三匝也。 此间供养段何反诵也。 今此天阿ソラ等ト云フ时初ヘキ也。 ラツソクトハ造也。 谓松ヤニ以物下卷作也若然者何今诸天前灯明用答。 都不苦。 其故光明灌顶心也。 问。 诸天请事灌顶始终御座。 何用发遣耶。 答。 初本土请。 今发遣不送本土。 其墙悬方大坛ハツケンスル也。 问。 十方神供与旷野神供与不同如何。 答。 内道场劝请诸天上首天也。 其外无量眷属有之。 故堂外天眷属天云。 故旷野神供眷属天料也。 寻云。 诸天饭上饰有意如何。 答。 果子汁キサミ合置事如世间法。 佛下物故也。 门前廊曲所事问。 内道场门户曲スル意如何答。 此质亚字风情也。 故曲也。 此字本体siddhama/siddham字也。 此点负アクト读也。 二龙守卫门也。 门者胎西金东也。 儭施儭字事寻云。 儭施字人偏书。 又贝出。 不同如何。 答。 儭施者衣服也。 谓袈裟也。 故身体近物故人偏书。 又嚫嚫字重宝奉时贝偏书也。 然间二意可有之。 依布施体也。 亦三种施有之。 财施·法施·不思议施也。 灌顶三种机事问。 于灌顶机有三种不同事如何。 答。 三种机者上中下根事也。 先上根者。 三摩耶戒时赐八叶白花。 此时内心八叶白莲花开觅。 觅得意既上根机也。 次至门前含香。 净心内清身外毕。 又白花持。 此时八叶肉团开得机也。 是中根机也。 次下根内道场时投花也。 不及内心开。 内心加样八叶九尊教也。 已成尊修得八叶九尊投花得也。 能能可得意也。 大坛三匝行道事问。 何故要胎时大坛三匝绕坛。 答。 初一反出同居意也。 次一反出方便土意。 次一反出实报土意也。 故圆三土向寂光土意也。 胎理智事胎有理智事无所不至印理也。 siddhamavirahUMkhaM/siddham智也。 住心品三句事问。 于住心品三句。 方便为究竟句有二样。 如何。 答。 大日经大段此三句也。 故此三句能能可意得也。 菩提心为因者。 安住心本性清净处。 故佛果因也。 此上修行大悲万行。 契中台八叶自性法身内证。 是则约机时。 先二为方便至究竟意也。 サレトモ此点方便为究竟也。 次约得果酬因时。 内证界会自性身为方便。 四重轮坛出理理迷惑辈令至究竟佛果也。 此时方便为究竟可谈也。 别随机现一尊一尊为契机也。 サレハ义释而此会中都无愚惑者。 但为未熟来证入修法。 此则十三大院即非迷倒。 大日示现觉一切智智者。 真如理在佛时智智云。 众生在时如如云。 神通智(碍智。 究竟智。 实际智也)一切智分也。 寻云。 今所云未来云过去未来云未来欤。 答。 不尔。 指未灌顶未入坛者也。 大日经意三句五点法门无此外。 谓发心修行等也。 本尊事本尊云事真言宗尤可申事也。 天台性具云也。 花严事具云也。 真言本具云也。 无生句印事无生句印佛顶也。 十八道净三业如入佛三摩耶等如次佛·金·莲三部也。 サタ印明如护身三摩耶。 サレハ被甲护身者着大悲甲胄蒙大日加。 今日教主释尊如出界内。 金刚サタモ如此也。 覆面事问。 何故覆弟子面入道场。 又白缯者如何。 答。 面ツツム事如闭恶趣门云也。 其故无始已来外现妄境被对未入佛家。 故今离生死妄境入寂光土时。 闭众生肉眼可开五眼胜用。 白者唐土丝フトクヲリタル绢也。 投花时师南弟子北云事教授アサリノ有时事也。 若无教授师北弟子南也。 三摩耶金刚执者广道场也。 戒堂门前内道场不同事问。 三不同如何答。 戒堂法身如来振舞。 门前报身振舞。 堂内应身。 一往如此分别。 真言云三身九身也。 故于大坛中台大日如来法身也。 四方四佛报身。 四角四菩萨应身也。 又于正觉坛正唱三身成道。 其故结得佛印明诵吉庆汉语间。 指伞以白拂法身成道也。 サテ洒五瓶水报身也。 后严身应身成道也。 サテ此后绕坛三匝。 前顺。 从因至果。 今地体逆可三匝也。 虽然忌逆故顺三匝也。 此意出界内同居土利益众生意也。 是蒙本佛加持出如。 今大阿サリ已成力蒙新佛出利众生也。 故三匝也。 投花事上中下三处投花样不同也。 若着尊顶成就佛部诸尊意也可思。 又中莲花部。 下成就金刚部可思也。 又依着着尊远近一生二生可成就也。 八叶外其成就久可思也。 余四佛四菩萨投花又多生旷劫宿习深可思也。 总投花作法直立。 两手指出シハラク振サテ掷也。 今此投花其相不如法。 坛立样事立坛样其相品字体也。 大坛中道观也。 护摩坛空观。 正觉坛假观也。 