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除恐灾患经 内容: 佛说除恐灾患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7册No. 0744佛说除恐灾患经No. 744佛说除恐灾患经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 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 说上妙法。 尔时维耶离国。 厉气疫疾。 威猛赫赫。 犹如炽火死亡无数。 无所归趣。 无方疗救。 国王大臣。 长者居士。 婆罗门。 集会博议。 国遭灾患。 非邪所摧。 疫火所烧。 死亡无数。 当以何义。 设何方便。 以除灾害。 婆罗门议言。 当于诸城门。 设祠祀坛。 或有议言。 当于城中四衢路头。 立大祠祀。 禳却害气。 或有议言。 当用白马白驼白牛白羊白鸡白狗种种百头。 而以祠祀镇厌解除。 以禳却之。 时众会中。 有一长者。 名曰弹尼(晋言才明)。 奉佛五戒。 修行十善。 为清信士。 谛证道迹。 时发议曰。 唯听所言。 国遭灾患。 死亡无数。 如仁等议。 害生救命。 岂得然乎。 以先世时所行不善。 今遭斯厄。 当设方便。 以善禳恶。 永无苦别。 如何反倒。 行害求安。 长夜受苦。 无有出期。 时诸大会。 问才明曰。 当设何议。 才明对曰。 世有大怙。 三千世界。 天人之师。 一切覆护。 慈愍众生。 号名为佛。 独步三界。 若能降致。 光临国者。 灾害可除。 大众闻之。 皆然其议。 莫不称善。 才明又曰。 佛无数劫。 修治六度。 布施无限。 国城财宝。 象马车乘。 头目髓脑。 肌体妻子。 戒忍精进。 一心智慧。 每生自克。 不可计量。 以求佛道。 不为己身。 但为众生。 救济危厄。 消除众患。 生老病死。 地狱鬼神畜生之苦。 今成佛道。 顺其本誓。 周行济救。 授甘露药。 消除众生。 今世后世。 苦毒之患。 永令获安。 众会咸曰。 如仁所言。 甚诚大快。 佛在王舍。 阿阇世王。 与吾国嫌。 岂当听佛来至此耶。 或复有言。 傥听佛来。 时才明曰。 佛兴出世。 救众生苦。 犹如虚空。 无所挂碍。 谁能制止。 犹如日光。 万物萌生。 莫不蒙育。 佛怜国厄。 必来无疑。 但遣重使。 贡遗琦珍。 温辞雅谢。 诣阿阇世。 又别归佛。 委命酸切。 心虽怀嫌。 信使贤重。 贡遗妙宝。 辞理柔软。 事无不泰。 自古已来。 邻国不协。 还相侵叛。 皆由明使。 名宝重贡。 软辞逊顺。 而得和协。 展转相谓。 思谁任使。 尔时大众。 国王大臣。 长者居士。 皆同意言。 唯清信士。 长者才明。 是佛弟子。 可以为使。 往行请佛。 所以者何。 先众开建请佛之议。 便告才明。 唯仁可往。 诣王舍国。 与王相问。 求请佛来。 尔时才明。 受使欲往。 于时大众。 皆起退坐。 向佛方面。 叉手长跪。 五体投地。 以顶礼佛。 跪告才明。 佛天中天。 慈悲喜护。 加于群生。 唯怜鄙国遭遇大患。 疾病死亡。 犹猛野火焚烧草木。 普遭困厄。 幸佛世尊。 犹冥求晓。 寒愿朝阳。 渴暑阴饮。 病追良医。 迷者求导。 唯愿世尊。 垂降救济。 授甘露法。 令得稣息。 于是才明。 受命为使。 诣罗阅祇。 涉路径达。 到王舍城。 诣门求通书命贡遗。 时王听见才明启言。 