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御遗告 内容: 御遗告No. 2431御遗告遗告诸弟子等应勤护东寺真言宗家后世内外事管合贰拾伍条状窃以大法同味兴废任机。 师资累代付法在人。 鹫峰视听传流中洲铁塔传教利见乌卯。 探流寻源鉴晃讨本。 大唐曲成既有血脉。 日本末叶何无后生。 仍聊示之初示成立由缘起第一(虽末资从非东寺一阿阇梨以降。 勿令此遗告写持守惜如眼肝)夫以吾昔得生在父母家时。 生年五六之间梦常见居坐八叶莲华之中诸佛共语也。 虽然专不语父母况语他人。 此间父母偏悲字号贵物(多布度毛能止)年始十二。 爰父母曰。 我子是昔可佛弟子。 以何知之。 梦见从天笠国圣人僧来入我等怀。 如是任胎产生子也。 然则赍此子将作佛弟子吾若少之耳闻喜以泥土常作佛像造宅边童堂安置彼内奉礼为事。 此时吾父佐伯氏。 赞岐国多度郡人。 昔征敌毛被班土矣。 母阿刀氏人也。 爰外[廣/(載-車+非)]舅阿刀大足大夫等曰。 从为佛弟子不如出大学令习文书立身。 任此教言受俗典少书等及史传兼学文章。 然后及于生年十五入京。 初逢石渊赠僧正大师受大虚空藏等并能满虚空藏法吕入心念持。 后经游大学从直讲味酒净成读毛诗左传尚书。 问左氏春秋于冈田博士。 博览经史专好佛经。 恒思我之所习上古俗教眼前都无利弼乎。 一期之后此风已止。 不如仰真福田。 因作三教指归三卷。 成近士号称无空。 名山绝巘之处嵯峨孤岸之原。 远然独向淹留苦行。 或上阿波大泷岳修行。 或于土左室生门崎寂暂。 心观明星入口。 虚空藏光明照来显菩萨之威现佛法之无二。 厥苦节也则严冬深雪被藤衣而显精进道。 炎夏极热断绝谷浆朝暮忏悔及于二十年。 爰大师石渊赠僧正召率发向和泉国槙尾山寺。 于此剃除髺发授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 名称教海后改称如空。 此时佛前发誓愿曰。 吾从佛法常求寻要。 三乘五乘十二部经心神有疑未以为决。 唯愿三世十方诸佛示我不二。 一心祈感梦有人告曰。 于此有经名字大毗卢遮那经是乃所要也。 即随喜寻得件经王。 在大日本国高市郡久米道场东塔下。 于此一部解普览众情有滞无所惮问。 更作发心以去延历二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入唐。 为初学习。 天应慰勤载敕渡海。 彼海路间三千里。 先例至于杨苏洲无质(云云)而此度般增七百里到衡洲多碍。 此间大使越前国大守正三位藤原朝臣贺能。 作自手书呈衡洲司。 洲司披看即以此文已了。 如此两三度。 虽然封船追人令居湿沙之上。 此时大使述云。 切愁之今也。 抑大德笔主呈书(云云)爰吾作书样替于大使呈彼洲长。 披览含笑开船加问。 即奏长安经三十九个日。 给于洲府力使四人且给资粮。 洲长好问作借屋十三烟令住。 经五十八个日给存问敕使等。 彼义式罔极。 览之主客各各流泪。 次后给迎客使。 给于大使以七珍鞍。 次次使等皆给妆鞍。 长安入京义式无可说尽。 见之者满于遐迩也。 此间大使贺能大夫达向者归国。 惟延历二十四年电时也。 即配大唐贞元二十一年也。 爰少僧并橘大夫准。 敕留学(具在别记)即少僧遇上都长安青龙寺大德内供奉十禅师惠果大阿阇梨。 