护摩事总大日经三所说护摩。 初寂灾护摩。 又息灾护摩。 次供养护摩。 后观喜护摩也。 寂灾护摩者。 总得佛尊护摩可有也。 是受者一人只有时事也。 今比多人数故略也。 次三摩ハタ护摩过毕アサリ左袖取之。 袋三有也。 是袖袋云也。 哀愍覆护意也。 又嘱累心也。 其故三袋口即三部诸尊入袋让弟子意也。 又空假中三谛让意也。 次袖袋时アサリノ外护摩时アサリ大坛边以缯右肩押也。 又香涂胸也。 凡三摩波多者梵语也。 此究竟成就云也。 次中间护摩。 是不二无想心也。 以前护摩而二有相也。 正觉坛事问。 何故正觉坛草座敷。 又八叶中间siddhamraM/siddham字书。 又四方四角又八叶四角四梵字云事答。 受者种字siddhamraM/siddham字也。 故中台花门书。 总行者曼荼罗十三尊曼荼罗也。 谓十二执金刚眷属也。 中siddhamraM/siddham字本体也。 故十三尊四菩萨四方四执四角四奉教供。 又八叶外四角书也。 故正觉坛供具受者供养。 是则新佛也。 サテ十二执金刚供爰并置ヘケレトモ。 セキナキガ故大坛四方正面铃前并四供置也。 サレハ阿サリ独供养。 サテ二人供养时。 初一人召请。 其程一人待同时供养也。 终人独拨遗。 其义如常。 又四人四角同时供养样有也。 总初登正觉坛时草座ヲク。 且持受者可见坛上siddhamraM/siddham字也。 今此不尔。 此座即四教座一也。 草座三藏教座。 通教四角画即天衣也。 总可敷座具也。 文字不见故画书。 八叶即别教座。 圆教座礼盘中空。 即虚空为座心也。 故应中论三三身一体而四教座事显也。 三身即一。 四土不二也。 自供座事自供时大坛前礼拜。 軈其向大坛可供也。 此经说相也。 今方方スル事受者多坛回指合故也。 是即故实也。 三匝绕坛并敷曼荼罗事问。 灌顶时受者三匝绕坛。 今记何三反不回见耶。 又敷曼荼罗ニ何故不用四重轮坛。 只用中台计耶答。 三匝绕坛可依曼荼罗ニ。 十三大院皆用时不绕坛。 一曼荼罗ニ投花也。 サレハ觉大师大勇金刚号。 是则サタノ金刚号也。 此时用四重轮坛觉。 サテ中台八叶计用时绕坛也。 今受者五大院立也。 故不三匝不可投花觉タリ。 隐道场事问。 何故今道场必隐不见人耶答。 内道场物深隐事非界内相也。 三界六道凡夫非其境界相表。 又王内评定非民知所。 能能可思合。 又十二执金刚灌顶已后随遂也。 是即本誓也(云云)。 吉庆汉语事问。 释尊鹿苑成道仪式诵吉庆汉语耶。 答。 尤不审也。 然非鹿苑成道。 是出界内鹿苑成佛可利众生样。 本佛大阿サリ印可蒙。 譬如内里王与太子等。 国国出国土改沙汰也。 依之守护国司国国下万民沙汰。 今日释尊成道如(云云)凡吉庆汉语五时配当也。 初一下天相。 次二托胎出胎相。 第三花严相。 第四鹿苑ノ相。 第五方等般若法华三时可心得。 サテ教化觉大师御释也。 如本记耳闻ホトト云ヘトモ。 调子赞调子也。 打钵教化时分也。 其教化言人不闻故也。 五瓶绕坛事多样在之。 アサリハ中瓶持。 余四人持。 又三人持样。 又二人持样。 又五人持回迹アサリツレテ回样アリ。 其故守护意也。 东寺アサリ一人三五十五遍绕坛也。 七字观事七字观云事。 是显教一代七字口传云事在之。 今以可尔事。 一先师前观siddhama/siddham字。 资阿字上アリト可观。 次资顶siddhamraM/siddham字アリテ。 弟子五体身份皆烧。 只siddhama/siddham字上灰计有可观也。 次siddhamvaM/siddham字智水如白乳。 灰上注。 サレハ大日四菩萨洒水也。 此siddhamvaM/siddham字智水依生佛芽。 故名佛芽灌顶也。 此siddhamraM/siddham字烧身风火不离也。 siddhamvaM/siddham字空点即是siddhamkhaM/siddham字也。 siddhamvaM/siddham自是水siddhamkhaM/siddham空点虚空也。 水空雨故也。 故siddhamkhaM/siddhamsiddhamvaM/siddham只一体也。 是故法轮印大惠刀印结弟子加持。 サレハ五轮相也。 次法轮印结。 行者体ソトハ五大也。 如次地水火风空也。 十二真言王事。 羯磨印结十二真言王字授。 次siddhama/siddham字siddhamaraM/siddham三字。 