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育王传 内容: 阿育王传卷第五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商那和修因缘尊者阿难将入涅槃。 商那和修向摩突罗国。 于其道中到一寺边名为毗多。 会值日没即宿彼寺。 时此寺中有二摩诃罗比丘。 共论议言。 我昔闻商那和修作是言。 若有比丘小戒不犯是名胜戒。 闻事都尽更无异闻名为多闻。 商那和修闻此言已语摩诃罗言。 商那和修不作是语。 其所说者作如是言。 见清净者名净持戒。 净持戒者名第一戒。 如闻而行名为多闻。 不如汝言。 摩诃罗言汝是商那和修耶。 答言我是。 摩诃罗问言汝以何缘名商那和修。 汝为受持商那衣故名商那和修。 为以过去善业缘故名商那和修。 尊者答言以二因缘名商那和修。 一以受持商那衣故二以过去善因缘故名商那和修。 又问言过去因缘其事云何。 尊者答言过去之时波罗捺城有一商主。 与五百商人共入于海道中。 见有一辟支佛身有病患。 时此商主共诸商人即便停住。 随医所教饮食汤药而治辟支佛。 辟支佛以渐得差。 时辟支佛着商那衣。 商主即便谘辟支佛欲与[叠*毛]衣语辟支佛言。 今可舍是商那之衣着此[叠*毛]衣辟支佛答言。 我以此衣出家亦以此衣得道。 今当以此商那之衣而入涅槃。 商主语言唯愿尊者莫般涅槃共我入海。 入海还来我当终身供给尊者饮食卧具病瘦汤药。 辟支佛言我今不能入于大海。 子好发欢喜当大得功德。 于商主前即飞虚空作种种变而入般涅槃。 尔时商主即我身是。 我以供养彼舍利讫即发心。 愿使我未来遭值圣师。 复过于是百千万亿如今圣师所得功德我悉得之。 使我将来所生之处威仪法则及以衣服如辟支佛。 以是愿故生便常着商那衣服。 乃至出家亦常着之。 坛上尽形受持是衣。 即便问言云何受持是衣。 答言我受具戒时求尽形受持是衣。 以是义故名之为受。 摩诃罗言汝名真好。 尊者商那和修渐渐到摩突罗国。 于优留曼荼山加趺坐。 时此山有二龙子兄弟相将与五百眷属俱。 尊者商那和修作是念言。 若不恼触此龙龙终不起。 即作神变动优留曼荼山龙瞋即放大恶风雨趣尊者所。 尔时尊者入慈心三昧。 慈心三昧法虫毒水火不能伤害。 亦如尊者摩田提降龙之法。 龙子生于未曾有想即发信心白尊者言。 欲何约勅。 尊者答言听我于此作众僧住处。 龙言不听。 尊者商那和修言。 佛记涅槃后优留曼荼山当有阿练若住处。 名那罗跋利吒坐禅第一。 龙子言是佛所记耶。 答言实是。 龙言若是佛所记者随意听作。 尊者入定观察檀越为出未也。 知已出世便于晨朝着衣持钵入摩突罗城。 次第乞食至长者那罗拔利门中。 语长者言。 汝与我钱我今欲于优留曼荼山作阿练若住处。 长者言我何故与汝钱耶。 答言佛本记言我涅槃后摩突罗国中有一长者。 兄弟二人一名那罗二名拔利。 于优留曼荼山作阿练若住处。 住处即名为那罗拔利。 长者言佛所记耶。 答言是佛所记。 于是长者即出其钱于彼山中作僧住处。 遂名为那罗拔利精舍。 商那和修入定观察毱提长者为出生未也。 观其已生复观毱提彼子生未。 犹未生子。 以渐教化毱提使向佛法。 尊者商那和修化彼之时。 将多比丘往入其家。 以渐将少乃至独己一身往至其家。 长者言尊者无有一比丘将至我家耶。 答言我等无有奉侍供给之人。 若信乐出家者随逐我后。 毱提言我身乐世俗未能出家逐尊者后。 若生子者当使出家共相供给。 尊者言汝好忆是语慎莫忘之。 毱提后便生一子字阿失波毱多。 以渐长大。 尊者言汝先言要有子与我。 今已有子可以与我听使出家。 答言我唯有一子不得相与。 若更有子当与。 尊者言尔后生一子字檀泥毱多。 以渐长大。 尊者言汝先有言要若更有子许当与我。 今已有子应当与我听使出家。 毱提答言。 我一子当守护钱财一子在外聚敛钱财。 更有第三子当与阿阇梨。 尊者言尔。 如是不久生第三子端正殊特出过于人貌如诸天。 即立名字为优波毱多。 以渐长大安着卖香肆上桉理市买大得宜利。 尊者观毱提为生子未。 见已生子便往到毱提所。 语汝先言要若有第三子许当与我。 今已有子应当与我听其出家。 毱提言若不断我利便与尊者度令出家。 当尔之时魔王遍告摩突罗国。 可诣毱多市买。 因魔告故遂多人市极大得利。 尊者和修往优波毱多所。 优波毱多于市卖香。 尊者见已而语之言。 子汝于市买中为净心为不净心。 优波毱多答言我不知。 云何名为净心。 云何名为不净心耶。 尊者和修言汝与贪欲瞋恚心相应名为不净心。 不与相应名为净心。 子若能知心所缘处者。 若心缘不善者以黑石左边着。 若心缘善者以白石右边着。 教毱多念佛及不净观。 初日二分黑石一分白石。 第二日半黑半白。 以渐乃至纯白无黑。 纯善心无恶心。 如法断事无非法断事。 摩突罗城有淫女名婆须达多。 其婢于优波毱多边买香。 淫女瞋言汝为偷来。 何边多得是好香耶。 答言大家我实不偷。 有毱提子名优波毱多。 性甚平等如法市买。 淫女即于优波毱多生欲着心。 遣婢往语优波毱多言。 我大家无所须遂欲得相见。 毱多答言非是相见时。 婆须达多淫女先来常法得五百金钱与人一宿。 淫女更遣婢语毱多言。 我不用一钱可暂一来与我相见。 时有大长者子先共淫女夜宿。 北方有贾客主大齎珍宝至摩突罗国。 贾客主问人言。 此城中谁是最第一淫女。 有人答言有婆须达多淫女为最第一。 得五百金钱与人一宿。 贾客主闻是语已即持五百金钱。 着好衣服缨络往至淫女所。 时彼淫女贪此贾客五百金钱故。 杀大长者子埋着屋里。 长者子眷属推觅至淫女家发掘得之。 乃至启王言淫女婆须达多杀长者子。 王言捉淫女婆须达多。 劓其耳鼻截其手足推着塚间。 优波毱多闻是事已而作是言。 彼女本以色声欲乐因缘唤我。 今割耳鼻截其手足若欲往者今正是时。 其本庄严衣服示现贪欲不宜往。 彼今为贪欲解脱者应往彼居。 优波毱多将一侍者往到塚间。 婢以旧恩义故为其驱鸟。 婢语大家言优波毱多来。 淫女语婢收我耳鼻手足相近皆使相着以[叠*毛]覆上。 优波毱多在前而立。 婆须达多语优波毱多言。 我平安时遣人唤汝汝言非是时。 今日我受困厄身被剪刖何以看我。 尊者毱多答言。 姊妹我不以欲事来至汝边。 我欲知欲实相故来。 为贪欲所盲者不见汝实相。 汝本以色欺诳世间。 今还住本实相薄皮覆其上。 血浇肉涂千筋以缠缚千脉通。 肥腻观外如似好观。 内秽恶充满外假香熏遮。 内秽恶臭气充满污染垢臭恶水洗以遮之。 言若能听佛语欲能生怖忧愁苦恼。 百千种患皆从贪慾生。 欲为智者诃若能舍欲秽即时得解脱。 游于八正路获得于涅槃。 淫女婆须达多闻是语已厌恶三有。 于佛法中生信敬心。 语优波毱多言。 如汝所说智者所呵称法相实亦然。 唯愿悲愍为我说之。 优波毱多即为说四谛法轮。 苦谛如融铁集谛如毒树。 灭谛断痴爱八圣道为出要。 又复苦者如毒如痈如疮。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苦苦行苦坏苦。 总而言之三界受生皆亦是苦。 优波毱多观察淫女身体实相离欲见谛得阿那含。 婆须达多闻法见谛得见谛已赞毱多言。 善哉善哉。 汝今为我以闭三恶道开善趣门向涅槃径。 我今归依佛法僧。 优波毱多为说法已即便还归。 还归不久婆须达多命终即生忉利天。 时有天神语摩突罗人。 优波毱多为婆须达多说法得须陀洹。 命终得生忉利天。 国人闻已取婆须达多身种种供养。 时商那和修至毱提所而语之言。 与我优波毱多度使出家。 答言使我得利不绝当令出家。 尊者商那和修以神通力使毱提得利不绝。 毱提日日称量得利不绝故不欲放。 商那和修言佛记优波毱多。 我涅槃百年之后当施作佛事汝当放使出家。 毱提即便听使出家。 尊者商那和修将优波毱多向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与受具足白四羯磨讫得阿罗汉。 商那和修语优波毱多言。 佛记汝我百年后当有比丘名优波毱多。 虽无相好而作佛事。 我声闻中教授坐禅最为第一。 今正是时汝好作佛事。 优波毱多言唯然受教。 