沐五智灌顶学胎藏金刚两部秘密法。 及读毗卢遮那金刚顶经等二百余卷。 并诸新译经论唐梵合存。 少僧以大同二年归我本国。 此间海中人人云。 日本天皇崩(云云)闻谏是言寻本口言船内诸人论争首尾都不一定。 注[軗/木]着岸。 或人言告。 天皇某日时崩者。 少僧怀悲给素服。 从尔以降帝经四朝奉为国家建坛修法五十一个度。 亦神泉园池边御愿修法祈雨灵验其明。 上从殿上下至四元。 此池有龙王名善如。 元是无热达池龙王类。 有慈为人不至害心。 以何知之。 御修法之此吒人示之。 即敬真言奥旨从池中现形之时悉地成就。 彼现形业宛如金色长八寸许蛇。 此金色蛇居在长九尺许蛇之顶也。 见此现形弟子等实惠大德并真济真雅真照坚慧真晓真然等也。 诸弟子等敢难览着。 具注言心奏闻内里。 少时之间敕使和气真绳御弊种种色物供奉龙王。 真言道崇从尔弥起也。 若此池龙王移他界浅池减水薄世乏人。 方至此时须不令知公家俬加祈愿而已。 亦授灌顶者盖以员多。 具不注之。 若存灌顶流者自我身始。 秘密真言此时而立。 夫师资相传嫡嫡继来者。 大祖大毗卢遮那佛授金刚萨埵菩萨。 金刚萨埵菩萨传于龙猛菩萨。 龙猛菩萨下至大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灌顶国师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阿阇梨六叶焉。 惠果则其上足法化也。 凡勘付法。 至于吾身相传八代也。 吾到日彼大阿阇梨曰。 我命既尽待汝既尚。 已果来我道东矣。 故吴殷纂云。 今有大日本国沙门来求圣教。 皆令所学可如泻瓶。 此沙门是非凡徒三地菩萨也。 内具大乘心外示少国沙门相(云云)大阿阇梨御相弟子内供奉十禅师顺晓阿阇梨之弟子玉堂寺僧珍贺申云。 日本座主设虽圣人是非门徒也。 须令学诸教。 而何拟被授蜜教(云云)两三般妨申。 于是珍贺夜梦降伏晓旦来至。 少僧三拜过失谢言(云云)又去弘仁七年表请纪伊国南山殊为入定处。 作一两草庵。 去高雄旧居移入南山。 厥峰绝遥远阻人气。 吾居住时频在明神卫护。 常语门人。 吾性狎山水疏人事。 亦是浮云之类。 追年待终为此窟东。 太上皇有敕请下安宿中务供养余月。 还更居高雄。 天长皇帝即位任少僧都。 再三奏辞不允在公。 虽云万事无遑。 春秋之间必一往看。 彼山里路边有女神。 名曰丹生津姬命。 其社回有十町许泽。 若人到着即时伤害。 方吾上登日托巫税曰。 妾在神道望威福久也。 方今菩萨到此山妾之幸也。 弟子昔现人之时食国[皇*皇]命给家地以万许町。 南限南海。 北限日本河。 东限大日本国。 西限应神山谷也。 冀也献永世表仰信情(云云)如今件地中所有见开田三许町名常庄是也。 吾自去天长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深厌谷味专好坐禅。 皆是令法久住胜计。 并为末世后生弟子门徒等之也。 方今诸弟子等谛听谛听。 吾生期今不几。 仁等好住慎守教法。 吾永归山。 吾拟入灭者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寅克。 诸弟子等莫为悲泣。 吾即灭而归信两部三宝。 自然代吾被眷顾。 吾生年六十二腊四十一。 吾初思及于一百岁住世奉护教法。 