弟子三处安。 是即三部尊也。 弟子心中siddhama/siddham字莲花开敷。 大日如来坐其上可思也。 支分生事次支分生印明。 今不用。 其故果灌顶初普贤座。 故重故不用之(云云)。 四菩萨烈次第事于四菩萨曼荼罗ニハ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列。 其故随义便也。 大悲拔苦。 大慈与乐义也。 观音即拔苦。 弥勒与乐故也。 住心品普贤·文殊·弥勒·除盖障列。 除盖障即观音也。 此时方便弥勒名慈氏。 故慈悲也。 缘起品普贤·慈氏·除盖障灭恶趣列。 又普贤·观音·文殊·弥勒。 仪轨异说也。 因果灌顶事问。 因灌顶时何大日四菩萨洒耶。 答。 因云一向非因。 故因果不二。 此洒心为生佛芽。 果灌顶时四菩萨洒也。 此因果不二意也。 问。 果灌顶时四佛时置siddhamraM/siddham空点炎点siddhamraH/siddham事如何。 于佛果智德断德二。 表之欤。 或又果性果果性心也。 重难云。 何故因灌顶大日相具四菩萨因灌顶云哉。 又果灌顶四菩萨大日云ヤ答。 此等智德秘中秘也。 口传经文义释等云。 然此八叶名中台四佛四菩萨岂异身也等证文也。 然间因中接果心也。 七字观事七字观者。 一siddhamraM/siddham字观。 二siddhamvaM/siddham字观。 三五轮观。 四十二真言王字观。 五siddhama/siddham字观。 六正灌顶。 七百光王布字观也。 总七事观云事。 真言以外秘事也。 梵语其故已前诸事行体此因果灌顶为也。 サレハ七事决一帖别有也。 问。 何故因灌顶内五轮观用耶。 答。 真言意以字印为因。 形为果故。 五轮即大日三昧耶也。 故灌顶因凡不便也。 寻云。 大日种子无点siddhama/siddham字五点具足siddhama/siddham字不同如何答。 本不生大日时无点siddhama/siddham字用。 サテ经四点阶汲居中台。 五点具足siddhamAMH/siddham字用也。 能能可分别事也。 以字烧字并十二真言王事siddhama/siddham是本不生之理也。 此理中依逆缘故受生死之身。 表此义。 故siddhama/siddham字中安弟子。 即以siddhamraM/siddham字智火烧其逆缘之三道留不生理也。 问。 以字烧字者如何。 答。 于之有二义。 资顶上置siddhamraM/siddham字。 弟子无始贪嗔痴妄执烧之。 又一身体皆烧为灰义。 是二义也。 灰者siddhama/siddham字同体理性之灰也。 无烦恼业苦之灰也难云。 以字者siddhamraM/siddham可尔。 烧字之字体如何答。 后日可明也(云云)。 问。 十二真言王字者。 其相猊如何。 答。 名意生身也。 其故此siddhamkhaM/siddham等十二真言五字心全体生也。 既上于五轮体十二所siddhamkhaM/siddham等字布也。 大日觉王全体弟子成也。 サレハ此名树王灌顶也先siddhamkhaM/siddham字宝憧佛。 是siddhamraMraH/siddham二字具。 siddhama/siddham字花开敷佛。 是siddhamvaMvaH/siddham二字具足。 siddhama/siddham字弥陀如来。 此siddhamhraMhaH/siddham具。 此深义也。 本siddhamsaMsaH/siddham等具见。 siddhama/siddham字天鼓雷音佛也。 此siddhamsaMsaH/siddham具。 故此等种子布全ヒルサナ觉王体也。 故三字ヲク也。 此资师内心白莲花开资全体居。 故siddhamaraM/siddham三字顶心胸安。 即三部诸尊也。 此上成修德八叶九尊大悲智水灌资顶。 其相如记(云云)。 支分生并百光王事问。 支分生者如何。 答。 是普贤异名也。 是则大日支分生故尔云也。 サレハ以此明计灌五瓶智水资顶。 八叶明以不灌样有之也。 今略之。 又别八叶外支分生印明结诵也问。 百光王字布如何答。 百字资四个处布百字也。 诸教习初住断无明位至得百法明门。 分身散影百佛世界利益众生。 今于真言行者理。 即底下凡夫授アサリ灌顶令得百法明门功德意也。 