优波毱多欲于摩突罗国欲大说法。 国人闻优波毱多说法百千万人皆来云集。 优波毱多观如来说法时诸人坐法云何皆如半月坐。 今日亦使四众如半月坐。 观佛云何说法。 佛先说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为不净出世为要。 如诸佛常法说四圣谛。 优波毱多亦如诸佛次第说法欲说四谛。 魔即雨真珠珍宝坏乱众心使无一得道。 尊者优波毱多观谁所作知魔所作。 后日无央数人闻优波毱多说法。 雨真珠珍宝皆欲来取。 以是因缘众人多来。 第二说法复雨金宝。 乃至无一人得道。 尊者入定观察为谁所作知魔所为。 第三日国土人尽来云集闻尊者说法。 初雨真珠第二雨金宝第三日魔王化作天女。 作天伎乐惑乱人心。 未得道者心皆惑着于天乐。 乃至无有一人得道。 如是魔大欢喜而作是言。 我能破坏优波毱多说法。 尊者优波毱多在树下坐。 入定观察是谁所作。 魔便以曼陀罗花作花鬘着优波毱多项上。 尊者即观是谁所作方乃知是魔之所作。 尊者优波毱多作是念。 魔数数坏乱我说法。 佛何以不降伏。 彼观佛本意欲使优波毱多而调伏之。 以是故佛不降伏。 尊者观魔可调伏时至未即知今正是时。 尊者优波毱多以三种死尸。 一者死蛇二者死狗三者死人。 以此三种化作花鬘即往魔所。 魔见欢喜而作是言。 优波毱多于我亦不得自在。 魔即申头受其花鬘。 优波毱多以三尸结于魔项。 魔见三尸着项而作是言。 岂应捉是死尸着我项许耶。 尊者言如比丘不应着花鬘而汝着之。 亦如汝不应以死尸结项而我结之。 今可随汝力所作。 汝今何为而与佛子共斗。 如大海波浪触颇梨山。 魔即自欲挽此尸却如似蚊子欲移须弥不能令动。 魔欲解项死尸亦复如是。 魔大瞋恚踊身虚空而作是言。 我虽自不能得解脱。 我诸天足能解之。 优波毱多语魔言。 汝向梵天释提桓因毗沙门天。 向魔醯首罗天婆楼那天。 乃至入于大火不能令烧。 入于大水不能烂。 彼诸天等欲解汝缚永不能得。 于时魔王不用尊者之言。 寻至彼诸天所欲求解缚。 然诸天等皆云。 我不能。 乃至到梵天所合掌言为我解却。 梵天答言十力世尊弟子所作。 我力微弱终不能解。 假使毗岚勐风不能吹却。 宁以藕根悬须弥山欲解此缚无有是处。 魔语梵王言汝不能解我当归谁。 梵王语言汝疾归依优波毱多乃可得脱。 如因地而倒还扶地得起。 若不归依则坏汝天上之乐坏汝名辱尊贵一切诸乐。 魔见如来弟子势力大梵天王犹言语恭敬。 佛之势力何可度量。 若欲加恼于我何事不能。 大悲怜愍故不加恼于我。 今日始知如来具足大悲成就大慈得真解脱。 我为无明所盲处处触恼。 然佛慈悲平等未曾恶语加我。 受梵王语已即时破除憍慢之心。 往优波毱多所五体投地。 长跪合掌白尊者言。 大家汝可不知我欲菩提树下乃至涅槃。 于如来所多作恼乱。 尊者问言汝作何事。 答言昔佛于婆罗门聚落乞食。 我掩蔽众心便不得食。 佛以不得食故即说此偈。 快乐无着积身体安轻便若能于饮食心不生贪着其心常欢喜犹如光音天复于耆阇崛山化作大牛破五百比丘钵。 唯有佛钵飞在虚空。 我更于异时化作龙形。 缠缚佛身七日七夜。 佛临涅槃时我化作五百乘车。 扰浊河水令佛不得饮。 略而言之乃至数百触恼。 如来慈愍乃至未以一恶言而见轻毁。 汝阿罗汉无悲忍心于天人阿修罗前毁辱于我。 优波毱多答言。 波旬汝无知见捉我声闻比度如来。 不可以芥子同彼须弥。 萤火之光等于日月。 一滴之水同于大海。 如来大悲声闻所无。 佛大慈悲故不治汝。 声闻之人不同于佛故我治汝。 魔言以何因缘。 我从忍辱仙人已来乃至成佛。 所作恼乱恒见慈愍而不加害。 答言有不善因缘。 于佛造恶心此罪虽积佛不毁汝。 所以尔者。 意欲令我调伏于汝。 使汝于佛得信敬心。 由是心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 佛以是事故初不曾以一言毁汝。 是故于汝恒生悲心。 佛以善巧方便欲使汝生于信心。 由是少信因缘能得涅槃。 略而言之。 汝若于佛生少信心。 以此信心洗除昔来数于佛所恼触之罪悉皆得灭。 魔闻是语身心踊跃。 如迦昙花树从根次茎乃至条枝。 魔王欢喜举身毛竪。 佛为大慈从树王下乃至涅槃。 慈忍于我如父母念子。 原除我过。 魔王于佛法生欢喜心。 即起合掌白尊者言。 汝能使我生欢喜心。 是汝大恩。 今日当为我解是三尸。 答言。 先当与汝作要。 然后乃当为汝解之。 从今日后至于法尽更不听汝恼乱比丘。 魔言。 当受尊教。 复语魔言。 当更为我更作一事。 我虽已见如来法身。 不见如来妙色之身。 为我现佛色身使我生爱敬心。 若作此事。 是名为上。 答言。 我亦先与尊者作要。 我若现佛身时。 汝慎勿为我作礼。 所以然者。 如似伊兰生树死为大象之所践蹋。 尊者言尔。 我不礼汝。 魔言。 小待我入林中。 我本曾作佛形诳首罗长者。 彼时所作今为汝作。 尊者即为解于三尸。 尊者忧波毱多作见佛想。 魔即入林化作佛身。 如以綵色画新白[叠*毛]作佛身相。 看无厌足。 作佛形已。 左边化作舍利弗像。 右边化作大目揵连。 阿难在后。 摩诃迦叶阿[少/兔]楼头须菩提等。 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等围绕侍从。 以渐从林而出至优波毱多所。 尊者尔时即起合掌谛观。 而说偈言。 咄哉无常无悲愍心能坏如是上妙色身佛身为如此。 乃为无常坏。 身心极着作见佛想。 尊者合掌复说偈言。 快哉清净业能成是妙果非自在天生亦非无因作面色喻莲花目净如明珠端正过日月可爱胜花林湛然若大海安住如须弥威光胜于日徐步喻师子顾视如牛王色泽喻紫金百千无量劫净修身口意以是故获得如此胜妙身怨见尚欢喜况我当不敬尊者说是偈已。 观佛心至忘不忆本要。 忽然即时投身五体礼敬。 魔言。 尊者。 云何违于言要。 尊者问言。 违何言要。 魔言。 汝许不为作礼。 今云何五体投地而作礼也。 尊者言。 我知无上世尊久已涅槃。 见此形容如似见佛。 为佛作礼不礼于汝。 魔言。 眼见汝为我作礼。 云何言不礼。 尊者复言。 汝当听我不违言要。 亦不向汝作礼。 如似泥木造作于天像及佛像。 敬天佛故而为作礼。 不礼泥木。 我亦如是。 不胜见佛心欢喜故便起作礼。 不以汝想为汝作礼。 魔即还复本形。 礼敬尊者而还天上。 第四日魔忆念。 尊者身自宣令恩德从天来下。 欲破贫穷欲生天欲得涅槃。 当诣尊者优波毱多所。 不见如来大悲说法者。 亦当诣尊者优波毱多所。 摩突罗城中诸人闻尊者优波毱多能调伏魔者。 耆旧人民数千万众皆来向尊者所。 尊者见众悉以聚集。 即上师子座说种种妙法。 令百千众生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 万八千人出家得阿罗汉道。 于优留曼荼山作房。 广二丈四长三丈六。 从我受得阿罗汉者。 悉以一枚长四寸筹着房里。 一日之中有万八千筹掷着房里。 尊者如是名称满阎浮提。 皆言摩突罗国有优波毱多。 佛记教授坐禅最为第一。 尊者商那和修度优波毱多以法付嘱而念自决佛记。 罽宾国坐禅无诸妨难。 床敷卧具最为第一。 凉冷少病。 尊者商那和修付嘱法已至彼罽宾。 入于禅定。 欢喜悦乐而说偈言。 着商那衣服成就五支禅山岩空谷间坐禅而念定谁不忍风寒商那阿罗汉心善得解脱心得自在慧尊者优波毱多。 在摩突罗国优留曼荼山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彼山间有一老虎。 生于二子。 老虎不得食。 寻复命终。 二子失母。 唯至穷困。 尊者优波毱多往到其所。 以食与之。 为虎子而说偈言。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日日与食。 与食之时。 于其耳中为说此偈。 是二虎子寿命短促。 即便命终。 生摩突罗国婆罗门家。 尊者毱多将比丘往返婆罗门家。 以渐转少乃至独到婆罗门家。 婆罗门问言。 尊者。 何为而独来耶。 答言。 我出家人。 无有僕从。 婆罗门言。 我妇怀妊。 若生男者当与尊者。 