奉使诣国。 前虽不和。 无他重隙。 故先致虔。 除前不协。 俱绥万民。 佛兴于世大慈普覆。 国有重患。 因命请佛。 唯愿大王。 劝佛回光。 顾临鄙国。 救济灾患。 冀蒙神祐。 王默思惟。 适欲留佛。 令不出国。 无理得尔。 非力所制。 佛以大慈。 普许十方。 等视憎爱。 救济为务。 以是之故。 不可留之。 便告才明。 可诣佛所。 宣贵国命。 于是才明。 辞诣竹林。 行到精舍。 见佛世尊。 尽虔礼敬。 五体投地。 右绕三匝。 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 维耶离国。 诸王大臣。 长者居士。 遥礼佛足。 唯天中天。 普慈众生。 莫不蒙济。 鄙国遭厄。 唯愿世尊。 垂恩降光。 怜愍苦厄。 令得稣息。 时佛默然。 许其所请。 才明见佛受请许往。 欢喜无量。 时王舍国。 境内神祇。 天龙鬼神。 知佛受请。 当诣他国。 莫不躁动。 惨然不悦。 便现感应。 语其国王阿阇世曰。 大王如何。 安然无忧。 于今不久。 当违离佛。 犹如婴儿失其二亲。 喻行旷路断失水浆。 譬如猛寒亡失衣裳。 今佛当行。 国失恃怙。 其喻如是。 王闻神祇降应说是。 情即怆然。 甚怀愁苦。 默然思惟。 众生顽愚。 志性钝浊。 今离世尊。 安从复得智慧之砺磨莹钝心。 谁当济其尘劳重愆。 宿世重责。 谁当诲除。 一切众生。 重罪令轻。 吾等久在生死牢狱。 重关所闭。 谁当复以正法之钥开生死狱重关牢闭。 吾等普为劳垢。 盛阳暑热所炙。 安从复得佛清凉教月精明珠。 消除炎热。 王即敕严驾。 出诣佛所。 稽首佛足。 右绕三匝。 却坐常位。 时佛为王。 说正法化。 初中竟善。 净身口意。 清净微妙。 王心欢喜。 叉手白佛。 顷维耶离。 使请世尊。 承已许往。 心甚怀惨。 无方留尊。 唯垂矜愍。 特受鄙请。 住宫三月。 佛告王言。 众生可伤。 若住三月。 何时当周众苦厄者。 吾无数劫。 苦身求道。 为众生故。 愿欲成佛。 以甘露药。 施于众生。 今愿已成。 犹如有人合和神药。 欲救众患值遇病者。 违其本誓。 而不授与。 则非良医。 若在江侧。 见漂流人。 不往救度。 非贤士宜。 若于旷野。 见失路者。 不示正道。 是则非仁。 吾以大慈。 普愍众生。 故游诸国。 县邑村落。 救济众苦。 赋甘露药。 无恃者恃。 无归者归。 王重白佛。 唯垂慈恩。 许受二月。 佛故不许。 王重殷勤。 长跪叉手。 垂泣白言。 命难可保。 犹露然灯。 遇无常风。 奄忽便灭。 今与佛别。 何时当复更睹尊颜。 幸受二月。 佛重不许。 王便投身于佛足下。 唯愿世尊。 特加大慈。 与弟子众。 许住一月。 世尊不忍。 即便许受。 王便还起。 心悦怀敬。 绕佛三匝。 礼辞还宫。 敕厨馔具百味之饭。 极令精好。 鲜甘香洁。 宫里张施。 缯彩幡盖。 杂宝床机。 綩綖坐具。 扫除缮治。 香汁洒地。 众事办毕。 明日时至。 王于正路。 遥向世尊。 烧香长跪。 佛天中天。 圣达知时。 愿与圣众回降神光。 到宫蔬食。 于时世尊。 敕诸弟子。 法服执器。 行诣王请。 佛与圣众。 俱到王宫。 王即尽虔。 花香伎乐。 宫门迎佛。 入各就坐。 王自行水。 周遍圣众。 手自斟酌。 百味饭食。 鲜洁香甘。 一切平等。 日日供养饭食卧具疾药所须。 令敕外宫。 治填道路。 种植街树。 七行街路。 乃至江水。 顿息帐幔。 及床座具。 严饰幡盖。 犹如天街。 更新造作五百七宝盖。 