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卷第六十八 内容: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既云约俗假立。 心境双陈。 开之则两分。 合之则一味。 今约开义。 则互相生。 未有无心境。 曾无无境心。 凡圣通论。 都有几境。 答。 大约有三境。 颂云。 性境不随心。 独影唯从见。 带质通情本。 性种等随应。 性境不随心者。 性境者。 性是实义。 即实根尘四大。 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 言不随心者。 为此根尘等相分。 皆自有实种生。 不随能缘见分种生故。 独影唯从见者。 影为影像。 是相分异名。 为此假相分。 无种为伴。 但独自有。 故名独影。 即空华兔角。 过去未来。 诸假影像法。 是此但从。 能缘见分变生。 与见分同种。 故名独影。 唯从见。 带质通情本者。 即相分。 一半与本质同一种生。 一半与见分同一种生。 故言通情本。 情即能缘见分。 本即所缘本质。 言性种等随应者。 随应。 是不定义。 谓于三境中名随所应。 有性。 种。 界系。 三科。 异熟等。 差别不定。 又广释云。 性境者。 为有体实相分名性境。 即前五识。 及第八心王。 并现量第六识所缘诸实色。 得境之自相。 不带名言。 无筹度心。 此境方名性境。 及根本智缘真如时。 亦是性境。 以无分别任运转故。 言不随心者。 都有五种不随。 一性不随者。 其能缘见分。 通三性。 所缘相分境。 唯无记性。 即不随能缘见分通三性。 二种不随者。 即见分从自见分种生。 相分从自相分种生。 不随能缘见分心种生故。 名种不随。 三界系不随者。 如明了意识缘香味境时。 其香味二境。 唯欲界系。 不随明了意识通上界系。 又如欲界第八缘种子境时。 其能缘第八唯欲界系。 所缘种子。 便通三界。 即六八二识。 有界系不随。 四三科不随者。 且五蕴不随者。 即如五识见分。 是识种收。 五尘相分。 即色蕴摄。 是蕴科不随。 十二处不随者。 其五识见分。 是意处收。 五尘相分。 五境处摄。 是处科不随。 十八界不随者。 其五识见分。 是五识界收。 五尘相分。 五境界摄。 此是三科不随。 五异熟不随者。 即如第八见分。 是异熟性。 所缘五尘相分。 非异熟性。 名异熟不随。 独影境者。 谓相分与见分同种生。 名独影唯从见。 即如第六识缘空华兔角过未。 及变影缘无为。 并缘地界法。 或缘假定果。 极逈极略等。 皆是假影像。 此但从见分变生。 自无其种。 名为从见。 独影有二种。 一者无质独影。 即第六缘空华兔角。 及过未等所变相分。 是。 其相分。 与第六见分同种生。 无空华等质。 二者有质独影。 即第六识缘五根种现。 是皆託质而起故。 其相分。 亦与见分同种而生。 亦名独影境。 三带质者。 即心缘心是。 如第七缘第八见分境时。 其相分无别种生。 一半与本质同种生。 一半与能缘见分同种生。 从本质生者。 即无覆性。 从能缘见分生者。 即有覆性。 以两头摄不定。 故名通情本。 质即第七能缘见分。 本即第八所缘见分。 又四句分别。 一唯别种。 非同种。 即性境。 二唯同种。 非别种。 即独影境。 三俱句。 即带质境。 四俱非。 即本智缘如。 以真如不从见分种生故。 名非同种。 又真如当体是无为。 但因证显得。 非生因所生法故。 名非别种。 性种说随应者。 性即性境。 种谓种类。 谓于三境中。 各有种类不同。 今皆须随应而说。 又约八识分别者。 前五转识。 一切时中皆唯性境。 不简互用不互用。 二种变中。 唯因缘变。 又与五根同种故。 第六意识有四类。 一明了意识。 亦通三境。 与五同缘实五尘。 初率尔心中是性境。 若以后念缘五尘上方圆长短等假色。 即有质独影。 亦名似带质境。 二散位独头意识。 亦通三境。 多是独影。 通缘三世有质无质法故。 若缘自身现行心心所时。 