后双生二千。 尊者毱多往从索之。 婆罗门言。 小待长大然后当与。 及年八岁。 尊者毱多复往从索。 婆罗门即以一子与于尊者。 第二子言。 可使我去。 二子诤去。 尊者毱多语言。 此二子俱应得道。 婆罗门即捉二子付与尊者。 尊者得已度令出家获阿罗汉道。 尊者即便语使採花。 答言瞻卜树高不能得及。 尊者语言。 汝等是天岂无神足。 时二沙弥即虚空中经行树上採花。 尊者毱多与诸弟子共一处立。 诸弟子言此小沙弥。 乃有是神德乎。 尊者答言。 此是虎之二子。 汝等先言。 何以与是虎食。 汝今看是虎子神力。 诸弟子闻已乃解。 南天竺有一男子。 与他妇女交通。 母语儿言。 与他交通。 是大恶法。 淫欲之道无恶不造。 闻是语已。 即杀其母。 往至他家求彼女人。 竟不获得。 心生厌恶即便出家。 不久受持读诵三藏经教习徒众多。 诸弟子将其徒众至尊者毱多所。 尊者知其犯于逆罪。 竟不与语。 而作是念。 犯逆之人无有道果。 尊者毱多不与语故即将徒众还归本所。 尊者优波毱多有五百凡夫弟子讥嫌和上。 度摩诃罗三藏法师将诸徒众而不共语。 尊者毱多观见是五百弟子与我无缘。 于我和上有度因缘。 即便生心念。 其和上商那和修以大神力来到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至毱多房中。 毱多不在。 唯有弟子。 见商那和修着麁弊衣发鬓甚长。 而作是言。 我和上与如是摩诃罗共之亲善。 三藏法师而不共语。 尊者商那和修至优波毱多坐处而坐。 毱多弟子生瞋嫌心欲欧尊者。 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如彼须弥不可移动。 欲出恶语舌不能转。 便共往至尊者毱多所。 白言。 有摩诃罗比丘住和上卧处坐。 毱多答言。 除我和上更无有人能坐我座。 优波毱多还房见尊者商那和修。 头面着地接足作礼在前而坐。 优波毱多弟子念言。 今我和上虽复礼拜恭敬其师。 彼之所有知见神力不如我和上。 尊者商那和修观优波毱多诸弟子等除憍慢心不。 即知其心犹以己和上为胜。 尊者商那和修举手指虚空中得满手乳。 问优波毱多言。 是何三昧相。 尊者毱多入定观察不知本末。 即问师言。 是何三昧相。 尊者和修答言。 此是龙奋世三昧。 优波毱多言。 我之所得尽从和上受得。 唯是三昧我非其器。 尊者商那和修语毱多言。 诸佛三昧一切缘觉不识其名。 缘觉三昧一切声闻不识其名。 舍利弗三昧其余声闻不识其名。 目揵连所入三昧其余声闻亦不识名。 我和上阿难所入三昧我不识其名。 我之三昧汝毱多亦不识名。 我入涅槃。 如此三昧亦随我灭。 七万七千本生经亦随我灭。 一万阿毗昙亦从我灭。 毱多弟子知憍慢心灭作是念。 我之和上悉皆不如尊者商那和修。 于尊者所深生敬重。 尊者商那和修随其因缘为说。 听法皆得阿罗汉。 商那和修语优波毱多言。 如来以法付嘱尊者摩诃迦叶。 迦叶便以付嘱我和上阿难。 和上以法付嘱于我。 我今以法付嘱于汝。 此摩突罗国有善男子。 名提地迦。 汝当度使出家付其佛法。 即时尊者商那和修飞腾虚空作十八变。 便入涅槃。 尊者毱多将万八千罗汉供养舍利。 即为起塔。 ◎◎优波毱多因缘尊者优波毱多。 在摩突罗国那罗拔利精舍阿练若处住。 时北方有一男子。 念佛出家读诵三藏善能说法。 所到之处三契经偈然后说法。 后自思惟。 厌惓如此经颂之事欲求坐禅。 闻摩突罗国有优波毱多。 虽无相好教授禅法最为第一。 即到其所合掌白言。 唯愿尊者。 教我禅法。 尊者毱多观察此人必应现身获得漏尽。 复更思惟。 此人今者应教何法而登圣位。 乃知其人为他说法当入圣位。 尊者毱多语彼比丘曰。 尔随我勅。 当教授汝。 比丘答言。 唯愿奉教。 尊者语言。 汝于今夜宜应为人演说法教。 比丘即便作三契呗而欲说法。 问尊者言。 当说何法。 尊者答言。 当说多闻有五事利益。 善解诸大。 善知诸阴。 善知诸入。 善知十二因缘。 自善解了不从他受。 悟三契呗已。 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 毱多语言。 子掷筹着窟中充其一数。 尔时宿罗城中有一商主。 名为天护。 于佛法中生敬信心恒乐施与。 欲入大海求于珍宝。 而作是言。 我今入海安隐得还。 当于佛法作般遮于瑟。 护佛法神当拥护我。 即便发引到于宝所。 大取珍宝安隐回还。 时有罗汉比丘尼。 入定观察。 彼长者竟为作不。 观见必作。 重复思惟。 谁为福田。 知有一万八千罗汉。 二倍学人及以生死持净戒者。 当为福田。 又观此众谁为上座。 而是上座为是罗汉为是凡夫。 知非罗汉。 乃至复非须陀洹人。 乃是净持戒人名阿沙罗。 我若发悟必受我语。 即往僧中语上座言。 上座。 何不好自庄严。 上座意解。 谓嫌发长衣服垢腻。 即剃须发净自澡浴。 比丘尼念言。 上座不解我语。 后日更至上座前。 亦作是言。 何不自严饰。 上座谓为衣色不正。 便更染衣而来僧中。 比丘尼复至上座阿沙罗前。 又作是言。 何不好自庄严。 上座瞋言。 我净澡浴着新染衣。 有何不庄严。 比丘尼言。 此非佛法中庄严。 佛法得须陀洹斯陀含阿罗汉。 是名庄严。 又复问言。 上座。 汝闻天护长者入大海还欲作般遮于瑟不。 上座答言。 已知。 又问。 福田之人可有几许。 汝为知不。 答言。 不知。 比丘尼言。 作福田者纯阿罗汉有万八千。 在学地人净持戒者二倍。 罗汉汝为上座。 云何以此有漏之心。 最初受他供养恭敬。 上座闻已。 便欲悲泣。 比丘尼言。 何以悲泣。 上座答言。 我今年老。 云何能得得尽诸漏。 比丘尼言。 佛法现在令人得果不择时节。 大善丈夫之所赞叹。 但能修行必能尽漏。 一切时中常能与果。 上座今。 可往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尊者毱多今现在彼。 当教授汝。 于是上座便往其所。 尊者毱多即出迎接。 以水与之使令洗脚。 上座言。 不见长老优波毱多终不洗脚。 诸弟子言。 此是毱多。 即时洗脚而入。 尊者毱多教化檀越作好饮食洗浴众僧。 洗浴既已。 优波毱多时使维那打搥揵。 作是唱言。 恭敬解脱。 罗汉悉入禅坊。 时阿沙罗睡不觉唱辄入禅坊。 入已复睡。 众僧作制。 其若睡者擎灯供养。 时阿沙罗最为上座。 先在前睡。 维那即便捉灯着前而三弹指。 阿沙罗觉起而擎灯巡坐供养。 尊者毱多入火光三昧。 万八千罗汉亦皆同入火光三昧阿沙罗见已欢喜覆自惭愧即说偈言。 和合共一处跏趺如龙蟠咸皆在地敷定心而端严皆入胜三昧光明如灯树禀形同是人瞻仰所不及◎阿育王传卷第五阿育王传卷第六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尊者见阿沙罗其心调顺。 即授以法。 得阿罗汉。 与筹着窟中。 于是阿沙罗还于本国。 比丘尼见上座来而语之言。 今始端严。 上座答言。 蒙汝恩故今得端严。 尔时长者天护即作般遮于瑟。 聚集十六万八千罗汉。 复有二倍学人净持戒者。 时此众中阿沙罗最为上座而为咒愿。 所施极少受果报胜。 长者问言。 佛种种说法。 云何九十日。 正见上座作此二语。 上座答言。 子为欲发汝本善根故。 汝今知不。 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时。 我之与汝俱为商主。 庄严船舫得入大海。 大齎珍宝到于沙坛。 即以珍宝聚于沙上。 为毗婆尸佛作塔。 有天神言。 过七日已。 当有大浪水。 将汝安隐至阎浮提。 而作供养。 我之与汝以造塔缘。 九十一劫不堕三恶八难之处。 常生人天重以斯业。 又于今日我得罗汉。 而汝遭值最胜福田得供养是一万八千阿罗汉等。 此非少施果报极多也。 长者子。 生死长远何以不入佛法出家。 时长者子即便出家得阿罗汉。 尊者优波毱多。 在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尔时摩突罗国有一婆罗门深着我见。 有优婆塞。 语婆罗门言。 