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二 内容: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二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能施王子入海採宝缘一 善友好施求珠丧眼还明二 长生欲报父怨后还得国三 遮罗国储形丑失妃运智还得四 慕魄不言被埋后言得修道五 萨埵王子舍身六 人药王子救疾七 有一王子闻宿命事怖求以还佛八 无畏王孙耆婆学术九能施王子入海採宝缘一释迦文尼佛本身作大医王。 疗一切病。 不求名利为怜愍众生故。 病者甚多力不周救。 忧念一切而不从心。 懊恼而死即生忉利天上。 自思惟言。 我今生天但食福报无所长益。 即自方便自取灭身。 舍此天寿。 生婆迦陀龙王宫中。 为龙太子。 其身长大父母爱重。 欲自取死就金翅鸟王。 鸟即取此龙子于舍摩利树上吞之。 父母[口*睾]咷啼哭懊恼。 龙子既死生阎浮提中。 为大国王太子。 名曰能施。 生而能言。 问诸左右。 今此国中有何等物。 尽皆持来以用布施。 众人怪畏皆舍之走。 其母怜爱独自守之。 语其母言。 我非罗刹众人何以故走。 我本宿命常好布施。 我为一切人之檀越。 母闻其言以语众人。 众人即还。 母好养育及年长大自身所有尽。 至父王所索物布施。 父与其分复以施尽。 见阎浮提人贫穷辛苦思欲给施。 而财物不足便自啼泣。 问诸人言。 作何方便当令一切满足于财。 诸宿人言。 我等曾闻。 有如意宝珠。 若得此珠则能随心所索无不必得。 白其父母欲入大海求龙王头上如意宝珠。 父母报言。 我唯有汝一儿耳。 若入大海众险难度。 一旦失汝我用活为。 我今藏中犹亦有物当以给汝。 儿言。 藏中有限我意无极。 欲充满一切令无短乏。 愿见听许得遂本心。 使阎浮提人一切充足。 父母知其志大不敢制之遂放令去。 是时五百贾客皆乐随从。 知其行日集海道口。 太子问众人言。 谁能知道至彼龙宫。 有盲人名曰陀舍。 已曾七反入大海中具知海道。 菩萨即命共行。 答曰。 我年既老两目失明。 虽曾数入今不能去。 菩萨言。 我今此行不为自身。 普为一切求如意宝珠。 欲给足众生令身无乏。 次以道法因缘而教化之。 汝是智人何得辞耶。 我愿得成岂非汝力。 陀舍周怀答言。 我今入海命必不全安。 我尸骸着金沙洲上。 船去如驰。 到众宝渚。 众贾竞载宝物已足。 问大子言。 何以不取。 报言。 我所求者如意宝珠。 此有尽物我不须也。 汝等各当知足知量无令船重不自免也。 是时众贾白菩萨言。 大德为咒愿令得安隐。 于是辞去。 陀舍是时语菩萨言。 别留艇舟当随别道。 待风七日博海南岸至一险处。 当有绝崖枣林枝皆覆水。 大风吹船船当摧破。 汝当仰援枣枝可以自济。 我身无目于此当死。 过此隘岸当有金沙洲。 可以我身置此沙中。 金沙清净是我愿也。 即如其言风至而去。 既到绝岸如陀舍语。 菩萨仰援枣枝得以自免。 置陀舍尸安厝金地。 于是独去。 如其先教。 深水中浮七日。 齐咽水中行七日。 齐腰水中行七日。 泥中行七日。 见好莲花鲜洁柔软。 自思惟言。 此花软脆当入虚空三昧。 自轻其身行莲花上七日见诸毒蛇。 念言。 含毒之虫甚可畏也。 即入慈心三昧。 行毒蛇头上七日。 蛇皆擎头授与菩萨令踰上而过。 过此难已。 见有七重宝城有七重堑。 堑中皆满毒蛇。 有二大龙守门。 龙见菩萨形容端正相好严仪能度众难得来至此。 念言。 此非凡夫。 必是菩萨大功德人。 即听令前径得入宫。 龙王夫妇丧儿未久犹故哀泣。 见菩萨来龙有神通知是其子。 两乳流出。 命之令坐。 而问之言。 汝是我子。 舍我命终生在何处。 菩萨亦自识宿命知是父母。 而答母言。 我生阎浮提上。 为大国王大子。 怜愍贫人饥寒勤苦不得自在故来至此。 欲求如意宝珠。 母言。 汝父头上有此宝珠以为首饰难可得也。 必当将汝入诸宝藏随汝所欲必欲与汝。 汝当报言。 其余杂宝我不须也。 唯欲得大王头上宝珠。 若见怜愍愿以与我。 如此可得。 即往见父。 父大悲喜欢庆无量。 愍念其子远涉艰难乃来至此。 指示妙宝随意与汝须者取之。 菩萨言。 我从远来愿见大王求王头上如意宝珠。 若见怜愍当以与我。 若不见与不须余物。 龙王报言。 我唯有一珠常为首饰。 阎浮提人薄福下贱不应见也。 菩萨白言。 我以此故远涉艰难冐死远来。 为阎浮提人薄福贫贱。 