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迦谱卷第四 内容: 释迦谱卷第四梁沙门释僧祐撰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释迦八国分舍利记第二十八释迦天上龙宫舍利宝塔记第二十九释迦龙宫佛[咨*毛]塔记第三十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出大般涅槃经)佛在拘尸那城。 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 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 前后围绕。 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 以佛神力出大音声。 乃至有顶随其类音。 普告众生。 今日如来应供正遍知。 怜愍众生如罗睺罗。 为作归依。 大觉世尊将欲涅槃。 一切众生若有所疑。 今悉可问。 为最后问。 长阿含经云。 佛于毗耶离与阿难独坐。 于后夏安居中。 佛身疾生举躯皆痛。 佛告阿难。 诸有修四神足多修习行常念不忘。 在意所欲。 可得不死一劫有余。 阿难。 佛四神足已多。 如来可止一劫有余。 为世除冥天人获安。 尔时阿难默然不对。 如是再三。 阿难为魔之所蔽。 曚曚不悟。 佛告阿难宜知是时。 阿难承旨礼佛而去。 其间未久。 时魔波旬来。 白佛意无欲般涅槃。 佛告波旬。 且止且止我自知时。 如来今者未取涅槃。 波旬复白佛言。 佛昔初成正觉。 我时劝请如来可般涅槃。 尔时如来报言。 须我诸弟子集化。 今正是时.何不灭度。 佛言止止波旬。 佛自知时不久住也。 是后三月。 于本生处拘尸那竭。 娑罗园双树间。 当取灭度。 时魔即念佛不虚言。 欢喜踊跃忽然不现。 佛即于遮波罗塔。 定意三昧舍命住寿。 当此之时地大振动。 人民惊怖衣毛为竪。 佛放大光。 幽冥之处莫不蒙明。 各得相见。 贤者阿难心惊毛竪。 疾行诣佛头面礼足。 白佛言。 怪哉地动。 是何因缘。 佛告阿难。 凡世地动有八因缘。 夫地在水上。 水止于风。 风止于空。 空中大风有时自起。 则大水扰则普地动。 是为一。 复次有时。 得道比丘比丘尼。 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观地性少。 欲自试力则普地动。 是为二。 菩萨降神母胎地为大动。 是为三。 菩萨从右脇生则普地动。 是为四。 菩萨初成正觉。 是为五。 初转无上法轮。 是为六。 佛教将毕欲舍性命则普地动。 是为七。 如来欲入无余涅槃界。 而般涅槃时地大振动。 是为八也。 尔时世尊告阿难。 俱诣香塔现在比丘普勅令集。 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 诸比丘闻已。 皆悉愕然殒绝迷荒。 自投于地举声大呼。 一何驶哉佛取灭度。 婉转[口*睾]叫不能自胜。 佛告诸比丘。 汝等且止勿怀忧悲。 天地人物无生不终。 欲使有为不变易者。 无有是处。 天魔波旬向来请我。 我言是后三月当般涅槃。 尔时贤者阿难。 右膝着地叉手白佛言。 唯愿世尊。 留住一劫勿取灭度。 尔时世尊默然不对。 如是三请。 佛告阿难。 汝亲从佛闻。 佛四神足已多。 习行不忘。 可止不死一劫有余。 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汝尔时何不劝请如来使不灭度。 今汝方言岂不过耶。 吾已舍性命已弃已吐。 欲使如来自违言者。 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 从其面门放种种光。 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乃至十方六趣众生。 遇斯光者。 罪垢烦恼一切消除。 是诸众生见闻是已。 心大忧恼同时举声悲号啼哭。 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 时诸众生共相谓言。 当共疾往诣拘尸城。 劝请如来莫般涅槃。 住世一劫若减一劫。 诸大弟子尊者摩诃迦旃延等。 遇佛光者。 其身战掉不能自持。 发声大叫生种种苦恼。 复有八十百千诸比丘。 皆阿罗汉如大龙王。 复有六十亿比丘尼。 亦是大阿罗汉。 各于晨朝日初出时举身毛竪遍体血现。 如波罗奢花。 涕泣盈目生大苦恼。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绕百千匝却坐一面。 复有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 位阶十地日初出时遇佛光明。 遍体血现涕泣盈目。 疾至佛所稽首佛足。 绕百千匝却坐一面。 复有二恒河沙诸优婆塞。 三恒河沙优婆夷。 四恒河沙毗舍离城诸离车等。 五恒河沙大臣长者。 复有阎浮提内所有诸王。 复有七恒河沙诸王夫人。 唯除阿阇世王夫人。 所设供养七倍于前。 复有八恒河沙诸天女等。 九恒河沙诸龙王等。 十恒河沙诸鬼神王。 所设供具倍于诸龙。 复有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 三十恒河沙乾闼婆王。 