何处有我。 婆罗门言。 谁说无我法。 优婆塞言。 尊者毱多纯说无我之法。 于是婆罗门即往阿练若处。 见尊者毱多与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 尊者毱多见婆罗门已知其心念。 为说无我及无我所。 亦无有人。 亦无丈夫。 无有众生。 诸阴皆是生灭之法。 亦复皆是苦空之法。 婆罗门闻说此法即断身见悟须陀洹。 出家学道得阿罗汉。 尊者毱多语之言。 取筹掷着窟中。 尊者优波毱多在摩突罗国。 时有一族姓子出家。 恒患睡眠教授与法常复睡眠。 尊者教语。 遣令向阿练若处坐一树下覆复睡眠。 尊者毱多于其坐处周匝化作深千肘坑。 忽便惊觉极大惶怖。 心念和上优波毱多。 即时尊者毱多化作一小径得使通行。 便从中过至尊者所。 教授已还遣本处。 去至树下生大欢喜。 和上脱我深坑之难。 尊者即立其前语言。 此坑不深。 若堕三恶道坑。 有堕生老病死之坑。 甚深于此。 汝若不见圣谛。 生老病死之坑复过于此。 闻此生老病死坑已便离睡眠。 精进思惟得阿罗汉。 尊者毱多即遣掷筹使着窟中。 尊者优波毱多。 在那罗拔利阿练若处。 时东国有一族姓子。 于佛法中出家学道。 善能营事所至到处诸比丘众。 皆共劝请使知僧事。 作如是言。 长老必营僧事。 檀越因汝得生善根。 众僧因汝获得供养。 时彼比丘厌倦多事不肯营理。 闻优波毱多教授第一。 即往其所。 白言。 唯愿尊者。 教授我法。 尊者观察此是最后身应获道果。 唯福未具。 是以不得。 尊者语言。 若随我勅。 当教授汝。 答言。 唯然受教。 尊者语言。 汝当为众僧劝化办于供养。 白言。 尊者。 我未知此国谁有信心者。 答言。 汝但往化。 必有信心者。 比丘闻已。 便于中前着衣持钵入摩突罗城。 有一最胜长者。 见此比丘生未曾有心。 便往礼敬之而问言。 阿阇梨。 欲须何物。 答言。 尊者毱多使我教化。 我今不知此中人民谁有信心谁无信心。 长者言。 阿阇梨。 慎勿忧愁。 一切所须我悉为办。 答言。 明日欲供养僧。 长者即为办具。 比丘得已。 在上座前长跪捉食。 众僧上座即为咒愿。 咒愿已讫得阿罗汉。 尊者毱多语使取筹掷着窟中。 尊者毱多在摩突罗国。 于那罗拔利阿练若处住。 时南天竺有族姓子。 入佛法出家。 善解造作塔寺。 所行来处诸比丘僧。 每常请作僧房塔寺。 其后不久心生厌倦营务之事。 往诣优波毱多所。 白尊者言。 唯愿教我禅定之法。 尊者观察此比丘者。 必应现身尽漏得道。 修福未足。 又复观察。 以何事缘可得成道。 知彼事要营造塔寺然后得道。 遂便语言。 能随我勅。 当教授汝。 答言。 受教。 尊者勅言。 未作塔处今造塔寺。 未作僧房处。 为诸贤圣造作僧房。 白尊者言。 阿阇梨。 未知此国谁信谁为不信。 尊者语言。 汝足堪能但劝化去。 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见一长者。 长者接足为作礼敬而问之言。 阿阇梨。 从何处来。 答言。 我从南天竺来。 长者问言。 欲作何事。 答言。 我从尊者毱多求受禅法。 尊者教我。 使营塔寺造作僧房。 长者语言。 莫有忧愁。 一切所须悉当供给。 于是比丘将此长者共量佛地。 绳未到地比丘便得阿罗汉果。 使捉一筹着于窟中。 虽得罗汉所营塔寺尽使都讫。 尊者毱多在摩突罗国。 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所入法出家。 贪嗜饮食。 由此贪故不能得道。 尊者即请此比丘。 明日受我食。 明日尊者为作乳糜盛满钵与语言。 待冷而食。 便口气吹冷。 语和上言。 已冷。 尊者言。 子今食虽冷。 汝欲心火然。 亦应以不净观水洗汝心欲令欲火灭。 尊者以一空器着比丘前。 语言。 吐糜满器。 尊者语言。 食再嚼此糜吐空器中。 不欲吐之俛仰而言。 此吐所食。 语尊者言。 涎唾以合。 云何可食。 尊者语言。 一切饮食与吐无异。 汝不观察也。 汝今应观食不净想。 即时听法尽诸结使得阿罗汉。 语使掷筹着于窟中。 南天竺有一族姓子。 少欲知足好于麁弊。 不以酥油涂身。 亦不暖汤洗浴。 亦不食酥油乳酪。 厌恶生死身体羸劣不能得道。 而作是言。 谁当教授我。 闻尊者优波毱多在摩突罗国。 便往至其所已。 尊者观察应现身尽漏。 以羸劣故不能得证。 尊者即暖浴室办诸浴具。 约勅年少道人为涂酥油以水洗浴与好饮食身心柔软。 为说法要。 即尽诸漏得阿罗汉。 于是以筹掷着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 辞父母欲向尊者毱多所求欲出家。 既出家已。 极爱着身故复欲还家。 便往尊者所辞欲还家。 尊者语言。 且往明日。 明日礼尊者足即欲还去。 道中见天寺而作是念。 若还向家。 父母或能为我作大事。 不如即住此天寺宿。 明日当还诣尊者所。 尊者即夜化作一夜叉担死人来。 更有一夜叉空手而来。 二鬼共诤。 一言。 我担死人来。 第二者言。 我担死人来。 前一鬼言。 我有证人。 此人见我担死人来。 时此人念言。 我今毕定死竟应作实语。 语后鬼言。 此死人者前鬼担来。 非是汝许。 后鬼大瞋拔其一髆。 前鬼以死人髆还续如故。 后鬼复拔一臂。 前鬼更拔死人臂还复补处。 后拔其两脚。 前鬼悉以彼死人脚补之如本。 如是二鬼共食所拔新肉即时出去。 于是爱身之心即便都灭。 后至尊者所度使出家。 为说法要得阿罗汉。 便令掷筹着于窟中。 南天竺有一族姓子。 入佛法出家。 爱乐己身数数洗浴苏油涂身食好美食。 身体肥壮不能得道。 即向尊者所。 而作是言。 唯愿教授。 尊者观察此比丘者现身应得漏尽。 以着身故是以不得。 尊者语言。 能受我语。 当教授汝。 化作高树语使上头。 四边化作千肘深坑。 语言。 放右手。 又言。 放左脚。 后放右脚。 更复语言。 尽皆都放。 此人于时分舍身命都放手足。 即时到地。 不见深坑亦不见树。 为说深法得阿罗汉。 便语掷筹着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 向尊者毱多所欲求出家。 于是尊者即度使出家。 以悭覆心故不能得道。 尊者勅言。 汝今可修布施之业。 白尊者言都无所有。 以何布施。 尊者言。 如法所得饮食衣钵之余。 持施上下座。 初日语时不肯欲与后日尊者遣二弟子在是比丘两边而坐。 各耳中出光是悭比丘生敬尚心。 减少食分施上下座。 后日有檀越多持好饮食来与。 便心生欢喜而作是念。 由昨日少施今日得多。 复转多施上下座。 如是悭心破已。 尊者为说法要得阿罗汉。 遂便语言使着筹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所求欲出家。 即听出家。 常好睡眠不能得道。 尊者毱多遣使向阿练若处坐禅。 坐禅复眠。 尊者化作七头毗舍阇倒悬空中。 卒觉见已。 极大怖畏走诣和上所。 和上问言。 汝何以来。 白和上言。 在彼林中有七头毗舍阇。 倒悬空中。 极可怖畏。 尊者语言。 汝今还去诣彼坐禅。 白言。 极怖不敢复去。 尊者言。 毗舍阇不足畏怖。 更有极可畏者。 汝不畏之。 睡眠可畏。 甚于毗舍阇。 毗舍阇遮汝睡眠。 睡眠遮汝圣道。 毗舍阇者能害一身。 睡眠之患害无量身。 毗舍阇者。 不能使人留住生死。 睡眠之患。 淋漏于人流转生死。 汝今还去诣彼坐禅。 从是以后。 畏毗舍阇不敢睡眠。 思惟法相豁然悟解得阿罗汉。 语使捉筹掷着窟中。 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优波毱多所出家。 尊者即时度使出家。 为其说法得须陀洹道。 而语之言。 生死之法不问多少。 皆可恶贱。 汝当勤求上果。 彼比丘作是念言。 我已断三恶道。 何须进求上胜之果。 游恣纵舍人天之中极至七生。 此何足计。 尊者毱多将是比丘入摩突罗乞食。 真陀罗村中见一小儿。 举身生疮。 疮中满虫。 尊者毱多语是比丘言。 见此小儿不。 