欲以如意宝珠济其所愿。 然后以佛道因缘而教化之。 龙王与珠而要之言。 今以此珠与汝。 汝既去世当以还我。 答曰。 敬如王言。 菩萨得珠。 飞腾虚空如屈申臂顷到阎浮提。 人王父母见儿吉还。 欢悦踊跃抱而问言。 汝得何物。 答言。 得如意宝珠。 问言。 今在何许。 白言。 在此衣角里中。 父母言。 何其太小。 白言。 在其神德不在大也。 白父母言。 当勅城中内外扫洒烧香悬缯幡盖持斋受戒。 明日清旦以长木为表以珠着上。 菩萨是时自立誓愿。 若我当成佛道度脱一切者。 珠当如我意愿出一切宝物。 随人所须尽皆备有。 是时阴云普遍雨种种宝物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人言所须一切具足。 至其命尽常尔不绝。 如是等名为菩萨布施生精进波罗蜜(出大智论第十二卷)。 善友好施求珠丧眼还明二过去阎浮提。 一时有二王。 利师跋国王名月。 波罗[木*奈]国王名月盖。 同意周旋无有嫌郄。 当共立约。 若生儿子两通姻好。 月盖王男女俱无。 为欲求儿。 祠于水神乃至种种鬼神。 修罗吒河边有二五通神仙。 河神白王。 若二仙愿生王家者王当有儿。 王至仙人所说言。 生我家者五欲自恣快乐无乏。 仙人答曰。 可尔。 却后七日其一仙人命终(贤愚经云金色仙人)即入第一夫人胎。 复经七日其一仙人又复命终。 处第二夫人胎。 第一夫人足满九月。 乃生一男颜色端政。 当生之日五百估客从海而归。 五百伏藏无端发出。 五百死囚从狱解脱。 第二夫人生。 多有怪异野干鸣。 阿修罗捉日。 五百应死者自就而死(出四分律三分第九卷)王甚欢喜。 即请召相师占其吉凶令立名字。 相师问言。 此儿生时有何瑞相。 答言。 第一太子其母弊姤憍慢自大。 从怀子来其性调善和颜悦语慈愍众生。 相师答言。 儿福德使然。 名曰善友(四分律云善行贤愚经云迦良那伽梁言善事)。 第二夫人生者问瑞相。 答言。 其母由来调善言适众心。 怀妊已来其性卒暴发言麁恶。 相师答言。 是儿之行使母如是。 名曰恶友(四分律云恶行。 贤愚经云彼婆伽梨梁言恶事)至年十四。 善友太子聪明慈仁好喜布施。 父母偏念视如眼目。 恶友暴恶父母所憎而不喜见。 姤嫉于兄常欲毁害。 触事不从违逆反戾。 太子导从前后作倡伎乐。 大众围绕出城观看。 见有耕者垦土出虫乌随啄食愍而伤之。 问左右言。 此作何物共相残害。 答言。 国依于民民依饮食食依耕种。 大子言。 苦哉苦哉。 前行复见男女纺织。 又问。 此作何物。 答言。 纺织作诸衣服以遮惭愧阴覆五形。 太子言。 此亦劳苦非一也。 转复前行见人屠牛剥羊。 又问。 此复是何。 答言。 屠杀卖肉以供衣食。 太子言。 怪哉苦哉。 强弱相害结殃累劫。 转复前行见网鸟饵鱼。 又问。 又答。 张鸟捕鱼。 太子悲泪满目。 世间众生造诸恶本众苦不息忧愁不悦即回车还宫。 王问。 何故忧愁。 太子具以上答。 王言。 未尝不有何足愁也。 太子言。 今欲从王求索一愿。 愿得国藏财宝用施一切。 王言随意。 太子即使傍臣开王库藏。 以五百大象负载珍宝出四城门。 宣令国土随有所欲恣意自取。 善友太子声闻八方一切运集。 未久之间三分用一。 藏臣白王。 王宜思量。 王言。 不欲违之。 后复经少时。 诸臣共议。 国依库藏库藏空竭国亦虚矣。 复往白王。 所有财宝三分用二。 王宜深思。 王言。 不欲违之。 卿等可小稽迟莫令称其心也。 太子欲开库藏。 时守藏臣缘行不在。 郑重追逐差互不遂。 太子言。 小人何敢违逆我意。 当是父王教耳。 夫孝子者不应倾竭父母库藏。 我今应当自求财宝给足众生。 我若不能给足一切众生衣被饮食称意与者。 云何名为大王。 太子即集诸臣百官共议言。 夫求财利何业最胜。 或言田种或言畜养。 有一大臣言。 世间求利莫先入海採取妙宝。 若得摩尼宝珠者便能称意给足一切众生。 太子言。 然即以白王。 王闻咽不得语。 后语太子。 国是汝有。 库藏珍宝随意取用何为入海。 汝为吾子生长深宫。 卧则帏帐食则恣口。 今远涉途路饥渴寒暑谁得知者。 大海之中众难非一。 或有恶鬼毒龙勐风波浪水色之山摩竭大鱼。 往者千万达者一两。 汝今云何欲入大海。 太子即便五体投地四布手足而作是言。 父母若不听者我便舍命终不复起。 王及夫人即前劝谏终不饮食到于六日。 父母忧恐畏其不济。 七日捉手善言诱喻。 太子言。 父母若不许者必没于此。 第一夫人白王言。 如子心意难可倾动不可违度。 