维耶离国。 闻佛当至。 亦复平治七行阶路。 种植行树。 帐幔床座。 国王大臣。 长者居士。 各从大众。 出国迎佛。 一月期满。 佛与圣众。 出宫临路。 王从大众。 以花散佛。 周遍覆地。 大众来集。 犹秋水长投于大海。 白明月珠。 校七宝盖。 王以恭敬。 手执奉上。 以覆世尊。 佛与大众。 寻路而行。 至江水侧。 时王上佛五百七宝盖。 大海龙王。 亦复敬奉五百七宝盖。 恒水诸龙。 亦俱上佛五百七宝盖。 时天帝释。 将诸天众。 亦复献佛五百七宝盖。 时维耶离大众迎者。 服饰严丽。 青马青车青盖青幡。 服饰皆青。 赤马赤车。 服饰皆赤。 黄马黄车。 服饰皆黄。 白马白车。 服饰皆白。 黑马黑车。 服饰皆黑。 色色部别。 将从无数。 佛遥见之。 告诸弟子。 欲知天帝出游观时威仪如是。 维耶离国。 奉迎上佛五百七宝盖。 各以其盖前至佛所。 各白佛言。 佛天中天。 普世覆盖。 愿受盖施。 佛受其施。 余留一盖。 时诸大众。 心各怀疑不审。 为是宿世积德行善之报。 海龙恒龙。 忉利天帝。 维耶离国。 罗阅祇王。 各各奉上七宝妙盖。 同时俱会。 又疑何故。 不受一盖。 于是阿难。 知众怀疑。 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 惟天中天。 大众普疑。 今日何缘。 有是二千五百七宝宝盖。 同时俱至。 奉上世尊。 为是前世善本报乎。 今现福耶。 唯愿世尊。 决一切疑。 佛告阿难。 一心专听。 今当决除汝等所疑。 乃往过去无央数劫时。 有转轮圣王。 名曰摩调(晋言大天)。 典主四域。 王有千子。 七宝导从。 王末少子。 见其父王七宝御盖。 还问母曰。 我当何时得服此盖以自光饰。 母言惟子。 王千子中。 汝最末小。 若无大王。 太子承嗣。 若太子崩。 以次承继。 展转千子。 汝骨朽腐。 未央得盖。 重问母曰。 无盖望耶。 因闻有死。 形骸当朽。 宿福追逮。 悚然心恐。 惟人生世。 必当有死。 因报母曰。 唯愿见听。 舍家学道。 母甚愍伤。 不违其愿。 母告之曰。 听汝舍家。 若卿道成。 要还见吾。 尔乃相听。 对曰如敕。 道成当还。 即诣林薮。 除剃须发。 被着法服。 静处勤修。 精进不懈。 竭尽尘劳。 成缘觉道。 游行诸国。 县邑村落。 福度众生。 所种善本。 忽忆母要。 便上升空。 犹如雁王。 还本国宫。 与母相见。 阖宫大小。 见道士神通。 莫不欢喜。 王诸婇女八万四千。 共请令住。 道士慈仁。 不逆一切。 便受其请。 诸婇女辈。 于宫后园。 为设庐窟。 止宿其中。 举宫供养衣食床卧疾药所须。 朝暮礼事。 一切世间。 壮者皆老。 强健必病。 生者皆死。 时辟支佛。 于其宫园。 便舍寿命。 举宫婇女。 薪油花香。 供养以礼。 敛骨起塔。 朝暮礼拜。 烧香然灯。 时王大天。 巡四域还。 临幸后园。 见有此塔。 顾问侍臣。 何故有是。 婇女对曰。 此是圣王最下少子。 离家学道。 于此寿终。 为立是塔。 因重发问。 是谁之子。 何缘舍家。 便召其母。 而问之曰。 是卿子耶。 对曰唯尔。 又复问曰。 何缘学道。 其母白王。 是儿往昔见王出游。 即还见问。 王七宝盖。 不审何时在我上旋。 妾便告言。 太子应继。 承嗣圣王。 展转千子。 汝骨朽败。 永无盖望。 子闻妾言。 惨然畏死。 求行学道。 妾辄听之。 勤学道成。 妾等请住供养尽寿。 建立此塔。 王复问曰。 子以盖故。 行学道耶。 