是带质境。 若缘自身五根。 及缘他人心心所。 是独影境。 亦名似带质境。 又独头意识。 初刹那缘五尘。 少分缘实色。 亦名性境。 三定中意识。 亦通三境。 通缘三世有质无质法故。 是独影境。 又能缘自身现行心心所故。 是带质境。 又七地已前有漏定位。 亦能引起五识。 缘五尘故。 即是性境。 四梦中意识。 唯是独影境。 第七识唯带质境。 第八识。 其心王唯性境。 因缘变故。 相应作意等五心所。 是似带质真独影境。 问。 三境以何为体。 答。 初性境。 用实五尘为体。 具八法成故。 八法者。 即四大。 地水火风。 四微。 色香味触等。 约有为说。 若能缘有漏位中。 除第七识。 余七皆用自心心所为体。 第二独影境。 将第六识见分所变假相分为体。 能缘即自心心所为体。 第三带质。 即变起中间假相分为体。 若能缘有漏位中。 唯六七二识心心所为体。 又成唯识论枢要志云。 真色真心。 俱是所缘。 所变相分俱名性境。 或能缘心。 而非妄执分别构画。 名为真心。 真心缘彼真色等境。 所变相分。 方名性境。 若心缘心所变。 相分。 相分无实。 但带质故。 性者。 体也。 体性是实。 名为性境。 独影者。 独者。 单也。 单有影像。 而无本质。 故相名独。 如缘龟毛石女等相。 或虽有质相分。 不能熏彼质种。 望质无能。 但有假影。 亦名为独。 如分别心缘无为相。 及第八识心所相及。 余准此知。 带质之境者。 质者。 周易云。 形体也。 带者。 说文谓之绅也。 绅也谓束。 又方言云。 带谓行也。 今云带质。 义通二也。 若依说文。 谓即挟带逼附之义。 如绅束也。 若依方言。 影仗质生。 如因其路。 行义方有。 然此相分。 虽有能熏自及质种。 然无实用。 如缘心相。 相分之心。 无虑用故。 通情本者。 情谓见分。 本谓质也。 显所变相。 随见随质。 以判种性。 二义不定。 又境有二。 一众生遍计所执情境。 心外见法。 名之曰境。 二诸圣自在德用智境。 以从心现故。 成其妙用智境。 又二。 一分剂境。 广大无边故。 二所知境。 唯佛能尽故。 又有二种。 一是心境。 唯心现故。 张心无心外之境。 张境无境外之心。 常含一味故。 二是境界之境。 谓心境无碍。 隐显同时。 体用相成。 理事齐现。 问。 心外无境。 境外无心。 云何又说心说境。 答。 前已广明。 何须重执。 一心四分。 理教无差。 有境有心。 方成唯识。 如心缘境时。 必有相分故。 如镜照面时。 有面影像也。 量云。 心缘境是有法。 心上必带境之影像。 宗因云。 心对外质。 同喻如镜照面时。 问。 智境各一。 何分多种。 答。 智因境分。 有真俗之异。 境从智立。 标凡圣之殊。 约用似多。 究体元一。 如起信钞问云。 境智为一为异。 答云。 智体无二。 境亦无二。 智无二者。 只是一智。 义用有殊。 约知真处。 名为真智。 约知俗处。 名为俗智。 境无二者。 谓色即是空为真境。 空即是色为俗境。 由是证真时必达俗。 达俗时必证真。 了俗无性。 即是真空。 岂有前后耶。 况无心外之境。 何有境外之心。 是即心境浑融。 为一法界。 问。 一心二谛。 理事非虚。 证理性而成真。 审事实而为俗。 皆具极成之义。 不坏二谛之门。 大小二乘。 同共建立。 如何是极成之义。 答。 所成决定不可移易。 随真随俗。 各有道理。 瑜伽论云。 一有世间极成真实。 二道理极成真实。 世间极成真实者。 谓一切世间。 于彼彼事。 随顺假立。 世俗惯习。 悟入觉慧所见同性。 谓地唯是地。 非是火等。 乃至苦唯是苦。 非是乐等。 乐唯是乐。 非是苦等。 以要言之。 此即如此。 非不如此。 是即如是。 非不如是。 决定胜解。 所行境事。 一切世间。 从其本际。 展转传来。 想自分别。 共所成立。 不由思惟筹量观察。 然后方取。 是名世间极成真实。 道理极成真实者。 依止现比。 及至校量极善思择决定智。 所行所知事。 由证成道理所建立。 所施设义。 是名道理极成真实。 问。 离识有色。 文义俱虚。 心外无尘。 