サレハ五大院显教初住密教凡夫不如释问。 其以二十五字布样如何答。 是在顶上siddhama/siddham字。 空点脑后有想。 siddhamiI/siddham等十二字右旋布之。 此外额siddhamkakhaM/siddham二十五字布。 又其外siddhamaH/siddham字布也。 サレハ十二字成光。 是四个所布。 放百字光成三重炎。 成三重曼荼罗ト。 是即成台藏界四重轮坛。 普门法界身成也。 サレハ台藏四重轮坛中台ヒルサナ法身所生也。 眉间八叶见性身出生。 咽三点眷属出生。 谓遍知院·般若院·观音院·金刚手院也。 是第一重(自受用身)次心上四菩萨出生。 谓地藏·虚空藏·文殊·除盖障院也。 他受用身是第二重。 次脐外护院诸天ヒナヤカ等出生也。 是则四重曼荼罗也。 今受者行者四处此二十五字布。 人天大日成八叶。 第二第三重出生心也。 四处轮布字图可见也。 寻云。 今四处轮布字三重曼荼罗也。 胎界曼荼罗ハ前后四重也。 故四重轮坛申也。 今何相违耶。 答。 都不苦。 五大院决译云。 二三同一释。 东释迦文殊院同一云也。 西虚空藏院苏悉地同一也。 释心也。 故遍智院第一重。 二三同一故第二重。 外院第三重。 西以可尔。 左右本三重故三重曼荼罗也。 今受者布字全不相违。 四处即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点阶汲也。 发心梵语冒地质多云。 修行梵语左理也云。 菩提梵语三冒地云。 涅槃梵语湿缚拏云。 于他受用身有三种不同。 一自受用对他受用身。 二一大法界他受用身。 三十地所应他受用身也。 今真言教主他受用云。 一大法界他受用身也。 寻云。 三点者四方四重也。 若尔者三点者如何。 答。 遍智院·般若院佛部也。 观音院莲花部也。 金刚手院金刚部也。 故以三部三点云也。 佛眼法身。 般若菩萨报身。 文殊应身习也。 此三尊同智母尊故习也。 了因十二真言王真言。 初尊云事可习也。 入灌顶道场本尊初。 一切道具供物等皆真言也知见。 其后可得灌顶也。 师弟共同如此云。 真言句义·字义一一体大·相大·用大。 三大是足大空故云也。 王者大日也。 亘一切法。 皆如此知见可开也。 此真言如此不知已前即无明等也。 流转十二因缘。 今如此知见开一刹那即三世了达智得也。 サレハ真言念诵又此真言可布字也。 布字念诵时即知见开有也。 念忆念得也。 五大院(并)都率释可见之。 了因既毕。 果灌顶事若得佛宝幢余瓶水本尊瓶顺可移也。 其后洒也。 余佛又以如此。 若普贤大日得佛不可移也。 三种灌顶不同。 先持明アサリ灌顶成。 此结缘受有者也。 故此人教诫时。 汝已成就曼荼罗。 一切天神共知汝可授也。 故此机设力堪云トモ。 曼荼罗不作不可授也。 次传法灌顶アサリ者。 内证明察。 又世间力有。 又智惠明。 是传法机堪故。 若见众生堪可授也。 次传教阿サリト者。 智慧内证设无。 印明等传也。 传法アサリハ既秘密藏中随顺修学具足明了也。 三种灌顶五种三摩耶事问。 大日经三种灌顶五种三摩耶云如何。 答三种灌顶者。 一事业灌顶。 是世事堪有者造道场诸事道具等造作。 尽无量财宝诸尊备供具布施可行也。 其故无始已来生贫家事悭贪罪障依。 故供养曼荼罗诸尊成就福德门也。 此时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可用也。 坛成就坛也。 次手印灌顶者。 世间力无云ヘトモ志炽盛者。 诸尊印明等可授也。 此时用尊形曼荼罗。 坛大悲坛也。 今此灌顶事业手印兼也。 次以心灌顶者。 智慧明了人信力坚固アラン者。 必道场不庄严可授也。 此时曼荼罗ハ可用法曼荼罗ヲ也。 坛大悲坛也。 サレハ大日经未达心灌顶秘密惠不生说。 是说以心灌顶事也。 サレハ觉大师正月十三日常济授密印。 受后落泪事如雨(云云)次五种三摩耶者。 遥见三摩耶。 是奉见曼荼罗ノ诸尊。 遥礼拜烧香散花。 依此功德闭恶趣门也。 二投花三摩耶者。 依遥见功德次生结缘灌顶。 三学法三昧三摩耶者。 三生必次第授法许可可灌顶。 四传法三昧耶。 是真言传法灌顶人成。 此真言理朗得人也。 五秘密三摩耶不如也。 总诸显教光明灌顶摩顶授记灌顶说也。 今真言行者胎金两部十六重灌顶。 アサリニ委可闻。 今灌顶梵毗訧者含者光明灌顶。 梵语入婆栗耶。 