何忍见子舍命于此。 愿王垂愍听入大海。 故万有一冀。 今不听者必丧于此。 王便听许。 太子欢喜头面礼王。 大王宣令谁欲入海。 众人闻之欢喜聚集。 其五百人皆言。 大王我等今者随从太子。 有一海师前后数反入于大海。 善知道路通塞之相。 而年八十两目朦盲。 王白导师。 吾唯一子未更出门。 劳屈大师随入大海。 愿见随从。 导师即告曰。 大海留难辛苦非一。 往者千万达者一二。 大王云何能令太子远涉险道。 王报导师。 为怜愍故随从听许。 导师言。 不敢违逆。 太子庄严五百人行具载至海边。 恶友念言。 善友为父母偏心爱念。 今入大海採取妙宝。 若得还者父母当遗弃我。 白父母言。 欲随善友入海採宝。 父母答言。 随意道路急难之时兄弟相随必相救护。 及至大海以七铁锁锁其船。 船停住七日。 日初出时太子击鼓唱令。 汝等诸人谁欲入海。 入者默然。 若恋亲爱可还去矣。 大海之中留难非一。 大众默然。 即断一锁举着船上。 日日唱令至第七日。 即断七锁望风举帆。 太子慈心福德力故无诸留难。 得至海洲至珍宝山。 太子击鼓宣令。 道路悬远速载珍宝。 极停七日。 复作是言。 此宝甚重。 阎浮提中亦无所直。 莫大重载船舫沉没不达所在。 莫过少取道路悬远不足补劳。 装束已讫与诸人别。 而作是言。 汝等于是善安隐归。 吾方欲前进採摩尼宝。 太子与盲导师。 更次前进。 路行一七日水齐到膝。 复更前行一七日水齐到颈。 又复前进一七日浮而得渡即到宝处。 导师问言。 此何物地。 太子答言。 其地纯是白银沙。 导师言。 四望应当有白山汝见之未。 太子言。 东南方有一白银山至此山下。 导师言。 次应到金沙。 导师疲乏闷绝躄地语太子言。 我命不久必丧于此。 太子于是东行一七当有金山。 从山复更前进一七纯是青莲华。 复前行一七其地纯是红赤莲华。 复过一七有大宝城。 纯以七宝装挍龙王所止。 龙王耳中有一摩尼如意宝珠。 汝往从乞。 若得珠者能满阎浮提雨众七宝衣被饮食医药声伎随意能出。 名如意珠。 导师语已气绝命终。 太子抱持举声悲哭。 一何薄命生失于汝。 即埋着地中。 金沙覆上。 右绕七匝顶礼而去。 前过金山见青莲华。 下有青蛇。 此蛇有三种毒。 所谓啮毒触毒气嘘毒。 此诸毒蛇以身绕莲华。 张目喘息而视太子。 太子即入慈心三昧。 起进前路蹋莲华叶。 时诸毒蛇不毁不伤至龙王住处。 七重城堑满中毒龙共相蟠结举头交颈守护城门。 太子到城门外。 见诸毒龙即慈心。 念阎浮提一切众生。 今我身若为此毒龙所害者。 汝等众生皆失大利。 即举右手告毒龙曰。 汝等当知。 我为一切众生欲见龙王。 毒龙开路令太子入。 见二玉女纺颇梨缕。 太子问曰。 汝是何人。 答言。 我是龙王守外门婢。 入到中门下见四玉女纺白银缕。 太子复问。 汝是龙王妇耶。 答言非也。 是龙王守中门婢耳。 太子入至内门见八玉女纺黄金缕。 太子语言。 汝是何人。 答言。 我是龙王守门婢耳。 太子言。 汝为我通大海龙王云。 阎浮提波罗[木*奈]国王太子善友欲来相见今在门下。 时守门者即以白王。 王大疑怪。 若非福德纯善之人无由远涉险路。 即请入宫王出奉迎。 绀琉璃为地七宝有种种光明耀动人目。 太子说法示教利喜。 赞说施论戒论人天之论。 龙王心喜。 远屈涂涉欲须何物。 太子言。 大王。 阎浮提一切众生为衣服饮食受无穷之苦。 今欲从王乞左耳中摩尼宝珠。 龙王言。 受我微供一七日当以奉给。 太子受龙王请。 过七日持珠还阎浮提(贤愚经言。 到七宝城门坚闭见金刚杵在其门边如师戒语取杵撞门门有五百天女为持宝珠来奉太子最前一女珠琉璃色受结衣角耳)龙王使诸龙神飞空送之。 得到此岸。 见弟恶友问言。 汝徒党伴侣今何所在。 答言。 船舫沉没一切死尽。 唯弟一身牵持死尸而得全济。 一切财物今皆已尽。 善友言。 天下大宝莫先己身。 弟言不尔。 人愿富死不愿贫生。 何以知然。 弟曾至塚间闻诸死鬼作如是论。 善友真直以实语弟。 汝虽失宝亦是闲耳。 吾今已得龙王如意宝珠。 弟言。 今在何处。 善友言。 今在髻中。 弟闻生嫉姤白善友言。 快哉甚善。 得此宝珠宜加守护。 善友解珠与弟而诫之言。 汝若疲卧我当守护。 我若眠时汝应守护。 时恶友次应守珠。 其兄眠熟。 起取二乾竹刺刺兄两目(四分律云。 以佉罗陀树刺之)夺珠而去。 善友唤恶友。 此有贼刺我两目持宝珠去。 恶友不应。 兄便懊恼恐为贼杀。 如是高唱声动神祇经久不应。 树神发声言。 汝弟恶友是汝恶贼。 