此小儿是须陀洹人。 族姓比丘问尊者言。 以何因缘生真陀罗家。 遍身生疮疽虫臭秽尊者答言。 佛在世时。 有一禅坊。 中有维那。 有一罗汉比丘。 身体少痒爬搔有声。 维那瞋言。 汝身有疽虫疮耶。 此中爬搔出向真陀罗村去。 罗汉比丘语言。 莫作是语。 使汝得罪。 尔时维那即从忏悔精进用行得须陀洹道。 不求上进。 由是因缘举身疮生疽虫臭秽。 生真陀罗家受大苦恼。 彼比丘闻是语已。 即勤精进得罗汉道。 便复与筹令着窟中。 真陀罗子。 尊者毱多。 即为说法得阿那含道。 生净居天。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 诣尊者所而求出家。 出家已。 尊者教观不净诸使暂不现前。 自谓已得圣道。 更不求上胜。 尊者语言。 子莫自放逸勤求圣道。 白和上言。 更何所为。 我今便已得阿罗汉。 尊者告言。 子汝但未见乾陀越国迦罗和女。 故自言是阿罗汉。 以未断结使生憍慢心。 白和上言。 我欲游行诣彼村落。 尊者言。 子去。 于是便去。 渐渐游行至乾陀越国得叉尸罗城。 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次第乞食到迦罗门中。 女擎食出而少现齿。 于是比丘便起欲心颠倒惑着。 以钵囊取酪取麨。 彼女亦生欲心而作是语。 阿阇梨。 不触我手。 不闻我声。 暂遥见我而生欲心。 彼比丘久习不净观。 取其齿相即观作白骨人。 因是白骨人观得阿罗汉。 便说偈言。 欲现外贤好婴愚深惑着知了内生厌亦复不减损见其实体相心即得解脱以渐还来至摩突罗国。 见尊者毱多。 尊者语言。 汝见迦罗和女不。 答言。 实见。 尊者言。 善哉。 汝所作事今始得办。 于是便掷筹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 钱财所有自然衰耗家计几尽。 唯五百旧金钱在。 作是思惟。 我今当诣尊者毱多所而求出家。 此金钱者作医药直疗治疾病。 即诣尊者出家。 得出家已常倩他沙弥藏此金钱。 尊者语言。 若能知我无我是名出家。 此五百金钱可与众僧。 答言。 和上此五百钱是我衣直汤药之直。 尊者即将向房里化作千金钱。 语言。 此千金钱作汝衣服汤药之直。 汝五百金钱施与众僧。 从和上教便以施僧。 尊者教授即得罗汉。 于此金钱不复贪着。 遂语掷筹着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 诣尊者所出家学道。 尊者即便教授以法得须陀洹。 得已不复进修。 尊者勅言。 汝勤修道业。 答言。 和上。 我以断三恶趣。 何须更修。 尊者晨朝着衣持钵共此比丘向摩突城次第乞食。 乃至真陀罗子身有癞疮。 父母以铧削疮极令血出。 而为着药。 患其疼痛不能堪忍。 尊者语其弟子言。 汝见此不。 此是须陀洹。 问和上言。 以何业缘受大苦痛。 尊者答言。 佛在世时。 禅坊之中有一维那。 时有罗汉比丘。 身生疮痍少多爬搔。 维那瞋言。 汝身上疮以铧削爬。 即挽手出而语之言。 汝向真陀罗村去。 阿罗汉语言。 汝得大罪。 今可忏悔。 时彼维那忏悔精进得须陀洹。 得道讫已不求进故受此大苦生真陀罗家。 尔时比丘闻是语已。 心开意解。 精进不久得阿罗汉。 便使掷筹着于窟中。 尊者即为真陀罗子说法得阿那含道。 命终之后生净居天。 摩突罗国有一胜长者。 生于一子。 年始一岁命终。 复生一长者家亦年一岁而复命终。 如是次第生六长者家。 皆年一岁而便命终。 最后复生第七长者。 家年七岁为贼将去。 尊者毱多观此小儿。 应当现身得于道果。 而复为贼之所恼。 尊者复为度彼即便入室化作四兵欲捉彼贼。 彼贼恐怖来向尊者叩头礼拜。 尊者见已为说法要得须陀洹。 捉此小儿手布施尊者。 尊者于是度此小儿及彼劫贼悉令出家。 皆得阿罗汉。 尽各语使掷筹着于窟中。 尊者语此小儿。 可观汝亲族而化度之。 于是小儿即坐观察。 见于七世本身父母愁忧苦恼。 便到其家而语之言。 我是汝子。 莫大愁恼。 即为说法得须陀洹。 如是七长者家悉为说法。 皆得须陀洹。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所出家。 尊者教使坐禅。 便得世俗定。 初禅二禅乃至第四禅。 得初禅时便自以为得须陀洹。 及得二禅谓得斯陀含。 三禅谓得阿那含。 四禅谓得阿罗汉。 更不进求上胜之法。 尊者勅言。 汝莫放逸。 应求上胜法。 答言。 我已得阿罗汉。 更求何胜法。 尊者欲化度彼。 作善方便而语之言。 子汝可游化诸聚落。 于是受教遂便发去。 尊者即于道中化作贾客。 复化作五百群贼来破贾客杀害斫刺。 族姓比丘即生恐怖。 自知非阿罗汉。 而作是言。 我虽非阿罗汉是阿那含。 时彼贾客亡破之后。 有一长者女语是比丘言。 阿阇梨。 将我共去。 比丘答言。 佛不听我与女人独行。 长者女言。 我遥望阿阇梨而随后行。 比丘怜愍故相望而行。 尊者复化作大河。 长者女言。 阿阇梨度我过河。 道人在下流。 妇女在上流。 妇女堕河。 佛听比丘水火难处捉妇女出。 妇女堕河。 语比丘言。 救我此难。 尔时比丘即便捉出。 当捉之时。 生细滑想。 便起欲心。 于是自知非阿那含。 出河已竟。 女作是言。 阿阇梨活我命。 即是我大家。 道人心生交通之想。 捉女人手将向屏处欲共行欲。 乃见是尊者毱多。 毱多语言。 汝得阿罗汉。 云何如此。 尊者即便将至僧房教其至心忏悔罪咎。 为说法要即得阿罗汉。 语使着筹于彼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子新取妇。 竟辞其父母向尊者所。 求哀出家。 尊者即时度使出家。 教受禅法。 及其坐禅。 心念己妇颜貌端正。 尊者即化其妇在前而立。 比丘见已语其妇言。 汝何以来。 答言。 汝唤故来。 比丘复言。 我加趺坐来默然无言。 何时唤汝。 答言。 汝口虽不唤我觉观唤我。 汝已口唤便为惭愧。 若以心唤不为惭愧。 宁心惭愧不口惭愧。 口由心生心不由口。 汝若不欲触不欲见者。 何为有此觉观之念。 汝既舍欲。 若复还念。 如以欧吐而更食之。 尔时尊者现身在前为说法要得阿罗汉。 即使着筹窟中。 尊者毱多游行聚落。 到旷野中见五百放牛人。 皆来迎尊者接足作礼在一面坐。 尊者为说法要悉得须陀洹果。 以牛还主。 放牛人于是出家尽得阿罗汉。 遂使掷筹着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所出家学道。 尊者毱多教授禅法。 即得世俗四禅。 得初禅时自谓已得须陀洹果。 乃至得于第四禅时。 自谓已得阿罗汉果。 尊者语言。 汝勤精进可求上胜。 答言。 和上。 我已得罗汉。 尊者意欲更授禅法。 使在阿练若处住。 尊者遣化道人往问讯。 问讯已在一面坐。 化道人问言。 汝于谁边出家。 答言。 我尊者毱多所出家。 化道人言。 汝大福德。 汝之和上是无相好佛。 化道人问言。 汝诵何经。 答言。 我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 又问言。 汝于佛法颇有所证未。 答言。 我有所证。 已得须陀洹。 乃至得阿罗汉。 又问言。 汝修何道得此四果。 答言。 我以世俗道。 化比丘言。 若以世俗道者。 汝非得道果。 是凡夫人。 闻是语已。 便于三界生厌恶心。 即诣尊者所白和上言。 我非得道。 唯愿和上更教授我。 于是尊者即时教授禅法。 精进修习得阿罗汉。 便语掷筹着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子。 新娶妇已心生念言。 我于佛法欲求出家。 便辞父母。 父母答言。 我唯有一子。 死犹不放。 何况生存。 子白父母言。 若不放我。 我终不食。 于是断食从初一日乃至六日。 父母恐其死故即语之言。 当从汝愿。 但出家后与我相见。 子言。 若放我者当来奉见。 于是父母便放出家。 即诣尊者所出家。 