四十恒河沙紧那罗王。 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 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 七十恒河沙阿那婆王。 八十恒河沙罗刹王。 更不食人其形丑陋。 以佛神力皆悉端正。 复有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 千恒河沙持咒王。 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 百亿恒河沙天诸婇女。 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 十万亿恒河沙诸天王。 及四天王等。 复有十万亿恒河沙。 四方风神吹诸树上。 时非时花散双树间。 十万亿恒河沙主云雨神。 皆作是念。 如来涅槃梵身之时。 我当注雨令火时灭。 复有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 拔取诸妙莲花来至佛所。 二十恒河沙师子兽王。 持诸花果来至佛所。 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 凫雁鸳鸯孔雀迦陵频伽鸟耆婆鸟。 持诸花果稽首佛足。 二十恒河沙水牛王。 往至佛所出妙香乳。 其乳流满拘尸城。 所有沟坑。 色香美味悉皆具足二十恒河沙四天下中诸神仙人持诸香花甘果。 稽首佛足阎浮提中一切蜂王。 持种种花来诣佛所。 复有无量世界中间。 及阎浮提所有诸山神。 四大海神及诸河神。 有大威德。 所设供养倍胜于前。 以詹婆花散熙连河。 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拘尸城。 娑罗林变白犹如白鹄。 于虚空中自然而有七宝堂阁。 彫文刻镂。 流泉浴池上妙莲花。 亦如忉利欢喜之园。 是诸天人阿修罗等。 咸覩如来涅槃之相。 皆悉悲感。 时四天王及三十三天。 乃至第六天所设供养。 展转胜前。 大梵天王及余梵众。 放身光明遍四天下。 欲界人天日月光明悉不复现。 持诸宝幢幡极短者。 悬于梵宫。 到娑罗树间。 稽首佛足白言。 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 如来知时默然不受。 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 与无量大眷属俱。 身诸光明胜于梵天。 持诸宝幢其盖小者。 覆千世界。 上妙甘饍来诣佛所欲界魔王波旬。 与其眷属诸天婇女。 阿僧祇众。 开地狱门施诸清净水。 因而告曰。 汝等今者无所能为。 唯当专念如来。 当令汝等长夜获安。 时魔波旬于地狱中。 悉除刀剑无量苦毒。 炽然炎火注雨灭之。 以佛神力复令诸眷属。 皆舍刀剑弓弩矛銏长钩。 斗轮羂索所持供养。 倍胜一切人天所设。 其盖小者覆中千界。 来至佛所稽首佛足。 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 如是三请皆亦不受。 时魔波旬不果所愿。 心怀愁恼却住一面。 尔时大自在天王。 与其眷属无量无边。 及诸天众所设供具。 悉覆梵释。 人天八部所有供具。 梵释所设犹如聚墨。 在珂贝边悉不复现。 宝盖小者能覆三千大千世界。 来诣佛所稽首佛足。 绕无数匝。 尔时东方去此。 无数阿僧祇恒河沙微尘世界。 彼有佛土名意乐美音。 佛号虚空等如来十号具足。 尔时彼佛告第一大弟子言。 汝今宜往西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 彼佛不久当般涅槃。 汝可持此世界香饭。 奉献彼佛。 世尊食已入般涅槃。 尔时无边身菩萨。 即受佛教稽首佛足发彼国来。 应时此间三千大千世界。 大地六种震动。 梵释四王魔王波旬。 摩醯首罗。 见是地动。 举身毛竪喉舌枯燥。 惊怖战慄各欲四散。 自见其身无复光明。 是时文殊师利即从坐起。 告诸大众。 汝等勿惧。 东方去此。 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微尘等世界。 有佛号虚空等如来。 十号具足。 彼有菩萨。 名无边身与无量菩萨。 欲来至此供养如来。 以彼菩萨威德力故。 令汝身光悉不复现。 尔时大众悉遥见彼佛。 如明镜中自观己身。 见无边身菩萨一一毛孔。 各各出生一大莲花。 各有七万八千城邑。 七宝杂厕。 是中众生不闻余名。 纯闻无上大乘之声。 书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众悉皆得见。 无边身菩萨。 身大无边量同虚空。 唯除诸佛余无能见。 身量边际。 时无边身菩萨稽首佛足。 合掌白言。 世尊。 唯愿哀愍受我等食。 如来知时默然不受。 南西北方诸佛世界。 亦有无量无边身菩萨。 所持供养倍胜于前。 时娑罗树吉祥福地。 纵广三十二由旬。 大众充满间无空缺。 尔时四方无边身菩萨。 及其眷属所坐之处。 或如锥头鍼锋。 十方如微尘世界。 诸大菩萨悉来集会。 唯除尊者摩诃迦叶阿难二众。 阿阇世王及其眷属。 乃至毒蛇视能杀人。 蛣蜣蝮蝎及十六种行恶业者。 