刺汝两目持宝珠去。 太子怅然忧恚苦恼。 恶友齎珠还国白父母言。 我身福德而得全济。 善友与伴没水死尽。 父母大哭闷绝躄地。 语恶友言。 汝云何乃能提是面来。 恶友闻是语已心生懊恼。 即以宝珠埋着土中。 善友被刺无人为拔。 徘徊婉转靡知所趣。 当时苦恼大患饥渴。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渐渐前行到利师跋国。 其王有女。 先许与波罗[木*奈]王子善友。 有一牧人为王放五百牛随逐水草。 太子坐在道中。 牛群垂逼。 牛王骑太子上令诸牛过。 然后移足右旋婉转反顾回颈吐舌舐太子两目拔出竹刺。 牧人见之问言。 汝是何人。 善友不陈本末。 答言。 我是盲乞儿耳。 牧人遍察。 有异人相语言。 我家在近。 当供养汝。 即将还家与种种饮食。 诫勅家人。 汝等待之如我不异。 经月余日其家厌患。 善友怅然明旦白主人言。 我今欲去。 主人曰。 有何不适。 善友曰。 客主之仪势不得久。 善友言。 若念我者。 乞我一鸣筝送我着多人聚落。 时主人即随意供给送到利师跋城多人众处。 善友弹筝。 其音和雅悦可众心。 一切大众共给饮食。 王有一果园。 其园茂盛常患鸟雀。 时守园监语善友言。 为我防护鸟雀。 我相供给。 我以绳结诸树头安施铜铃。 汝坐树下闻鸟雀声牵挽绳头。 善友言。 如是。 我能安处树下兼复弹筝以自娱乐。 时利师跋王女侍从入园。 见此盲人即往其所问言。 汝是何人。 答言。 盲乞人耳。 王女心生爱念不能舍离。 王复遣使往唤女归。 女言不去为我送食。 供此盲人饮食讫竟。 白大王言。 王今持我与此盲人甚适我愿。 王言。 鬼魅着汝颠狂心乱云何欲与盲人共居。 父母先以汝许与波罗[木*奈]王太子善友。 善友入海未还。 汝今云何为乞人妇。 女言虽尔乃至舍命终不舍离。 王闻是语不能拒逆。 即遣使迎盲人来闭着静室。 王女语盲人云。 我今共汝以作夫妇。 善友报言。 汝是谁家女欲为我妇。 答言。 我是利师跋王女。 善友报言。 汝是王女。 我是乞人云何能相恭敬。 妇言。 我当尽心供奉。 后妇出行不白其夫良久乃还。 善友责数汝私出外而不白我何处行还。 妇言。 我不私行。 婿言私与不私谁当知汝。 妇自咒誓。 我若私行令汝两目始终不差。 若不尔者使汝一目平复如故。 作是愿已平满如故精光清彻。 妇言。 汝信我不。 善友含笑。 妇言。 汝不识恩养。 我是大国王女。 汝是小人而我尽心供事。 于汝而不体信。 婿言。 汝识我不。 答我识汝是乞人。 婿言非也。 我是波罗[木*奈]王善友太子。 妇言。 汝大愚痴人云何乃发是言。 波罗[木*奈]王太子入海未还。 汝今妄言吾不信也。 善友言我从生来未曾妄语。 妇言。 虚之与实谁当信之。 婿言。 我若欺诳汝者使我一目永不得愈。 若实语者使我一目平复如故令汝得见。 即如所誓睛光耀动如本不异。 善友太子两目平复面首端正妙色超绝。 妇见欢喜。 如蒙贤圣遍体瞻视目不暂舍。 即入宫中白父王言。 今我夫者即是善友太子。 王言痴人。 善友未还云何名乞人为太子也。 女言不也。 若不信者可一视之。 王即往看。 识是善友。 即怀恐怖而作是言。 波罗[木*奈]王。 若闻此事嫌我不少。 即前忏谢善友太子我实不知。 太子言。 无苦为我饷。 致给与此牧牛人。 王即以金银珍宝衣被饮食。 并与所放五百头牛。 其人欢喜称善无量。 而我未有几恩报。 我如是高声唱言。 夫阴施阳报弘广无量。 大众闻者皆发施心。 善友未入海时养一白雁。 衣被饮食行住坐卧而常共俱。 夫人报此雁言。 太子在时常共汝俱。 今生死未分汝不感念太子。 雁即悲鸣婉转啼泪报言。 欲觅太子。 夫人手自作书以结雁颈。 身昇虚空飞翔而去。 飞至大海求觅不见。 次第往到利师跋国。 遥见善友在宫殿前。 其雁往趣悲鸣欢喜。 太子即取母书头顶礼敬发封披读。 即知父母昼夜悲哭追念。 太子两目失明。 太子手书以具上事书结雁颈还波罗[木*奈]。 父母得书欢喜踊跃称善无量。 具知太子为恶友所苦夺取宝珠。 父母杻械恶友闭着牢狱。 遣使往告利师跋王。 汝今云何拥遮太子令我忧苦。 利师跋王心生恐怖。 即严服太子送着界上。 遣使往白。 以女妻之遣送还国。 父母乘大名象。 作倡妓乐扫洒烧香悬缯幡盖远迎太子。 国土人民男女夫妇闻太子还皆出奉迎。 太子前礼父母。 父母目冥不见太子。 以手扪摸汝是善友非我等念汝忧苦如是。 太子问讯父母起居讫竟。 太子白父王言。 恶友何在。 