而自念言。 我与父母有要。 若得出家许还往见。 便白和上往见父母及见己妇。 妇语之言。 汝若不与我为夫妇之道。 我弃汝死。 时此比丘即生悔心。 欲得舍戒。 作是念言。 我先见和上然后舍之。 诣和上所稽首白言。 我欲还家。 尊者告言。 小住且待明日。 于是尊者即于其夜为作现梦。 使是比丘梦到父母家见其妇死父母亲族严备葬具。 送其妇尸弃于塚间。 须臾之顷。 见青瘀烂臭疽虫满中。 忽然惊觉即以梦事往白和上。 和上闻已。 而告之言。 汝可往看。 实如梦不。 时此比丘乘和上神力。 忽便到舍见其父母已送妇尸弃着塚间。 疽虫唼食如其所梦。 思惟观察重生厌恶得阿罗汉。 即便还来。 和上问言。 汝见妇不。 答言。 已见妇之实相。 遂便语使掷筹窟中。 有一族姓子。 诣尊者所出家学道。 尊者教授获得四禅。 自谓已得四沙门果。 尊者毱多知其未得。 而作方便教使六日供养众僧。 族姓比丘往摩突罗城见五百优婆塞。 皆来礼拜语此比丘言。 阿阇梨。 欲作何等。 答言。 彼阿练若处课我六日供养众僧。 优婆塞言。 阿阇梨。 莫愁此事。 当为办之。 尔时比丘即生慢心。 自思惟言。 我非罗汉。 阿罗汉者已断慢心。 诣和上所而作此言。 唯愿和上。 当见教授。 我犹未得阿罗汉也。 于是尊者为说法要得阿罗汉即便掷筹着于窟中。 时罽宾国有一比丘名善见。 获世俗四禅得五神通。 若无雨时常能请得雨。 起增上慢。 自谓已获阿罗汉果。 尊者毱多将欲度彼。 化使十二年。 旱诸人惊怖。 诣尊者所而作是。 言愿为我等请。 雨尊者答言。 我不能请雨。 罽宾国有善见比丘极能请雨。 于是国人即遣使往彼比丘所。 善见比丘便受其请。 以世俗五通力飞至摩突罗。 摩突罗国中人民劝请言。 阿阇梨。 为我请雨。 便为请雨。 时乃大雨满阎浮提。 一切人知生大欢喜。 皆设供具而来供养。 尔时善见大得利养。 便起憍慢而作是言。 优波毱多所得供养不如于我。 便自思惟。 阿罗汉者无我慢。 将知我今非是罗汉。 即往诣尊者求教授法。 尊者语言。 汝不坚持佛法。 云何教汝。 佛不听比丘请雨。 汝复生憍慢云。 何自云。 我得罗汉。 即向尊者至心忏悔。 尊者教授便得罗汉。 使着筹窟中。 尊者毱多。 作是念言。 提多迦为出未也。 观犹未出。 尊者尔时将比丘众至提多迦父母之家。 渐渐转少。 唯二比丘往到其家。 乃至独往。 长者问言。 阿阇梨。 何以独行。 答言。 无有弟子。 是故独行。 欲供给者便来供给。 长者言。 我乐居家不得供给。 若后有子共相给使。 尔时长者生子皆死。 后生一子。 字提多迦。 渐渐长大。 往尊者所。 遂使出家学道。 年满二十与受具戒。 初白之时得须陀洹。 第一羯磨得斯陀含。 第二羯磨得阿那含。 第三羯磨得阿罗汉。 尊者毱多作是思惟。 我化缘已讫。 以法供养佛竟。 饶益同梵行者。 使诸檀越大得饶益。 而令正法相续不绝。 又作是念。 我多利众生。 有窟长三丈六广二丈四。 得阿罗汉者。 各以一四寸之筹满此窟中。 今涅槃时到。 语提多迦言。 子佛以法付嘱迦叶。 迦叶以法付嘱阿难。 阿难以法付我和上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以法付我。 我今以法付嘱于汝。 尊者毱多告诸天大众。 却后七日我当涅槃。 尔时即集十万罗汉。 学人与净持戒者不可称数。 白衣之众无量千万。 尊者于是飞腾虚空作十八变。 使诸四众皆生欢喜。 于无余涅槃。 以窟中筹烧尊者身。 一万罗汉见尊者涅槃亦入涅槃。 诸天种种供养已。 然后起塔。 如来涅槃以法付嘱人。 亦不得久住。 何以故。 诸天不拥护故。 若付嘱天法。 亦不得久住。 何以故。 诸天放逸故。 是以如来付嘱人天。 法得久住。 如来欲涅槃时。 入世俗心作是思惟。 诸四天王应来我所。 时四天王已知佛心来至佛所。 右绕三匝头面作礼在一面坐。 佛告四天王。 我今不久当入涅槃。 我涅槃后。 汝等诸天拥护佛法。 别语提头罗吒。 汝可拥护东方佛法。 语毗楼勒。 汝今拥护南方佛法。 语毗楼博叉。 汝今拥护西方佛法。 勅毗沙门。 汝今护持北方佛法。 满千年已法欲灭时。 非法众生极为甚多。 于阎浮提坏破十善。 放大恶风天不降雨。 穀米勇贵。 霜雹为灾河泉少水。 树无花果。 人之威德生酥熟酥渐渐竭少。 未来之世当有三恶王出。 一名释拘。 二名阎无那。 三名钵罗扰。 害百姓破坏佛法。 如来肉髻及以佛牙当至东天竺。 南方有王名释拘。 将十万眷属破坏塔寺杀害众僧。 西方有王名曰钵牢。 亦将十万眷属亦坏破塔寺杀诸道人。 北方有王名阎无那。 亦将十万眷属破坏僧坊塔寺杀诸道人。 当尔之时。 诸非人鬼神亦苦恼人。 劫盗等贼亦甚众多。 恶王亦种种苦恼谪罚恐怖。 乃至东方拘舍弥国王名曰大军。 亦有十万军众围绕。 大军王生一子。 身着铠甲手中把血从母胎中出。 其身有大力士之力。 尔时五百长者同时生子。 皆身着铠甲手中捉血从母胎出。 即于其日天大雨血。 大军王便使相师占相其子。 相师言曰。 此儿必当王一天下。 唯有一过多所伤害。 初生子时大设供养极有威德。 如日之威难可看视。 是故名为难可看视。 乃至年满二十。 尔时三恶王毁灭佛法。 剋害一切欲向东方。 大军王闻其欲来。 阿育王传卷第六阿育王传卷第七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王极大恐怖而作是言。 此三王今同心击我。 我当云何有天神语言。 汝以天冠着子顶上。 舍王位与汝子。 将五百力士足能摧伏。 大军王即舍王位及以天冠结顶之具悉以与之。 即名此子为难看王。 五百力士用为辅相。 五百辅相各自庄严。 办种种器仗即共斗战。 杀彼三王并其眷属。 所将兵众悉皆除灭便还舍弥。 作阎浮提王。 时花氏城中有婆罗门名曰大与。 多知博学一切典籍无不了达。 取大种姓与己相似娉以为妇。 大福德人当从此生。 当怀妊时。 作意欲与一切论士共为论议。 相师占言。 此子生者必能摧伏一切论士。 乃至满足十月而生。 面貌端正。 及年长大。 亦能通达一切典籍。 有五百婆罗门作受学弟子。 从其习学经论咒术。 如是多诸弟子。 即名此儿为多弟子。 即辞父母出家学道。 读诵三藏经书都尽。 尔时华氏城中有一长者。 名曰须达那。 取门户齐等女以为己妇。 有胜人当生于此。 当怀妊时。 母乐闲静心意调善好修忍辱。 相师占言。 此是儿志乃至初生。 即名须达(秦言善意)后以渐长大辞父母出家。 翘勤精进得阿罗汉。 少欲知足兼多知识。 心悕闲静在边房中。 向香山中住。 大军王命终。 难看王恋慕懊恼种种供养。 后为起塔。 多弟子三藏将数百千众向拘舍弥说法。 难看王向三藏所听法即除去忧愁。 于佛法所得信敬心。 念如来功德。 及与沙门能施无畏。 问诸比丘言。 彼三恶王于几时中毁灭佛法。 答言。 十二年毁灭佛法。 王言。 我今十二年中当作般遮于瑟。 于是王在拘舍弥作般遮于瑟。 当作之日。 阎浮提普雨甘雨。 一切穀米一切树木一切华菓皆悉成熟。 阎浮提人。 为欲供养诸众僧故来向拘舍弥。 尔时众僧多利供养饮食衣服。 无有诵习读经行道。 但昼则俗话夜便睡眠。 贪着利养庄严身体着好衣裳。 当于尔时。 无远离乐。 无寂静乐。 无禅定乐。 无智慧乐。 唯宝秽身以为坚实。 为法作怨。 非法增长。 法幢将倾。 慢幢欲立。 正法欲灭。 炽然使火烧坏法轮。 法海欲竭。 法山欲崩。 法城欲坏。 斫伐法林欲覆定慧。 断戒璎珞与于正法作大过患。 天龙夜叉乾闼婆皆生讥嫌言。 此诸众僧不修善业。 如是恶人坏灭佛法。 常习诸恶多作不吉。 少有信心为邪见坏。 诸善根本今悉断灭。 不畏殃咎无慈悲心。 远离真谛摧倒法幢。 不信不调好作恶业。 破法律经害出家众。 好行诸恶长养憍慢。 谄伪诈称偷劫法库。 佛法灭相今悉覩现。 法海欲涸余光无几。 学恶法者无智慧者必灭佛法。 诸天不喜不加拥护。 由此事故却后七日正法当灭。 诸天空中极大懊恼。 发大音声而作是言。 如来正法后七日夜因诸比丘斗诤故灭。 时拘舍弥有五百优婆塞。 为佛法故谏诸比丘灭其斗诤。 皆唱怪哉。 如来正法必当灭坏。 