悉皆来集。 陀那婆神阿修罗等。 悉舍恶念皆生慈心。 除一阐提。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 以佛神力地皆柔软。 众宝庄严。 犹如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 是时大众悉见十方微尘等诸佛世界。 如于明镜自观己身。 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 其光明耀覆诸大会。 令彼身光悉不复现。 所应作已还从口入。 时诸天人阿修罗等。 见佛光明还从口入。 皆大恐怖身毛为竪。 复作是言。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必于十方所作已办将。 是最后涅槃之相。 呜呼痛哉。 世间大苦。 悲号啼哭不能自持。 尔时会中有优婆塞。 是拘尸城工巧之子。 名曰纯陀。 与其同类十五人俱。 从座而起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合掌向佛。 悲感流泪顶礼佛足。 白佛言。 唯愿世尊。 及比丘僧。 哀受我等最后供养。 我等从今无主无亲。 无救无护贫穷饥困。 欲从如来求将来食。 唯愿哀受我等微供然后涅槃。 尔时世尊一切种智。 告纯陀曰。 善哉善哉。 我今为汝除断贫穷。 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牙。 令汝具足檀波罗蜜。 尔时大众欢喜踊跃。 同声赞言。 善哉善哉。 希有纯陀。 佛已受汝最后供养。 汝今纯陀真是佛子。 佛告纯陀。 汝所奉施佛及大众今正是时。 如来正尔当般涅槃。 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尔时纯陀闻佛语已。 举声号哭复白大众。 我等今者一切当共。 五体投地同声劝佛莫般涅槃。 佛告纯陀。 莫大啼哭自乱其心。 我以哀愍汝及一切。 是故今日欲入涅槃。 何以故。 诸佛法尔有为亦然。 速办所施不宜久停。 尔时世尊。 从其面门放种种色。 青黄赤白红紫光明。 照纯陀身。 纯陀遇已。 与诸眷属持诸餚馔。 疾往佛所忧悲怅怏。 重白佛言。 唯愿如来。 犹见哀愍住寿一劫若减一劫。 佛告纯陀。 汝欲令我久住世者。 宜当速奉最后具足檀波罗蜜。 尔时一切菩萨天人杂类。 异口同音唱言。 奇哉纯陀成大福德。 我等无福所设供具则为唐捐。 尔时世尊。 欲令一切众望满足。 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无量佛。 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 悉皆示现受其供养。 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 尔时纯陀。 所持粳粮成熟之食。 摩伽陀国满足八斛。 以佛神力。 皆悉充足一切大会。 长阿含经云。 世尊与诸大众。 至波波城阇头园中。 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 即自严服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即请世尊。 明日舍食时。 佛默然受请。 明日时到。 尔时世尊法服持钵。 大众围绕往诣其舍。 周那寻会设饭食供佛及僧。 别煮栴檀树耳世所奇珍。 独奉世尊。 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已。 大众围绕侍从而还。 中路止一树下。 告阿难言。 吾患背痛汝可敷座。 寻即敷座。 阿难白佛言。 周那设供无有福利。 所以者何。 如来最后。 于其舍食便取涅槃。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 周那为获大利。 得寿命得色得力。 所以者何。 佛初成道能施食者。 佛临灭度能施食者。 此二功德正等无异。 双卷大般泥洹经云。 佛语贤者。 阿难俱之波旬国。 弟子皆行。 到止城外禅显园中。 波旬豪姓有诸花氏。 闻佛来到皆出作礼。 稽首毕一面坐。 有花氏子淳。 独留长跪白佛。 欲设微食。 愿与圣众俱屈威神。 佛默然可之。 淳喜为礼而归。 而调作腆美。 晨施床座。 佛与众弟子俱到其舍就高座。 淳手自斟酌奉钵致浆。 供养行澡水毕。 佛说法已。 淳欢喜。 佛语阿难俱之拘夷邑。 行半道所。 佛疾生身背痛。 止树下坐。 于是佛语贤者。 阿难至熙连河自澡浴已。 告阿难朝从花子淳饭。 夜当灭度。 天下有二难。 一为若施饭食。 成无上道。 为至圣佛。 二为若施饭食。 弃所受余。 无为之情而灭度。 今淳饭佛。 当得长寿。 得受无欲。 得大富得极贵。 得官属。 终生天上获此五福。 语淳勿忧宜用欢喜。 祐寻此二经。 与大般涅槃所说。 淳陀最后供养。 多有不同。 此大小乘经现化之各殊也。 尔时树林其地陕小。 以佛神力如针锋处。 皆有无量诸佛。 世尊所食之物亦无差别。 是时天人阿修罗等。 啼泣悲叹。 如来今日已受我等最后供养。 当般涅槃。 我等当复更供养谁。 尔时世尊为欲安慰一切大众。 而说偈言。 