梵语云光。 灌顶者毗遮迦云也。 问。 今五种三摩耶今灌顶配当样如何。 答。 三摩耶仪式遥见三摩耶。 投花第二三摩耶。 许可学法三摩耶。 入坛灌顶传法三摩耶。 サテ依投花善恶成就何尊者。 アサリ内证知食以秘密三摩耶云也。 此分受者曾不知重也。 问。 今灌顶行者灌顶何用。 答。 此事甚深甚深。 大日经说相五字成器八字成字欤身也云。 以钵印旋转虚合siddhamavirahUMkhaMhUMhrIHaH/siddham此印明为授。 サレハ中间护摩毕受者皆出门前。 サテ独ツツ引入传法灌顶机堪可授也。 不堪机无所不至或五古印等可授也。 五字成器者siddhamavirahUMkhaM/siddham也。 此灌顶五智五大成就明也。 siddhamhUMhrIHaH/siddham三字三部诸尊也。 合此八字八字成身传也。 钵印定印ナルハ菩提心为因意。 旋转大悲为根。 印明究竟秘印也。 可秘可秘。 师最秘最秘也。 寻云。 九字成身云意如何。 答。 加siddhamtrAH/siddham字也。 siddhamhUMtrAHhrIHaH/siddham是则四佛(云云)。 授不应舍正法等偈事问。 三昧耶戒偈于门前授之。 今又重授之相如何。 答。 门前时为自行。 今为化他也。 总此偈真言行者四波罗夷也。 显教经如此不说。 第一不应舍正法者。 南方宝生尊戒体。 舍离菩萨心者。 宝幢佛戒体。 悭吝一切法者。 弥陀佛戒体。 不利众生行者。 鼓音佛戒体也。 此四个即自行化他戒体。 上二句自行。 下二句化他心也(云云)。 不用三六九事寻云。 何故不用三·六·九耶。 答。 三界·六道·九界。 众生自本不堪密机故也。 一师云。 不苦。 其故一人则一大法界得心。 一人一人授灌顶故无子细欤(云云)。 金灌顶秘要记钞私仰云。 大旨如胎界。 胎因曼荼罗ナルカ故东为本。 其故世间草木春季必花开敷。 即是因相也。 曼荼罗ノ色白色也。 是浅略门时事也。 深秘时胎理也。 理者实相也。 其色万法根本故诸色本白色也。 金果曼荼罗也。 故西方为本。 其故世间草木秋果实结故果云也。 曼荼罗ノ色赤也。 智门故果曼荼罗也。 又世间父母胎赤肉云。 又金白骨云。 此时胎赤金白。 若尔者相违如何。 答。 胎白色庄严故。 本体赤色也。 金白色本体。 赤色庄严。 真实理智二境智二法也。 故胎白金赤可得意也。 胎十界轮圆并二重出生事问。 胎曼荼罗ハ十界轮圆曼荼罗ト云心如何。 又二重出生样如何。 仰云。 真言教主本体出过ヒル一智本地也。 虽然此时度迷机心无之。 故爰本内证法身内证理智德义分也。 此内证出生始智也。 是金刚界大日也。 于爰全不见机。 是故金不列十界轮圆也。 一夜两坛事胎界行初夜。 金界行后夜。 是深密也。 其故天台圆融三谛心也。 胎金二夜行复疏三谛也。 总胎金共佛果上振舞也。 サレハ台八叶时东因发心云。 又中院发心申。 是大日出东院发心修行教示心也。 神供事凡略出经善无畏渡时。 风荒吹故智海沈。 其残三卷在之。 是号教王经。 是善无畏四卷译不空六卷译。 略出经四卷本说八天。 金界用八天。 北方置二器诸鬼神诸夜叉列也若尔者多门天何不供哉师云。 此事委可问。 サレハ今比北方三器也。 一器ヒサ门料。 胎界时北方置八器。 ヒサ门眷属四人。 又吒枳尼眷属四人也。 为八人八器时ヒサ门器无之。 故今比置九器。 尤可寻也寻云。 诸鬼神诸夜叉其不同如何仰云。 诸鬼神者有形栖大地者也。 诸夜叉无形栖天者也。 支分生事仰云。 胎时支分生灌顶者。 全普贤印明也。 サレハ普贤理体遍万法。 一切众生皆如来藏。 普贤菩萨自体遍故说也。 此支分生因灌顶内被取。 又果灌顶内被取也。 サレハ金界引入时普贤三摩耶印用。 此印即幢义也。 依结诵此印明。 一切佛菩萨来集诸功德集也。 サレハ唐士王六群引率。 大将三群持。 此三群者马乘一万五千人。 乘车一万五千人。 乘船一万五千人。 大将举幢时群兵集如。 今印如此(云云)。 胎金门前受者念诵事胎金者在门前时。 振铃已前不动咒。 振铃已后佛眼明诵。 金振铃已前降三世。 振铃已后佛眼明如胎也。 誓水事誓水二义在之。 一五智法水。 受者心中纳意也。 二世间书起请呑如。 今水其意也。 五佛加持与系曼不同事仰云。 加持金刚坚固义。 五佛灌顶宝冠义也。 五佛系曼者璎珞义也。 依此印明功德五重可系璎珞也。 