法流必断释师子法。 今则为彼无常论断。 遂作偈言。 金刚之身心犹尚有坏败况危脆身心而当不破坏一切见闻法其性自磨灭安隐好时过毒恶势已至有智者尽灭数现诸世恶相佛必灭坏世间欲黑闇无垢法日没大冥苦将至救世尊法尽善恶谁能知若不知诸善云何能得知解脱之正要及以人天道若不知诸恶云何而得离佛法如明灯得修进诸善佛法若在世福田胜无量佛法若灭者作福田有量我以不坚财当易坚牢法佛法从今日灭尽一何速拘舍弥五百僧房寺。 当布萨时。 诸优婆塞皆有怱务不得往。 香山中有阿罗汉名修陀罗。 观阎浮提众僧当于何处布萨。 即知凡是佛弟子共集拘舍弥布萨。 众僧既集。 尔时僧遣维那唱言。 今十方僧和合布萨。 时三藏比丘多有弟子最为上座。 白诸众僧言。 世尊十方弟子皆来集此。 如此大众我为上座。 我已到多闻彼岸而犹不能具持佛戒。 今此众中谁有持戒比丘而当说戒。 今十五日极可爱乐。 日月分明众僧皆以说戒故皆和合。 现阎浮提沙门释子尽来聚集。 是最后集。 此中谁能持释师子戒。 修陀罗起而合掌在上座前而作是言。 愿可布萨。 我能说戒。 如佛在世舍利弗目揵连所持之戒。 我今具持。 但愿说戒。 三藏弟子字噫伽度。 恶而无慈生嫌嫉心。 捉持利刀杀修陀罗。 时有夜叉名为乐面。 而作是言。 阎浮提内唯有一阿罗汉。 云何杀之。 便以金刚杵打噫伽度头作七分。 修陀罗弟子复杀三藏。 于是以后佛法寻灭。 尔时大地震动大星崩落。 诸方火起。 诸天空中击磬失声。 四方大烟起。 十万诸天空中涕泣。 佛在世时见佛夜叉。 五体投地覆面下向作是言曰。 从今以后不闻佛法。 不闻毗尼。 不闻戒律。 法桥已坏断绝法流。 法海乾竭。 法山崩倒。 法寺以尽。 法行以绝。 法藏以坏。 法甘露味以竭。 能说法者皆悉以灭。 教坐禅者亦复以丧。 佛母摩诃摩耶。 从天来下悲哀涕泣而作是言。 咄哉怪哉。 我子三阿僧祇劫所集之法今日灭尽。 我子徒众能师子吼者为何所在。 勇健威勐摧魔军者今安所寄。 从法身生者亦何处去。 纳衣空闲者今为所在。 能持佛法者复何处去。 诸善胜法尽离众生。 阎浮提好庄严事一切尽灭犹如月蚀。 法施无畏施财施信戒施忍辱。 如是诸胜施皆何所在。 如是悲哀已还归天上。 五百优婆塞闻法灭尽。 出拘舍弥至僧房所。 高举两手自搥胸背悲号懊恼涕泣而作是言。 何其怪哉。 何其苦哉。 即说偈言。 善语永离别大恶灾害世谁当授我戒谁所听法言愚痴遍世界大明悉摩灭世间大黑闇乐着诸恶业举世皆如鹿无有厌离相佛语尽磨灭都弃清净业大死既已至皆当堕恶道世间如虚空悉离于星月如花无诸蜂林无拘枳罗念定及智慧十力世尊法今悉尽灭坏众生何所怙尔时拘舍弥王。 闻三藏比丘及闻修陀罗阿罗汉二人俱死。 懊恼瞋恚杀诸道人破坏塔寺。 佛告四天大王。 汝当拥护佛法。 乃至灭尽。 四天大王白佛言。 世尊。 唯然受教。 作是语已便行天上。 阿育王现报因缘第四昔阿恕伽王时。 师子国主贡献五枚如意宝珠。 王得珠已即以一枚施佛生塔。 第二枚施与菩提树塔。 第三施与转法轮塔。 第四施与佛涅槃塔。 余有一珠欲与诸夫人。 若与一者恐余者恨。 阿恕伽王即遣人入宫唱言。 其有衣服缨珞最第一者当与此珠。 一切夫人皆自肆力方便求好衣服缨珞。 唯有一小夫人字须阇哆。 忆念佛语戒衣服缨珞为最第一。 作是念已受持八戒着纯白衣。 阿恕伽王次第观诸夫人妃后服饰缨珞。 见诸夫人各以伎乐而自娱乐。 到须阇多夫人所。 见其徒党悉皆寂默。 容仪齐整着鲜白衣。 王心自然甚生恭敬。 又其众中有说法座。 即时礼敬而语之言。 诸夫人等皆着上服伎乐自俱。 汝等何以寂默而住。 夫人答王言。 佛说惭愧为上服。 戒为胜缨珞法音为伎乐。 我等诸人受持八戒。 以当缨珞。 各自着于惭愧素服。 更共说法以为音乐。 王闻此语欣然欢喜。 复语言曰。 我先有教。 其有着第一上服璎珞者当与宝珠。 今汝第一最。 为第一。 与汝宝珠。 诸夫人见得宝珠后。 皆相学受持八戒。 昔阿恕伽王常请众僧入宫饮食。 有一比丘名优钵罗。 少在盛壮端正殊特。 口作优钵罗莲华之香。 王自行水下食。 闻此道人口气作优钵罗莲华香。 王即作。 念此比丘年少端正。 口中含香。 将不欲动我宫人之心。 王时即语以水洗口。 口倍复香。 王问之言。 久近含此香也。 答言。 过去有佛号名迦叶。 人寿二万岁。 我于尔时为高座法师。 以赞叹佛法故。 四十九亿岁生于人天之中。 不堕三涂八难之处。 口中恒作如是之香。 王闻语已生欢喜之心。 倍加恭敬作礼而去。 昔阿恕伽王使道人说法时。 以步障遮诸妇女使其听法。 尔时法师为诸妇女说法。 恒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有一妇女分犯王法。 拨幕向法师前问法师言。 如来大觉于菩提树下觉诸法时。 觉悟施戒也。 更悟余法。 法师答言。 佛觉一切有漏法皆苦犹若融铁。 此苦因从习而生犹如毒树。 修八正道以灭苦习。 是女人得闻此语获得须陀洹道。 以刀系颈往到王所而白王言。 我今日犯王重法。 愿王以法治我。 王问言。 汝犯何事。 答言。 我破王禁制至道人所。 譬如渴牛不避于死。 我实渴于佛法。 是以默突听法。 王问言。 汝听法颇有所得不。 答言。 得法见四真谛解阴入界。 及以诸大皆知无我。 遂得法眼。 王闻是语踊跃欢喜即为作礼。 即唱令言。 自今已后不听障隔。 乐听法者听直至法师所对面听法。 叹言奇哉。 我宫内乃出人宝。 以是因缘当知听法有大利益。 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 而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 时沙弥前有一澡瓶。 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复还来出而语言。 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复还来出。 王即语沙弥言。 我当现向人说不复得隐。 是以诸经皆云。 沙弥虽小亦不可轻。 王子虽小亦不可轻。 龙子虽小亦不可轻。 沙弥虽小能度人。 王子虽小能杀人。 龙子虽小能兴云致雨电雷霹雳。 故其所小而不可轻也。 昔阿恕伽王深信三宝。 常供养佛法众僧。 诸婆罗门皆生嫉妬。 共相聚集。 简选宿旧取五百人。 皆诵四围陀典。 天文地理无不博达。 共集议言。 阿恕伽王一切尽供养剃头秃人。 我等宿旧未曾被问。 当设何方使彼意回。 有一善咒婆罗门。 语诸婆罗门言。 诸贤但从我后。 却后七日我当以咒力作摩醯首罗身飞行到王宫门。 汝等皆当步从我后。 我能使其大作供养汝等都得。 诸婆罗门皆共然可。 到七日头。 善咒婆罗门。 即自咒身化作摩醯首罗。 于虚空中飞到王门头。 诸婆罗门亦皆侍从到王门头。 遣人白王言。 虚空中有摩醯首罗。 将四百九十九婆罗门从空来下。 今在门外。 余婆罗门在地而立欲得见王。 阿恕伽王唤使来前。 便唤来入坐于两厢床上。 王言。 小坐共相问讯。 即语之言。 摩醯首罗。 何能屈意故来相见。 欲何所须。 答言。 须饮食。 即勅厨中擎五百桉饮食着前。 摩醯首罗等皆手推言。 我从生已来未曾食如此食。 阿恕伽王答言。 先不约勅。 不知当食何食。 摩醯首罗等皆同声言。 我之所食食剃头秃人。 阿恕伽王即勅一臣。 汝往到鸡头末寺语尊者耶奢。 王宫内有五百婆罗门。 一自称言摩醯首罗。 不知为是人为是恶罗刹。 请问所以。 愿阿阇梨来为我驱遣使去。 所使之人是邪见婆罗门弟子。 到彼众中不称实如王所言。 语众僧作如是言。 阿恕伽王有五百婆罗门。 言貌状似人。 语似罗刹。 作是言。 正欲得汝沙门作食。 上座耶奢即语维那鸣搥集僧。 起辞众僧言。 我年已老耄。 我为众僧当如此事。 众僧安隐护持佛法听我使去。 第二上座言。 上座不应去。 我身无所堪能。 唯我应去。 第三者言。 第二上座不应去正应我去。 如是展转乃至沙弥。 十六万八千僧中。 其最下头七岁沙弥。 起众僧中长跪合掌而作是言。 一切大僧不足扰动。 我既幼小不能堪任护持佛法。 