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栴陀罗若有能知三法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尔时人天大众。 阿修罗等闻是法已。 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知佛常住。 散种种花。 鼓天妓乐。 尔时世尊与文殊师利迦叶菩萨。 及与纯陀受记别已。 说如是言。 诸善男子。 自修其心。 慎莫放逸。 我今背疾举体皆痛。 我今欲卧。 如彼小儿及常患者。 文殊汝等当为四部广说大法。 今以此法付嘱于汝。 乃至迦叶阿难等至当复付嘱。 尔时如来说是语已。 为调伏诸众生故。 现身有疾右脇而卧。 如彼病人。 长阿含经云。 尔时世尊入拘尸城。 向本生处末罗双树间。 告阿难曰。 汝为如来于双树间。 敷置床座。 使头北首面向西方。 所以然者。 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 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 偃右脇如师子王。 累足而卧。 时双树间鬼神。 以非时花布散于地。 阿难长跪叉手白佛言。 莫于此鄙陋。 小城荒毁之土。 取灭度也。 更有大国迦维罗卫国。 波罗捺国。 民人众多必能恭敬供养舍利。 佛言止止。 无谓此土以为鄙陋。 昔者此国土有王。 名大善见七宝具足王。 有四德主四天下。 善见命终生第七梵天。 其王死七日后。 轮宝珠宝自然不见。 象宝马宝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同日命终。 城池法殿金色罗园变为土水。 有法无常要归磨灭。 唯得圣谛道尔乃知之。 我自忆念曾于此处。 六反作转轮圣王。 终厝骨于此。 今我成无上正觉。 复舍性命厝身于此。 自今已后生死永终。 无有方土厝吾身处。 此最后边更不受有。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 世尊。 如来已免一切诸病。 苦患悉除无复怖畏。 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 则为病因。 何等为四。 贪欲瞋恚愚痴憍慢。 若有病因则有病生。 所谓爱热肺病。 上气吐逆。 肤体[病-丙+习][病-丙+习]。 其心闷乱。 下利哕噎。 小便淋沥。 眼耳疼痛。 背满腹胀。 颠狂乾痟。 鬼魅所着。 如是种种身心诸病。 诸佛世尊悉无复有。 今日如来何缘。 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言。 我今背痛汝等当为大众说法。 有二因缘则无病苦。 何等为二。 一者怜愍一切众生。 二者给施病者医药。 如来往昔已于无量万亿劫中。 修菩萨道当行爱语。 利益众生不令苦恼。 施疾病者种种医药。 何缘于今自言有病。 世尊。 世有病人或坐或起。 不安其所。 或索饮食诫勅家属。 修治产业。 何故如来默然而卧。 不教弟子声闻人等。 尸波罗蜜诸禅解脱。 三摩跋提。 修诸正勤。 何缘不说如是甚深大乘经典。 如来何故。 不以无量方便教。 大迦叶人中象王。 诸大人等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故不治诸恶比丘。 受畜一切不净物者。 世尊实无有病。 云何默然右脇而卧。 一切愚人生灭。 尽想当为外道九十五种之所轻慢。 沙门瞿昙无常所迁。 如来世尊无上仙人。 已拔毒箭得无所畏。 今者何故右脇而卧。 令诸人天悲愁苦恼。 尔时世尊大悲熏心。 知诸众生各各所念。 将欲随顺毕竟利益。 即从卧起结跏趺坐。 颜貌熙怡如融金聚。 放大光明充遍虚空。 其光大盛过百千日。 照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诸佛世界。 于其身上一切毛孔。 一一毛孔出一莲华。 各具千叶纯真金色。 各出种种杂色光明。 皆悉遍至阿鼻地狱。 想地狱。 黑绳地狱。 众合地狱。 叫唤地地。 大叫唤地狱。 燋热地狱。 大燋热地狱。 是八地狱其中众生。 常为诸苦之所逼切。 所谓烧煮火炙。 斫刺[利-禾+皮]剥。 乃至八种寒氷地狱。 所谓擘裂身体碎坏。 遇斯光已。 如是等苦悉灭无余。 是光明中。 言诸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闻已即便命终。 生人天中。 此阎浮提及余世界。 所有地狱。 皆悉虚空无受罪者。 除一阐提。 饿鬼众生饥渴所逼。 遇斯光已饥渴即除。 是光明中。 亦说众生皆有佛性。 闻已命终生天人中。 饿鬼悉空。 除谤大乘。 畜生共相残食。 遇斯光已恚心悉灭。 是光明中。 亦说众生皆有佛性。 闻已命终生天人中。 畜生亦尽。 除谤正法。 是一一花各有一佛。 圆光一寻端严最上。 是诸世尊。 或震雷音或注洪雨。 或扇大风或出烟炎。 或有示现初生出家。 转妙法轮入于涅槃。 此阎浮提中众生。 遇斯光已盲者见色。 聋者听声哑言癖行。 贫者得财悭者能施。 恚者慈心不信者信。 无一众生修行恶法。 除一阐提。 尔时一切天龙鬼神。 乾闼婆阿修罗。 及人非人等。 悉同声唱如是言。 善哉善哉。 无上天尊多所利益。 踊跃欢喜或歌或舞。 