事由时分事事由吉庆伽陀时。 四无碍智汝当得唱毕。 礼拜样可立也。 今比早也。 何次目有スヘキ也。 五宝事仰云。 五宝者入五瓶事。 因位时信·进·念·定·惠也。 佛道修行财此五根也。 是则佛果时五佛宝被云也。 是軈五佛如来也。 加持系曼事问。 今五佛加持印明。 又灌顶系曼等样如何答。 以三摩耶会印授羯磨会明也。 以之思。 又以三摩耶会明授羯磨会印事可有也。 必一边不停。 其故三摩耶会理也。 羯磨会智也。 此理智一体故理面智面。 故表里不同。 サレハ供养会理智不二会也。 成身会三十七尊为初门也。 三摩耶会依报。 微细会法曼荼罗。 供养会在缠四印一印会也。 サレハ本尊金刚サタ眷属欲触爱慢四菩萨也。 贤劫千佛成身会边居也。 九会事问。 于金界必用九会曼荼罗事如何。 答。 用六会曼荼罗事有也。 今用九会曼荼罗事。 九识本分显果成相也。 是则众生心内心王九重都居不相离故欤。 准胎回只今八叶八尊一会一会为本欤。 サレハ胎十界轮圆曼荼罗也。 今六道众生不列一人。 故此心也(更问)。 授道具事问。 五古杵不加持授故如何。 答。 能加持故不用加持授也。 サレハ诸佛金刚灌顶义者。 五古金刚也。 若尔者金刚界时可尔。 余部时如何。 答。 宝部诸佛宝珠灌顶义。 又随余部部可授替也。 问。 必五古杵用相如何。 答。 五古者五佛智也。 约我等胎内五位可心得。 又我等五体即五古杵也。 又定惠手足各各五指有。 五五合二十五也。 是则各具五智无际智心也。 故今真言教以五古杵名持金刚也。 又胎意五大云即色法。 金智界是心法约也。 故法界色心当体即五古金刚杵也。 我等色心五古两方十峰也。 能能可得心也。 修多罗二十一结。 即三摩耶时母珠同事也。 要线三色。 结线五色也。 问。 以錍授故如何。 答。 世伊师錍火アタタメテ目膜翳ツクロウカ如。 大日遍照智火siddhamraM/siddham字錍アタタメテ。 肉眼マケヲツクロウテ五眼用施意也。 问。 何故以镜授耶。 答。 镜者心镜也。 此镜者siddhammaM/siddham字即吾我不可得义也。 其不可得故镜移形体有实不可得也。 此故非实非虚云此意也。 私云。 万法自本具足心法有。 其六情妄情所具体不见。 镜体有云留时不移影。 若外因缘有此镜トケハ。 成明移一切物。 今依三密修行风拂心法妄云。 自本所具大日遍照体吾身心得。 今以镜加样物授也。 サレハ錍镜自行德也。 问。 法螺轮宝授故如何。 答。 佛自行满趣说法利生。 吹无生法螺令蒙机心也。 轮宝者佛千辐轮相也。 利生时行六道险处。 必可见此功德也问。 何故花一叶授耶答。 传持此法至未来际。 结缘我本佛知事表。 秘要记作者事问。 此秘要记谁人作耶答。 清凉房谷アサリ御作也寻云。 清凉房八印者谁人耶。 答。 玄昭御事也。 是法性房师也。 谷前人也。 是大师传受也。 而以得名号清凉坊。 随要记谷记也(云云)。 伎乐事寻云。 伎乐音乐说经如何。 答。 凡真言行者于六种供养。 一一伎乐奏可供养事也。 可奏人无アサリ乐吹可供养也。 第一siddhama/siddham字无点事寻云。 siddhama/siddham等五字初siddhama/siddham字无点。 余四方有点故如何。 答。 此四字是梵字庄严义也。 又初阿无点事金刚座故也。 释心也(云云)此等浅略义欤(更问)。 三摩耶戒问。 何故受三昧耶戒耶。 答。 入佛家戒为先故。 又三摩耶戒大日如来之调直定云义也。 此等戒三宝三身义虽宽广。 不过戒·定·惠三学。 以此等义胎定云金惠云。 戒佛律仪也。 故三学授也。 依之金界强虽无三摩耶戒。 准台授之也。 サレハ台戒计金戒不授事有也。 法界宫事于法界宫有二。 一自受用所居。 第四禅上十地菩萨所居有之。 是则法界宫也。 常寂光土也。 二色究竟天。 是他受用所居法界宫也(金净居天也)。 因果灌顶次第事私云。 于灌顶因果行。 于因灌顶何故大日四菩萨行耶。 又于果灌顶四菩萨大日行耶。 因一向四菩萨。 果一向五佛ヘシ。 何师口传云。 因灌顶时大日即四菩萨。 果灌顶时四菩萨即大日。 位是等也(云云)寻云。 其证据经见欤。 如何。 答。 大日经义释云。 然此八叶名中台四佛四菩萨岂异身此心也答云。 灌顶之间师身始终同大日之身。 正灌顶时自想。 身同大日十方诸佛亦同我身。 我身大日与十方佛同。 弟子授灌顶也。 