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字观用心口决 内容: 阿字观用心口决《大正藏》第77卷No. 2432No. 2432阿字观用心口决桧尾记先欲观此字者。 天井四方强不迫处。 不暗不明坐。 暗妄念起。 明心散乱。 夜灯风挑。 火向后座蒲团敷。 结跏趺坐或半跏坐。 法界定印结。 眼不开不闭。 开散动闭眠沈。 唯细见不瞬。 而两方瞳可守鼻柱。 舌付腭息自静也。 腰不反不伏。 直坐助脉道。 血脉道差病起。 又心狂乱。 如此用心。 先金刚合掌。 五大愿唱。 后胎五字明百遍诵。 其后观。 先能诠字观。 次所诠理思。 能诠字者。 自身胸中有月轮。 如秋夜月晴。 其中有siddhama/siddham字。 siddhama/siddham字月轮种子。 月轮siddhama/siddham字光。 月轮与阿字全一也。 胸中观之。 自身成阿字。 阿字即自心也。 如是心境不二。 而缘虑亡绝。 月轮自性清净故。 能离贪欲垢。 月轮清凉故。 去瞋恚热。 月轮光明故。 照愚痴闇。 如此三毒自然清净离散。 湛然自苦事无之。 入此观者。 得安乐离世间苦恼。 是名解脱。 何况观达。 于生死可自在。 是为即身成佛。 始一肘量月轮分齐观。 后渐渐舒遍三千世界乃至法界宫。 次所诠理者。 此阿字有空有不生三义。 空者森罗万法皆无自性。 是全空也。 然依因缘假谛现。 万法历然有之。 譬如意珠湛七珍万宝。 而如随缘降宝。 破玉见中一物无之。 虽然随缘生宝非无是以知。 空有全一体也。 是云常住。 常住则不生不灭也。 是名阿字大空当体极理。 然我等胸中此字观。 自然具足此三义。 具此三义者。 即大日法身也。 入此观门行者。 虽初心生死轮回永绝。 行住坐卧无离皆是阿字观也。 易行易修。 而速疾顿悟也。 若既坐达。 必非半跏法界定印。 行住坐卧。 悉阿字事思。 我等声生起事。 开口最初。 胸中从阿生而当喉腭舌齿唇。 出此五处。 金界五部诸佛说法声。 喉舌唇云时。 胎藏三部也。 如此知。 徒事无之。 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皆经五处三内出音。 即大日如来海印三昧王真言也。 此理不知。 皆成恶业堕恶趣受诸苦。 知与不知差别也。 莲华三昧经云。 胸中两部曼荼罗坐烈。 各下转神变。 其中西方无量寿如来。 守说法谈义德。 常恒说法。 其音自我口出。 成声尘解脱利益也。 然凡夫不知之我语思。 被封我物执情。 恒沙万德无量密号。 名字功德法门气声。 只徒成恶趣业因事诚可悲。 是则自然道理陀罗尼性海果分法门本不生极理也。 如海摄百川。 一切善根收此一字故。 云海印三昧真言也。 依之一度观此字。 八万佛教同时胜读诵功德广略秘观御口云。 真言观门虽多途。 取要不过广略二观。 先略观者。 大日经第一云。 秘密主云何菩提。 谓如实知自心。 此文对大日。 金刚萨埵问。 大日知自心答给也。 疏七云。 若见本不生际者。 即是如实知自心。 如实知自心。 即是一切智智。 故经所说如实知自心者。 见本不生际也。 见本不生际。 为一切智智。 一切智智者。 即大日也。 故真言教即身成佛者。 见本不生也。 本不生际者。 一切诸法从本以来。 不生不灭本有常住也。 烦恼本不生烦恼。 菩提本不生菩提也。 如此知名一切智智。 然我等生灭去来。 当眼易知。 不生不灭所不知也。 如此诸法本来不生不灭义。 显教盛谈之故。 此不生不灭名言。 不密教不共谈。 然今密教规模者。 所不及凡夫见闻觉知。 不生不灭体。 直显种子三摩耶形令见知之令修之。 是显教都所不知也。 所言本不生体者。 种子阿字三摩耶形八叶莲华。 此八叶莲华者。 大日经所说siddhamhRta/siddham心也。 siddhamhRta/siddham心者。 即是众生八分肉团也。 同疏五云。 内心妙白莲者。 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秘密帜。 华台八叶圆满均等。 如正开敷之形。 此莲华台。 是实相自然智慧。 莲华叶者。 是大悲方便也。 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 其余三重。 是从此自证功德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耳。 此曼荼罗极少之量。 齐十六指。 大则无限也。 今此文内心妙白莲者。 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之siddhamhRta/siddham心也。 此心莲可观也。 其观想样。 心中可观有八叶莲华。 莲华形世间如莲华形。 唯此莲华计可观也。 八叶莲华者。 siddhamhRta/siddham心是也。 siddhamsita/siddham心住此莲华。 此二心暂时不离故。 莲华上可观月轮。 月轮者siddhamsita/siddham心也。 siddhamhRta/siddham心形。 实如月轮形也。 月轮形圆形事。 如水精珠等。 又莲华种子阿字也。 故月轮中可观阿字。 阿字形如常书形。 回四方可有也。 常书是一方计也。 上下无其形。 一切梵字形四方事。 以阿字可准知之。 今此阿字莲华月轮之中。 若莲华计观。 若莲华月轮观。 若莲华阿字可观。 可住行者意也。 月轮势一肘也。 不可减此量。 又付此略观有二样。 一先一肘观八叶莲华。 如此彼此相对。 历然观之。 其后前一肘所观莲华。 可召入自身中。 是如常入我我入观也。 一先前一肘观莲华。 观念无退转。 经年月勤修之所观莲华等。 闭目见程。 观后自身可召入之。 问。 此阿字莲华者。 本不生际实体显事也。 作此观时。 此种子三形义理观之乎。 口云。 观法时别不思惟义理。 唯其形色。 如法历然观之计也。 又云。 此阿字世间多书置之故。 人轻之常事样思。 是大僻按也。 此阿字即净菩提心实体。 即身成佛肝心者也。 以上略观毕次广观者。 义释云。 若行者见一切从缘起法。 皆是毗卢遮那法界身。 尔时十方通同为一佛国。 是名究竟净菩提心(文)今此释意。 对一切缘起诸法。 皆照毗卢遮那法身。 其故一切诸法不出色心二法。 色心二法。 即是六大也。 六大即是毗卢遮那法界身也。 尔时十方通同为一佛国者。 既押一切缘起诸法。 直照毗卢遮那法身故。 十方净土六道秽所无有差别。 同一法界宫也。 心寂静时住略观。 散乱时可住广观此二观门是极秘也。 行住坐卧无懈。 精进修行。 速可开显净菩提心者也。 已上秘观也 发布时间:2024-07-07 08:11:3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