然而恃诸弟子等匆永拟即世也。 但弘仁帝皇给以东寺。 不胜欢喜。 成秘密道场。 努力努力勿令他人杂住。 非此狭心护真谋也。 虽圆妙法非五千分。 虽广东寺非异类地。 以何言之。 去弘仁十四年五月十九日以东寺永给预于少僧。 敕使藤原良房公卿也敕书在别。 即为真言密教庭既毕。 师师相传为道场者也。 岂可非门徒者猥杂哉一以实惠大德吾灭度之后可为诸弟子依师长者缘起第二夫以吾道兴然专此大德言力也。 因玆所示告也。 以真言为本宗以显教为边教。 他有眼青自存融通。 人师国宝本岂益此国德哉。 仍大经藏事一向预此大德。 但若实惠大德不幸后者以真雅法师处分封纳开合。 依之未知情弟子等勿令封开。 愚情师师长短深深必语他家欤。 可慎可慎。 亦菩提实数珠是大唐帝皇给敕矣。 即恩敕曰。 仁以此为朕代莫永忘。 朕初谓公留将师。 而今延还东惟道理也。 欲待后纪朕年既越半也。 愿一期之后必逢佛会者。 加以赏赐算算。 以先日误注大师惠果之所给也。 但金刚子是大师阿阇梨耶所给。 亦诸道具大师阿阇梨耶付属也。 岂可轻哉一以弘福寺可属真雅法师缘起第三右寺是飞鸟净三原宫御宇天武天皇御愿也。 而天长圣主垂敕永常加东寺可修治之由毕也。 伏惟圣恩是依少僧通诣高野所给宿处而已。 依之少僧永可师师相传修治者也。 但真雅法师一期之后者诸弟子等之中在前出身者可掌东寺。 不可求年腊次第。 亦门徒之间以一成立可为长者。 为长者者可加掌弘福寺。 称佛陀宫。 非为己宿所严佛修治为宗计也一以珍皇寺(字宕当寺)可修治后生弟子门徒之中缘起第四右寺建立大师是吾祖师故庆俊僧都也。 依有诸门徒相共付属加修治来者也。 然则以能修治之人任寺司可令住持。 莫用不能者一可号东寺教王护国之寺缘起第五夫以大唐惠果大师奉敕青龙寺师师相传。 元名大官道场。 然而大兴善寺大阿阇梨耶被敕为秘蜜之场。 改号青龙寺。 方今准彼以东寺可号教王护国寺。 额是既奉敕而已。 宜可奏此由。 亦吾汉号遍照金刚。 宜知行一东寺灌顶院宗徒长者大阿阇梨可加捡挍缘起第六右院虽未造毕且始传灯之志。 虽此间所思千回草草入山非遂此志。 然则实惠大德一向可造功毕。 亦诸庄严可如语先先。 但恒例灌顶阿阇梨者门徒之内最初以成立者可令修御愿。 若有殊病妨者以次人可请用之。 若是辞退者永非吾后生弟子门徒。 宜应信奉一食堂佛前召侍大阿阇梨并二十四僧童子等可令习诵五悔缘起第七右案大唐青龙寺例。 宗徒大阿阇梨之童子并诸名德达之童子等令会集食堂。 僧达一人童达一人。 共令习学五悔每夜现椠。 即阙大众所得十分之一。 充行诸童子等纸墨料。 案彼示此而已。 但遂不可成出者虽常住寺内更强唤不可令此庭列。 见器惟品可催之。 亦九方便于大阿阇梨前召集诸德弟子之内堪能之僧等。 每夕可令习诵。 昔大师阿阇梨耶曰。 准餐受诸护法天神法味乍守护场等者。 准彼示此。 遑他事勿驻自一吾后生弟子门徒等以大安寺可为本寺缘起第八夫以大安寺是兜率之构。 祇园精舍业矣。 尊像释迦即智法身之相也。 初发心本吾祖师道慈律师遂为推古天皇御愿者也。 依之吾大师石渊赠僧正彼寺为本寺。 而御弟子等皆令入住也。 随吾以彼寺为本寺也。 但依敕命渡东大寺建立南院。 此间出生弟子等便宜入住东大寺也。 方今案本意。 吾先师御寺大安寺是胜地矣。 先师尝地被建立也。 须吾弟子后生门徒等以彼寺为本寺仕奉释迦大师彼中以西塔院为根本岫。 