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毕钵罗窟 内容: 梵名 Pippalī-guhā,巴利名 Pipalī-guhā 或 Pipphalī-guhā。 乃位于中印度王舍城附近之石窟。 又作宾波罗窟、卑钵罗石室、毕波罗延石窟。 略称毕钵。 以此窟上有毕钵罗树,或毕钵罗为大迦叶之名,因大迦叶与此处有很深之因缘,故有此称。 大迦叶曾罹病于此,闻佛陀说法后始痊愈;亦曾于此坐禅,知悉佛陀入灭。 据高僧法显传载,佛陀每于食后在此坐禅。 大唐西域记卷九载,习定比丘多居此处,此处并常出现怪异龙、蛇、狮子之形,见者心多发狂乱。 据传,佛陀入灭后,大迦叶与五百比丘于该处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 又关于结集之会处,有多种说法,此为其中之一;然一般多主张于七叶窟结集。 据近代学者对毕钵罗窟之考证,谓山城(旧王舍城)北门之西有毗婆罗山(Baibhara),非大唐西域记所载之毗布罗山,沿山北面向西行,临北涧有一洞穴,为古代金矿遗迹,相当于大唐西域记所载之阿素洛宫,石室可能筑于洞穴之前。 [阿育王经卷九、印度佛迹实写解说] p4738 发布时间:2024-08-28 08:20:3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