王言。 今在牢狱。 太子言。 愿放恶友得与相见如是至三。 王不忍拒便勅出之。 即前抱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 汝极劳苦持我宝珠今在何处。 如是至三。 而方报言。 在彼土中。 太子还得宝珠。 往父母前跪烧众妙香即咒誓言。 此珠是如意宝者。 令父母两目明净如故。 寻时平复见子欢喜。 太子于月十五日朝。 净自澡浴着鲜洁衣烧妙宝香。 于高楼上手捉香炉头面顶礼摩尼宝珠。 立誓愿言。 我为阎浮提一切众生。 忍此大苦求是宝珠。 时东方有大风起。 吹去云雾曒然明净。 并阎浮提所有粪秽大小便利灰土草莽清风吹盪悉令清净。 以珠威德。 于阎浮提。 遍雨成熟自然粳米。 香甘软细色味具足。 沟渠盈满积至于膝。 次雨衣服珠环钗钏。 次雨七宝众妙伎乐。 众生所须皆悉充足。 后月盖王崩即嗣立焉。 恶友启曰。 我乞食自活。 王言。 汝守护我颈我与汝食。 王复睡眠。 拔刀欲斩王首而其首自堕。 王觉问之。 答曰。 天造其业。 时父者今悦头檀是。 时母者今摩耶夫人是。 恶友者提婆达多是。 月王女者瞿夷是。 善友者我是也(出报恩经第四又出贤愚经第二生经大同小异)。 长生欲报父怨后还得国三昔有菩萨。 为大国王。 名曰长寿。 王有太子。 名曰长生。 王治以正刀杖之苦不加吏民。 风雨以时五穀丰饶。 有隣国王。 立行暴害不修正治国民贫困。 谓傍臣曰。 闻长寿王多饶丰乐无兵革之备我欲夺取。 臣曰大善。 兴兵攻伐。 长寿王告群臣曰。 彼贪我财。 若与交战必伤我人民。 夫争国杀民吾不忍也。 群臣不从。 发兵出界迎而拒之。 王与太子踰城幽隐。 贪王入国募求长寿赏金千斤钱千万。 后王出道边树下。 遇婆罗门问何处来。 答曰。 我贫道士。 闻长寿王好施远来告乞。 王默念。 值我失国。 垂泪曰。 我即是王也。 遇我如此无可相嗣。 两人啼泣。 王曰。 我闻新王求我甚重。 卿持我头诣之必获厚赏。 婆罗门曰。 我之薄福不敢承命。 王曰。 卿故远来遇我困乏。 人生会有死。 愿以相惠何为辞让。 答曰。 何忍相杀。 必欲惠施者愿相随还国。 于是同反临至城门。 王令其缚白贪王。 贪王即赏金钱遣令还去。 于四街道欲烧杀长寿。 郭邑草野莫不呼天。 大子闻之。 出当父前心中悲痛。 父恐子报怨雠。 乃仰天叹息曰。 此死我之所乐也。 欲为至孝使汝父死不恨勿报怨也。 长生不忍见父死还入山中。 王既死后长生念言。 我父仁义深笃至死不转。 贪王无状不别善恶。 抂杀我父我不能忍。 若不杀之终不苟生。 乃出佣赁大臣借其种菜菜好。 大臣问园监。 监答。 借得一人甚勤能也。 大臣呼长生问言。 卿能作饮食不。 答曰能。 后乃请王饮食甘美。 王问谁作。 答曰作人。 王即呼还宫使作饮食。 王后问曰。 汝能习兵法不。 对曰最便。 王使侍左右。 告之曰。 我有怨家恒恐相值。 今相恃怙相助备之。 对曰唯。 当为王展力効命。 后日王问。 宁好猎不。 对曰。 臣少好猎。 王便勅外严驾因与长生共出游猎。 适入山林便见走兽。 王与长生驰而逐之。 转入深山失道三日。 遂至饥困。 王因下马解剑以授长生曰。 我甚疲极汝坐我欲枕汝膝卧。 长生拔剑欲杀贪王。 思其父勅内剑而止。 如是三过。 王便惊寤问长生曰。 我梦见长寿王子欲来见害。 长生曰。 是中强鬼来相恐耳。 最后云原杀。 长生曰。 我是即长寿王太子故来欲杀大王。 我父临死苦嘱莫报王怨。 我思父教投剑于地以从父勅。 虽尔犹恐后日迷惑失计。 愿大王便杀我身。 王乃自悔曰。 我为凶逆。 不别善恶。 贤者子父行仁淳固至死不转。 而我贪酷初不觉知。 今日命属子手。 子故怀仁。 惟忆父言。 宁不相害。 诚感厚恩。 今欲还国当从何道。 长生言。 我知道径前故迷王欲报父怨耳。 遂俱出林便见部曲。 王还本国以此国还太子共结兄弟誓不侵夺。 更相贡遗共济急难。 长寿王者我身是。 太子者阿难是。 贪王者调达是(出长寿王经)。 遮罗国储形丑失妃运智还得四昔遮罗国王。 适后无嗣。 王甚悼焉。 命曰。 尔归汝宗以求有嗣之术。 后泣辞退。 誓命自捐投陨山阻遂之林薮。 帝释感曰。 斯王后者故世吾姊也。 今以无嗣捐躯山险。 怆然愍之。 忽尔降焉。 以器盛果授之曰。 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 将为世雄。 若王有疑以器示之。 斯天王神器明证之上者。 后仰天吞果忽然不覩即觉身。 