具由在别多罗而已。 复师资血脉图在别纸。 得一知万一宿住真言场欲为师师门徒者必先须以情操为本缘起第九夫以大唐真言宗门徒本自不间他徒。 从赤子时得人之子教为弟子。 如螟蛉以他子为己子。 后令出家。 如是继佛性门者也。 然则准彼看定赤子劳养决心惟彼操行。 若不可当早却他家。 叶道理者留护习道。 若使为门徒内之者操行宜者非简我师人资汲引继蜜教性。 设令虽亲弟子操意不调者简略不可同共。 何况可令授真奥之道哉一东寺可立长者缘起第十夫以为吾弟子者末世后生弟子之内成立僧纲者。 非求上下腊次。 以最初成出可为东寺长者。 长者既是座主矣。 准唐法欲奏闻座主号。 虽思先先入山之间既令忘脱未遂此事。 须诸弟子等必遂此事。 皆是非有不要言。 并令法久住谋而已。 我后之资勿难斯乎一诸弟子等并为后生末世弟子者可敬东寺长者缘起第十一夫以大唐法如青龙寺例。 所以然者彼寺元来无有他类。 虽僧数千皆非他徒。 厥中若有一人不和之者。 诸众共和调情操令无嗷事。 何况分疵及俗家哉。 方今冀也一家之徒假使数千万。 各互护惜勿出他家。 一心专念可将敬尊座主官长。 诽彼谤此相互莫怨。 亦我师人师勿为限别。 亦分慈眷勿简我资人资。 但不随处风不叶宗意放逸邪见更不得共。 都吾非末资。 得一知千耳”一末代弟子等可令兼学三论法相缘起第十二夫以真言之道蜜教之理。 同入性故入阿字义也。 然而案万物意皆在内外。 然则以蜜为内以显为外必可兼学。 因玆轻本宗勿重末学宜知吾心兼学而已。 但人任器不堪兼者将任本业精进修行。 具由在别青龙寺例专此而已。 依彼示之。 亦宗分讲读定额中非要望以智行人简定一东寺定供僧二十四口缘起第十三夫以件寺定供僧元注官符五十口。 今奏定二十四口。 方今伺末代所有志本愿圣灵元庭速崩未堪造毕。 加以未入庄田正税等。 寺大料少因以奏定。 就中二十一口修学练行者。 三口即三纲造治杂预者也。 是亦皆用净行之人。 勿用员外人有犯之僧。 但有工巧意操风流可用修理造作庄严佛事者。 不求净不净置于非入寺之权三纲。 依之不得猥杂他家秽僧等。 阿阇梨耶得一悟千一可请用以二十四口定额僧宫中正月后七日御愿修法修僧缘起第十四夫以大唐青龙寺住僧数千。 就中定供僧一百口皆秘密徒也。 即内道场御愿正月修僧等以此请用。 但今案物意我日本国修僧十五口之中。 大阿阇梨耶一人。 入室弟子一人(谓入室弟子者是为令守佛舍利等也)三纲之中行事一人。 今以十二口可请用于年替。 彼支度皆在式文。 勿令请用努力他僧。 须先录七日以前修僧等名簿奏闻。 次参入修僧毕之后亦奏闻。 若在殿上仰被省舍僧徒者。 虽厥之人速可令罢出。 依此不得请补非门徒僧。 但任大阿阇梨心。 简定门徒之中智行者。 亦经奏闻请用而已(云云)一宫中御愿正月修法修僧等分各所得上分可充高野寺修理杂用缘起第十五夫以大唐青龙寺祖师被建立天台山下私少伽蓝矣。 彼名新禅寺也。 以内道场正月施物上分令修理彼道场。 亦以青龙寺大众年中所得上分令充用彼用也。 此非凡政芳师资迹谋也。 莫笑难后生资(云云)一可试度宗家年分缘起第十六夫以件宗分度者须如初思试度东寺。 然而欲不令荒山家更改奏官符欲申下金刚峰寺者也。 敢厌东寺汲南岳哉。 今须东寺座主大阿阇梨耶执事欲改直之。 亦简定诸定额僧中能才童子等。 于山家试度。 即于东大寺戒坛受具足戒。 受戒之后于山家三个年练行。 