教理同证。 其奈名言熏习。 世见坚牢。 若不微细剖陈。 难圆正信。 只如外色。 若麁若细。 云何推检。 知其本空。 了了分明。 成就唯识。 答。 麁细之色。 皆从识变。 既从识有。 外色全空。 故经云。 色性自空。 非色灭空。 为未了者。 更须破析。 直至极微。 方信空现。 识论云。 余乘所执离识实有色等诸法。 如何非有。 彼所执色。 不相应行。 及诸无为。 理非有故。 且所执色。 总有二种。 一者有对。 极微所成。 二者无对。 非极微成。 彼有对色。 定非实有。 能成极微。 非实有故。 谓诸极微。 若有质碍。 应如瓶等。 是假非实。 若无质碍。 应如非色。 如何可集成瓶衣等。 又诸极微。 若有方分。 必可分析。 便非实有。 若无方分。 则如非色。 乃至虽非无色。 而是识变。 谓识生时。 内因缘力。 变似眼等色等相现。 即以此相。 为所依缘。 然眼等根。 非现量得。 以能发识。 比知是有。 此但功能。 非外所造。 外有对色。 理既不成。 故应但是内识变现。 发眼等识。 名眼等根。 此为所依。 生眼等识。 此眼等识。 外所缘缘。 理非有故。 决定应许自识所变。 为所缘缘。 谓能引生似自识者。 乃至由此定知。 自识所变以色等相。 为所缘缘。 见託彼生。 带彼相起故。 然识变时。 随量大小。 顿现一相。 非别变作众多极微。 合成一物。 为执麁色有实体者。 佛说极微。 令其除析。 非谓诸色实有极微。 诸瑜伽师。 以假想慧。 于麁色相。 渐次除析。 至不可析。 假说极微。 虽此极微犹有方分。 而不可析。 若更析之。 便似空现。 不名为色。 故说极微。 是色边际。 由此应知。 诸有对色。 皆识变现。 非极微成。 余无对色。 是此类故。 亦非实有。 或无对故。 如心心所。 定非实色。 诸有对色。 现有色相。 以理推究。 离识尚无。 况无对色。 现无色相。 而可说为真实色法。 问。 表无表色。 不居身外。 内所动作。 显现非虚。 如成业论偈云。 由外发身语。 表内心所思。 譬彼潜渊鱼。 鼓波而自表。 此表无表色。 是实有不。 答。 识论云。 且身表色。 若是实有。 以何为性。 若言是形。 便非实有。 可分析故。 长等极微不可得故。 若言是动。 亦非实有。 才生即灭。 无动义故。 有为法灭。 不待因故。 灭若待因。 应非灭故。 若言有色。 非显非形。 心所引生。 能动手等。 名身表业。 理亦不然。 此若是动。 义如前破。 若是动因。 应即风界。 风无表示。 不应名表。 故身表业。 定非实有。 然心为因。 令识所变手等色相。 生灭相续。 转趣余方。 似有动作。 表示心故。 假名身表。 语表亦非实有声性。 一刹那声。 无诠表故。 多念相续。 便非实故。 外有对色。 前已破故。 然因心故。 识变似声。 生灭相续。 似有表示。 假名语表。 于理无违。 表既实无。 无表宁实。 然依思愿善恶分限。 假立无表。 理亦无违。 问。 经中说有三业。 善恶果报。 不滥昇沉。 云何拨无。 岂不违教。 答。 不拨为无。 为显识故。 推其不实。 于世俗门。 善顺成立。 识论云。 不拨为无。 但言非色。 能动身思。 说名身业。 能发语思。 说名语业。 审决二思。 意相应故。 作动意故。 说名意业。 起身语思。 有所造作。 说名为业。 是审决思所游履处故。 通生苦乐异熟果故。 亦名为道。 或身语表。 由异发故。 假说为业。 思所履故。 说名业道。 由此应知。 实无外色。 唯有内识。 变似色生。 问。 不相应行。 是实有不。 答。 识论云。 不相应行。 亦非实有。 所以者何。 得非得等。 非如色心及诸心所。 体相可得。 非异色心及诸心所。 作用可得。 由此故知。 定非实有。 但依色等分位假立。 此定非异色心心所有实体用。 问。 二无心定。 无想异熟。 应异色心等有实自性。 若无实性。 应不能遮心心所法。 令不现起。 答。 识论云。 若无心位有别实法。 异色心等能遮于心名无心定。 应无色时有别实法。 异色心等。 能碍于色名无色定。 彼既不尔。 此云何然。 又遮碍心。 