对曰如是。 王愍其子不得盖故。 学道尽寿。 生不得盖。 今便以盖。 覆其塔上。 王因发愿。 今以此盖。 奉得道塔。 缘是福报。 愿成佛道。 济度众生生老病死。 王心悚然。 知世非常。 无免死者。 因立太子。 承嗣圣位。 王舍四域。 七宝千子。 八万四千。 后宫婇女。 除剃须发。 行作沙门。 静处学道。 修四净行。 慈悲喜护。 毕其形寿。 上生梵天。 佛告大众。 于卿等意。 所志云何。 王大天者。 岂异人乎。 莫造斯观。 则吾是也。 时以一盖。 上缘觉塔。 缘是福报。 于此地上。 为转轮王。 不可称数。 上为天王。 天上世间。 受福无限。 一盖余福。 吾应于世二千五百返为转轮王。 主四天下。 阿难又问。 世尊何故。 不受一盖。 佛言。 是吾一世转轮王福。 所以舍置而不受者。 以此福报。 施后末世受吾法化为弟子者。 学士学女。 欲令此等不乏衣食床卧疾药。 过去诸佛。 法没尽时。 其有学道。 或因恐怖。 或因饥穷。 不得行道。 正法没尽。 其有末世。 于吾法化。 舍家学道。 被服法衣。 称佛为师。 畜妻养子。 此等皆尚得人供养。 何况精勤修奉禁戒。 守净行者。 至吾法尽。 不得供养耶。 罗阅祇王。 敕其部界。 令于江上更造新桥。 佛与圣众。 得乘度江。 维耶离国。 亦复造桥。 欲使佛过。 恒水诸龙。 还相交编结龙为桥。 请佛乘度。 时佛思惟。 若乘罗阅祇所造桥度。 恐维耶离国。 及诸龙王。 心怀微恨。 乘维耶离所造桥度。 恐阿阇世及龙怀恨。 欲乘龙桥。 恐二王有恨。 佛又思惟。 今当分身。 令于三桥皆有佛过。 佛垂临桥。 王阿阇世。 与其将从数亿众生。 香花杂宝伎乐。 供养佛法圣众。 王与群臣一切大众。 数亿千人。 五体投地。 自归悔过。 垂泣送佛。 佛现神化。 于二王桥及诸龙桥。 皆现有佛。 与圣众俱。 天龙鬼神。 乘桥度江。 王舍国王。 维耶离王。 恒水诸龙。 各自见其所作桥上。 佛将大众。 乘桥度江。 各不知见。 更有佛在余桥上独自见桥。 佛登度江。 佛适度江已竟。 见八万四千饿鬼。 身出烟火。 其中未得道者。 见此火皆恐怖。 是何大火。 譬如烧其大山。 见此大火。 或来近水。 或远于水。 阿难悉知一切人意。 长跪叉手。 白佛言。 佛天中天。 佛至尊至重。 天上天下最尊。 一切众生。 见此火者。 无不恐怖。 此何等火。 愿佛为一切众生。 说此何等之火。 佛语阿难。 此今饿鬼。 先世不逢佛。 亦不闻法。 亦不见比丘僧。 亦不知世间有罪福。 生为饿鬼。 如今见佛。 奔趣归向。 皆为头面着地。 长跪叉手。 白佛言。 佛天中天。 至尊至重。 天上天下。 怜愍一切众生蠉飞蠕动有形之类。 佛为一切众生之父母。 使我堕饿鬼佛度我。 我亦如一切众生之类。 佛亦知饿鬼先世所种。 佛为一切众生故。 问饿鬼前。 世所种行今为饿鬼。 饿鬼曰。 先身虽见佛。 不知有佛。 虽见法不知有法。 虽见比丘僧不知有比丘僧。 我亦不作福。 教他人亦不作福。 作福有何等福。 不作福有何种罪。 见人作福。 言恒笑之。 见人作罪。 意常欢喜。 佛问饿鬼。 生此饿鬼之中以来。 至今更历几百年岁。 饿鬼报言。 我生中七万岁。 佛问饿鬼。 生中七万岁。 食饮何种。 为得何食。 饿鬼报言。 我先世种行至恶。 遇值小水。 即化不见。 至于大水。 便为鬼神龙罗刹所逐。 言汝先世种恶。 今何以来近此江海。 虽值大龙普天放雨。 谓呼得雨渍其身。 方便砾石热沙。 或值炭火以堕其身。 佛问饿鬼。 