以种种花散佛及僧。 诸天妓乐供养于佛尔时佛告迦叶菩萨。 是诸众生。 不知大乘方等密语。 便谓如来真实有疾。 如来今于娑罗双树间。 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 令诸未得阿罗汉果。 众弟子等。 及诸力士生大忧苦。 令诸天人阿修罗等。 大设供养。 欲使诸人以千端[叠*毛]缠裹其身。 七宝为棺盛满香油。 积诸香木以火焚之。 唯除二端不可得烧。 一者衬身。 二最在外。 为诸众生分散舍利。 以为八分。 一切声闻弟子。 咸言如来入于涅槃。 当知如来。 亦不毕定入于涅槃。 何以故。 如来常住不变易故。 长阿含经云。 尔时世尊。 即记莂千二百弟子所得道果。 世尊披郁多罗僧。 出金色臂告诸比丘。 汝等当观。 如来时时出世。 如优昙花时一现耳。 双卷大般泥洹经云。 佛语阿难。 其已愿乐如来正化。 当弃贪欲憍慢之心。 遵承佛教。 以精进思惟道行。 是为最后佛之遗令。 必共慎之。 汝诸比丘。 观佛仪容。 难可得覩。 却后一亿四千余岁。 乃当复有弥勒佛耳。 难常遇也。 天下有优昙花不花而实。 若其生花则世有佛。 为世间日恒除众冥。 自我为圣师至七十九。 所应作者亦已究畅。 汝其勉之。 夜已半矣。 是故比丘无为放逸。 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 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 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 此是如来末后所说。 于是世尊即入初禅。 从初禅起入第二禅。 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 从三禅起入第四禅。 从四禅起入空处定。 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 从识处定起入不用定。 从不用定起入有想无想定。 从有想无想定起入灭想定。 是时阿难问阿那律。 世尊已般涅槃耶。 阿那律言。 未也阿难。 世尊今者在灭想定。 我昔亲从佛闻。 从四禅起乃般涅槃。 于时世尊从灭想定起入有想无想定。 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定。 从不用定起入识处定。 从识处定起入空处定。 从空处定起入第四禅。 从四禅起入第三禅。 从三禅起入第二禅。 从二禅起入第一禅。 从第一禅起入第二禅。 从二禅起入第三禅。 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 从四禅起佛般涅槃。 当于尔时大地振动。 诸天世人皆大惊怖。 诸有幽冥。 日月光明所不照处。 皆蒙大明各得相见。 迭相谓言。 彼人生此。 其光普遍遏诸天光时忉利天于虚空中。 以文陀罗花。 优钵罗花波头摩等花。 散如来上及散众会。 又以天末栴檀。 雨散佛上及散大众。 佛灭度已。 时梵天王释提桓因。 金毗罗神密迹力士。 佛母摩耶双树神。 娑罗园林神。 四天王忉利天王。 炎摩天王。 兜率陀天王。 化自在天王。 他化自在天王。 各作偈颂。 诸比丘。 悲恸殒绝自投于地。 譬如斩蛇婉转回遑莫知所凑。 歔欷而言。 如来灭度何其驶哉。 大法沦翳何其速哉。 群生长衰世间眼灭。 尔时阿那律告诸比丘。 止止勿悲。 诸天在上傥有怪责。 时诸比丘问阿那律。 上有几天。 阿那律言。 充满虚空岂可计量。 皆于空中徘徊搔扰。 悲号躄踊垂泪而言。 如来灭度何其驶哉。 群生长衰世间眼灭。 双卷大般泥洹经。 与长阿含说略同。 时诸比丘。 竟夜达晓讲法语已。 阿那律告阿难言。 汝可入城语诸末罗。 佛已灭度。 所欲施作宜及时为。 是时阿难起礼佛足已。 将一比丘涕泣入城。 遥见五百末罗集在一处。 诸末罗奉迎礼足。 白言今来何早。 阿难答言。 汝等当知。 如来昨夜已取灭度。 汝欲施作宜及时为。 诸末罗闻是语已。 莫不悲恸扪泪而言。 一何驶哉佛般涅槃。 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时诸末罗各自还家。 办诸香花及众妓乐。 诣双树间供养舍利。 竟一日已。 以佛舍利置于床上。 诸末罗童子等来举舆床皆不能胜。 时阿那律语末罗。 汝等且止勿空疲劳。 今者诸天欲来举床。 汝等欲使末罗童子。 举床四角。 入东城门遍诸里巷。 使国人民皆得供养。 然后出西城门。 诣高显处而阇维之。 而诸天意欲留舍利。 七日之中。 使国人民皆得供养。 然后出城北门。 渡熙连禅河。 于天冠寺而阇维之。 是上天意使床不动。 末罗曰诺。 快哉斯言。 随诸天意。 时诸末罗即共入城。 平治道路扫洒烧香。 已出双树间。 以香花伎乐供养舍利。 讫七日已时日向暮。 举佛舍利置于床上。 末罗童子捧举四角。 擎持幡盖烧香散花。 作众伎乐前后导从。 安详而行。 时忉利诸天。 雨文陀罗花。 优钵罗花等。 天末栴檀散舍利上。 充满街路诸天作乐。 鬼神歌咏供养舍利。 于是末罗捧床渐进。 入东城门止。 诸街巷设供养已。 出城北门渡熙连禅河。 到天冠寺告阿难曰。 我等复应以何供养。 阿难报曰。 我亲从佛闻。 欲葬舍利当如转轮圣王葬法。 生获福死得上天。 时末罗即共入城。 供办葬具已。 还到天冠寺。 以净香汤洗浴佛身。 