唯愿大众必听我去。 上座耶奢极大欢喜。 手摩沙弥头言。 子汝应去。 使人不待。 即于先去。 阿恕伽言。 颇有来者无。 使人答言。 更相移致今次最下沙弥来。 王作是言。 大者羞耻。 故使小者来。 使作对。 阿恕伽王闻沙弥来即出门迎。 坐此沙弥着御座上。 诸婆罗门皆大瞋恚。 阿恕伽王大不识别。 我等宿德尚不起迎。 为此小儿而自出迎。 沙弥问王言。 何以见唤。 王时答言。 此摩醯首罗欲得阿阇梨为食。 随阿阇梨欲为作食不为作食。 沙弥言。 我年幼小。 朝来未食。 王先施我食。 然后我当与彼令食。 王即勅厨宰擎食来与。 食一桉食悉皆都尽。 如是擎五百桉食与皆都尽。 问言。 足未。 答言。 都未足。 王复勅厨言。 所有余食。 尽擎来与。 沙弥得食忽尔都尽。 问言。 足未。 答言。 未足。 饥渴如本。 厨监白王。 饮食都尽。 王言。 库中麨糒乾食一切都来条忽都尽。 王问言。 足未。 答言。 犹未足。 王答言。 一切饮食悉皆都尽。 更无有食。 沙弥言。 最下头婆罗门将来我欲食之。 即时噉尽。 如是悉食四百九十九婆罗门悉皆令尽。 摩醯首罗极大惊怖飞向虚空。 沙弥即时座上举手。 从虚空中捉头复噉使尽。 王即时惊怖噉语婆罗门使尽。 复不噉我不。 沙弥知王心念。 即语王言。 王是佛法檀越。 终无损减。 慎莫惊怖。 即语王言。 王能共至鸡头末寺不。 王言。 阿阇梨将我上天入地皆当随从。 沙弥即时共王到鸡头末寺。 王见沙弥朝所食之食。 诸众僧等皆分共食。 所食五百婆罗门。 皆剃除须发被着法衣。 在诸众僧下行末坐。 最初食者最在上座头。 摩醯首罗最在行末。 五百人见王沙弥极生惭愧。 我等尚不能与此沙弥共战。 何况与诸大众而共捔力。 犹如鹄毛俟于炉炭。 犹如蚊子与金翅鸟捔飞迟疾。 犹如小兔共师子王捔其威力。 如此之比不自度量。 五百婆罗门心生惭愧得须陀洹道。 昔阿恕伽王见出家者。 不问大小悉皆礼拜。 诸邪见臣怪其所作。 若见宿旧有大德者可为礼敬。 幼小无德何烦自屈礼敬。 王王阎浮地。 名有圣德。 应当自重。 云何轻作礼敬。 此言展转王得闻之。 王既闻已集诸群臣。 不听杀生各仰人得一种头。 若马牛若百兽之头。 唯勅耶奢大臣。 使得自死人头一仰使于市卖之。 一切诸头悉皆得售。 唯有人头独不得售。 诸人皆言。 所卖之头普悉得售。 唯有人头独不得售。 王时问言。 何以不售。 一切物中何者为贵。 诸臣答言。 唯人最贵王言。 人为最贵应得多价。 云何不售。 诸臣答言。 人生时虽贵死为最贱。 人头尚无有欲见。 况当有买者。 王问言。 一切皆贱。 唯此头贱。 答言。 一切皆贱。 王言若一切人头皆贱。 今我头亦贱耶。 尔时耶奢怕不敢答。 王言。 耶奢直实答我。 耶奢答言。 实如王言。 实亦不异。 王言。 我头与此不异者。 汝何为遮我不使礼拜。 汝若是我真知识者应当劝我礼拜。 何缘我自作礼汝便嗤笑。 我今头有所直应敬礼。 贸易贵头后无所直。 云何可用贸易胜头。 若是我亲善知识者。 曼我头有所直。 应当劝我作礼。 使我将来得诸天身圣贤胜头。 昔阿恕伽王供养众僧。 尔时宫中有一下贱婢。 见王作福自责先业。 心生不乐作是念言。 王福复转增。 我罪转多。 何以故。 王先身修福今得富贵。 今日重作将来转深。 我先身有罪今为厮下。 今日无以可用修福。 将来转贱何有出期。 众僧食讫。 此女粪扫中得一铜钱。 以此一钱即施众僧心生欢喜。 其后不久得病命终生王夫人。 腹中满足十月生一女子。 端正殊妙。 然其右手急拳年满五岁。 夫人白王。 所生女子一手急拳。 王唤着前。 王为摩手手即得展。 当手掌中有一大金钱。 随取随生不曾有尽。 王怖所以将问耶奢。 此女先身作何福德。 令此掌中常生金钱。 耶奢答言。 先身之时。 是王宫人粪埽中得一铜钱。 用施众僧。 以是因缘得生王宫。 以此布施众僧因缘。 手把金钱用不可尽。 昔阿恕伽王库藏之中有一缺如意珠。 是昔阿阇世王宝铠。 一甲上有文字。 作如是言。 阿阇世王见此珠上有文字而作是言。 遗将来世贫穷阿恕伽王。 王得是语极生瞋恚。 作是言曰。 阿阇世王。 作一国王。 而我王阎浮提。 云何言我贫穷也。 有一智臣答言。 试珠所能。 王即遣人试珠所能。 有捉珠者能使斫刺都不得近。 身向有疮捉便得愈。 寒时得暖热时清凉。 此珠力故。 能使服毒自然消化。 着浊水中能使三十里浊水自然澄清。 王库藏中虽有种种珠乃无此一能。 王自思忖我实贫穷。 彼阿阇世王有此宝铠。 唯留缺坏一甲德量如是。 当知先旧佛在时人福德深厚。 我之薄德生在佛后。 昔阿恕伽王使上座耶奢请尊者宾头卢。 耶奢语王。 好煎酪酥极令香美。 尊者宾头卢将八万四千罗汉一时来至。 僧集坐定。 王自行水手自过食。 与尊者宾头卢饭纯酥用浇。 王白尊者。 酥性难消能不作病。 尊者答言。 不作患也。 何以故。 佛在世时水。 与今日酥气力正等。 我身是彼时身。 以是之故今不为患。 王问言。 何由乃尔。 尊者宾头卢申手分地下至四万二千里。 取地肥示王而语王言。 今人薄福。 肥腻之事皆流入地。 以是因缘知佛在时人福德深厚。 昔阿恕伽王时。 太史占相白如是言。 王有衰相。 王问太史。 云何禳却。 太史答言。 唯有修福可得禳却。 王时即造八万四千塔作诸功德。 王问太史。 恶相灭未。 太史对曰。 犹故未灭。 复问尊者。 耶奢何由得灭。 尊者答言王自修福。 专于一己故此福轻。 劝一切共修福者斯诚宽旷福锺亦重。 可以禳灾可以除害。 王闻是语即着微服。 劝诸国人索物作福。 到一贫女人舍。 尔时女人唯有一[叠*毛]以障身体。 闻作福声心生欢喜。 即入屋里向中过[叠*毛]授与。 王语言。 何不自出过与。 答言。 唯有此[叠*毛]以障于身。 今脱布施身形裸露不得自出。 王闻是语叹未曾有。 还至宫中以诸夫人衣服缨珞来迎此女。 请为姊妹封大村落。 布施之功华报如此。 受果在后。 昔阿恕伽王遍行劝索欲用作福。 到一贫家夫妇二人。 着麁弊衣粗得遮身体。 语言。 阿恕伽王怜愍百姓。 欲使得福劝共作会。 贫人夫妇心中自责。 我先身时由悭贪故今得贫穷。 今日无财可以修福。 夫妇议言。 我等当以身质财。 福业难值。 得财与者不亦快乎。 夫妇相将即诣富家语言。 与我七枚金钱。 夫妇身质满七日。 若不得者我身及妇为汝奴婢。 长者闻已欢喜即与七钱。 于时夫妇寻齎此钱与劝化者。 劝化者问言。 汝从何处得此钱来以用布施。 夫妇答言。 贫乏绝无钱财。 欣遭福田无以修福。 从富长者假此钱以身为质。 若其过限夫妇二人许为奴婢。 劝化者言。 如是质假其事甚难。 何用布施。 贫人答言先身不作。 今日已厄受此贫苦。 故今努力佣假布施。 以是因缘。 愿使将来之身必得富乐。 王到宫中自以己衣服缨络及所乘马并诸夫人衣服缨络。 即与彼人封大村。 邑阿恕伽王如是劝化作。 福恶相即。 灭。 昔阿恕伽王欲取阿阇世王所举舍。 利阿阇世王着恒河中作大铁剑轮使水轮转。 着舍利处种种方便取不能得。 问莲花比丘。 云何可得。 比丘答言。 掷数千斛[木*奈]着中可得止轮。 寻用此语。 以[木*奈]着于水中。 偶试一[木*奈][木*奈]堕机关。 孔中剑轮即定更不回转。 然大龙王守护都不可得。 王时问言。 何由可得。 龙王福胜无由可得。 问言。 云何知彼福胜。 以金铸作龙像及以王像。 以秤秤之。 重者福胜。 即时秤量龙像倍重。 王见此事即勤修福。 既修福已。 复更铸像。 复更称量。 王像龙像秤量正等。 王更修福复更铸像称看。 王像转重。 王知像重。 将诸军众往到水边。 龙王自出献种种宝。 王语龙。 言阿阇世王遗我舍利。 我今欲取。 龙王自知威力不如。 即将王至舍利所开门取舍利与。 阿阇世王所造油灯始欲尽赐。 舍利既出灯亦尽灭。 王怪而问莲花比丘。 云何阿阇世王裁量油灯。 至取舍利方始乃灭。 尊者答言。 彼时有善算者。 计百年中用尔许油。 用如是计故使至今。 阿育王传卷第七 发布时间:2024-10-07 08:09:08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