厥后各各随师受学蜜教。 具在先文而已。 但曰座主大阿阇梨者即东寺大别当号也。 门徒之间修学最初成出为长者言也。 不可求腊次。 修学为先最初成立为长者而已一可报进后生末世弟子祖师恩缘起第十七夫以东寺座主大阿阇梨耶者吾末世后生弟子也。 吾灭度以后弟子数千万之间长者也。 虽门徒数千万。 并吾后生弟子也。 虽不见祖师吾颜有心之者。 必闻吾名号知恩德之由。 是吾非欲白尸之上更人之劳。 护继蜜教寿命可令开龙三华庭谋也。 吾闭眼之后必方往生兜率他天可侍弥勒慈尊御前。 五十六亿余之后必慈尊御共下生祇候可问吾先迹。 亦且未下之间见微云官可察信否。 是时有勤得祐不信之者不幸。 努力努力勿为后疏。 亦案僧尼令曰。 非有棋琴制限者。 然而窃案蜜教心此家可令无此事。 所以然者若有未练僧并童子等被放此游必有后代过。 何况围棋双六一切亭止。 若强好此事者都吾非末世资。 不论刹利种性荫子荫孙并悉追放。 一切勿得宽宥(云云)一不可入东寺僧房女人缘起第十八夫以女人是万性本弘氏继门者也。 然而于佛弟子亲厚诸恶根源嗷嗷本也。 是以六波罗蜜经曰。 不可女人亲近。 若犹亲近善法皆尽等(云云)然则不可入居僧房内。 若有要言诸家使至者。 立外户速返报却之。 不得回时克。 具准青龙寺例(云云)一不可饮僧房内酒缘起第十九夫以酒是治病珍风除之宝矣。 然而于佛家为大过者也。 是以长阿含经曰。 饮酒有六种过等(云云)智度论曰。 有四十五种过等(云云)亦梵网经所说甚深也。 何况秘密门徒可酒爱用哉。 依之所制也。 但青龙寺大师与并御相弟子内供奉十禅师顺晓阿阇梨共语拟曰。 依大乘开文之法治病之人许盐酒。 依之亦圆坐之次呼平不得数用。 若有必用从外入不瓶之器来副茶秘用(云云)一可令神护寺家宗门徒长者大阿阇梨口入缘起第二十夫以神护寺是和气氏建立。 八幡大菩萨主吒庭也。 而依真绳大夫达所言。 余顷年修住。 爰真绳大夫达于建立蜜教之言朝夕宛如示护法之相。 因玆师檀之期笃在肝岫加以寺院付属永代敢无内外之污。 然而后代必有争嗷。 吾资末羽等随状进退而已。 得一知万(云云)一辄不可授传法灌顶阿阇梨职位并两部大法缘起第二十一夫以蜜教是大日如来心肝金刚萨埵脑胆者也。 而辄授非器之者从蜜教主御身有出血之罪。 是以昔大日尊敕金刚萨埵曰。 不可授非器之者。 若授非器之者蜜教不久。 从法身出血罪自然可生者。 又金刚萨埵宣龙猛菩萨。 伏以大日如来为一切众生说蜜教也。 无非蒙万生利益。 但此法者是如如意宝珠。 喻如意宝珠在名号闻不显实身。 然而出生万宝利益一切众生。 存龙宫秘藏居龙王肝辄不显身。 虽居秘藏并龙肝。 此玉不被摄龙王众。 是法亦亦如此。 所以者何。 虽存蜜法阿阇梨之心肝并经藏。 不被任阿阇梨之心府。 虽有名号闻不显实身。 唯以威光利益一切众生。 蜜教最贵最尊道理唯是然也。 是故阿阇梨耶我能欲知道任己私劣心不可授非器之者。 若有颇证器之者唯授尊法看定彼心器然后授金刚界大法一部。 然授犹未练根之者必后可有悔。 何况辄授两部大法哉。 但欲授两部大法。 显见定人器气色之后。 向本尊界会能祈愿梦见厥想。 若有感应彼欲学者三个月令修行精进然后可授两部大法。 但于传法灌顶阿阇梨职位专然不应授诺。 所以者何。 授非器之者金刚萨埵与蜜迹神俱加呵啧。 授证器之者作大欢喜。 是则令法久住缘也。 护惜传法灌顶位阿阇梨职应护惜己肝神。 