以新劫贝周匝缠身。 五百张[叠*毛]次如缠之。 内身金棺灌以香油置于第二大铁椁中。 栴檀木椁重衣其外。 以众名香而积其上。 末罗大臣名曰路几。 执大炬火欲燃佛[卄/积]。 而火不燃。 又诸大末罗次前燃[卄/积]。 火又不燃。 时阿那律语末罗言。 止止诸贤。 非汝所能火灭不燃。 是诸天意。 以大迦叶将五百弟子。 从波波国来欲见佛身。 天知其意使火不燃。 尔时大迦叶。 从波波国遇一尼乾子。 手执文陀罗花问言。 汝知我师在乎。 答曰。 灭度以来已经七日。 迦叶闻之怅然不悦。 五百比丘。 婉转号咷不能自胜。 迦叶诣拘尸城。 波尼连禅河到天冠寺。 至阿难所语阿难言。 我等欲一面觐舍利。 及未阇维宁可见不。 阿难答言。 虽未阇维以劫贝五百张[叠*毛]次如缠之。 藏于金棺置铁椁中。 以为佛身难复可覩。 迦叶三请。 阿难答如初。 时大迦叶适向香[卄/积]。 于时佛身从重棺内。 双出两足足有异色。 迦叶见已怪问阿难。 佛身金色足何故异。 阿难报曰。 向有一老母悲哀而前。 泪堕其上故色异耳。 迦叶即向香[卄/积]礼佛舍利。 时四部众及上诸天。 同时俱礼。 于是佛足忽然不现。 时大迦叶绕[卄/积]三匝而作偈颂。 时彼佛[卄/积]不烧自燃。 诸末罗等各相谓言。 今火烛炽炎盛难止。 阇维舍利或能消尽。 当于何所求水灭之。 时有娑罗树神。 寻以神力灭佛[卄/积]火。 时诸末罗指拘尸城侧。 取诸香花以用供养。 双卷泥洹经说。 与长阿含说略同又云。 大迦叶至。 于是佛[卄/积]不烧自然。 至终其夜。 佛[卄/积]烧尽自然生四树。 苏尼禅树。 迦维屠树。 阿世鞮树。 尼拘类树。 菩萨处胎经云。 佛在双树。 欲舍身寿入涅槃。 二月八日夜半。 躬自擗僧伽梨。 郁多罗僧。 安陀罗跋萨。 各三条敷金棺里。 [打-丁+亲]身卧上脚脚相累。 以钵锡杖手付阿难。 八大国王。 皆持五百张白[叠*毛]。 栴檀木蜜尽内金棺里。 大梵天王将诸梵众。 在右面立。 释提桓因将忉利诸天。 在左面立。 弥勒菩萨十方菩萨。 当前立。 尔时世尊。 欲入金刚三昧碎身舍利。 从金棺里出金色臂。 即问阿难。 迦叶比丘今来至不。 对曰未至。 即复敛[叠*毛]入金棺里。 寂然不语。 世尊将欲示现。 识所趣向道识俗识。 有为识无为识。 世尊即于胎中。 现句琐骸骨。 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佛告弥勒。 汝观句琐骸骨。 令一切众。 所知识所趣。 分别决了。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 手执金刚七宝神杖。 挠句琐骨听彼骨声。 即白佛言。 此人命终瞋恚结多。 识堕龙中。 此人前身十迹行具。 得生天上。 有一全身舍利无有缺减。 弥勒以杖挠之。 推寻此识了不知处。 如是三挠前白佛言。 此人神识了不可知。 将非如来入涅槃耶。 佛告弥勒。 诸佛舍利流布。 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别。 何以故。 此舍利即是吾舍利。 何能寻究如来神识。 又世尊还摄威神。 在金棺里寂然无声。 诸天烧香散花供养。 时大迦叶将五百弟子至。 世尊以天耳闻。 即从金棺双出两足。 摩耶经云。 佛般涅槃。 摩耶夫人。 天上五衰相现。 一者头上花萎。 二者腋下汗出。 三者顶中光灭。 四者两目数瞬。 五者不乐本座。 又于其夜得五大恶梦。 一须弥山崩。 四海水竭。 二罗刹奔走挑人眼目。 三天失宝冠身无光明。 四宝珠幢倒失如意珠。 五师子啮身痛如刀割。 得此梦已即便惊寤。 此非吉祥。 我昔在于白净王宫。 因昼寝中得希有梦。 见一天子身黄金色。 乘白象王从诸天子。 作妙伎乐观日之精。 入我右脇身心安乐。 即便怀妊悉达大子。 为世照明。 今此五梦甚可怖畏。 必是我子涅槃之相。 尔时阿那律。 棺殡如来身已。 即昇忉利天。 偈告摩耶。 摩耶闻已闷绝躄地。 良久乃苏自拔头发悲泣而言。 昨夜得梦知有怪异。 佛果灭度。 不久便当即就阇维。 何其苦哉世间眼灭。 即与诸眷属从空来下。 趣双树间遥见佛棺闷绝不能自胜。 以水洒面然后方苏。 前至棺所顶礼悲泣。 而作是言。 共于过去无量劫来。 长为母子未曾舍离。 一旦于今相见无期。 呜呼苦哉众生福尽。 即以种种天花。 布散棺上。 摩耶夫人顾见如来。 僧伽梨衣及钵并锡杖。 右手执之举身投地。 如大山崩悲号恸绝。 而作是言。 我子执着福度天人。 今此诸物空无有主。 呜呼痛哉。 四众悲感泪下如雨。 帝释力故变成河流。 尔时世尊以神力故。 令诸棺盖皆自开发。 便从棺中合掌而起。 如师子王初出窟已。 奋迅之势。 身毛孔中放千光明。 一一光明有千化佛。 悉皆合掌向于摩耶。 以梵软音问讯母言。 远屈来下此阎浮提。 诸行法尔愿勿啼泣。 时阿难见佛起又闻说偈垂泪呜咽。 强自抑忍即便白佛。 后世众生必当问我。 佛临灭度复何所说。 云何答之。 佛告阿难。 汝当答言。 世尊已入涅槃。 摩耶夫人来下。 如来为后不孝诸众生故。 从金棺出合掌问讯。 并说上诸偈。 故此经名为佛临涅槃母子相见经。 如是受持说此语已。 与母辞别即便阖棺。 三千世界普皆震动。 八部大众悲号懊恼。 声动天地。 摩耶夫人问阿难言。 我子悉达。 临灭度时有何教勅。 阿难白言。 世尊中夜。 为诸比丘略说教诫。 又以所说十二部经。 付嘱尊者摩诃迦叶。 末后勅我令助宣布。 时摩诃摩耶闻此语已。 