重还覩王具以诚闻。 月满生男。 厥状尫陋世间希有。 年在龆齓聪明博畅智策无筹。 力能躄象走获飞鹰舒声震嚮若师子吼。 名流遐迩八方咸嗟。 王为纳隣国之女。 厥名月光端正妍雅世好备足。 次有七弟。 又亦姝好。 后惧月光恶太子状。 讹曰。 吾国旧仪室家无白日相见。 视之重者也。 妃无失仪矣。 对曰。 敬诺。 不敢替尊教。 自斯之后太子出入未常别色。 深惟本国与七国为敌力争无宁兆民呼嗟。 吾将权而安之。 心自惟曰。 吾体至陋妃覩必迈。 启母欲一覩妃仪容。 后曰。 尔状丑妃容华艶。 太子重辞。 后愍之将妃观焉。 太子阳为牧人。 妃覩之曰。 牧人丑乎。 后曰。 斯先王牧夫矣。 后将观象。 妃又覩焉。 疑之曰。 吾之所由辄覩斯人将是太子乎。 妃曰。 愿见太子之光容。 后即权之令其弟出游。 以大子官僚翼从。 妃观之厥心微喜。 后又入苑。 太子登树以果掷背。 妃曰。 斯是太子定矣。 夜伺其眠默以火照覩其姿状惧而奔归。 后妃忿曰。 焉使妃还乎。 对曰。 妃迈天下太平之基民终宁其亲矣。 拜辞寻之至妃国。 阳为陶家赁作瓦器。 又入城赁染。 又为大臣赁养马肥。 又为太官监典诸餚饍以羹入内。 王有八女并欣其事月光不眄。 帝释叹曰。 菩萨忧济众生乃至于兹。 吾将权而助之。 挑七敌国化为月光父王手书。 以月光妻之。 七国兴礼造国亲迎。 俱云。 娉娶王女名曰月光。 讼之纷纭。 各出手书。 厥怨齐声云。 当灭尔嗣。 其为不贰。 使还书佥然诘曰。 以尔一女为七国怨。 齐兵盛发念尔丧国在于今矣。 王闻惧曰。 斯祸将至乃宿行所招。 谓月光曰。 尔为人妃。 若婿明愚吉凶好丑厥由宿命孰能攘之。 而不贞一尽孝尊奉薄智还国祸至于兹。 吾今当七分尔尸以谢七王耳。 月光泣曰。 愿假吾命漏刻之斯。 募求智士必有能却七国之患者也。 王即募曰。 孰能攘斯祸者。 妻以月光育以元福。 太子曰。 疾作高观吾能攘之。 观成。 太子权病躇步顿地。 须月光荷负尔乃却敌矣。 月光惶[怡-台+勺]惧见屠戮扶格登观。 太子高声曰。 七国王厥音远震。 若师子之吼喻以佛教为大。 收民当以仁道。 而今兴怒盛即祸着。 祸着即身丧国亡。 其由名色乎。 七国师雄靡不尸跄者。 斯须而稣欲旋本土。 太子启王婚姻之道莫若诸王矣。 何不以七女适彼七王子。 婿为蕃屏王元康矣。 臣民休矣。 亲获养矣。 王曰。 善哉斯乐大矣。 遂命七王以女妻之。 八婿礼敬君臣欣欣。 王逮臣民始知太子月光之旧婿也。 即选良辅武士翼从各各还国。 九国和宁兆民抃舞。 佥然叹曰。 天降圣权非凡所照德聚功成晏然无讥。 还国有年大王崩殂。 太子登位大赦众罪。 以五戒六度八斋十善教化兆民。 灾孽都息国丰众安大化流行皆奉三尊。 德盛福归众病消灭。 所以然者。 菩萨宿命在家俱耕令妻取食。 望覩妻还与一辟支佛俱行隐山崖。 久久不至疑心生焉。 兴忿执锄欲往捶之。 至见其妻以所食分供养沙门。 退叉手立。 沙门食竟挑钵虚空光明伟晔飞行而退。 婿心悔愧念妻有德。 乃致斯尊。 吾有重愚将受其殃。 即谓妻曰。 尔供养福吾当共之。 余饭俱食尔无就也。 至其命终各生王家。 妻有淳慈之惠。 生而端正。 婿先恚而后慈故初丑而后好也。 太子者我身是。 妻者俱夷是。 父王者白净王是。 母者吾母舍妙是。 天帝释者弥勒是。 开士世世忧念众生拯济涂炭(出遮罗国王经)。 慕魄不言被埋后言得修道五时波罗柰国王太子。 名曰慕魄。 端正绝双。 自识宿命无数劫事。 所更善恶寿夭好丑皆悉知见。 年十三岁闭口不语。 王唯一子举国爱重当袭王位。 不说饥寒恬惔质朴意若枯木。 虽有耳目不存视听。 智虑虽远如无心志。 犹若盲聋不说东西。 状如曚戆不与人同。 其父忧虑甚用患苦。 深耻隣国恐见凌嗤。 因呼国中婆罗门问之。 此子何故不能言语。 诸婆罗门言。 此子虽面目端正内怀不祥。 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将至不久。 不复生子者皆是此恶子所妨宜生埋之。 王身可全保国安宗。 然后更得生贵子耳。 不者甚危。 王信狂愚谓为审然即用愁忧。 坐起不宁伎乐不御服美不甘。 即与耆长大臣共议之言远弃深山。 或言投沉深水。 有一臣言。 但作深坑。 傍入如室。 给与资粮侍以五僕。 生置其中从命所如。 王即随之。 太子悲感伤其愚惑。 其母怜爱之用伤绝曰。 我子薄命乃值此殃。 涕泣[怡-台+郁][怡-台+伊]事不得已俛仰放舍。 