生中七万岁。 由来饮食何等。 饿鬼报佛言。 或有世间父母亲里。 称其名字。 为作追福者。 便小得食。 不作福者。 不得饮食。 诸饿鬼叉手白佛言。 从来饥渴。 佛天中天。 慈愍一切众生。 今赐饿鬼小饮食。 佛语阿难。 捉钵取水。 用布施饿鬼。 阿难便捉钵取水。 与饿鬼。 饿鬼白佛言。 今此一钵水。 不饱一人。 况乃八万四千。 佛语诸饿鬼。 八万四千。 捉此钵水。 至心布施佛及诸弟子。 诸八万四千饿鬼。 捉此钵水。 长跪布施。 以我先世不布施。 今生饿鬼中。 如今无所有。 持此钵水。 布施佛及诸弟子。 使诸饿鬼缘此功德远离三恶道。 后所生得师如佛无异。 饿鬼过水与阿难。 阿难捉水与佛尝一口。 过与千二百五十弟子。 各尝一口。 佛语诸饿鬼。 入大江饮水。 并可洗浴。 江海龙鬼神。 遮不得洗浴饮水。 佛语海龙王及诸鬼神。 无极之水何以爱惜。 诸龙鬼神言。 不惜此水。 以饿鬼不净故。 佛语海龙王鬼神。 卿身自从无数劫以来。 亦作此身。 爱惜无极之水。 卿后还作此身。 以悭贪故。 生为饿鬼。 诸海龙王鬼神。 闻佛言尽还入海。 听诸饿鬼。 尽得饮水饱满洗浴。 还出绕佛三匝。 为佛作礼。 叉手白佛言。 佛天中天。 知当来过去何时。 当脱此饿鬼之身。 佛言以一钵水故。 后当弥勒佛出世人寿八万四千岁。 现诸饿鬼尽得人身。 皆得阿罗汉道。 其诸众会。 闻此布施功德者。 皆得正真道意。 诸一切饿鬼。 绕佛三匝。 作礼而去。 维耶离国。 诸王大臣。 长者居士。 国人无数。 五体作礼。 自投佛足。 归命三宝。 香花伎乐。 缯盖幢幡。 奉迎世尊华遍覆地。 寻路供养。 日日不绝。 至于国城。 佛与圣众天龙鬼神。 往于城门。 以金色臂德相之手。 触城门阃。 以梵清净八种之声。 而说偈言。 诸有众生类在土界中者行住于地上及虚空中者慈爱于众生令各安休息昼夜勤专精奉行众善法说此偈已。 地即为之六返大动。 佛便入城。 空中鬼神。 升空退散。 地行鬼神。 争门竞出。 城门不容。 各各奔突。 崩城而出。 于时城中。 诸有不净。 厕秽臭恶。 下沉入地。 高卑相从。 沟坑皆平。 盲视聋听。 哑语躄行。 狂者得正。 病者除愈。 象马牛畜。 悲呜相和。 箜篌乐器。 不鼓自鸣。 宫商调和。 妇女珠环。 相妙响。 器物瓷罂。 自然有声。 柔软和畅。 妙法之音。 地中伏藏。 自然发出。 一切众生。 如遭热渴得清凉水服饮澡浴泰然稣息。 举城众病。 除愈解脱。 亦复如是。 佛与大众。 便还出城。 垂大慈哀。 欲为众生施大拥护。 绕城周匝。 门门咒愿。 敷演妙法。 除凶致祥。 普国疾患。 灾疫悉除。 国界尽安。 于是才明。 前礼佛足。 长跪叉手。 白世尊言。 前许垂愍。 唯愿明日。 与诸大众。 愍众生故。 回光顾临至舍蔬食。 佛默听许。 欢喜踊跃。 右绕三匝。 礼佛而退。 归家供办百味饭食。 清净香洁。 色鲜味甘。 严饰家裹悬缯幡盖。 床坐綩綖。 香汁洒地。 散花烧香。 供设备办。 遥于门中。 长跪烧香。 遥白佛言。 幸时降神。 尔时世尊。 敕诸弟子。 着衣持钵。 行诣长者才明受请。 即到其门。 才明肃恭。 花香伎乐。 请佛入舍。 佛与圣众。 以次就位。 于时才明。 执持金瓶。 躬行澡水。 手自斟酌。 上下平等。 饭食毕讫。 重行澡水。 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 唯愿世尊。 垂四等心。 更受三日如今之请。 佛默便许。 