谷师云。 于灌顶坛以香花等供弟子二说有。 一师直取阏伽等物一一与弟子。 弟子取之捧手供我心佛。 故智证大师云。 令弟子供香花等(云云)又法性记云。 今弟子供成道之如来(云云)谷师云。 金灌顶记引弟子帝释方(云云)可捡二十天之位也。 谷云。 入室弟子二说。 一者自小年养育者也。 一者入室印可付法者也。 大日并宝幢事问。 何故大日并宝幢位耶答。 宝幢第八识。 大日第九识。 是则第八第九同故也。 谓第八识净分是第九识也。 故位同也。 胎金灌顶曼荼罗粗细事师云。 金界灌顶曼荼罗分明说显之。 胎界灌顶曼荼罗トヲ秘密不说。 显之故金界灌顶如彼文。 今胎界灌顶之文不分明。 有二种之灌顶。 名佛芽灌顶树王灌顶。 谓以字烧字故。 于灰中以四瓶(四者五色也)秘之灌之。 是即为生种子也。 即阿字之地上湔水。 故即生五字也。 次即成塔形。 是佛芽也。 次即正灌顶。 是成佛之时以智水灌顶也。 故初灌水。 是为生种及芽也。 次正授法主职位也。 凡成佛有三个义。 一种子。 二芽茎。 三树王也。 问。 种子芽茎树王者如何。 答。 大日siddhamAMH/siddham。 宝幢siddhama/siddham是也。 寻云。 以梵字为种子事有证据耶。 答。 寻其本源悉地出现品。 从大日如来身份出siddhama/siddham字从siddhama/siddham字出生诸字。 此则胎藏种子字也。 又金界从佛身出siddhamvajrasadva/siddham。 是即种子也。 其所出字住众生之心。 及入佛心等各住随方月轮成其尊(云云)可捡之。 故此种子皆心中所生也。 其尊智用也(云云)又三昧耶戒者塔也。 即生长成树王正成道。 义释云。 显教中说树王云功德。 今经中说树王种殖因缘此心也。 问。 此说意siddhamvaM/siddham水之次即生五字心如何。 答。 地水二大是五大中增上缘也。 故地上洒水即五字生也。 谓五字重生是为成塔形标炽也。 理实五大各各具五大缘。 如俱舍等也。 四大种等也。 故鑁字水中即具五大。 五大故从siddhamvaM/siddham字即生五字也。 乃至四大乘可云尔也。 故义释云生五大(云云)。 问。 何意以字烧字之后又生五轮字耶。 已前火及阿字地后更可生siddhamvaM/siddham空二轮也。 前火动之时有风故也。 又内护摩之处文准之可疑之。 仍更三次第生诸字耶。 水如灌顶也。 处处文得心也。 胎轨文一一书也。 而经文此以字之后次第生诸字文如何。 师云。 轨为成行法随要拔文。 而略缚字水义颇无之也。 护摩为成就用之。 灌顶为究竟用之。 故轨可有二意。 一重布为成塔婆故一以字烧字具五字。 如灌顶文。 又灌顶文者siddhamvaM/siddham变具五大。 即五大皆遍照如来之三昧耶形也。 故更重布云。 以字烧字后。 siddhamraM/siddham字火动生长时。 行者身份有漏身烧佛芽。 生风火动风火此同义也。 境智冥合可思之。 但依风火即不生。 火必具风。 若风不通故不动尊以siddhamhAM/siddham字为种子。 谓不动尊智火也。 siddhamhaM/siddham字风也。 siddhamvaM/siddham字空点是空义也。 siddhama/siddham地也。 又以字烧字观。 siddhama/siddham字方坛中在弟子。 谓PICT77019301. GIF/PIC其形也。 谓siddhama/siddham是本不生之理之中。 依迷执故受生死之身。 表此心故siddhama/siddham字中安弟子。 即以siddhamraM/siddham字智火烧其迷执之三道。 只留不生理也支分生灌顶者有四。 一普贤。 二四菩萨。 三四佛。 四大日也。 是共大日如来之出生故也。 已上。 私云。 师诫云。 此灌顶私记辄聊尔不可授也。 最后闭眼时有传法堪机者。 只一人可授也。 今授事至末代又边土弥离东故受之。 又以授人事虽不可尔。 为继师迹授之。 相构相构不可为聊尔。 仍上代大师劝请文可书之。 厶云。 师仰样处处注之。 后见披览有恐。 仍可被取舍也(云云)。 应永四年(丁丑)十月三日。 于上野州渊名庄中村乡华藏寺。 了翁和尚被谈之。 合行灌顶者。 谷阿サリ初行之。 观曼荼罗文疏云。 六云。 次于一一曼荼罗诸尊位上观本种子。 从此诸字皆转作本尊身。 