何须实法。 如堤塘等。 假亦能遮。 谓修定时。 于定加行。 厌患麁动心心所故。 发胜期愿。 遮心心所。 念心心所。 渐细渐微。 微微心时。 熏异熟识。 成极增上厌心等种。 由此损伏心等种故。 麁动等暂不现行。 依此分位。 假立二定。 此种善故。 定亦名善。 无想定前求无想果故。 所熏成种。 招彼异熟识。 依之麁动想等不行。 于此分位。 假立无想。 依异熟立。 得异熟名。 故此三法。 亦非实有。 问。 世间依想建立。 有为之法皆虚。 俗谛从识施为。 无体之门尽伪。 且如圣教。 文句能诠。 乃广长舌相之所宣。 妙观察智之所演。 云何俱称不实。 咸是虚耶。 答。 诸圣演教谈诠。 是依世俗文字。 所以佛告三乘学者。 只令依义不依语。 权藉教以明心。 是以文字俱无自性。 亦从识变。 广百门论云。 然诸世间。 随自心变。 谓有众字和合为名。 复谓众名和合为句。 谓此名句。 能有所诠。 能诠所诠。 皆自心变。 诸心所变。 情有理无。 圣者于中。 如实知见。 云何知见。 谓彼法。 皆是愚夫虚妄识心分别所作。 假而非实。 俗有真无。 随顺世间。 权说为有。 问。 音声可闻。 色尘有对。 可言心变。 只如时法无相。 应为实有。 答。 有相尚空。 无相何有。 时亦无体。 延促由心。 以始从一念。 终成于劫。 念若不起。 时劫本空。 但有初中后等时量。 皆是唯识之时。 广百论破时品云。 复次是则一切若假若实。 皆依世俗假相施设。 云何汝等。 定执诸法。 皆是实体。 难。 若一切法。 皆非实有。 如何现前分明可见。 答。 镜像水月。 乾闼婆城。 梦境幻事。 第二月等。 分明可见。 岂实有耶。 世间所见。 皆无有实。 云何以现证法是真。 觉时所见。 一切非真。 是识所缘。 如梦所见。 梦心所见。 决定非真。 乱识所缘。 如第二月。 如是虽无真实法体。 而能为境生现见心。 因斯展转。 发生忆念。 前后俱缘。 非真有境。 是故不可以生忆念。 证法是真。 法既非真。 时如何实。 难。 若缘妄境。 生于倒见。 境可是虚。 见应是实。 答。 境既是虚。 见云何实。 如在梦中。 谓眼等识。 缘色等境。 觉时知彼二事俱无。 妄境倒心。 亦复如是。 愚夫谓有。 圣者知无。 难。 有倒心境。 二种皆虚。 无倒境心。 俱应是实。 答。 世俗可尔。 胜义不然。 以胜义中心言绝故。 若于胜义心言绝者。 云何数说心境是虚。 为破实执。 故且言虚。 实执若除。 虚亦不有。 若实若虚。 皆为遣执。 依世俗说。 非就胜义。 胜义谛言。 亦是假立。 为翻世俗。 非有定诠。 难。 现见心境。 可言是无。 忆念境心。 云何非有。 答。 现见尚无。 忆念岂有。 难。 若一切法。 都非实有。 如何世间现造善恶。 若无善恶。 苦乐亦无。 是则拨无一切因果。 若拨无因果。 则无邪见。 岂不怖此邪见罪耶。 答。 奇哉世间。 愚痴难悟。 唯知怖罪。 不识罪因。 一切善恶。 苦乐因果。 并世俗有。 胜义中无。 我依胜义。 言不可得。 不拨世俗。 何成邪见。 于世俗中。 执胜义有。 不称正理。 是为邪见。 今于此中。 为破时执。 略说诸法。 俗有真无。 又古释云。 凡如来三时说法。 或云一时。 三世十世等时。 皆从能变心生。 外无三世之境。 离自心外。 诸法无体。 如世尊说弥勒作佛。 即听者于自心上。 变作过去相分生起。 世尊答云。 从今十二年后。 必得往生。 听者心上。 又变作未来相分而起。 能变心。 即现在也。 此过去时。 无其实境。 尽从心变。 但随心分限。 变起长时短时。 是以时因心立。 无有定性。 因现在。 则有过去未来。 因延有促。 因一念有大劫。 若无现在心。 何处立过未。 西域记第七云。 昔有隐士。 结庐屏迹。 博习技艺。 究极神理。 能使瓦砾成宝。 人畜变形。 但未能驭风云。 陪仙驾。 阅图考古。 更求仙法。 遂得求仙方云。 将欲求仙当筑坛场。 命一烈士。 按长剑。 立坛隅。 屏息绝言。 自昏达曙。 求仙者。 坛中而坐。 按长剑。 诵神咒。 收视返听。 达曙登仙。 