悉取太子所有衣服璎珞珠宝皆用送之。 僕使于外。 因共作坑作坑未竟。 慕魄独于车上深自思惟。 心与口语。 王及人民皆共谓我审为痴痖。 所以不语欲舍世缘安身避恼济神离苦耳。 今反为狂诈所危。 既没身命陷堕彼人。 便默自取其璎珞珠宝持去。 作坑人辈不觉。 慕魄取物去。 时慕魄即到水边。 净自澡浴以香涂身。 悉取衣被璎珞着之。 到掘坑所问曰。 作坑何施。 其僕对曰。 王有太子名曰慕魄。 瘖痖聋痴年十三岁不能言语。 我等作坑欲生埋之。 太子答曰。 我即慕魄也。 作人惊怖走视车上不见所在。 还至坑所谛熟观察听闻言语绝有异声。 光景如月世所希闻。 动其左右行者驻步坐者为起。 飞鸟走兽皆来会聚伏太子前听太子语。 又曰。 观我手足察我形容。 云何群迷信此狂诈生见埋弃。 发言成章左右惊惶。 皆作礼叩头求哀原赦。 太子曰。 今已见弃不宜复还。 僕即奔驰以白王。 王闻悲喜。 即与夫人骖驾往迎。 王未到顷慕魄自念。 当行学道。 帝释化作园树快乐无比。 王遥见太子在树下坐。 慕魄见王即起迎逆。 王为作礼慕魄则白大王就坐。 王闻太子语言音声。 威神无量震动天地绝无双比。 则大欢喜。 便绕慕魄共还入国。 居位理政吾请避席。 慕魄曰。 不可。 我以愧厌地狱勤苦愁毒多端。 吾昔曾作王。 名曰顷念。 以政法治国奉行众善。 二十五年鞭杖不加刀兵不设狱无系者。 惠施仁爱恩德流普救济穷滞无所贪惜。 虽有此行犹犯微罪终堕地狱六万余岁。 煎煮剥裂痛酷难忍。 求死不得生无聊赖。 当尔之时父母有财富而且贵快乐无极。 宁能知我在彼地狱考治剧乎。 岂复能来分取我苦。 所以堕罪者往昔作王小国领属。 性甚慈仁戒德方峻法令不严。 诸小国王皆见轻易咸共谋议。 今此大王。 既善且弱威算不摄德不堪任总御大国当应诛罚废退之耳。 即举兵众来征大国。 时王顷念送以珍琦财宝皆赐遗之。 复以重官厚禄抚卹慰喻而安之。 即还本国。 如是未久复来攻罚数数非一。 大国群臣上白大王。 诸小臣国愚暗无义。 不虑罪衅数为慢突。 谋杀悖逆触犯尊上。 令民惊扰防备不息当应诛斩以除寇害。 王曰。 为民父母当务仁化。 恕己育物危命济众。 彼犹婴孩愍其无识以渐诱导不忍加害。 王普爱物命永无诛罚。 大国群臣不忍数为。 属城小国所易忿不顾难。 举兵讨伐残杀人民。 大王雨泪。 即为诸国死亡人民服丧犹子矜愍无极。 诸小国王见大王慈心矜念人民。 即皆降伏遂来归附。 大王普设珍饍应须烹杀牛羊六畜以具众味。 辄先启王。 王心虽慈事不获已。 顄头即可缘是得罪勤苦如是。 每一念之心甚战慄体虚冷污追忆过世所更吉凶安危成败。 恐复与会冀以静默。 免脱瑕秽出庶尘劳。 永辞于俗不与厄会。 适复念欲闭口不言被王生埋。 恐王后时复得是殃因入地狱无有出期。 我意不欲令王得罪故复语耳。 守意无为不乐为王。 人民世间恍惚若梦。 室家欢娱须臾间耳。 计命无几忧畏延长。 乐少苦多众恼万端。 是故智者。 以国财宝恩爱为累。 众欲为尘。 使吾为王当复憍逸贪求快意。 令民忧烦。 天下之大患也。 今欲除弃。 反流尽源拯济未度。 生世若寄无一可恃。 不贪富贵不重珍宝。 弃捐世荣思想大道。 高明远逝自拔于世。 父王曰。 汝为智人不可便尔。 慕魄曰。 何闻父子生而相弃。 骨肉已离为行甚愆。 苦相迎接徒益劳烦。 父覩志坚。 罔然失措无辞可答。 乃曰。 汝如前世作国王时奉行众善。 财有小失非所忆知。 而尚受罪勤苦如是。 今我治国不奉政法。 既无微善反是愆非。 纯行危殆罪当何訾。 便放太子听行学道。 太子于是弃国捐王不务人物。 一心专精念道修德功勳累[米*责]遂至如今。 慕魄者我身是。 父王者阅头檀是。 母者摩耶是。 相师调达是。 时侍僕者阿若拘隣等五人是(出太子慕魄经)。 萨埵王子舍身六过去有王名摩诃罗陀。 修行善行国无怨敌。 王有三子。 长名摩诃波那罗。 次名摩诃提婆。 小名摩诃萨埵。 共出游观至一竹林憩驾止息。 转复前行见有一虎。 新生七日七子围绕。 饥饿穷悴身体羸损命将欲绝。 第一王子言。 怪哉此虎不得求食。 为饥所迫必还噉子。 第三王子言。 此虎经常所食何物。 第一王子曰。 食热血肉。 第三王子曰。 谁能与此虎食。 第二王子曰。 其余命无几设余求者必不济及。 谁能不惜身命。 第一王子曰。 难舍之至莫过己身。 第三王子曰。 智慧薄少贪惜深重。 不能舍身闻即惊怖。 惟有大士心怀慈悲。 为饶益他舍此身命不足为难。 皆怀忧念熟视而去。 第三王子心念。 我舍身时至。 自从昔来空弃此身都无所为。 