于是才明。 供佛圣众。 种种香洁。 如其初日。 四日已竟。 以金色叠价直十万。 次到上座。 九万价叠。 以次转下。 末下坐者万钱价叠。 以为哒嚫。 其妻即起。 长跪叉手。 白世尊曰。 惟天中天。 慈加人物。 愿留神光。 受贱妾请。 更住四日。 佛默然许。 其妻供养。 初日后日。 至于四日。 饭食香洁。 等无差异。 四日已竟。 又以金色十万价叠。 奉上世尊。 次九万叠。 最下万钱。 时才明子。 起至佛前。 长跪叉手。 白世尊言。 惟天中天。 已受父母各四日食。 幸垂慈哀怜愍。 受我四日以请。 佛亦默许。 其子恭勤。 四日供养。 饭食甘美。 亦如父母。 即以金色十万价叠。 奉献世尊。 次坐九万。 末下万钱。 子妇又起长跪。 白佛世尊。 弘慈已受公姑及夫供养。 幸如前比。 复受四日。 佛又默受。 所设肴膳。 如前无异。 亦至四日。 亦以金色十万价叠。 次坐九万。 下坐万钱。 以为哒嚫。 居家大小。 于佛前坐。 奉受训诲。 佛为颁宣。 敷演四谛苦集尽道。 八贤圣路。 断除劳意二十二结。 证谛沟港。 维耶离国。 诸王大臣。 长者居士。 合国人民。 皆生心念。 佛来至国。 为独以一才明故乎。 意皆怀嫌。 象马车步。 皆共来集。 向才明家。 欲坏其舍得见世尊。 大众震动。 响响有声。 佛悉预睹。 故问阿难外有何声。 阿难白佛维耶离王。 大臣长者。 国人巨细。 皆怀怨心。 世尊入国。 才明请归。 独固在家。 至十六日。 余不得见。 以此为嫌。 故集会来。 欲见世尊。 佛告阿难。 出慰诸人。 莫赍恨意。 欲见佛者。 便听使入。 阿难宣命。 谓诸大众以启听入。 国王大臣。 及一切人。 闻佛教告。 怒心霍除。 无余微恨。 如雨淹尘。 便入见佛。 五体投地。 稽首佛足。 大众浩浩。 其舍不容。 在外者众。 佛悉慈愍。 化才明舍令为琉璃。 表里清彻。 悉通相见。 于是才明。 为设床座。 氍毹。 种种食具。 水精琉璃。 金银杂宝。 以为器物。 大众食讫。 于是才明。 前白世尊及诸贵宾。 居俭蔬食。 枉屈顾临。 愿以食器及床座具。 以相贡遗。 时会大众。 莫不愕然。 皆共叹咤。 长者才明。 立名不妄。 与德相副。 兴设大施。 贡遗宝器。 莫不周遍。 家中财宝。 岂可訾计四部弟子及与大众。 心皆怀疑。 长者才明。 有何功德。 请佛大众。 至十六日。 及王臣民。 供养贡遗。 周遍一国。 得服甘露。 前世福耶。 今世德乎。 阿难即知众会心疑。 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 大会怀疑。 长者才明。 于何福田。 广植德本。 遭何明师。 受其教诲。 今逮影报。 财富无限。 心明行净。 先服甘露。 惟愿世尊。 现说本行。 决一切疑。 佛告阿难及诸大会。 一心善听。 今当解畅心之所疑。 往世有城。 名波罗奈。 去城不远。 山名仙居。 山中池水。 林树花果。 快乐无比。 世有佛时。 与诸弟子。 游处其中。 若世无佛。 缘觉居中。 若无缘觉。 外学神仙。 则居其中。 初无断绝。 以是之故。 斯名仙居。 时有缘觉。 在山中止。 早起澡漱。 法服持钵。 出山求食。 未至聚落。 遇暴风雨。 去道不远。 有官果园。 中有园监。 见有烟出。 道士往诣。 报语主人。 行遇风雨。 幸听入舍。 向火曝衣。 即请令入。 取薪然火。 为曝衣裳。 衣干体暖。 风雨小歇。 着衣欲出。 园监问曰。 惟圣道士。 欲何所至。 