又增感绝即问阿难。 汝于往昔侍佛已来。 闻世尊说。 如来正法几时当灭。 阿难垂泪而便答言。 我于往昔。 曾闻世尊说于当来法灭之事云涅槃后。 摩诃迦叶。 与阿难结集法藏。 事悉毕已。 摩诃迦叶于狼迹山入灭尽定。 我亦当得果证。 次第随后入般涅槃。 当以正法付优波掘多。 善说法要如富楼那。 广度人众。 又复劝化阿输迦王令于佛法。 得固正信。 以佛舍利。 广起八万四千诸塔。 二百岁已。 尸罗难陀比丘善说法要。 于阎浮提度十二亿人。 三百岁已。 青莲花眼比丘。 善说法要度半亿人。 四百岁已。 牛口比丘善说法要。 度一万人。 五百岁已。 宝天比丘善说法要。 度二万人八万众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正法于此便就尽灭。 六百岁已。 九十六种诸外道等。 邪见竞兴破坏佛法。 有一比丘。 名曰马鸣。 善说法要。 降伏一切诸外道辈。 七百岁已。 有一比丘。 名曰龙树善说法要。 灭邪见幢燃正法炬。 八百岁后诸比丘等。 乐好衣服纵逸嬉戏。 百千人中。 或有一两得道果者。 九百岁已。 奴为沙门婢为比丘尼。 一千岁已。 诸比丘等闻不净观。 阿那波那[真/心]恚不欲。 无量比丘。 若一若两思惟正受。 千一百岁已。 诸比丘等。 如世俗人嫁娶行媒。 于大众中毁谤毗尼。 千二百岁已。 是诸比丘及比丘尼。 作非梵行若有子息。 男为比丘。 女为比丘尼。 千三百岁已。 袈裟变白不受染色。 千四百岁已。 时诸四众犹如猎师好乐杀生卖三宝物。 千五百岁俱睒弥国。 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 徒众五百人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 徒众五百。 布萨之时。 罗汉比丘昇于高座。 说清净法云。 此所应作。 此不应作。 彼三藏比丘弟子。 答罗汉云。 汝今身口自不清净。 云何而反说是麁言。 罗汉答言。 我久清净身口意业。 无诸过患。 三藏弟子。 闻此语已倍更[真/心]忿。 即于座上杀彼罗汉。 时罗汉弟子。 而作此言。 我师所说会于法理。 云何汝等害我和尚。 即以利刀杀彼三藏。 天龙八部莫不忧恼。 恶魔波旬及外道众。 踊跃欢喜竞破塔寺。 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 至鸠尸那蝎国。 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 于是佛法而灭尽也。 时摩诃摩耶闻此语已。 号哭懊恼语阿难言。 如来遗勅。 既以正法付嘱尊者。 及摩诃迦叶。 宜应精勤护持读诵。 我今不忍。 见于如来阇维之时。 即礼佛棺右绕七匝。 涕泪号叫还归天上。 祐敬惟。 涅槃义总八味。 古今讲论精理已备。 妄率愚管。 略言其迹。 夫常住至寂毕竟无为。 但机感所诱随方应俗。 既曰现生焉得无灭。 斯则群萌覩始终。 而法身无出没也。 是以假言背痛而方转甘露。 託卧右脇而还放光明。 此无病之迹也。 及千[叠*毛]既缠而示双足于迦叶。 金棺将阖而起合掌于摩耶。 此不灭之徵也。 无病而示病。 不灭而现灭。 故知。 灰身显权常住真实。 月喻妙音不其明乎。 释迦八国分舍利记第二十八(出双卷泥洹经)时波波国末罗民众。 闻佛双树灭度。 皆自念言。 今我宜往求舍利分。 起塔供养。 时波波国诸末罗即下国中严四种兵。 象兵马兵。 车兵步兵。 到拘尸城遣使者言。 闻佛众祐止此灭度。 彼亦我师敬慕之心。 来请骨分。 当于本国起塔供养。 拘尸王答如是如是。 诚如君言。 但世尊垂降此土。 于兹灭度。 国内士民当自供养。 远劳诸君分舍利。 分恐不可得。 时遮颇国诸跋离民众。 及罗摩伽国拘利民众。 毗留提国婆罗门众。 迦维卫国释种民众。 毗舍离国离车民众。 及摩竭王阿阇世闻如来于拘尸城双树间。 而取灭度皆自念言。 今我宜往求舍利分。 时诸国王阿阇世等。 即下国中严四种兵进渡恒水。 即勅婆罗门香姓。 汝持我名入拘尸城。 致问诸末罗等。 起居轻利游步强耶。 吾于诸贤每相宗敬。 隣国义和曾无诤讼。 我闻如来于君国内。 而取灭度。 唯无上尊实我所天。 故从远来求诸骨分。 欲还本土起塔供养。 设与我者。 举国重宝与君共之。 时香姓婆罗门受王教已。 即诣彼城语诸末罗。 时诸末罗报香姓曰。 诚如君言。 但为世尊。 垂降此土于兹灭度。 国内士民自当供养。 远劳诸君分舍利分。 不可得。 时诸国王即集群臣众。 共立议作颂告曰。 吾等和议远来拜首逊言求分如不见与四兵在此不惜身命义而弗获当以力取时拘尸国即集群臣众。 共立议以偈答曰。 远劳诸君屈辱拜首如来遗形不敢相许彼欲举兵吾斯亦有毕命相抵未之有畏时香姓婆罗门。 晓众人曰。 诸贤。 长夜受佛教戒。 口诵法言。 一切众生常念欲安。 宁可诤佛舍利。 共相残害。 如来遗形欲以广益。 舍利现在但当分耳。 众咸称善。 寻复议言谁堪分者。 皆曰香姓婆罗门。 仁智平均可使分也。 时诸国王即命香姓。 汝为我等分佛舍利。 均作八分。 于时香姓即诣舍利所。 头面礼毕。 徐前取佛上牙。 别置一面。 寻遣使者齎佛上牙。 诣阿阇世所。 语使者言。 汝以我声上白大王。 起居轻利游步强耶。 舍利未至倾迟无量耶。 今付使者如来上牙。 并可供养以慰企望。 明星出时分舍利讫。 当自奉送。 尔时香姓。 以一瓶受石许。 