辄不应令知传法印契蜜语。 若有精进者望仰。 唯大阿阇梨以语言呼许诺言。 以五智五股加持仰人之首三般散瓶水。 是亦看定证器之人应令如然。 啻以是人于修法处应充用诸护摩杂道。 亦以尊法可许授弟子于一部。 两部更不可令传教(以传教言可惜传法)于传法印契蜜语为能学者可传授练根已熟弟子。 犹未熟根更不可授。 须大阿阇梨耶求得世间人之赤子以方便言令出离世俗。 语量彼操意令出家入道得度受具足戒。 满生年五十以后授传法灌顶阿阇梨耶职位可令继蜜教种性。 哀哉叹哉此道欲不传者应断法种。 传授之时宛如令持若赤子两舌剑。 宜知是心应授阿阇梨职位。 不忍非器之人甘语言诺授是位。 彼此会坐相更披露蜜教肝印。 正教非严灭法之相自然将至。 是罪所可得传法阿阇梨也。 十佛大日御前百千劫忏悔都不灭除。 是以入室有劳弟子于非器之者更不可授是位者(云云)是章句在梵本。 从经文并仪轨之外取离出所蜜纳也。 吾三衣箱底纳置。 亦在精进峰入室弟子沙门土心水师所(云云)一金刚峰寺加东寺宗家大阿阇梨应眷务缘起第二十二右件寺者是少僧私所建立也。 然而进官为御愿庭者也。 宜知是心。 吾弟子等中先成立长者东寺座主大阿阇梨耶一向应管摄。 莫遗告误得一知万(云云)一宀一山土心水师建立道场每朔可修避蛇法三个日夜缘起第二十三(此条不可令案内文书散)(眼守犹护己如肝云云)夫以避蛇法吕者是凡非所传。 金人秘要阿阇梨心肝口决也(具在别意)东寺代代大阿阇梨像想彼修法。 乍每后夜念诵毕为护身而已。 笼道肝于精进峰。 亦本尊海会安彼岫也。 是秘密吕不语者不知。 念烦千回也。 不可令专猥闻。 得一知万(云云)一东寺座主大阿阇梨耶可护持如意宝珠缘起第二十四(此条章专不可令案文书散护守此法宛如传法印契蜜语)夫以如意宝珠是从无始以来非有龙肝凤脑等。 自然道理如来分身者也。 或偏凤肝龙脑(云云)是大虚言也。 所以者何。 自然道理如来分身。 惟真实如意宝珠也。 号自然道理如来分身者是任祖师大阿阇梨口决成生玉也。 蜜之上蜜深之上深者。 辄不注仪轨。 是大日如来所说也。 曰成生玉是能作性玉也。 须以九种物为之。 尔九种者。 一佛舍利三十二粒。 二未用他色沙金五十两。 三紫檀十两。 四白檀十两。 五百心树沈十两。 六桑木沈十两。 七桃木沈十两。 八大唐香木沈十两(谓香木沈以专名香木沈。 不简彼色唯以清净用之)九汉桃木沈十两也。 是等之中沙金五十两白银五十两(未用他色)以是合为壸。 安置彼三十二粒舍利。 即便永闭壸口诵封坚结。 以彼六种香木沉入未用他色铁臼舂之。 以未用他色绢囊漏之七个度。 其糟亦同春末入同囊漏之。 如是乍无妨物未用他色以真漆丸之。 等分合成奉入彼佛舍利壸。 方圆合丸高下等分。 如此之间大阿阇梨立屏风率清净细工入居屏风之内可令合丸。 彼细工之口含名香。 专不杂语为丸之。 亦大阿阇梨耶者同口含名香。 诵不动真言三百遍。 次诵佛眼真言一千遍令为丸。 亦未用他色以香油炬五方明灯。 但真言虽满咒遍及于事毕犹员外可诵之。 亦同门之间以智行僧十五口立替。 乍以一番二时为克限。 结三个番不断修法。 此十五口僧者却屏风三丈许也。 虽同门僧不令知事心。 造玉既毕而始从事发七个日夜之间不断修法。 此七个日夜法前后可神供。 然后以宝珠入桧深箱安置宝台。 其宝台者作水坛。 其中敷细绢可立台。 坛回引五色糸。 