答曰贤者。 一切有形。 衣食为命。 吾舍家学乞食自存。 若不得食。 身命不济。 诸根不定。 不能思道。 园监对曰。 贫家蔬食。 色粗味酸。 若垂甘受。 幸住勿行。 缘觉答曰。 学道求食。 不着色味。 充躯而已。 若相许食。 便住不行。 于是园监。 便归取饭。 至家问妇。 饭食办未。 对曰已办。 其国食法。 分饭别食。 夫语妇曰。 取吾分来。 偶有要客。 欲以食之。 妻即念言。 夫为男子。 当执劳役。 涉冒寒暑。 假令不食。 不能执劳。 妾为女人。 在家闲处。 可持妾分。 以[仁-二+俟]此客。 其子又言。 父母年老。 便可自食。 以我分与。 其子妇曰。 公姑及夫。 以许食客。 妾年幼壮。 堪忍饥渴。 乞以妾分。 持用食客。 大人便言。 汝等各各。 善心欲施。 可共减取众人之分。 足以食客。 即便各减己之饭分。 园监又念。 道士衣裳。 裂坏形露。 因问其妇。 家中少有衣裳调无。 其妻对曰。 家中惟有一领叠衣。 会宾应门。 更共衣之。 余无所有。 夫答妇言。 以前世时无所惠施。 今守贫贱。 不及逮人。 今者不施。 贫穷下贱。 何时当竟。 富贵豪尊。 衣食自然者。 皆是前世惠施之福。 今续惠施。 无有厌足。 我亦不用。 会客应门。 改易服饰。 取叠并饭。 家属皆往。 到道士所。 澡手奉食。 道士食讫。 澡漱涤钵。 四人奉叠。 供授缘觉。 即便衣之。 缘觉不以说法教化。 现通神足悦寤众生。 令发道意。 告主人曰。 以能惠施供养道士。 坚强汝志。 发弘誓愿。 语竟升空。 结交趺坐。 住立经行。 变现缘觉。 充满虚空。 各各现化。 身出水出火。 水不灭火。 火不侵水。 若干变化。 乘空飞行。 还仙居山。 园监眷属。 欢喜踊跃。 叉手作礼。 叩头求哀。 便发誓愿。 以今日惠施圣明神圣道士。 缘是福报。 离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趣。 所生之处。 常共聚会。 天上世间。 饶富安隐。 觉慧道力。 服甘露味。 如圣明师。 若遭明师。 神德殊胜。 佛告大众。 时园监者。 则才明是。 妻息子妇皆是本人。 尔时同心。 施尊缘觉。 自是以来九十一劫。 不更三涂。 受弘福报。 天上世间。 室家聚会。 不相远离。 尔时发愿。 愿服甘露。 觉道得解。 遭殊胜师。 缘是之故。 今遭值我。 得遇胜觉。 无限无喻。 今服甘露。 如其先师。 尔时大会。 闻佛颁宣。 功德报应。 莫不欢喜。 心悦意清。 自归三宝。 佛法圣众。 险结除解。 或受五戒。 或舍家学。 于是会中。 有四千人。 皆得道迹。 往来不还。 无著之果。 无央数人。 发大乘意。 心不退转。 于是世尊。 起出其舍。 一切大众。 稽首各退。 佛与大众。 游至柰女林树精舍。 柰女闻佛从大圣众至其树园。 心喜无量。 即便严驾。 与其仆从。 诣园见佛。 到下宝车。 如云降电。 趋翔入园。 如吉利天。 服饰姿容殊天玉女。 园树诸天。 莫不回目。 佛见其然。 是魔使来。 坏败净戒定慧解脱度知见品。 即以梵音告诸沙门。 柰女来至。 各捡汝意。 各自执持精进刀弓。 皆自严办智慧之矢。 被定意铠。 乘禁戒车。 与尘劳战。 汝等当计女人所有欺诳。 一切如金涂钱皮薄。 如蝇翅以覆恶秽。 筋骨连缀。 血肉之聚。 目眵洟唾。 身体汗垢。 若不洗拭。 作是计念。 观女人身。 以制迷惑色欲之意。 谛观骨舍。 束缚以筋。 涂以血肉。 覆以衣服。 饰以华彩。 