既得此方。 数年之间求烈士不得。 后遇一人。 先为人佣力。 艰辛五载。 一旦违失。 遂被笞辱。 又无所得。 悲号巡路。 隐士见命数加优赠。 烈士欲求报効。 隐士曰。 我弥历多年。 幸而遇会。 奇貌应图。 非有他故。 愿一旦不语耳。 烈士曰。 死尚不辞。 何况不语。 于是隐士。 立坛受仙。 依事行之。 日暮之后。 各思其事。 隐者诵咒。 烈士按剑。 俟将晓矣。 烈士忽然大叫。 时空中火下。 烟焰云蒸。 稳士疾引此人。 入池避难。 问曰。 诫子无声。 何乃惊叫。 烈士曰。 受命之后。 至夜昏然若梦。 见昔所事主人。 躬来至傍。 感厚恩而不语。 被打震怒。 而见致害。 遂见託生南印土大婆罗门家。 受生。 乃至出胎。 苦厄备受。 荷恩不语。 洎乎受冠生子。 每念前恩思而不语。 阖家亲戚。 咸见怪矣。 年过六十。 而有一子。 其妻谓曰。 汝若不语。 我杀汝子。 我自怀念。 今已隔生。 唯有一子宁忍令杀。 因止其妻。 遂发此言。 隐士曰。 我之过也。 被魔所娆。 烈士感激其事。 忿恚而死。 故知睡梦与觉。 所见唯心。 延促之时。 不离一念。 故引梦时。 以明觉位。 又法华经安乐行品。 梦入铜轮。 成道度生。 经无量时。 唯只一夜梦心。 所以无性摄论颂云。 处梦谓经年。 觉乃须臾顷。 故时虽无量。 摄在一刹那。 可证听者心上。 自变长短二时。 实唯现在心心所也。 故义海云。 如见尘时。 是一念心所现。 此一念心之时。 全是百千大劫成。 何以故。 百千大劫。 本由一念方成。 大劫既相由成立。 俱无体性。 乃至远近世界。 佛及众生。 三世一切事物。 莫不于一念中现。 何以故。 一切事法。 依心而现。 念既无碍。 法亦随融。 是故一念。 即见三世事物显然。 所以华严经颂云。 一念普观无量劫。 无去无来亦无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诸方便成十力。 又颂云。 始从一念终成劫。 悉从众生心想生。 一切刹海劫无边。 以一方便皆清净。 又颂云。 或从心海生。 随心所解住。 如幻无处所。 一切是分别。 故知横收刹海。 竪彻僧祇。 皆一念心。 前后际断。 既无大小之刹。 亦无延促之时。 以一方便唯心之门。 令众生界悉皆清净。 何者。 以知境唯妄识分别。 则不起心。 以心不起故。 则妄境不现。 妄境不现。 垢净之法无依麁想不生。 长短之时自绝。 若教中所说劫量延促。 皆是善巧逗机方便。 或为怯弱众生。 说成佛只在刹那。 或为懈怠众生。 说须经阿僧祇劫。 若成佛之旨。 一际无差。 延促之诠。 尽归权智。 又古释云。 一方便者。 即了唯心也。 一念与劫。 并由想心。 心想不生。 长短安在。 非长非短。 是谓清净。 不坏于相。 则劫海无边。 故知一切诸法。 皆无自体。 悉不坚牢。 唯从想生。 若执为实。 但是颠倒。 所以广博严净经云。 文殊师利告阿难言。 愚小之人。 以日为昼想。 无黠慧故。 所以者何。 若令此昼。 是真实者。 是常住者。 是坚牢者。 应有积聚。 不应过去。 唯应有昼。 不应有夜。 问。 此三世时。 既从心变。 于八识内。 何识所缘。 答。 古释云。 唯意所缘。 谓时之一法是假。 前五第八俱不能缘。 第七又常缘内第八见分为我。 兼无分别故。 唯第六能缘。 又四种意识中。 唯明了意识不能缘。 时是假故。 即定中。 梦中。 独散。 此三俱能缘。 若约三境中。 是独影境。 问。 不相应行中诸有为法。 似有作用。 应不离识。 如六种无为。 无有作用。 应离色心等有其实性。 答。 有无之法。 皆依识变。 虚空等五无为。 皆依妄识所变。 真如无为。 是净识之性。 亦不离识。 乃至有无真假。 一切性相。 离真唯识性。 更无所有。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4-09-30 08:20:4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