若彼アサリ观道未融。 恐延时节村乡华藏寺了翁和尚被谈之者。 但于中台莲花台上而观siddhama/siddham字字门。 出无量光遍照诸尊座位。 尔时诸尊即现。 尔时复以方便转观如是诸尊与我身无二无别。 即是诸尊即在身中(文)。 五眼之事智度论九云。 肉眼所见不遍。 天眼缘国土及众生无障无碍。 惠眼知诸法实相。 法眼见以何方便行佛法得道。 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智。 问。 六十九云。 肉眼·天眼缘色。 惠眼缘涅槃。 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 佛眼现寂灭相。 大品经三云。 有菩萨肉眼见百由旬。 乃至菩萨天眼见三千大千国土。 有菩萨天眼乃至能见十方恒河沙等国土众生死此生彼。 乃至广不得法眼佛眼(文)此经呴留尊佛所说。 此摩金色经大日印文伊势有事说也。 洗缚曰罗异说。 先五古。 次塔铃。 次五古铃。 次宝铃。 次三古铃。 次独古铃。 又独古三古前后异说也。 次五瓶。 次总洒水三反。 洗缚曰罗时诵真言。 唵缚曰罗萨埵鑁吽。 此真言正洗ハサラノ时可诵之。 在知人无之欤(云云)。 已上仙藏房了与法印说也。 又说。 先五古用铃轮五瓶十八道行之事在之。 五部道具总加持之内欤(云云)能能可决之已上光林房隆仙律师说。 两人相寻云。 处如此。 能能可决之。 豪算私记之。 PICT77019302. GIF/PIC(宝五)黄(白)五铃塔轮赤中青(三一)黑右此钞者上野州世良田山长乐寺真言院义庆御足下居住之砌书之毕。 常州信太庄住吕明朝为令法久住也。 传灯大阿阇梨位遍照金刚义庆判。 合行下寻云。 五悔事谁人记ヤ。 仰云。 如利记者仁记意。 诵门前五悔见。 宴记心不可有之觉。 仰云。 敷曼荼罗ヲ随本方打チカヘテ敷样有之。 不可准。 仰云。 如常一所重上北下南敷之也。 仰云。 门前等如常。 药仁之意四礼末持遍礼有之。 宴无之也。 仰云。 私记受者门前引入时。 普贤三昧耶可引样记タレトモ。 今比皆入佛三昧耶印引之也。 凡两坛共用三昧耶サタsiddhamvaM/siddham意ナヲハ合行普贤三昧耶可用也。 寻云。 坛前如何可读欤。 仰云。 如私记读事如常。 其时非生眼覆面取軈スル也。 サテ受者令见坛场。 今观此妙曼荼罗云ヨリ勤コロニ可修习之。 次第末。 一切如来体性法中可得入云ヨム也。 仰云。 又ヨム样可有之。 是常人不知心得事也。 其ト云ハ先读样クミマセノヨミ样也。 又一人ト云切リ次ヨミ样也。 是先台ヨム也。 其时此是三昧耶金刚契ナリ。 汝若辄云ヨリ始。 次投花アレハ軈悲生眼云悲生眼スレハ。 今此妙曼荼罗ヲ见ト云ヨリ。 勤可修习云マテヨムヲ。 サテ取反亦金刚界分ヨム也。 今度金トヲリヲヨム时。 当其处覆面可取也。 サレハ如此切リ次ヨム时。 覆面ナカラ悲生眼シテ且置之也。 サテ金始者汝今已入一切如来眷属部中云始。 次アニヤサタハムサルハ通。 次加持誓水。 次金トヲリヲ见皆读。 当得一切如来体性法中云迄也。 胎トヲリノ投花时。 投花次汝未来云次而二投花ナラハ。 而二大日如来トモ。 不二ナラハ不二大日如来トモ。 不二阿弥陀如来トモ。 又而二大日トモ。 而二阿弥陀トモ。 可读也。 此二样ヲ得意ヨムヘキ也。 投花不二而二始而二不二可留也。 中间任意乐。 又云。 留而二不二不二トモ留也寻云。 敷曼荼罗ヲ重テシキ。 而二不二共不动投花スルカ深秘也。 亦敷曼荼罗何上下可定耶。 仰云。 机前コソ台金不同有之。 佛意圆澄深意时胎即金金即胎。 胎金法尔不二也。 此意曼荼罗ヲ重ネ敷タルママ不动。 如上投花是深秘意也。 胎金曼荼罗上下半不定中シイテ用。 山门意胎上敷金下可敷欤。 可任阿サリ意也。 仰云。 今合行云者。 传法时而二情识未荡。 故合行云重行故。 如何样ニシテモ行者内证胎金不二得心スルマテノ料也。 法华ニモ十住类一十住类本ノヘシ本迄虽体。 不思议一理为契当也。 今合行如是理也。 右者天海藏以御本写之。 明历四(戊戌)岁卯月八日写之毕。 江州栗太郡芦浦观音寺舜兴藏。 发布时间:2024-07-05 08:09:2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