然后不求吉日更亦率五口智行僧亲从大阿阇梨三时念诵。 亦以五口僧内每时介子供。 如是可满百个日夜。 十日之间神供。 又彼宝珠至于满百个日夜辄不可见大阿阇梨耶。 何况他人可令见哉。 满百日。 之后者以赤色九条衣可里此玉。 亦大阿阇梨诵再拜言。 口曰再拜而实拜三般。 即手取玉顶戴可月轮观行。 然后玉乍里赤色袈裟大阿阇梨随身每常归命顶礼。 出入前后左右可恃仰之。 亦入室智行弟子不可令见知。 假令虽见有箱不令见知宝珠所在。 案道理意在大海底龙宫宝藏无数玉。 然而如意宝珠为皇帝。 方伺其实体自然道理释迦分身也。 以何知之。 此玉从宝藏。 通海龙王肝颈下。 藏与颈不断常住。 或时出善风发云于四洲令生长万物利益一切众生。 水府陆地万物谁不蒙利益哉。 而世间凡夫等任己愚口称如意玉涌宝。 彼海底玉常此通能作性宝珠御许亲近分德。 所以可观大阿阇梨曰归命顶礼在大海龙王藏并肝颈如意宝珠权现大士等。 三般诵之念观可念诵本尊真言。 凡却一切恶可为攀善性之心。 是法吕大毗卢遮那经文也。 虽然蜜之上蜜深之上深者。 阙留秘句唯为阿阇梨心椠也。 专不可令写散。 若是披露者蜜教不久。 亲弟子等之内彼心性不调者更不可令授知。 代代座主阿阇梨耶。 若自门弟子。 若同门之内相弟子。 并诸门徒众等之中。 能者看定。 以怨亲平等观行。 可令预护。 若简付法弟子等中者涉枝枝不留大阿阇梨耶手。 移门门以被披露不信者。 遂可为淡道自然隐没。 因玆密教将灭。 然则犹为东寺座主长者之人必应付属。 彼拟付属之日三个日洗浴观念两部诸尊。 亦观惊普天之下率土之上冥官众发起四无量观付属而已。 虽慈父母勿令知之。 如此秘密即是护三蜜教肝性也。 但大唐大师阿阇梨耶所被付属能作性如意宝珠载顶渡大日本国劳笼名山胜地既毕。 彼胜地者所谓精进峰士心水师修行之岫东岭而已。 努力努力勿令知后人彼处。 是以蜜教劫荣末徒博延(复东寺大经藏佛舍利大阿阇梨须如守惜传法印契蜜语。 勿令一粒他散。 是即如意宝珠。 是即护道。 以何言之。 彼能作玉心本之故)一若有末世凶婆非祢等拟破蜜华园应修法缘起第二十五夫以昔南天竺国有一凶婆一非祢等破是蜜园华。 尔时华园门徒之中有一强信者。 修奥砂子平法吕七个日夜。 弥亦次次修员度者。 彼凶婆等自退为蜜华园安寂也。 是以末世阿阇梨耶宜知是由必应勤守彼法吕。 彼法吕者在入室弟子宀一山精进岭土心水师之竹木目底。 然则大阿阇梨耶是道惜护宛如传法灌顶阿阇梨职位印契。 凡须传法印契蜜语并调凶婆法吕辄不可授非器心不调者。 若如是道任己私心无简授放之时。 诸尊护法天等俱共非听。 于大阿阇梨为大灾矣。 选觅善人授放之时俱共为大欢喜令续法性种。 所以阿阇梨存心肝椠待觅器人可非断蜜教之子。 当知易得难大阿阇梨位。 岂应非用心哉。 是以非可令传法印蜜语猥杂右件遗书努力不得违失故告承知二年三月十五日入唐求法妙门空海(编者曰。 右御遗告一卷。 以高野山御影堂所藏正本为原本。 兼以同御影堂所藏绀纸金字本。 并江州石山寺所藏荣海法印杲宝法印等传授本。 及其他数本校合毕。 今所出本文全依御影堂正本。 不增损一字。 间有误字不得止改者悉标之冠注。 冠注记云一本者指绀纸金字本及石山本等) 发布时间:2024-07-07 08:17:3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