即分舍利均为八分已。 告众人言。 愿以此瓶众议见与。 自欲于舍起塔供养。 皆言智哉是为知时。 即共听与。 时有毕钵村人。 白众人言。 乞地燋炭起塔供养。 皆言与之。 尔时拘尸国人。 得舍利分即于其土。 起塔供养。 波波国。 遮罗国。 罗摩伽国。 毗留提国。 迦维卫国。 毗舍罗国。 摩竭国。 阿阇世王等。 得舍利分各归其国。 起塔供养。 香姓婆罗门持瓶归起塔。 毕钵村人。 持地燋炭归起塔。 当于尔时。 如来舍利起于八塔。 第九瓶塔。 第十炭塔。 第十一生时发塔。 何等时佛生。 沸星出时生。 沸星出出家。 沸星出成道。 沸星出灭度。 八日佛出家。 八日成菩提。 八日取灭度。 二月如来生。 二月佛出家。 二月成菩提。 二月取涅槃。 双卷大般泥洹经云。 时波旬国。 诸花氏可乐国。 诸拘隣有行国。 诸满离神州国。 诸梵志维耶国。 诸离昌闻佛止双树般泥曰。 各严四兵。 到拘夷止城外。 赤泽国诸释氏。 亦严四兵来到。 报言释尊圣雄。 出自我亲。 实我诸父敬慕之心。 来请骨分。 摩竭王阿阇世。 又严四兵度河津来。 使梵志屯蹶入问消息。 今佛众祐止此灭度。 实我所天敬慕之心。 来请骨分。 王答佛自来此。 我当供养。 谢汝大王舍利分不可得。 于是屯蹶聚众人作颂告曰。 今各远离四兵在此义言不用必命相抵拘夷国人亦答颂曰。 如欲举众吾斯亦有俱命相抵则未为恐梵志屯蹶晓众人言。 诸君皆宿夜承佛严教。 佛大慈故烧形遗骨。 欲广祐天下。 何宜当为毁本慧意。 舍利现在但当分耳。 众咸称善。 皆诣舍利稽首毕。 乃使屯蹶分之。 于是屯蹶持一甖。 受一石许蜜涂其里。 分为八分已白众言。 吾既敬佛。 愿得着甖舍利。 归起塔庙。 皆言智哉。 即共听与。 梵志温达乞地燋炭。 归起塔寺。 皆言与之。 后有衡国异道士。 求得地灰。 于是八国得佛八分舍利。 各还起塔有八塔。 第九甖塔。 第十炭塔。 第十一灰塔。 既分舍利。 又为远方诸四辈弟子。 未悉闻故留九十日。 乃去城四十里。 于卫致乡四衢道中。 作塔寺拘夷豪姓。 共作[番*瓦]瓳石墼。 纵广三尺集用作塔。 及高纵广皆丈五尺。 藏黄金甖。 舍利于其中置。 立长表法轮。 柈盖悬缯。 燃灯花香伎乐。 礼事供养。 祐以为双树八枝义各有明。 舍利八分缘亦有会。 故蜕化之体或全或散。 用能留瑞群刹。 降福人天。 夫不生而假胎。 无形而委骨。 其示迹垂教。 即不思议之事也。 释迦天上龙宫舍利宝塔记第二十九(出菩萨处胎经)有一大臣名优波吉。 谏言诸王莫诤。 佛舍利应当分之普共供养。 何为兴兵共相征罚。 尔时释提桓因。 即现为人语诸王言。 我等诸天亦当有分。 若共诤力则有胜负。 幸可见与勿足为难。 尔时阿耨达龙王。 文隣龙王。 伊那钵龙王。 语八王言。 我等亦应有舍利分。 若不见与力足相伏。 时优波吉言。 诸君且止。 舍利宜共分之。 即分为三分。 一分与诸天。 一分与龙王。 一分与八王。 分瓮受硕余。 此臣密以蜜涂瓮里。 以瓮量分舍利。 诸天得舍利。 还于天上即起七宝塔。 龙得舍利还于龙宫。 亦起七宝塔。 八王得舍利各还本国。 亦起七宝塔。 臣优波吉着瓮。 舍利并瓮亦起七宝塔。 灰及土四十九斛。 起四十九宝塔。 当阇维处亦起宝塔。 高三十九仞。 释迦龙宫佛[咨*毛]塔记第三十(出阿育王经)八国王竞诤取舍利。 各各起兵天帝释见之。 即遣天边自下晓喻诸王言。 佛在时诸王皆如兄弟。 佛适泥洹云何相罚。 横杀万民当共分之。 各还起塔普皆得福。 诸王皆言快哉。 籍卿作评为我分之。 得无诤也。 边自以金甖分之。 阿阇世王共数各得八万四千舍利。 余有佛口一[咨*毛]无敢取者。 以阿阇世王初来求舍利时。 车中投身着地。 气欲不报。 故共持与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得舍利及[咨*毛]。 还大欢喜作倡伎乐。 鼓角动天。 难头禾龙王闻佛般泥洹。 亦从诸龙化作人身。 到泥洹所。 道逢阿阇世王。 还语言佛留舍利。 非但唯使人间供养。 可持一分见与不。 阿阇世言不可得也。 龙王言。 我是难头禾龙。 举卿国土。 着八万里外磨碎成屑。 阿阇世王怖懅故。 即举佛[咨*毛]与之。 更复欲取舍利。 龙王便言我得此[咨*毛]足供养也。 旋别各去。 龙王即还须弥山下。 起水高八万四千里。 起水精琉璃塔。 阿阇世王命终后。 阿育王得其国土。 时有大臣白阿育王言。 难头禾龙先轻阿阇世。 夺佛[咨*毛]去。 阿育闻大瞋。 即勅诸鬼神王。 作铁网铁藉。 纵置须弥山下水中。 欲缚取龙王。 龙王大怖共设计言。 阿育事佛当伺其卧取其宫殿。 移着须弥山下。 水精塔中。 自出与相见具说本末道意。 状其瞋必息。 即便遣龙捧取阿育王宫殿。 阿育王卧觉。 不知是何处。 见水精塔高八万四千里。 喜怖交心。 难头禾龙自出谢言。 阿阇世王自与我佛[咨*毛]我不夺也。 释迦文佛在世。 与我要言。 般泥洹后劫尽时。 所有经戒及袈裟应器。 我皆当取藏着是塔中。 弥勒来下当复出着。 阿育王闻此言大谢。 实不知此难头禾龙王。 便使诸龙。 还复阿育王宫殿置于本处。 祐以为。 能供三宝本在天人。 故忉利阎浮塔庙森列。 至于难头龙王。 及大士应化。 所以法灭之时收藏尊经。 其能建刹不亦宜乎。 释迦谱卷第四 发布时间:2024-10-08 08:18:3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book/6046.html