常护屋宅衣服。 饮食种种将养令无所乏。 不识恩爱反生怨害。 终归无常既无利益。 可恶如贼又如行厕。 我今此身于生死海作大桥梁。 无量痈疽瘭疾百千怖畏。 大小便利筋血皮髓共相连持。 我今当舍以求寂灭无上涅槃。 无量禅定智慧功德。 具足成就微妙法身。 与诸众生作诸法乐。 虑其二兄为作留难。 即便白兄。 可与眷属前还所止。 萨埵还至虎所。 脱诸衣裳悬置竹上。 我为菩提智永离三有。 即自放身卧饿虎前。 虎不能食。 以乾竹刺颈。 从高投下大地震动日无精光。 天雨杂华种种妙香。 空中赞言。 得未曾有。 虎即舐血渐能噉肉。 转得食力。 唯余骨在(出金光明经第四卷)。 人药王子救疾七过去世时。 阎浮提人。 疾病劫至普皆疾恼。 尔时阎浮提王。 名摩醯斯那。 领八万四千大城。 威势自在。 最大夫人怀妊以来。 手触病者皆得除差。 月满产男。 生而即说言。 我能治病。 又亦生时。 阎浮提内诸天鬼神皆共唱言。 今王所生便是人药。 以是音声普流闻故字曰人药。 时将病人示此王子。 诸病人至。 王子手触若以身触即皆得差。 安隐快乐。 人药王子于千岁中如是治病。 后则命终。 诸病人来闻其已死。 忧愁啼泣谁复度我病痛苦恼。 诸病人言。 人药王子何处烧身。 问知所在趣其烧处。 出骨擣末以涂其身即皆得差。 骨尽之后至燃身处病皆得差。 人药王子我身是也(出菩萨藏经下卷)。 有一王子闻宿命事怖求以还佛八有一王子欲知宿命。 乃以问佛。 佛言。 不用知之令人忧愁。 王子故欲得知。 如是至三。 佛便授戒令知宿命。 于是王子自视其事。 十五应死忧愁不可言。 至年十五便死。 王家葬埋种柏长大。 下根入地正当其心。 识神故在体视柏根生。 正贯我心为生贯其心。 于是从根出柏叶之间复见羊来。 自念。 此羊噉柏当复害我。 会羊来食。 在羊腹中。 从羊屎出依附羊屎。 园家录载取以粪韮。 依韮叶间。 会王后思韮。 勅外令送。 园师持刀欲割取韮。 恐刀见害。 事事愁忧弥不可言。 园师割韮束送王家。 在韮束中。 王家得韮后便食之。 随韮入腹作子。 月满便生。 遂年长大复识宿命。 便诣佛所白言。 我不复用知宿命。 令我愁忧。 今以知宿命还佛。 佛语太子。 我尔时不欲与汝。 汝为欲得之。 乃悔可听(出杂譬喻经第八卷)。 无畏王子耆婆学术九王舍城有童女。 字婆罗跋提。 王勅为立淫舍。 有共宿者昼夜二百两金。 四方人集观望极好。 时瓶沙王子字无畏。 与此淫女共宿遂便有身。 时淫女勅守门人言。 若有求见我者答言我病。 后日月满生一男儿。 颜貌端正。 时彼淫女。 即以白衣裹儿勅婢弃巷中。 无畏王见问傍人言。 此是何等。 答言。 此是小儿。 问言。 死活。 答言。 故活。 使人抱还舍与乳母养之。 即为作字名耆婆童子。 后渐长大。 王子爱之唤而语言。 汝欲久在王家。 无有才伎。 不得空食王禄。 可学伎术。 答言尔。 即从得叉尸罗国医。 姓阿提梨。 字宾迦罗学。 经历七年乃白师言。 我习学何当有已。 时师与一笼器及掘草之具。 汝可于得叉尸罗国。 面一由旬求觅诸草。 有非是药者持来。 时耆婆童子。 即如师语周竟不得非是药者。 所见草木及一切物。 善能分别知所用处无非药者。 还以白师。 师答。 汝今可去医道已成。 我于阎浮提中最为第一。 我若死后次复有汝。 归婆伽陀城。 城中大长者妇。 十二年中常患头痛。 众医治疗而不能差。 耆婆闻之。 即往其家语守门人言。 白汝长者。 有医在门外。 守门人以白长者。 长者妇问言。 医形貌何似。 答言。 是年少。 彼自念言。 老宿诸医治之不差。 况复年少。 若无所损唤入。 时耆婆诣长者妇。 即取好药以苏煎之。 灌长者妇鼻及口中。 苏唾俱出。 使人以器承之。 苏还收取。 唾别弃之。 时耆婆言。 此少苏不净犹尚悭惜。 况能报我。 长者妇答言。 为家不易。 弃之何益。 可用然火是故收取。 汝但治病何忧如是。 后病得差。 时长者妇。 与四十万两金。 并奴婢牛马。 耆婆还王舍城到无畏王子门。 王唤入。 以前因缘具白王子。 以所得物尽用奉上王子言。 此是耆婆童子最初治病(出四分律三分第二卷即祇域说事既异故两存之)。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二 发布时间:2024-07-21 08:04:0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