犹如画师立墙以堑泥涂恶露画。 以彩色女人之身。 亦复如是。 当谛计知。 除灭淫心。 夫欲学道。 先调其心。 后可获安。 不先调心。 后悔无及。 邪行迷旋。 譬如枥马。 临其寿终。 愿与意违。 终不解脱。 其有视色。 心随惑者。 无常计常。 苦有乐想。 无我计我。 不净净想。 慧觉无常苦空不净。 达如是者。 即离长途生死患难。 佛以是教。 告诸弟子。 皆共受持。 一心奉行。 柰女见佛。 如日出云。 金光照耀。 发清净意。 五体投地。 稽首佛足。 却坐一面。 佛告柰女。 女人情逸惑着五欲。 汝能御心。 回屈诣佛所。 乐妙法化。 是汝最利男子安重尘劳垢薄。 乐受法化。 此不为奇。 女人缠绵。 尘劳罗网。 盘旋周障。 不识出要。 一切世间。 苦空无常。 不可怙恃。 强疾侵壮。 老失颜色。 死劫寿命。 危侵安隐。 欲离是患。 专精受法。 勤修奉行。 乃免斯苦。 女人怨憎。 相遇甚恶。 亦甚恋慕。 恩爱之别。 凡为女人。 每不远离于此二事。 是故女人。 当勤奉法。 可离怨会恩爱离别。 不复遭遇生老病死。 众苦都灭。 柰女闻佛若干妙化女人之秽。 心怀惭愧。 即起长跪。 叉手白佛。 愿垂慈哀。 与圣众俱。 至舍受食。 佛即默受。 于是柰女。 稽首而退。 还归办具百味之食。 甘脆精美。 张施幡盖。 床座綩綖。 香汁洒地。 烧香散花。 长跪请佛。 日时已到。 愿与圣众垂回临覆。 佛与弟子。 着衣持钵。 至柰女家。 花香伎乐。 请佛入舍。 各就坐位。 手自斟酌。 行水奉食。 食讫澡漱。 佛为广说布施福报戒慎之果。 天人快乐。 不得长久。 危亡别离。 不可恃怙。 唯四圣谛。 八贤圣路。 以获大安。 永无忧患。 心皆欢喜。 疑除结解。 得须陀洹。 众坐怀疑。 柰女前世。 有何功德。 从树花生。 端正姝好。 贤者阿难。 知众怀疑。 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 众坐悉疑。 柰女前世。 于何福田。 植何德本。 今遇世尊。 服甘露药。 佛告阿难。 乃前过世。 迦叶佛时。 人寿二万岁。 佛事终竟。 复舍寿命。 尔时有王。 名曰善颈。 供养舍利。 起七宝塔。 高一由延。 一切众生。 然灯烧香。 花盖缯彩。 供养礼事。 时有众女。 欲供养塔。 便共相率。 扫除塔地。 时有狗粪。 污秽塔地。 有一女人。 手撮除弃。 复有一女。 见其以手除地狗粪。 便唾笑之曰。 汝手以污不可复近。 彼女逆骂。 汝弊淫物。 水洗我手。 便可得净。 佛天人师。 敬意无已。 手除不净。 已便澡手。 绕塔求愿。 今扫塔地。 污秽得除。 令我来世劳垢消灭清净无秽。 时诸女人。 扫塔地者。 今此会中。 诸女人是。 尔时扫地。 愿灭尘劳。 服甘露味。 尔时以手。 除狗粪女。 今柰女是。 尔时发愿。 不与污秽会。 所生清净。 以是福报。 不因胞胎臭秽之处。 每因花生。 以其尔时。 发一恶声。 骂言淫女。 故今受是淫女之名。 佛为广说善恶报应。 天上世间。 荣乐欢娱。 三恶道苦。 更相吞啖。 愁毒号哭。 尔时众会。 闻佛所说。 归命三尊。 佛法圣众。 除身口意。 奉行十善。 无央数人。 各于三乘。 建立道意。 一切欢喜。 绕佛三匝。 作礼而去。 于是世尊。 还至精舍。 佛说除恐灾患经 发布时间:2024-08-15 08:13:2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